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武汉30天,有件遗憾的事

by 叶青, at 23 February 2020, tags : 武汉 Nbsp 湖北 指导组 医院 22nd 全国 20th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随着抗“疫”有条不紊的进行,武汉发生了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在过往多期的专栏文章里,叶青实时记录了很多观察和亲历的事件,并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深受读者好评。

叶青本人近期也受邀参加凤凰网“一虎一席谈”节目录制、武汉日记被《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周刊》等转载。这将是一份宝贵的史料。感谢他,我们得以更真切地感知到武汉疫情全方面的进展。武汉终将好起来!

作 者:叶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正和岛蓝色岛邻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残酷与希望如同绞肉机

写文章是一种享受,但是,最近写文章时常哽咽、时常流泪。

这是因为残酷的数字。有四组数字是一定要记住的。

截止2月22日24时,湖北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4084例,其中:武汉市46201例。

全省累计治愈出院15299例,其中:武汉市8171例。

全省累计病亡2346例,其中:武汉市1856例。

全省在院治疗40127例,其中:重症8583例、危重症1845例。

残酷的数字带来了无奈。

传统的战争可以打人海战术,但是,与病毒的战争“来无影去无踪”,不知道敌人在哪里。

这场战争是人物技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人不是唯一取胜的因素,专家团队+可以救治的床位+充足的设备,才会有取胜的可能。即使在30天后,已经形成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体系、医疗体系、运行体系,武汉还是有每天百个左右的死亡病例。可见这种病毒之厉害、之狡猾。

30天过去了,终于可以核酸检测清零,床等人,方舱医院等病人,等出院集中隔离的人。

30天过去了,城市安静了。武汉从喧嚣之城,变成了冷冻之城。我不由得想起美国2004年的科幻大片《后天》。

城市安静了,医院也正常了。以武汉七医院发热门诊为例。

1月24号门诊量达到了1300多人,之后就基本上维持在了800人到1000人左右的数字。

2月20日,就诊人数为119人,而且来就诊的人群,与之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21日上午四个小时,只接待了69位市民前来检查。

城市安静了,超市也关了,不对个人顾客,只对团购。这在世界商业史上也不多见。

当然,即使团购,也要有足够的警惕,保持人与人的距离,不要挤,不要抢。最近几天,武汉的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第一批感染的是在年(春节)前,第二批感染的是挤医院,第三批感染的是挤超市,第四批感染的是团购。庆幸的是我给超市先后提过八个建议,去一次超市就提一次建议。

城市安静了,网络也安静了。这对于稳定人心,众志成城,是最重要的。早期是恐怖视频、可怕谣言满天飞,现在仍然有人在忙于杜撰、创作谣言。比如,把一堆旧手机的照片,说成是当下武汉某个殡仪馆的照片,污蔑工作人员,有不少人上当了。

今天最为精彩的辟谣就是,钟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怎么不戴口罩的视频,居然是2016年《大家》的视频。

城市安静了,救护车工作量都减少了。这是直接的成果。

东湖风景区落雁景区管理处副主任高德文“跨界”,一名18年党龄的老党员,带领着一个“确诊病人转运4人组”。

他说:2月13日是最难的一天。一天转运了27人,21人是重症,分别送到光谷三医院、光谷同济医院、武汉市一医院,另有6名轻症送到江岸方舱医院。

14日,又送了8名重症入住汉阳五医院,送方舱医院4人。

22日,送武昌方舱医院1人,送确诊病患3人(到)梨园医院。

他说:“‘生病’的武汉在慢慢恢复!我每天都盼望着”。全国人民都在盼望。武汉成为“冻城”,全国经济也受了“冻伤”。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全球副总裁朱民22日在“五道口在线大讲堂”上表示:

“估计新冠肺炎疫情会影响今年1-2月消费减少1.3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预计度假休闲旅游消费下降9026亿元,餐饮业消费下降4211亿元。不过在线教育消费有望增加300%,在线短视频消费将上升60%。

反弹是必然的,但我们需要一个强劲反弹,所以需要十倍努力。”

确实如此,我们过去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像弹簧,压得越小,弹的越高。从全国来看,3月份、第二季度的消费,会有巨大的反弹。

全国的复工率在天天提高。

截至2月21日,在23个已经公布复工率的省份中,18省份复工率超过50%,山东、福建、江苏、上海、浙江、辽宁等沿海地区复工率已超过70%,其中山东以79.4%位居首位。

