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吴俊叶:疫情结束一定要带女儿去迪士尼

【财新网】(记者 包志明)“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带女儿去迪士尼。”一个被疫情打断的承诺,在最艰难的时候支撑着吴俊叶坚持下去的信念。

吴俊叶是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的护士,今年要满30岁了,她有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爱人是同院的医生,有一个懂事的5岁女儿圆圆。

2020年的春节本来对吴俊叶一家有着特殊的含义:丈夫经过两年的海外学习,终于回到了武汉,结束了两地分居的他们想趁着这个春节,全家人一起去上海迪士尼玩。

“我爱人比我大六岁,一直非常宠我,去年回来后更是把我宠上天了。”提起自己的丈夫,吴俊叶感到很甜蜜,“医生平时上班很忙,但是只要他在家,我几乎什么都不用干。早上起来,我还躺在床上,他就把早点做好了,我坐在沙发上,他就把切好的水果拿给我。”

吴俊叶和丈夫把工作之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女儿身上。“圆圆平时比较黏我们,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快乐学习,没有给小孩报很多学前班,而是根据她的兴趣去教她,多在外面玩,在玩的时候学东西。” 吴俊叶说,由于丈夫出国学习,有两年都是她一人带着女儿,所以回武汉后,丈夫答应女儿春节去上海迪士尼玩,满足她一个小小的心愿。

感染

心愿还未达成,疫情悄然袭来。就在吴俊叶一家人买完票、订好酒店,为憧憬中的迪士尼之心准备之时,1月3日,三医院出现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医院很快就上报并建立发热隔离病房。1月11日,三医院首义院区和光谷院区分别建立隔离病区。

“当时就听急诊科的同事说,发热病人越来越多,从一天几个人变成几十人,上百人,呼吸科原本只有一个病区,后来增加到了两个、三个、四个,大家意识到情况严重了。”吴俊叶所在的耳鼻喉科也逐步进入“战备”状态,但由于不是一线科室,吴俊叶和同事们都没有穿上防护服,只有一件简单的隔离衣和普通医用口罩。

“大家起初都没有太在意,政府和官方专家都说可防可控嘛。” 吴俊叶出于职业的敏感,让家人退掉了除夕的年夜饭。“我爱人因为也在医院上班,支持我的意见,但双方父母和亲戚其实都不太理解我们,我说,不管这个病严不严重,一定不要聚在一起,饭可以以后吃。”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电视上明确表示,武汉新冠肺炎“肯定有人传人”,已经有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武汉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很快被恐慌的市民包围,气氛异常紧张。

同一时期,吴俊叶也接到了医院取消春节休假的通知。上海迪士尼去不成了,吴俊叶来不及细想这些,她立刻买好消毒水、口罩等给长辈们送去,嘱咐他们多注意通风,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然而事态升级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月23日凌晨2时,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了“交通封城”的第一号通告。“我们早上一起来从新闻上看到这个消息,当时我整个状态都是有点懵的,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吴俊叶说,她和丈夫马上做了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送女儿去父母家。

“这对我来说真的很艰难,我女儿以前从没有和我分开超过三天,我非常舍不得她。但没有办法,我和我爱人都是医护人员,感染的几率很大。我们要保护女儿,保护我们的家庭,只能牺牲亲情。”回忆起当时场景,吴俊叶不禁哽咽。

不久后,吴俊叶所在科室的一位病人突然术后发烧,诊断为新冠高度疑似病人。为了避免更多医护人员接触,这位病人被安排进单独的病房,需要一位护士全程陪护。当时并没有足够的防护装备,同事们不免犹豫,吴俊叶主动报了名。“我知道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但看着科里其他的年轻护士,我不忍心她们冒如此大的风险,我自己经验比较丰富,又是小组护士长,只能我顶上去。” 吴俊叶说。

吴俊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给自己增加防护,她戴了几层口罩和橡胶手套,没有护目镜就戴上一个简单的面屏,没有防护服就拿手术隔离衣当防护服用。

病患当时发烧已达39度多,很痛苦,吴俊叶常在旁边安慰他不要多想。“我自己内心当时也是很害怕的,怕被传染,但我不能让病人看出我的恐惧,我要给他信心。”

让吴俊叶欣慰的是,病人的发热逐渐好转,后来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病人被转至隔离病房。

