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如何抗疫渡难关?VC支招:止血、造血、输血

by 杨秀红, at 13 February 2020, tags : 企业 疫情 现金流 投资 影响 公司 创投 春光

“企业要想活下去,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管理好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枯竭,企业很难摆脱倒闭的命运。”

文 |《财经》记者 杨秀红  

编辑 | 陆玲

2020年的春节,对于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而言,是一个异常忙碌的假期。

庚子鼠年,疫情肆虐。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们不顾安危奋战在一线,努力帮助数以万计的病患逃离生死之困。

杨守彬和他的团队,则奋战在另一个战场上。他们紧急和公司投资的数十家企业沟通,商讨如何应对这次罕见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协助个别企业破解经营上的生死之局。

“我们投资的一家商旅企业,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国际国内航班停飞,已为客户无条件退了几十万张机票。仅春节一个假期,这家企业的业务退款已达6-7亿元。”2月12日晚,杨守彬对《财经》记者称。目前,他领衔的春光里产业资本,已累计投出12亿元,管理基金规模达30亿元。

根据他们团队近期的分析统计以及和被投企业的沟通,杨守彬认为,这场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有三个层面:如可能有90%的企业会因疫情而面临经营压力;约10%的企业会因为疫情带来业务的逆势增长;局部企业可能会面临生死危机等。

2月12日,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创投委”)发布了一份疫情对创投机构和其投资企业影响的调研报告。

中国创投委对近200家创投机构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近90%的调研对象认为此次疫情对创投行业影响很大或有一定影响。超过95%的调研对象表示此次疫情对已投项目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占比23.35%;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比61.93%。此外,超过70%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人认为疫情将对“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生严重影响或较大影响。

从受疫情冲击行业来看,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主要有四大行业,包括消费产品和服务业,特别是线下消费零售餐饮和服务行业;物流与交通运输;文化及娱乐传媒,特别是影视行业;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行业。

“企业要想活下去,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管理好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枯竭,企业很难摆脱倒闭的命运。”杨守彬认为:“管理现金流,需要从止血、造血、输血三方面着手。

此前,国内餐饮业知名品牌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曾表示,公司经营告急,春节损失七八亿,员工工资每月支出超1.5亿,靠贷款资金撑不过3个月。很多中小企业亦表示,靠现有资金很难支撑3个月。

一项对于延期开工的调查结果则更显严峻。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牵头推出的《企业开工力调查·报告》显示,疫情导致企业延迟开工,约96%的企业难以承受两个月以上的延期。其中,约67.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最多能承受两周以内的延期,能够承受2周-1个月延期开工的企业约占五分之一,能够承受1个月以上延期开工的企业为7.1%,能够承受2个月以上延期的企业仅占1.7%。

关于止血和造血,杨守彬为其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多项建议,比如砍掉资金流消耗过多的业务、和员工协商缓发薪酬和降低薪酬,相关差价公司用对应期权来补偿,以此让员工与公司共克时艰等。

对于输血,他认为目前政府针对中小企业出台的扶持措施“远水难解近渴”,很多措施难以实际落地。他期待政府出台更为细化的扶持政策,如将缓交社保落到实处;并建议一些有能力的城市成立专项扶持基金,为中小企业输血;同时,他建议监管层督促银行建立绿色通道,比如网上信贷等快速贷款方式,让身处困境的中小企业能更快获得资金。

“疫情结束后,我们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他认为:“能够在经济寒冬和罕见疫情的双重冲击下活下来的企业,肯定更具投资价值。

“灾难并不必然催生伟大企业,但有的企业会因灾难而伟大。”杨守彬称。

以下为杨守彬的自述,《财经》记者进行了整理删减。

部分企业损失惨重

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居家在线办公,2月10日是国家规定的名义开工日,据我们和被投企业沟通,约有80%的企业采用居家在线办公,尤其是一些员工数量比较多的公司,因为担心疫情传染等影响,都选择在线办公。只有极个别企业开始线下办公,比如和疫情密切相关的企业,其中我们投资的一家商旅企业,需要为客户退票,一直在忙于工作。

这家企业也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受到国内国际很多航班停运的影响,目前这家公司退票数量已经达到十几万张,直接业务损失达到6-7亿元。

