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氟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知乎用户 项校长 发表 鉴于很多类似同学询问我在哪个医院,我就把医院写出来,方便有困难的同学就医。 我是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烧伤科,罗成群教授 如果是其它城市的,最好去专业的化工烧伤医院,或者三甲医院,或者多多咨询…… …
这东西人送外号 “化骨水”,摸丁点,轻则剜肉、重则截肢,碰多了,当天去世。
如此丢弃氢氟酸致人死亡,已经构成了投放危险物质致人死亡,是犯罪。
更离谱的是,这东西现在都能网购到,甚至不需要实名登记。
建议严查此事同时加强危化品管理,也提醒各位不要随便走路况不明的路段。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些夸张,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个案例来自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氢氟酸安全手册。
1994 年,一个在某实验室工作的澳大利亚人,不小心把 100ml、70% 浓度的氢氟酸溅洒到了自己的右腿上。
作为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他清楚氢氟酸的威力,于是乎迅速用水冲洗身上的氢氟酸。
然后,他跳进游泳池,让一整个游泳池水来稀释身上的氢氟酸。
即便如此,医生还是截肢掉了他那只被氢氟酸腐蚀的右腿。
2 周后,他死了。
在没有六氟灵药液和敌氟灵等解毒剂的情况下,这个哥们第一时间采取了最正确最迅速的处理,甚至还想到去游泳池稀释,急救与截肢都很果断,但还是没逃得过去。
这就是氢氟酸的可怕之处:虽然是弱酸,但是极具化学活性。
没错,反常识、或者说反某些自媒体宣传的是,酸性≠腐蚀性。
酸性低只能说明氢氟酸在水中的电离度低,或者说给出质子(氢离子)的能力低,不代表它没有破坏力。
氢氟酸中的氟离子,体积小,亲和力强,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
它能轻易穿透皮肤、组织,甚至骨骼,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开始无尽的杀戮。
氟离子进入组织或者血液后,会疯狂地寻找并结合血液和细胞中的二价阳离子,尤其是钙离子(Ca²⁺)和镁离子(Mg²⁺)。
进一步,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CaF₂)和氟化镁(MgF₂),量大的话,可以直接堵塞血管。
这没完。
学过生物的应该知道,钙离子对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和心肌收缩至关重要,氟离子的消耗导致体内钙离子浓度急剧下降,引发严重的低钙血症。
这一步,会导致剧烈的疼痛、肌肉抽搐,并最终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甚至直接心脏骤停。
这还没完。
氟离子还可以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氟血红素,抑制细胞呼吸作用中的关键酶(如琥珀酸脱氢酶),阻断细胞能量代谢,导致细胞的死亡。
这依然没完。
人体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氟离子也可以与它们结合,导致骨膜坏死、骨密度下降,这就是 “化骨水” 外号的来历。
体重 70 公斤的人,只要 7ml 纯氟化氢,就能结合掉体内所有的游离钙。
中等浓度的氢氟酸,人接触大概两个巴掌那么大的面积,足以引起心脏的骤停。
可以见得,本次氢氟酸致死事件中当事人接触的量并不小,很快便不治身亡了。
从 “连续两家医院无法收治”,足以看出其恐怖。
哪怕是低浓度的氢氟酸,皮肤接触到都是极度危险的。
由于氢氟酸的即刻腐蚀性不强,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小心接触了一点点低浓度氢氟酸,几个小时内都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甚至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没事了,就医时觉得也只是外皮腐蚀发白。
结果医生一看,指甲要拔掉、肉要清掉、骨骼上要敷葡萄糖酸钙(用额外的钙离子结合氟离子),即使这样,对骨头的损伤已不可逆。
氢氟酸是唯一能腐蚀玻璃的酸, 所以要被装在铅或特氟龙容器里,更不能随意丢弃。
所以说,一块人经常散步的后山,踩到装好的大量致命液体,这件事本身就很恐怖。
用「投放危险物质致人死亡」来定性,一点都不过分。
我在写这个回答时,检索到还有相关的案例,这哥们好歹命保住了。
至于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
答案很简单:某宝就能买到这东西,甚至「全网热销 1w+」。
更牛的是——
用户问是否需要身份登记,答:不需要。
赶紧管管吧…
回答一下提问中若不慎接触如何处理的问题。
如若接触第一时间脱掉被洒的衣物,大量清水持续冲洗相应皮肤,叫 120,说清楚自己接触氢氟酸,如果有六氟灵和敌氟灵(国内真的很少有实验室会配),赶紧涂抹。
当然,最好的处理就是永远离这东西远远的…
文章的最后,致敬消防人员。
21 年江苏常州金坛沪武高速,槽罐车运输的氢氟酸泄露,共计 31.3 吨。
消防员穿着重装防化服,毅然决然地进入了现场,感谢英雄。
不是,一大堆科普氢氟酸是啥的帖子,可这个事的关键问题不应该是为啥普通人出门散个步能踩到氢氟酸么?这氢氟酸是哪来的?正常来说出门踩到地雷的概率都比这低吧。
我记得有个实验室安全案例是:
某人操作氢氟酸后摘下手套,把手套里外翻过来准备下次用,
第二个人不知道,直接戴上手套,
双手截肢。
为了起到警示作用,先看几张氢氟酸灼伤后的图吧(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氢氟酸不是一个强酸,在酸度上比相对常见的硫酸和盐酸弱很多(下图展示了在水溶液中不同酸在 25 摄氏度下的酸强度对比 [1]),但它的危险性远超常见的强酸 [2]。
氢氟酸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深度渗透性。 由于氢氟酸的分子量小,所以能迅速透过皮肤,甚至指甲进入深层组织,很多氢氟酸的案例,都是伤者带着布手套或者隔着棉花去拧氢氟酸的瓶盖导致的手指灼伤 [3]。
而且,更可怕的是氢氟酸的伤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对于低浓度的氢氟酸,人刚被溅到时可能几乎没感觉,皮肤外观也没变化。当你以为没事的时候,氟离子已经快速渗透进皮肤深层。
所以相比硫酸、硝酸那种表面烧灼的酸,氢氟酸往往表面看起来伤口不重,但实际上内部组织和骨骼已经严重受损。
有的研究对比过氢氟酸和硫酸的灼伤程度 [4],用同等面积的动物皮肤暴露于硫酸与氢氟酸,硫酸在表皮造成剧烈灼伤,但损伤大多局限在表层;而氢氟酸即使浓度只有 5–10%,也能在几分钟内穿透表皮,进入真皮和血管,血液中很快就能检测到氟离子,看似伤口轻,实则毒素已入血肉。
有人可能会问,渗透进血肉,无非就是皮肉之苦,怎么还会导致死亡?
这正是氢氟酸另一个可怕之处。渗透之后的氟离子会与体内的 Ca²⁺ 和 Mg²⁺ 紧密结合,生成氟化钙(CaF₂)、氟化镁(MgF₂)沉淀,反应公式如下:
Ca2++2F−⟶CaF2↓ Ca^{2+} + 2F^- \;\;\longrightarrow\;\; CaF_2 \downarrow
Mg2++2F−⟶MgF2↓ Mg^{2+} + 2F^- \;\;\longrightarrow\;\; MgF_2 \downarrow
这里的 氟化钙 和 氟化镁都是难溶性沉淀,生成沉淀意味着血液里的钙、镁离子被占用,血清游离钙和镁浓度迅速下降,就会导致低钙 / 镁血症的出现,进而出现心律失常、抽搐,严重时可在数小时内因心脏骤停致死。
下图是一个氢氟酸中毒后的心电图变化 [5]**,**由于血钙被氟离子侵占,心室从兴奋到恢复的时间被拖长,图中红色箭头,这是低钙血症的危险信号,也说明越容易发展成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如果不小心触碰到了氢氟酸, 美国化学委员会给出的急救流程是这样的 [6]:
第一,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至少 15–30 分钟,同时脱掉所有污染衣物,冲洗越快越好,以免氟离子进入更深入组织。
第二,外用 2.5% 葡萄糖酸钙凝胶,反复涂抹于伤口并按摩,促进钙离子中和氟离子;严重时:医生会进行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甚至用动脉灌注的方法。
第三,立即送往有危化品中毒救治经验的大医院,医院会监测电解质、心电图,防止低钙血症引发心脏骤停。
注意:普通烧伤药膏对氢氟酸灼伤完全无效。
评论区,有评论提到 “科普文不要提及氢氟酸是弱酸”,以免大家降低警惕。这个解释一下。
如此评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能有的人以为 “弱酸 = 危害小”,所以就降低了警惕。
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对酸和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只是觉得危害大小跟酸不酸有关,那可能才是最大的危害。因为有的物质,甚至都不是酸,但是确实强毒性的。
举几个例子。
氰化钾(KCN) ,这不是酸,而是盐;但是进入人体后会释放氰离子(CN⁻),它能直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让细胞没法利用氧气,结果就是哪怕吸入的空气里氧气很充足,身体也会像窒息一样,很快致命。
还有氯气,这个也不是酸,而是一种气体。一旦吸入,会与呼吸道水分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造成严重的肺损伤和窒息,这个在一战和抗日战争的时候,都曾被报道出当作化学武器使用。
还有**肉毒毒素,**也不是酸,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毒素。它能阻断神经递质释放,导致肌肉完全瘫痪。毒性之强以纳克计量就能致死 [7]。
所以,酸不酸、强不强酸,并不是决定危险性的关键。氢氟酸的可怕在于它的渗透性和氟离子的全身毒性,而不是它在酸度排名里算强还是弱。就像氰化钾、肉毒毒素、氯气都不是酸,但比很多强酸危险得多。对于公众科普来说,明白弱酸甚至非酸类物质会有剧毒,这一点应该更重要,因为会加强对其他毒性物质的警惕。
评论区
提到 ” 普通人有没有什么分辨氢氟酸的方法呀?怎么避免遇到新闻里这种情况?“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分辨氢氟酸并不容易,因为外观上看氢氟酸是无色透明液体,比如下图 [8],看上去和水几乎一样。
氢氟酸虽然具有刺激性气味,但是低浓度可能不明显;而高浓度的氢氟酸一旦吸入可能已经危险。所以光靠看和闻(不推荐),很难准确识别。
下面几点可以作为氢氟酸识别的标志。
首先看包装容器,氢氟酸常储存在塑料桶中,因为氢氟酸能腐蚀玻璃和金属,所以常见的包装如下图:
另外,正规厂家出厂的氢氟酸包装容器上会有腐蚀性或者毒性的危险品标签,比如下图标记的是黑白腐蚀手图标 和 骷髅毒性图标;但是要注意,国内很多厂家的产品并没有如此标注,比如上面的图中都没有这些图标,建议相关部门以后能加强此方面的监督。
还有,氢氟酸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玻璃蚀刻和半导体清洗,所以如果在玻璃加工长,小化工作坊或者电子零件清洗等地,你要特别注意透明桶装液体,有可能是氢氟酸或含氟清洗液。
最抽象的是这么可怕的玩意,先天灭门圣体,在网络上随便买,并夕夕搜索关键字随便一拉十几个卖家卖这玩意,最最抽象的是购买连实名都不需要,并夕夕买老鼠药还需要实名呢
氢氟酸有多危险?
我都是穿成这样才敢碰这玩意!
这么给你讲吧,在化学里面定义是 “弱酸”,对人而言可是极强的腐蚀剂,有“化骨水” 的威名。
别看它是弱酸,实际上这这玩意笑里藏刀,盐酸、硫酸、硝酸主要靠的是氢离子的腐蚀作用,而氢氟酸的腐蚀靠的是离子半径极小的氟的渗透作用。
以至于之前,有学校被它的弱酸的 “弱” 蒙蔽了,酿成大祸。
2013 年 12 月 27 日,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做萃取实验和雕花玻璃腐蚀实验,实验过程中多名学生手指沾染了氢氟酸,到水龙头下进行冲洗,少数学生怕冷未清洗彻底,其中 7 名学生被送到南京市军区总院救治 [1] [2] [3]。
真的是无知者无畏,觉得用水就可以洗掉。
在要接触氢氟酸的工厂里、实验室里,工人们、实验员们必须要全副武装带好面罩、手套、实验服,车间或者实验室里都有喷淋装置,而且必须准备六氟灵 [4] 这类的洗液,来应对意外。
GHS[5] 对这玩意的定义一个是腐蚀品、一个是急性毒性。接触一定量的话,可能在数小时后显现,如低血钙、器官衰竭等。
有 GHS 数据说明,这玩意摄入约 1.5 克会导致突然死亡 [6],1.5 克差不多就是矿泉水瓶子盖那么多的量。
从化学的角度讲,氟离子进入血液或组织可与其钙镁离子结合,使其成为不溶或微溶的氟化钙和氟化镁,量大的话直接堵塞血管。
人体内钙镁离子都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一旦被氟离子结合了去,很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氢氟酸的渗透性特别强,接触皮肤后它会迅速穿透角质层,渗入深部组织,溶解细胞膜,引起组织液化;重者可深达骨膜和骨质,使骨骼成为氟化钙,形成愈合缓慢的溃疡。
美剧《绝命毒师》,正是借鉴了氢氟酸这种对人体组织强烈的腐蚀作用,用于销毁尸体。
氢氟酸如果泄露的话,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处理 [7],救援人员必须穿戴专用防化服(耐氢氟酸腐蚀)、全面罩呼吸器、防酸手套(如丁基橡胶)和靴子,普通防护设备(如一次性手套、口罩)无效。污染区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或碳酸氢钠溶液中和残留酸液(生成氟化钙沉淀)。
个人不小心接触到皮肤的话:
立即用六氟灵冲洗液(首选)或**葡萄糖酸钙凝胶反复涂抹 / 冲洗至少 15 分钟!
若无专业药剂,用流动水持续冲洗 15 分钟以上**,同时呼叫 120,说清楚情况,好让医院及时准备。
另外,都 2025 年了,某宝上,这玩意还是照样可以买,无任何限制。
管管吧,别让悲剧再发生。
就算卖,你也要做好警示,把骷髅头和腐蚀的标志加上啊,不然有些人傻乎乎买回去刻蚀玻璃,啥也不知道。
他说,fab 厂里面如果看到地面上有无色透明的不明液体,是要立刻拉警报的
因为无法判断是水渍还是氢氟酸
好家伙现在一看 fab 里面是真惜命啊
杭州是真牛逼,路上能踩到氢氟酸,这概率估计比路上捡到黄金都低。
化学专业出身的我看到这个问题,有种 “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的感觉…… 散步时踩到氢氟酸?我觉得散步时踩到地雷都比这个更符合常理一些。
在我看来,氢氟酸在各类高危化学试剂中的地位,和银环蛇在毒蛇中的地位有些类似:
因此总的来看,氢氟酸的危险性是极高的。这主要与氢氟酸独特的伤害机制有关:
鉴于氢氟酸的危害起初往往都相当隐蔽,但后期极为可怕,因此它在危险化学品手册里不论是接触还是吸入人体,其危害性都得到了至少 4 分(即便及时处理,仍有可能遗留较大损害),甚至 5 分(即便及时处理,仍很可能遗留较大危害)的 “高度评价”:
说完了氢氟酸接触人体的危害,下面来说一下急救处理。如果身体沾到了氢氟酸,或疑似含有氢氟酸(包括诸如氟化钠 + 盐酸之类的组合)的液体,你必须(以下内容是写给普通人的,就不考虑专业人士手边正好有六氟灵这样的情况了):
最后,考虑到浙江省作为全国氟化工集中地,当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要比其他地方居民更容易接触到氢氟酸并被伤害这一地域特点。建议至少在浙江省内要加强对氢氟酸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管理,日常进行氢氟酸危险性和烧伤急救的知识宣传(就像云南每年夏天都要提醒别乱吃野生菌一样),以避免过往类似悲剧的发生:
巨毒清洗液从天而降淋死路人 揭开清洁业惊人黑幕高楼大厦,毒液洗脸 谁来给杭州清洗行业做规矩 –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我想知道在后山散步怎么就碰到了氢氟酸?
除了其他答主提到的危险性,我再补充几点 HF 的潜在危险性:
总之在 2025 年这玩意还没被管控确实抽象,而 HF 的危险性早在十多年前的中文互联网上就被广泛讨论了
以前公司进过一些这玩意
在仓库存放着,然后库管打报告要求在仓库那边修一个水泥池
就跟澡堂那种小池子一样
我一直以为那是消防水池
后来看了一次他们化学品烫伤演习才知道
那玩意是防止 hf 沾染用的
有次他们正好在演戏,模拟化学烫伤,第一个就是 HF,那人直接脱了外套冲向水池一个猛子跳下去,然后就一直在水池里面待着,然后过了一会再爬出来,然后就是讲解时间
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沾染,别犹豫,拖了所有衣服直接跳下去,啥时候救护车来啥时候再出来
有人问脱光吗?领导说:要脸要命
记忆犹新,
散步踩到氢氟酸,这比回家发现家里有头大象还离谱。
然后又挖出来了两瓶,这更离谱了。
当初埋这个的人是怎么想的,你搞点氢氧化钙给他中和了再埋都不会有这事。
现在直接构成投放危险物品致人死亡。
氢氟酸这玩意可是很厉害的,看过 “化学老师贩冰冰”(绝命毒师)的都知道老白就是用这玩意毁尸灭迹的。
当年上学的时候,化学老师说,当年他们学校有个案例,化学系一个人出去买试剂,骑自行车去的,HF 放在车筐里,然后下车拿的时候,发现瓶子从袋子里颠出来了。那人就直接不带手套上手,拎着瓶口那个地方把瓶子放回袋里整理了下码好。就这一下,截肢。。。
然后当年还有个女老师,工厂转业过来的,以前是技术员还是啥的,操作一个容器的时候,好像是什么酸溅出来了,泼了半身吧。后来送医院抢救回来了,后遗症是这老师永远不穿任何短袖或裙子之类的,而且有次上课说起来,说当时要是 HF,直接无,都没人敢上来救
然后这玩意,刚才搜了下,淘宝上能买??再一看,盐酸硫酸硝酸都能买到,好吧。。
我记得我当年上中学的时候,就出规定说严控这些玩意了。。。
闲林中路就那么一小段,为啥会有氢氟酸废弃。
那里可都是居民聚集区…
方家山社区,街道出来解释解释。
在这里我有个提议,就是在所有介绍氢氟酸,尤其是科普类的文章中,请删除 “氢氟酸是弱酸” 这句话,取而代之的应该是 “氢氟酸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一种酸(常见的酸中)”。
所谓的氢氟酸是弱酸这个概念,最大的作用也就是用来应付某些考试(说实话我觉得考试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题目)。对于行业内人员,只是一个强弱没有意义,需要定量的数据计算支撑才能用于生产工作或者科学研究。而对于普通民众,本来就很难理解化学上对酸强弱的定义,更关键的是太容易把酸性强弱与腐蚀性高低 / 对人体伤害大小划等号,从而造成误解损伤人命。
尤其是我还见过 “氢氟酸是弱酸,日常的醋也是弱酸” 之类的描述,这简直就是在害人了。当然我知道,很多时候文章的关键在于 “但是” 后面的内容。但是,在洗稿短视频断章取义不断增加的现代,从源头上把问题讲清楚从而杜绝会被误解的可能性,不更是我辈创作者的职责吗?
以上。
讲个笑话:某宝上不让卖作为我国传统食品的狗肉,却可以公开随意出售可以造成严重伤亡的氢氟酸。
一个禁枪的国家可以在网上随便买到这种随意就能取人性命的东西。
顺便感觉我能活到现在真的够幸运的了,这我还能说啥呢。
亏贼!
她为什么能踩到氢氟酸呢?她如果能踩到,你就能,我就能踩到。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危险呢?