但吴俊叶自己“中招”了。病人转走的当天,吴俊叶在院方安排下去做了CT,结果显示肺部有白色磨玻璃影,高度疑似新冠感染。几天后,核酸检测结果也出来了,是阳性。

“我一下子难以相信,反复确认后,他们很确定的和我说,你是阳性,要尽快住院治疗。当时很害怕,我只能不断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吴俊叶没敢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家人,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哭,“其实我当时并没太顾虑这个病本身,我只是想自己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女儿了,她怎么办。想到这我就哭起来了,这是我几年里第一次哭。”

擦干眼泪后,吴俊叶把消息先和丈夫说了,没想到他出奇的平静。“结婚六年了,他一直都很支持我,知道我感染后,他就和我说,不要害怕,圆圆和爸妈他都会照顾好的。他用他的专业给我分析,新冠是自限性疾病,只要心态积极乐观,免疫力上来了,这个疾病就会恢复得很快,所以我什么都不用去想,只要负责吃好睡好就可以了。”吴俊叶说,正是丈夫的支持,让她挺过了刚开始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

女儿也成了让她坚强的支柱。“我住院治病的那段时间,每天都会和女儿视频。她一开始总是反复问我,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还要多少天回来啊?妈妈不会不要我了吧?” 吴俊叶这时也会和女儿说,“外面现在有病毒怪兽,你看到外面的那些叔叔阿姨都是白衣战士,他们都在打怪兽,等妈妈病好了,妈妈也要去当白衣战士,你觉得厉不厉害?”

“圆圆很懂事,她说那妈妈快去穿战衣,你们要把外面的病毒怪兽都打败,我就可以在外面玩了,可以去迪士尼玩了。”说到女儿,吴俊叶再次哽咽。

2月2日,吴俊叶住进了自己医院光谷院区的隔离病房。从一名护士转换成病人,刚开始还很不习惯,看到以前的同事要护理自己,她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很快,闲不住的吴俊叶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为其他病人做心理建设。

“我原来就是这个医院的,熟悉医院的环境、医生和护士,我不会感到害怕。但同病区的很多病人都会焦虑和害怕,影响心态和食欲。” 吴俊叶就会和病人聊天,用丈夫安慰她的那些说法去安慰别人。同时,她又以病人的身份了解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向护士们反映。

重返一线

2月8日,吴俊叶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后,被安排出院。经过了14天的隔离,身体检查一切正常,吴俊叶主动申请返岗,获得批准,2月24日回到三医院首义院区感染病房上班。“形势已经有所好转,但一线医护人员还是很缺,很多同事都已经连续奋战一个月了,快扛不住了,我想去一线至少能帮大家分担一下。”

吴俊叶负责的病区有40多个病人,18个护士分为两组照护,每组有三个班次轮班,白班每个班次4个小时。穿上防护服工作,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缺氧和脱水。“第一次穿防护服上班我就难受得要命,可能也是病刚好,我的缺氧症状比别的护士更明显,感觉胸口很闷,呼吸有点困难。” 吴俊叶说,另一个问题是紧张,心率会很快,但她不能出去透气,防护服很宝贵,出去一次就得全换了。

从穿上防护服到脱下,护士们有五个小时不能吃喝,也不能上厕所。之前网上说有护士穿着成人纸尿裤上班,这在吴俊叶看来并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好事。“武汉物资非常紧缺,我们也只能隔三差五能穿上纸尿裤,如果没有,那天从早上起床就不能喝水了,要一直到下午1点,这期间你还会大量出汗,很多人都会出现脱水症状,但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了。” 吴俊叶说。

另一个困难是扎针换吊瓶。隔离病房的护士一般要戴上三层橡胶手套,护目镜上也常会被水汽遮挡,这让扎针变得比平时困难很多倍。“我一开始扎不准,患者也没怨我,我就回去后在房间里一遍遍的练习。”

吴俊叶所在的病房,大多数都是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没有家属和护工,这些老年病人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护士照料,工作强度比以往大得多。但让吴俊叶欣慰的是,大多数病人都很理解他们,尽量不想麻烦护士。

