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中国的外宾朋友,复工不成反“被辞职”

by B i e别的, at 02 March 2020, tags : 小轩 Nbsp 单位 中国 疫情 回来 外宾 泰国

我有一位长居中国并深爱中国的美国人朋友,他叫小轩。小轩趁着农历新年放假,跑到欧洲探亲,探到一半却接到单位通知,说因为疫情不许回中国。

什么时候能回去?

“等通知。”

要是擅自回去了呢?

“后果自负(小轩的解读是开除)”。

为人瓷实的小轩就留在原地等,等了老久半点消息没有,焕然大悟 “我给滞留欧洲了”。

尽管小轩当中国是家,但滞留这个词并不贴切。虽然单位不让回中国,但小轩可以回美国老家啊。他打电话给美国的发小,却被以 “你从中国回来的,还是不要见了吧” 为由拒绝;问家里人,亲爹又劝他 “你这次回来了,就不要再回中国去了”。

“我和外宾家眷的对话”。外宾的家眷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全部图片来自作者)

看来回家乡小镇是找不痛快,他就想着去大城市溜达,结果故友都是一副 “早劝你不要去中国发展” 的架势,对他或鄙夷或同情;各个还都有意无意的逼问他走之前疫情有没有爆发、他在中国都会去什么地方一类的问题。一系列遭遇都小轩觉得自己被自己曾经熟知的那个世界强烈排斥了。

在他美国的社交圈里,小轩是唯一一个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人,那些人会把对中国的态度投射到小轩身上,而他又是一个真爱中国的人,这些事情都让他很不爽。小轩索性也就不回美国去了。

西安的四海唐人街。“中国让人宾至如归,这里连中国城都有”

不过欧洲的情况也不太好,因为和 “中国” 沾个边,小轩也时不时被负面地区别对待:这和金发碧眼的他的日常体验可截然不同啊。另外,在欧洲他事实上也是个外宾,多少还是有些不方便。

作为美国人,他在欧洲每六个月应该是可以待 90 天的,但亲戚家也不能久居啊!毕竟探亲的奥妙在于只能待三天,多了就相看两厌。亲戚还喜欢热闹,轰趴开不断,小轩完全不能睡好,但住在人家家里也不能说什么。他也可以欧洲十日游,偏偏探亲前已经游过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小轩那阵子最大的盼头,就是接到复工通知,马上回到中国。

他最喜欢上海的里弄

微信上,他有事没事就跟中国的朋友们讲一些 “早知道过年时就不走了” 一类的话,顺便问问大家的情况,了解疫情的进展。小轩认为境外媒体对中国报道 “偏差颇多”,所以对来自国内的声音非常看重。他对疫情的看法也非常乐观,觉得那就是流感,而且 “没有中国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总觉得事情会马上过去。

可他就是等不到 “通知”,愈发焦急起来。

复工需要单位的支持,并非所有人都有得选

这份焦急并没有被当成是合理的情绪。他找领导请求回国,领导还是 “后果自负” 几个字丢给他;他提出航班大面积取消,担心自己不赶紧回来就回不来了,管事儿的又是用 “我们不会耽搁你” 这种套话敷衍;找同事说自己滞留的苦闷,同事直接呛他:“有人在高速路上一圈圈跑着下不来,那叫滞留。你在欧洲叫滞留吗?你那叫度假。”

小轩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对同事还充满愧疚:同事的收入靠的是提成,这个月肯定大打折扣,而他在同事眼里平时就是 “不干活儿还有钱拿” 的人 —— 这会儿他还真的不用干活儿了。“唉,说话真应该长点心。” 小轩很惭愧。

尽管小轩对单位的管理风格和混乱程度早有认识,但现如今,他既不在中国也不在母国,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单位的回应多少让他有点儿心寒,这种心寒逐渐变成不满累积起来。

疫情只是最后一根稻草,该走的总会走的

一段时间后,单位说可以先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协调部分工作,小轩挺开心,毕竟他也想早点回到工作状态中去。他还很庆幸自己留在欧洲,毕竟中欧两地要比中美两地时差小些,协调起来多少会方便一点。但工作安排出来后,小轩傻了眼:单位第一点要求就是必须参加晨会 —— 晨会的时间差不多是小轩那边凌晨三点。小轩又找领导问,领导说 “你回美国去,时间不就正好了吗?”

小轩当即决定,为了工作先回中国。他认为疫情期间如果单位真的把他开了,会是一个丑闻,所以单位不会轻举妄动,即便真的开了,走劳动仲裁他也不一定吃亏;而只要自己没有感染,疫情结束之后,以单位管理的混乱程度,都不会有人记得他回来的事情。再者,回来一路做好防护,感染几率并不高,“我回来后先自我隔离两周就行了吧”,而万一真的感染了,“那就是命,认了”。

但小轩很快就发现,回来已经不是重新买张机票那么简单。国际航段还好说,尽管航班取消了大半,但当时买到的那趟没有变动。但国内航段的机票已经被取消了三次,当天剩下的航班要等到后半夜,落地后地铁肯定停了,交通管制之下又可能打不到车。既然偷偷回来,肯定不能找单位接,其他朋友又都不会开车。到了小区门口也不见得让进,去酒店也不见得还在营业。反正入境之后能不能顺利睡到觉已经是个大问题了,更别说还有吃饭这些事情要操心 —— 要自我隔离的话,小轩这种不会做饭也不会叫外卖的应该会饿死。