全国已有24个城市复工率超过80%,舟山379家规上企业和84家重点外贸企业已全部复工;甘肃低风险县区超过90%,防控应急响应下调至三级。

全国经济复苏,是对武汉最大的支持。

重要时间点

在40年前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

在现在的武汉,时间就是生命。

“早发现,早隔离,早收治”,被我们用30天、2000多条鲜活的生命加以验证。

30天的武汉提供了“武汉方案”——一定要“三封”同时进行。即封城、封小区、封超市。但是,我们的时间被错开了。

我借鉴人民日报整理的《武汉战“疫”31天数据日志”》,作为“城中人”,梳理一下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1月20日晚上,钟南山院士推出结论“会人传人”。

1月22日,孙春兰副总理到武汉推动工作。

1月23日,封城。

1月27日,中央指导组到武汉。

2月8日,陈一新、王贺胜到武汉就职。

2月13日,新省、市委书记到位。

2月17日,完全封闭小区,三天拉网式排查。

2月19日,封闭超市,只接待团购。

2月22日,出院病人再到指定地点(方舱医院、隔离点)隔离14天。

如果“三封”同步,是多么完美的抗疫图。可惜历史不能够重来。

执行力重于泰山

20日下午4点,国务院新闻办在武汉再度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央指导组已进驻湖北25天,让武汉人系统了解了中央指导组的“秘密”。

没有中央指导组的强力监督,地方的优柔寡断的毛病无法消除。

1月27日,大年初三,以孙春兰副总理为组长的中央指导组,抵达疫情的“风暴眼”武汉,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督导湖北;二是指导湖北抗击疫情;三是督察职责。

实际上,孙春兰副总理在1月22日来到武汉时,就按照中央的具体指示和要求,做了两个决定,即“封城”和延长假期。没有指导组,“封城”肯定会延后,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知道了“封城”的决定是怎么来的。

从全国调来了医疗队,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400多个隔离点……

大量的科学决策,都有指导组的指导。

最强干部“四件套”:

忠勇创新,不胜不休

有了中央指导组的指导,抗疫的成效关键就要看执行力了。

遗憾的是,我们差的就是执行力。指导力与执行力融合才会有抗疫的效果。

执行力靠富有执行力的干部。来了四位,四个人的名字中正好可以从“忠勇创新”“不胜不休”中找到。大家可以猜一猜。

新来的干部来了一周或者10天,各种中央媒体发布了权威性的报道,描述了他们的“一周”或者“十天”,又让市民知道了他们、忙忙碌碌的全貌。

王忠林:三天大排查后,又组织了三大战役,堪称“教科书式”的抗疫模式。

一是利用大数据,摸清确诊者轨迹,以更大力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二是落实“四个一律”:

隔离点确诊患者,一律送到医院救治;

居家确诊患者,一律送到医院救治;

非定点医院确诊患者,一律送到定点医院救治;

治愈出院患者,一律到指定场所接受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是24小时封控措施必须严而又严,以更大力度加强封闭管理。

陈一新:对武汉了如指掌。

在2017年11月的一次专家座谈会上,他居然对我这个1979年就来武汉的人说:叶青,你不一定比我了解武汉。我每天傍晚只要没有会议,就会在长江汉江两岸考察。我后来服了。

2月8日,陈一新出现在武汉各区区委书记、区长组成的微信工作群里,提到了大家都懂,就是不好做的一句话:

党中央决定做到“应收尽收”,是阻断疫情传播源、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招。“水龙头不关,拖地板再起劲也是徒劳。”

朴素的语言。他的主要任务是问责。他强调,打好武汉保卫战,抓激励动真格、抓问责不手软,优秀的火线提拔,不合格的火速问责,提振干部担当、作为、奉献精气神。

截至2月21日,武汉市已火线提拔干部20名、火线发展党员34人;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问题385个、问责处理620人,涉局级干部6人、处级干部127人。

22日下午,陈一新召集部分武汉校友、楚商代表座谈。“离开武汉两年多,回来戴着口罩同大家见面,心里百感交集。”

百万校友,这是武汉最大的财富。校友从资智回汉走到了保卫武汉。可以预计,一场规模过大的、覆盖全球的武汉校友、天下楚商武汉保卫战又将拉开

应勇:看到李文亮医生的事迹,与老百姓一样流下了眼泪。只要一有时间,就看网民的留言。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我们不知道这些细节。

21日,湖北省委书记应勇主持召开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强调了“六个要”,最关键也是最新战略在第一条的“四应四尽”。这是负责任的态度。

要紧紧围绕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争分夺秒开展大排查,实现甄别“加速度”、收治全覆盖,救治早介入,发热病人严管理,真正实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武汉最新决策——出院病人再到指定地点集中隔离14天,就是一种“双保险”。

王贺胜:作为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具有完整的医疗专业知识结构,长期在医疗健康系统工作,现在是湖北省委常委,还任省卫健委主任。全国少有。

