一个香港内地生在反送中之际写给内地人的一封信
(一) 因为一直都在香港读书,我虽然不曾写过很多关于香港的文章,但始终对香港心怀感情。公众号的落脚点也多放眼大陆,旨在唤起我们对于底层和不公平的关照。这一次不一样,必须要请那些傲慢到不可一世却还说香港青年傲慢的人们收起他们的偏见和为舔而舔的 …
林祖伟 BBC中文
Getty Images
北京“八九”天安门事件,对中港台三地的民主进程与运动,都有所影响。
中国北京“八九”天安门事件,对中港台三地的民主进程与运动,都有所影响,但走出的道路,却大相径庭。
中国大陆步向更为专权的统治,严格管控政治运动,专注发展经济,媒体、教育在党的控制底下,人民自觉“去政治化”,大部分群众运动扼杀在萌芽之时,反对声音持续被噤声,习近平上台后,权力更为集中,中国社会好像距离民主自由愈来愈遥远。
对香港和台湾来说,“六四事件”成为中国大陆被标签为“专制政府”的标志,强化民众对民主的诉求,加深两地对中共专制政权的不满。台湾慢慢走向民主,两岸民心愈走愈远;香港主权移交后,争取民主进程在中国阴霾下变得举步维艰。
“六四事件”是香港主权移交前移民潮的一个重要的触发点,当年,民众对于香港前途忧心忡忡,担心类似的镇压终有一天会在香港出现。
这种阴霾挥之不去,2014年,香港发生一场大型争取普选的占领运动(亦称“雨伞运动”),示威者占领的香港金钟,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旁边的中国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总部大楼。
香港“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判刑前接受BBC中文访问时,形容“六四事件”是“天安门之魂”(Souls of Tiananmen Square),一直萦绕他那一代人。
这一代香港人难以忘记的催泪弹画面。
2014年,香港发生一场大型争取普选的占领运动(亦称"雨伞运动"),示威者占领的香港金钟,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旁边的中国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总部大楼。
警方向示威者投放催泪弹时,“占中三子”急忙呼吁群众离开,担心警察开枪发生流血事件,甚至会导政香港政府提请解放军驻港部队出面干预。
这种疑虑正是来自“六四”的阴影,但年轻一代对“六四”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与“占中三子”等年纪较大的人,存在立场上的矛盾,他们在运动策略上,更为进取,看见警方持枪和催泪弹继续向前走。
在香港年轻抗争者眼中,他们从“六四事件”所得到的影响,不仅是对政权杀人的不满,或是对解放军的恐惧,而是“八九学运”中不同团体在抗争角力。
主张香港独立的“学生动源”召集人钟翰林此前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表示,对“八九学运”最为在意的一点,是一些意图把行动升级的示威者,被“割席”的经历。
他提到,1989年5月,湖南青年鲁德成、喻东岳和余志坚三人,向天安门的毛泽东画像投掷盛满颜料的蛋壳。当年在主导的学生只是要求中共改革,而非中共下台,但破坏画像的三人主张完全推翻中共。最终,“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认为三人是中国政府想抹黑运动派来的间谍,把他们移送公安机关,三人被判刑。后来,王丹、吾尔开希等对三人被判刑感到抱歉。
香港的雨伞运动面对同样的困境,每当一些激进示威者在运动中反击或冲击警方防线时,总会被温和示威者指责是破坏运动,与“和平”的理念不相符,甚至指责他们是“中共派来的鬼”,给予政权一个借口去打压运动。
戴耀廷回顾分析,“八九”学运与香港占领运动有一些共通点,就是涉及“广场政治”的问题。
“我们的模式十分相似,‘八九’学运时北京出现的学生领袖,是逐批被替换,运动开始和最后在天安门的是不同的人。”
香港“占中三子”最先提出占领行动,后来学生领袖有更大的主导权,占领79日,衍生各个领导性人物,难以取得共识,变成一场没有领导(去大台化)的运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称只有6%的人真的响应“占中三子”号召而上街。
