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血管细,你们眼镜都糊了,是不好打针”

澎湃新闻记者 邓雅菲 实习生 陈紫嘉

32岁的陈凤是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的一名护士。2月5日,她与家中1岁的儿子道别,在该院隔离四病区开始了为期14天的“战疫”工作。

“如若是在平时,目前隔离病房的工作根本算不上累,可是当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防护口罩后,哪怕是很简单的生命体征的测量都变得困难起来。由于护目镜起雾打针难,我还遇到了给患者打了好几次针都打不进去的情况。”

陈凤告诉澎湃新闻,面对这些情况,患者不但没有埋怨,还鼓励她说,“你们技术还是不错的,也挺不容易的。”

陈凤坦言,那一刻她特别感动,“患者没有因为我们一针没有打好就埋怨、否定我们,而是给了我们理解、包容和鼓励,其实我们比谁都更希望能‘一针见血’。”

“抗疫期间,融洽的医患关系让我们深感欣慰。”在陈凤的描述中,医患之间高度协调、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大敌当前,医患双方携手共进退:医者全力救治,患者全心信任。

在这个特殊时期,医患之间的尊重与关爱是这场可怕的疫情中令人感到温暖的“闪光点”。

陈凤身穿写着“凤凤最美,加油”字样的防护服。

陈凤的口述

超市员工破例为我开门

2月4日下午,我正在陪1岁的儿子时,接到医院通知说第二天要到隔离病房工作,我立刻轻手轻脚起床,出门去超市买生活用品。我步行来到离家最近的超市,可是超市却刚关了门,几个工作人员正准备离开,让我明天再来。
“怎么办,我明天就要去隔离病房工作了!”我很着急地对他们说。工作人员得知我要买成人纸尿裤等生活用品,对我说:“那我帮你开门,你进去买吧,不知道东西在什么地方就问我。”当时我特别感动,在还没有进隔离病房前就感受到了大家的支持。

2月5日,我来到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四病区,护士长给我们讲了工作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后,我们就分头工作了。一部分由提前来到病区熟悉工作环境的同事带到病房工作,另一部分负责整理生活区的环境。

我们主要的工作是给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因为没有卫生员,我们还要兼顾病区及生活区的卫生及消毒工作。

来隔离病房之前,护士长曾跟我们说,“我们去隔离病房第一天就要有人来上夜班,谁愿意去就和我说。”我便主动报名了,被安排和我科的艾老师一起上夜班。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隔离区,对隔离病房的工作环境一无所知,心中难免有些担忧,但幸好一切工作都比较顺利。

衣服口罩湿透,因害怕感染情绪差点崩溃

隔离病房的工作如若是在平时,根本算不上累,可是当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防护口罩后,哪怕是很简单的生命体征的测量都变得困难起来。

2月7日,是我最难受的一天,上午的治疗比较多,工作不到一个小时,我就感觉到呼吸困难,呼吸完全依赖张口去呼吸,护目镜也一片雾水,根本看不清楚,都在凭借经验做事。

发静脉用药时,我们都是让患者自己看是不是他的床号和姓名来确认,由于看不清楚,我把6床的药拿错了3次,最后6床患者说,“你的眼镜都糊了,我来帮你找药吧。”我这才把药准确的给她挂好。

陈凤佩戴的护目镜一片雾水。

当天,6个小时的工作举步维艰,工作时间大概过了一半,我感觉头痛、喘息明显,就和高原反应一样,开始烦躁、不舒服。我尽可能地调整呼吸、保持平静,幸好有同事的协作和患者的理解才顺利完成工作。

下班脱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了,让我害怕的是,我里层的口罩也湿透了,而湿口罩是没有防护作用的,我带着担忧赶紧去洗澡。

回到休息室,头痛明显,虽然很饿,但完全没有胃口吃饭,直接就躺上床休息了。我躺在床上,想到自己里层口罩湿透,想到自己会不会被感染,想到自己的家人,想到可爱的儿子,情绪一下崩溃了,没忍住哭了起来……

同事们赶紧来安慰我,鼓励我说,大家的防护措施已经很严格了,不要太担心,一定会战胜疫情的,我的情绪才平静了许多。

护目镜起雾打针困难,患者仍理解体谅我们

我们这一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从儿科来的,平日里进行静脉穿刺如果一针没穿刺好,压力会很大。