氢氟酸光伏组件制造业内的应该都不陌生,或者说硅基制程离不开氢氟酸,这几年光伏巅峰时候的大部分组件厂都是 topcon 工艺,其中湿法环节设备大部分都要用到氢氟酸,比如链式机型配一次液更是几百升的用,因此只要是环安 / ehs 正规一些的公司都会在分段范围的应急柜内提供去氟灵和敌腐特灵作为氢氟酸 / 其他化学品粘染的应急处理,葡萄糖酸钙软膏这玩意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
作为湿法设备供应商,每次去客户现场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去氟灵的位置,氢氟酸真的很吓人,而设备前期有漏液是比较正常的,有些漏液问题需要穿着防化服顶着各种药液去处理。有时候走路看到一摊透明液体只能用气味 / 试纸去分辨成分,而试纸不手上是随时都有的,按照我身边统计学,做硬件设备的同事有很多或多或少都粘到一点氢氟酸
据我的了解,如果沾到氢氟酸,头三分钟内在粘染处使用去氟灵基本可以把影响减少到最低,注意不要冲水,冲水会把氟离子带到未粘染的皮肤,而去氟灵一旦开封就要把一整瓶用完,一瓶去氟灵价格基本要半瓶茅子。
话说回来,不知道是不是运气比较好,从业至今还没沾到过氢氟酸。
我靠,这么多点赞?答案我先删了,以免让不法分子脑洞大开。
给大伙看点好看的
0
我在想,如此危险的化学试剂,为何一丁点的监管措施都没有。
至少也要实名登记吧。
这种东西建议都不知道去哪里建议。真的应该让国家重视起来。
本来大多数普通人压根不知道这是啥,现在各平台热搜挂着,全民皆知。然后发现淘宝可以随便买,替近期的公共安全捏把汗。
我看到有人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不好意思,我学过高中化学都知道有个词叫 “提纯”,把稀释过的低浓度返到高浓度有的是办法,烧酒总喝过吧?
不慎接触到,立即去医院。
氢氟酸,只要有一滴滴到你的手指上,你得这根手指可能要切掉。
就是这么危险。
氢氟酸这玩意儿阴得很。
《绝命毒师》里的老白不是就提醒小粉拿氢氟酸来当化尸水嘛,老白原话:
Hydrofluoric acid won’t eat through plastic. It will, however, dissolve metal, rock, glass, ceramic.。氢氟酸溶不穿塑料,但能溶金属、石头、玻璃和陶瓷。
虽然电视剧里面的画面可能要表现得略夸张一点,但氢氟酸的毒那可不是吹的。
虽然氢氟酸是弱酸吧,但在它这儿酸的强弱跟杀伤力关系不大。
说它阴是因为,它真就是个大阴比。
**首先是,隐蔽性强。**沾到它不会像其他强酸那样立刻引起明显的刺痛感。所以可能一开始压根儿就注意不到。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发现妈耶接触部位咋有点疼痛咧?不过到发现的时候,组织可能早就坏了。
**其次,它的渗透速度杠杠的。**哪怕是低浓度,它也会以超快的速度悄悄咪咪地由外向内渗透,说白了就是情况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恶化。嗯,反正组织最终会坏死变黑。到那个时候…… 就有很大的截肢风险了。
再严重点是会致命的。就像新闻里的这个阿姨一样。
知道它的作用范围有多大嘛?
它最毒最毒的 part 就是:攻击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其实还会跟镁离子结合哈)。进入人体之后,它会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全身的组织,干扰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多项功能还有腐蚀骨骼。
问题就这样来了,迅速降低的血钙、高血钾会引发心律不齐或者心脏骤停而狗带。
其嚯嚯人体的原理如下图:
主要还是氟离子太强大了。
和时间赛跑!
首要任务就是把氢氟酸从皮肤上弄掉。
要是手边有六氟灵,不要犹豫赶紧涂上中和!要是没有,就赶紧用大量冷水冲洗,长时间冲!冲它个 20 分钟!
然后,别磨蹭!赶紧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这个时候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确定有些医疗机构能不能处理氢氟酸 HF 烧伤。一般只有烧伤科或者医院此前有做相关培训的医院才可以真的帮到被氢氟酸烧伤的人…… 也许提前联系一下确定一下更好,免得白跑耽误时间。
Ps. 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网上那些不幸直接接触到氢氟酸后、烂肉的图片,我这里就不 po 了,因为真的会引起不适。
当年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某研究所,基本上隔三差五就得拎着整桶氢氟酸往清洗设备里倒,被迫练出来了倒水不溅的技术,每个季度还要就戴个老旧的防护橡胶手套,把整个手和小臂伸进装满氢氟酸的池子里去翻动石英管(因为自动转的机器坏了只能手动翻)。每次都是提心吊胆的,没出事真是命大!
还好已经离职好多年了!
又是杭州余杭区……
上次粪水也是那里
这余杭区真有毒啊
这事让人痛心。
看已知信息是,当地是拆迁废墟,工厂倒闭五年了。阿姨在附近开店,遛弯,可能是捡瓶子时候踩了,氢氟酸泄露遇害了吧。
因为阿姨女儿的抖音已经清空了,我看他人截图推测的。
工厂倒闭这些危险品没有妥善处理,哪怕倒出来在泥土里面钝化成无害的盐,都比原样封装安全。
另外提醒下各位的爸妈,不认识的瓶子千万不要摸。长辈节俭惯了,经常会把纸皮塑料瓶捡回家里利用。
这是新闻么?
六要素就剩了个据说是么?
中国禁枪但不禁氢氟酸
谁说的中国不是民主国家?
为啥都关注氢氟酸有多厉害的问题,不是应该关注另一个问题吗,为什么氢氟酸会出现在公众场所?
能导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化学品数不胜数,学习它们的危害性,以及怎么正确使用的操作规范,那更多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学者的事情。
作为一个普通群众,我更关心,怎么让这些东西不出现在日常生活里。购买和存放的监管机制有没有起作用?一旦出事,能不能及时溯源追责?
这对这位女士而言完全就是无妄之灾。
整个网络都在科普氢氟酸的厉害,连不少媒体也一样,对于真正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忽视了。
作为一个被氢氟酸毒害过的来说一下经历吧。我是带了手套接触的,但应该是手套没那么严实渗漏了。首先是手指头发黄,开始只是轻微疼痛。
这时候拼命用水冲,但是屁用没有。(后来才知道应该用六氟零冲洗,但是公司根本没准备,坑爹玩意)
然后直奔医院急诊,一个小时不到手指已经发黑,疼痛明显加剧。
医生给我注射葡萄糖钙剂(直接往指甲缝里打),再拿剪刀把发黑的肉和指甲剪掉(没打麻药直接剪,疼得想死)
万幸处理的还算及时,没渗透太深,不需要截肢。但后面两天还是钻心的疼,打了止疼针都不顶用。
大家不慎接触到氢氟酸的话手边没有六氟灵就赶紧直奔医院,千万不要犹豫!!!
女子散步踩到化骨水毒发身亡,警方通报,相关部门表示会为此兜底
人走在路上,有时候真不知道惊喜和意外到底哪一个先来。最近杭州一女子,因为在散步途中踩到剧毒物质,稀里糊涂的就丧了命,从此和家人阴阳两隔……
事情经过
9 月 9 日,杭州的涂女士吃完早餐后,溜达到家附近的地方散步消食。在散步途中,她意外踩到了一个老化的塑料壶。顿时,壶里装的液体溅满了她双脚。
据家属回忆,涂女士当场中毒,双腿无法行走。立刻送医后,因为病情扩散严重,她被两家医院拒收,后转至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救治。
从接触到丧命,仿佛就是一瞬间的事。上午 9 点误触,下午 3 点心脏衰竭,经过医院全力抢救,五天后涂女士不幸去世。
警方发布声明,事故原因还在调查
9 月 15 日,当地警方发布情况通报。经过警方调查,涂女士踩到的是一种叫 “氢氟酸” 的无色液体,民间俗称 “化骨水”,是一种必须要经过严格审批才能拿到的特级危险品。
它能溶解金属和玻璃,人眼接触它后会引起失明,鼻子吸入它后会引起呼吸衰竭,对人体危害极大。只要皮肤沾上一点,轻则剜肉,重则截肢。碰多了当天去世。
有网友说:氢氟酸相当恐怖,跟化尸水一样,接触面看着不大,里面一直蔓延到骨头里,一点点就能把人腐蚀掉。
多瓶氢氟酸被挖出,事发地已被无公害处理
据警方通报:事发之后,生态环境部门已经按照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也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
家属回应:事发地点属于拆迁区域,看情况应该是以前的人留下的,后面政府去排查,又挖出了两壶氢氟酸。
这些剧毒物质为什么会出现在公共场所,它们从哪里来的?谁扔在这的?目前一无所知,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此外,死者家属还说:事发当地(杭州余杭区)政府的态度很负责,表示会为此事兜底。
接触氢氟酸后该如何处理
有从业人员说:普通人从外边接触到氢氟酸,大概率是救不回来了,因为普通的医院根本没有对应的紧急救治物品。
希望大家都不要遇上这种情况,如果不幸遇上,请按照以下方法快速处理:
第一:立刻脱去沾染衣物,用最快速度吸干沾染液体。
第二:立刻用清水冲洗,至少要冲洗 30 分钟,或者使用整瓶六氟灵冲洗。之后立刻就医。
一场寻常散步成了生死永别,52 岁的涂女士何其无辜,这种剧毒试剂的存放疏漏,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看到这样的消息真的很痛心,真的太危险了,以后在路上一定要加倍小心了,遇到一些瓶子,尤其是小朋友,一定不要随便用脚踩踢。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些化学危险品加强管理,不要让悲剧再次发生。
只能说媒体的智力感人,接下来不久估计会看到有人买氢氟酸报复社会了~
-———–9·17 更新 —————-
媒体实锤了哈,就是想种菜,真被我的分析说中了!
-—————— 以下为原回答 —————–
这个事情我有发言权,因为我就住闲林。通告肯定有问题,虽然危化品监管不到位负主要责任,但死者大概率不是散步,而是在荒地上违规种菜的。
杭州今年特别热,九月初还是三十七八度,上午九点也有三十三四度了,没有人会这个点顶着大太阳出来散步。真散步的要么清晨六七点,要么傍晚日落后。在这个点往荒地上跑,只可能是偷偷种菜的。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家小区旁边的荒地上偷偷种菜的就是上午九点出工的。
闲林这边有很多山地丘陵,山边上就是小区,恰好这边因为房价便宜,又有很多来自传统农耕地区(以河南为主,闲林这边很多河南面馆)的新杭州人在这买房之后,把农村的父母接过来带娃。这些退休父母种了一辈子地,闲不下来,正好发现这边山脚下有一些荒地,就偷偷跑来种菜。最后一传十十传百,闲林这边但凡有个几平米的空地,都被这帮人种满了各种蔬菜。
那种菜的人为了方便浇水施肥,就会在菜地里放一些水桶,塑料壶什么的。正常人谁会走路的时候去碰塑料壶?所以肯定是种菜的时候看到一个壶或者桶,以为里面是水想拿起来浇菜,结果发现是氢氟酸,痛觉本能反应把壶往地上一丢,泼出来的酸把脚烧了,然后就没了。我绝对不相信是 “不小心踩到的”,大概率是为了掩盖违规种菜的说辞。
这边种菜的有的人会嫌菜地不够,偷偷砍山上的树开垦新的菜地。作为附近居民,12345 投诉过很多次,**但是每次执法的来了,人就跑了,砍伐的面积又达不到犯罪标准。**买这边的房子就是图个环境好,山景房,结果被这帮种菜的硬生生搞成了菜景房,也是苦不堪言。这下子好了,种菜种出人命了,希望这帮人能消停点吧!
之前浙江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过这个问题,最后解决办法是我们小区附近的违规菜地都拔除了,但是再别的地方的就只能靠当地居民反应。不仅种菜,隔三差五还会放火烧秸秆,每次看到了我们就打电话报警,警察过来发现已经烧完了人跑了,总之这是个菜农和执法大队的永无停歇的游击战。
所以真的不要贪那点小便宜。买个蔬菜才几个钱,荒地种菜又辛苦又有安全隐患。而且不光是种菜的,还有在这边溪流里洗衣服洗油漆桶的… 水费才三块钱一吨,一吨水够用半天的,也不知道这些老年人图个啥。有些上一辈贪小便宜的恶习不改,生态环境就别想彻底修复。
看卫星图就知道,这边这么多破碎的黄色,都是违规种菜的,触目惊心。
小区里业主打听了一下,事发地是这片区域,果然我说的没错,就是违规开垦的菜地。
这是我冬天航拍的照片,给大家看看闲林这边违规种菜的现象有多严重。不光是闲林也不光是杭州,我相信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现象,中国人的种菜天赋见不得一点地荒着。可能得等那代人都走了,才能根治这个毛病吧…
第二张图大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菜地旁边就是有各种铁桶、塑料壶、泡沫箱之类的用于接雨水或者装有机液肥的容器,所以事情的经过大概率就是,死者去地里种菜,然后看到了一个壶,心想这壶放在这里没人要,俺拾起来就是俺滴嘞,然后就中招了。
当前,最主要的还是要查清楚违禁品的来源并落实责任赔偿。不管怎么样,氢氟酸这东西都不应该出现在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地方。但是还是希望大家如果自己父母也有荒地种菜习惯的,别种了,又脏又累又卖不了几个钱,万一出现这种事情就是因小失大了。
编辑问题的人怎么想的?
还在写 “若不慎接触该怎样处理”,这不是误导别人以为能处理吗?
实则根本不能有效处理。轻则截肢,重则等死。
杭州真是太能上分了。当然根本责任在这种东西售卖没人管。
我 22 年本科毕设合成荧光分子,那时候有一步的中间产物是 HF。也用到了氟化物。当时就觉得很恐惧。手套戴两层,一丁腈一塑料。那氟化物一加进去就有白雾,说白了就是 hf 和水,老师说没得事。但我好像还是中招了,脚底板疼得走不了路,一天才好,半年后一查,尿酸高,血钙低。不知道是不是当时中毒了还是本来尿酸的问题。(现在转行去做玩虚幻引擎了。试剂名称忘完了。三氟化硼?好像是。)
反正氢氟酸这东西超级恐怖。至少比炸药恐怖。沾的剂量多了直接死,少了会生不如死。
讲个地狱笑话。
老中吃了五千年的狗肉不允许在网上售卖,买起开和买粉一样。
比子弹还危险的氢氟酸随便买。
普通人现在要做的就是去各大网购平台举报出售氢氟酸的商家。。。。
我已经打了电话,发了举报信息。
这东西不用身份证可自行网购真是一大隐患,。
记得以前在化学吧看
回忆自己化工经历那帖子的时候提到过。
他说氢氟酸甚至算不得强酸,但却是普通人容易接触到最危险的酸,若被化学品烧伤,一定要优先到化工职业病防治医院治疗。
出了这种事,只能说监管方面有相当严重的问题,这么恐怖的玩意,居然随随便便就能买到,属实离谱。
在处置氢氟酸灼伤的过程中,使用六氟灵冲洗无疑可以带来巨大的帮助,极大的降低重症或死亡的风险。在很多答主的回答中都提到这个产品,做为六氟灵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今天跟大家说说六氟灵的作用机理。
六氟灵长这样,可别用错了。
六氟灵是一个只针对氢离子、氟离子有反应活性的溶液,我之前看有的答主说:六氟灵可以跟氟离子络合 / 螯合,是个络合 / 螯合剂,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原因呢,主要是来自翻译问题。大家知道,六氟灵是法国生产的,我们在国内的很多技术资料都是从法文翻译过来。六氟灵对氢离子和氟离子的结合法语用的是:chélation,直译过来也就是螯合,说是络合也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神奇的是,有一次开大会,我发现他们说钙离子与氟离子结合也是用这个词……
从这个事情之后,我确实不敢说六氟灵是个螯合剂或者络合剂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六氟灵分子可以高度选择性的与氟离子、氢离子发生反应,同时生成物没有有害物质。
以上大多是废话。干货在下面。
六氟灵对氢氟酸的清除分三个层次:
一、流体冲洗。这一步其实跟水冲洗道理是一样的,通过流体作用将有害物质带离身体表面,这一步可以冲洗掉很多有害物质,千万不要小看流体冲洗,可能一多半的氢氟酸都是被冲掉的。同时区别于水冲洗,六氟灵的冲洗不会加重氢离子和氟离子的渗入,这个原因后面会说到。
二、反应剥离。六氟灵对于氢离子和氟离子的反应能力可以加快清除氢氟酸的进程。化学里面说谁的反应速度快,就发生那个反应。由于六氟灵分子与氟离子的反应速度比钙离子与氟离子反应速度快 (100 倍),所以六氟灵分子会在氟离子与组织中的钙离子反应前将其捕获,最终实现清除。实验证明,六氟灵溶液的加入可以让浑浊的氟化钙溶液恢复澄清,体现了其比钙离子与氟离子更强的结合能力。这一步类似用肥皂洗手,用上肥皂少量的水就能洗干净,可以保证冲洗液用量更少。一般来说,不用太多的六氟灵就能把受伤处表面的氢氟酸冲洗干净,但是这绝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把进入皮肤的氢离子和氟离子搞出来,要不用水多冲一会也能有同样的效果,就不需要用专门的冲洗剂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靠高渗透压来实现。
三、吸出清除。六氟灵是一个具有高渗透压的液体(其渗透压远高于受损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当其接触到皮肤时,就会与体内组织液产生渗透压差。这时体内低渗透压的组织液就会透过皮肤向外流出,从而将进入到皮肤的氢离子、氟离子带出来,六氟灵分子再进行固定结合,不让它们回去,这样就实现了彻底清除。第一步时我说过水冲洗是有问题的,主要也是因为渗透压,因为水的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的渗透压,用水大量冲洗接触氢氟酸的身体部位时,自来水会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被吸入身体,同时也就增加了氟离子和氢离子进入的量及深度,六氟灵这类高渗透压液体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不过,这第三步过程速度慢,需要时间长,我们要求的冲洗用量,一大半是用来实现将已经渗入的有害物质彻底清除的。
在这三个步骤之后,基本上也就实现了彻底从身体上剥离氢氟酸的目的,减少伤害形成。不过,六氟灵也仅能跟氢离子、氟离子发生反应,或者说六氟灵不会跟人体的任何组织、细胞、蛋白、酶等等发生作用,也就不存在治疗效果。所以请一定记住,六氟灵只是一个针对氢氟酸的高效冲洗液,而不是治疗氢氟酸的特效药,接触到氢氟酸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六氟灵冲洗过后,还需要去医院就医。我们没办法确认六氟灵是否已经完全将有害物质冲洗干净,也没办法确认氢氟酸已造成的损伤是否严重,所以请一定要去医院做个检查,医生会帮助你解决剩下的问题。
发个广告:遇到化学品喷溅请百度搜索普利沃,我会在电话这头帮你。
草,闲林中路真在我家楼下,死者就是我家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娘,真炸群了。居民区怎么会有这么危险的化学品遗留?
哦,无解的。
你走在路上,突然踩了个瓶子,被溅了一脚的 “水”,既不疼,也不痒,你只会觉得晦气,然后回家,再然后就死了。
因为接触到,就是死,完全无解。
正常人谁能往那个方向想?
