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确诊101例新冠肺炎,远超SARS,精细化排查仍是最有效防控

by 健闻君, at 30 January 2020, tags : 隔离 上海 疫情 防控 S a r s 排查 人员 公卫

  • 2003年上海仅有8人感染SARS,而本次疫情短短10天已有101人确诊。17年前的经验,这回还有没有用?

  • 上海的疫情防控有三张网:道口和口岸;发热门诊跟预检分诊;社区。

  • 医生、警察、居民三人小组对所有湖北返沪人员进行排查,警察进行看管和告知,医生掌握身体状况,居民提供生活保障。

  • 隔离区讲规则,也有温情,家长在隔离,6岁儿童看病,都由值班医护接送。

  • SARS之后,上海建立专门用于收治突发疫情患者的上海公卫中心,本次作为定点医院显得游刃有余。

2003年的SARS持续7个月,当时常住人口1700万的上海仅有8人感染。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上海1月20日公布首例输入型确诊病例以来,短短10天,已确诊101例。

上海常住人口已经飙升至2500万,17年前的经验,这回还有没有用?

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在这10天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数也已超过SARS,当时中国内地共5327人感染,死亡349人。而截至1月29日24时,中国内地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7711例,死亡170例。

在上海目前的101例病例(截至29日24时)中,48例都是来自湖北武汉及其省内各地。通过人传人,又在上海出现了近一半的本地病例。

截至目前,虽与浙江、广东的确诊数相比,上海还不算靠前,但也已是SARS时期确诊人数的12倍多。其中的原因,一则是人口流动的速度和数量已远远超过2003年,二则是武汉封城之前又有很多人仓促投奔上海而来。

就在首例确诊之后,上海就宣布成立全市层面针对此次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此后迅速形成卫健、公安、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民航、铁路、区域信息等部门的联防联控,触达之迅疾,波及之广泛,超过了17年前的SARS之时。

不为人所知的,更有无数基层防控人员一遍遍的“地毯式”排查行动。上海之“精细化”城市管理风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 原本车水马龙的陆家嘴此刻空荡荡的,刘冉摄

“地毯式”排查: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

给顾青(化名)打电话的时候,是午休时间,只听他吸溜了一口泡面,说等会儿。

他是上海某区街道办的负责人,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收到排查命令之后,就一直没回过家。几乎每天都是早上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就睡办公室。

一等就到了晚上才说上话,顾青说,排查工作,说难也不难,“就是掌握哪些人去过湖北,或和湖北人有密切接触。”第一轮排查对象是区公安局给的几百人名单。“虽然是湖北籍,但没离开过上海,这种就排除。”

一旦确认有旅行史或接触史,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会上门测体温,做好详细登记。有住处的,居家观察;没有住处的,劝说他们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每个区都有医学观察点)。“告诉他们,14天不要出门,如果没有症状是属于安全的,如果有症状马上和居委会联系。一天两次,报告他们的体温。”

1月26日晚,武汉市长周先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目前有500多万人离开武汉。

其中,至少有超过8万人来沪。这里面就包含,封城之前,开着私家车来沪人员。顾青说,这批人的信息,在第一轮排查中掌握不到。

第二轮“地毯式”排查,就是挨家挨户走访。“这一轮排查任务比较重,从大年初二早晨8:30开始,到晚上七八点,将近12个小时,把辖区内将近2万户排查出来。”

偶尔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比如说,你敲开门,但人家马上说你离我远一点。有的湖北过来的,不太愿意被查,可能门都不给你开。碰到这种情况,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同志,会一起做工作,得再去一趟,再去劝服。”

也会有居民主动打电话到居委会,或者通过12345电话来反映,附近有从武汉那边回来的人员。顾青再发动人去找。

△ 公交车站宣传栏贴的告示,刘冉摄

排查完2万户之后,顾青的工作并没有轻松起来。初六开始,会有大量的返沪人员,对于基层防控人员来说,将会是新一轮的挑战。顾青认为,后面的任务会更重,之前两轮排查,对这个小区有多少人,相对清楚。“后面回来的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的情况其实我们是不掌握的,那么要一家一家核实。”

