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立 19 年,演了 7000 多场的《云南映象》停演,杨丽萍宣布解散团队?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2018 年时候南京一个本地的导演跟我简单拆算过,一般独立导演搞演出那都是项目制,大家演完之后分钱散伙,下一个项目差不多能做的时候演员再过来。而如果是想要搞正经一个剧团,最起码得养至少三个专职演员,每月给他们最低到手四千总得有,还得有男有女。如果没有演出的话,这钱就是白掏的,私人企业真的承受不住这样的支出。

20 年疫情时候,各个剧团上半年根本没有演出,大部分演员都签约了 mcn 搞视频 up 的副业。

疫情严重冲击了演出市场。

我在 b 站搜了一下云南映像的视频,里面的演员数量实在不在少数,如果都是她自己开工资的话,一场演出少说上台的得有 50 来号人,还不算 AB 组。这样的规模你让个搞艺术的来承担,光有支出没有收入,确实支撑不住。

我估计现在杨丽萍暂时解散剧团,差不多就是让演员们自谋生路,有的能搞项目制的走走穴弄弄直播做做 up 带带货,先自己养活自己,以后能有演出了再用类似项目制的方式把人召回来。

毕竟没有演出,杨丽萍自己没法养一个完整的团队。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如果说上海是封了 45 天就一群人呼喊共存的话。

云南的旅游业实打实得被封了两年了。

没办法。

别说 20 年了,就是 21 年也没几个人敢飞昆明游云南啊。万一被隔离封控 14 天咋办。云南本身就是加码地区,旅游业完蛋不是情理之中吗?

ps:为啥 21 年崩的更难看了,好像就是行程码带星隔离一周(147 核酸)的政策,所以大家更不敢去了。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已经可以算是云南的名片了,因为疫情的原因无力支撑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云南政府居然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团队度过难关,难以理解。

就这还谈什么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旅游文化业算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了,都搞不利索,我觉得还是安心的去玩房地产和烟草行业吧。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云南映象》再好,再赚钱也没撑过疫情…《云南映象》表演一场就需要 90 多名演员,还不算其他场次演员,灯光,舞美,道具,化妆等团队,这种几百人的大团人吃马嚼的全是钱….. 能撑到现在才解散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还好目前只是暂时解散,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

知乎用户 neilwang 发表

时代的一粒沙,就是凡人头上的一座山。

新冠疫情影响下,各行各业都不好做。

我们把《云南映象》演出团队看作一个合资制的私人企业就好。

我接触过的合资制私人企业,一般都是以运营项目来开展公司日常业务的。

在疫情情况下,运营的项目开展不下去了,这个项目就会被停掉,进而拖累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

目前这个时局,不要说文旅板块自己了,相关的酒店板块,餐饮服务板块,航空板块和公铁路运输板块,疫情期间的大行情都不好。

说句诛心的话,个股退市的时候,能够尽量不拖欠员工工资,给够法律规定内的赔偿额度,最大限度的返还股东的投资额。

这公司绝对的良心,良心大大滴。

知乎用户 悠然听风​ 发表

杨丽萍这时候发这种话居心何在?

全国疫情波动下降,经济稳重有升。

还在这说这些丧气话?

解散怎么了?躺平就有人看演出了?

动态清零马上就要成功,杨丽萍这个时候跳出来,很不识大局!

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偷着乐还来不及呢!况且我也是十四亿分之一,我怎么就没受到啥影响?

真要放开了,我就不信杨丽萍的员工家里没有老人小孩。

失业又怎么样?新冠后遗症了解一下。脑萎缩,肺纤维化了解一下。

疫情防控大于天!还是希望人民艺术家识大局!

知乎用户 哈默尔恩的吹笛人 发表

应该还是市场成本核算的考虑,解散团队时也跟劳务人员签了合同、结算了工资。作为大型舞台剧,云南映像还是要掏钱和收钱,要开工资和收门票,多留人员一天,就要发很多人的工资,不如暂时解散,

这本质上是商业的考虑,毕竟舞台剧不能放在线上,表演道具场地都需要成本,直播和短视频也养不了那么大一个团队,所以可以理解为一家艺术公司选择暂时解散节省成本。

有些人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否定民族文化的意义,在传统文化和市场之间找平衡,既找到营收点,还宣传了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个很难宣传的东西,因为民族的其实也很杂,还远离公众审美很远,又不太容易找到切入点,就像民族舞在现在的市场那样,欣赏者有,掏钱的少。有一个能自负盈亏的宣传渠道总好过没有,况且杨丽萍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代表符号,再找一个出色的代表人是很难的,杨丽萍是那个时代下一个艺术种类的代表人物,现在靠市场自己不太可能退出来。

知乎用户 Julya 发表

19 年演了 7000 多场,《云南映象》突然停演,杨丽萍含泪宣布解散团队,网友:坚信以后还可以看到

“整整两年啊,两年多吧,我们一直在坚守,不想放弃…….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太残酷了,没有了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杨丽萍语声哽咽,这次,她难以抑制自己的泪水。

近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讲述自己从艺 50 年的舞蹈历程时,含泪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被迫解散了,这是继 2003 年遇到 “非典” 后,《云南映象》第二次解散演出团队。目前,《云南映象》线下演出超过 7000 多场。

**

**

杨丽萍含泪宣布:

解散《云南映象》演出团队

" 时间过得好快,回头一看,当初我们怀着梦想,把村民们从田间地头带到舞台,是想要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传递出去。“杨丽萍在视频中讲到,《云南映象》在 2003 年首演时就遇到了” 非典 “。首演大幕拉开的那天,台下没有一个观众,“所以我们只好被迫解散了团队,孩子们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19 年过去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疫情,让我们又一次失去了舞台。” 杨丽萍在视频里哽咽地说。

“我知道,很多人比我们更艰难,他们失去的更多,甚至有的人失去了生命。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太残酷了,没有了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所以,我们又一次解散了团队。其实我不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只是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真的很难过,很难过。” 杨丽萍在视频里面对镜头前忍不住流起泪来。

每经小编了解到,《云南映象》70% 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据开屏新闻,目前,《云南映象》演出人员根据公司规定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进行相关劳务补偿

“坚信以后还可以看到。”” 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不少网友纷纷表达了对《云南映象》和无数经典作品的不舍和惋惜。但与此同时,大家也都充满期待,待疫情结束后,这些经典作品都将重返舞台。

今年适逢虎年,杨丽萍拍摄了生肖系列舞蹈《虎啸图》,并借助高科技的网络手段进行传播,试图通过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在没有舞台的情况下,找到一种可能性。

她表示,在这个疫情之下,我们需要用老虎的精神,老虎的力量继续抗争。我们这个作品里,表现了很多美好的,生命的力量。在这个作品中里,有男女的美好的爱情,有生龙活虎的舞蹈,还有孩子们,我觉得孩子们是我们的希望。

“身体会衰老,生命会枯竭,但是,我们的灵魂可以永远地,舞蹈。我们一起努力吧。“杨丽萍在视频最后感叹道。

**

**

《云南映象》已成为一个符号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

公演 19 年,《云南映象》线下演出超过 7000 多场,它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

跳孔雀舞出道,杨丽萍深知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的魅力。中国新闻网曾报道,杨丽萍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深入云南各地采风,甑选了具有云南典型代表的音乐舞蹈元素,花了十五个月的时间精心排演,用独到的视角和想象力倾心构架这一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并用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去展示《云南映象》这一崭新的舞台艺术创作风格。

《云南映象》诞生之初,就拿下 2004 年度中国专业舞蹈最最高奖项——“荷花奖” 十项大奖中的五项,之后更创下连演百余场不败的辉煌纪录。

可以说,《云南映像》已经成为一桩文化现象,而在这桩现象中,有两个词格外地凸显出来:“原生态” 与 “保护”。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集成块” 的云南,人口达 7000 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25 个,其中 22 个民族使用着 26 种语言和 23 种文字,民间文化形式的丰富令人惊叹。

为了保护云南民间传统艺术,杨丽萍做了很多。

**杨丽萍为延缓云南民间传统艺术的消失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为了筹资,她开始走穴、拍广告,甚至变卖自己的房产。**而在《云南映像》的宣传中,她也一直在强调,这是一场原汁原味的表演,演员大多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因为他们血液中本来就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充满着生命的勃发。那样的原生态感染力,一般专业演员绝不具有。这也是该作品特殊之处和经典之处。

杨丽萍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云南映像》演员的将来,杨丽萍是这样想的:这些演员 70% 都是田间地头的农民,**今后不跳了,回到村子里,会教给村子里的人,这种传统艺术可能就更漂亮了更好了。而且,有了这个剧目,那些传统还能有用,就会有人学。**但是,她也承认:“我们只想到我们该做什么,但是管不了以后。就好比恐龙是一定要灭绝的,熊猫是一定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减缓,但无法阻止。”

另据云南广播电视台,2019 年的 12 月 21 日,《云南映象》进驻云南映象大剧院,16 年后,《云南映象》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这一年,《云南映象》实现了 5.53% 的增长,全年营收 6984 万,大家正准备大干一场。

还是谁也没想到,2020 年,疫情突如其来,从春节到 8 月,《云南映象》停摆半年,一些演员流失。

到了 2022 年,杨丽萍不得不忍痛再次解散了她一手打造起来的《云南映象》团队。

**

**

杨丽萍建立一个小而美的艺术 + 商业王国

作为舞蹈家,杨丽萍已经名满天下,但她仍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连续创作、连续创业的杨丽萍开始了自己的收获季。

  • 继《云南映象》后,《云南的响声》《藏谜》《十面埋伏》《孔雀》、《孔雀之冬》《春之祭》《黄山映象》《平潭映象》…… 等作品接连出炉。

  • 继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后,云南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杨丽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雀之恋艺术培训中心…… 等实体接连成立。

  • 继舞剧后,服饰、文创、红酒、餐饮、酒店…… 等产品接踵而至。

据云南广播电视台,除了艺术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杨丽萍在商业道路上也展现了惊人的领悟能力。看上去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她,却能很好地处理和各个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处理工作中的矛盾以及生活中的争议事件时也能平和对待,这也让她和全国乃至世界各演出机构,以及张艺谋、三宝、叶锦添、萨顶顶、肖全等各领域的专家都保持了很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杨丽萍请到了曾在瑞士银行担任特高私人资产管理部执行董事的王焱武帮自己管理产业,和之前的合作伙伴不同,王焱武是杨丽萍的 “粉丝”,专业身份让他能帮杨丽萍做出专业的选择,“粉丝” 身份让他能和杨丽萍保持同频共振,同时,帮 “舞神” 打理产业和拓展版图,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这段时期,在云南主抓文化产业的是省委副书记丹增,这是一位有能力、有资源,和蔼可亲的领导,他为杨丽萍和《云南映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日月合璧,杨丽萍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2012 年,杨丽萍成功引入深创投、云南红土创投、昆明创投等机构的投资。2014 年,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全国第一家舞蹈演艺企业登陆新三板的公司,其证券简称为 “云南文化”,不知不觉中,以《云南映象》为龙头的杨丽萍系列舞台艺术产品已经代表了 “云南文化”。