农药中毒的去了医院,如果问诊的时候不说喝了农药,医生都得懵两天。
普通人就更指望不上了。
讲个笑话,得了结核,但凡会诊的时候有人提一嘴 “会不会是结核?” 马上就能给你治好。
万一没人往那个方向想,说不准就下辈子见了。
某宝几乎没有监管能力,从之前的激光笔到现在的 HF
氢氟酸的危害每过几年就有人提,搜新闻,22 年有人用含氢氟酸的工业清洗剂洗衣服手化学灼伤 [1],17 年济南有人踩到氢氟酸脚烧伤 [2],13 年郎溪某中学带学生刻蚀玻璃导致事故 [3]…… 能搜到不少新闻和高赞回答,但事故还是在不断发生。
现在这个回答下面,还有不少人以为氢氟酸是不受监管的。
事实上氢氟酸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以及 2022 年调整版)中,按理来说氢氟酸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都应该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管理。(这和氢氟酸是不是弱酸没什么关系,氢氰酸也是弱酸。以为弱酸都不危险才是可怕的,比如郎溪那位老师)
但是氢氟酸使用的太广泛了,刻玻璃、洗硅片、制备含氟化合物都用到氢氟酸。很多回答也说了氢氟酸网上能随便买,根本不像是受监管的危险化学品,这就是问题所在。
有个笑话说老师上课点名,让来的学生举手,所有人都举手,就说人都到齐了。危险化学品管理也有这样的问题,除了易制毒易制爆的外,很多危化品管理只会管明面上能管到的地方。
我之前吐槽说现在试剂管的严,高校企业实验室大批采购硫酸、盐酸、丙酮、高锰酸钾非常非常麻烦,严苛到了不希望你开展实验的地步了。下面有评论说 “你什么都不懂,我这随便买”、“易制毒易制爆危化品怎么了,根本就没人管”、“偷偷买就好了,不想搬砖就直说”。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正规企业和高校容易管,也听话,相关部门软土深掘,反复查;看不到的地方,明明更需要管理的地方,可能就太硬了。
而且一些处理方法相当粗暴且被动。不监管、一刀切、表面功夫当然比合理适度的监管简单,很多时候也就是这么干的。
比如说在国内外 xx 手册的怂恿下,出现了大量涉及氯化钡、亚硝酸钠的案例。亚硝酸钠也是收录在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但因为很常用,本来管的也松,大量相关死亡案例出现后,网购平台搜不到亚硝酸钠了。
相关处理的效果就是做卤肉的问 “怎么买?”,评论告诉他搜“xxx” 替代品;xx 的群体,看了 xx 资料,在网上发文说“想试试”,就一群恶魔评论“我有,私”,还想着高价买人,敲骨吸髓。
不难想象就算氢氟酸上秤了,有可能就只有网店搜不到 “氢氟酸” 这点变化,需要用的人只好搜 “工业清洗剂”“玻璃刻蚀水” 这种词。
而现在更大的问题是氢氟酸相关事故这么多了也没上秤,不知道是因为用的地方太多,还是案例虽多但不到血淋淋的程度。
也许一些人真觉得各种法规只用于事后处罚吧,我之前是没见识过这种人的,直到某年,我在苏南某市乘顺风车,司机在高架上顶着超速提示音飞行,连续变道、蛇形走位眼都不带眨。我说:“师傅,我也不赶高铁,没必要这么快吧?” 司机笑着说:“交通法是出了事故才看的,是用来定责任的,这么好的路都按交通法开,不白修这么宽了……”
难道是因为这么好的化学品,都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认真执行,大伙就享受不到科技时代的红利了?
希望这次事故之后有关部门能管一管,就算是象征性的也好,起码要重罚随意丢弃危化品的人吧。
没人希望走路踩到这种接触致死的危险化学品吧,出事了,科普一波氢氟酸危害,不加强监管,真不怕别有用心的人吗?
这个案例体现了江浙沪的舆论霸权,
直接告诉大家这个事故发生在杭州市余杭区不行吗?
然后再讲讲氢氟酸是怎么随意丢弃的?
氢氟酸这么容易就能搞到?那无人机配氢氟酸 kda 不是刷得飞起,国家这都不管控?
溯源吧,危险化学品随意丢弃还是有目的的丢弃,危害公共安全了,杭州人民要小心了,谁知道究竟有多少个,散步走大路硬地,不要走土路了。
想起之前刷到一个帖子
和这疯狂的化学 ZDK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8525184?utm_psn=195108539420977281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92767/answer/956530498?utm_psn=1951260815710717088
这个事情最关键的问题难道不是为什么在自然环境下居然会有这东西存在吗?如此危险的东西居然可以随意丢弃,这不是投放重大危险物品吗
你在大街上踩到这玩意的离奇程度不亚于踩到地雷。
然后我很好奇的是,怎么又是杭州?杭州今年犯天条了?怎么出的都是别人半辈子碰不见的离谱事情?
看过《绝命毒师》吧?hf 要是没有塑料挡着能烧穿地球啊,,
呼吁国家加强强腐蚀液体管理,完善相关立法
我记得 B 站有一个化学爱好者 是个初中小孩。 玩了很多危险品都没事。发了一个买了氢氟酸的动态,直接停更了
若不慎接触到该怎样处理?
实!验!室!洗!玻!璃!瓶!儿!连!个!丙!酮!都!不!好!买!!!!
你!跟!我!说!氢!氟!酸!能!让!人!散!步!时!踩!到!
虽然科普氢氟酸的危险性是有必要的,但是遇难的女子并不是在实验室遇到这种情况的,她不能预判自己踩到了什么。就算提前告诉她接触氢氟酸容器前要做好防护有什么用?普通人就不应该有接触氢氟酸的机会!
9 月 15 日才出的公告,而 9 月 9 日就发生了事故。从公告看,发生地点是杭州余杭区闲林中路 (又是余杭区?!,住这里很危险啊)。我搜了一下,周边没有化工企业、研究机构,都是普通居民区,有商业综合体、有各种餐饮。
这样的人口密集的地方为什么有这玩意?到底是什么人因为何种原因遗弃了氢氟酸。现在都存在疑问。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不算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9 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就是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实验室天天在用 BOE,虽然不是纯氢氟酸,危险性稍低,但是也很危险。如果不慎接触,先大量水冲洗,如果实验室有备六氟灵立即应用,然后尽快送医。
这个乱扔有毒化学品的人,
如果抓到可以直接指控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反应出门散步能踩到 HF?再看知友说淘宝就能买到。这也太恐怖了吧!
当年在美国访学,一个棒子要测样品元素含量,需要用 HF 溶解样品。从头到脚胶皮衣全副武装,脸色惨白。当时还想至于吗?结果科普了一下,知道了 HF 的化骨水的威名,从此敬而远之。
刚搜了一下淘宝,觉得有必要把这个东西禁卖吧。落到坏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啊。
2025 年 9 月 14 日,杭州余杭区 52 岁女子涂某某因多器官衰竭离世。6 天前,她在散步时不慎踩中一滩无色透明液体,仅感轻微刺痛,未及时处理。尸检报告显示,其血液氟离子浓度高达 3.8mg/L(致死阈值为 1.5mg/L),骨骼 CT 显示全身性骨密度骤降——凶手正是被称为 “化骨水” 的氢氟酸(HF)。这起悲剧并非个例:2023 年江苏某半导体工厂工人因手套破损接触 5% 氢氟酸,72 小时后出现 “自发性骨折”;2021 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男子误服含氢氟酸的清洁剂,10 分钟内心脏骤停。
氢氟酸为何比浓硫酸更致命?其 “隐蔽性毒性” 如何穿透人体防线?全球每年因氢氟酸泄漏导致的伤亡数据触目惊心:据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统计,2010-2024 年全球共发生 427 起氢氟酸重大事故,造成 312 人死亡,平均每起事故致 7.3 人重伤,截肢率高达 41%。本文将从化学本质、毒理机制、工业应用、历史案例、防护体系五大维度,揭开氢氟酸的 “致命面纱”。
分子式 HF:由氟原子(电负性 4.0,元素周期表第一)与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分子间形成极强氢键(键能 28kJ/mol,是水分子的 1.5 倍),导致其沸点(19.5℃)远高于同族氯化氢(-85℃),常温下易挥发为刺激性酸雾。
酸性悖论:在水中部分电离(Ka=6.6×10⁻⁴),属中强酸(浓度 0.1mol/L 时电离度仅 8%),但氟离子(F⁻)的 “亲核性” 与“络合能力”远超其他卤离子:
与 SiO₂反应:4HF + SiO₂ → SiF₄↑ + 2H₂O(玻璃蚀刻的核心原理);
与金属离子络合:Fe³⁺ + 6F⁻ → [FeF₆]³⁻(稳定常数 K=10³⁵,远超 EDTA 与铁离子的络合能力)。
浓度与形态关系:
浓度 | 状态 | 蒸气压(20℃) | 渗透皮肤时间 |
---|---|---|---|
<20% | 无色液体 | 3.5kPa | 30-60 秒 |
20%-50% | 发烟液体 | 12kPa | 10-20 秒 |
>50% | 剧冒烟雾 | 28kPa | 秒 |
血钙骤降机制:正常血钙浓度 2.25-2.58mmol/L,F⁻与 Ca²⁺结合后,血钙每下降 0.1mmol/L,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下降 5mV,当血钙 <1.75mmol/L 时,心肌细胞出现 “早期后除极”,引发室颤(2025 年杭州案例中,死者血钙仅 0.89mmol/L)。
器官损伤路径:
心脏:F⁻抑制 Na⁺-K⁺-ATP 酶,导致心肌细胞水肿,ECG 表现为 QT 间期延长(>500ms)、T 波低平;
肾脏:F⁻在肾小管重吸收时与 Ca²⁺沉积,形成肾钙化(2023 年江苏案例中,患者双肾出现弥漫性钙化灶);
神经系统:F⁻干扰γ- 氨基丁酸(GABA)受体,引发痛觉过敏(患者描述为 “骨骼被电击般剧痛”)。
国际标准:
欧盟 REACH 法规:将氢氟酸列为 “SVHC 高关注物质”,要求使用企业提交 “暴露场景评估报告”;
美国 NFPA 704 标签:健康危害等级 4(最高级),与芥子气同级,储存区需设置 “紧急淋浴器 + 洗眼器”(间距≤15 米)。
中国标准:
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氢氟酸储存量≥10 吨即构成重大危险源;
AQ 3048-2013《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进入氢氟酸储罐前需检测 F⁻浓度(允许浓度 < 2mg/m³),强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冲洗(0-20 分钟):
皮肤接触:立即用 > 15℃流水冲洗(压力 0.2MPa),至少 20 分钟(指甲缝需掰开冲洗),若为酸雾接触,需同时冲洗眼睛和呼吸道。
数据支撑: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CSB)实验表明,冲洗 10 分钟可去除 90% 表面 F⁻,冲洗 30 分钟去除率达 99.2%。
中和(20-60 分钟):
涂抹 2.5% 葡萄糖酸钙凝胶(每平方厘米皮肤用量 0.5g),持续按摩至发热(促进 Ca²⁺与 F⁻结合),每 15 分钟更换一次,直至疼痛缓解。
严重暴露时:静脉注射 10% 葡萄糖酸钙(剂量 10-20mL,缓慢推注 > 10 分钟),监测血钙每小时一次,维持血钙 > 2.0mmol/L。
就医(小时):
携带 MSDS 表(需注明浓度、接触时间),告知医生 “氢氟酸暴露史”,避免误诊为 “普通化学灼伤”。
影像学检查:接触后 24 小时内需完成骨密度检测(DEXA)和胸部 CT(排查肺损伤)。
长期观察(7-30 天):
低浓度暴露可能出现 “迟发性骨坏死”(平均潜伏期 5 天),需每周监测骨密度和尿氟含量(正常尿氟 < 1.5mg/L)。
产品用途 | 典型氟含量 | 风险提示 |
---|---|---|
瓷砖清洁剂 | 5%-15% |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佩戴 PVF 手套 |
汽车玻璃防水剂 | 0.5%-2% | 施工时需戴护目镜,避免吸入喷雾 |
不锈钢除锈剂 | 8%-12% | 禁止与酸性清洁剂混用(释放 HF 气体) |
氢氟酸是一把 “双刃剑”:它刻画出半导体芯片的精密电路,也蚀刻着人体骨骼的坚硬结构;它推动着光伏产业的绿色能源革命,也留下了环境污染的永久伤痕。从杭州女子的悲剧到全球每年数百起事故,我们必须认识到:化学品安全没有 “小事”,
中国人的命是真的贱价啊。
有关部门不该背锅吗?
如果是私下的非法流通,那把卖主抓起来就完事了。有关部门的确无法预见风险。
但是,现如今是直接在平台公开开售卖,跟路边卖袜子似的,连登记都不需要。
说好的管制呢?我们不应该做点儿什么吗?
真个好离谱。
你说踩到了流浪汉拉的粑粑滑倒摔死我都觉得更现实一些。
黄鹅参军去包围大鹅都没有在战场能够踩到氢氟酸地雷。太狠了!太狠了!对自己的人民好一些吧!
杭州这地儿有点怪,氢氟酸都能随便被踩到了
就…… 挺离谱。
据说是一片拆迁后的空地,很多人会去那边散步之类的,
氢氟酸应该是以前的某个住户留下的,放在一个壶里,壶因为年代久变得很脆,一脚踩破壶然后整个脚陷进去都沾到了氢氟酸。
然后就嘎了。。
关于氢氟酸的毒性高赞都已经说的很详细了,
以后这玩意儿买的时候是不是得做好管控实名登记一下??没用完的怎么处理是不是得有个标准?
因工作原因,经常接触氢氟酸,前年一个同事把氢氟酸当水喝了一口,根本来不及抢救。送到医院,半小时不到,就直接通知家属火化。帽子叔叔还询问事件经过。只能怪他自己,刺激性这么强的液体,别说喝一口,就是闻一下,都喘不过气来,他怎么能喝的下去……
泄漏点在哪?这种危险化学品不应该出现在马路上!!我记得附近就一所学校,会不会是从学校泄漏出来的?很多问题
都在写氢氟酸多么危险,
现在知乎上面还有完全不了解的人?
没人写一写为什么散步会踩到。。而且还挖出两壶
散步踩到氢氟酸,这概率堪比市区里被大熊猫袭击致死了,所以到底是谁把这东西扔在那里了,是不是还要其他隐藏陷阱。。。
氢氟酸听起来陌生,但其实不少人家中常备的清洁剂就可能含有这种成分。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够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甚至可侵蚀人体骨骼,可以说是可怕的 “化骨水”。
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医生曾静表示,此前接诊的氢氟酸灼伤病患并不少见:
一位专门从事外墙清洁工作的男子,在准备含有氢氟酸清洁剂时,左手虎口处不慎接触到瓶身残留的清洁剂,引发剧烈疼痛,后被诊断为三度烧伤。
一位 67 岁的老人因不慎将脚边的清洁剂碰倒,导致脚背被灼伤。一周后创面疼痛难忍,并出现灰黑色坏死组织及黄色渗液,经诊断为三度烧伤。
为此,医生提醒,许多清洁剂都含有强酸强碱成分,使用时需做好防护措施:清扫工作前应戴上专用手套,避免双手直接接触清洁剂;戴上口罩,避免清洁剂刺激呼吸道;戴上护目镜,以防清洁剂溅入眼睛,造成眼部损伤。
年末大扫除
这些清洁剂 “混搭” 雷区可别踩
年末大扫除来了,不少人已备齐各种各样的清洗剂,但要注意的是,清洁剂各有不同功效,不要以为混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严重时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或导致灼伤。
氯气是一种有毒且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因此,清洁卫生间时切勿将 84 消毒液和洁厕灵同时使用。
84 消毒液 + 洗衣液 = 有毒物质
洗衣液和 84 消毒液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降低清洁效果,甚至产生有毒物质。
洗洁精 + 洁厕灵 = 清洁效果减弱
洗洁精是碱性清洁剂,适用于去除油脂性污垢;洁厕灵含有盐酸,属于酸性清洁剂,适用于清洁卫生间的碱性污垢。二者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导致清洁效果大打折扣。
容易忽略的清洁细节
你注意到了吗?
打扫卫生时,除了正确使用清洁剂,还有一些容易忽略的清洁细节需特别注意。
通风:每日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可改善室内空气,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高频接触物品清洁:使用 75% 浓度医用酒精擦拭手机、钥匙等物品,可快速清理污渍,消灭细菌。
清洗清洁工具:及时清洗抹布、拖把等,可有效防止细菌滋生,保持家居环境卫生。
个人防护:清洁时佩戴手套和口罩,防止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特别提醒!
家居空气无需消毒,加强通风换气即可。不要向室内空气中及物体表面大面积喷洒酒精,也不要网购 “喷雾消毒剂” 用于空气消毒。
一方面,酒精喷洒到空中若遇热源、火星,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另一方面,悬浮于空气中的小颗粒消毒剂液滴容易被人体吸入,引起呼吸道不适。
《绝命毒师》里面用了大量的氢氟酸 “毁尸灭迹”,杰西没有听老白的话,把地板给溶解,直接咣当一声掉了下去。
剧里面这是常用工具,后面用到了多次。
有个美剧里,溶穿浴地板的是不是就这个?
大概十年前,我真被氢氟酸泼过手… 那一下午惊魂未定的感觉真的是…
幸好当时就在水池旁边,连续冲洗了 10 分多钟,最后没有任何痕迹残留
卧槽,这玩意这么危险的吗,以前在钢化玻璃厂工作的时候随手就能拿
这氢氟酸哪来的?是杀人后抛洒的遗留物品,还是什么机构丢弃的废弃物资,无论如何,都是有极大问题的,还只是运送时候颠簸导致掉下来的?
总而言之突出一个离谱,因为这玩意儿压根儿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
杭州是个神奇的地方
这么说吧,过去有一个老师突发奇想给学生们在课堂上做氢氟酸蚀刻玻璃的实验,课还没上完一半,整个班的学生就全送医院去了。
上面很多答主都已经从各个角度论证了氢氟酸的危害了,我这边就不过多赘述了。其实含氟化合物当中不仅仅是氢氟酸拥有极其恐怖的毒性,很多含氟化合物同样恐怖。
比如 2023 年被再次曝光的特氟龙丑闻,特佛龙本身作为一种极其稳定的化合物,单论它本身确实无毒的,但是在特氟龙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含氟前体、引发剂等都含有剧毒,不仅杜邦生产特氟龙的化工厂工人难有善终的(大量工人在六七十岁就患上癌症早早离世),甚至灾祸还殃及子孙,比如那位出生时只有单鼻孔的婴儿 Buck Bailey,他的母亲就是杜邦的一名女工。
但如果仅仅是本厂工人出现了异常杜邦倒还能轻松压下来,但是上个世纪的环保你们懂得,杜邦随意排放化工废水,最终导致周遭牧场的牲畜纷纷发疯死亡才将事情闹大,最终整件特氟龙丑闻被拍成了电影《黑水》。
正因为特氟龙的生产太过臭名昭著(主要还是 PFAS 污染的罚单太高),所以社会上各大百年化工巨头纷纷放弃氟化工生产线,那么你猜这些氟化工产业转移到哪了呢?
就在 2023 年化工巨头巴斯夫因罚单问题与声誉问题决定放弃特氟龙生产线后,《中国化工报》随即报道了这一喜讯,并声称这是中国氟化工的又一春天,是我国氟化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氟化工产业起步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我国引入氟化工,现如今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国,当然在各地严抓环保的大背景下,我相信我国是不会出现电影《黑水》中的场景的。
这个酸在工业清洗的领域是很常用的,清洗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的氢氟酸可以显著的提升不锈钢清洗后的光泽。在化学品店,你别说买一瓶两瓶氢氟酸(一般市面上销售的是 40%),买一吨两吨、甚至一槽罐车两槽罐车都没有任何限制,而硫酸和盐酸是易制毒管控极其严格,硝酸易制爆管控相对严格,但实际上,氢氟酸对人体的伤害比他们都要大。很多五金店里还有酸洗钝化膏卖,10 几块钱一瓶,想买就能买,化工建设项目的工地上很常见,一个老大爷带个手套就开始涂,这种透明的糊糊杨的膏状物也是用硝酸、氢氟酸和粉状剂搅和成的,腐蚀性丝毫不落下风。
这都能死人,谁把这玩意儿放到野外的,也不做标识,这尼玛简直就是离谱……
罪魁祸首:投放氢氟酸的人
1. 刑事责任: 此人的行为涉嫌构成 “危害公共安全罪” 或 “过失致人死亡罪”,甚至可能是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如此高毒性的危险化学品随意放置在公共环境中,完全能够预见到可能对不特定人群造成生命威胁,主观上存在重大过错(故意或过失)。这是最严重的责任。
2. 民事责任: 行为人必须承担全部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除了追究投放者的责任,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和追责:
· 氢氟酸的来源: 氢氟酸是严格管制的危险化学品。个人是如何获得如此大量的氢氟酸的?