因此,初三开始,顾青又开始第三轮的排查,主要针对单位、商务楼、工地、饭店等。

顾青只是众多基层防控人员中的一个写照,就像螺丝钉,看上去细枝末节,却是整个防控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应对疫情要抓住两个要害,一个是早发现,一个就是早隔离。这两条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三道防控网,精细化管理

一位上海官员已经连轴转了11天10夜,他对八点健闻说,SARS给上海提供了很多实战的预案,令这次应对新冠肺炎更从容。

上海的疫情防控,有三张网。第一张是道口和口岸。配备了警察、医生、辅警6人小组,对可能有输入风险的人群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的,引导到集中的隔离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体温异常的,就近送往发热门诊。

第二张,是发热门诊跟预检分诊,第一时刻把发热病人跟正常病人进行区分,减少传播路径。

第三张,就是社区。以闵行区为例,实行了医警居三人小组,一个医生,一个警察,一个居民,对所有湖北地区来的人进行排查。全区成立了578个这样的小组,已经发现了2000多个湖北籍的返沪人员。

三人小组是闵行区特有的一个预案。警察要对重点观察人员进行看管和告知,让他承诺14天不出门;但他的身体状况、体温情况掌握,由医生来做;对他生活的保障,及其他一些比较杂的事务处理,由社区来做。

此外,每个街镇都预备了1~2个集中的医学观察点。来监测,在道口、口岸、宾馆,发现的有发热、可疑接触史人群。闵行区预备了14个医学观察点,准备了将近800张床位。

而这些工作总结起来,可以概述为三步,第一、找人或者找源;第二、隔离;第三、治疗。一位上海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把这三步坐实了,把人先找到,人找不到,就是个潜在的传染源。找到人以后,隔离一定做到位。期间有异常的状况,积极救治。上海主要抓住了三个核心。”

严防死守之下,闵行区的确诊病例目前是2名。但在一位负责人看来,病例多少,并不代表防控效果。闵行区有254万人口,是一个大区,户籍人口小于外来人口的一个区,新上海人多,因此防控难度是很大。

在他看来,防控的关键,是返工、返城、返学这三返人员到了之后,能有效控制。因此,上海市仍旧处于紧张的防控状态。

针对三返人群,上海也做了预案。1 月 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延迟上海市企业复工和学校开学紧急通知,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行业)、疫情防控必需(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生产和销售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及其它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除外。

“已经返沪的人群,我们采集到他的健康信息之后,交由各个单位、各个企业、各个社区,按照市里面统一要求,定期了解其健康状况,不一定要完全隔离。但湖北籍及途经湖北的,我们对他要14 天的医学观察。”

△ 隔离观察点工作区,刘冉摄

隔离区的规则与温情

家长在隔离,6岁儿童看病谁接送?

1月29日,大年初五,迎接财神爷的日子,也是一些基层医护人员春节调休的时间。但从大年初二开始,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多名医护陆续返回,目前基本全员到岗。如上海其他2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防控疫情的紧张情绪一直在蔓延。

隔离观察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一街之隔,原来是镇里的一家酒店。共有60个房间,目前隔离了67人,已经满员。镇里已经在考虑安排下一个隔离点,以防如果再有新的人员需要送来隔离。

“这个隔离观察点里,绝大部分都是从道口拦截下来的湖北来沪人员。”一位隔离观察点的工作人员说,湖北来沪人员,一开始在上海有固定住所的,实行居家隔离;没有固定住所的,采取集中隔离;后来防控升级,无论在上海有无住所,一律送到隔离观察点。

