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武汉实录:“封城”17天,7个变化

by 叶青, at 08 February 2020, tags : 武汉 Nbsp 武汉市 口罩 疫情 抗疫 李文亮 肺炎

从1月23日“封城”到元宵节,已经过去整整17天。即使我每天忙于记日记,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啊。

过去我要早起,6点起床,7点到办公室,不堵车。现在则是天天睡到自然醒,有点提前退休的感觉。虽然我还有两年上班的时间。

这17天,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起伏跌宕,天天都有热点,信息多到爆炸。到底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又有哪些变化?

作为一名留在武汉的900万人中的之一,我想谈谈一些感想。

作 者:叶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正和岛蓝色岛邻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从无畏、恐慌到接受

人们常说,婴儿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什么危险都不知道,无忧无虑。一旦知道了恐惧是什么,小孩就会害怕。

1月20日之前,武汉人的心态就是处于“幼儿期”。

在新型冠状病毒“不会人传人”的判断的影响下,武汉人依然过着很安逸的日子。网友提醒武汉人:你们武汉已经是疫区了。武汉人很潇洒地说:没有那么严重,专家说了不会“人传人”。

1月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型肺炎疫情肯定存在人传人,武汉有14名医护人员感染这一病毒。他还叮嘱:如无必要,近期不要去武汉。

最后一句话让武汉人毛骨悚然:这不是与2003年“非典”的说法一样吗?难道“非典”还要重来一次。武汉人感到害怕了。但是,没有到过医院现场的武汉人,还是没有真实的感受。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就医或者在微信上传播的真实场景:医院里面人挤人的视频,医护人员失控的发泄,格外让人揪心。这一步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恐惧感。

于是乎,真正的恐惧开始了。离开武汉的500万人中,大部分是从这个时间点“逃离”武汉的。

武汉市政府1月22日晚发布通告,决定在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当佩戴口罩。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我自己是在21日开始戴口罩的,也只是中午在外散步时才戴口罩,在办公室没有戴。那个时候,觉得路人戴口罩就有点怪怪的。现在,戴口罩才是正常的。

前些日子有一个极限的案例:宁波一男子没戴口罩买菜被感染,这个过程只用了15秒。

23日早上,武汉人知道了上午10点所有公共交通停运的消息。在武汉的街头,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有一种恐慌的气氛。最近40年来,从来没有过“封城”的记录。有网友说,武汉的上一次“封城”是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时。

一时间,地图上显示,高速公路的出口都是红色的线。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希望在高速公路封闭之前离开武汉。尽管市政府一再辟谣,强调不会“封城”。实际上到了23日15时54分,湖北高速公路共计30个收费站所入口封闭,禁止车辆上高速。

无法外出过年的人们开始冲向超市大采购,这无疑又是一次大传染的时间段。

我自己本来打算在1月24日到咸宁避霾房过年。现在的计划被打乱了,只好留在城里,接受“封城”这样的一个现实。

事实证明,“一切行动听指挥”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在战时状态之下。

“逃离”武汉的500万人比留在武汉的900万人更难过。“鄂人成为恶人” “汉人变成病人” “从武汉来”成为17年前“从北京来”一样危险,招人白眼,甚至骚扰。

真是“谈汉色变”。几乎每天都有在外的武汉朋友对我说:真是不该出来。

从市省支撑、举国援助到世界关注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直认为武汉有雄厚的医疗资源,有充足的物资准备,足以应对几个传染病人。现在看来,武汉的决策层在战术上、战略上都藐视了“敌人”。

武汉市为了应对发热病人因为无序就医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实行了发热病人集中就诊的“7+7”新模式。

即在城区7家大型医院附近选择了7家二级公立医院作为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转移病人、腾空病房全部用于接收发热病人,专门收治发热病人。

后来扩大到10+10,仍然不够。到了1月29日,湖北已设置131家定点医院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其中位于武汉市的共有30家,其他101家分布在湖北各市州。湖北省54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接诊。湖北省已设置隔离病床1.1万张,其中武汉市已开设5000张。

