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记 | 武汉封城的第二十天

by ✨ arty, at 11 February 2020, tags : 武汉 湖北 恐惧 觉得 批评 几天 肺炎 疫情

我实在绝顶运气,Mac坏掉后,几年前的老电脑网卡也坏了,连不上家中Wi-Fi,成了单机,和同事说能找到的电脑全坏了,在家办公很困难,感觉人家都不相信,时间点也太巧了吧,写这篇日记已经开始手机敲字,每天都过的和没有明天的原始生活一样。

复工后续:根据要求,单位开工需提供相关证明,办公室集体办理,提交材料后暂无下文,临时通知不急着去机关,在家待命。项目同事一大早跑去公司,物业拦着不让进,说各单位每天只能进两个人,急匆匆赶去城郊,早饭没顾得上,倒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另一个项目的同事更悲剧,食堂厨师是湖北人,困在老家出不来,没饭吃也能克服,楼下一排小炒,然而区里要求的集中隔离酒店就在他们公司楼下(他们租的某酒店顶楼),这下大家都不敢过去,临时改成在家远程办公,有事微信电话。

散步的时候听【不可理论】,最新一期叫“快乐有尽时”,标题名字来自张敬轩的一首歌《绝》:我不会再信未来/我不要再看历史/还能活才是讽刺/故此不用做傻事/让痛苦轮回千次/彰显那快乐有尽时。

歌词读起来挺应景,节目和疫情无关,是宝婷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致是人们对消极,痛苦的印象,比积极,快乐深刻很多,我们牢记批评,对其他人的负面评价耿耿于怀,却鲜少记得夸奖和赞许。说白了,我们都有点“贱”,喜欢听批评,不习惯接受嘉奖,久而久之,我们成为只有挨批才能进步的人。她推荐阅读的《Praise is fleeting, but brickbats we recall》以及《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说的更清楚,对批评的偏好刻在我们基因里,因为能时刻保持警醒,更好应对危险和突发状况,生存需要的是对在糟糕结果的预判和准备,而非关注值得庆祝的好事;还有一种解释,我们下意识觉得爱批评人,说话消极的人更加理性和睿智,也倾向于接受他们的建议(批评)。

幽默的是,这段时间【消音】反倒很难接受批评,不接受不同的声音,方方老师的日记里,有段话写的真挚又无奈,面对严格的审查,她无能为力,用最笨的办法直接写出来,现在大多程序直接抓取内容,老师的一番苦心也许很难被真人看到:亲爱的网管们,有些话,你们还是得让武汉人说出来。说出来,心理会好受一点。我们都已经被封在这里十多天了,见到那么多惨绝人事,如果连发泄一下痛苦都不准,连几句牢骚或一点反思都不准,难道真想让大家疯掉?

今天又读到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的口述:你知道恐惧也是分层的,前一天的恐惧和今天的恐惧是不一样的。老实说我前两天并没有觉得多么恐惧,但是现在我明显感到大家的恐惧在升温,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个人非常反感朋友圈里“把武汉还给我们”这样的口号,它们忽略冒犯的是一个个个人的具体处境。很多作家在写目前的灾难,但我写不了,就算要写,也希望自己多一些冷静和理智,灾难文学的唯一伦理,就是反思灾难。

李修文说他目前无法动笔,因为无法冷静,我觉得对每一个武汉人,对密切关注肺炎疫情的人来说,大多都有这种心情,这几天我只有读书时才勉强进入平静的状态,其他时候都处在一种“水即将烧开”的易燃易炸,和“无止尽下坠”的伤心压抑里。

武汉凌晨又发布不让出小区的新通知,我们小区一如既往的让人生气,什么也不管,不组织买菜,也不管排查。排查这个事,很多社区其实都没做,我就不吐槽新闻发布会上那串数字都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基层人员也苦,他们很累,几天没法休息,又暴露在容易感染的环境里,情绪上也处在崩溃边缘,大家都在强撑着,这几天过劳死的新闻越来越多,累死在工作岗位,我从来就觉得不值得宣传和鼓励,反觉得羞耻,把人当机器,没电了充充电,可能吗。

