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 距离武汉七百公里外,污名和赞歌同时在一座小镇上演

这是系列报道的第八篇,一座距离武汉 700 多公里的江阴小镇在这场疫情下的应激反应。其中有「趋利」:抢占道德高地,用歌颂捐款老人的方式树立自己的丰碑;也包括「避害」:对「武汉人」「湖北人」乃至全体「外地人」的警戒、防备与排查,以及用污名化一位女性感染者的方式填充自己的恐慌。当然,在全国性疫情 19 天后,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各地上演:部分人自保的决心压倒了他们的同理心,以至于当真正的英勇、无畏与风险 —— 或者说崇高 —— 上演时,这些平庸的「恶」也让人倍感愤怒。人性的测试开始了吗?早已开始。

「传染病」带来的气氛总是相似的。

2016 年秋天,当我老家的小镇突然多了很多伤寒症病人时,首先被关掉的就是镇上的活禽店、饭馆和熟食店。这个消息是父母告诉我的。我从北京回家,他们来车站接我并把我拉到了镇上唯一一家还在营业的饭店。两百多平方米的饭店一楼,只剩下两桌人吃饭,另一桌是外国人。

小镇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四通八达,因乡镇企业繁荣,这里吸引了很多外地打工者,包括在此就业或来此洽谈生意的外商。餐饮业突然萧条,夜晚灯火都少了一半。据说市里正在努力追查病因,我的一个远方亲戚,也因发烧感冒被隔离。我想起 2003 年的非典,那种像被捂在被窝里的人心惶惶。后来我们不再外出就餐,而关于这场流行病,一直没有确切消息,只有流言不断传来。

比如有人说是镇上富人新买的马匹死了,埋葬时没做好措施,病毒渗入了饮用水。为了证明这个流言的可靠性,还有人举证「零号病人」确实就生活在马场附近。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去市区,前排两个老太太也在聊这件事。其中一个看着车窗外大门紧闭的餐馆说,这些倒霉老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开业,另一个说上面很快就会查明原因的。前一个老太太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是马的问题,后一个老太太赶紧让她小声点,说小心被人举报,某某村的某某人已经因为造谣而被抓起来了。

又过几天,我妈也焦虑了。虽然没有数据表明有多少人得病,甚至没有证据证明这就是一场传染病,但我妈开始一反常态地催我回北京。当时传闻,说如果伤寒症再严重下去,或许会不让人出城。

我再回家时已是那年春节,镇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生机。秋天的风波并未形成真正的风暴,它就像一部小说的开头,平静之下的汹涌暗流本可以把它冲向一个更为糟糕的境地。然而已经没人记得虚惊一场背后的侥幸。

那支箭最终射向了武汉。如果靶心是十环,那么七百多公里以外的家乡小镇最多就是五环。

1 月中旬,我回到镇上时,人们都还在红红火火地准备过年。1 月 20 日前后,即便很多媒体开始报道武汉疫情,人们也依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于我的父母及亲友来说,公共事件只有被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官方媒体盖章认证才具有公共属性。春节前的聚餐照常进行,有两家亲戚还在饭桌上兴致勃勃地描述了即将到来的自驾游。1 月 23 日,我和父母谈及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时,他们仍旧不以为然。「湖北离我们这儿远着呢!」「这里的湖北人不多的!」他们大半辈子都在小镇生活,对于镇外人员的流动速度和江阴到武汉的实际距离一无所知。那天我们去超市采购春节物资时,超市正大音量地播放着刘德华的《恭喜发财》,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

疫情像掉在宣纸上的一滴墨汁,不断蔓延。确诊人数迅速上升,小镇终于不觉得自己能置身事外了。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除超市、菜市场等生活必需的场所外,舞厅、饭店、电影院都关门了。口罩一时成为稀缺产品,杂货店、水果摊门口都吊着黄色硬纸板,上写「内有一次性口罩,欲购从速」。一棵白菜售价 32 块的图片开始在家庭群传阅,在菜市场外,一个老太太大声抱怨说:「怎么涨价这么多!」马路上车变得极少,行驶在开往邻镇的外环路上,竟有一种打电动游戏的错觉。小区关了两扇门,唯一开的那扇只留一辆车的宽度。保安拿着体温计给人测体温,然而他们并没有正确佩戴口罩 —— 口罩只捂住了嘴,他们用鼻子呼吸。

那几天,排查「武汉人」「湖北人」一夜之间变成了「谁是卧底」行动。之后又变成了「谁是外地人」行动。我奶奶生于 1945 年,她很少看新闻,我们向她解释疫情时说:「非典又要来了。」她词不达意地反问:「那这次运动什么时候结束?」

2 月 2 日,江阴市感染「新冠病毒」的首例肺炎患者被确认。她姓周,1 月 17 日至 19 日期间陪同武汉友人在江阴游玩,其中有一人被确诊为病例。为找到相关接触者,官方详细地公布了周女士的行程:1 月 17 日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她曾在某麻辣烫店吃饭;1 月 18 日她曾到某酒店聚会;1 月 19 日她曾去某休闲食品店买零食;1 月 20 日她曾在某超市旁的摊位贴手机膜……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严密的防控 —— 进出小区和菜市场都需要携带身份证,菜市场营业时间缩短为每天上午,去邻镇的路被封锁,主要路段安排志愿者做体温测试。第二例、第三例出现了。