从3日晚开始,武汉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建设了三个方舱医院,中央指导组紧急抽调20个省2000名医护人员陆续抵达武汉,对3个方舱医院配备医护人员。

同时,筹集各区集中隔离点,征用民营医院、酒店、党校、学校等场所作为区集中隔离点,截至2月4日24点,共有132个隔离点,床位12571张,集中隔离各类人员5425人。

这样,定点医院与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发热门诊,成为武汉的四道防线。

在物资上也有很大的差距。截至1月31日,湖北本省只能生产医用口罩800万个,防护服200万套,红外测温仪1200套,不能满足全省防疫需要。1月22日下午,湖北省拟向国家请求紧急支援,调拨医用口罩4000万个、防护服500万套、红外测温仪5000套。

目前医疗物资供需矛盾仍非常突出。缺口有多大?看看下面这个数字。

2月6日,武汉市医用防护服当日需求5.99万件,当日缺口4.14万件,医用N95口罩当日需求11.9万个,当日缺口5.68万个,医用护目镜(面罩)当日需求2.25万个,当日缺口1.92万个。

这是多大的缺口!

随着在武汉工作的人回乡,全省各地都发现了肺炎病人,这场战斗实际上很快扩大到全省,乃至于全国。各地在忙本地的抗疫的同时,分出力量支援湖北。形成了举国支持的架势。

上海援鄂首批医疗队是第一支到达武汉的医疗队。这支医疗队135人,其中有38名医生,93名专业护士,其余是后勤联络保障人员。1月25日,大年初一,他们从上海出发,当天下午到了武汉。

截至2月6日,国家及各省市共派遣99支医疗队9277人支援武汉。其中56支医疗队5540人入驻各定点医院,4支解放军部队医疗队1400 人入驻火神山医院,39支医疗队2337人入驻三家方舱医院,另有9支医疗队1400人7日正在陆续抵达。

在此基础上,一省帮助湖北一市的模式启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2月7日下午召开,宣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

这种方式,继承了“援疆”“援藏”的优良传统,真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6000万的湖北人,要以感恩之心记住这张表。

当然,湖北省除了需要医疗方面的人财物之外,还需要加强领导力量。

7日深夜23点多,在中国很不起眼的《中国妇女报》就刊登消息:有两位中央要员要来湖北。我看到后是半信半疑。

8日上午,各大媒体宣布《王贺胜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

王贺胜同志1961年6月生,1984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卫生系卫生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关键是他自2018年3月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从1月23日起就在武汉抗疫第一线。这也是对他的考验。

懂医的省委常委终于来了。

我有一个小目标:各级领导层要有懂医的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哪怕是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也好。各级政府要成立健康顾问组,不能只有招商顾问。

这一场抗疫的敌人(病毒),从小小的华南海鲜大市场,走到汉口,走到了湖北省,走到了全国,走到了全世界。

截至北京时间6日14时,除中国外,全球共24个国家和地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16例,死亡1例。

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此同时,特别强调,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世卫组织不推荐限制旅行的措施。

对病毒的斗争,成为一种国际行动。

截至2月5日中午,已经有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21个国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了疫情防控物资。与此同时,在部分国家暂停了对华的旅游航班之际,俄罗斯旅游公司也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减轻中国的旅游公司财务损失的援助方案。