这四位,我不恰当地比喻为最强的“四件套”。我衷心希望四人能够长期在湖北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这次抗疫战争的胜利。

一句话,湖北需要中国最强大省市级领导班子。什么时候班子强了,创新力度大了,湖北发展就快。这是我在湖北40年的体会。

前有“创新大王”张之洞,以一人之力,18年时间创造仅次于“大上海”的“大武汉”的奇迹。

近有陈一新2017年后441天,在武汉创造十大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而成为网红城市。

派给湖北一个最强的班子,我们给全国人民一个不一样的湖北。

知识分子的骨气比补贴更重要

从1月23日开始,我被“关”在武汉。天天写日记,时时想考问题。始终牢记湖北的先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网民称我是“中国最另类的官员”,正好发挥正能量的作用。这就是“党外人士+代表委员+网络人士”,三合一人士正好派上用场。

我的使命是:只管播种,不问收获,以民为本即可。“竭诚尽智,无错不改,不受不休”,是我的座右铭,公车改革是我的杰作。

我在省民进、民进中央、省政协、微信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四个途径提建议,再加上在微博微信上呼吁,总会有人知道吧。

我最高兴的是,我关心的事情受到重视,变成现实。

比如,我建议企业家研发声控、感应电梯。

19日傍晚,一个特殊的快递包裹历经“千辛万苦”,从上海终于抵达宜昌。次日一早,等候多时的工作人员将里面的这套特殊装备安装到了电梯上。经过一番仔细调试,这座改造加装的电梯正式开启“声控”模式,医护人员只需要报出楼层,电梯就能自动抵达目的地,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他们的安全。

我呼吁帮助低收入工薪阶层渡过难关,竟然有网民要给我打钱。

我的武汉日记会继续写下去,名字会是“叶青创新日记”。

2003年5月20日,“非典”之后,我到湖北省统计局任副局长。半年之后,我在一个论坛发表观点,湖北是“天不时(当时还没有中部崛起的战略)、地不利(远离经济中心,中小投资者不愿意来)、人不和(投资环境不好)”。很快,省领导就知道了。我成为一个“爱挑刺”的党外人士

公车改革+“爱挑刺”,有人说,你的仕途基本上冷冻了。这样也好,我可以“一心一意提建议,专心致志谋发展”。本来我这个官也是从天而降的。出公车的书,补贴被取消。我自己不要稿费也要出版。

知识分子的骨气比补贴更重要。

再思考:武汉的未来在哪里?

湖北承上启下,接东连西。湖北强中国强。

只有实现中部崛起,中国才能够崛起。从最近一两年情况来看,沿海只要“一有阳光就灿烂”。大湾区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加速了沿海的发展。

西部重在环境保护,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唯一中部崛起步履蹒跚,而中部又只有湖北“无依无靠”。山西、河南向京津冀靠拢,安徽已经顺利融入长三角,江西依托长三角、闽南金三角、珠三角发展,湖南往南。

没有湖北的发展,中部崛起会是“竹篮打水都是一场空”。一句话,湖北对中部、对中西部、对长江经济带、对南中国、对亚洲、对世界,都是无比重要的一个棋子。

我们来看看武汉的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来武汉投资。

一是武汉一定要建设世界健康之都。

吃一堑长一智。武汉惨痛的教训将会上升为可借鉴的经验。经历了此次切肤之痛,武汉人不会再忘记健康的重要性。

在张之洞时代,武汉就是钢城。我听过一次冯天喻先生的课,他说,汉阳钢铁厂的产量曾经是全国钢铁产量的96%。上个世纪50年代,武汉的钢铁产量全国第一,后来被鞍钢超过。1978年“一米七轧机”投产,武钢又是全国第一,后来被宝钢超过。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了车都、光谷的名号。用于造船、桥梁、高铁设计能力超强,武汉成为世界设计之都。

30天过去了,湖北、武汉集中了全国优秀的32500位医护人员。专业医生来了全国的10%。武汉的抗疫能力也超强。“武汉方案”在世界抗疫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

22位全国政协委员(好像没有湖北的),提出每年1月23日为全民抗疫日,建抗疫公园和博物馆。

我建议抗疫公园放在汉阳的南岸嘴。按照国际惯例,一国最长的河流,与最大的支流,形成的交汇点,可以叫这个国家的名字。

因此,南岸嘴就是中国角。两江交汇,武汉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在2020年的春天,中国“心”生病了。

二是武汉也成为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核心城市。

最近的中央会议提出要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重点在于培养人才,准备物资,疏通交通。而武汉是中国交通最为便利的城市之一。