亲友们所在的当地群如点燃的爆仗,言辞突然激烈起来。首例病患的照片、微信朋友圈截图迅速流传,有人甚至以「毒王」一词来称呼她。之后是一轮更为猛烈的羞辱,说这个女人有 11 个姘头,病毒潜伏期间她已与这 11 人发生性关系。稍有理智的人在看到官方公布的行程后都能意识到这个流言的荒诞,然而人人自危时暴露的自私还是为流言提供了土壤。有人在群里用脏话辱骂她,有人言之凿凿地拿出了开房的证据,甚至说她的三个姘头为了健康已经主动向公安承认事实。事情不断发酵,直到 2 月 3 日江阴市公安局发布辟谣信息。36 岁的蔡某和 26 岁的缪某被认为是散布谣言的始作俑者,而她们造谣的原因是「出于好奇,为吸引眼球」。

「原来是假的啊。」网络上的人群四散开去。有人说:「这女的平时肯定也不检点,不然怎么会传这样的谣呢?」

因为长时间在家,每个人的春节都过得相当漫长。我身边的亲友,大多数人更关心自身的处境而非武汉人的惊心动魄。三年前的那支箭最终没有射向我们,我们也意识不到自己随时会变成武汉人。人们的日常抱怨主要有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高速公路被封后吃不到外地的鱼肉了、买不到口罩以及无法与自己相处带来的庞大焦虑和无聊。入冬以来,江南地区鲜有阳光普照时,二月初终于迎来了几天的晴朗。家家户户洗了衣服、晾了棉被,立春时,我们用面粉搓小圆子放在甜汤里吃。奶奶的菜地种得很好,我这才知道,小时候常吃的野菜马兰已经变成了人类驯养的蔬菜。她说她种过台湾马兰,后来水土不服,全死了。

家里口罩有限,我便不再出门。湖北的确诊病例每天都以千计增加,终于有一天,我爸去菜市场时发现鸡蛋卖完了。「所以武汉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了?」父母相信的堡垒终于有了一丝裂缝。身处七百多公里以外,我无从判断我知道的信息是否已被污染,更无法解释「真实」。

江阴首例确诊患者的谣言被击碎后,同一批网民开始无缝对接地赞颂一个以拾荒为生的老人。视频先是在微博上流传的。这个善良的老太太今年 73 岁,某天上午拿了 9000 元钱到村委会,说想捐给武汉。村里念及她谋生不易,婉拒了她的好意。老太太着急,她说武汉人民有难,而她还可以再赚钱 —— 下午又送去 1000 元 —— 她共捐出了 1 万元。她的慷慨被同乡人广为赞颂,仿佛这样我们就可以被天然地归入正义的阵营。就像每次有大事发生时,我们都靠自我感动来自我疗愈。

2 月 5 日,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江阴捡垃圾为生的大妈给武汉捐款万元,连沈鹏都被打动为其写下诗作》。我好奇这篇文章到底是在赞美老太太的善心还是在强调她被沈鹏当作了素材?而且,沈鹏到底是谁?我点开了这篇文章。

「吾邑冠百强,徐姨犹拾荒。」短暂介绍老太太的善举后,诗人开始了洋洋洒洒的书写。「一方有灾难,同为炎黄裔!感动彼上苍,疫菌亦当悲。明日徐姨起,夜半不闻鸡。速速拾荒去,灾区一脉系。拾荒唯俯首,可敬仰天齐!」这是赞美诗的最后几句。然后,文章从沈鹏 15 岁创办文学刊物一直到他的书法成就,从他外祖父曾捐资创办城南小学一直到他捐赠名人字画,都有提及。

我关闭了那个窗口。

歌颂弱者的牺牲,是盗取道德最有效的方式。精明者深谙此道,我们的话语系统也深谙此道。我们距离武汉多远啊?七百多公里。又有多近呢?

阳光充沛的日子很短,我们又迎来了连绵不绝的阴天。我妈说第二天可能会下雪。我说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江南的雪了。后来雪没有落下来。等家人睡了后,我给自己倒了杯酒。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上没有月亮。

策划:《T》中文版编辑部

撰文:吉普赛

开篇撰文:李森  设计:子慜   编排:Lu Wan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叶青疫区日记:陈一新副组长来了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

封城后,一个加入爱心车队的艾滋病人|三明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文|吴楠 武汉人宋耀的”过早”(武汉方言,意为吃早饭)随着1月23日的武汉封城一同取消了。 从那天起,上午十点半、十一点,成了宋耀的起床时间,“我也不要去上班,起得太早在家里又觉得很闷,还不如晚 …

新冠特刊 | 2020年初,我们在武汉现场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 记者 | 吴琪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汉口火车站。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上午8点40分、50分,墙上的时钟往前走,随着一拨拨人上车,庞大的候车大厅,像被一支巨大的 …

武汉返乡大学生,都经历了什么?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 疫 情 之 下 - 想起从武汉回来经历的种种,心里有些五味杂陈,我为村干部们的疫情防控工作点赞,为自己无恙感到庆幸,也更加迫切希望疫情早日消散,生活能重新美好起来。 ” 1 1月学期末,忐忐忑忑地考完所有考试,我终 …

滞留在武汉,我们想回家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有武汉人滞留在外地,就有外地人滞留在武汉。 1月23日凌晨,武汉宣布封城。 2月10日,湖北省以外的地区陆续开工,这让滞留在武汉的人更希望知道出城的日期。 恰值人口高峰流动期,没有数据统计滞留在武汉的人到底有多少。但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