此时的杨丽萍,手握 32 家公司的实控权,建立了一个小而美的艺术 + 商业王国。

**

**

杨丽萍两家公司申请到共计 130 万元

省级财政补贴财政纾困补助

据云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 年接待国内游客 5.29 亿人次,下降 33.9%;国内旅游收入 6449.21 亿元,下降 39.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6477.03 亿元,下降 41.3%。

2021 年,受局部地区多点散发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南京禄口机场、内蒙古额济纳旗、湖南张家界、云南瑞丽等地涉旅疫情的影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跨省游采取了有条件 “熔断机制”,云南省 3 次暂停开展跨省旅游活动,全年暂停跨省游时长累计 92 天,旅行社停团时间平均长达 150 天,其中包括 8 月份传统暑期旅游旺季和 11 至 12 月份会展旺季。云南旅游业遭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每经小编了解到,今年 1 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等 12 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关于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通过资金补贴、流贷贴息等举措为文旅企业 “输血”,助企纾困。旅游演艺企业奖补是《云南省关于支持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中关注度较高的一项纾困措施。

3 月 23 日,云南省启动旅游演艺企业奖补申报工作。根据 2021 年度企业接待游客数、从业人员数、纳税金额、营业收入额等指标,云南省对 57 家提交申请的云南旅游演艺企业进行综合考评,排名前 20 位的企业将获得 30 万元—100 万元的省级财政纾困补助,奖补资金共计 1050 万元。其中,第 1—5 名补助 100 万元,第 6—10 名补助 50 万元,第 11—20 名补助 30 万元。

4 月 19 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旅游演艺企业拟纾困补助名单的公示》,经企业申报、州(市)审查、省级审核,20 家企业拟获补助 1050 万元。其中杨丽萍所属两家企业在列——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按上述规则计,杨丽萍控股的两家公司共申请到 130 万元的云南省级财政纾困补助资金。

大理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100% 控股子公司,而杨丽萍则以 48.11% 控股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 | 程鹏 杜恒峰

校对 | 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开屏新闻、@杨丽萍、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网、三联生活周刊、云南广播电视台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没有因疫情而发生变故, 一批批年轻的旅游业者和餐饮业者因疫情而饿死

知乎用户 菜薹男 发表

真难过,今年一场演出都没看。

作为真金白银支持各种演出,歌舞剧,话剧,小众乐队的一名普通观众,我希望用脚投票让这些优质的团队活下去,但是现在完全不给我机会。

知乎用户 在两点半消失 发表

这还用说,一切国家之间的战争,企业的解体,家庭的破碎,社会的危机,都是因为钱

知乎用户 六月 发表

没办法,疫情,云南各行各业都亏惨了!

知乎用户 李秋水 发表

疫情下的冰山一角,灵活就业,送送外卖➕快递➕开滴滴,条件好的可以把房子租出去

知乎用户 Jet​ 发表

这不是一个典型的 “艺术业” 的问题。这是一个旅游业的问题。

如果单纯说表演市场,那么全球还有很多剧场几年来一直开业,如果想全球巡演,难度应该不大吧?

这只是一个依附于旅游业的演出,因为旅游业的问题导致停止。

知乎用户 甄昊元​ 发表

总觉得有点魔幻

知乎用户 130blair 发表

见顶支持清零,解散了可以灵活就业么,上海小哥日入过万了

美国清洁工才月入三千美元

水门桥可以看了,赶紧看


杭州 - 5:2021 年杭州居民总收入,利息、房贷支出是多少?2022 年以后他们将面临什么?

南强北弱 - 4:中美居民储蓄结构与信贷结构对比,中国居民与美国居民谁的负债率更高?

接上文,我们用中美当年偿债率做了比较,中国居民的偿债压力显然达到了历史新高。那么是否可以用测算中美数据的方式,具体测算杭州居民的收入、利息、本金、房贷支出呢?

2021 年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7709 元,杭州常住人口为 1220.4w,2021 年当年杭州居民的全部可支配收入为 8263.2 亿元

2021 年末杭州住户贷款余额 22648.1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 7413.9 亿元,中长期贷款 15234.2 亿元。

住户收入 = 人口 * 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我们长期住房贷款利率为 4.9% 以上,短期消费贷利息为 7% 以上(实际在 15% 以上),因此结合贷款结构,按照最低利率 6.5% 确定我国的综合贷款利率,根据住户贷款余额 * 利率测算出我国居民的当年需要归还的利息。赞赏一个呗,公众号:房住不炒科技兴国南强北弱 - 4:中美居民储蓄结构与信贷结构对比,中国居民与美国居民谁的负债率更高?

根据上文的计算方法,杭州居民每年负担的利息规模在 1472.1 亿,负担归还的本金规模为 8648.9 亿,合计 10121 亿,大于杭州住户可支配收入 8263.2 亿。那么杭州住户的工资性收入是多少呢?

参考《中美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差距有多大,平均主义给我们多计算了多少收入》,工资性收入为可支配收入的 55.66%,**那么 2021 年杭州住户的工资性收入约为 4599.29 亿。**单考虑杭州居民的工资性收入,**2021 年杭州住户的工资性收入小于短期贷款额 7413.9 亿,**即杭州住户要想日子过得下去,必须贷滚贷,进入资金庞氏骗局阶段。

杭州住户的信贷结构同样反映在我国银行业的信贷结构,银行业的超额利润即来源于杭州住户的高杠杆投机。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逻辑,要想刺破泡沫,收紧银根即可,越早收紧货币,受害者越少,面对房地产泡沫的扩张,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刺破,而不是让泡沫越滚越大,最后形成金融核弹。—-

2021 年杭州住户贷款利息占到杭州住户工资性收入的 32%,如果工资保持不变,那么利息将挤压消费,如果杭州的支柱性企业开始裁员,那么杭州居民的收入会降低,利息占比会提高,继续挤压消费。

2022 年阿里也爆出裁员的消息,互联网企业均开始进入裁员整合阶段,传统周期性行业消费不振,包括汽车、餐饮。


支持杭州乃至中国房价的,不仅是金融机构,还有远在家乡的六个钱包,不禁让我们感到莫名的伤悲。如果房子卖不出去,农民工拿不到收入,孩子们还不起月供,媳妇们过不下去日子,那又该是什么样的一副光景。—-

[1] 几年前我们曾经去过杭州、西安、青岛,当时在 G20 以后,青岛、杭州的基建模式开始得到推广,开大会、飙房价成为了一种新式的城市发展模式,谁也没有料到这种模式将造成当今如此规模的泡沫。

参考

  1. ^ 杭州 - 5:2021 年杭州居民总收入,利息、房贷支出是多少?2022 年以后他们将面临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981&idx=1&sn=d67abff7f077200981fab5a70b30e305&chksm=fb84b8d7ccf331c13f59f4f958c7bd1e117b659b91c0622de7e39e5a417a3f55fad9c3a96697&token=284576957&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疫情之下,旅游业的一个缩影。经营了这么多年,因为没有观众,宣布解散,很难,但没办法。没有观众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法生存下去。

最近刷到了很多关于她的视频,在镜头前不难看出她的难过与无奈。放下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事情真的很难。

用她的话说,『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没有了舞蹈,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尤其是当得知她的身世时,更是有几分敬佩与同情。

杨丽萍出生在大理的一个白族人家,父亲杨印宝,母亲杨仙果,均为白族。但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 3 个弟弟妹妹,照顾他们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杨丽萍的肩上。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她凭借着天赋,1971 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来自搜狗百科)

她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她热爱的舞蹈。

知乎用户 无离江湖​​ 发表

疫情之下,再加之一系列的行政干预和政治正确,现状就是

要么失业,要么在失业的路上,

孔雀皇后的眼泪

也是大家的眼泪

知乎用户 谷雨二春​ 发表

知乎用户 小小虚荣心 发表

这种是防控次生灾害的冰山一角罢了!

知乎用户 走路和跑步 发表

杨丽萍的梦想肯定包括挣钱,所以你们也不要多惋惜

知乎用户 萌新大叔 发表

部分地区疫情封控,经济下滑,大型演出市场基本没戏,在商言商,团队成本支出巨大,解散是可以理解的

知乎用户 暮辞大叔 发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散就散了吧。

散了,以前的舞蹈演员可以做健身直播,当培训老师,最起码还能有一条活路。

对旅游业来说,前两年的疫情是钝刀子割肉的话,今年的疫情是刀刀见血,一招致命。

2022 年五一节,兵马俑里兵马俑比游客多,再也没有以前人山人海的景象,冰蛋都当了带货主播了。

舞蹈队是不是自然景观,演员每天的吃喝拉撒都要从门票当中来。人都出不去,哪里来的游客?早日解散是明智之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不能当饭吃。

待到疫情过后,期待《云南印象》舞蹈队能重建,我还没去看过呢。

知乎用户 安纷 发表

安有完卵

知乎用户 牛死了还牛的不行​ 发表

演出好看,停演也不可惜。他们有赚到盆满钵满的高光时刻,当然也要能接受市场的严冬。

疫情下面正常的商业市场波动而已,反正团队早赚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相比之下多少受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损失惨重再难翻身。

云南映像看过,和许多演出一样,这种演出属于移动的印钞机,包括旅行社在内的各渠道拼命地宣传要游客买票去看,结果就出现了大量的高价实景演出。各类演出就是疫情前吆喝最厉害的赚钱活动,没有之一。

一张票几百,拖家带口去旅游的,一场演出就能看掉上千。

首先,演出的初创成本非常高,但后期就是流水线作业标准化商业演出,难度大大降低,赚钱倒是非常快。可以定量算算能印多少钞,根据公开信息做了两个表:(大概数据)

先看演出的《云南映像大剧院》,大概 600 多人的场地,一场坐满,演出完成可以收入 12 万。

再看昆明的《云南艺术剧院》,坐满的话一场 600 多人,可以收入 12 万多。

杨丽萍的说法,19 年演出了 7000 场,平均每年 368 场,就是几乎天天演出。

如果上座率按 8 成算,一场收个 11 万没有问题,剧团 19 年总收入约 7 个多亿。

7 个多亿。

粗算算剧团月营收 330 万左右,按某个答案中多算点,算 90 个员工,员工工资 5000,人员支出 45 万。再去掉场地、灯光、可重复使用的服装等,再加 100 万,利润怎么也得有个近百万的。

你们觉得停演可惜吗?反正我觉得挺正常的。团队现在完全可以岁月静好。。。

知乎用户 大海​​ 发表

4 月 27 日 李玉刚 出席《半個世界的回眸》楊麗萍從藝 50 周年暨生肖系列舞蹈藝術片《虎嘯圖》觀影會,李玉剛老師現場致辭:楊麗萍老師的藝術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最重要的是她對生命的態度。其實我们都想主宰自己的生命並成為生命的主體,但是楊老師願以生命旁觀者的角度,看花是怎麼開的?雲是怎麼飄的?水是怎么流的?這些話激勵著我,也吸引著我走近她。

楊老師是我的偶像,她依然年輕,從今天起她的藝術之路又是一次嶄新的開始,期待着楊老師將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再一次綻放到世界,我也願意跟隨著她的脚步一直向前!

