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武汉“守夜人”

by 陈亮, at 01 March 2020, tags : 疫情 武汉 每天 工作 医院 病人 我要 封城

2月的春光已经露出些明媚,但每当入夜,疫情下的武汉依然春寒料峭,霜寒刺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战“疫”一线,“宅家”的市民们或已进入梦乡,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还有一群“守夜人”出入于寒风中。黎明不远,终将来临。黎明前的至暗时刻,这宁静的夜晚,正是他们在守护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4期

图、文 | 陈亮    编辑 | 方迎忠 郑洁

全文约2172,细读大约需要5分钟

消杀毒工人聂和平

48岁聂和平负责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北门(体育馆路)的清扫保洁和消毒工作。

“感觉武汉疫情严重,整个城市太安静了。武汉限制出行后,每天上上班,是最开心了,能出去走走。面对疫情最重要的是保持乐观心态,我还年轻,抵抗力强,我不怕!”聂和平说,“等疫情结束后,我要好好休息两天,带上家人把武汉好好转转,平时太忙了。”

急救医生王科

王科是武汉市急救中心“肺炎急救”专班成员,每天下午4:30至第二天早上8:30负责120急救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整个城市街道寥寥数人,每天武汉三镇忙于接送急救病人,心里倍感失落。”王科感叹道。“平日工作里,遇到低血糖病人,通过急救让病人苏醒,我就特有成就感。现在跟新冠肺炎患者一起,除了帮助病人保持呼吸畅通,还要多做心理辅导,给他们加油鼓劲!”

120调度员陈蕾

疫情发生后,武汉市急救中心工作量剧增。120调度员陈蕾每天晚上8点至早上8点工作不停歇。

“每天,呼吸道疾病的呼叫量比例大,各类急诊重症病例上升。经常遇到接送的病人无法正常入院,特殊时期,救护车需辗转几个医院。我要快速地将接收医院找到,让病人入院。每当病人成功入院,我都特别欣慰。”陈蕾说,“等疫情结束,我要好好睡个觉。”

酒店店长刘蕾

90后刘蕾是布丁酒店抗击疫情战队队长,酒店离医院比较近,于是成为省妇幼保健院、陆军总医院、672医院等医院前线医护人员的住宿点。

“一天晚上,我正在吃泡面,一位医生从医院里带了个馒头给我,也没有留言,感觉挺暖的。元宵节他们从医院里带汤圆给我们吃,说我们辛苦了。”

便利店员工吕梦婷

便利店每天保持24小时营业,28岁的吕梦婷上夜班的次数比较多,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父母和弟弟都在孝感,她跟男朋友在武汉。

“不管你做哪个行业,都要承担起责任,疫情前也会上夜班,其实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周围没有开店的,感觉对顾客实现了承诺,始终留着这盏灯。”

蔬果加工员王花

疫情期间,武汉美菜网蔬果加工员王花的工作量突然增加,基本是加了四个小时左右,最长的一次从上午11点工作到了第二天11点。

“原来打包分拣,我们二十多个人分拣一万多个包裹。现在人少,十几个人来分,所以压力也大一些。因为人员不够,还需要进行筛果的工作。但我们在这里吃得很好,比在家里吃的还要好。”

菜品配送司机刘浪

刘浪是湖北荆门人,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回到武汉,想要给这座城市帮帮忙。

“自己在家的时候,看各种新闻报道,感人的一线医护事迹,看到一个市长在一线工作然后被感染了,当时觉得很感动。我在家有物资储备,但因为疫情武汉的饭店商户基本关门,就会担心武汉的居民都吃啥……反正自己在家也没事,就来干呗。”

早餐面点厨师沈师傅

疫情期间,沈师傅负责为附近方舱医院、援汉医疗团队的医务人员准备每日三餐,凌晨3点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五六点。