小轩喜欢中国的美食

还有一个办法,一回来就打电话找 “外办”,让他们把自己给拉过去做集中隔离,至少那边有饭点。可小轩把自己关在房间试了几天后打消了这个念头,对于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小轩来说,隔离 14 天还是很难接受。

接着他又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去泰国。泰国时差只有一小时,基本上可以和中国的同事保持同步,同时各国对泰国、泰国对中国都没有不太友好的入境策略,所以从欧洲去泰国也容易,从泰国回中国也方便。加上泰国生活成本又比较低,他的白人外宾朋友们都对那里赞不绝口。

曼谷很受他的白人好友喜欢

小轩这样跟单位做了报备,可单位又给他浇了冷水:你现在在的地方没有病例,泰国已经确诊了好几个,你为什么要往那边跑?然后单位又说,其实已经决定不用他参加早会了,只是最近没有什么要紧工作找他,所以就没来得及通知他。气氛越发尴尬,单位那边补了一句玩笑:“是我们的损失,你们不来开会,我们都没机会练口语了”。

“你们” “我们” 是什么情况?

小轩马上问了另一个外国同事,对方也是类似的状况。被边缘化带来的沮丧涌上心头:单位招我进来是练口语的?我掏心掏肺给单位卖命,单位现在还是把我当外人?

一家关着门的叫 “红色外国人” 的酒吧

小轩意识到,他得开始为更长远的未来担心了。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去曼谷,他都得找个住处,这笔开销加上已经损失的机票钱,让他顿感经济压力。

按照惯例,他每年会在三月份左右续约续签。而如果那时还不能回到中国,或者单位没有进一步的支持,他可能真的就没有必要再来中国了。

还有一个扎心的事情是,其他 “外宾” 朋友们没有人像他一样:现在大家都在离开中国,急着回来的几乎没有。一来二去,小轩觉得自己对中国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和对契约精神的坚持,天真到有些可笑。

一些外宾对中国也有独特的认识

小轩写了一封正式的邮件,请求将晨会时间改到下午方便参与,或者允许并协助自己返回中国,否则 “很遗憾,我只能辞职了”。

单位先回复:“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请你理解”。隔天,单位又回复说 “暂时还不能复工,所有人都不用开会,你好好休息,等通知回来”。又过了两天,单位追问小轩有没有回来的计划,但还是没跟他说到底什么时候复工,回来用不用隔离等细节(当然,单位大概率也并不知道)。

心灰意冷,不愿再续前缘

单位对他的辞职实质上是拖着不管的策略:一方面,单位可能觉得小轩只是因为疫情着急说了气话,疫情结束了就好了;即便真的要走,三月大家直接不续约可能更体面;最后,反正现在大家都不开工,对小轩提的要求也没有必要太上心。小轩对这个操作一头雾水,他本希望是单位让步了,但现在清楚,单位只是管理上太混乱了。

从 “敢随便回来就开除”,到 “不让我回去就辞职”,小轩坐了一趟职业生涯过山车,最终还是在两难的境地里。不回去完成合同,他心有不甘;但回去吧,他已经对那种混乱和不负责任的管理方式失去耐心。

但小轩毕竟还有得选。这份工作没了,靠着那张酷似亚历克·鲍德温的脸,和那张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凭,他到哪儿也都混得下去。他的中国朋友们如我,可就不一定了。昨晚他跟我说:“高速路上一圈圈下不来的人至少还有车呢,那些干一天才能吃一天的人最近可怎么办啊?”

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我最近困在村里出不去,但饿了可以去拔后院的萝卜吃。

安静城市上空浮动着加油标语

// 作者:林奥

// 编辑:Alexwood

在这次疫情中,你是否被迫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和周围的人产生了怎样新的关系,你获得了哪些观察和思考?如果你有想法想要分享,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tougao@yishiyise.com,注明 “武汉呼叫”,我们的编辑看到后可能会与你联系。

2019 年年末的时候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 2020 年更脚踏实地一点,而 2020 如此凶猛,当我们都困在这场灾难之中,每一个你身边的故事带来的感受或许都将指向我们的未来。虽然叫 “武汉呼叫”,但疫情影响的是我们所有人。无论你来自哪里,身在哪里,我们都想听到你的故事。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女工笔下的疫情01:我说北京医疗比老家好,侄女说也轮不到咱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编者按 2019年开始,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实务学堂,和面向女工的木兰花开,合作组织了一个女工写作班,参加的女工,有的是家政工,有的是厨师,有的是销售员。 最近,大家有的在北京,有的在老家,多多少少,也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 …

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刘爱国 | 文 *********************** 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历来是诸多系统性改革中,最复杂、最纠结的领域之一。 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一环,2002 …

随笔 | 我想学习“奉献教育”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作者:北林 编辑:北林 特别感谢:传媒工作者们 1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为支援中国各地抗疫人力、物力对接手里的各种资源,并积累资源以方便日后的对接。 每天一打开手机,微信的消息要更新近十分钟才能更新完,128G的手 …

一罐奶粉的疫区漂流记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月22日,湖北黄冈封村封路的第14天。面对镜头,一位母亲一边安抚着怀中的孩子,一边录制Vlog。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时不时的翻腾一下,似乎在找寻着什么。 “今天我们家孩子的奶粉已经喝完了。” 这位来自湖北黄冈的Vlog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