根据我们团队近期的分析统计以及和被投企业的沟通,我认为,这场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从整体来看,这场疫情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广泛的。可能有90%的企业会因疫情而面临经营压力,剩下的10%的企业,会因为疫情带来业务上的逆势增长,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智能化数字化的企业,疫情令其线上业务迎来大爆发。

第二层面,对于春光里资本的被投企业而言,其整体影响并不大,因为公司投资重点集中于互联网新经济产业这次受影响特别大的企业主要是完全线下场景模式的企业,比如一些传统的消费类企业等,我们对这类企业投资相对较小。

第三层面,对于局部企业而言,疫情可能给其带来巨大危机,其面临的业务损失可能相当惨重。

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局部受影响比较大的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纯线下场景的企业,因为疫情带来业务的巨大停滞;第二类是国家禁止开业的,比如一些度假公寓,我们春光系企业中有一家度假公寓类公司,有几十万间房间无法出租出去,损失还是相当惨重的;第三类是现金流极不充足的,依靠现金流来运转的,比如餐饮类公司,在供应链上的一些企业,比如近期报道的北京奔驰要求天津的供应商复工等,还有需要大量资金进行采购的企业等。

为了帮助这些企业要渡过难关,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有一家线下餐饮企业,他们的直营店有四五十家都无法正常开业,我们建议其将业务更多的转移到线上,当然在现有疫情下,这一过程只是在引导和培养更多客户流量,但是这一转型,有望帮助企业再造流程,提升效率,为疫情过后的业务提升打好基础。

对于因不可抗力导致大量退票的商旅公司,我们建议其和航空公司商谈,毕竟机票最终没有被消费,需要航空公司和商旅公司一起共担机票退票的损失。同时,这家企业此前引进了供应链金融,也可以帮助其化解一部分风险。

对于国家规定不能开业的度假公寓,每天有几百万元的损失,全球十几万间公寓无法出租。这家公司可能会和出租者商谈能否减免部分房租。这家公司体量比较大,在业内还是有比较好的声誉的,利益链条上的各方都不希望其倒下。实际上,相对于此,那些规模更小的企业可能会更快倒闭。

生死系于现金流

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

很多企业可能在1-2月内资金不能周转,就可能休克。等到企业休克或者没有生命体征再去想办法补救,将无力回天。

现金流如同一个企业的血液,在当前疫情下,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依靠自身造血还是靠外部输血活下去?我认为,维持现金流,需要止血、造血和输血三步。在这方面,我们也为被投企业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止血即是截流,现金为王。不过止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合情合理合法地活下去,比如不能随意裁员,降低员工薪酬等。

至于止血的措施,一是企业可考虑是否能够砍掉现金流消耗比较大的业务;企业还可以协调上下游,将应付款项改为延期付款等第三类是否能和员工商量薪酬缓发薪酬,降低薪酬,和员工协商,做出补偿方案,比如缓发的计划,如果为了保证现金流,降薪,用公司期权来补偿,对公司共克时艰的激励。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短期内降低经营的现金流成本。

就造血而言,每个企业不一样,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寻找创收条件,比如线下转到线上,开发线上服务,目前已经两三家企业业绩因此反而变好。

为了共克时艰,我们近期还发起成立了一个春光战“疫”共同体,让被投企业、春光系企业和春光里的合作单位之间有效对接资源与技术,互帮互助,在疫情期间也能促进业务增长。比如一些做线上业务的公司可以帮餐饮企业开发线上业务,做直播的公司可以帮助其他企业在直播平台做业务推广等。

输血的方式主要有政府和银行的扶持等。除了这些方式,还有一种方式,从融资的角度来做,向原股东和投资人继续融资。比如一些企业还处于烧钱的阶段,需要依靠融资支撑的公司,这些企业还没到真正产生效益的时候,可以考虑降低估值等来进行融资。同时还可以实行股转债,如果最终企业经营失败,可以将投资人的股权转为债权,公司经营者合力承担这部分债权。

建议成立疫情专项基金

目前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不过有些政策“远水难解近渴”。

政策的制定者,对企业实际痛点的需求了解不够,这可能导致制定政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普惠性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政策的准确性上,目前的银行放贷本身有很多条框,对于没有固定资产的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政府或者监管机构应该制定更详细的放贷条件。