· 如果是从工作单位私自拿取,其所在单位在危化品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 如果是从非法渠道购买,那么销售方也涉嫌违法,需要被追查。
1. 立即报警: 必须由公安机关介入侦查,抓捕投放危险物质的嫌疑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根本途径。
2.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在检察机关对嫌疑人提起公诉时,受害者家属可以委托律师,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罪犯进行经济赔偿。
3. 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因各种原因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在刑事判决后,单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4. 追究相关单位责任: 如果查明确实是因某单位管理不善导致氢氟酸流出,可以对该单位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特么的笔 简直离谱
家长没说实话,大概率不是脚踩的,闲林中路是人流很密集的街道,不可能出现很破旧的容器。
我猜是这老人是收集垃圾,不小心打开了被别人扔垃圾桶里的未用完的氢氟酸。
这种乱扔危险品致人死亡的,警察是可以追究遗弃者的责任的。
就看后续处理了,如果查到是谁扔的,赔钱坐牢是少不了的。
-—————- 更新 —————————– 我看有的答案分析是在拆迁区域种菜,不小心挖出来的,这种可能性也很大。总之,家长没必要打造完美受害人的形象。这不是这个老人的错,是别人的错误导致了她的遇害。
氢氟酸即 HF 的水溶液,因为它是弱酸,危害性常被忽略。但实际上,化学物质的危害性和它的酸性没有明显的关系。就不查文献了,尝试用中学语言讲讲为什么氢氟酸特别危险。
氟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位置那么高,就意味着氟离子特别小。这就有个大问题,皮肤拦不住它,氟离子可以穿过皮肤、肌肉,通杀全身。别的强酸,把你的皮肤搞得很可怕,但好歹要和皮肤缠斗,危害在表层,且有处理时间。
再讲氟离子产生危害的方式。中学知识告诉我们,氟化钙 CaF2、氟化镁 MgF2 都是沉淀,氟离子在人体内乱跑,撞上钙镁离子就把它沉淀下来,想想得有多恐怖。钙镁离子是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它们都沉淀了下来,各类条件就出问题了,人可能直接就没了。
哪怕体内氟离子的量较少,一时半会撑住了,体内的流离钙离子少了,肌肉和骨骼内的钙离子大概会被抽出来。而氟离子也可以直接进入骨骼、肌肉,和肌体争夺钙。这些过程造成的身体损伤都是不可逆的。
而氟离子和其他不少金属离子还有很强的络合性,也能破坏它们在肌体内的生理作用。不过,没查过毒理学书籍,不确定它们和钙镁离子沉淀比影响如何。
更可怕的是,并不是仅有接触会造成氢氟酸中毒。我们知道盐酸(HCl 的水溶液)是有挥发性的,元素周期表中,F 就在 Cl 的正上方,可以想见,氟化氢也有挥发性。通过上面的作用机理描述,推想可知,氟化氢吸进去也没个好。
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人对氢氟酸的危害性的认知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一些本应该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也也出现知识缺位。
比如十多年前安徽郎溪曾组织中学生做玻璃雕刻实验,导致学生沾到了氢氟酸。氟化氢能腐蚀玻璃,确实是特别的知识点,但这个知识点真的值得中学生冒巨大的风险去做一遍实验吗?顺便,我对报道里说的大部分学生没啥事持怀疑态度,不过时间久了,也很难搜到更多信息。
问题里的第二问是,“若不慎接触到该怎样处理?” 这问其实很难回答。泛泛地讲,自然是用大量水冲洗,第一时间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了氢氟酸,以便医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但即使这样,结果也不好说。专业人士不慎接触氢氟酸后,尽管处理及时,仍造成残疾乃至死亡的例子也不少。
我希望给出的答案是,普通人就不应该能接触到氢氟酸。
如果生产或者科学研究中要用到氢氟酸,那使用者应该接受足够的化学品危害教育。他们如果不慎接触到,自然知道要第一时间处理并就医,虽然结果也不好说。随便,化学专业的研究生,选研究方向时最好注意点。
普通人敢自己买氢氟酸瞎搞的,那大概率对氢氟酸的危害完全没有认识,也就没法指望他能正确处理了。
至于散步一脚踩上氢氟酸这种事,换我踩了,我也没办法啊。我哪知道我踩的是氢氟酸啊?如果量不大,氢氟酸的危害还不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我可能也就洗个脚了事,不见得会第一时间就医。如果在户外没水,甚至不见得第一时间冲洗。
所以,要减少氢氟酸中毒,关键是氢氟酸作为危化品,应该被严格管理。散步一脚踩上氢氟酸的事,就不该发生。普通人买氢氟酸回家搞卫生也不该发生,普通人就不该买到。中学生拿氢氟酸做实验更不该发生,我都不清楚当事老师到底是无知还是胆子太大。因为对高考拿分帮助不大,不少学校大纲里的实验课都不让学生好好做,怎么会有老师让中学生碰大纲外的氢氟酸?
危险化学品管制问题。
我想起了很多年以前,一个人买鞋,有点味,问了一下,人就没了。后续调查原来是送快递时候,有个快递化学品泄露,污染了他的快递。
这个事情跟这个事情一样,就是易获取,网购都能买。
补充一下高赞案例细节
来自学院路 30 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课案例:某实验室 A 同学昨晚实验,手套上粘有氢氟酸,把手套摘下来时原来的外面就翻在了里面,没有及时丢掉处理,后面 B 同学就直接戴上去了,做完实验,摘了手套之后发现两只手都被腐蚀了(好像表现为发黑,有错误请纠正),然后紧急送往医院,老师说记不得最后的结果了,坏的结果是直接截肢了,好的结果是剥开双手皮肤肌肉,把外面被腐蚀的骨骼全都刮下来,然后再缝上。
这应该是大学课程里大家听的最认真的课了,搭配上钢包气化了车间工人们,靠分析氮含量,切割高氮部位钢块代为下葬,教育效果非常好
也请看到消息的有缘人,在上学时能够在实验室安全上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珍爱生命,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人
我看到有人说氢氟酸还没被管控?
有人解释下为啥吗?
提醒大家平时要多注意的一点吧
现在的新能源车都采用的主流电池都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这两种类型的电池在热失控(自燃)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氢氟酸
主要原因是锂电池的电解液通常含有**六氟磷酸锂(LiPF₆)** 等锂盐
当电池因过热、短路、损坏等原因发生热失控时,内部温度急剧升高。
六氟磷酸锂(LiPF₆)在高温下会分解,生成五氟化磷(PF₅)和氟化锂(LiF)
分解产生的五氟化磷(PF₅)非常容易与空气中甚至燃烧产生的水分(H₂O)发生反应,从而生成氢氟酸(HF)
这个过程在电池热失控的不同温度阶段会发生,通常从约 90°C 开始,SEI 膜分解,到更高温度时(超过 100°C),电解液自身会开始分解和参与反应
因为锂电池火灾可能释放 HF 等多种有毒气体(通常还伴有一氧化碳、氰化氢、磷酰氟等),且燃烧剧烈、温度极高、易复燃,所以需要大伙儿要特别注意:遇到新能源汽车火灾,务必远离。
有毒气体在无风状态下,半径一百米内都可能是危险区域,提醒大伙儿为了自身安全,请不要围观
如果有家用新能源车的朋友(尤其有小孩,还有儿童座椅的),请在怀疑电池包有损的情况下,务必进行检查,排除隐患,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也太离谱了吧?散步就能碰到氢氟酸?当地的环保安监公安部门都是干什么的?
看过美剧《绝命毒师》的人都知道氢氟酸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主角用它来融化尸体,俗称 “化骨水”。
氢氟酸这种应严格管制的剧毒化学品,怎么出现在路边的?得好好查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评论区很多人说淘宝不用实名登记就可轻易买到氢氟酸,这是不是太儿戏了?相关部门是不是该好好管管了?
我知道氢氟酸很危险,但我更想知道这个案例中的氢氟酸到底是哪里来的,容器老化,“还挖出了另外两壶盛放氢氟酸的容器”,可能是以前化工厂遗留下来的?不过看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似乎没人知道的样子。
妮可大物研究性实验是自己找课题组加的,我当时跟选了凝聚态方向的室友搭伙做什么狗屁太阳能电池。
结果进实验室的第一天我看着他一脸死灰和决绝的表情对我说别过来!我纳闷他是要苦力怕了还是怎么着,结果他掏出一个塑料瓶子问我认识这是什么吗?
什么嘛,不就是氢氟酸嘛,我的命还挺长的嘛。
我问他你防护措施呢。
他给我看了看抽屉里一打的超薄杜蕾斯透明塑料手套,外面烧烤摊戴着吃小龙虾用的那种。
你别笑,这玩意儿是聚乙烯。
我已经忘了他带了几层手套了,只记得他打开塑料瓶加料的场景。混合溶液水浴加热,用多余的手套和橡皮筋一捆把敞口的烧杯就那样 “密封” 了,大模大样地摆在实验室里,敞开着窗通风。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呆若木鸡地远远看着窗外一抹阳光照出他在那兮脏的实验室里煮那锅魔女药锅的场景。我怀疑就是从那天开始,他对物理就只剩恨意了。而我对凝聚态方向的同学有了一种看丧尸的感觉。
后来我每次吃小龙虾戴手套,都会想起氢氟酸和化学实验室。
十多年前,干酸洗工艺,浓硫酸、盐酸都是网上买的,自己调配,那时候就带个普通口罩就敢干,命太大了
其实一点也不想了解这东西,就想知道散个步怎么就无端受害了……
因为我也碰到这种 “意外”,带着两岁娃散步就这样他摔倒在沥青里了……
运气好的是上医院洗了好久洗掉了,虽然被诟病在家都能洗为什么叫救护车跑医院。。
这还是我能花钱能好的意外,虽然没人关心为什么就青天白日摔倒在沥青。这位死掉了就是死掉了,归因是意外、完。
这东西不是老白的溶尸工具吗?
竟然离我们这么近吗?
话说小粉的氢氟酸好像是从超市买的。
禁枪,但是不禁溶尸工具。
昨天在微博上刷到这件事,搬运一下为什么会踩到氢氟酸的情况说明吧,据事主说,原本那是一片要拆迁的地,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多年以来一直没人管,也没有围起来,久而久之就成为当地居民种地和休闲的去处了。
目前信息(52 岁大姐早上 9 点在山上非法开荒种菜区中毒,事后官方又挖出来两瓶氢氟酸)
看了很多文章,大家一片恐慌。
其实真没必要。氢氟酸和氢氟酸就不是一回事,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热帖那个 100ml70% 浓度致死,还有什么吸一口就中毒,一般人就买不到,很多工厂用的也不是那个浓度。
比如淘宝购买那个截图,水灵灵的写着浓度 0.5%。
工厂用的酸从购买到排放,环保都会来查。排放必须是买碱来中和,PH 值达标了才能排,否则分分钟罚钱。
大家提高警惕是好事,但是没必要慌张。
这个案例有当地人分析了,不是散步,是种菜,捡了危险品,中毒。提醒大家,不要随便进入危险区域,不要随便去拿别人丢弃的东西。
我比较怀疑散步踩到氢氟酸的说法,以我对新闻工作者的了解,这其中大概率是有隐情的,而且没几个回答就放在榜首,这大概是有什么目的的
看了新闻报道和科普。
这东西必须严格管控,其破坏力不亚于枪支和管制刀具!
怎么会没经过处理而放在人们散步的道路上,这才是问题所在。
五金店连洁厕除垢的稀盐酸都不让卖了,为啥氢氟酸能网上大卖?
现在淘宝卖的消字灵是啥东西,滴我手上,一会皮肤就像泡发了一样。好在用水冲洗,打肥皂后,恢复正常了
氢氟酸(HF)在加拿大是 高度管制的危险化学品,并不是你想买就能随便买到的。原因很简单:
1. 强腐蚀性与高毒性
• HF 不仅能腐蚀玻璃和金属,还能穿透皮肤,和钙结合导致骨质溶解。哪怕皮肤接触一点点,也可能致命。
• 处理它必须有特种防护装备和应急措施。
2. 法规与限制
• 在加拿大,《危险品运输法》(TDG)和《受管制产品条例》(WHMIS)对 HF 都有严格要求。
• 一般只有 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工业公司 可以通过化学品供应商(如 Fisher Scientific、Sigma-Aldrich、VWR 等)采购,且需要有账户、资质和合规的安全存储环境。
• 个人消费者几乎不可能合法购买到。
3. 替代品
• 市场上常见的玻璃蚀刻膏(glass etching cream)有时会含 微量氟化物盐类(如氟化钠或氟化铵),但不是高浓度氢氟酸本身。
• 这类产品在五金店或工艺品商店可以买到,但浓度远低于实验级 HF。
总结:
在加拿大,普通人不能直接买氢氟酸。能接触到的,最多是市面上稀释的、含氟的玻璃蚀刻膏。如果真要实验用途,只能通过机构申请采购,且需要合规存储和培训。
在中国,情况和加拿大类似,但监管略宽松一些:
1. 工业与实验用 HF
• 高浓度氢氟酸(通常 40% 以上)属于 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在《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剧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下严格管控。
• 只有具备资质的 科研单位、工业企业、化学品公司 才能采购和使用。
• 购买需要 资质审批、备案登记、专人管理,个人不能随便买。
2. 民用 / 低浓度氟化物产品
• 一些民用 “蚀刻剂”、“去锈剂” 或“陶瓷清洗剂”可能含微量氟化物(氟化钠、氟化铵),但 浓度远低于工业 HF。
•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上可以买到,但不是真正的氢氟酸,危险性相对低很多。
⚠️ 注意:
• 高浓度 HF 极易致死,接触即严重灼伤甚至骨组织损伤,中国法律对非法持有高浓度 HF 也是严格处罚的。
• 民用含氟产品也不能乱用,比如用来刻玻璃或清洗,会有一定腐蚀风险,但不如氢氟酸危险。
结论:
中国普通个人也不能合法直接购买高浓度氢氟酸,能接触到的只会是低浓度民用含氟产品。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列一份 中国合法可买到的含氟蚀刻或清洁产品清单,标明浓度和用途,避免危险。
——————
所以,理论上,即使是中国,如此致命的氢氟酸理论上也是不应该能随便买到的,自然也应该可以查到谁丢弃的,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不过
这是理论上了
从事玻璃刻蚀行业的人要特别小心,之前在 dy 就看过一个做玻璃刻蚀的人手部烧伤去看医生(以为是硫酸),医生说再晚来几个小时手可能就保不住了,原因就是手碰到氢氟酸。
氢氟酸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够结合身体游离的钙,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造成的急性反应包括迅速降低血钙,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
氢氟酸腐蚀的麻烦在于,哪怕碰到了开始时往往都没有疼痛感,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几小时过后才会开始疼,并且疼的是骨头。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器官永久损伤、心搏骤停甚至死亡,哪怕治疗及时也有可能截肢。
1 个 70 公斤的人,只需要 7ml 纯氟化氢,就能结合掉体内所有的游离钙。
被氢氟酸腐蚀后,如果不截肢,只能用**葡萄糖酸钙**治疗:外用软膏擦暴露处,有时甚至是全身用药。也能内服以结合氟离子。
但如果氢氟酸剂量很大,产生太多的氟化钙,会导致全身结石,而且很难手术取出,可能会终生感到疼痛。
如果真的不慎接触到了氢氟酸,正确的处理方式为:请迅速跑到浴室,脱掉全部衣物,持续冲洗接触面 20 分钟以上。然后,拿葡萄糖酸钙软膏或者氢氧化钙在暴露处不停地揉,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你知道吗
氢氟酸这种东西啊
它不像硝酸那样刺鼻冲天
它安静
安静到像一个坐在阴影里的老人的眼神
你走过去
它盯着你一声不吭
可等你反应过来
那条腿已经要不回来了
我第一次听说氢氟酸
不是在化学课
是在实验室的黑名单榜上
上面写着:“手套不是护身符,氢氟酸会穿透你的骄傲”
那年有个师兄洗器皿
手套碰到酸
他觉得没事
走到食堂还啃了半碗面
第二天指头发青
医护人员像拔野草一样
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在他身体上关门
有人问危险有多大
我说
它不像火灾那样轰轰烈烈
它像税
悄无声息地吞掉你一部分
不吵不闹
就要你命
我记得那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A 用过的手套翻过来晾着
B 毫不知情地戴上
没打架
没出事故
只是双手从此离开了本体
你说残酷吗
残酷到连仪式感都不给你
一点退场的尊严都没有
网上总有人说
哎呀不就泼到点酸嘛
冲水就好了
拜托
这是氢氟酸啊
它不是辣椒水
不是醋
不是掉到肥皂水里
它是能直接透过皮肤跑进你血液里
和你的钙抢亲密关系的疯子
你骨头里的钙
是它的情人
带走之后
你这具身体就塌了
而且这是最阴的地方
你以为没事
皮肤甚至没破
可它在你身体里巡逻
一边收租一边放火
人类的痛觉很蠢
它还没反应过来
你已经在掉生命值了
有人问遇到该怎么办
哼
太多时候
人问的不是 “怎么办”
而是 “还来得及吗”
答案通常是不一定
真正懂行的
都知道碰到氢氟酸
别跟浪漫主义过不去
要么马上用大量清水冲至少十五分钟
要么立刻找氟化钙软膏或者葡萄糖酸钙敷
再快点送医院
这是对自己唯一的体面
可问题是
人往往缺的不是常识
是那个能当机立断的劲儿
中国城市每天都有人
看着倒地的老人先拍视频
而不是打 120
那你觉得踩到氢氟酸的人会怎样
多半也是先低头看看鞋底脏不脏
说到这你才会发现
危险不是氢氟酸
危险是你觉得生活是安全的
你觉得走在马路上就不会掉下天花板
你觉得夜跑遇到的只会是晚风和微笑
你觉得化学实验室都是穿着白大褂的温柔书生
可真相是
危险在城市的混凝土里发芽
它不挑人
它不问因果
它不等你准备好
所以我一直觉得可怕的不是事故
而是那些轻描淡写的 “没事的”
就像某些领导处理危机
先不是救人
而是关掉摄像头
就像某些家庭看到伤口
先不是包扎
而是骂一句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氢氟酸是物质界的政治家
它穿西装
说着你听不懂的化学语言
一遍遍和你的身体谈判
直到你签下一纸不平等条约
交出生命
有时候
人会幻想有个完美的结局
比如踩到氢氟酸还能全身而退
可现实往往不留退路
生活在现代社会
你躲不开风险
你唯一能做的
就是在那一瞬间
像握着刀一样握住自己的意识
因为啊
有些东西
一次就够了
氢氟酸是
意外也是
命更是
乱倾乱倒危险化学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
小道消息,如今的上海佘山别墅区,几十年前曾经是上海 8 字头的某航空航天院的垃圾倾倒区,剧毒的燃料直接装罐埋到地下,还曾经泄露堵死了老乡养的鸡鸭,不知道开发商建房子的时候有没有挖出来处理掉
我听完人直接傻了……
散步能踩到氢氟酸???这真的是神仙难救了
⊙﹏⊙
哪个混蛋能把这种高危化学品随意丢弃到能被人踩到的地方啊?你当埋地雷呐?这都足够判刑了好吧!
工作原因,此前干半导体,后来干锂电池,都有大量含氟化学品,对氢氟酸这玩意印象极深。当年有次用氟化氨混合腐蚀液(含有 8% 左右 HF)的时候,摘手套时发现有个破口,当时整个人汗毛倒立,冲洗 + 葡萄糖酸钙凝胶 + 口服钙片先整一套,然后啥也不管直奔医院去,上来就跟医生说氯化钙要不要打一下,请假都是在医院请的。虽然医生说我自己没有明显灼烧感问题应该不大,但保守起见还是肌注了一针氯化钙;
最主要就是因为这玩意初期因为酸性弱,操作时候你可能都没感觉,但 F - 又极其嗜钙,轻松干掉你一半甚至全部血钙之后,基本 gameover。真溅得多了,哪怕标准处理流程都回天乏术……
这就离谱
周末路边小公园里老百姓搞个跳蚤市场卖点二手杂货,CG 呼呼地赶人
网上危化品随便卖反而没人管
居民区附近能碰上这玩意也没人管
那到底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呢?