这是李玉刚在现场的表达:

和杨丽萍老师相交十年,我却第一次看到她落泪。心里如刀绞一般,但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因为这种痛苦无法替代,也不能消失。在我心里始终把她当作偶像,发自内心地敬佩她,尊重她,是她让我了解了舞蹈的意义,让我知道原来生命还可以这样有诗意,整整 50 年,她真正做到了为艺术而生。

身为歌手,我的另一个身份是舞台剧演员,我能理解于舞者而言舞台有多么重要,杨老师让很多年轻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带着中国文化和东方艺术走出国门,是我们的榜样和骄傲,但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无法抗拒的灾难重重地砸过来。其实,还有很多艺术工作者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拼命坚守,希望你们不要放弃,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挺过所有磨难,永远绽放在梦想的舞台。

困难是暂时的,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位艺术家定能再放光彩!

知乎用户 君子 发表

公演了 19 年,《云南映象》线下演出超过 7000 多场。难忘的《云南映象》,虽已成为过去。但是,它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

杨丽萍,1958 年 11 月 10 日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中国舞者,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1971 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之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 “孔雀舞” 闻名。

1992 年,她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

1994 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 20 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2009 年,凭借《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获得成功,并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2019 年 12 月 20 日,杨丽萍当选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

2021 年 2 月 2 日,当选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届副主席。

中文名 杨丽萍

外文名 Yang li Ping

别名 孔雀公主、舞神、杨老师

国籍 中国

民族 白族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

作品以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曲和民族舞蹈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

杨丽萍说:“整整两年啊,两年多吧,我们一直在坚守,不想放弃……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太残酷了,没有了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杨丽萍语声哽咽,这次,她难以抑制自己的泪水。

近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讲述自己从艺 50 年舞蹈历程时,含泪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被迫解散。

知乎用户 牧延 发表

疫情,没人旅游,没人看演出,也不让聚集,没辙

知乎用户 whenhear​ 发表

疫情之下,安有完卵?

团队呈现的是艺术,但是需要社会,政治,经济等等来支撑。

说到底,不管《云南映象》还是《印象丽江》都是以企业项目制为基础,项目制又要有利润支持才行。

象马斯洛需求一样,一层支持一层。没有观众,就没有利润,更没办法呈现艺术。

企业更是这样,项目不赚钱,马上解散。好歹人家这个项目还有人一声叹息。

有些朋友说为什么不搬到网上搞自媒体?因为并不是所有 “感觉” 都能通过网络来体验的。好比你能看别人直播唱歌,吃饭,做运动。但你肯定不会看别人直播捏脚,因为你根本体验不到是什么感觉。

那种现场的灯光,音响,地动山摇的舞台效果,和 5、6 寸屏手机屏幕上呈现的绝对不会一样。

疫情总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只是形式与早晚罢了。

知乎用户 Jeffersli 发表

还没有看过,很遗憾。

但在朋友圈看到表哥发的朋友圈,希望新作品早日登场吧!

疫情确实有影响,各行各业都逃不掉。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这样的文化由谁来传承?

知乎用户 夏侠 发表

很正常,没钱赚都得吃饭,把所有旅游上市公司这几年的年报看看就有数了

知乎用户 常被禁言的老大爷 发表

宋城演艺怎样了,那么多千古情应该也很惨吧

知乎用户 Yeon 发表

说明艺术生存的空间和支持有限!云南的名片都可以倒掉,想想那些为出名的艺术家的创作和生存环境。

知乎用户 岳大叔解忧厨房 发表

私人企业这三年能活下来的都很牛逼,死掉的也很正常。可能以后永远看不到云南映象了,不过亏了之前看过。老谋子的那几个景区的艺术团可能也快了。毕竟场地租金加上百号人的工资,一年上亿的成本熬三年谁也扛不住

知乎用户 doooooog​​ 发表

这两年我们忙着盖楼、抗疫、修路、造桥,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面前,文化行业的生死兴衰似乎都不值一提。有别于 “国字号” 们所享有的巨额补贴和拨款,敢于直面市场自力更生的民营团体一旦断了收入来源就只能面临解散。

都说 “高手在民间”——宫廷乐师擅长吟诵华丽的赞歌,街头艺人却能把柴米油盐演绎得活色生香。有人誓死捍卫心无旁骛的自我表达,有人则更看重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这两者本是无可厚非的个人选择,但现实环境似乎正在逼着你走上那条唯一的生路。

没有了舞台,绝大多数舞团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

享誉国际的中国天花板级别的现代舞团就此落幕,可以预想到解散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会去培训机构当老师,一些人或许会奔波于各类商演走穴,而另一些人或许会投靠一个 “国字号”,从此挥别自我,与同僚们一起,讲述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

(转自朋友圈)

知乎用户 Z.zzzzxxxx​ 发表

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有些环境已经越变越差了

知乎用户 李大白话​​ 发表

没啥想说的,祈祷疫情早点结束吧。

饭店关门、培训机构关门、演出团关门,都是一个道理。

政府机构,有财政买单,怎么都不会关门。

民营机构,在疫情面前,没有收入,只能关门。

没有那个老板,能一直赔钱,养着团队的,成本太高。

连成立 19 年,演了 7000 多场的《云南映象》都停演了,其他演出团队的境况,可想而知。

连高收入的演出行业都挺不住,其他行业一片凄凉,也就不难想象了。

知乎用户 瑞冠口腔李​ 发表

很可惜啊。

前几天才看到陶身体剧场也解散了。

没想到基础更好受众更广的云南印象也解散了。

这种乡土民族舞蹈表演与演员的个人经历和表现力密切相关。

一旦散了,什么时候重组就真不好办了。

可想而知的是这些团队成员为了谋生多半会从事其他行业。

因为舞蹈整体都受影响,不转行跳槽都困难,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歇一段时间舞蹈水平也不一样了。

还有体力问题,这个是自然规律。

杨丽萍这种舞蹈状态保持很长时间的,跟她自己的天赋和近乎严苛的自律有关系。

如果像她那样节食、锻炼、不生育来保持状态,跟修道也差不多了。

这样的人坚持组织民族舞团,实际上是在做公益做文化保护。

那么能不能考虑用公益经费把舞团人员养起来,类似把非遗传承人养起来一样。

也不一定要传承人那么多津贴,保持基本生活和一定的训练时间就行。

不然,剩下的、能坚持练习的人迟早也能变成非遗传承人。

可是,若干年后不能表演和卖票的少数几个传承人,又有多大意义呢?

知乎用户 谭剑​ 发表

很遗憾,20 年去云南也因为疫情原因,没有看到演出。但当时还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相信马上就可以看到!

太喜欢云南了,甚至还考虑过演出恢复的话可以专门来看的。这样独特的文化魅力,谁不想要。

可惜突然看到这个消息。不怎么写这类回答的我,忍不住说几句。

家楼下的雀之恋学校(杨丽萍旗下),每天路过,同样受疫情影响不小。

在看到宏观问题的时候,也希望大家能看到线下市场,尤其演出,影院等的巨大困难。能找到些针对性的办法,保护这些优质的文化资产。

至少让这些私人运作的商业团体能够暂时的活下来。一个剧目一旦解散,后面再组织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希望还是暂时的解散,杨丽萍也能靠着自己的追求把他更快带回来。只要能演,这样的好演出还是非常吸引人和有票房号召力的。

每次补充一点小知识:

《云南映象》是首部原生态歌舞集作品,它是由舞蹈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长期担任领衔主演。(后面逐步开始不是)这部舞集将云南原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整合重构,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这部原生态歌舞集自 2003 年 8 月 8 日首次公演以来,已经演出近七千场。

除《云南映象》演出团队之外,还有诸多类似团体受疫情影响。如全职现代舞团陶身体剧场也在近日宣布计划于五月解散。

知乎用户 程唯一 Anson​ 发表

都怪我

我单知道它好看

愣是一张门票都没贡献过

我不配当中国人,

连支持国粹的钱都掏不起,

不说了,我要劳动去了。

劳动节怎么能休息呢?

劳动,最光荣!

知乎用户 张婷​ 发表

有种浮华落尽的感觉。非必要不离 x 对旅游地区影响大啊,还有各地的一些政策也很麻烦(客观描述,没有抨击的意思,就是很麻烦),如果游客运气不好,还会被封在旅游地,这也让很多人不想出门旅游。

看看明后几年会怎么样,如果像九十年代一样一面是危,一面是机就好了(PS:我知道九十年代有多乱,不需科普)。不知道今后能不能放开游戏限制和娱乐节目限制,心情不好的时候沉浸在这些里也是挺好的,消磨时间、消磨精力。

知乎用户 陈玟 发表

不李姐,我看春晚那个青绿团队每天跳得挺欢的,为啥他们就没观众呢?嗯?嗯?嗯?