我是真骂不动了,因为永远不知道第二天又能折腾出什么荒诞的措施,我还自嘲这几天得多摸摸胸口,看有没有肿块。喊口号喊的响亮,从来只对上负责,执行和落实的压力堆在基层,而病人又卡在中间,苦等,耗着,踢皮球提惯了,丝毫不觉得这是人命。消息都是数据连续几天都在下降,曙光就在前面云云,我觉得前几天微博比喻挺形象,武汉人现在都和鸡笼里的鸡一样,战战兢兢,生怕下一个中招的是自己,也许外省在变好,得到控制,但武汉并没有,老人得不到救治绝望跳楼,亲人送去隔离点无人看护离世,在这座城市,不缺人间惨剧。

我看了几个崩溃的视频,很难过,工作人员几乎对着话筒喊叫,央视的采访,工作人员肚子饿得直叫,眼神里全是疲态,精神状态肉眼可见的差,还得继续回答问题,记者一直引导他说好听的,耿直的工作人员继续自说自话,最后给面子的说了个“好一点点”。

每天都能看到xx很紧张的求援,之前是武汉缺,变成湖北缺,现在全国都缺,也许真有个填不满的黑洞。上篇提到疫情结束想干嘛,果然有讨论会不会拉动消费,至少开一波报复性的买买买,很难,对武汉人(比如我)来说,一场灾难让我意识到什么东西更重要,或者说我真正需要什么,有没有能力再应对一场类似的危机;对其他人来说,大家都发现一个月不出门,只买吃的和日用,不点外卖不下馆子不逛街不化妆不网购完全OK,日子照样过,整个鼓吹消费的躁动环境变了,大家的关注点转移,心态发生改变,内生欲望冷却下来,外界再如何造节,打折促销诱惑大家消费,相信一股脑冲上去下单刷码的人也会减少。

看到部分地区出台的防疫文件,对外来返工的人员要求十分苛刻,几乎等于直接说目前不欢迎你,比如必须有套房,又看到高速路上被迫漂流的货车司机,参与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工人回乡被看成瘟神,被全国各地追捕的湖北人,一路漂流,无法返回湖北,也无法回到当地住处。

肺炎异化成了某一个地区的人,我们把对肺炎的恐惧,排斥发泄在人身上,湖北/武汉身份成了肺炎的替罪羊。还有省内目前的一些做法,令人心寒,我很羞愧,既和其他本地同胞一样感到失望和愤懑,也对全国各地帮助湖北,支援湖北的朋友感到抱歉,风风火火的帮我们,结果憋了一肚子火,大多数湖北人是可爱,善良的,不要对整个群体失望。

最后,我依然想说,这是非常时期,不正常的状态。网络上有提到“拒绝把例外常态化”,保持警醒,不能让例外慢慢成为常态,无度扩张。比如新加坡,日本的病例越来越多,有人又开始吐槽,之前嘲笑人家小题大做,现在又说防疫不到位,其实人家都是标准操作,按照疫情传播的状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之他们效率高,平均到每个病患的医疗资源充裕,可以说准备充分,为什么有嘲笑,觉得我们更硬核,更像干大事,因为我们把目前不正常的状态投射到其他国家,把非常时期当成正常,反而觉得正常的不正常,我们是层层补丁堆叠,别人想做到我们这种程度,的确是件困难的事。

原先要求2·14复工,看目前进展,悬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叶青疫区日记:陈一新副组长来了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

数说疫情0211:形势趋好,开始“测顶”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_ 今起武汉全市范围对居民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小编身在武汉,响应号召,更要在家安心分析数据。武汉挺住! _ 文 |《财经》数据研究员 徐进  图 | 视觉中心总监 黎立 编辑 | 谢丽容 1. 今日概况 2月10 …

新冠特刊 | 2020年初,我们在武汉现场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 记者 | 吴琪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汉口火车站。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上午8点40分、50分,墙上的时钟往前走,随着一拨拨人上车,庞大的候车大厅,像被一支巨大的 …

武汉返乡大学生,都经历了什么?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 疫 情 之 下 - 想起从武汉回来经历的种种,心里有些五味杂陈,我为村干部们的疫情防控工作点赞,为自己无恙感到庆幸,也更加迫切希望疫情早日消散,生活能重新美好起来。 ” 1 1月学期末,忐忐忑忑地考完所有考试,我终 …

叶青疫区日记:以声控、脚控代替手控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