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不信邪”的武汉人,性格是不是该改一改了?

by Hi吴琪, at 20 February 2020, tags : 武汉 Nbsp 疫情 不信邪 上海 口罩 喝酒 提醒

    武汉水系多,长江汉水交汇,划分出武汉三镇。江水浩荡,码头就多,拼码头靠什么?靠“斗狠”。武汉的汉正街在江边,过去全国各地的小商贩来打货,江边有很多做苦力的“扁担”,与重庆棒棒一样,帮小老板们用扁担挑子来运货,靠苦力和“斗狠”生存下去。那时候也早就不用走水路了,但是占码头打天下的性格文化,在武汉人的基因里,打牢了。

    我回想起自己在武汉长大的日子里,街上几乎天天是有人吵架的。有一次在公园,看到两对夫妻吵架,两个女的打了起来,一个拉出了另一个的胸衣,感觉这也只是中等水平的凶猛。也有吵着吵着女人们互扇耳光的。反正“温婉”“周旋”这样的词汇,我觉得跟武汉人比较无缘。“一个温柔的武汉人”,我觉得这是个病句。

   这次春节回家,赶上新冠肺炎的大爆发。我一位武汉的医生朋友说,“你回来之前给我打个电话就好了,这个时候哪里还能回武汉呢?”但是我和另一位老乡交流,都觉得我们回武汉一趟是值得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我们苦口婆心的提醒下,我们家里从来不信邪的父母亲戚,这次终于知道有点害怕了。

    跟老一辈交流,有个很重大的沟通问题,就是你说概率,他说个案。

比如你说:“不要抽烟了啊,抽烟得肺癌的机率会增大。不要喝酒了啊,喝酒对肝不好”。

    他们就说:“我认识那个谁谁,天天抽烟,顿顿喝酒,活到90多。那个谁谁不喝酒的,没活过60。”

   行,那我就举个反例,我们都认识的谁谁,因为喝酒得了肝癌。然后老人家就跟你谈概率,“那他绝对只是少数情况”。

所以为了不让我爸喝酒抽烟,我总结出来了,谈概率谈个案都是没用的,甚至给他下跪都是没用的。反正老人家不信邪。

武汉人的这种“勇猛”,在这次新冠肺炎发作期间,也有所体现。前两天听我们前线采访的记者说,目前正在医院里治疗的一部分重症患者,正是大年三十和初一聚餐的人群。武汉封城是1月23号,大年二十九,老乡们,你们接下来还有心情聚会聚餐吗,还没有意识到传染病的严重性吗?真的非要到家里人一个个倒下,再去后悔当初不该聚会吗?

春节的聚餐,有人情因素在里边,但是疫情流行之时,人情应该让位于科学。武汉这次疫情爆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切断传染源的工作做得不好。既不及时,也不够严格。其他城市或国家,也许讨论的是防卫不要过度的问题,但是在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防卫的严格性肯定是应该遵守的。

可是我们看到的信息是,在其他地区小区严格管理的时候,武汉的不少小区,进出还是比较自由的。我们摄影记者去菜市场拍一组照片,一家三口手牵手,不少读者感到奇怪:“我们这里一家只有一人能出去一会,怎么还能一家人出去逛呢?”

我们也有记者去上海采访了,看到的是上海市民的高度自觉。在上海派出一个个医疗队援助武汉的时候,上海人民就想明白了:武汉1000多万人口,当疫情严重时,需要全国这么多医护精英的援助。如果这时上海的疫情控制不住,2000多万人的上海,就没有足够医护力量来援助了。所以呢?所以上海人民需要做到的是人人有防护意识,不让疫情蔓延。

我们记者采访到上海一个办公室的故事,当一月中旬有人出现发烧,并且办公室好几个人发烧的时候,她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住到酒店去,不传染家人。然后给120救护车打电话,提醒人家,自己可能得的是传染病,请穿好防护服再过来。

