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汹涌,脆弱的儿童反而成了幸运群体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一则好消息:儿童或在新冠疫情中幸免于难。迄今尚未看到儿童因新冠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报道。 据中国疾控中心 2 月 17 日数据,在确诊的 44672 例患者中有 0.9% 为 9 岁以下婴幼儿,约为 400 例;19 岁 …
很多年没有遇到孩子离开父母隔离治疗的情况,所以我们更要把小孩照顾好。我们医护人员最见不得孩子受苦。
记者 | 黄 祺
难得上海冬日艳阳,穿上白色毛茸茸连体衣的小齐齐,在阳光下变成了白白胖胖的一团小肉球,妈妈看到她难以抑制激动:宝宝都让你们养胖了。
这一天是2020年的2月20日,7个月大的小齐齐被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传染科病房主任曾玫医生抱在怀里,曾玫医生身旁的传染科病区护士长夏爱梅手里是一个米老鼠公仔,那是照顾小齐齐17天的所有医护人员送给她的礼物。
小齐齐,是上海市截至今天(3月5日)收治的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中最小的一名,她的治疗一直牵动人心,出院这天,她也自然成为上海全城人关注的焦点。就要将小齐齐送回妈妈怀中,17天日夜照顾小齐齐的医护人员心中又是欣慰又有点不舍,曾玫医生动情地在小齐齐脸上亲了一下,而这一瞬间被《新民晚报》摄影记者捕捉到,照片刊登在当天的《新民晚报》头版上。
温情的一幕,通过报纸和新媒体,传递到上海市民面前,令全城感动。而这幅意味深长的新闻图片,也获得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点赞。
大家看到的是温馨的一瞬间,但这一幕背后,为了收治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一家医院、一个团队、一群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有很多很多值得书写的故事。
十年来首次,没有妈妈的隔离病房
视频里,小齐齐已经安静躺下,护士阿姨坐在小板凳上,戴着三层手套的手从婴儿床栏杆间隙中穿进去,轻轻拍打小齐齐,哄她入睡……
另一张照片里,小齐齐躺在穿着防护服的护士阿姨怀中,护士手里一手拿碗,一手拿勺,正在喂她吃辅食……
还有一张照片,画面中不是小齐齐,而是一名一岁多的小患者,双脚浸在脚盆里,护士阿姨正在给她洗脚……
护士给生病宝宝洗脚,等她睡着后,护士们就在门外看护着她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上海市唯一一家儿童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治疗医院,全市迄今为止全部11名患儿,都在这里接受治疗,目前已经有7人治愈出院。医护人员们有空的时候,用手机记录下隔离病房里的种种小细节,大家把这些画面发送给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安心。
虽然这里是传染病科,但没有家长陪护的情况下治疗和照顾新冠传染病患儿,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十年来第一次经历,无疑充满挑战。
上海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儿童患者,时间是2020年1月19日,当天晚上,一名7岁的孩子被他的妈妈带到儿科医院就诊,孩子曾经和爸爸一起到过武汉,回到上海后爸爸生病,他也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患者(按照当时规定,确诊病例要由国家CDC复核后公布,因此小患者确诊公布时间不是1月19日)。
曾玫主任接诊了这位小患者,按照医院此前已经做好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预案,启动了所有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护措施,孩子从专门的通道转入病房。传染科病房几天前也已经完成了调整,孩子被收入病房,妈妈立即接受了防护培训,一起住进一间独立的隔离病房。
“1月19日各地还没有太多收治经验,儿科患者也还没有考虑孩子要与家长隔离,所以这位妈妈是进病房陪护的,她也是唯一陪护的家长,后来就不允许了。”护士长夏爱梅告诉《新民周刊》,这位妈妈非常理解医护人员,她总是说:我尽量自己多照顾孩子,你们护士少进来。
几天后,考虑到陪护家属密切接触有可能被感染,医院要求所有新冠患儿不陪护,由医护人员24小时陪护患儿。这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决定——很多患儿的家人都已经感染,成人患者必须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这是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传染病隔离病房患儿没有家长陪护的情况。夏爱梅介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一般不会传染给成人,2009年后,为了给儿童患者更好的人文关怀,医院开放了传染病病房的家长陪护。
但随着疫情的进展,从相关法规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出发,孩子单独隔离治疗的措施在取消十年后重新启用。
曾玫主任介绍说,从目前收治的新冠肺炎儿童患者情况看,儿童患者都是轻症,因此救治难度相对比成人重症患者要小一些,但隔离病房中的照护压力则大很多。
对于幼小的孩子,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充当了妈妈的角色,但穿着防护服当好妈妈,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小齐齐入院第一个晚上,离开妈妈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她哭闹了整整一个晚上。这个晚上,从未做过妈妈的护士一直抱着她安抚,两三天后小齐齐才逐渐适应。“我们90后的护士,自己还没有结婚,但当起临时妈妈却特别耐心。”夏爱梅说。
护士长夏爱梅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手忙脚乱的下午。病房里两个孩子,一个是要抱抱的小齐齐,另一个是医生护士一靠近就哇哇大哭的一岁小朋友。一岁小朋友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服特别恐惧,大家特意换了一款有点像修女服的防护服,但依旧没有减轻小朋友的恐惧感。