沈师傅18岁当过兵,那年正是汶川地震,虽然没被派去支援,但是每天看到新闻和前线发来的消息就很想也出一份力。“一个当过兵的人在这种时刻的感受就是,在家里待不住。躺在家里看到新闻,就想马上过来看能帮什么忙。”

外卖小哥张程

张程瞒着妈妈做了骑手,疫情期间每天接单可达到80-90单,送单成绩居区域前三。为了方便工作,他之前每天会煮五六个水煮蛋吃,现在已经要吃十个了。

“工作上成就感最强。前些天给江苏医疗团队送物资。那个单子只有我拿到了,觉得给这些逆行的白衣天使送东西,挺光荣的。”

长江大桥交警刘升

长江大桥交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刘升今年38岁,妻子和6岁的孩子在疫情前回海南过年了,他原计划封城当天到海南和家人团聚。

“曾经的长江大桥,车多得需要分单双号通行,每天行人游客众多,现在几乎没车没人走。疫情期间,有个老人从汉口那边步行去武昌给女儿送物资,走到长江大桥就累得不行了。当时我发现了,就帮他给送过去了。武汉封城交通中断,的确给大家出行带来很大的困难。”刘升说,“现在的勤务和原来完全不一样,24小时不间断岗位。疫情结束后,我要请中队全员吃烧烤,大家太辛苦了。”

融雪工陈建国

2月15日,武汉断崖式降温,狂风大雪。武昌中南清洁队陈建国负责八一路融雪工作。疫情期间,他每晚8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点,对负责区域进行消杀毒及清扫工作。

“虽然是夜间,平日里武汉车流不息,如今,一个人都见不着。但每天在负责的洪山体育馆方舱外做消杀毒时,心里倍感骄傲,能为防疫抗疫尽绵薄之力。”

滴滴司机胡建斌

封城之后,滴滴车队的队长发起招募“医护保障车队”,免费接送武汉医务工作者,胡建斌第一个报名。

“这种时刻,作为武汉人就是本能啊,必须的啊!”胡建斌说,“本来计划和我老婆西藏自驾游的,希望疫情结束后尽早实现。”

小区保安刘勇

刘勇家在孝感农村,1月23日封城当天回到武汉值班,已经连续工作20多天,每天执勤站岗12个小时以上。他很担心家里两个孩子的安全,期待着疫情结束能回家团圆。

“我们社区的情况控制得还不错,业主也都很理解和支持我们,之前还有业主自发地送给我们三包口罩,真的挺感动。”

战“疫”专题: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和购买最新杂志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武汉战疫50天:封城之虑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4.02.2020本文字数:3621,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导读:封城武汉,不是孤城。 作者 | 第一财经 周芳 作为疫情始发地,一座千万人口级别大都市选择封城,这在新中国还是第一次。 但武汉封城为尽可能多地减少传染 …

城中人的守与望 | 新京报特别策划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新京报记者 王昱倩 王瑞文 王洪春 王飞翔 实习生 王亚会 王泽勋 郭懿萌 编辑 李明 校对 翟永军* 导演程逸飞把纪录片的第一个画面留给了那条江。 一群赤条汉子吼几嗓子,挨个扎进江面。江边上,飘来熟悉的凤凰传奇的广 …

疫情“罗生门”:患者、医者、决策者的生死时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我们该从疫情中获取怎样的“抗体”和“免疫力”?1月29日,大年初五,在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一位被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正在转院。­摄影/长江日报 金思柳 疫情“罗生门”:患者、医者、决策者 《中国慈善家》记者/温如军 吴可 …

拯救武汉:实录封城后最艰难的三周 |《财经》封面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一座人口过千万的超级大都市在突降灾疫后陷入休克,然后艰难走出混乱无望 财经封面。创意设计/黎立 文 |《财经》特派武汉记者 刘以秦 信娜 王小《财经》记者 房宫一柳 黎诗韵 俞琴 王丽娜 王静仪 陈亮 李斯洋 李皙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