传染病这样的疾病,如果每个人都有很强的预防意识,就不必拖到医疗资源崩溃、生命接连逝去的悲惨结局。当然,武汉这次疫情的严重,市民们很可怜,他们如果很早得到公共机构的提醒和科学的建议,完全不必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我作为武汉人,也想提醒同胞们,不信邪的个性,在很多时候,应该向科学精神低头。

我想起1月22号的傍晚,我和记者王珊张从志在武汉客厅旁边,写完稿后找地方吃饭。武汉客厅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周围商家基本关门了,找餐厅不容易。我们向一对父子问路,这个父亲太热情了,最后开车把我们三人送到了一家开门的餐厅。我们五人挤在小车里,我和同事三人都戴着口罩,而且这天开始,武汉政府终于要求市民出门必须戴口罩了。我们提醒这父子俩,父亲的不信邪发作了,连说:不用,不用,不用戴口罩!

武汉人对科学提醒的质疑,是有传统的。武汉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汉口人瞧不上武昌人,也就是说,瞧不起平均文化程度高的武昌人。汉口人一般是老武汉,土生土长,很多事情靠经验、靠义气、靠个人判断。不能信书本,要信江湖,虽然江湖早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武昌的高校特别多,所以全国各地来读书的年轻人多,毕业后留在武汉的人也多。汉口人就觉得武昌到处是“乡下人”,老武汉人认为除了上海人,其他都是乡下人,即使读了大学留在城市,也是乡下人。所以老武汉人对读书人有一种坚定的批评精神,觉得这些人都是读书读傻了,是“苕货”,“书里的那些话能听?书里能告诉你什么是生活?”所以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亲戚口中的苕货,读书读傻了,平时说话像书里写的那样,是“不懂得说人话的”,“出门是会被人打的”。

那什么样的人不苕呢?就是你有你的一套,我有我的一套,“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说不该聚会,老子不信邪。你说不能去超市人挤人,老子不信邪。你说要戴口罩,我偏要在人多的时候把口罩扯下来,老子憋住了。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武汉话里还有一个词,叫“鬼打架”。我们就是不听话的人,我们就是些“鬼打架”,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这次悲惨的疫情,让人焦虑担忧,但是看到武汉一些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加大感染机率的事情,又让人怒其不争。武汉人过去羡慕上海人的洋气,我现在觉得,这种所谓的洋气背后,那种过去我不太喜欢的自保精神,其实是一种都市文明精神。都市社会不应该配备乡村式的思维内核——老子愿意得病,老子怕谁。都市社会应该具有的思维是——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城市不靠我靠谁?

天佑武汉,天佑湖北的背后,是我们有没有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自律精神,用来保护好自己?!

Hi吴琪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叶青疫区日记:陈一新副组长来了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

武汉返乡大学生,都经历了什么?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 疫 情 之 下 - 想起从武汉回来经历的种种,心里有些五味杂陈,我为村干部们的疫情防控工作点赞,为自己无恙感到庆幸,也更加迫切希望疫情早日消散,生活能重新美好起来。 ” 1 1月学期末,忐忐忑忑地考完所有考试,我终 …

叶青武汉实录:“封城”17天,7个变化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从1月23日“封城”到元宵节,已经过去整整17天。即使我每天忙于记日记,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啊。 过去我要早起,6点起床,7点到办公室,不堵车。现在则是天天睡到自然醒,有点提前退休的感觉。虽然我还有两年上班的时间。 …

离武汉一百公里的天门,这里的疫情更令人揪心!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编者荐语: 马子本来计划春节出游,结果回来过个年,就因疫情封城动弹不得了。我俩见个面都难。天门疫情确实严峻,希望大家能多给予关注。瘟疫面前,命无贵贱,人人平等。 © 图文 阅路山 2020年2月4日 立春 武汉封城的 …

不能奔赴抗疫一线,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 疫 情 之 下 - 只有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才体会到平平常常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 ” 疫情爆发得如此迅猛,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己亥年腊月二十九,公历2020年1月23日,我去单位上年前最后一天班,那时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