一些患儿家属心疼患儿,就会用言语给我们更大的压力。可是在这里,这些患者都能体谅我们戴着满是雾水的护目镜难以看清,哪怕是两次、三次没穿刺成功,都不会指责我们,还说,“我血管细,你们眼镜都糊了,是不好打”。

2月7号上午,给37床患者打针,我打了一针没打好,同事打了三针也没打好,明显感觉他有点疼,可是他一声都没有责备我们。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说让他休息一下,等会再打。

等我们把病房所有针都打上了,我再次来到37床,给他打上了针,他对我说:“你们技术还是不错的,也挺不容易的。”

那一刻我特别感动,患者没有因为我们一针没有打好就埋怨我们、否定我们,而是给了我们理解、包容和鼓励,其实我们比谁都更希望能“一针见血”。

康复患者出院感谢医护人员。(00:09)

隔离病区里的患者都能理解我们,还总说我们护士不容易,我们也尽可能地给患者最大的关怀。

记得8床的老爷爷是病区里面病情最重的患者,家里的子女都被感染了在住院。老爷爷身体难受吃不下饭,想喝粥,我们给护士长反应了情况,护士长就和食堂沟通,之后的几天食堂送饭就会另外送一份粥来。

后来有一天,老爷爷拿了几十块钱出来给我们说:“护士,我也知道你们辛苦,不想麻烦你们,可是我想吃牛肉味的泡面,能不能帮我买下,我给钱给你们。”当班同事让老爷爷拿着钱回病房休息,立即和外面的同事联系说,8床老爷爷想吃牛肉味的泡面,并让下一班护士带到病房。

从2月5日初进隔离病房到19日撤出休整,这期间陆续有病人康复出院,他们临走时会和我们道谢,还有人写感谢信给我们,我们也替为他们的康复感到高兴。

病人写给护士们的感谢信。

感恩同事与家人的支持

在隔离病房工作的这14天,我们有害怕,有焦虑,有欢笑,也有感动。同事之间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相互帮助,我们休息时,会为即将下班的同事准备吃的,也会一起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锻炼。

从2月5日进隔离病房到现在在酒店隔离,这期间我都不能回家。家里老人不在身边,全靠我老公在家带孩子。他不怎么会做饭,所以我在家里提前准备了一些零食水果和很多简单的食材给他,也备好了孩子吃的食物。

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孩子,他不到一岁半,是最调皮的时候。果不其然,我走后不到一个星期,儿子额头摔青了,看到他摔伤的照片,我很心疼,但更多的是害怕。

我再三嘱咐老公,一定要注意家里的一切危险因素。最后还是不放心,把处理意外和自救方法的相关知识都发给了他去学习。

很庆幸在这段一线抗疫的日子里,有同事们能一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分享每一天的感动和害怕,也特别感谢老公照顾家庭,支持我的工作,做我坚强的后盾。

护士们为即将下班的同事准备水果。

在酒店休整7到14天后,我们就又将重新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回到医院的隔离病房抗击疫情,虽然有害怕,但是一想到患者的体谅、同事的陪伴还有家人的支持,我就又觉得信心满满。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在人间丨我在武汉协和西院的30天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我是北京日报摄影记者和冠欣,1月27日,我跟随援鄂北京医疗队来到了武汉,走上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昨天,2月25日,是我到武汉的第30天。 援鄂北京医疗队来到武汉后,在武汉协和 …

“等疫情结束,我带你去吃你最爱的火锅”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 2月10日起,闵敏在医院发热病人隔离病区进行护理工作。 本文图片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提供 “15天前,当你告诉我,你已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一线、要去隔离病房工作的时候,我的心情好复杂,这是这 …

一位护士被感染后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郭琴(右)与同事。受访者供图 作者 杨杰 编辑 从玉华 新冠肺炎康复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护士郭琴复工了。“看我站在那里,病人心安。”郭琴在自己躺过的隔离病床前,护理新的病人,“我的出现,即使不说什么,也是鼓励。” 短 …

武汉协和医生:我从没穿过这么贵的防护服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大家好,我是田静。 2003年「非典」期间,柴静采访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你们靠什么防护?」 当时医生的回答是:「我们靠精神防护。」 17年后,又一轮疫情,医疗资源依然紧缺。 我们的武汉姑娘宸宸,这些天都坚持在前线做 …

是李文亮救了我们 | 疫情之下002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疫情之下】是苍衣社开设的非虚构故事专栏,记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时,普通中国人的抗疫报告。 大家好,我是脸叔。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社开设【疫情之下】专栏,记录普通人的抗疫故事。在这一场灾难中,没有人能够置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