期间,柬埔寨首相洪森访问了北京,他原本是要去武汉的。

“患难见真情”。

从医护人员到工农兵学商

不仅医护人员在武汉一线拼搏,全国的工农兵学商都在以各种方式支援武汉。

《拼死一战:从中国菜都到豫北小镇!》一文讲的很好。

2020年开年,从第一筐被送进武汉的寿光蔬菜开始,中国的“工农兄弟”率先冲向前线,从此以瘦弱之躯担起了天下大责。

1月28日,山东寿光捐赠武汉的350多吨优质蔬菜正式启运。仅用17个小时、1000多公里星夜兼程,就抵达武汉市民餐桌。

“基建狂魔”——工人阶级驾驶各种机械,10天24小时建成千人医院。

42家河南长垣卫材企业,几乎全体员工放弃休息,24小时全力赶工;工人最高5倍工资,行政人员3倍,开工即亏损,但从企业家到生产员工,全体拼死驰援武汉。

武汉街头出现一支解放军运力支援队,共130辆军用卡车、260多名官兵,从2日起,他们将根据地方配送中心的每日需求,派出运输力量保障武汉市民生活物资配送。

经济专家也在预测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他们认为,从短期看,疫情不可避免地将对经济产生冲击。

亚金协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从目前的趋势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GDP可能降至不及5%。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也认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在乐观情形下同比增长4.5%,基准情形下同比增长4.0%;悲观情形下同比增长3.4%。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指出,节后企业复工延后等因素也给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不容低估,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原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

从长期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周期性趋势不变。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连律师都站出来帮忙。2月7日,经武汉市中心医院申请,武汉市人社局作出武人社工险决字(2020)第010001号《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李文亮去世为工伤。

据核算,李文亮同志工伤保险待遇如下:一次性工亡补助金78.502万元、丧葬补助金3.6834万元。武汉市中心医院在李文亮医生生前已依法为其参加并缴纳了工伤保险,上述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有律师写文章发出一个提醒《武汉市人社局,你们是不是给李文亮医生少发了62160元?》。律师的理由是武汉市人社局用的是2018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计算的。应该用2019年的数据(42359元)计算才对。

从抗疫行动到抗疫精神

每次重大的事件,总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98抗洪精神”。这次也会有“2020抗疫精神”。

2月6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出《关于给予张定宇和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的决定》。这是今年的第一次。

张定宇,现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院长。他面对此次肺炎疫情,在身患重疾(渐冻症)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

张继先是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人。

还有一位医生,他非常普通,却是非常伟大,敢于讲真话,是最早的疫情“吹哨人”。他去世了,全世界都在悼念他。他就是李文亮医生。

2月7日凌晨2点58分,武汉市中心医院发出微信: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去世。

网上是一片悲哀,红烛点点。

世卫组织(WHO)新浪微博官方账号2月7日12点33分更新一条信息,对不幸离世的李文亮医生致敬,并向其家人表示慰问。

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卫健委、武汉市政府、武汉市卫健委发表公告哀悼。

我觉得武汉大学应该树立他为“杰出校友”,把“敢于直言”写进武大精神中。

7日中午传来消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如今,为了武汉人民的安危,8万多省内外军内外的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他们疲惫,被误解,甚至牺牲。他们是称职的“战斗员”。

有的部门问我:有什么想法?

我建议把南岸嘴——中国角辟为“2020武汉抗疫主题纪念公园”。李文亮是第一尊塑像。

从应付舆情到应对舆情

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特别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但是,每当到了关键时刻,各级官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引起舆情的波动。这次“新型肺炎”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有关部门问我,怎么解决目前的舆情危机。我的建议是新闻发布会尽量脱稿,熟悉内容,仅准备几张数据卡片。以这样的方式参加新闻发布会,就是一次对媒体的引导,让大家看到各级主官的自信心与定力。因此,网友很欣赏温州市市长、杭州市副市长的自如应对。

在干部能力提升方面,也要避免“能力缺位”的问题。2月6日,湖北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大力整治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及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措施落实落细。

其实还要提升应对舆情的能力,应对舆情能力不足,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因此,我建议,对各级干部要进行应对舆情的培训。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是很重要的。在工作出现不足时,道歉是一副良药。

比如,在当前的情况下,省市领导就应该站出来说:对武汉“新型肺炎”给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带来麻烦表示歉意。早在2007年,深圳市政府就规定,有错先道歉。