“你一靠近她就害怕,她就大哭,你想给她喂奶,给她吃饭她都不要吃。这个时候作为我们护士来说,心里很崩溃的,又希望她赶紧吃点饭,但是我们一靠近她又哭,不要你的东西。好长一段时间后,小朋友才开始适应。”
这一天夏爱梅在病房里照顾两个小朋友。她抱起小齐齐,转头发现1岁多的小患者在床上站起来扶着小床围栏。“我抱着小齐齐,怕1岁的小朋友摔倒,想去扶她,但她看到我过去又大哭。”夏爱梅笑言,体会了一把二娃妈妈的艰难。
在儿科医院新冠肺炎小患者中,也有十多岁的大孩子。小宝宝需要24小时一刻不停的照顾,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则需要操心生活细节和心理变化。
护士姐姐给小朋友跳舞缓解他们的紧张
隔离病房中,曾有两个10岁小姑娘住院,其中一个孩子送到医院时家人已经隔离,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医院后勤部门帮她买来的。
后来,小姑娘们需要小东西,都会告诉最信任的护士姐姐和护士长。“小姑娘么,需要橡皮筋啊,润唇膏啊,一次性内裤啊这些小东西,有时候想吃零食啊。我让她们写个清单,下班就去买好,第二天再给她们带到病房。”夏爱梅说。
大孩子更让人担心的是心理上的焦虑情绪。为了让孩子和家长安心治疗,夏爱梅加了大孩子和他们家长的微信,解答他们的问题。“有时候小姑娘晚上睡不着觉,11点多给我发微信:夏阿姨我睡不着。”夏爱梅说,护士们要承担对这些大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
适当精准用药,收获儿童治疗上海经验
从1月15日开始为接收新冠肺炎患儿做准备到今天,曾玫主任已经忙碌了一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她想得最多的,就是为新冠肺炎患儿提供最合理和适宜的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为感染性疾病专家,曾玫主任在儿童病毒性传染病的儿童诊疗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根据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本着科学的态度和人文关爱的情怀,曾玫主任与专家组讨论后,为患儿制定了一套精简又适用的儿童治疗方案。
“我们有一些基本的判断:首先,平时处理了这么多种感染呼吸道的病毒疾病,不管是哪种病毒引起的疾病,绝大多数儿童患者尤其是轻症患儿是可以自愈的;另外,目前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推荐试用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效果并不明确,因此我们决定对于非重症的儿童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给与对症处理,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曾玫主任说, 孩子如果咳嗽明显,就吃止咳的药物,或者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以缓解改善症状,对于服药依从性好的儿童,给予中成药辨证治疗。
上面的治疗方案,前提是对儿童患者病情密切的观察。“因为从成人的经验来看,通常发病一周左右病情可能加重,所以病情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病情有蛛丝马迹的变化,我们马上要进行干预治疗,并跟进必要的检查。”
从所有出院患儿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儿情况看,儿科医院传染病团队这一套个体化的适宜儿童的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治疗,诊断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曾玫主任说,特别是后期,有个别儿童患者的流行病学暴露史不明确,小朋友有症状但没有成人病例接触史或者家庭聚集发病,医生如何做到不漏诊病人,是挑战和责任。
曾玫主任介绍,迄今团队已经发表4篇学术论文,总结了儿童新冠病人的救治经验,为今后的儿童新冠的诊治和预防带来借鉴。此前,儿科医院团队结合第五版国家诊疗方案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的基础上,经过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制定儿童新冠病毒筛查和临床实践指南,这个指南已经于2月8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为其它地区儿童新冠肺炎诊治提供指导。
如今,全国新冠疫情正在逐步缓解,曾玫团队已经开始做前瞻性的研究。她表示,如果新冠肺炎未来在人群中长期存在,那么医疗机构必须要做好常年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准备,预防和治疗上要做更多的研究,减少疾病对孩子健康的伤害。
11个孩子背后,是整个医院的支持
随着小朋友陆续出院,儿科医院医护团队压力逐渐减轻。但回想起一个多月前收治患儿初期的压力,夏爱梅还是感慨万千。
承担收治新冠肺炎患儿任务后,儿科医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多学科专家组。收入患儿后,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到病区了解一线情况,徐虹书记问夏爱梅,有什么难处,有什么压力?“问到这里,我一下子没忍住,掉眼泪了。”夏爱梅是有着三十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护士长,作为“大管家”,保障30名医护人员不受感染的重任,落到了她的肩上。
“特别是疫情初期,大家并不清楚这个病传染性究竟如何,恐惧、紧张都有,我特别担心这些年轻人。”她说,团队里年轻的护士小姑娘,她一直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你说哪个父母会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去危险的地方?我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不能有半点闪失。”