知乎用户 桃矢王唯​ 发表

至少杨丽萍真的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增加收入

知乎用户 追黄埔 发表

上抖音呗

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看之前宁波有一个,唱甬剧的

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开工,所以就用抖音直播

每天唱一点,唱一点,唱一点

结果就很好啊,受众广阔,她说以前都没想过,甬剧会有这么多观众

她自己收入也不菲起来,说比在剧团时候收入还高不少

所以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了,赶紧积极适应才是王道

哭,是哭不死短视频的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红极一时的乐队,什么披头士,齐柏林飞艇,NIRVANA,比你这云南舞蹈红几百倍,他们最终都解散了。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乐队组合解散,没多大事,而真正有实力的人解散之后还能卷土重来。 披头士几个人都是解散之后继续活动的,甚至活跃了几十年…

知乎用户 支浩宇 发表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出现一起扑灭一起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事情终于影响到顶部一些人

我还以为光影响底部

你停工外贸单子就去东南亚了

信心比黄金重要

今年看不见希望大家信心就没了

日本体量也不小 到现在都没喘过气来

那么就会失去 20 年

把疫情和政治脱钩

让大家把疫苗打完开放

取消因疫情引起的所有债务

知乎用户 秋寒江南 发表

别哭穷。

这是资本家的眼泪。

我建议团队的告杨丽萍,因为解散后的赔偿一定是不到位的。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

因为她就不是守规矩的人。

我这人互联网记忆就不少,不是五秒,最喜欢翻岁月史书。

杨丽萍曾经在洱海的玉矶岛上投资修建了 “太阳宫” 和 “月亮宫”,前者用于接待游客住宿,后者则是杨丽萍的个人住宅,而太阳宫和月亮宫的存在,加剧了洱海的环境污染,也为杨丽萍提供十多年的巨大利益。

而且这两处豪宅被曝光后,到今天还没拆除呢。

真要这么在乎舞台,舍不得团队,坚持自己的 “梦想”。

随便卖一处,不就能继续了,现在哭穷?

我才不同情呢。

知乎用户 如梦似幻似真人​ 发表

艺术要么走群众路线如德云社;要么上流路线做到国粹级别如京剧,上边赏口饭吊着命。曲又没高到极致,还和寡,散也就散了

知乎用户 媳妇不让实名 发表

【旅游业应该就是没法做经济支柱吧】

一个地级城市以旅游业为支柱还好,

一个省真的不能以旅游业为支柱。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虽然,我去玩的时候在玩手机

但是政府补助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吃亏就在商业化了,但是商业化不成功

找不到愿意出钱的合作企业。

像多伦多交响乐团, 三个大金主,bmo(银行),安大略艺术局(官方),个人捐款

3 方一个都不能少

估计是她的团队瘸腿了,自然熬不过来

知乎用户 ufozhou 发表

不賺钱就解散啊,你以为杨丽萍是扶贫啊?

知乎用户 来看看 eos 发表

能怪谁?

假如上海能在苗头刚露出的时候就一把摁死,全国各地也就不会此起彼伏,最多也就是在边境口岸城市小范围爆发。

知乎用户 几率重组​ 发表

其实像这些旅游、演出、餐饮、民宿业,他们本身是具有盈利能力的,只是因为疫情原因根本没办法盈利,如果给个半年时间,他们大概率是可以缓过来的。但是因为疫情一轮轮的持续,已经快三年了,他们可能真的快顶不住了。这个时候退出其实很不甘心,但也真的无可奈何

知乎用户 沐雨橙风 发表

大家看到的是杨丽萍团队的无奈解散,这不过是云南省旅游业的一个缩影,也是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行业萧条的证明。

GDP 上可能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现实当中却是多少个家庭。

昨天偶然间看到一则旧闻,说 1929 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情况下,开电梯的都是哈佛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果联想起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北大毕业生,都去街道当城管了,这两个联系起来,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发明了内卷的用词,早些年有个下岗职工的词语,很多词语看起来不同,其实表达都是已经有了的现象。

粉饰太平由来已久,不是现在才有的。

疫情之前,我们沉浸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面前,每个人都觉得盛世在前。两年疫情下来,才发现鲜花簇锦,烈火烹油,不过如此!

知乎用户 天下行山人 发表

其实杨丽萍与《云南映象》是相互成就,成就一番事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如今疫情影响算是天时不合,杨丽萍别墅违建被拆除算是人和问题,就只剩下云南这一地利条件了,再维持下去太勉为其难了。

而且杨丽萍已经老了,很多人看孔雀舞是奔着杨丽萍的名气去的,演不动了,吸引力也就下降了。就像当年相声逐渐没落时,人们依然会去给马三立等相声大家捧场,但他们的徒子徒孙就不行了,哪怕是靠模仿马三立先生表演,表演的惟妙惟肖,人们也不愿去捧场了,感觉不对了。

也有点像赵本山与二人转相互成就,但没了赵本山出场,只靠本山传媒的本家弟子,是很难撑起二人转这块的,这几年随着赵本山出台越来越少,他铁杆观众流失也就越来越多了。

杨丽萍的孔雀舞与赵本山的二人转小品,即使没有疫情影响,在创始人逐渐老去,演出失去灵魂人物镇场子之后,走向没落是大概率的事。

知乎用户 山顶大树​​ 发表

这么好的文化艺术,断了。

看看最近很火的家庭健身操。

为什么不把艺术和流量平台结合下,去展示给更多人看?

或者比如通过自媒体去教普通人跳舞,让更多人了解民族舞的内在魅力,以杨丽萍的影响力,粉丝是不会少的,粉丝就意味着收入。

是我不懂艺术吗?我想可能是艺术需要现场感染力。

但是想想办法吧,好的艺术,也可以创新,通过其他方式,更加贴近大众。

希望艺术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艺术,如果能是大部分人的,失去的是门票,换来的是钞票。

知乎用户 森山​​ 发表

不是好事吗?

现在电视剧、直播、短视频能让人眼前一亮看的下去的屈指可数,大家都躺平都挺好的。

知乎用户 衣锦安佳 发表

这是一部没有用故事作为结构却包容了所有故事内涵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作品。全剧囊括了天地自然、人文情怀,以及对生命起源的追溯、生命过程的礼赞和生命永恒的期盼。

云南,一个伸手能摸着白云,侧身能与大山耳语的地方,多彩多姿的歌舞如壮丽的 “三江并流” 一样源远流长。当钢筋水泥的丛林向这片 “秘境”、“隐藏的土地” 步步逼近,这些非物质化的动态的文化遗产渐渐面临被都市文化吞噬的危险。每失去一件文化遗产,就熄灭了一盏明灯;每砍倒一棵树,就失去了一片绿荫。出于对这份遗产真心的热爱和热诚的保护,不是把这种文化封存起来,而是以独创性、经典性、实验性的原则,在舞台上建造一座活动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这便是《云南映象》的宗旨所在。

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沉潜到艺术生命的底层,去开拓全新的生命意义和真正的艺术瑰宝,将丰富的云南民族民间艺术 “解构” 又重新整合;她调动了 30 多年的艺术、人生的积累进行总体构思;并用了几年的时间,从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找来了六十多位能歌善舞的村民,找到了这些为生命而舞的族人,他们用天人合一的歌舞,身心合一的激情,带着与生俱来的冲动和狂欢,汇聚成决堤泄洪般的冲击力。

一部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往往凝聚着个人血与泪、情与爱的别人无法替代的感受,去表现经验事物,这就救助了一些珍贵而不被重视的东西,这种东西实际是人类共享的经验。杨丽萍舞蹈艺术对社会及文化的再启蒙,是通过不粉饰、不造作、不媚俗的真情及深化后的真实性展示给观众,因而发掘原始情结和组合当代舞蹈语言,调动一切高原民族舞韵而溶入现代书画来构成视觉冲击。这样的舞蹈语言一旦引起共鸣,艺术中的张力具有了真正的社会意义。​

希望早日归来。。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这就知道郭德纲多不容易了

知乎用户 王廷​ 发表

成立 19 年两度遇疫情 杨丽萍含泪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暂时解散

据悉,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作品以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曲和民族舞蹈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公演 19 年、线下演出超过 7000 多场的《云南印象》,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

杨丽萍自述 “时间过得好快,回头一看,当初我们怀着梦想,把村民们从田间地头带到舞台,是想要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传递出去。” …… 近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讲述自己从艺 50 年的舞蹈历程的视频中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暂时解散。

杨丽萍在视频中讲到,《云南映象》在 2003 年首演时就遇到了 “非典”。首演大幕拉开的那天,台下没有一个观众,“所以我们只好被迫解散了团队,孩子们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19 年过去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疫情,让我们又一次失去了舞台。” 杨丽萍在视频里哽咽地说。

今天,19 年过去了,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 2020 年的疫情……

整整两年啊,两年多吧,我们一直在坚守,不想放弃……

我知道,很多人比我们更艰难,他们失去的更多,甚至有的人失去了生命……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太残酷了,没有了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所以我们又一次解散了团队。

在 19 年内《云南映象》在将近演了 7000 多场的演出之后,我们又再次的解散……

其实我不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

只是,只是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真的很难过,很难过……

当初是我把你们从田间地头带到了舞台上,如今却要离开……

但是我相信,我们心里的舞台,我们心里的那个舞台,依然还在。

今年是虎年,杨丽萍拍摄了生肖系列舞蹈《虎啸图》,其实,是想用另外的一个艺术形式,在没有舞台的情况下,找到一种,可能性。

借助高科技的网络手段来进行传播,她希望,她能给大家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思考。

在这个疫情之下,我们需要用老虎的精神,老虎的力量继续抗争。

我们这个作品里,表现了很多美好的,生命的力量。

杨丽萍 “在这个作品中里,有男女的美好的爱情,有生龙活虎的舞蹈,还有孩子们,对,我觉得孩子们是我们的希望。”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作品以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曲和民族舞蹈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

2003 年 11 月 29 日,《云南映象》在杭州演出。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舞台上,太阳会照常升起,跟家乡没有什么两样,哦,还有月亮,我一样可以在月亮里面跳舞,我在舞台上还是像小时候那样,躲在菩提树下,看孔雀怎么开屏,看蝴蝶呢怎么破茧,蚂蚁怎么排队,蜻蜓怎么点水,毛毛虫怎么扭腰,看着看着我就,变成了月光,我就变成了孔雀。……

这 50 年的艺术生涯,真是太多太多的感慨,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的坎坷,但舞台永远是美好的。

希望我们能早一天,回归舞台,我也希望我们能像老虎一样,继续勇敢、坚强,继续生存下去,我要开开心心地活下去。”

“身体会衰老,生命会枯竭。”

“但是,我们的灵魂可以永远地,舞蹈。”

杨丽萍老师是因为二次疫情解散了她的团队,19 年内《云南映象》在将近演了 7000 多场的演出之后,2020 年疫情持续了两年多,没有舞台就面临无法支撑她的团队。她选择暂时解散演出团队,是迫不得已之策、也是可以理解的。她是为了团队的生存利益、盘活市场解散、不解情缘,等待疫情结束后,她的演出团队还会回归 “云南印象” 舞台的。因为杨丽萍老师她创建的是 “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原生态” 是她的演出团队精神,不会因为解散阻碍每个人而无法生存。他们暂时离开走向不同岗位或田间地头吸收更多的“原生态知识灵感”,等待疫情结束,还会回归团队创作出更多有趣、精彩原生态作品的。

知乎用户 每日分享 发表

倒在黎明前了吗?