众所周知,氢氟酸(氟化氢的水溶液)是弱酸。
但这个弱酸的毒性比威震八方的硫酸盐酸硝酸加起来都强。有个小知识点,莫瓦桑 1886 年首次电解氟化氢制得氟气是拿了诺贝尔奖的,因为一方面氟气过于活泼难制备,另一方面就是氟化氢剧毒,无数科学家为了制备氟气前赴后继地倒在了氟化氢的面前:
氢氟酸的毒性作用并不是因为酸性。酸们如果想破坏细胞往往手段各异:盐酸这种自然是靠高浓度氢离子;硝酸则加上了氧化性 buff,而且它的分解产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也绝非纯良;浓硫酸则靠着脱水性玩黑面包(相比之下稀硫酸基本无害,我都喝过)…… 而氢氟酸因为氟化氢分子太稳定在水溶液中电离氢离子能力不强被归于弱酸,但是氟化氢分子本身就非常麻烦。首先它分子很小,在人体扩散速度极快,而且可以穿透任何屏障;同时 HF 这玩意可以和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反应生成氟磷灰石:
因为氟磷灰石更加耐酸所以含氟牙膏中经常添加氟化钠、氟化亚锡等物质促进牙齿表面转化为氟磷灰石,但是到了骨骼里由于氟磷灰石结构不同,会破坏原本的骨骼结构,甚至会把骨骼碎成渣渣。
而且,氟化氢最麻烦的一点就是,这玩意有极强的神经毒性,它能和神经细胞中多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氟化物大多难溶),导致神经细胞无法正常传递神经信号进而死亡。
因此,我做实验的话,硫酸盐酸硝酸随便玩,甚至高氯酸也没太大所谓(不过有次处理样品往坩埚里加高氯酸结果喷火了),用氢氟酸的时候必须通风橱 + 防毒面具 + 双层手套,为了以防万一,实验室常备去氟灵,做实验之前喝一瓶葡萄糖酸钙。
小狐为知友们带来独家深度观点~
文丨布丁
浙江杭州一女子误踩危险化学品后中毒离世,近日引发关注。
9 月 15 日,杭州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称,52 岁女子涂某某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 9 月 14 日凌晨不幸身亡。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
此前据网友 “LIV 元宝” 发帖,其母亲(即涂某某)上午 9 点外出散步误踩到一个化学品瓶,当场便无法行走,立即被送医。但因情况太严重,连续两家医院无法收治,最后转到浙二医院滨江院区才被确诊是氢氟酸中毒。下午 3 点开始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送入 ICU 后当晚心肺功能衰竭,最终不幸离世。
上午踩到无法行走,下午就被送进 ICU,隔天凌晨去世,氢氟酸的毒性令人震惊。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如此剧毒的化学品,为何会被随意丢弃在路边?
尽管很多人对它比较陌生,在 2015 年版的《危险化学品目录》中,氢氟酸早就名列其中。虽未被特别备注 “剧毒”,但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氢氟酸属于 “急性毒性” 危害级别中的类别 1,即毒性最高,皮肤接触会致命。
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由专人负责管理。若未使用完要遗弃,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点应具有固定的区域边界,并应采取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的措施。
不过,这些主要是针对工业用途方面的要求。据 “LIV 元宝” 描述,涂某某误踩氢氟酸的地方,是一处拆迁征收后的空地,闲置多年了。装有氢氟酸溶液的瓶子,由于瓶身老化一脚就踩破了。该网友还表示,他们报警后,警方在那块地上又挖到了两瓶氢氟酸溶液。闲林街道办生态环境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地准备拆迁,可能是拆迁时翻弄出的废弃化学品,目前周边已排查清理。
现在不清楚这些氢氟酸溶液,是拆迁征收时被村民遗弃的,还是某些单位把它当成普通垃圾违规处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出意外的悲剧都说明,对日常生活中类似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
氢氟酸作为一种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质,如石英等,多用于工业生产。不过,由于氢氟酸的反应活性较高,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不少见。
有媒体记者在网购平台以关键词 “氢氟酸溶液”“HF 水溶液”“氢氟酸清洗剂” 等搜索,页面上可直接跳转出多家在售的标准溶液,价格从 8 至 42 元不等,部分商家的销售数量甚至超过 4000 件。
商品详情页上,不少商家描述其功能包括 “清洗玻璃霉斑、彩虹斑、去除玻璃 3C 标志性” 等,而在使用注意事项上,仅说明 “戴好手套、棉签蘸取;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等,并未提及要在通风、戴安全面罩的情况下使用,也并未提及剩余试剂的保存问题;同时注明免责条约 “买家拍下即默认使用常识和化学使用经验” 等内容。
如果个人网购,就能随意买到剧毒的氢氟酸,也不用登记,用完后再随意丢弃,隐患未免太大了。有化学老师建议,有关部门和平台均应加强对化学用品及化学用剂的监管。比如说,明确化学用品的分类标准,规定哪些化学用品可以进行公开交易,哪些化学用品存在危险性,不能出现在平台。
如果要放开销售的口子,那必须能追溯到具体的购买者,强化个人或单位的担责意识。
其实早在 2022 年,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一份文件提出,要求推进 “一企一品一码”管理,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此后,多地相继开展了 “一企一品一码” 的推进工作。不过,相关要求尚未形成国家强制标准。而据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其中也提到,要对危险化学品实行电子标识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误踩剧毒的氢氟酸而丧命,这样的教训太惨痛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规范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堵住随意弃置的漏洞,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搜狐《狐度》
这件事我第一反应还不是氢氟酸,而是想起来了这个案件:
如何看待苏州女童藏进纸箱被碾压,交警裁判司机负全责? - 知乎
作为一个常年混实验室的,现在个人的习惯是:**看到什么东西都不要第一时间我觉得,不清楚是啥的不要碰。**所以我很时候其实不太理解看到路上有个箱子要碾上去,看到路上有个瓶子要踩一脚是什么心态。
因为理论上,严格遵守规定的情况下,风险都是可控的。
但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不会严格遵守规定。
这并不是规定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这种行为不能叫 “平庸的恶”,因为这跟服从威权放弃独立思考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很多时候是俺寻思太多了。
所以不如叫做,平庸的懒。
路上有个箱子绕开下好麻烦,压过去算了。
按规定无害化处理氢氟酸好麻烦,扔了得了。
骑个车带头盔很麻烦,让带头盔是秦制。
都一样。
这新闻只讲踩了这个氢氟酸,然后人没了。。。。。如果正常穿着走在马路上不小心踩到这个氢氟酸的容器或者外包装,但是没有和皮肤直接接触,也会造成这种严重后果吗?
可怕,想起电锯惊魂 6 结尾的游戏玩家体内被注射了这个东西,整个人化成一摊肉泥。
氢氟酸在化工中的地位,类似于百草枯在农业中的地位……
多危险并不是最重要的。
它无色透明,网上随便就能买到,装在一个什么标签都没有的瓶子里你知道它是什么?或者就算有标签,你不了解的话防范心理能有多重呢?闻一下就能造成很大伤害,没有严格规范存放你根本都不会知道它是什么,所以你知道它的危险性有什么意义呢?你都不认识。等你意识到它是什么的时候你已经危险了好吗?
就像人人都知道辐射有害,但是你知道你走在路上脚边的金属块是不是辐射源吗?
就像宋学文辐射案,如果辐射源金属块暴露在地面,你又不认识,你能知道它是有强辐射的吗?你说不定以为自己捡到宝了呢。
对于用这些东西的机构最重要的是严格存放,对于什么都不了解的普通人最重要的是不了解的东西不要随便去碰,否则轻则像宋学文截肢,重则像这位阿姨丧命。
如果什么都没有标,路人可能以为是一瓶水,应该怎么注意?
少量接触:侵蚀骨骼,剧痛且伤口难以愈合。
接触量大:与血液中钙不可逆结合形成氟化钙,血钙急剧下降,骨骼中钙来不及动员入血即死于低血钙引起的心脏失能。
氢氟酸可溶于水、可透皮吸收,若不慎接触应立即除去接触部位衣物同时以大量水冲洗接触面并紧急送医。若不慎口服,可立即漱口、服用葡萄糖酸钙或碳酸钙并紧急送医。
氢氟酸中毒须职业病医院专家抢救,普通医生常耽误事。患者就近送医的同时应紧急联系职防医院,请他们远程会诊或救援。
氟化氢和水任意比互溶,这揭示了两者的相似性:都是有强大氢键的十电子体。但是两者微妙的差异,赋予其截然相反的生物安全性。它们的混合物继承了氟化氢的危险性,还更容易在生活中遇见,这就是氢氟酸,近日导致一位 52 岁的母亲不幸身亡,令人惋惜。
说到氢氟酸,中学生们会很熟悉,或许还会背出它的性质:
1. F⁻与 H⁺的结合能力过于强大,以至于它不愿意在水溶液中轻易放开 H⁺,故酸性不强,pKa=3.17。
2. F⁻半径小、电负性强,能与高价阳离子稳定结合,如 [FeF₆]³⁻、[AlF₆]³⁻、[BF₄]⁻、UF₆;能与 Si 形成稳定、易挥发(产物飘散,平衡移动利于反应进行) 的共价化合物,从而破坏并瓦解 Si-O 构成的硅酸盐网,故用于雕刻玻璃、洗蚀硅晶圆、牙科玻璃陶瓷修复体表面处理。牙医曾经利用 Ca₁₀(PO₄)₆(OH)₂ + 20HF → 10CaF₂ + 6H₃PO₄ + 2H₂O 酸蚀牙釉质,现在已经改为更安全、酸蚀后微孔结构更好、产物不堵塞微孔的 Ca₁₀(PO₄)₆(OH)₂ + 8H₃PO₄ → 10Ca(H₂PO₄)₂ + 2H₂O。
3. HF 的酸性使其能和金属反应生成 H₂,F⁻强大络合能力使其能破坏氟化金保护膜,形成可溶性络离子,故能持续腐蚀金属。
4. 无水 HF 是强质子酸,能亲电加成 C=C 形成 C-H,F⁻被 HF 溶剂化而不与 C⁺结合,石油化工中 CH₃CH=CHCH₃形成的 CH₃C⁺HC₂H₅进攻 (CH₃)₃CH,形成 (CH₃)₃C⁺和 C₄H₁₀,前者与 CH₃CH=CHCH₃形成 (CH₃)₃C-CH(CH₃)C₂H₅,继续与 (CH₃)₃CH 反应生成 (CH₃)₃CCH(CH₃)C₂H₅,其辛烷值很高,可调配高品质汽油。这是消耗 HF 最大的用途。
《绝命毒师》里,老白让小粉用氢氟酸来溶解尸体,结果小粉把氢氟酸倒在浴缸里,溶解尸体后又因为 SiO₂ + 4HF → SiF₄↑ + 2H₂O 溶解了浴缸和地板。可见氢氟酸的威力。不过我当时就纳闷氢氟酸为什么能溶解尸体?事实上就是不能,反而起到了一种破坏性的防腐作用。溶解尸体 (HF 做不到)、溶解浴缸(HNO₃·3HCl 做不到)、易获取(BrF₅做不到) 组成了不可能三角。氢氟酸虽然被称为 “化骨水”,好像先化肉,然后连骨也一起化了,而事实是化骨不化肉。不知是编剧为了戏剧化而委屈一下科学细节,还是为了效仿者能被绳之以法。骨骼、牙釉质、牙本质的主要成分都是 Ca₁₀(PO₄)₆(OH)₂,虽然晶体结构不同,但是氢氟酸对它们一视同仁。而且连“化骨水” 的外号也不是那么名副其实,因为会留下大量白色沙砾状的 CaF₂沉淀。
由于上述化学性质,接触氢氟酸会造成局部毒性和全身毒性两方面伤害。
1 局部毒性 (Local Toxicity):组织损伤
1.1 蛋白质变性与组织腐蚀:根据化学性质 1,HF 具有酸的伤害性,但是酸性带来的伤害不严重,低浓度时可能开始完全没有感觉,或只有轻微的凉爽感、刺痛感,就像弱酸甚至水一样。不像其他强酸那样的立即灼烧感。这种无痛期会让受害者掉以轻心,延误治疗。高浓度时的腐蚀性较严重,与其它强酸如 H₂SO₄、HCl 类似,立即产生剧烈的灼痛感,接触部位很快出现白灼、坏死。
1.2 穿透性极强:HF 分子量小,未电离的 HF 分子具有脂溶性,能轻易穿透皮肤和皮下组织。这意味着表面损伤可能看起来很轻微,但深层的肌肉、神经甚至骨骼可能正在被破坏。即便是接触低浓度氢氟酸,也开始出现发红、肿胀、疼痛。疼痛会加剧为钻心刺骨、搏动性的剧痛,难以用普通止痛药缓解。
1.3 深度组织坏死 (Liquefactive Necrosis):根据化学性质 2,F⁻与组织中的 Ca²⁺、Mg²⁺结合,形成不溶性的 CaF₂和氟化镁 MgF₂。
1.3.1 破坏细胞:Ca²⁺和 Mg²⁺是多种关键酶,如 glycolytic enzymes、ATPase 等的辅因子。它们的缺失导致细胞能量代谢中断,细胞膜破裂,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1.3.2 神经去极化:F⁻与 Ca²⁺结合也影响了神经细胞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导致神经反复去极化,引发剧烈疼痛,通常疼痛程度与可见损伤严重程度不匹配。
比如,NMDA 受体 (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受体)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类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主要介导兴奋性神经信号传递,并参与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等高级脑功能,其功能受 Mg²⁺的电压依赖性阻断与电压非依赖的变构调控。氟化氢能通过血脑屏障,与大脑内 Mg²⁺结合,使 NMDA 功能丧失。
2 全身毒性 (Systemic Toxicity):氟中毒
当 HF 接触面积 > 1% 体表面积或浓度较高时,氟离子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致命的全身性中毒。
2.1 低钙血症 (Hypocalcemia):根据化学性质 2,F⁻与血液中的 Ca²⁺结合形成不溶性的 CaF₂,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引发心肌功能紊乱、QT 间期延长,导致心室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这是 HF 中毒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2 低镁血症 (Hypomagnesemia):同理,F⁻也会与 Mg²⁺结合,导致低镁血症,会加重心律失常,并导致肌肉无力、抽搐。
2.3 高钾血症 (Hyperkalemia):由于大量细胞被破坏,细胞内的 K⁺被大量释放到血液中。高血钾会进一步抑制心肌电活动,诱发心脏停搏。
2.4 直接细胞毒性:F⁻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如烯醇化酶 (Enolase) 直接干扰细胞糖酵解,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据网友 LIV 元宝说,其 52 岁的母亲外出散步时误踩到老化的容器,接触到容器内的氢氟酸,当场就无法走路了,6 小时后心肺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于 5 天后不幸身亡。
闲林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事发空地是拆迁区块,可能是在拆迁过程中翻弄出的废弃化学品。警方在现场又挖出了两壶氢氟酸。事发地还有居民种菜,应继续防范风险。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 82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136 条规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涉事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可能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中,氢氟酸毫不意外地榜上有名,其指向的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里,将氢氟酸归为:
1 急性毒性
1.1 经口毒性,类别 2,强毒性级别,吞咽致命
1.2 经皮毒性,类别 1,最强毒性级别,皮肤接触致命
1.3 吸入毒性,类别 2,强毒性级别,吸入致命
2 皮肤腐蚀,类别 1A,极强腐蚀剂,暴露≤3 分钟内,观察期≤1 小时内即可出现可见的全层皮肤坏死,引起严重皮肤灼伤
3 严重眼损伤,类别 1,最严重等级,在物质或混合物滴入兔眼进行的实验中,会在滴眼后的 72 小时内,对眼睛产生不可逆的组织损伤或严重的视力下降,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4 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危害,类别 3,有害级别,急性:半致死浓度 LC₅₀/ 半效应浓度 EC₅₀ > 10 但 ≤ 100 mg/L;慢性: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NOEC > 1 但 ≤ 10 mg/L
接触氢氟酸后应该:
经充分冲洗后,医院会使用葡萄糖酸钙凝胶,通过 Ca(C₆H₁₁O₇)₂ + 2HF → CaF₂ ↓ + 2HC₆H₁₁O₇将氢氟酸转化为无害的氟化钙,并纠正低钙、低镁,同时防止心律失常等。
女子因散步时踩到氢氟酸不幸去世,氢氟酸有多危险?若不慎接触到该怎样处理?
我在这个回答下面回复了一句,为啥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需要管控?
当然得到了跟这个答主理疗相同的人的质疑,不过看得出来,这些人有那么一点朴素价值观,但是文化不高,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易燃易爆,硝化甘油,拿水枪滋,放水里等等。
为什么不全面管控?因为管控成本太高,对经济社会影响太大,评估认为全面管控做不到,政府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全面管控。
氟化氢确实有毒,对人体危害很大。但是第一这玩意有气味,挥发性不算强。第二这玩意不好盛装,很难出现大家想象中的大批量。第三用它泼溅很容易危害到自己。第四不易燃易爆。第五他的用途相对专业,普通人很难接触。第六他不能制毒。
那么请问,这东西为何要全面管控?真以为社会管理没有成本的?
最后,那个说拿水枪滋这玩意的。我真的逗笑了。且不说你见没见过 A 级防护服,氯丁橡胶手套,自主呼吸机和防毒面具。就问你拿的那个水枪,是聚四氟乙烯的吗?能盛装氟化氢吗?不会漏水漏气吗?还是你打算穿防护服跟个宇航员一样上街去行凶?
对于氟化氢,我们需要的是严格的管理,但不需要全面管控。
我已经向淘宝平台反馈 “加强氢氟酸销售管控”,大家一起呀,还有等平台。
我更关心氢氟酸是谁扔的。按道理来说这玩意应该专门收集起来处理。
有老哥说氢氟酸淘宝可以售卖,我去搜了下还真是高纯麦克林的 500ml 氢氟酸只要 45 元。
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非常非常难受。
它不是一个遥远的、实验室里的意外。是一个普通的阿姨,在一次最寻常的饭后散步中,遭遇的无妄之灾。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 “氢氟酸” 这三个字。但正是因为这份不了”,才让它,变得如此凶险。
今天,我想用最通俗的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这个被称为 “化骨水” 的东西,到底可怕在哪里。以及,万一我,或者我们身边的人,不幸接触到了,到底该如何第一时间正确地保命。
氢氟酸,到底毒在哪里?它是一个完美的伪装者和刺客。
我们先要颠覆一个常识。
氢氟酸,虽然名字里带一个酸字。但它最致命的,从来都不是它的酸性。它的酸性,甚至比我们熟悉的盐酸、硫酸,还要弱。
这恰恰就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它的第一个特点:伪装
如果你不小心把浓硫酸滴到了手上,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剧痛。但氢氟酸不一样。浓度不高的氢氟酸,接触到你的皮肤时,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甚至不痛不痒。它就像一个最完美的伪装者,悄无声息地附着在你的皮肤上,让你完全放松警惕。
它的第二个特点:渗透
就在你以为没什么大事的时候,氢氟酸里,那个真正的刺客——氟离子,就已经凭借着它极小的体积,和超强的渗透性,穿过了你的皮肤,你的血肉,一路向你的骨骼狂奔而去。
它的第三个,也是最致命的特点:它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
氟离子有一个极其变态的 “癖好”,就是疯狂地与你身体里的钙离子,进行结合。而钙是维持你心脏跳动、神经传导的、最根本的生命元素。
当大量的氟离子涌入你的身体,疯狂地盗取你血液和细胞里的钙时。你的身体就会迅速地,出现,最可怕的 “并发症”。从剧痛,到肌肉抽搐再到最致命的,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这才是氢氟酸真正的杀人逻辑。它不是从外部烧穿你的皮肉。而是从内部瓦解你整个的,生命系统。
【此处是氢氟酸烧伤后的图片,画面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浏览】
新闻里说,巴掌大面积就有可能致命,这一点毫不夸张。因为它攻击的是人的心脏。
万一接触到了,怎么保命?记住脱、冲、涂、送四字诀!
