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洋邨隔离日记 01|3月4日-3月7日

by Priscilla, at 08 March 2020, tags : 隔离 骏洋 武汉 房间 微信 回港 没有 群里

3月4日晚7点半,经过10个小时的路程,从武汉返回香港,到达了火炭的骏洋邨,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生活。

位于火炭的骏洋邨是即将入伙的公屋。

从湖北回港的人士都住在第2栋。

我的房间在19层的其中一个走廊尽头。

回港之路记录——

(PS:还有一条Vlog在文末)

对于在香港生活过的朋友来说,独自住的这个房间面积并不算小了。读书时候几个人一起合租,人均面积不一定比这个单位要大。

高中时候开始住校的宿舍生活,六人间上床下桌,有独立卫生间但是没有热水,得专门去澡堂洗澡,或者有的男生选择冲凉水。

到大学时在北京的宿舍是3张上下床的六人间,再每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另外配一个储物柜(我的在很高,经常要搭凳子上去拿东西)。女生东西多,十来个平方的空间走路都要怕把东西碰碎了。虽然有些挤,但是在帝都,东五环一年1500元的价格还包暖气水电配了空调和有热水的独立卫生间,还要啥自行车?

香港读研究生时,和广院的3个老同学一起合租了太和的一个一室一厅,每个月1万港币,人均2500。卧室里放了两张上下铺,睡在我上铺的姐妹,还是原来本科的配方。外面的客厅两张大书桌一拼,改造成公共学习空间和饭厅。

住得紧凑一些并没有什么,关键是和相处得来的室友一起,彼此磨合不同的生活习惯。(谢谢过往室友们对我这个天天督促大家做卫生的洁癖室友的包容)

从集体宿舍过渡来,对于香港的居住环境便比较适应。只是年纪增长,对个人私密空间的要求会逐渐增强。无论面积大小,精心布置过的小空间就是温暖的家啦。

房间门口的文件夹和checklist

到达骏洋邨约莫7点半,入住房间后吃到今天的第一顿晚餐:清淡的粥,红腰豆,蔬菜。几乎是连续戴了10个小时后,终于摘下了口罩。

行李等到10点多由工作人员送来房间门口,箱子上沾了点点雨水,此时第二班飞机才刚刚落地。

经验教训:充电插头尽量随身带,托运在行李里面的话,很有可能面临手机断电的窘境

有几位记者朋友提前几天在微信里联络我,问可不可以沿途用视频记录一下回港的过程(素材基本上就是前面的那一条)。

骨子里还是个媒体人,如今能够参与记录这一段经历,拍下一些影像资料,做个临时的“疫区记者”倒也是蛮有意义的。

陆续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发来问候,说在新闻app或是电视机里认出了(戴口罩的)我,或者是听出来视频里的声音。骏洋邨也配了小电视,果然在TVB看到了“叶小姐”提供的视频。这样都能认出来的也真是真爱朋友了

按照注意事项的要求,今天穿过的衣服都脱下来用袋子封好,等到离开的时候才带回家,并建议用热水浸泡。第一天要用专门发的消毒液洗头洗澡。

没有牙膏,WhatsApp发给工作人员申请了补给,结果这一晚睡前就用清水刷牙了。

从滞留湖北的微信群、滞留武汉的微信群,现在又新建了骏洋邨的微信群,去机场的车友姐姐还建了个“咵咵武汉群”(“咵天”是武汉话“聊天”的意思)。

真真是生死之交,一场疫情之下,平时吵吵闹闹(非贬义,火热的性格使然)的武汉人,现在相当团结。聊聊天,讨论饭菜的样式口味、什么时候送来,缺什么物资怎么申请补充,房间里热水器不能开怎么办……没有群策群力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个没有香港电话卡的营友无法拨打电话申请物资、也不会扫描二维码填写网上表格,微信群里马上有人在WhatsApp上帮她下了订单,之后还有工作人员送去了电话卡。