夏爱梅说,传染科病房每年都有例行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演练,科室也备有几十套防护用品,数量不算少,但疫情出现后,这样的准备还是不够,防护服很快就会用完。临近春节,采购很困难,特别着急。责任感和紧急的疫情,让夏爱梅倍感压力。那一场情绪失控“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很快,防护物资紧缺的问题在医院和卫健委的支持下解决了,夏爱梅要做的,就是在流程上严格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他们进隔离病房时,我要帮他们穿好防护服。出来的时候,我就趴在窗口往里面看,盯着他们按照规范脱防护服。”
她说,经过这一次疫情,年轻的护士们用行动证明了她们的敬业精神、职业信仰。
小齐齐入院后,为了尽量降低风险,夏爱梅曾嘱咐护士们,无特殊情况不要一直抱着患病的宝宝,但护士们看到可爱又可怜的小齐齐,没有人犹豫迟疑,完全像真正的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我真的要感谢我们这些年轻的护士,非常感谢她们。我说你们上班辛苦了一定跟我说,夏老师天天在,任何事情都可以找我。”疫情发生后连续三个星期,夏爱梅不曾休息一天,她牵挂着年轻的护士们,而护士们则牵挂着病房里没有父母陪伴的小朋友。
儿科医院传染病团队,是国内有名的学术团队,每年不仅要接诊数量庞大的传染病患儿,还要收治疑难的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感染性疾病专家,曾玫主任对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也非常自豪。
“我们这个团队平常氛围就很好,我们一直奉行以病人为中心,在这次不寻常的疫情当中,团队的表现更加英勇,而且更加默契。对我们来讲,很多年没有遇到孩子离开父母隔离治疗的情况,所以我们更要把小孩照顾好。我们医护人员最见不得孩子受苦。”曾玫主任动情地说。
一次疫情,就是一次考试,医生的理想信念,在火线通过了考验。3月2日,曾玫和夏爱梅两位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冠病毒肺炎前线指挥部郑重宣誓,从此她们肩上又多了一份共产党员的责任。医院党委书记徐虹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曾玫和夏爱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团队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医护人员的光荣任务。
病房里小患者陆续出院,记者问夏爱梅,等疫情结束是否安排了休假。护士长夏爱梅回答说:“等疫情结束是三四月份,就到了儿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百日咳高发的季节了,我们又该忙下一个传染病高峰季了。”
征集令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迎来了春天,《新民周刊》也迎来了新闻线索和故事征集的第二弹。
如今,经历了一个多月休眠的城市正在逐渐苏醒,各行各业都开始有序复工复产。
不论您是企业老板、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又或者,您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我们希望了解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的困难,或暖心故事。
如果你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疫情期间拍下了珍贵的摄影作品,也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当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故事,我们仍然欢迎。
希望广大读者朋友,提供相关线索,说出你的故事,让我们用新闻留存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线索征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如你需要捐赠物资,可与以下两位工作人员联系:王勇:WangYong-SH 吴轶君:rommy150708(添加时请注明“捐物资”,方便工作人员快速通过您的申请,谢谢。)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线索!
▼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
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一则好消息:儿童或在新冠疫情中幸免于难。迄今尚未看到儿童因新冠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报道。 据中国疾控中心 2 月 17 日数据,在确诊的 44672 例患者中有 0.9% 为 9 岁以下婴幼儿,约为 400 例;19 岁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他是一个英雄” 2月18日上午10点54分,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1岁。 “刘院长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内心非常强,我们医院的同事都很敬重他。他长得高高大大的,很有才气,结果说没就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发自武汉 实习生 夏梦洁 从1月23日21时许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25岁的新冠肺炎痊愈者武康发布了50余条微博,粉丝从1000涨至现在的179万粉丝。 这些微博记录了他从发病住不进院的无助、被病魔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记者:余瑾毅、通讯员薛源本文来源:湖北日报 “ 因新冠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1岁男童牛牛(化名),经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全力救治保住性命,2月13日,家人将已确认符合出院标准的他接回家继续隔离观察。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朱远祥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此前要求出院患者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国家卫健委在对新版诊疗方案进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