这,是每一个,有可能接触到化工产品的普通人,都应该知道的保命知识。
第一字:脱。 第一时间立刻脱掉所有,被氢氟酸污染了的衣物、鞋袜。
第二字:冲。 用大量的、流动的、干净的清水去冲洗,接触到的皮肤。至少要冲洗 15 分钟以上。
第三字:涂。 如果你身边能找到,对抗氢氟酸的 “唯一解药”——葡萄糖酸钙凝胶,那么请毫不犹豫地,把它厚厚地涂在冲洗干净的皮肤上。所有会用到氢氟酸的工厂、实验室,都必须,常备这个东西。
第四字:送。 在做完或者,正在做上面这些事的同时,必须立刻让身边的人打 120,送你去最大、最权威的医院。并且在上救护车,和见到医生的第一时间,一定要清晰地、大声地,告诉他们,一句话:
“我是,氢氟酸,烧伤!”
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氢氟酸烧伤的治疗方案,和普通的酸烧伤完全不同。新闻里,那位阿姨,被连续两家医院拒收,大概率就是因为这两家医院不具备,治疗氢氟酸烧伤的,条件和药品。
比氢氟酸本身更可怕的是什么?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起悲剧。
比氢氟酸更可怕的,是那个随意丢弃它的人。
是那个生产、使用、并且,最终,把这几壶 “夺命之水”,像垃圾一样,丢弃在普通人会去散步的山野里的、不负责任的、我们,还不知道是谁的凶手。
而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 这种,能轻易致人死命的剧毒化学品,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比如淘宝,竟然,普通人也可以轻易地买到。
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安全漏洞!
我在这里想紧急地,呼吁: 相关平台和部门,必须要立刻加强,对这类危险化学品的销售管制!
一个普通的阿姨,在一次最寻常的散步中,失去了生命。 这不是天灾。 这是人祸。
我们除了为逝者感到惋惜之外。 更应该去追问去监督。
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因为某些人的无知、不负责任,和监管的漏洞,而再次上演了。
这么恐怖的东西居然不管制?
除非是从事相关行业需要接触到氢氟酸,一个普通人这辈子是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氢氟酸的。普通人了解氢氟酸危害的唯一必要性,就是考试要考。
一大堆科普氢氟酸的帖子,合理怀疑是专门帮肇事者洗地,转移视线,混淆视听的。
如果是化工厂里的工人操作不当沾上氢氟酸最后死了,你科普一下氢氟酸危害没毛病。
现在是一个人踏马出门散步沾上氢氟酸死了,我不想听你半吊子的科普,我想知道为什么一个人出门散步能接触到氢氟酸。
氢氟酸还有一个名字叫 “化骨水”,听着像武侠小说的名字,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
今天就请出我们的骨骼刺客——氢氟酸登场,让他来讲讲自己有多危险。
朋友们好,我是氢氟酸,我的化学式是 HF,像是 “好烦” 的简称,没错,我就是让人类 “好烦” 的一种物质,但我今天要为自己 “辩护” 一下,我知道我确实很危险,但你如果提前了解我,我们还是可以安全共处的。
我的名字里带着一个 “酸” 字,但和那些柠檬酸、醋酸等兄弟姐妹不一样,他们最多让你酸掉牙,我比他们厉害,我有什么超能力呢?
让我们看看接触氢氟酸后,人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吧?
一听到酸,人们就感觉不是什么好词,我的家族中有硫酸、盐酸,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皮肤接触后立即造成明显烧伤,疼痛立马袭来。
我和他们不同,我甚至比他们更阴险狡诈,因为我擅于潜伏,刚开始接触皮肤后,人类时只觉有轻微刺痛有些人甚至没感觉,他们会忽略我的存在,但是若干几小时后,巨大剧痛来袭,此时再哭喊已经晚了,我已经在体内大肆破坏了。
⭐️为什么说我危险呢,我总结了四点原因:
记得新闻中那个不幸踩到我的女子吗?我只能说太遗憾了,我甚至不需要大面积接触,只要她的一小块皮肤沾到了我,就足够我进入她的体内,让她的钙镁离子快速下降最终心脏骤停。
在此我真的不想吹嘘自己多厉害,只是提醒你们必须要小心再小心。
就像新闻中这位女士一样,假如你一不小心和我有了 “亲密接触”,第一时间要冷静,再按下面步骤处理:
普通人很难接触到我,我平时只和实验室和化工厂的朋友打交道。他们都有全套的装备保护自己。
其实我内心并不想做一个坏 “酸”,我虽然对人体有害,但在半导体制造、玻璃蚀刻、石油精炼等方面,我是大有作为的,使用我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安全规程,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和人类和平共处。
大自然讲究一个 “一物降一物”,我再厉害也是有对手的,我的克星就是钙剂!葡萄糖酸钙是我的头号敌人,它向人体提供大量钙离子,我的 “掠夺大计” 就会扑空,身体里重要的钙镁离子也不会流失。
⭐️所以一般有经验的医生在处理我时,会采用下面的方法:
工作中经常与我打交道的人,总会在身边备有葡萄糖酸钙凝胶,因为这是我的 “专属解毒剂”。
朋友们,我的这篇自白书不是为了吓唬你们,是希望你们真正了解我的特性。那位不幸因我而逝去的女士,我深表遗憾,如果对我有足够的了解,采取正确方法第一时间处理,也许悲剧可避免。
最可恶的是那个将我随意丢弃的人,我是危险化学品,不可以随便掩埋地下或丢到路边,需要特殊方法专门处理。
记住我的特点:隐匿、穿透、掠夺。希望我不会出现在普通人的世界中。
以上,创作不易,欢迎给个收藏 + 关注
我在想的是,为什么又是余杭?
之前粪水事件,捏着鼻子矢口否认问题,
借着热点事件一过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又发生野外中毒事件,
余杭的环境部门,到底有多少 4+4.??
有人说淘宝毫无监管,可以随便买到氢氟酸。
作为前淘宝店主,我必须来辟谣。
我卖动画片资源,例如海绵宝宝、小猪佩奇、飞天小女警、辛普森一家等等(我昨天只是随便一写,其实并没有卖迪士尼的动画片资源)。
店铺被封了,罚款 2500 元。
理由是售假违规。
ps. **就算是动画片不能卖,但是剧毒化学用品可以随便卖是吧。**现在淘宝上依然有剧毒化学用品,只是换个名字搜一下。关键词 “玻璃蚀刻”“必须要带橡胶手套,不可皮肤直接接触”
杭州不愧是互联网之城,这么大的事情轻描淡写,屁大点事情狂吹杭州温度杭州速度
这个国家一直说是很安全,可是这些直接就能令人丧命的东西,为何没有监管!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就太可怕了,越长大越觉得没啥安全感和幸福感,一切都是虚幻
刚刚去 tb 搜了一下,发现这玩意好像可以随便买到,突然就有了一个很恐怖的想法 万一有人报复社会故意买这个泼人或者设置陷阱,无差别伤害别人得有多危险
哪个造毛玻璃的厂乱排废水?
氢氟酸的酸性不强,其危害性不来自酸性。
氢氟酸的危害性是来自于氟离子,其解离出来的氟离子因为其离子半径小,穿透性极强,在少量氢离子破开表皮后会迅速下渗,一般的防护手套以及皮肤组织根本挡不住氟离子的穿透,使其很容易进入血液,与血钙结合形成难以分解的氟化钙,容易造成血栓,累及多数器官,同时造成低血钙症,还可以与骨钙结合,形成氟骨症,两者的最佳处理手段都是截肢,避免受损部位扩散。
同时,由于氟离子的扩散,会造成弥漫性的萤石结石,基本上无法通过肾脏排出,没有及时截肢且幸存的人要活在终身痛苦中。
有六氟灵或葡萄糖酸钙时,及时冲洗并用药剂处理有机会活下来,但是要定期服用钙片并复查骨密度,没有及时使用相应药剂的基本都要截肢,存活率不高。
有个安全领域的经典案例:一个实验员腿部沾染上少量氢氟酸,他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水冲洗并跳入游泳池内,结果经历截肢还是死了,细节如下:
实验员遇到大约 100-200ml70% 浓度的氢氟酸,烧伤 9% 的面积,冲洗并跳入泳池,40 分钟后得到救护车的救治,几天内皮下注射葡萄糖酸钙和镁试剂,七天后截肢,十五天后丧命。分析原因是冲洗水流不够强,没有冲掉氢氟酸反而扩大了烧伤面积,后面跳进泳池里也没能救下他的命。
同时还提到一个 61 岁男性患者遭受浓度 70% 氢氟酸烧伤 8%,经过 15 分钟冲洗并在 35 分钟之内到达医院注射钙镁试剂进行救治依然死亡的案例。
而相反的,同时存在报告了一例 50 岁工人遭受浓度 70% 氢氟酸烧伤 22% 身体面积的病例。他立即淋浴并利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涂抹,然后被送往附近的医院,在那里他迅速接受了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钙的治疗,幸免于难。
分析说明及时利用葡萄糖酸钙凝胶能有效降低进入体内的氟离子含量,极大的提高生存概率,而冲洗起到的作用不明显。
以及存在如下报告:
遭遇如下情况将很有可能发生低血钙症:
(a)50% 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烧伤面积大于 1%;
(b)烧伤面积大于 5% 的任意浓度氢氟酸;
(c)60% 浓度以上的氢氟酸烟雾吸入。
化工里每一项警告都是有血淋淋的事故的,遇到氢氟酸一定要准备六氟灵或葡萄糖酸钙试剂。
这么危险的化学品怎么老百姓散步都可以踩到?国家安全检查部门在哪里?严重失职!!!建议相关互责人刑拘,追究刑事责任。
这玩意我懂啊,我看过绝命毒师,不慎接触以后,请保持在塑料容器里。
自己处理个 der,没看到这次送了两家医院都望而还走,送到第三家医院人都快没了才确定是氢氟酸中毒,叫普通人自己怎么处理?
根本就不该考虑怎么处理的问题,应该问的是氢氟酸这么危险的东西为什么普通人走在马路上会接触到。普通人不懂氢氟酸的危险性,氢氟酸主理人也不懂吗?不懂,政府就应该搞准入门槛,实行特许经营,相关责任人应当无条件知悉风险并承担风险。既然已知悉风险,那这种随意丢弃高危化学品的行为就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其危害公共安全之责任,该无期无期,该死刑死刑。不重判一次两次,就永远会有倒霉蛋倒霉。
别说什么罪刑相当,现在就是对于这些加害者处罚太轻了,导致越来越多弱势群体成为倒霉蛋,最典型的就是交通肇事罪,即便加害者明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么做可能造成的后果,绝大多数时候依然只是被当成过失追究微乎其微的责任,结果自然是助长更多人肆无忌惮地肇事。
还有民事赔偿这块更是如此,目前的法律号称遵循填平原则,实则连侵害的大头都填平不了,更别说对加害者的惩罚性赔偿了。就拿氢氟酸这个事件来说,如果是小城市可能也就赔偿个百八十万吧,杭州多点儿,最后赔偿金额不知道够不够一泡尿的。主要赔点什么呢?大头是二十年的当地人均收入,如果是老人,还要打个折扣。然后是丧葬费,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这些说白了本来就该是加害者出的,都算不上对受害者的赔偿。再加上一个精神损失费,这个精神损失费具体多少呢,我看到安徽高院的指导意见里有写 “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低于 50000 元,但不高于 80000 元;案件有其他特殊侵权情节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不按上述标准确定。”,浙江的指导意见没搜到,但有文章说一般以 5 万元为限,侵权行为情节特别恶劣的,可适当提高赔偿金额,但原则上不超过 10 万元。
但是问题来了,受害者受到的精神损害是什么呢?是被氢氟酸折磨!折磨到死!那张图片大家应该都看过了我就不发了,手指都成那样了,比古代的酷刑还要酷刑,我真的不敢想象那得有多痛苦,那特么能是 5 万 10 万块钱的事儿吗?这年头一个大头耳光都要 5 位数了。
要我说呀,民事赔偿时就应该引入同态复仇机制,受害者家属如果对加害者愿意出的赔偿金额不满意,可以选择不要经济赔偿,而是要加害人经历同样的伤害,也在氢氟酸里泡一个,恩怨情仇一笔勾销。如果受害者自己有责任的,那么扣除相应比例再实施,比如可以稀释成原浓度 70%的溶液再泡等等。这叫让市场在民事赔偿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当然,愿意赔偿全部财产或者再背负适当债务的加害人可以豁免同态复仇机制。
这种机制听起来非常地狱,但是想想这种地狱绘图正是受害者所经历的,也正是加害者一手造成的,好像一点都不地狱了,反倒是被氢氟酸折磨致死拿到的赔偿大概率还不如被撒泡尿的赔偿多,听起来更地狱一点。。
只要实行个几次,我保证再也没人问这种 “普通人不慎接触到氢氟酸该怎么处理?” 的傻帽问题。
既然氢氟酸危险性那么大,并且危害性主要来自于氟离子的话,那么为什么同样含有氟离子的氟化钠却可以添加在牙膏里?
酸性不等于腐蚀性,氟离子具有极强的腐蚀能力。氟作为卤族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具有最强的抢夺电子的能力,能形成最强的化学键(所以很多极端的材料都含氟)。同时由于氟具有超小的离子半径,渗透能力也是超强的。
氢氟酸有一个很令人迷惑的属性就是水溶液是弱酸,那是因为 H-F 键能高,溶液中形成氢键稳定。所以人体接触到氢氟酸不会像强酸那样形成剧烈的痛感,但氢氟酸远比硫酸、盐酸致命,由于 F⁻离子半径极小所以会迅速渗透到人体组织中,同时氟的电负性极强(抢夺电子等能力),会迅速和人体组织中的钙、铁、钾、钠…… 等离子结合,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代谢。一滴氢氟酸溶液就能够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能对局部骨骼形成永久性损伤。
所以即使是一滴氢氟酸溶液都能致命。
关键是,如此致命的化学品竟然在电商平台可以直接购买。这玩意具有强挥发性,你如果没穿戴防毒面具,你打开容器就有可能中毒。
可怕的不是踩到氢氟酸,而是空地上为何会出现氢氟酸??
这个氢氟酸看来不少来头!
核心事件
市民涂女士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当场无法行走,送医院急救,9 月 14 日凌晨,因心脏衰竭、呼吸停跳等并发症抢救无效离世!
氢氟酸有多恐怖?看完你绝不敢碰,不是吓你,
看看我们的化骨掌掌门人
浓硫酸、硝酸听得多了,一个个都在强酸家族里赫赫有名,闻风丧胆,但是,今日这个酸,看似 “温和”,却暗藏致命杀机——它便是氢氟酸(HF)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透明、发烟的腐蚀性液体,有剧烈刺激性气味。
工业作用:
半导体刻蚀、玻璃雕刻(蒙砂)、不锈钢清洗、炼油催化剂… 现代工业离不开它,但危险如影随形。氢氟酸溶不穿塑料,但能腐蚀掉金属、石头、玻璃和陶瓷。
弱酸之 “名”,蚀骨之 “实”
弱酸≠低危害!氢氟酸的腐蚀性独步天下
HF 分子极小,可轻松穿透表皮、真皮,直达深层组织甚至骨骼。普通防护手套(如乳胶手套)对它形同虚设!
为什么这么说??
较高浓度的氢氟酸,虽然它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弱,但它能渗入人体深处,和钙离子镁离子结合,干扰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多项功能。
开始时往往都没有疼痛感,几小时过后才会开始疼,并且疼的是骨头……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器官永久损伤、心搏骤停甚至死亡,哪怕治疗及时也有可能截肢。
浓度小于 20% 的氢氟酸,往往 24 小时候才会有感觉;
50% 的中等浓度氢氟酸也会延迟 1-8 小时。1 个 70 公斤的人,只需要 7ml 纯氟化氢,就能结合掉你所有的游离钙。
手指是最危险的皮肤暴露位置,因为指甲下缺乏角质层保护,指甲本身对氢氟酸无防护、却能阻碍外敷药物。很容易侵入深部组织、导致坏死。
(有相关图片,不过太恶心了就不发了,)
它的结果包括:液化性坏死、骨骼脱钙、严重深部疼痛、低血钙、低血镁、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心室性心律不整、心搏骤停、死亡……
如何使用氢氟酸?切记:一定要牢记 “七必须”!
良好的通风是必须的,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氢氟酸。
**护目镜 + 面屏是必须的,**氢氟酸对眼睛的伤害比盐酸大多了。光有侧罩的安全眼镜是不够的,必须用全防护的护目镜并配戴面屏。
**防护手套是必须的,**手套必须是厚重的橡胶手套。单层手套不可靠,至少要双层。如果手套沾染了氢氟酸,立刻取下、彻底洗手,千万别掉以轻心。沾染的手套不能丢垃圾箱,要专门处理。
穿着防护服是必须的,绝对不要穿短裤和拖鞋就开始实验!同时实验服要带防溅围裙,材质要是天然橡胶、氯丁橡胶或者氟化橡胶。
**应急喷淋和洗眼装置是必须的,**不要独自操作氢氟酸,一旦发生灼伤事故必须立即应急喷淋或洗眼。
**备好应急药品是必须的,**应急药品首选六氟灵洗液,至少也要准备葡萄糖酸钙凝胶,并且保证所有应急药品都在保质期内并定期更新。
接受正规医疗是必须的,发生灼烧事故,在紧急处置结束后一定要立即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急救处置办法
如果发生皮肤接触,要立即用六氟灵冲洗患部,并在冲洗时脱去污染的衣物,避免化学物质通过衣物扩大与身体的接触面积。
如果没有六氟灵洗液,要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患部 15 分钟以上,并在冲水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在受伤处涂抹 2.5% 的葡萄糖酸钙凝胶,然后立即就医。
研究生的时候用过一年氢氟酸,现在想起来仍后怕
难以置信,即使在大学的化学实验室都难以随意使用的试剂,居然被人随意丢弃在野外。
既然因踩到能 “致命”,说明无论从浓度和量来说,也都不小。
记得在上研究生的时候,实验室比较危险的化学试剂,都放在保险柜里,由实验室的老师亲自监督下才能使用。一方面防止随意使用造成危险;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化学试剂管控非常严格,即使是科学实验,购买相关化学品也是层层审批。
#氢氟酸#因为不幸的事件而科普还是太沉重……
低浓度氢氟酸水溶液本身酸性很弱(氢氟酸列入弱酸),但它最危险的并不是酸性,而是腐蚀性很强:它不仅直接对皮肤、肌肉组织的腐蚀和毒性坏死,而且进入到血液和骨后,氟离子会大量结合其中的钙——不仅包括骨的钙,还有血液、神经系统内的钙离子。当血钙、神经系统内钙离子快速下降后,很容易导致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以至于影响骨神经等而剧痛(来自氟离子)。这一点比起同族氢卤酸水溶液、更被人们熟知的盐酸远是危险(盐酸酸性较强,但不会出现结合钙而导致对骨与血钙的影响)。
如果不幸遭遇,即使少量都需要立刻大量水冲洗并及时涂抹含钙凝胶(如葡萄糖酸钙),后续还需要严格治疗。
但相比于科普氢氟酸的影响,更需要注意的是为何氢氟酸这类化学品会被随意废弃,而没有被有效回收处置?从根本上控制日常接触才是更为重要。
氢氟酸在国内竟然不是严格管制的化工原料,淘宝随意买?匪夷所思,国家市监总局吃闲饭的?