想到去机场路上同车的爷爷奶奶,70多岁,他们若是不会使用微信,在隔离的小房间这十四天会是什么样呢。

也有独自住进来的老人家不会打字,住在外面的儿女加入了我们的微信群。

灾难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共情,我们之间不是无关的。

把滞留的人从疫区接回来,接早了或是接晚了,使用了还未交房的公屋做隔离营,耗费人力物力…zf都是是面临很大的压力的。

微信群里大家互相鼓励,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我们争口气,都要健健康康地出去。

骏洋邨冷知识:每栋楼的名字怎么来的

原本晚上6点起飞的第二班飞机延误了,来得晚些的营友转钟了才入住,再等行李、收拾到近2、3点才入睡。从中午到凌晨,回家的路不容易。

虽有艰辛和不周到的地方,但想到外面这么多工作人员要安排几百个人的大小事宜,大家都多些体谅、尽量互相帮忙解决困难,也尽量降低要求。

把填好的餐单放到门口的文件夹,在硬硬的床上躺下。

床板只有一层薄垫子,真的硬硬到骨头疼,只能尝试把被子卷了一小节垫在身下。

睡前,和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通了长长的视频电话,上一次打电话可能都有快一年的时间了。她从江苏回到上海准备复工,正在居家隔离。

我们谈论这两年彼此的一些变化和感悟,好像同龄的朋友在这个阶段、这两年都会有一些丧丧的情绪,对自我的怀疑,对前途的迷茫。

在武汉期间也是如此,很久都没有和老朋友打超过2个小时的电话了。

但隔离在家期间,有好多次这样的彻夜畅谈。

物理上的远距离,竟然也能拉近感情上的距离。

凌晨3:00左右方才入睡。

疫情期间,尤其是2月6日期待李文亮医生病逝的消息有转机的那个夜晚之后,我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时间才入睡,早上固定9点多起床开始线上工作会议。

我的生物钟固定在每天睡六个多小时,原本平时的睡眠时间是到1到8点。

疫情也把我妈的生物钟推迟到了这个时间段。

有些复古的毛巾上写:祝君安康

2020年3月5日

8:40左右门铃叫醒,在这里的第一顿早餐送来了。

工作人员把饭放在门口的凳子上。

按照订单,今早是饭团。饭团是糯米包油条的灵魂替代,小时候在户部巷口有一个铺子我常去买来过早,要怪味的,也就是既有白糖又有咸菜,甜咸搭配也被叫做“椒盐”。

早点摊越来越少之后,只能偶尔用饭团来替代。

2020年的第一顿糯米饭,来不及在武汉吃上,竟然是在香港的隔离营里吃到。

门铃再响,送来了报纸、口罩、医疗垃圾袋。

所有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统一装在医疗垃圾袋里,扭紧打结用塑料卡住,每天早上10点前放在门口。

又WhatsApp催了牙膏,终于送来了。

午饭后门铃再次响起,一位工作人员说要去抽血和做检测。

步行上到20楼的一个空房间,这是骏洋邨的另一个朝向,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山景。

两个姑娘(粤语里的“护士”)分别给我做了抽血和鼻腔采样。

坐在凳子上,脑袋微微扬起,一支棉签(可能是)迅速而短暂地戳到鼻腔里面。

做完检测后,两位姑娘立刻把橡胶手套脱下扔掉,用酒精搓手液洗手。另一位工作人员带我回到房间门口。

不一会儿有工作人员来房间收健康问卷,嘱咐口探体温计每天自行测两次记录下来。

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还没完全消除,通鼻喷雾申请了还没补上,于是如实填写了这个症状。

过了两个小时,正在午睡被门口的电话叫醒。

因为鼻子的相关症状,要到楼下地面层看看医生。

专门辟出了一块区域用来看诊。

医生询问:症状有多久?  答:一两年了

最近两周是否有加重? 答:没有

对于我正在使用的鼻腔喷雾,医生说最好不要连续使用超过五天,另外开了鼻敏感的口服药。

在武汉偶尔鼻炎严重的时候,吃药都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轮番吃过鼻敏感的药,后来也吃过一周消炎+中药通窍鼻炎片,还是差不多。于是每天睡前必用喷雾,否则无法入睡,白天尽量忍耐减少使用,但也怕是都有一些药物依赖了。