无论如何,我感觉这个疫情的肆虐就像是回光返照。长不了。新冠今春很像是最后的大规模发作。

英国早就宣布放开了。新加坡也跟进。丹麦当天就跟进了。刚才看了美国说宣布疫情结束,不知具体情况如何?这新冠肆虐,还有多大蹦跶头啊?

杨丽萍这个团队很可能倒在了黎明以前呢。

解散了,就散了。

恐怕将来也是覆水难收啊。

可惜啦。

知乎用户 大乐进​ 发表

疫情改变最多的就是旅游和演出行业,《云南映象》正好都在。

自负盈亏的民企,不解散还有别的出路吗?

知乎用户 小二​ 发表

她到了晚年,就会后悔自己的选择。钱白挣了,最后落得个穷困潦倒,孤独终老,事业也是中不溜,没有任何人会记得她。这就是没有遇到好男人的结果!

知乎用户 玄鸟智库​ 发表

很可惜,始终敌不过疫情,最终还是宣布解散!期待疫情过后,能再见到《云南映象》!加油!

知乎用户 博闻洞见​ 发表

这世界上没什么是永远的

杨的买卖说白了也就是南方版的刘老根大舞台

黄了就是个时间问题

她今年 63 了 搞体育的 到头了

知乎用户 举宝爱好者 发表

这病一来,政策又天天一刀切,日子都是过一天算一天了,特别是旅游业,基本垮掉。

知乎用户 奔跑在瓜田里的猹​ 发表

在劳动节刷到了一条失业类的信息,心中五味杂陈。

首先,演了 7000 多场的《云南映象》,我从来没有看过。

作为一个普通人,极少去消费这样的演出表演,但对失去工作的演出人员们多少有些感同身受。

现在日子不好过,不失业就挺好。

我对杨丽萍的印象一直停留于【将一辈子奉献给舞蹈的人】,让她解散掉自己的舞蹈团队,想必是真的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

可是,解散团队,终究是环境这个外因导致。

当疫情退去,人们生活恢复正常,我想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应该会回归。

毕竟杨丽萍在我的刻板影响里是【将一辈子奉献给舞蹈的人】。

虽然近些年有些对她的负面信息,比如孔雀舞和她的一些纠葛,可我始终觉得她是一个极其纯粹的人。

我羡慕并佩服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情或者一类事情的人,觉得他们有我难以企及的执着与追求。

所以我想,解散应该是暂时的。

虽然这次表现的十分郑重其事,毕竟劳动合同也解除了,但按劳动合同走,其实是对每一个表演人员的尊重。

这些表演人员,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他们大多数和我这个凡夫俗子一样,无法做到杨丽萍的地步。

需要钱,需要食人间烟火。

当然,是不是真的彻底停还是要看杨丽萍。

我时常觉得人生有时候就像陀螺。

需要外来的力量,一鞭子一鞭子的抽动己身。

有时候少了一鞭子,【陀螺】就真的停下了。

也许背负了太多刻板印象的【陀螺】也会累了,也许杨丽萍也想找个机会休息一下。

当然这只是我这个凡夫俗子以己度人。

我可天天盼望着能退休,虽然还有三十年要干。

劳碌命!

知乎用户 头顶明月的小琨琨​ 发表

杨丽萍表达有问题啊,应该说大家从专业演出人员转型为灵活就业者,我们的灵活就业人数稳中有升,我们又赢了!

知乎用户 东方之子 发表

《云南映像》演出高达 7000 多场,这个演出量是非常庞大的。观众也能够通过节目,对云南有一定的了解。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生活方式,服装,以及舞蹈。

通过舞台剧,舞蹈的方式来了解云南,是非常不错的想法,演出时间这么久,场次这么多。说明《云南映像》这部舞台剧,舞蹈剧是非常成功的。

现在解散团队,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云南映像》团队解散,也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

这么一个庞大的演出团队,如果没有演出,开支是非常大的。以杨丽萍个人的实力来说,坚持不下来也是肯定的。

现在这样的舞台剧,受疫情影响太厉害了。演员们有非常扎实的舞台功底,舞蹈功底。完全可以通过短视频,或者是线上舞蹈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如果能够有大公司来接纳这些演员,让《云南映像》走到更远的地方,也是非常好的方法。让《云南映像》延续下去。

知乎用户 吴五 发表

跟某些上市公司一样,一查账本,营收只有 700 块,哈哈哈哈哈哈

这么多年,也不知道盈利都拿去干嘛了?存瑞士银行了?

知乎用户 投胎错为猪 发表

我一直等着看杨丽萍老师的《平潭印象》啊,千万别解散啊,去年说的来我所在的城市巡演,结果跳票了一年…

知乎用户 jdst​ 发表

云南映像很出名,我因为工会活动看了好几次。但是说实话,这个舞蹈非常枯燥乏味。

总的体会就是,杨丽萍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习俗和舞蹈特别推崇喜欢,然而我们非当地人看来看去都觉得很一般。而且自然主义氛围很浓厚,基本上全是原生态,没有什么艺术加工,可以参考一下非洲部落的原始舞蹈,真心不怎么样。加之音乐也很难听,所以每次我都想早退。

这个表演水平比百老汇差距很大,估计也是云南省文体旅游方面力推,不然根本撑不到 19 年,早该谢幕了。

知乎用户 崖柏如云​ 发表

能坚持这么久也算不错了。

疫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疫情前我从事出境旅游,一年收入二三十万。疫情后我从事过房产和国内旅游,要么就是政策不友好,要么就是受疫情影响,总之没有一年收入能达到 10 万的。现在也在迷茫中,毕竟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突然失业略显尴尬。一般我理想中的我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是自己出来创业了,但是我做了十几年旅游,如果创业换其他方向真的不知道选什么好,最后找了一圈,还是安稳打工算了,毕竟创业有风险。

知乎用户 帅哥康​ 发表

还好杨丽萍 洱海别墅 拆掉了

不然 面对疫情 消极演出

肯定被扒出来,别墅 污染水源的问题。

拆了 看似亏了几千万,长远来看赚了。

不然一辈子都可能被拿出来说事。

想起 我 舅姥爷 看胃病 把地卖了。

画成分 一下从地主变富农了。

躲过了批斗。

因祸得福了 属于是。

知乎用户 司颜 发表

疫情之下,大家都在坚持,但是谁能坚持多久,就要看个人的能力了,杨丽平在这个剧场里,表演了 19 年,应是人生的大赢家了,但是现在突然的宣布,云南象停演了,这似乎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现在赚钱太难了,不想别的办法是没有出路了。这个时候,你还以为只是在看笑话吗?和广大的从商的人来说,今年将会成为一个分水岭,走向哪里,没有人知道,走到哪里也没有人知道,有一点特别明确,有些事在某些人的手中,会成为终点,不会在向前走一步。伴随着油价的上张,物流成本的提高,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食品物品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人们在收入提高的同时,会迎来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就看你的收入能不能在涨幅上,高过物价上涨了。如果没有高达物价的上涨,那么明天也许就是你的破产之日。

知乎用户 心向自由奔 发表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还能正常发工资的民营企业已经不多了…

知乎用户 星期八 发表

几十年前的光景今日不断重现。亿万人努力几十年积累的稳定环境、形象一朝坍塌。

天作孽犹可恕

知乎用户 你看不见我 发表

我还没有去看啊,就解散了

知乎用户 公子飘 发表

难怪前几天在抖音不停的刷到她要回抖音的视频。

知乎用户 烂醉花间应有书 发表

歌舞本来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劳作时的娱乐方式。硬搬上舞台,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保存文化,如果不是有收入,演员们也仍然是在老家继续着他们的普通生活。个人看法,如果把这样的人收拢集中训练,脱离原来的生态,创作出来的艺术也许会慢慢脱离原来的味道吧。将山还给山,将艺术还给生活,本来也是天意。只是,那些已经尝过城市生活的甜,脱离劳作环境的歌舞者,还会安心过原来的生活吗?而这样的传承,最终能真正起到保护原生态艺术的作用吗?

知乎用户 行走的兔子 发表

且看且珍惜。疫情前在昆明,就想看《云南映象》,结果过年停演,想着还有机会,没想到错过就是再见。这类实景演出人工成本极高,演员至少 AB 两组,坐吃山空真的养不起。

2020 年 8 月在敦煌看《又见敦煌》,一天三场场场爆满,演出是沉浸式体验,观众和演员在一起,摩肩接踵,而且空间密闭。当时我有两个担心,一个是疫情,一个是踩踏。

演出很震撼,连我妈都记住了经典台词 “一瞬间一千年”。有的地方一生只去一次,有的演出一生只看一回,“我是你的一瞬间,我是你的一千年”。

知乎用户 好奇懂事会​ 发表

疫情之下,人人都是,唉

知乎用户 雾起鲸落時 发表

那个还挺好看的

知乎用户 vista 发表

建议公司转行从事核酸检测行业,这是下个十年我们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支柱产业。

知乎用户 yxb73830 发表

散就散了吧,毕竟杨丽萍凭一己之力,养不了整个团队。

知乎用户 狂撩老公​ 发表

这还能这么看待,小区楼下很多小商铺都因为疫情无力维持而倒闭,门脸挂牌出租了,何况这么一个大的依赖观众的团队。

杨丽萍是一位艺术家,但也不可能为爱发电,在无收入的情况下给团队成员发工资。

天灾(或者是人祸)之下只求自保,只能祝福各位安好了。

知乎用户 王子良 发表

她应该很少哭的

知乎用户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

目前这种搞法,什么时候是个头

知乎用户 杭州湾跳跳鱼 发表

疫情之下,受影响的行业确实太多。

可是,病毒传播能力在逐渐变强,封控措施已经严格到无以复加,看不到尽头是哪里。

可笑的是竟然有回答说是杨丽萍团队不够出色所以倒闭,确实,路边餐馆倒闭一大堆,但 KFC 金拱门是没倒闭嘛,还不是你不够努力。

想想当年,身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们,他们知道尽头是哪里吗?

知乎用户 夏侯妙才 发表

活该

知乎用户 合成世界 发表

现在直播这么火,是不是能开直播呢,总比那些只会扭腰扭屁股的好多了吧

知乎用户 台湾属于中国 发表

挺可惜的,看过一场。

后来春节期间再去的时候,打算再看一遍,春节那几天停演,没看成。

不知什么时候有机会再看一遍

知乎用户 宫保基丁 发表

解散就解散呗?不解散我也不花钱看。这破问题为什么老是出现?她不解散后来人怎么出头?

