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担心绝后的人,或许绝后才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肯定有人会说,这个标题太过“偏激”了。“偏激”这个词,在中国社会被滥用的频率实在太高,而且总是双标。只要对社会话题有不同看法,甚至仅仅是讲述文明世界应有的常识,哪怕逻辑和依据再充分,总会有人说“你太偏激”。可与此同时,这些人可以对金钱盲信、 …
read more肯定有人会说,这个标题太过“偏激”了。“偏激”这个词,在中国社会被滥用的频率实在太高,而且总是双标。只要对社会话题有不同看法,甚至仅仅是讲述文明世界应有的常识,哪怕逻辑和依据再充分,总会有人说“你太偏激”。可与此同时,这些人可以对金钱盲信、 …
read more文|西坡 上一篇文章发出之后,一位朋友跟我讨论二代这个现象。我突然意识到,二代的泛滥,其实是环境变差的结果。我有点后知后觉了,但想一想,非常合理。 朋友是在南方一家研究所做科研的,2000年左右上的大学。这个时间点是重要的。专业就不说了,叫 …
read more原创 倪刃 倪刃 1月5日,我去外面吃饭。那天情绪本来就一般,那家中餐厅又做得很差,用料一看就是不新鲜和缩水的。正在我将就着开吃的时候,发现手机来了一条讯息,上面写着触目惊心的几个字:你的帐号已被封禁。 我又定睛仔细看了后面的修饰语,才出了 …
read more原创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如果写内地的舆论史,哪怕带着激愤的观点,只怕也绕不过胡锡进这个人。这一点,一定会让写史的人沮丧,以为是向某个阶段,某些不那么光彩的时代特征让步。这种洁癖值得铭记,却也是侧记舆论场真相时,不得不自我说服的作者心 …
read more之前写过一篇叫“贱民的胜利”,还在。 【一】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忘了6月24日苏州日本学校门前那位救人去世的中国女士的名字。因为我虽然还想得起名字,但死活想不起时间,查了查才恢复记忆。 那位哪怕面对利器也实在无法坐视孩童被伤害的中国女士,名字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