三是武汉要成为创新之都。

武汉虽然有光谷、沌口,82所高校,但是创新能力还是有限。2017年提出长江新城。我是长江新城选址的专家组成员,极力建议放在汉口北,就是为了打造武汉的发展的金三角——光谷、沌口、长江新城。

而且我建议,长江新城应该是创新之城、科学之城。西安有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由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武汉也应该在长江新城申请中部科技创新港。

这500平方公里,既是长江新城,又叫长江新区。2000年河南提出郑东新区,我就建议武汉的“郑东新区”应该放在汉口北。

希望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长江新区成为中国的第20个新区。

四是湖北要实现整体发展。

我的建议是三圈三带——武汉宜昌襄阳城市圈,长江汉江清江经济带。宜昌城市圈由宜昌、荆州、恩施、神农架组成,襄阳城市圈由襄阳、十堰、随州、荆门组成。这样就形成“鄂三角”。

五是建议三大领域一起抓。

2003年非典之前,我们强调经济增长。2003年后我们知道了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2012年以来,我们重视了环境保护。

2020年之后,我们应该重视健康保障。也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说的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

广大企业家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拓展业务。

六大产业将有大爆发

最近,这方面的文章多如牛毛。也希望大家听听身在“冻城”的人的知心话。

一是健康产业,包括健康医疗产品、健康医疗平台。黄奇帆估计,十四五规划,将有3000亿资金进入公共卫生安全领域。这个数字小了。消毒产品一定会大卖,包括公共性的和私人性的消毒产品。

二是非接触类产业。包括声控电梯、感应水龙头。所有机场、地铁、商场等都应该更换。

三是线上商业、无人酒店。不接触交易越来越强大。感谢移动支付的巨大作用。

四是线上学习、企业诊断、娱乐、视频、会议、办公等线上系统会越来越成熟。最近,直播讲座非常流行。我都讲了一个星期了,有的时候一个晚上两场。

五是工业互联网、无人工厂。现在招工不易,无人工厂就减少麻烦。

六是智慧产业上一个台阶。扫脸与测温要融为一体。健康码正在全国普及。仅仅是健康的智慧城市内容,就有一大堆。

小结

再过10天,希望战“疫”总攻会结束吧。

再再过10天,希望武汉能够有复工。

再次感谢全国人民,感谢你们“搬家式援助”。就是捐的菜太稀有,搞得湖北厨师不知道是什么菜,怎么做。以后尽量要附上菜谱。

谢谢大家。谢谢正和岛。

作者:叶青,1962年3月出生,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新闻办专家库专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0-2017)。他被网民称为“中国最具个性官员”、“车改第一人”,曾荣获2007年度人民网十大社会责任博客、南方周末2011年两会“十大言者”、《南风窗》2012年十大公益人物、2019政务微博十年·先锋等等。

1. 叶青武汉实录:“封城”17天,7个变化

2. 叶青:武汉出“硬招”了!

3. 武汉疫区口述:这3个习惯,一样不能少

4. 武汉疫区口述:别放过超市!

5. 武汉真实口述:这个年,我是怎么过的?

6. 武汉真实口述:最无辜的人是他们……

7. 武汉疫区口述:非常时期,我的忠告

8. 武汉的两个“纠结”

排版 | 悟能

审校 | 一辛  轮值主编 | 孙允广 

正和岛商学院带领中国企业家看世界

**2020海外考察正式开启!
**

基于企业当下转型升级难题,正和岛商学院系统制定游学行程,以丰田汽车、松下电器、细尾、生田产机等百年企业、行业冠军为企业案例,深挖国际标杆的竞争力精髓。对话日中产业研究院董事长松野丰、松下电器(中国)总裁木元哲、丰田工程副社长迫田东二等重磅嘉宾。20位岛亲同行共建,欢迎您的加入!

4.12-18本文作者谢文博老师带队赴日考察,探知日式转型路径,洞察行业发展新趋势!

详情咨询:18600760040(微信同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叶青武汉日记:第一个隔离点关闭了!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岛语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武汉在发生哪些变化?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在过往多期的专 …

叶青疫区日记:三声惊雷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点击上方蓝字 _ 关注我们 _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 …

新冠疫情里的生与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每一个家庭都在举全家之力,从防疫生死线上拽住家人。患者、家庭、医院……求医与救治环环相扣。有的人最终去世,更多的人在治愈出院,在历经煎熬、等待、悲痛、喜悦之后,用人心和勇气筑起的这道防疫线,正在变 …

金银潭医院的昼与夜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从第一例患者入院,金银潭医院已超负荷运转近两个月。医生、护士、病人、志愿者,都在为新冠病毒不眠不休,昼夜奋争。绝望和希望、晦暗和明朗、苦涩和感动,也交织纵横,罩住整座江城。 全文7410字,阅读约需14分钟  点击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