知乎用户 庞伯 发表

以前去云南旅游的时候看过,很好看的

知乎用户 少生不生幸福一生 发表

因为发现了还有比这更挣钱的……

知乎用户 火是什么态 发表

疫情之下,传统影视、KTV、剧院都没什么人气,甚至可以用萧条来形容。

杨丽萍此次解散团队可以算的上一次表率。

每年排好的档期即使票据售罄,到了某刻不该发生的节点,该退票退款一样少不了。

你告诉我这样的前提下,为了一场不知道能否成功出演的剧目,有必要劳民伤财去排练吗?

排练就意味着发工资,这些人付出了时间需要吃饭需要生活。

可是明天的演出就像拆盲盒,已经不是能卖多少场票据的问题,而是会不会出演,会不会被取消。

概率事件上升到 50% 以上,这样的开支就属于负资产了。

顺应时代及时砍掉,是及时止损的。毕竟保住根基,以后不怕没机会翻盘。

另一方面,杨丽萍的演出只代表时代某一阶段的审美(这里没有抨击的意思)。

即使疫情过去了,她和她的团队还是要面临:怎么把自己的民族精神以一种

能够让年轻人和更有消费力的广泛人群为之叫座的形式展现出来?

传统文化并不是固执守旧一尘不变,

能够运用一些创新手法让更多人接纳和吸收,才是突破此刻窘境的好方法。

知乎用户 扇贝 411ss​ 发表

这个问题能上热搜就离谱

这有什么新闻价值吗?

知乎用户 超凡呀 发表

走不进群众才是根本问题,浙江这边下小县城乡下的戏剧舞台处境很难,但还在坚持。虽然我不喜欢看戏,但严格做好防疫不把疫情带乡下,是有很多观众支持口碑的。

既然那么大的剧团,不能做出相应变通的重组走近群众当中去,那就在金融与网络上空转到倒闭。再高雅的舞乐,无法回到人民与自然的纯粹,金钱本就聚散五常。

文艺事业最不讲成本与效益,只有热爱悠长与交口称赞,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长久以来难以提高,他们只是在沉默而已。文艺工作者,愿意走近乡野,走进人民心底,疫情之后才可能真正受到人民的称赞支持。

知乎用户 小新来了 发表

疫情压倒一切的又一个证明,不知道有的人什么时候才愿意接受共存。

知乎用户 阿法猫 发表

可以干美团外卖。我网上搜了《云南映象》,看了几个视频,坦白说真不懂欣赏,节奏冗长、各种乱舞浪费能量,如果吹捧这些我真怕带坏自己的家人孩子走上这种被迫解散的悲剧,相比我更欣赏美团骑手努力的样子,骑手们刺激日常消费,带动餐饮和物流行业改进,对经济内循环功不可没。

知乎用户 指给我敌人在哪里 发表

一月挣三四千的去同情一天挣一两万的,而且疫情过后,某些地区宰游客只会更加的猖狂

知乎用户 好黄的狗 发表

很难讲是病毒破坏更大,还是高强度防疫本身带来的损失更大,总之对于一个个体来说,都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自从进入了这如你所愿的盛世和厉害了我的国时代,我确实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所有的政策都是对的,不容置疑的,所有的坏事必然都是美国的阴谋。从前是有政府管你,现在一个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大义凛然地跑过来教训你一顿,那么做是不对的,是违反国家利益的,你一定要这样做才可以。问题是你还不能反驳,一还嘴你就成了 1450 或者五十万。

杨丽萍作为一名有如此强大信念的艺术家,她可以为了舞蹈事业不结婚,不生孩子,抛弃世俗的目光,但是在大时代下,也只能妥协。个体在大时代和大集体之中,就像大海里的一根海草,真的就只能随波逐流。解散了自己坚持了二十年的团队,而选择登录抖音做直播,想想都感觉是一种很悲哀的事情。抖音是一个用户市场下沉很深的平台,很多人他来看你并不是说要欣赏表演或者认同你,他就是来发泄情绪和挑毛病,扣帽子的,这么一个乌烟瘴气的地方,真的不适合一个对艺术有着单纯追求的人。我想杨丽萍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才会出此下策。

知乎用户 灵魂导师 2.0​ 发表

时间过得好快啊,一转眼,白族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已经舞了 50 年,从艺 50 年了,美了 50 年。杨丽萍老师出生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小村落,从 13 岁时,她在学校领操,被云南西双版纳歌舞团相中,到 63 岁还在坚守自己的舞蹈事业,已经整整在舞台上活跃了 50 个年头。

从 1988 年第一次亮相春晚,人们就把孔雀公主和杨丽萍三个字画上了等号。她曾经在春晚的舞台上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艳的瞬间,哪怕我们并不懂舞蹈艺术,也会被她的肢体动作所征服。1988 年,《雀之灵》让她一战成名。1989 年《舞之魂》《版纳三色》《孔雀》三段舞合演,1992 年《瑞雪》,1993 年《两棵树》,1998 年《梅》,2006 年《岁寒三友 · 竹》,2012 年《雀之恋》。她的肢体动作瞬息万变,舞蹈意境美的窒息。孔雀公主不仅仅是在模仿孔雀的肢体动作,更是在表达自己对孔雀生命历程的感悟,所以我们总能在她的舞蹈里感受到灵性和摄人心魄的魅力。

2003 年,当从北京归来的杨丽萍老师,首次在家乡亲自从云南各地的村寨、大山里挑选上来的舞蹈演员,组建团队并精心排练,完成全国首部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当她们信心满满地准备进行首场演出时,却突遇 “非典”,让这个崭新的团队顿时陷入了困境。最后她不得不被迫解散了团队,让舞蹈者们重新回到了各自的村子里,自己则背上了一身的愧疚和遗憾。

《云南印象》,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从万物生灵汲取养分,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精神故乡,递出了一张张精彩的中国名片。自 2003 年 8 月 8 日首次公演,2004 年获得中国舞蹈届最高奖项 “荷花奖” 十项大奖中的五项大奖,截止目前,她的演出将近 7000 余场,近日,受 2020 年开始的已经持续近 3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杨丽萍老师含泪宣布,她的《云南映象》演出团队在时隔 19 年之后,无奈之下再次被迫解散:“没有了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两年多,我们一直在坚守着,不想放弃,我知道很多人比我们更艰难,她们失去的更多,甚至有的人失去了生命。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残酷了,太残酷,没有了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了,所以我们又一次解散了团队,在 19 年后《云南映象》在演了将近 7000 多场的演出之后,我们又再次的解散。其实我不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只是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我真的很难过,很难过。当初是我把你们从从田间地头带到了舞台上,如今却要离开,但是我相信我们心里的舞台,我们心里的那个舞台依然还在。

真心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吧,希望杨丽萍老师的《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早日回归舞台。来回顾一下 2003 年《云南映象》首演时,杨丽萍老师独舞加群舞的《雀之灵》吧。

杨丽萍含泪解散《云南映象》

知乎用户 超诗文​ 发表

暂时解散

解除劳动合同

说白了就是疫情没办法演出,不想付员工工资,所以就解散了团队止损。

等疫情结束后在重新组织赚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说句实话,现在旅游行业还有几个能行的?杨丽萍算头部了,能挺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原因嘛,大家都懂,同在云南的瑞丽,人口少了 80% 这啥概念。

旅游业完蛋了,教培业完蛋了,只有房地产这个夜壶还经常拎出来一会踩一脚,一会捧一手。

这个世界上,普遍是没有既要… 也要… 这种两头能捞好处的好事的

知乎用户 暗夜星空 发表

残酷的不是疫情,是上海。

死亡率上瞒不住了,但投毒已经成功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知乎用户 梦未央​ 发表

还有一个可以说是更重量级、更有声誉的舞蹈团体,陶身体剧场也刚发文解散了。。。

知乎用户 明天开始造飞船​ 发表

就算没有疫情,她的团队依然要解散 ^_^,

这是预料中的事儿,她自己心里清楚!

凡事都要 “打铁还需自身硬”,包括已经解散流落在社会上的 “杨丽萍曾经的团队”,是虫还是龙,就要去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市场不够养活那么多人的团队,大家又不愿意降低薪水抱团取暖,大概只有这样了。

知乎用户 小黑与八戒 发表

为什么不编排符合时代要求的讴歌伟大抗疫斗争的新作品呢?

比如听我说谢谢你这样的正能量歌曲不值得你为它编支舞吗?

知乎用户 myxa0218 发表

不是不帮她,就跟本山一样,现在整个云南没谁敢跟她扯上关系。

自己飘得不行,僭越的事儿没少干,光是当初修太阳宫、月亮宫就被捅到天庭,已经牵连、得罪了一大堆人,间接摧毁了环湖大半个旅游业,跟别说后面牵涉到那几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估计杨丽萍也是无奈解散团队的。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大景区、各种表演基本处理停滞状态。

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

作为老板或者负责人,需要负担那么多演员的工资,又没有进项。

挨谁,谁都顶不住了。

疫情过后,有可能杨丽萍的团队又组建起来了,《云南映象》恢复表演。

知乎用户 艾优优​ 发表

7000 场除以 19 年

19 年来每天一场全年无休?

那这得赚多少钱哦!

知乎用户 方小白 发表

这证明了市场经济危机影响到的是整个市场,而不是市场上的单个部门。

国内的市场是天然统一的,云南跟黑龙江、地域上隔绝,但却处在一个市场之内。这也意为着,国内市场的萧条,将会席卷全国,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几个一线城市。

只是刚开始罢了,人民所放弃的还只是精神需要,至少衣食需求尚有保障。萧条进一步下去,人民的消费会更加萎缩,也会一步步放低自己的预期。等到什么时候,人民可以仅仅为了食物就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再等着企业利用发达的基础设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竞争力,这个时候,外部购买力的输入才能真正提振经济形势。

人民没有消费能力,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再苦一苦人民,深度挖掘廉价劳动力优势,好让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我看不到别的可行办法。

虽然很苦,但只要想想,过去的人民也这么苦,未来的人民说不定更苦,现在受的苦也就不那么难熬了。咬咬牙吧,人民万岁,上一代的苦被我们咀嚼后,会再传给下一代,这就叫传承。我们不过是这个传承链条上的一环,无数的前辈和后辈与我们站在一起,我们从不孤单!

知乎用户 止居 发表

我没有舞蹈的欣赏水平,觉得云南映象不好看,有点故弄玄虚,西安的长恨歌好很多,效果更好,女主身材真好!