从抗疫到抗疫经济并重

随着春节假日的结束,元宵节后各地陆续恢复经济活动,应该是抗疫与经济发展并重。至少,抗疫不应该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理由。

很多地方把道路阻断,以隔绝传染,这可以理解。但是,阻碍了正常的经济流通,也是很危险的事情。有媒体写文章呼吁,养猪场、养鸡场的饲料已经见底了。这引起公安部门的重视,规定不许断路。

道路疏通之后,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养鸡场的小鸡又卖不出去了,老板只好天天活埋。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幸好公安部门的及时阻止。如果因为抗疫人为地影响到经济活动,那无异于“雪上加霜”。

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财税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关情况。

这对中小企业特别有帮助,其中特别提到:

此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比如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包括快递、民航等行业给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的优惠。

对企业和个人捐赠给予全额的税前扣除。

银行在信贷政策上对受疫情影响的群众要予以适当的倾斜。比如灵活调整住房的按揭,信用卡的个人信贷还款安排,保险机构要优先处理新冠肺炎患者客户出险的赔付。

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各地也陆续出台地方版的扶持政策,其中,重庆版多达20条。

这都有利于企业恢复生产,民众恢复信心。

从解释自责到深刻反思

在1月26日晚举行的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长表示,对疫情感到痛心、内疚、自责。此后多位领导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大难当前,仅仅是痛心、内疚、自责是不够的。需要的是从深层次思考问题。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从政府层面来看,如何深刻思考?

就要提高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应对能力,要有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的疫情通报系统,要相信医学专家的观点,要有应对预案,特别是物资储备。

我建议,像冻猪肉收储一样,收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实行一种订单式采购,在规定时间内,生产企业能够提供多少数量的用品。这就是“藏用于企”。政府给予储备费用。

在干部管理层面,一定要在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医学专家,比如,在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中要有医学专家;各级卫健委主任要在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停产学习半年;让懂卫生健康的人员管卫生健康。正如任正非说的,“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这样,我们才能够放心。否则还会重演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的悲剧。

在老百姓这个层面,要让“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讲卫生”,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的美德。

我生活在闽北小城,对于口罩,小时候的印象就是,带上口罩,脸就不冷了。30年前,我有了孩子,纱布口罩成为小孩吃饭时的围兜兜。现在,希望戴口罩成为常态。隔壁的日本就是一个喜欢戴口罩的民族。

小结

钟南山院士说,再过几天,就可以看到拐点。

到2月6日,第一个14天已经过去。到20日,再过14天,情况会大有好转。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期待!

写此文时,武汉在两天的阴雨之后,迎来了一个晴天。这是一个好兆头吗?

排版 | 悟能 

审校 | 一辛主编 | 叶正新

正和岛·产业领袖塾

成就新时代产业领袖

彭剑锋教授亲自授课,基于“战略生态化”、“组织平台化”、“人才合伙化”、“产业要素资本化”、“运营数字化”、“领导赋能化”的理论洞见,独创“训、战合一”的团队学习辅导与跟踪体系,系统提升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历时18个月,更是一场认知与思维的迭代!

第三期学员现开始接受申请。

了解详情请咨询:

塾小秘 13810000510(同微信)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叶青武汉疫区日记:明察无效,暗访有为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 …

武汉的两个“纠结”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 …

号外|武汉封城后的24小时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本文由娱志The Review原创出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生娱评号 转载需申请授权 作者 | Moe,苏博 编辑 | 华实 导语 “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 …

叶青疫区日记:三声惊雷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点击上方蓝字 _ 关注我们 _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 …

肺炎日记|2月7日:重症患者近五千 一线医生全力奋战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财新网】(记者 黄蕙昭 综合)武汉市中心医院门前放满花束。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官微发布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过世的消息。当日,手持花束的市民自发前往武汉中心医院,悼念在工作岗位被感染的李文亮医生。他曾因“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