那这个在公共场所放氢氟酸,要入刑入投放危险物质罪都难界定了。
如果不慎接触氢氟酸,一定要去当地顶级的烧伤科医院或者指定救治医院,一般来说用这玩意儿的实验室都会知道,但是普通群众不一定了解。我只知道北京是去积水潭医院。
氢氟酸中毒后,说点不太好听的话,在那个时候,死亡是一种仁慈…
你别说踩一脚,就算是一滴氢氟酸接触到人体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而且后续给你处理和治疗很麻烦,除了外涂治疗氢氟酸烧伤的软膏,你还得常年吃钙片,氟这玩意的化学性质太活泼了,对血液中钙,镁离子这些很容易结合起来。
工作化学相关。
其实如果让我搞破坏的话,哪怕是我真悲愤交加走投无路了,宁可去开大运,也不愿意用 HF 搞事情。因为太危险了。一般瓶子难以保存不说,漏一点粘手上都容易把自己带走。
不慎接触到的话,如果不能立刻在旁边找到解药,如果是四肢接触的话,可以省略用大量水冲洗的步骤。找找周围的电锯啊,钢丝啊,车辆啊,电梯之类的可以在短时间里产生大量力量的东西,钢丝在胳膊或者腿上绕一圈,缠在钢管上,钢管扔进电梯,让电梯下楼自己出来。用电梯的力量把接触到的肢体用钢丝切断就行。虽然电梯和手都会坏,但是命保住了。
如果是洒在肚子上,快点找个刀切肉也行。
这些都是在你运气好,知道自己接触的是 HF 的情况下。
第一时间不知道的话,就好好陪陪家人,把自己想做没来得及做的事情赶快做完,遗憾都弥补了,分配好财产和身后事,和亲戚朋友能见一面的再见一面。
路上踩到氢氟酸。
各位爱幻想倒霉的朋友们,最大的幻想能力仅限于路上踩到史。
有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知乎狂给我推荐,这种我的老本行问题倒是没人邀请了。
烧伤科医生亲自答,这种普度众生的好事情,我就不请自来了。
有些答案搞得太复杂了,又是周期表又是啥的。
简单一点:氢氟酸碰到以后需要急救!立刻!马上!
“脱,拭,冲,送” 四步。
脱 去受伤部位的衣物和饰品,
用手头的布料衣物或者纸巾啥的,拭 干残留在皮肤上的氢氟酸,这一步注意不要扩大氢氟酸的范围
拭干净残留的氢氟酸后,快速用自来水**冲** 洗一下
马上 120 送 去有烧伤科的医院
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以及葡萄糖酸钙局部大量反复湿敷
为什么要用葡萄糖酸钙?
因为氢氟酸会快速脱除人体组织内的钙,所以我们内外合用钙剂来保护人体组织
手边应该备一瓶 “六氟灵应急冲洗液”,可以快速中和残留的氢氟酸!
下次遇到氢氟酸绕着走。
对于氢氟酸的陌生,我们更常听到的是硫酸、盐酸。
在新闻中会看到,因爱生恨或是其他原因,被泼硫酸或是盐酸毁容。
而最近的一则新闻,氢氟酸成了致人死亡的凶手。
致命的氢氟酸
氢氟酸
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有刺鼻气味,易挥发,具有强腐蚀性和毒性。
氢氟酸 pKa(指的是某种酸的解离能力)约 3.17,属于弱酸性,**但腐蚀性极强,**能溶解玻璃多数金属和含硅的物体,有 “化骨水” 这样可怕的称号。
就是变形金刚过来,恐怕也难逃此劫。
为了解氢氟酸的腐蚀性我们与盐酸作一下对比
我们熟悉的盐酸属强酸,pKa 约 - 6.3。
但盐酸的危害集中在表面灼伤,皮肤哪里碰到,就哪里被灼伤。
而氢氟酸可能导致深层组织坏死和致命性全身中毒**,氢氟酸风险远高于盐酸。**
氢氟酸带来的伤害是深层组织损伤 + 全身毒性
氢氟酸深层组织损伤
氢氟酸突破皮肤屏障后,能溶解细胞膜,腐蚀皮下组织,进一步侵蚀、碰坏人体骨骼,脱钙,严重可导致骨坏死。
全身毒性
氢氟酸进入人体后,氟离子会与组织液、细胞内的钙离子(Ca²⁺)、镁离子(Mg²⁺)不可逆结合,形成氟化钙(CaF₂)、氟化镁(MgF₂)。
这样的结果就是
体内血钙、血镁降低
低血钙直接影响我们心脏中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这是氢氟酸中毒致死的最常见的原因。
低血镁加重了心律失常和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此外,还会影响肝、肾等器官,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氢氟酸的可怕,也可以通过接触其需要准备的装备来看
1. 戴防化手套(丁基橡胶材质) ,不是普通的日常用于洗碗的手套哦;
2. 佩戴护目镜及面罩;
3. 穿好防酸围裙
4. 配备紧急冲淋装置
5. 准备氢氟酸急救包
遇到强酸烧伤怎么办
大量清水冲洗,时间至少 20-30 分钟。
清除表面的酸性液体,减少其渗透,减轻损伤。
赶紧去医院,专业处置,必要时抢救。
非专业人员,远离氢氟酸。
期待,我们都远离危险。
我记得绝命毒师第一季里,老白就是用氢氟酸去溶解 Crazy8 的表弟尸体,让小粉去买塑料桶,小粉没买到大尺寸,直接在浴缸里化了,结果浴缸都被化了,从楼上掉下来,一堆碎肉,真恶心。
这种巨危险的化学品,竟然可以在公共区域乱丢乱放,管理真够混乱的。这事不应该立案调查吗?建议被害女子的家人找相关责任人索赔。
有以下几点问题:1,氢氟酸在我国法律上的定位,以及管理要求是什么?是否可以网上售卖?
2,这个氢氟酸为什么丢弃在后山,什么时候丢弃的?什么时候生产的?购买者怎么购买的?
3,我们应该通过这件事进行什么样的反思?是否可以借鉴处方药品,对于化学药品进行严格管理?
太吓人了,一定要彻查这些化学品的来历,想想就可怕,万一是有人买来处理尸体的那可真是太吓人了
还是太先进了你东,几十块就能要人命
有些人没什么文化又喜欢抬杠
即使氢氟酸的浓度仅为 0.5%,一旦接触时间超过 15 分钟或暴露面积超过一个手掌大小(约为体表面积的 2.5%),仍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甚至诱发低钙血症、心律失常等系统性中毒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https://www.cdc.gov/niosh/ershdb/emergencyresponsecard_29750030.html
找⬆️杠哈别来杠我 东的粉
我以为这么危险的东西,网上买不到 硫酸盐酸硝酸都要报备,这 HF 居然直接能买也是醉了
应该还有很多,对普通人来说,这些知识根本不具备,想想都可怕,相关主管部门和平台真的太不作为了
盐酸都属于危化品,使用,存储,购买,销毁,都必须要有明确清晰的记录和台账,更别说这种强酸了。
既然能买得到氢氟酸,那么说明,是可以溯源的。
其实很久没看到查处这类事件了
作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我还是很期待浙江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我艹,被高赞科普了才知道这玩意竟然可以网购,这完全就是鲨人利器了。
氢氟酸非常危险
它不像别的酸立即就有感觉,低于 50% 以下浓度的,沾皮肤上几乎没有感觉,很容易让人忽视
低浓度接触有潜伏期,等发现疼痛和红肿,已经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机。
致死量可以这么计算,100% 浓度沾染 1% 的皮肤,或 50% 浓度沾染 2% 皮肤,未及时处理,以此类推,曾经有人沾染 70% 的浓度 9% 皮肤,经过大量水处理依旧死亡。
氟化氢中毒疼痛级别非常高,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痛入骨髓。即使没达到致死量,也有很大风险截肢。
普通医院可能缺乏专业的设备和经验来处理这种特殊的化学烧伤,中毒了要去专门的烧伤医院。
氟酸烧伤之所以普通医院难以处置,主要是因为氢氟酸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腐蚀性,它会穿透皮肤并导致深层次的组织损伤,甚至可以深入骨骼,导致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氢氟酸中的氟离子可以引起特殊的毒性反应,导致细胞内钙含量降低,从而影响细胞功能,进而引起广泛的组织损伤和疼痛。
此外,氢氟酸烧伤还可能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如低血钙、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等。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使用特定的钙剂或其他药物来中和氢氟酸的毒性,所以最好直接去职业病医院的烧伤科。
处置方法:立即脱去沾染衣物,最快速度吸干沾染液体 (少量的话),立即用六氟灵冲洗 (整瓶都要用完),如果没有六氟灵,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沾染部位至少 30 分钟,然后涂葡萄糖酸钙软膏或溶液清洗,不断揉搓。
无论沾染多少有无症状,立即就医,注射钙剂吸收氟离子。如果有发白,或已经错过最佳时机发黑了,需要视情况,挖除沾染部位组织避免扩散,必要时需要截肢。如果沾染量较大,还需要打钙剂防止心脏骤停 (说实话这时候就是听天由命,没有特效药)。
如果沾染多了,但被救了回来,虽然能够恢复,但会因为大剂量的钙的使用,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发生结石,这就是它的后遗症。
还有就算是少量接触,没有半年,他的疼痛感不会完全去掉,得大把大把怼钙片。
为什么散步会踩到这玩意?是谁把这玩意随意放置的?
散步,踩到氢氟酸?????
杭州真是人杰地灵,这种死法都能有。
这比天上下流星雨被掉下来的陨石砸死都离谱
涨知识啦!氢氟酸原来也叫化骨水,好危险呀!这种危险的化学试剂怎么能随便丢弃,太害人啦!堪比硫酸和盐酸,一定要远离!若不慎接触,及时去就医,不要自己处理,太可怕!其实最应该普及的是它的危害后果,其次是严格控制使用单位的废物处理。不能乱丢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这玩意怎么被遗弃在后山的?购买这东西的人不知道它的危害性?
??????
正常散步为什么会踩到这个?这种超级危险化学品不是应该只出现在实验室或者工厂里,还需要严格的管理条例吗?
怎么头上能泼粪水
脚下能踩氢氟酸
这个地方这么魔幻的?
恐怖的化骨水
观察者网刚才也报道了,今早看知乎去搜了一下淘宝,发现还有,现在全下架了。
毒蛇咬伤还有得救,沾上这氢氟酸是真难救,能救回命,人也残废
逆天,这种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野外?
别说乱丢了,我们绝大多数矿物相关的测试都不敢用这玩意,能找平替就找平替,那个塑料瓶我看同事发得图片脑袋都会下意识远离手机,多看一眼都觉得犯忌讳。
操作这玩意浑身要穿着和消防员一样,高分子手套 +3m 的呼吸器。专业人员操作尚且小心如此,他们怎么敢直接随便公园找个地方就埋了的?
这么危险的东西 淘宝有卖
别的答主已经提到过化学层面的危险,我来谈谈管理。
实际上,有许多企业在生产中会使用到危化品。
这些包括
有毒、有害、腐蚀、易制毒等化学品,每一种化学品都是会有专人专库进行保管的。
企业和环保部门会在环保局和其他公安部门的监管下进行保存和使用。
存放足够多的(易制毒)化学品的仓库会有 24 小时视频联网,发现只有一个人鬼鬼祟祟的在仓库里面就会打电话问候,没有恰当回复就直接上门送温暖。
而氢氟酸虽然没有易制毒的说法,却恰好位于以下名录中
遗憾的是,氢氟酸仍然属于较为容易获得的化学品。
且不论前几年大聪明老师让学生用氢氟酸刻玻璃版画进行的课外实践的骚操作。
这可比浓盐酸(易制毒)浓硝酸(易制爆)的玩意好买多了。
考虑到正规工厂都有毒害品回收装置,这个丢弃的位置实在不像是合规企业和工厂管理人员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毕竟渎职致人死亡是刑事犯罪,工厂只要没破产随便丢进塑料桶里贴上标签不是很安全很保险也不会担责吗?)
所以大概率是个人非法遗弃的,建议调取监控和网购大数据检测,看看哪位大聪明从哪个大聪明物流那边购买得到的。
另外可以联动查询一下周边有资质的企业,帮他们的危化品管理员对对账,看看有没有看《我的白老师》入迷,真的认为氢氟酸能够融化尸体的倒霉蛋。(这个台账不好说会保存多久,倒闭了就没辙了)
总之,这个案子我认为值得深挖。
最少也是个多个单位、个人的渎职罪,说不定还涉及其他犯罪。
刚才搜了一下,这玩意儿居然能在淘宝买到?一瓶几十块钱,比泼硫酸恐怖多了,基本是个必死的局面。
第一次被科普氢氟酸的危害是在这个知乎提问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0418805?share_code=LDjQtXFY86I3&utm_psn=1951252966909653207
第二次是在百度贴吧化学吧
据我所知,很多工厂酸洗线上的工人都不知道氢氟酸的危害,化学教育和安全培训任重道远。
先查来源,现在路上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总不至于什么都查不到吧?
另外刚去淘宝试了下,氢氟酸还真的可以随便买的样子。
另外我试了搜索浓硫酸
浓硫酸倒是比较正常的进行了限制。
既然这东西如此危险,重要的应该是储存和处理方式,不要随意丢弃,不要让无关人员接触到!
不说氢氟酸的问题,其实硫酸硝酸什么的,包括乙醚这些,以前购买的时候需要营业执照等证件,现在不知道。按照道理企业都有台账,领取使用都有记录。实际上很多小企业,购买是有凭证,使用时候,台账都瞎写的,多点少点压根就搞不清楚。
刚看到有人的发帖,氢氟酸网上都能买到。。。没啥好说的了
曾经在一家企业,一次百分之零点几的氢氟酸瓶子倒了,弄到一个同事衣服上一点,当时让这个同事把衣服脱了(外裤),在水龙头下冲了一个多小时,然后送医院观察。
女的
冬天
冲到后来,嘴唇都发紫
就这样的化学品,能废弃在路上
纯挂人,这年头连回答问题都不用看题目了么?
其次回答一下问题,因为 HF 在水里不能完全电离,溶液里面有很大一部分 HF 分子,HF 分子可以像水分子那样直接透过细胞膜(题外话: 其实很多有机的弱酸和盐可以杀菌的原理也是类似的),所以可以直接穿透你的皮肤进入血液,而进入血液的 HF 会解离出氟离子,氟离子会和血液中的钙结合产生不溶的氟化钙,导致血钙降低。血钙降低会影响心脏的生理活动,也会导致骨骼里的钙流失。而产生的氟化钙甚至可能会堵塞血管。
如果不慎接触一点点的话,首先肯定是水洗,然后就是涂葡萄糖酸钙凝胶或者用六氟灵洗了。不过鉴于六氟灵这玩意是专门针对氢氟酸灼伤的,涉及使用氢氟酸的化工厂可能会有急救储备,普通人估计一时半会儿搞不到,而葡萄糖酸钙凝胶或者软膏也不常见,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赶紧补钙然后就医。如果和这个事件里一样是接触大量氢氟酸的话,估计去医院都来不及抢救了。
这件事的恐怖在于:正常人一辈子都不会接触,甚至不会听说过这个化学名词,事发时根本不可能来得及进行针对性的施救。
所以这名女子从接触到的那一刻开始,性命就已经注定要丢掉了。
警方花些力气抓到投毒的人,法院该判则判,也勉强能让人安心一点罢。
不懂氢氟酸,已经有专业人士的详细解读,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化学知识科普很重要,但对普罗大众而言,对此事件的更关注的却是:
1. 氢氟酸这种危险品怎么会出现在普通人能触碰的地方?
2. 谁对这起事故负责?
3. 后续是如何处理的?
4. 普通人如果不小心碰到氢氟酸或者其他类似的危险物品该如何正确处理?
5. 普通人遭遇此类事件如何维权?
对于氢氟酸,我也是通过评论中的科普才了解一点点。
关于氢氟酸本身,我说不出什么东西,也没必要冒充内行进行赘述。
但是我有一个担忧:
因为这个问题下面的多个回答中提到,某宝有氢氟酸售卖,而且无需实名登记。那么会不会有不法分子看到这个信息后突击从某宝购买氢氟酸?
斗胆建议公安部门联合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迅速对近日网购氢氟酸的订单进行排查,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氢氟酸是弱酸。
这个弱酸的弱只是化学定义里的弱,实际上它攻击性很强。
就像普通外科医生,只是定义上带个普通,实际上是专业的。
心痛!这么可怕吗?氢氟酸到底是什么物质呢?科普一下,氢氟酸是氟化氢(HF)的水溶液,别名 “化骨水”!属于弱酸,为无色发烟液体,有刺鼻气味,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氢氟酸具有强腐蚀性,能侵蚀玻璃、多种常见金属,与金属反应会释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还会与众多化合物剧烈反应,潜藏着火和爆炸风险 。氢氟酸也有较强毒性,对皮肤腐蚀剧烈,能渗透至深层组织,造成坏死、溃疡,难愈合,还能经皮吸收引发全身中毒,损害呼吸道、眼睛、牙齿、骨骼等 。在工业生产中,氢氟酸应用广泛,可用于制造各类无机及有机氟化物,清洗不锈钢、去除金属表面氧化物,充当炼油烷基化工艺的催化剂,蚀刻和抛光玻璃,参与半导体材料硅、锗的加工制作等 。
接触氢氟酸后需立即按以下步骤紧急处理,且必须尽快就医,切勿延误:
1. 皮肤接触(最常见情况),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接触部位,至少 15-20 分钟(若有衣物覆盖,需先迅速脱去污染衣物并一同冲洗)。
冲洗后,立即用 2.5% 氯化钙溶液或葡萄糖酸钙凝胶涂抹在接触处,持续轻揉,以中和氟离子(若无该试剂,可继续用清水冲洗,就医后由医护人员处理),严禁揉搓、擦拭或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避免加重皮肤损伤和氟离子渗透。
2.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流动清水持续冲洗眼睛,至少 15 分钟,期间保持眼球缓慢转动以确保充分冲洗。冲洗后立即佩戴无菌眼罩,避免眼睛受压,快速前往医院眼科就诊。
3. 吸入接触,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继续吸入挥发的氢氟酸气体。若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保持半坐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并立即就医。
4. 误食,严禁催吐或洗胃(氢氟酸会腐蚀食道和胃黏膜,催吐可能加重损伤)。立即口服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保护消化道黏膜,中和部分酸),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重要提醒:就医时需明确告知医生 “接触过氢氟酸”,以便医生针对性使用钙剂(如葡萄糖酸钙)中和体内氟离子,避免氟离子扩散导致骨骼损伤、脏器衰竭等严重后果。
所以说风险无处不在,即使再不小心的散步中,也会送掉一条命,真是可惜可痛呀。真的很纳闷呐,为什么这么有毒的东西会随便乱丢人?是人为的吗?这种有毒物质不是要被监管吗?一般都要统一处理,一般是在公司用吗?为什么会出现在散步的地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应该要彻查到底,不能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这对死者是非常的不公平。
所以说人要珍惜生命,世事无常,惊喜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为了自己的健康,一起努力,加油吧。
氢氟酸是挥发性酸,但是温度低的时候没那么严重闻到,相对于盐酸来说,味道很难发现。但是平常人能接触到这么危险的东西,大概就是建筑垃圾里面。也即是一些捡垃圾的,会接触这个瓶瓶罐罐,把里水倒掉拿去卖钱。
说真的,实验室这个属于危险品,列入管制的,也就是双人开锁保管。
这个玩意就是跟百草枯一样,会不断地破坏人体机能。
散步踩到氢氟酸…
这几个汉字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
哪个稍微正规点的实验室,这种剧毒物不都得是柜子配锁,每次用前用后称重。这种概率堪比散步踩到地雷的事情都能发生,一定不会是巧合。
而且怎么又是杭州,这个地方的熵怎么这么大,总有人或者东西不在它该在的位置。
提问已举报,
日常生活基本接触不到,
除非有意为之,
或者像这样大肆宣传。
杭州社会治理是真的牛逼,走路能踩到乱丢弃的危化品中毒死亡,不愧是豹豹去哪了,闹市盗墓,十多块钱赤石的 “便州” 啊
我记得比冲最高的化学火箭发动机是氢氟锂,高达 600 多秒,就是比较废人
我 07 年在地质队的岩矿分析实验室干过一年分析师,接触过各种强酸强碱,最恐怖的就是氢氟酸,什么硫酸硝酸,在氢氟酸面前就是弟弟。那时做铁含量必须用到氢氟酸我不小心溅到手指上一点,立刻感觉到剧烈疼痛,而且一直持续一周感觉到蚀骨之痛,唯一止疼的办法是浸泡在冰水里,那时安全意识薄弱,竟然没去医院,自己扛过来了。
想想真可怕,后来我就离开这家单位去干互联网了,不然迟早小命不保
氢 + 氟理论上能做出非常优秀的火箭,显著优于氢氧火箭,但是没人敢用——航天界宁可把核弹往飞船上装也不愿考虑氢氟火箭。猜猜这是为什么。
我算是围观过那个奇葩学校给学生玩氢氟酸的事情,真是不由得感慨某些教育从业者知识水平之低下令人震惊。
但是我个人是说不好大众对氟离子危险性的无知是不是真的是件纯粹的坏事。你懂我什么意思。
氢氟酸事件让我想起不久前和朋友讨论 “城市的低空经济很难发展” 的核心原因: 城市里飞行器一出事儿就是大事儿,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栋房子、哪个单位储存有大量的有毒化合物或爆炸物。
所以要发展低空经济,最好是从农村农业产业入手。
氢氟酸化学性质科普很多,不想多说了,上次天水铬黄铅中毒,淘宝这种平台就该追责。像我们这种实验室待过的,接触化学品小心翼翼都不免事故。现在网上这种危化品随便卖,平台监管责任跑不了,害人出事是迟早的。
这种危险废弃物怎么会出现在居民楼附近。没人关注这个吗?