知乎用户 日夜颠倒 发表

没市场了

也很可惜的

知乎用户 大师兄 发表

大家最后都会变成几个巨头脚底下的狗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父亲病重,恳请帮助!愿生活明朗!

https://m2.qschou.com/fund/detail?mp=personalpage&projuuid=cb226603-fb29-4bbe-817b-005c2159c6c5

祝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知乎用户 橙色之夏 发表

“时间过得好快,回头一看,当初我们怀着梦想,把村民们从田间地头带到舞台,是想要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传递出去。” 近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讲述自己从艺 50 年的舞蹈历程的视频中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暂时解散。

杨丽萍含泪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暂时解散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作品以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曲和民族舞蹈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

公演 19 年,《云南映象》线下演出超过 7000 多场,它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

据悉,目前,《云南映象》演出人员根据公司规定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进行相关劳务补偿

真希望早日看到(云南映象)艺术团重上舞台,展示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知乎用户 文刀刘 发表

19 年,7000 天,平均一天一场。

这里面的坚持真的想象不到 ,要是真的还有办法应该也不至于解散……

知乎用户 正经人小白 发表

哀伤。

从小我就知道杨丽萍跳的孔雀舞美极了,当年一支《雀之灵》名动天下。

后来又编了舞剧《云南印象》。很多年里,在人们心中,到云南要看《云南印象》演出,是跟要吃过桥米线,要去苍山洱海一样的必选体验。

我去过云南一次,可那时太年轻,也太穷了。没有看。总想着,演出已经剧团化,有固定的剧场。以后有钱有闲了再去,跑不了的。

然而,没想到。我以为会永远在的剧团也是有期限的。杨丽萍要解散团队了,我却没看过她们的现场演出。

这几年世事无常啊。我自己越来越深切的觉得,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做,不要等以后了,也许根本没有以后。

知乎用户 谢风绮 发表

看了一些答案,惋惜也好,痛诉也好。演艺行业在疫情中受到冲击,那是一种必然,中国未能置身事外,那么美国呢,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一个关于 “百老汇” 的新闻截图。

所以,影响我们生活的是病毒,而且不仅仅是影响了我们,也是影响了世界。

知乎用户 慧心解语​ 发表

旅游业本来就是冷战的遗留产物,是被核战争吓得的上层阶级拿出来收买大众,防止大家搞事的产物。现在随着疫情作为三战的预热,;旅游业受到打压是必然的,旅游业的配套自然完蛋了;随着庞大的战争机器的启动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扩张是必然;旅游留下的真空会有游戏产业来代替

知乎用户 熊猫 2333333 发表

改跳 听我说谢谢你

据我不完全统计 疫情期间 表演了 100 多场

知乎用户 八方 发表

防疫爱好者们赢麻了

知乎用户 远方的远​ 发表

冬奥会都能办,你个小舞团都是国内的,有啥办不了的,等等,都是国内的,那办不了

知乎用户 滴滴答 发表

杨丽萍非议动态清零政策,依法应该被封杀➕判刑。

知乎用户 歪坐西楼吃橘子 发表

看到很多人说云南因为疫情影响旅游业受到重创,我来分享两则新闻经济增长的新闻对冲一下情绪:

2022 年一季度云南省 GDP 为 6466 亿元,增长 5.3%_腾讯新闻

GDP 增速上扬曲线彰显云南经济发展韧性更强 质量更好 活力更足

知乎用户 董小卓 发表

魔怔人确实狠,经典答非所问,抛开现实先阴阳怪气一通,你爽完了倒是说说你的想法是什么啊,你到底要干什么呢,农民起义都要打个口号,你 tm 别光干吼不出声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她没接触过,但是号称她接班人的杨某接触过,几年前,请她学生杨某参加一次商演,一个小时十万,往返头等舱,商务车接送,还要给助理安排。提前一天突然通知,杨某不来,杨某的学生来,但是价格一样,要么费用不退。没办法,只有认。

后来才知道,杨某接了一个更贵的活儿。

从那之后,对这些艺术家再也不怎么正眼看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好的,反对一切认为疫情(管控)摧毁了艺术的答案。云南印象团队大量使用云南艺术职业学院在校生参演,而少专业演员,使用低费用场地——前期的云南剧院(半废弃剧院)后期的融创滇池文旅城的 “旅游项目”。是一个不面向大众售票,而接待成团游客的,畸形旅游产品。它的停演和 20 年 21 年昆明长水机场成片歇业的玉石店类似,是云南旅游畸形发展积重难返的表现。

以下为带有主观色彩的看法:杨女士激流勇退善莫大焉!公众人物形象不能一直透支(包括但不限于各大景区圈地、为团客车销鲜花饼代言甚至组织演出直接获取团费,都是消费自身乃至云南旅游的行为)

知乎用户 段子陈 发表

一个脱离群众、不知所谓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解散了就解散了呗。

知乎用户 江南张学友 发表

防疫大于一切!

知乎用户 老实人小张 发表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经济,文化,都在受到沉重的打击~然而方舱里的小伙伴好吃好住开 party~ 外面的足不出户,团着高价菜,交着房租不开工,出一例恨不得就封城~ 然后告诉我动态清零不是要绝对清零,生活不会受影响~

感觉这么清零下去,什么都要被清零了~ 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可惜了几代人努力换来的供应链和文化沉淀

知乎用户 华小硕​ 发表

看下 IP

知乎用户 闰土的猹 发表

只要老人孩子没事就行[祈祷][祈祷]

知乎用户 夏夏​ 发表

杨丽萍都挺不住了,普通人呢

知乎用户 芜湖 发表

下次去上海(如果还能去的话)一定看金星的舞,这辈子有机会去云南,一定看杨丽萍的云南映像。如果这辈子有机会

知乎用户 潇湘尘影​ 发表

我 16 年去昆明玩过一次。当地朋友说请我看这个。打听了票价,我要求他请我去他家附近的小吃街。

一路上我们边吃边喝很是尽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杨丽萍女士在任何时候都做出对自己最好的决定

(这个世界,对自己好一点才是最好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云南这两年旅游业可差不多得了。

真的快没得了,20 还凑合,21 上半年勉强

21 下半年到现在感觉就开始断断续续的封了

知乎用户 盐分过高的海豹 发表

还好我看过,不然太可惜了,只是我看的时候不是杨老师在跳了

知乎用户 千寻 发表

DS 的主子没能量了 CABAL 没钱了 各种祭祀活动也就停了 怎么看待?能怎么看待?

知乎用户 llllllllllllllll​ 发表

本来就没人爱看的东西,早就该停了,现在还买热搜带热度,想东山再起呀

知乎用户 望先梦 发表

美丽虽然短暂,但永留心间

知乎用户 自在胖​ 发表

这是疫情对文旅产业打击的现象级案例。

还是可惜了。云南当局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样的牌子,倒了容易,再重新竖起来就难了。财政上应该给予一些支持,帮助挺过难关。疫情已快三年,离春天不远了。

还是再说一句,太可惜了。可能真的倒在黎明前。

知乎用户 字母大王​ 发表

一说起疫情下的云南,就蛮悲情的。

游大省的云南,疫情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作为边境省,承担了太多,尤其是瑞丽。

几十万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境外电信诈骗犯,全国都以注销户口为条件,几十万的诈骗犯回国,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瑞丽入境自首的的,隔离也算都是在瑞丽完成后在回到属地。导致的结果是,瑞丽 9 次封城,160 多天封闭时间,而且管控单位,没有让疫情扩散蔓延出瑞丽。真正的凭一个边境小城替全国人扛下了太多太多。

自己一塌糊涂,上海疫情,离得太远,医护没去。可是,第一时间也作出了相应。贴个新闻,看时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说她了,我自己开的小店,被封在市场里,外卖也封没了单子,封了两个月了,二十天前闲不住开了门,算了算,二十天早八点干到晚上八九点,挣了 400,还没去掉房租和水电。这日子还能过一下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时现今(现实现金),真.. 真心不容易!

各行各业都是!!希望,快快过去!

知乎用户 sam zhao 发表

史称第二次经济 “DXT”

知乎用户 吾栖之肤​ 发表

还是能力不行吧。反正钱也够了。

知乎用户 零之静 发表

突然想到当时初中毕业去云南旅游的时候还看了,印象深刻。。。。

知乎用户 冷水沏茶 发表

想哭,组起来很难,能积累这样的声誉更难,毁起来确实一夕之间的事儿,为什么不能留住他们,我们为什么要去发展基建,房地产继续涨下去还有希望么,国家是什么,国家是谁?国家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小企业,一个一个人构成的啊,太心痛了,求求了,能不能救救中小企业尤其是受害严重的行业

知乎用户 麦唛​ 发表

一个为艺术而扭曲了生命早该收场!

知乎用户 天若有情​ 发表

都是清零的错,责任全在中方!

知乎用户 申遗大使 发表

也许是想把最高的展现给观众

不再最好了

知乎用户 Super 小明​ 发表

第一次看是 2018 年上大学的时候

那时候还在艺术剧院

说实话被惊艳到了

第二次看是 2021

已经搬到了融创

少了一个朝圣的篇目

现在,它居然解散了

上次看我就一直感慨,有些东西,趁着现在还有,还是那个完整的美丽的样子,赶快去看一看,记在心里,因为不知道哪一天,它就不是完整的了,甚至直接没了。

当初陪我一起去看的人,也因为疫情,长时间异地,越走越远,已经各自安好。

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太多。

知乎用户 燐鹿 发表

无论是疫情还是什么原因,被市场淘汰的,就是不适合生存的,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虽无奈,更企盼换个方式涅槃。

知乎用户 Unia 发表

还想说回国了买票去现场观看来着……

知乎用户 Hongying 发表

这个是政策导致的次生灾害。

前两年全球封锁的背景下可以说是疫情的锅。但是如今全球逐渐放开,而国内仍在逐渐加码清零政策,比前两年过之而不及。赛里斯更关心的是防疫撑不住而不是钱包撑不住,防疫破防丢的是官帽子,经济下行只不过是再苦苦老百姓(最近开会提到引导奉献精神)。

知乎用户 criticism 发表

无奈之举吧,艺术在疫情面前也得低头,只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大家都恢复正常的生活!里面的演员还有舞台灯光等等费用应该不少,肯定也是出于多方考虑,而且这种节目线上观看的话,又没有哪种震撼感,有点可惜。这种也是一种传播中国文化的渠道,杨老师尽力了。

知乎用户 一一一一 发表

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该只有极少数人能独善其身,很多被击垮的东西只是在慢慢暴露出来而已

知乎用户 QDHUST 发表

说明新冠疫情之害不同寻常。云南映象挺不错 期待风雨后又见

知乎用户 从容先生 发表

十几年前去云南看过《云南印象》这个演出,现场很震撼,演员大都是当地百姓。

可惜,都是疫情惹的祸!