下午4点多又接到了电话询问鼻炎的状况,问题和医生的一样。

告知已看过医生后,电话里嘱咐了要每天量体温,并且以后每天都会打电话来问我的状况。

现在气温20来度,却还是偶尔鼻塞。

感谢万能的微信群,也有同样的鼻炎营友提醒了灰尘的因素。

新装修好的房间,水泥地的地面果然是有不少尘的,TA在房间铺上报纸撒了一遍水,效果还不错。

今天天气转晴了,不似昨天的阴雨,傍晚还看到了点点彩霞。

第二批飞机提前起飞了,下午5:00多就有新的营友住进来。

楼下的篮球场

这天第二批回来的一个学姐, 前一天晚上帮助接她的司机师傅联系了十几位同行的人,一直忙到深夜——司机师傅60岁,对于很多地方的路线并不是很熟。学姐帮师傅给大家一一打电话、加微信、添加群组,并且按照大家所住的区域重新进行接人的路线规划,这样才能更早到达机场。

有些恼人的是,有的人在最后关头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搭乘包机,比如家里有老母亲要照顾。而一早报名登记的群友里,也有人很遗憾没能接到第一批回港的通知,只能等下一批的安排。

学姐和很多群友一起,晚上9、10点才吃到晚饭。

大家多次申请,也尽量忍耐,考虑到刚刚到来这几百人入住、检测、各种补充物资确实是不小的工作量。

2020年3月6日

早上开完早会,开始在微信上码字(前一篇)。

写到一半,电脑突然崩溃了。直接黑屏无法开机。唯一幸运的是之前写的草稿在网页版有临时保存的半成品。

血的教训:重要文件请随时保存,且最好双重备份在云端。

原本还正在思考,经历过这一场让我们至少40多天无法出门的疫情,究竟哪些东西是我们生活里不可分开的必需品,电脑就在此时挂掉了,还没办法送出去修。

电脑被迫从“必需品”的清单里划掉。

幸好还有一部iPad勉强替代,果然永远都要做好Plan B的准备

新闻消息公布出来,我们第一天回港的200多人检测全部都是阴性。

大家由衷地开心,不枉费在家里憋屈的四十多天!

晚餐收到了卫生局局长慰问的水果,还有香港湖北社团总会的慰问信。

原本总会准备了包括老干妈茶叶点心牙膏牙刷等等的大礼包,但因为隔离营的诸多考虑(比如食品安全、拉拢xx等)和规定,这些大礼包只能在我们结束14天隔离之后再发给大家。得到这样的通知,大家更加渴望老干妈…

水果如今真的是宝贵。如果连续3天以上吃同样的水煮包菜胡萝卜混玉米笋,应该就能明白我们对生果的渴望。

统一安排的餐食倒也不是多难吃,但武汉人在家里重口味吃了40多天之后,突然一下改变都有些不太习惯。

有家属送来海底捞自热小火锅,晒到群里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如果能够流通的话,隔离营里最值钱的硬通货肯定是老干妈!