“广场政治往往由最激进的人士去主导,如果我从一开始便参与广场占领留守,到某个时间点我觉得已经足够,就会自己离开,但总会有其他人留在占领区,广场政治很难结束,”戴耀廷说,“我们也没办法,他不走,我们也没可能逼他走,‘八九’学运到现在,所有广场政治面对同一个问题。”
“八九学运”和“雨伞运动”另一相似画面是学生领袖与当权者谈判。
1989年5月18日,时任中国总理李鹏在人民大会堂与王丹、吾尔开希等参与绝食的学生领袖会面,吾尔开希当时直接从医院到人民大会堂,他要身穿医院的病号服参加这场对话。双方针锋相对、各持己见,吾尔开希认为李鹏没有回应学生诉求,打断李鹏冗长的发言,成为各国媒体的关注点。
吾尔开希当时说,“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要说服我们这些人。我们很想让同学们离开广场,广场上现在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99.9%服从0.1%;如果有一个绝食同学不离开广场,广场上的其他几千个绝食同学也不会离开。”
当年香港有意见认为吾尔开希敢于打断当权者的发言,词锋锐利、不怕权贵,但随着时间过去,再次回望这场运动时,有些评论开始反思,他的发言是否不够深思熟虑?在媒体前不顾国家领导人的面子是否好事?
这些反思一直延伸到香港的雨伞运动。
香港占领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周永康接受BBC中文采访时回忆说,在学生领袖与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会面前,许多人警告他,“千万不要像吾尔开希、‘八九’学生的对话状况般,很多人对当年那些学生的印象很差。”
周永康说,香港学生与政府对话时,很多民众在意学生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至少让外界感觉好一点。”
结果,香港学生与政府代表也只是各自礼貌地“各说各话”,没有为运动带来任何实质成果,学生不愿退场,令运动走向不知如何收场的局面。
戴耀廷指出,当初对话没有结果的原因,归根究底是学生代表在占领区内也没有足够的认受性,各个阵营欠缺互信。他认为,如果重新来一次,他会坚持在运动中尝试加入民主机制,例如设立占领区公投决定去留问题,但他承认,“三子”当年已没有认受性,就算硬推公投,激进示威者也决不会接受。
“六四事件”后中国大陆的民众出现逃避政治的心态,以发展经济遮盖政治诉求;同样地,2014年香港发生“雨伞运动”后,民主运动踏入冷淡期,社会出现无力感,觉得没有任何方法,能够争取民主。
林耀强是1989年曾经在北京见证“六四”的香港学生,亲眼目睹工人中枪流血,看着运动流血收场。
学生的满腔热血最终换来血流首都,林耀强自言当年带来了信念上很大的冲击和崩溃,返回香港后,他身陷一种迷茫,需要花一段时间走出“六四”的阴影。
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六四”烛光晚会资料照片。
“当我们不惜牺牲学业、家人、时间去做,或是建立事业,是因为我相信世界可以变好,但事实证明不是,事实是世界更黑暗,”林耀强对BBC中文说,“2014年的‘雨伞运动’,年轻人相信可以改变命运,但结果不是,社会反而走向更封闭,感到失望是很正常的。”
他在“六四”后一度完全投入商界而不问时政,“连新闻也不看”,花了一段长时间,才走出这个信仰的危机,后来转行成为专门协助基层的律师,再次投入香港民主运动的进程。
经历“六四”和“雨伞运动”,他认为民众短暂的失望是正常,最重要的是坚守信念,“传承真相和理念”。
每年,他必定出席一年一度的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六四”烛光晚会,他也是经常接受访问或上台发言的一员。
“六四”20周年以前,晚会人数只有几万人,近年才超越十万人,林耀强相信持续铭记“六四”,为这场运动赋予意义,总会改变人心。
台湾追寻民主的道路上,也曾经历过当权者压迫群众的事件。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六四”29周年时说:“几十年来,中国大陆始终没有走出这场历史悲剧的阴霾。 对照之下,台湾也曾历经‘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也曾被当时的统治当局说成是暴乱事件。但因为这些事件所酝酿、累积及动员出的社会能量,驱动了台湾民主政治的改革及全面的民主化。”