“病人平时的大便小便都是靠我们清理。我每次倒一回尿,他们都会和我说‘对不起’。有个阿叔还和我说,你应该很小吧,这些事你在家肯定都不会做的,现在给我们做,真是辛苦你了。”让吴俊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8岁的老奶奶,由于子女没有来电话,老奶奶一度情绪低落,甚至经常绝食,喂到嘴边的饭也是往外吐,身体一天天变差。吴俊叶就主动找老奶奶聊天,知道她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子女在她被感染后就和她断绝了联系,住院之后也没有再联系过,老人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吴俊叶就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和老奶奶说她家子女已经打电话过来了,因为现在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常联系,等你病好了,就能看到他们了。老奶奶信了,就又开始吃东西了。通过聊天,吴俊叶还知道了老奶奶喜欢吃红薯,但这不是每顿都有,她就把自己早餐的红薯节省下来带给老奶奶吃。

之后,吴俊叶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老奶奶。如果老奶奶没有吃早餐,吴俊叶就会把鸡蛋剥好,然后一点一点喂给她吃。吴俊叶介绍:“在面罩吸氧时喂饭,需要先把面罩拿开,但一拿开血氧饱和度就往下掉,所以要喂一口饭戴一会儿面罩,然后再喂一口饭,吃一顿饭有时要一个多小时。”

老奶奶的状况一天天好起来,她对吴俊叶说,虽然口罩遮住了容貌,但她已经把吴俊叶当成了自己孙女。

“无论多大年纪的人,我都希望他们能有信心,能有求生欲,这样才能活下去。很多病人都是因为心情的原因导致体质虚弱,病情恶化,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病人里。” 吴俊叶说,她经常会把自己得病治愈的经历说给病人们听,让他们消除恐惧,树立活下去的信心。

每天上完班回到酒店洗完澡,吴俊叶都会虚脱了一样,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这时,她就会拿出手机和女儿、丈夫视频聊会天,互相鼓励一番。

吴俊叶说,疫情结束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好好的表扬她一下。连续几个月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来说无疑也是巨大的挑战,但女儿没有哭闹,她做的很好。然后,吴俊叶希望今年可以带全家人一起去上海迪士尼,继续这个未完成的心愿。“答应女儿的事一定要做到,这也代表着一切都回到了正轨,我们哪都能去了。”

相关报道:

封面报道|武汉冬天的八张面孔

喻发胜: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改革

汉正街的守护者:大家都怕的时候,警察不上谁上?

武汉建工王兴园:与死神赛跑的建设者

马洪全:我在新冠隔离病房做保洁

华大汪建逆行入汉 十天建成万人级“火眼”实验室

新冠孕妇的孤独产房

外卖“跑单王”何文文:我守护武汉人的胃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新冠肺炎防疫全纪录(实时更新中)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抗疫、漫画、追星、拍Vlog……这届90后护士另类又强大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来自瑞金医院的90后护士在前线制作了抗疫Vlog。视频来源:受访者 视频剪辑:曾怡文(01:34) 爱看吃播的夏琼华,在武汉抗疫前线身兼数职,其中包括整理隔离病房的垃圾和病人脱下来的衣物。 防护服 …

这些有名有姓的护士姐妹,在武汉以命相拼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尤其在最初仓皇无措的阶段,女性群体居多的一线护士站在了最前方,迎接急风骤雨,撑起最初的希望 文 |《财经》记者 刘以秦 陈亮 信娜 王小  编辑 | 谢丽容 又到一年一度3月8日国际妇女节,对中国所有女性,特别是一直坚 …

封面报道|武汉冬天的八张面孔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020年初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灾难,将曾经的繁华壮阔笼罩于巨大的阴影之中。 在武汉前线的一个多月,财新记者进行了上百次采访,遇见了这座正经受磨难的城市中各种各样的人,倾听他们的恐惧与牺牲,坚守与放弃,并选取了其 …

凌晨里的ICU:活着意味着一切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护士们为患者调整气管插管,他们用一次性手套为导管做了个支架,并写上祝福的话语。摄影: 鲁巷 记者:何雾 “ 冰冷的房间,温情的夜晚。 ” 在咪达唑仑(一种镇静剂)的持续作用下,这位73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已昏迷数 …

火线ICU:抢救重症患者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梁文接触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是位83岁的老爷子,那是在2020年1月14日的下午2点,从普通病房转到ICU来的。 同一天出现了第二例,是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也被收治到了ICU。 两位老人的情况,构成梁文对疫情初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