政策的及时性也有待提高,很多企业急等资金周转,但是目前的贷款流程偏长。,很多企业

此外,政策的普惠性不够,往往一些和政府对接比较多的企业能更快得到贷款,而对接不多的企业则难以获得资金。

针对这些不足,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决策层参考。

一是设立快速申请贷款的端口,比如集中几家大的银行,针对疫情中的企业,形成一个约定贷款利率,建立在线的审批机制,满足哪些具体条件,企业可以获得贷款,这样整个贷款流程才能更快更及时。现在的状况是,政策对银行没有约束,依靠银行自觉,哪个银行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

二是将社保的缓交和免交结合,并让政策真正落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社保缓交政策,实际上应该将缓交和免交结合,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让企业免交2-3个月社保,以帮助企业平稳渡过资金关。不要等到企业没有生命体征了,再进行挽救。

三是建立有能力的城市成立疫情专项基金,这部分资金来自政府的引导基金,有的城市有一两百亿元的基金,可以暂时拿出10-20亿元,用于特定扶持。政府可以遴选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定向的救助、投资。

未来三类投资机构能生存

这场疫情的影响显然是非常广泛的,无论对创投机构而言,还是对一般企业而言。不过,在这场空前的危机中,一些机遇正在向我们走来。

事实上,创投企业寒冬在这场疫情之前早已到来,目前已经从“钱荒”转变到了“钱空”的状态。

根据我的判断,未来只有三类投资机构能生存,第一类是已经处于头部的投资机构,他们处于强者恒强阶段;第二类是狙击手型的投资机构,对企业投资瞄得特别准;第三类是生态链式的创投机构,这也是春光里在遵循的模式。

投资机构在国内大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生态链式的创投模式,在抵御寒冬的能力上也会更强一些,这一模式除了帮助投资人进行产业落地,赚取投资回报以外,还可以为其提供其他生态链上的服务。

跳出传统的投资机构来看,目前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公司是腾讯,腾讯依靠自身的生态链,在过去几年,投资了110多家独角兽公司,其中有70几家公司上市。它依靠生态赋能企业,获取了超额回报。还有阿里、小米等都在采用这一模式。我们虽然无法和这些行业巨头相比,但是我们认为,遵循生态链的模式,才能让自身有更好的发展。

至于未来的投资方向,短期的疫情不会对我们的投资逻辑带来重大影响。我们未来会继续重仓智能新经济,这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未来还需加大这个方向的投资力度。

根据我们的判断,未来的企业分为三类:一是人工智能企业,;二是智能+企业,如智能+消费,智能+文旅等,让智能和传统产业相结合;三是被智能淘汰的企业。

2003年的非典催生国内电子商务的崛起,这一轮疫情则有可能加速产业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的升级。

从微观上看,这次疫情对未来的创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催生众多智能化平台、加速众包合伙人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趋势是反大公司化,被平台赋能的个体的合伙人会越来越多;同时一些企业之间的合伙模式会增强,比如在这次疫情中,一些快递公司招募了很多餐饮公司的员工,帮助其理货等;还有一种模式是内部裂变式创业,一家几百人的公司裂变为多个事业部,各个事业部自负盈亏,这样的模式既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令企业将风险化解到各个事业部身上,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把疫情看做一场灾难的话,并不必然产生伟大企业,不过,我们也不能排除,可能有企业因为灾难而伟大。

在此次疫情结束后,我们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投资要判断波峰和波谷,疫情令一些企业跌到波谷,其估值更具潜力。同时,我们相信,能够在经济寒冬和罕见疫情的双重冲击下活下来的企业,肯定更具投资价值。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疫情报道

责编  |  蒋丽  lijiang@caijing.com.cn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疫情下创业者艰难自救:仿佛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肖芳 伍洋宇 周伊雪 编辑:文姝琪 “ 大量的创业公司都面临着现金流的压力,维持6个月以上的现金流被认为是企业能够熬过去的关键。 ” 2020年的春节,疫情突如其来,让创业者们猝不及防。 1 …

中小企业众生相:复工面临挑战,积极应对“熬过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11.02.2020本文字数:4000,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导读:企业虽然很艰难,但目前要做的就是配合执行国家的各项要求,早日战胜疫情,企业能早日找到出路。 作者 | 第一财经 张苑柯 元宵节刚过,疫情之下第一批复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