知乎用户 Kevin 发表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天灾人祸面前,任何人的力量都太过渺小,人定胜天不过是一句自我鼓励与安慰而已。新冠疫情这次来势汹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压得住的,《云南映象》在疫情期间能够苦苦支撑两年多,这就已经很不错了,疫情阻碍了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人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这种情况下,杨老师的舞艺再精湛,节目再新颖,也只能闭门造车,在家急得团团转。

公演 19 年,演了 7000 多场,做为一个企业来说,这成绩就相当斐然了,如果没有疫情冲击演出市场,我相信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长的,理解杨老师吧,就目前的社会环境,甭说杨丽萍了,马云都扛不住。

众所周知,杨老师的舞蹈技压群雄,说是中国舞蹈第一人虽略显肉麻但也基本属实。所以我相信《云南映象》还会东山再起的,疫情不可能就这么一直泛滥成灾的,早晚杨老师会重出江湖,给我们带来新一轮狂欢的。

知乎用户 斗柄东指 天下皆春 发表

《云南映象》诞生之初,就拿下 2004 年度中国专业舞蹈最最高奖项——“荷花奖” 十项大奖中的五项,之后更创下连演百余场不败的辉煌纪录。
可以说,《云南映像》已经成为一桩文化现象,而在这桩现象中,有两个词格外地凸显出来:“原生态” 与 “保护”。这不是第一次解散,2003 年,,遇到‘非典’已经解散过一次,这应该算是第二次解散,待疫情结束后,《云南映象》还将回归舞台。

希望疫情尽快结束,回归正常生活。

知乎用户 毕业 10 年 发表

西湖印象、湘西印象、敦煌印象、还有啥?

知乎用户 萌酱 发表

这是一个传承型古早味的优秀团队,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团队解散是必然的,这种演出的方式不是好的发展归宿,她应该创建云南印象艺术学院!

知乎用户 外洋木担 发表

也可以考虑直播

知乎用户 LYNN 发表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忆母》

知乎用户 中國龍 发表

近日,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讲述自己从艺 50 年舞蹈历程的视频中,含泪宣布成立 19 年,公演 7000 多场的《云南映象》演出团队,因为疫情暂时解散。这是继 2003 年,遇到 “非典” 后,《云南映象》第二次解散演出团队。

![](data:image/svg+xml;utf8,)

杨丽萍坦言,解散舞团是无可奈何之举:“我不想放弃,我知道很多人比我们更艰难…… 没有舞台,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其实我不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只是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真的很难过,很难过。当初是我把你们从田间地头带到了舞台上,如今却要离开,但是我相信我们心里的舞台一直在坚守着。”

据悉,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作品以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曲和民族舞蹈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公演 19 年、线下演出超过 7000 多场的《云南印象》,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

很遗憾,但疫情防控更重要。有回归舞台呈现精彩的时候。期待!

只盼疫情早日结束,希望就在我们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很喜欢杨丽萍的舞蹈!支持!加油!

知乎用户 粒粒归 发表

疫情严重冲击了演出市场,赔钱了只好解散团队啊!

人工费,场地费,税金,好些支出都需要花钱啊!疫情开始就开始赔钱了!

演出半年一年的亏损和赔钱还能苦苦支撑期待疫情消失。亏损两年多了,看不到尽头的亏损和赔钱,只能忍痛割爱停演了!

知乎用户 sunwater 发表

别说话,默默去死,才是好人,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杨丽萍,出现在我中学课本的励志人物,可惜了

知乎用户 亦青 发表

还想着等疫情结束,要去云南转转,看《云南映象》呢。疫情真的耽误太多东西了,好想回到 2019 年夏天啊。

知乎用户 Sayelia​ 发表

为什么不发展线上直播?

疫情之下,要转变思路。

知乎用户 要啥自行车 发表

问题不大

知乎用户 秦先生 发表

大美云南,《云南印象》是文化精品,19 年来,对云南旅游推广功不可没,对云南经济提振贡献很大,致敬杨丽萍老师团队!

19 年了,团队为什么黯然解散? 直接原因应该就是新冠。越来越严苛的措施,长途旅游消费人员趋近于 O,企业经济崩溃无法支撑吧。难言之隐,多说无益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乐观一点吧。但愿尽快爬过这个坎儿,恢复生活工作秩序,恢复云南的消费旅游文化艺术交流,孔雀舞蹈,艺术之魂,彩云之南,越来越美!

知乎用户 道友请留步 发表

我虽不懂艺术,但觉得太可惜了。

<云南印象> 看过两次

第一次 2005 年,当时的杨丽萍老师还担任孔雀舞领舞,带着小彩旗一起,还可以排队拍照签名留影。

第二次应该是 2010 年,领舞是杨老师的徒弟了,整个舞台的效果依旧震撼,不虚此行。

知乎用户 家里蹲 发表

君可闻,魏晋南北朝间,焉有上佳戏曲乎?

知乎用户 JackSlowFucck​ 发表

时间过得好快,回头一看,当初我们怀着梦想,把村民们从田间地头带到舞台,是想要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传递出去。” 近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讲述自己从艺 50 年的舞蹈历程的视频中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暂时解散。

杨丽萍含泪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暂时解散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作品以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曲和民族舞蹈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

公演 19 年,《云南映象》线下演出超过 7000 多场,它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

据悉,目前,《云南映象》演出人员根据公司规定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进行相关劳务补偿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为艺术全身投入,为了艺术牺牲了自已所有的小日子,一辈子为了她的舞台,忽然要解散剧团是多伤心,演员没有了舞台是无法生存的。一场疫情不知啥时能过去,因为这场疫情不知多少私企和人员失业,真希望快点度过,再见阳光明媚的春天。

知乎用户 兰花草 发表

这可能是疫情严峻环境下的破产潮第一枪 。接下来可能是百团解散,淞沪大批破产。。。

知乎用户 张杨 发表

疫情防控影响经济的一个缩影。

有的人,工作未受疫情防控的直接影响,可能感到了优越感,甚至乐在其中,怀着一种对简单预防医学知识能理解、能执行之后的兴奋,待在家里,享受那种防守的乐。可算是遇到能让自己兴奋的事了!

殊不知,整个社会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任何一个行业受损,一定会对全社会所有个体带来损害,或在物质上或在心理上,或可见或隐匿,大小而已,早晚而已。

文艺、餐饮、旅游,每个行业都必不可少。它们和军事、工业、科技同样重要,有时可能更重要。

知乎用户 Mwustl 发表

庆幸在有生之年看过一场。。另外,如果做成 VR 的话会不会普通的线上演出好一点。

知乎用户 tony lee 发表

之前有幸看过一次,非常震撼的演出,太可惜了

知乎用户 一个好奇的人 发表

网上看过一小段,很棒,解散很可惜,希望能够有机会搬上大影视舞台,让云南也表现像河南晚会大唐风采类似那种独特的民族地方特色

知乎用户 秋冬 x 发表

我的想法可能会不一样,我不觉得可惜。因为就我自己的观看经历来说,我觉得他们这个团队已经对舞台失去敬畏了。

我是 19 年慕名看的这部作品,那是我第一次看舞剧那么生气和失望,我真的被气哭多次想中途离场。

那天开场推迟了十几分钟,给的理由竟然是演员还没到达剧场!演员不是应该早早提前到达剧场准备和彩排吗?我不理解……

接下来出现的问题就很 “事出有因” 了…… 鼓摆上了没人敲,齐舞找人凑数像刚学的跟不上…… 而这些我不认为是可以用演员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为借口的,特别是演了这么多年的作品……

知乎用户 放牧羊星群​ 发表

谢邀。

很可惜。疫情影响了大量现场演出团体和从业人员,当然还有其他受影响的行业,国家应该考虑给予她们足够的补偿,降低损失,使现行防疫政策更具公平性。

知乎用户 江湖骗子 发表

美国坏事做尽!这是捡起门票砸了自己的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 7000 多场演出都是无偿的义演?或者都是成本价的出演?

说实话,杨是艺人,开公司的艺人,像这种演出频率,你要说没有几个亿的利润,就当我放屁吧。就这还感动全网了?

知乎用户 你好​ 发表

票价太贵,我很少看演出。解散就解散吧

知乎用户 红茶 发表

别说的这么好听,跳舞说白了是为了赚钱,是一门生意

知乎用户 cochinHuang 发表

原因是疫情不是防控,原因是疫情不是防控,原因是疫情不是防控。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任何把原因往防控上带的都非蠢即坏,按照有些人的意思,是不是欧美的经济越来越好了?知乎这样下去,真的是越来越判头越来越刑了。

非蠢即坏的来了,大陆这个词根本就不在国人的词汇表里面

知乎用户 逗比领袖 发表

我是昆明人,不知道何种原因,我自己一次都没看过

知乎用户 一大个 发表

哄游客的东西,一锤子买卖。

又不好看,散了吧。

为啥买热搜呢?卖惨,转战直播带货,引流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疫情第3年,青旅变成了北漂们的合租房

3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有一些改变让人吃惊。在北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租房了,也不买房,下班后去住青旅,蜗居两平米。 北京青旅的用途,竟然也被疫情改变:它曾是背包客看世界的起点。现在却只是个便宜的小旅馆,日结的出租屋。 更让我吃惊的 …

关于电话亭女子,有几个问题要问上海!

一个漂泊的女性,也许是来上海找工作的,也许是她已在上海漂泊了数年,年前选择离职,在新一年找寻新的的工作机会,但不幸赶上了疫情,手中的积蓄花没了,只能拎着自己的行李从酒店抑或租住的房子内出来,像流浪人一般住进那个红色的电话亭内! 相比初来上 …

上海以后会怎么样?

知乎用户 聚宝盆 发表 上海不知道,现在网络待遇和今年 1 月西安差不多吧。 当时有很多类似问题,比如疫情后会不会离开西安,疫情后我离开了西安,疫情之后你还会留在西安吗?回答大部分都是离开。 事实呢?四月了,我作为一个西安房东,一直关注很多 …

被活着拉去火葬的老人

昨晚看到一段视频,上海新长征福利院门口,殡仪馆的车停下,卸下一个老人——被殡仪馆拉走了,发现人还是活的,又被送了回来。 一位上海媒体人在朋友圈愤怒发言:“希望明天10点的发布会回应一下。” 没有等到10点,有关部门就回应了。凌晨,上海几家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