原本想着尽量忍忍,无非也就是比在武汉隔离的日子再降低一下生活水平。

但…两桶杯面吃完之后,还是耐不住和倪总商量了给我送物资的安排。

第一名想要的就是洗面奶再除了食物之外,紧接着就是运动的衣服。

因为群友们开始号召一起做keep跳操了!不能落下进度呀

2020年3月7日

申请了拖把想做做清洁,看对鼻炎的症状有没有帮助,没想到竟然意外的送来了全套的清洁用品,甚至还有洁厕灵和马桶刷。

一场彻底的大扫除过后,把房间的布局做了简单的改动,可以坐在窗户边朝阳的方向,更加像一个“家”了。

前室友说:大扫除哈哈哈,不愧是你。

好像已经有些回南天的迹象,地板拖过之后一直都是湿湿的,许久未干,手洗的衣服也是,只能打开暖风机当作烘干机。

好消息是,鼻炎果然好了很多。

敏感的鼻子,简直就是检验空气质量的金标准。

下午群里的朋友看到了楼下出现救护车,有一个人拖着行李箱上车,大家很担心是不是出现了检测阳性的结果。

不久之后就从新闻上看到消息,第二天的第二班飞机里面有一位营友检测出来是阳性。

大家略微担心,尤其是搭乘同一班飞机的人。

不一会儿当事人在群里发言了:从1月20号回到武汉后,TA一直在家没有出门,唯一出门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通知也并没有确定检测结果,上救护车前还发现性别弄错了。但是媒体已经报道了。

“真的很抱歉,我完全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希望每个跟我同一班机的朋友能健康平安。”

没有人指责。群友们都在鼓励、安慰TA,祈祷这是虚惊一场,也祝福我们所有人。

感谢倪总送来了物资!

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亲属送物资来都要在楼下的民安队登记、安检,比如剪刀这样尖锐物品的物品和没有包装的食品是不可以送进来的。

最最遗憾的是海底捞自热小火锅没能通过检查, 也没有具体的原因,就是不让送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应该一样,是想吃火锅吧。

火锅是很多人聚在一起吃才更加有味道的,圆圆的火锅,是团聚。

2019年12月31号,我的跨年庆祝方式就是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在深圳吃了最丰盛的一顿海底捞。

这个冬天,没有了团年饭,没有了拜年,没有了开年仪式…太久太久没有和很多人一起了。

也许我们真正想要的,是热热闹闹的“团聚”。

我们渴望能够早点重聚,隔离营里的新朋友们也是一样。

虽然是隔离,但是这场共同的战役把所有人拉到了统一战线。

每天在微信群里听听乡音,用武汉话咵天,甚至看大家唱歌跳舞,就是最大的快乐源泉!

我们并没有因为隔离切断彼此之间的联系,

而是重新连接

就像,

这两天因为之前的文章而加了微信的新朋友们。

谢谢你们的关注和认可,愿意陪我聊了好几块钱的天

谢谢读到这篇碎碎念的末尾的你。

期待疫情快些结束,我们都可以尽早相聚!

Vlog:隔离日记Day123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在武汉滞留41天,我踏上了回HK的路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没有想到终于定下决心动笔写下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是记录这样的一段经历。 2020年1月17日,临时决定回武汉,原计划初五(1月29日)回港。 可新冠肺炎发展地太快了。 1月23日,武汉封城。 3月4日,我搭乘首班 …

我从方舱出院啦~重返校园生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我等待着, 等风雨经过,等我们相见, 你微笑仰望着天, 我们一起种下心愿。 —— 张学友《等风雨经过》 文 / 麦兜妈 公号 / 兜爷麻麻不睡觉 方舱最后的时光 在我19号上篇文章发出时,是我进入方舱的第7天,当时我已 …

隔离前,她们去过4个城市,跟80多人吃过饭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村委会将“福”字作为封条贴在门锁上。受访者供图 本文约3577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作者 徐竞然 编辑 秦珍子 秦筝和妹妹在救护车上度过除夕夜。 车厢里,坐在对面的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没有一寸皮肤暴露在外,秦筝隔着 …

悄悄在去武汉的路上过年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从武汉离开的时候,他迎面看到有好多卡车正在往自己来的地方去,他没有办法去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们可能都是一样的……那种感觉好像怎么都说不上来。」大概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所以才选择了逆行。 文|****林燕 编 …

“湖北人,离我远点!”丨特别报道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文/麓泉 编辑/大风 从1月23日算起,武汉宣布封城已经大概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一时间,湖北乃至其中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成了闻之色变的词语,与湖北有关的人成了全国各地区无差别“歧视”的对象。 封城后的武汉,图源于微博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