氢氟酸是店铺后山散步能踩到的?
闲林有很多工厂的估计有嫌疑
如此丢弃氢氟酸致人死亡,已经构成了投放危险物质致人死亡,是犯罪。
更离谱的是,这东西现在都能网购到,甚至不需要实名登记。
建议严查此事同时加强危化品管理,也提醒各位不要随便走路况不明的路段。
就算能踩到吧,综合接触面积、致死时间、和当场无法走路,这应该是一脚把容器踩破并把脚浸在高浓度氢氟酸上才会发生的事,我更好奇早上 9 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从化学的角度讲,氟离子进入血液或组织可与其钙镁离子结合,使其成为不溶或微溶的氟化钙
和氟化镁,量大的话直接堵塞血管。
人体内钙镁离子都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一旦被氟离子结合了去,很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氢氟酸的渗透性特别强,接触皮肤后它会迅速穿透角质层,渗入深部组织,溶解细胞膜,引起组织液化;重者可深达骨膜和骨质,使骨骼成为氟化钙,形成愈合缓慢的溃疡。
公开资料显示,氢氟酸系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够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氢氟酸通过皮肤后,可溶解细胞膜,腐蚀皮下组织,进一步侵蚀骨骼,严重可导致骨坏死。氢氟酸进入人体后,氟离子与血钙结合,使血钙降低,引发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此外,还会影响肝、肾等器官,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女子误踩氢氟酸事发地非私人用地调查人员现场再次挖出 2 瓶氢氟酸
9 月 16 日,新京报记者联系闲林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氢氟酸的来源仍在调查中。事发地位于闲林街道范围内,是拆迁后废弃的地块,并非私人用地,当地部分居民平时会在此种菜。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再次挖出两瓶氢氟酸。
美剧《绝命毒师》,正是借鉴了氢氟酸这种对人体组织强烈的腐蚀作用,用于销毁尸体。
《绝命毒师》
里的老白不是就提醒小粉拿氢氟酸来当化尸水嘛,老白原话:
Hydrofluoric acid won’t eat through plastic. It will, however, dissolve metal, rock, glass, ceramic.。氢氟酸溶不穿塑料,但能溶金属、石头、玻璃和陶瓷。
9 月 14 日晚,网友 “LIV 元宝” 发文称,母亲上午 9 点外出散步时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氢氟酸中毒。 下午 3 点开始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送入 ICU 后当晚心肺功能衰竭,最终离世。
美国 IBKR 盈透要求存量证明了,目前所有中资香港券商美股都不让开了,就剩盈立新加坡和华通玖安 Wealth Broker
美国 IBKR 盈透要求存量证明了,目前所有中资香港券商美股都不让开了,就剩盈立新加坡和华通玖安 Wealth Broker
感谢科普,坏人们又获得一件致命武器,唉,,,,
氢氟酸在绝命毒师中曾被老白用来处理尸体,肌肉、骨头、毛发都会融为血水,甚至会溶穿浴缸和地板。所以这东西非常危险,除了不腐蚀塑料,大部分东西都能腐蚀,比硫酸厉害多了。
氢氟酸这么危险的东西,竟然可以网购?
监管部门不出来管管吗?
购买菜刀需要实名制,氢氟酸竟然可以购买自由?
这个不比菜刀危害严重的多?
使用菜刀,还要用力去砍,顶多也就算一个 “单杀” 攻击,而且致命的结果还是比较难的,因为要多次不停地,用力的砍下去才行。
使用氢氟酸,那可是 “群杀”——省力省时的魔法攻击!
拧开瓶子,向前泼洒即可。
沾着就要 “刮骨疗伤”,沾的多一些,即使 “刮骨去毒” 也不过是,多承受一些巨大的疼痛死去罢了!
这个玩意,真的需要管控啊!
万一,哪一天有一个 “报复社会” 的变态,整点氢氟酸,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去玩一玩,逛一逛。
那真的会是死亡一片一片的!
这特么也太恐怖了,妥妥的危害公共安全,建议抓到就地枪毙。
初中化学实验室,想买点盐酸,高锰酸钾都要一层层申请,都很难买到。不理解,不理解!
氢氟酸是半导体刻蚀的关键物质。
最好的方法是用机器人远程操作,人接触到 hf 就得截肢了
散步时踩到了什么东西?
这 TM?
让这种新闻广而告之的人就是居心叵测,很担心女拳恐怖分子会用它来对付男童
可怕,刚查了一下,pdd 也可以随意购买
所以呢,很多人还觉得合法持枪是多危险的事吗?或者说,监管多么充分必要?
现代工业社会,其实很多东西致人死亡,特别是大规模致人死亡,比枪严重和简单的多了去了,而且可以让人防不胜防,毕竟枪可见,声音大,不一定准,别人可反击。不然,像这氢氟酸,行凶人搞点,有网友说人群啊,泼水节啊的,怎么搞?看得见的危险,未必可怕,看不见的才可怕。工业社会,不可能什么都禁的,毕竟连 du 控制那么严格,都能各种违法犯罪的制。
真正最好的方法,反而是尽可能的解决社会内的各种矛盾,构建一个符合客观规律,顺应人心人性,能够长久可持续运行和发展且社会运行成本低国民负担轻,同时与世界与人类相谐和并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让人尽可能的心安心平心自在,从而减少害人性命。正所谓,堵不如疏。为什么很多人害怕合法持枪呢,就是因为很多人知道,矛盾很多很大很不公平。
当然,这么说不是支持持枪或反对持枪,文明层次低的社会肯定是不能持枪的,毕竟吃饱穿暖都是问题的时候,枪容易失控。
此外,美国合法持枪,每年枪击数量不少。但是,美国每年死于他杀的人,都是死于枪击吗?肯定不是,即即使没有枪,其他凶器亦可杀人。而枪,规范使用,让好人使用,反而利于减少社会矛盾,让大家更心平气和与遵守规矩、讲道理,以及保护自己、家人和他人。
如果不慎粘上了,HF 会快速通过皮肤进入身体,对体内各种蛋白质以及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致死致残率极高。
千万千万不要碰它,其他回答具的例子已经提到了它的恐怖。
在用到氢氟酸的实验场景中,手边一定有葡萄糖酸钙软膏。
若不慎沾到了,要秒级响应,剥离衣物,快速用水抽冲洗皮肤,并且迅速将软膏涂在皮肤上。然后拨打 120,去医院。
当然,这个软膏本身不是什么预防剂,只是解毒剂,如果没碰到皮肤,不要瞎抹。
理论上氯化钙和镁乳(Mg(OH)2 悬浊液)也行,不过它俩本身也比较危险,并且难以渗如皮肤去追赶 HF,慎用。
这次事件对社会也是一场安全教育吧。搜了某宝网,无论是商家还是买家,心是真大啊。
要么就别卖这种危险物,哪怕就只卖低浓度的,也要同时发一张纸告知危险,还要配上葡萄糖酸钙软膏。
(此回答将被发送给所有淘宝搜到的氢氟酸商家)
几分钟后,都下架了。。。行吧。
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
SiO₂ + 4HF → SiF₄↑ + 2H₂O
因此,氢氟酸必须用塑料(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储存,绝不能使用玻璃瓶。与其他酸一样,氢氟酸在水溶液中会部分电离出氢离子(H⁺):HF ⇌ H⁺ + F⁻
H⁺ 可以:
例如与铁反应: Fe + 2HF → FeF₂ + H₂↑
这种腐蚀对于金属来说是常见的,许多酸(如盐酸、硫酸)都能做到。
导致组织酸化:H⁺能破坏人体组织的蛋白质结构,引起化学烧伤。
对人体组织的恐怖腐蚀
Ca²⁺ + 2F⁻ → CaF₂↓ Mg²⁺ + 2F⁻ → MgF₂↓
如果接触量大,F⁻甚至会螯合骨骼中的钙,导致骨 decalcification(脱钙)。
多肽药物的合成通常采用固相合成法(SPPS),其中最主流的是 Fmoc(芴甲氧羰基)化学策略。这个过程可以简化为:
国内也有相关案例但是我们学校没有这个文献库上不去:
氢氟酸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 (3) 种——皮肤 / 眼睛暴露、吸入和摄入。皮肤完整或受损的皮肤暴露是水溶液最常见的进入途径。吸入可能是由于接触氟化氢气体以及从氟化氢液体中喷出的蒸气引起的。[4]
氢氟酸是高度亲脂性酸,很容易穿过皮肤渗透到更深的组织中。[4] [12] 它有三种独立的损伤机制:
化学烧伤应根据暴露途径进行评估,但应包括:
皮肤暴露:烧伤部位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头部和颈部、手、腿和手臂、烧伤周围皮肤的颜色、溃疡和坏死程度以及肌腱或骨骼受累等潜在结构。[15][16] 暴露于 70% HF 仅 20 秒即可在一分钟内引起 4 至 5 个表皮层的细胞改变,并在 5 分钟内完全渗透到真皮层。暴露一小时后检测到所有皮肤层的坏死,24 小时后表皮皮肤层和下层结构完全坏死。[4][17][4]
眼部暴露:疼痛刺激的迹象是最初的最初迹象,随后是伴有水肿和充血的结膜炎。随后的角膜糜烂伴角膜上皮脱落和溃疡,可导致角膜混浊,并伴有氢氟酸的轻微飞溅。[7] 低浓度的氢氟酸 (2.5%) 可完全扩散到角膜中,4 分钟后检测到眼部烧伤。[7][4] 长时间暴露会导致眼睛完全毁损和视力丧失。眼部评估涉及简单且广泛使用的 Roper-Hall 眼部化学烧伤分类。
吸入暴露:有毒气体或蒸气会引起鼻部刺激,伴有粘膜炎症、粘膜出血、鼻中隔溃疡和 / 或穿孔。根据氢氟酸的浓度和暴露的慢性,其他呼吸道症状可能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喉炎的上呼吸道症状、喉痉挛、气管支气管炎,明显伴有喘鸣或下呼吸道症状,包括喘息、细支气管阻塞、气道出血、肺水肿和充血或气胸。据报道,慢性呼吸困难发生在长期反复接触含有氢氟酸的烟雾或气体的患者中。[4]
摄入暴露:摄入含有氢氟酸的溶液时,口咽部、食道和胃粘膜的碱性烧伤很明显。个人会抱怨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泻和严重腹痛。摄入氢氟酸会导致糜烂性胃炎,导致出血性胃炎引起的呕血和黑色素,或者更重要的是,潜在的胃穿孔。[4]
神经肌肉症状:通过所有途径暴露的个体化都会导致低钙血症和高钾血症导致神经系统和肌肉疾病,从而干扰神经元的正常电信号传输。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焦虑、意识模糊、头痛、感觉异常、癫痫发作或瘫痪、腕足和全身性手足抽搐,以及继发于脑水肿的昏迷。[4]
HF 酸的初始治疗包括快速评估、脱掉受污染的衣服以及可能捕获 HF 的珠宝,应立即取出并双层袋装,以防止二次接触。用大量的水、盐水或肥皂和水溶液进行净化,并使用葡萄糖酸钙、苯扎氯铵、聚乙二醇、氧化镁或六氟进行中和。 评估和管理危及生命的疾病,例如气道受损或心律失常。
氢氟酸暴露的去污和中和过程主要是通过水的机械冲洗和稀释作用,作为低渗溶液。同样,它没有活性能力将任何化学物质与氢氟酸暴露结合或螯合,因此中和剂及其作用机制可以帮助减少氟离子的坏死。葡萄糖酸钙是主要的中和剂,能够螯合游离氟离子,形成不溶性盐。葡萄糖酸钙应多次使用,以减轻氟离子的损害。[4]
最常用的去污程序是用冷水或温水或盐水冲洗至少 30 分钟。使用软刷进行去污程序,用家用洗洁精(Dawn、Palmolive)和水向下移动(从头到脚),pH 值至少为 8,pH 值不应超过 10.5,将有助于中和低 pH 值的氢氟酸。应彻底冲洗,直到污染物被去除。
HF 的主要中和过程使用葡萄糖酸钙浸泡、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10%) 和局部使用葡萄糖酸钙凝胶 (2.5%)。
当用作凝胶时,应涂抹 2.5% 葡萄糖酸钙并将其擦入患处 15 - 30 分钟,并应每 10 - 15 分钟重新涂抹一次。葡萄糖酸钙凝胶会变白,因为钙与氟离子结合产生氟化钙 (CaF)。如果用作根治性治疗,应每天涂抹 2.5% 葡萄糖酸钙 4 至 6 次,持续 3 至 4 天。[4]
30 分钟后,重新评估患者,如果疼痛持续存在,建议皮下浸润葡萄糖酸钙,剂量为每平方厘米表面烧伤 0.5 mL 5% 溶液,延伸到受累组织边缘 0.5 cm。[19]
考虑到筋膜室综合征,手部注射应限制在每个指骨 0.5 毫升,并根据需要重复注射。[20]
其他局部治疗包括苯扎氯铵 (Zephiran Chloride) 浓度为 (0.13%) 的冰溶液。使用的副作用包括刺痛或过敏反应(荨麻疹、瘙痒、呼吸困难、胸闷、面部、嘴唇或舌头肿胀)或六氟溶液。[12][13][21][22]
眼睛暴露
HF 可能会渗透到内部结构。
眼睛暴露的初始治疗包括用大量轻柔流动的凉白开水或无菌的 0.9% 盐水溶液冲洗 15-30 分钟。局部眼科麻醉液可用于帮助减轻氢氟酸和水冲洗的刺激。
通过摩根镜片使用无菌 1% 葡萄糖酸钙溶液间歇冲洗 20 分钟。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用六氟冲洗。[7]
吸入暴露
高浓度可引起舌炎(气道阻塞)和急性肺水肿。
管理将包括对严重暴露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正在呼吸的人需要 100% 的氧气和 2.5% 至 3% 的葡萄糖酸钙雾化溶液。
对于发生肺水肿的个体,可能需要无创正压通气。
严重病例的治疗包括气管插管以保护气道,必要时进行手术气道。
参考
[4]Bajraktarova-Valjakova E、Korunoska-Stevkovska V、Georgieva S、Ivanovski K、Bajraktarova-Misevska C、Mijoska A、Grozdanov A. 氢氟酸:烧伤和全身毒性、保护措施、立即和住院治疗。开放获取 Maced J Med Sci. 2018 年 11 月 20 日; 6(11):2257-2269. 土井:10.3889/oamjms.2018.429。PMID:30559898;PMCID:PMC6290397。
[7]GRECO, RICHARD J. M.D.; HARTFORD, CHARLES E. M.D.; HAITH, LINWOOD Jr. M.D.; PATTON, MARY LOU M.D.. Hydrofluoric Acid-induced Hypocalcemia. The Journal of Trauma: 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 28(11):p 1593-1596, November 1988.
[12] Mclvor M E. Delayed fatal hyperkalemia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fluoride intoxication[J].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1987, 16(10): 1165-1167.
[13]Sanz-Gallen P, Nogue S, Munne P. Hypocalcemia and hypomagnesemia due to hydrofluoric acid. Occup Med. 2001;51:294–5. doi: 10.1093/occmed/51.4.294.
[15]Ohtani M, Nishida N, Chiba T, et al. Pathological demonstration of rapid involvement into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in a case of fatal hydrofluoric acid burns. Forensic Sci Int. 2007;167:49–52. doi: 10.1016/j.forsciint.2005.12.008.
[16]Leonard L, Scheulen J, Munster A. Chemical burns: Effect of prompt first aid. J Trauma. 1982;22:420–3. doi: 10.1097/00005373-198205000-00013.
[17]Hulten P, Hojer J, Ludwigs U, et al. Hexaluorine vs. standard decontamination to reduce systemic toxicity after dermal exposure to hydrofluoric acid. J Toxicol Clin Toxicol. 2004;42:355–61. doi: 10.1081/clt-120039541.
[19]Ohata U, Hara H, Suzuki H. 7 cases of hydrofluoric acid burn in which calcium gluconate was effective for relief of severe pain. Contact Dermatitis. 2005;52:133–7. doi: 10.1111/j.0105-1873.2005.00521.x.
[20]Foster K, Jones L, Caruso F. Hydrofluoric acid burn resulting from ignition of gas from a compressed air duster. J Burn Care Rehabil. 2003;24:234–7. doi: 10.1097/01.BCR.0000076057.14582.6A.
[21]Chick L, Borah G. Calcium carbonate gel therapy for hydrofluoric acid burns of the hand. Plast Recon Surg. 1990;86:935–40. doi: 10.1097/00006534-199011000-00016.
[22]Stacy S, Noordhoek L, Botens S, et al. A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fficancy of treatments for hydrofluoric acid burns. J Burn Care Rehabil. 1995;16:253–7. doi: 10.1097/00004630-199505000-00006.
知乎用户 项校长 发表 鉴于很多类似同学询问我在哪个医院,我就把医院写出来,方便有困难的同学就医。 我是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烧伤科,罗成群教授 如果是其它城市的,最好去专业的化工烧伤医院,或者三甲医院,或者多多咨询…… …
9 月 15 日,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 一名女子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点击查看丁香园此前内容:女子散步踩到氢氟酸抢救无效身亡,一地通报) 事件发生后随即引发热议,不 …
收录于合集 #整活 28个 近日来,由于各大专家变异速度过于迅速,相信刚从家中复出的众多友友们在百忙中已经跟不上新词跃进的步伐,在此人格分裂分诊部儿为各位友友们贴心整理了一篇名词解释手册,一起看破疑难杂症。 《羊人杀》 羊人杀: 根据以上法 …
知乎用户 大唐国子监祭酒 发表 贴吧三不娶的意思是: 如果你是一个收入尚可的公务员,或者 C9 的高薪精英,不要娶护士,幼师和银行女,应该娶一个在编老师,医生或者女公务员。 不娶护士,是因为护士太累,还要倒班,不娶幼师是因为幼师要照顾儿童, …
北京称奥密克戎首例或因国际邮件 专家指误导源头恐引起反效果 2022年1月19日美国之音 记者:林枫 华盛顿 — 中国卫生官员表示,北京市的第一例本土奥密克戎病例源头可能来自一份从加拿大寄出的国际快件。但对于新冠病毒通过邮件或其它物体表面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