“二二八事件”是接替日本治理台湾两年的国民政府,在1947年派遣军队逮捕和镇压杀害台湾民众的事件,据统计,当年死亡人数约有1.8万至2.8万人;“美丽岛事件”则是1979年,以《美丽岛》杂志人员为核心的党外运动人士,为了争取民主自由而发生的一场大型警民冲突事件。
1989年“六四”镇压后,台北曾出现过中正纪念堂前万人声援“六四”的壮观景象(资料照片,Wang Hsin Yang)。
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翌年,台湾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争取政治改革的“野百合学运”,学生绝食与当权者谈判等画面,彷佛从北京移师到台北。这场运动称为“野百合学运”,几千名台湾学生集结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静坐,争取解散权力过大的国民大会,废除给予总统额外权力的条文等等。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民主党召集人范云是当年“野百合学运”的总指挥。她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说,当年国民党政府批评共产党镇压学生,给予了学生运动的正当性,限制了国民党政府,不能镇压学生。结果学生与李登辉谈判后得到积极回应,学生决定退场,这次的成功事例为台湾日后的民主化进程奠下重要的基础。
1996年,台湾举行首次大选,之后实现政党轮替,尽管台湾持续受到中国崛起后的打压和影响,但民主已成为台湾人心中理所当然的制度,在中国大陆延续其专制的情况下,不容易得到对岸的民心,两岸关系愈走愈远。
2014年3月,台湾发生占领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
2014年3月,台湾发生占领立法院的“太阳花学运”,学生反对中国与台湾的服贸协议,被视为两岸关系的一次考验。虽然这场运动带有强烈的反中情绪,但林飞帆、陈为廷等学运领袖,却有参加“六四”相关纪念活动,一度引起媒体关注。
事实上,一般台湾民众并没有很热衷地悼念“六四”,但“六四”依然是提醒台湾民主有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正如“六四”后被中国政府通缉的王超华称,“太阳花学运”领袖纪念“六四”,反映两者之间有精神传承,也是对民主、普世价值的诉求。
台湾以前发生当权者镇压异见人士的事件,也要花几十年才慢慢走向民主和“转型正义”,也许中国走向民主、“平反六四”也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一) 因为一直都在香港读书,我虽然不曾写过很多关于香港的文章,但始终对香港心怀感情。公众号的落脚点也多放眼大陆,旨在唤起我们对于底层和不公平的关照。这一次不一样,必须要请那些傲慢到不可一世却还说香港青年傲慢的人们收起他们的偏见和为舔而舔的 …
它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之一:一名身份不明的男子阻止坦克车队向天安门广场行进。 今天是天安门广场大屠杀30周年 1989年,中国军方在广场上解散了学生示威游行 中国严格审查公众对这些抗议活动及随之而来的大屠杀的讨论 “坦克人”只是短暂地 …
Read the story in English 周二是天安门广场大屠杀(俗称六四)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在中国,这场对1989年亲民主运动的血腥镇压已被从历史中抹去,但亲眼目睹那场席卷北京的动荡的人却依然铭记于心。 关键看点: 李晓明被认为 …
关于六四运动的历史叙事,比较常见的是两种版本。其中最为主流的版本,当然是把运动放在“民主vs威权”的框架下来理解。这一叙事中的“民主”,往往指的是自由主义意义上的民主。80年代,中共逐渐告别“阶级斗争”的传统话语,开始走一条重视经济发展的务 …
(德国之声中文网)澳门民主发展联委会5月7日在脸书上表示,民联会今年和往年一样申请在十个公共地点举行八九民运图片资料展览,直到5月6日才收到批准。但5月7日下午,民联会却收到市政署取消批准的通知。当天,该展览已经在绿杨花园休憩区展出。民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