隔离人员要完全杜绝与外界接触,禁止串门,隔离点的一位医生介绍,“无聊就只有待在房间里看看电视”。隔离人员的饮食,会由镇政府安排,先送到酒店,再由专人送到各楼层的清洁区,隔离人员自己出来取。吃完后留下的垃圾,仍然由值班人员前去收取。医务人员进入楼层,必须全副武装,穿上全封闭的二级防护服。

观察时间是两周,在这段时间内,每个房间的床上用品都不更换,但房间内每天会进行清洁,消毒。隔离人员有各种需求,可以打电话到前台,也可以找每个楼层的值班人员。

这家酒店里的隔离人员,尚未出现疑似感染的病例。只有一个6岁儿童,有腹泻症状,已经由卫生服务中心派车,送到就近医院进行诊治。经诊断,这名儿童是肠道感染。由于家长在隔离中,孩子在医院没有监护人照管,应对公共危机,需要人们的合作与关爱,“我们只好自己辛苦一点,每隔两个小时都会打电话到医院,询问孩子的情况,好了再派车去接。”隔离点一位值班医生说。

△ 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准备去接隔离者的孩子,刘冉摄

隔离点是24小时值班。白天包括后勤,会有20多人在场。原则上是安排一名医生,两个公卫人员,一个护士,加上后勤,转运人员,驾驶员,还有行政领导也亲自督阵。夜间值班,也有七八个人。在道口排查,每个班次6人,每天三班,要安排18个人。其中夜班是晚上12点到早上8点。

排班的时候,所有医生护士都非常踊跃。微信群里都是“我报名”,“我报名”…… “有很多同志从初一到现在都没睡几个小时。”

接受采访的医生,有几位都参加过当年的SARS防控,她们表示,和SARS时期相比,现在的防控更加规范,医疗规范流程第一时间下发,医务人员感染的几率就会很低。到目前为止,服务中心还没有医护人员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

防控网的后面,上海“小汤山”游刃有余

上海首例新冠肺炎是1月20日晚在国家CDC确认后对外公布,这是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确诊后收治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公卫中心)。1月24日,她治愈出院。

首例患者的处置在输入性疫情中尤为关键,和她有密切接触的人士立刻进行了医学观察,这都得益于上海在2003年SARS疫情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十余年中又不断改良。

层层防控网之下,作为集中收治此次肺炎患者的上海公卫中心,面对这场影响力大于SARS的疫情,显得游刃有余。

上海公卫中心是SARS疫情后,在偏居一隅的金山区,建成的专门用于收治突发疫情患者等的三级甲等医院,作用类似于北京“小汤山”。

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告诉八点健闻,一个城市必须预先考虑建设应对疫情的专门医疗机构。“但往往是财神跟着瘟神走,瘟神一走,财政投入就忘掉了。对于保证底线的东西,大家往往会忽略掉。”

他依然记得,经历了SARS后,上海决意投入财政资金建公卫中心,而且是被列为当时的政府1号工程,由副市长杨晓渡督建,“天天睡在工地上”,用了半年时间扩建至10万平米,于2004年11月开业。目前全职医护、研究、管理人员等有1200多人。

按上海的部署,此次疫情的疑似病例在全市各家医疗机构中收治,一旦确诊,就立即送至上海公卫中心。

这家中心有整整四座大楼都拥有“负压病房”,即指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病房,也是WHO在规定抢救非典等传染病病人时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该中心拥有300余个负压病床、300余个普通病床,国内拥有此基础的城市屈指可数,甚至国外都很少见。

“疫情面前应该先走一步,”朱同玉说,“临时建的和一年建的相比,结构质量、安全度等都无法相提并论,何况还需要设备、人员进行磨合。”他更是提议可以在全国不同的区域考虑建国家应急医学中心。

在重大疫情未发生的十余年里,这家机构的工作中心就放在传染病等临床研究上,在发现病毒等临床研究领域跻身于国际一流的水平。它是此次最早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机构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发现治疗艾滋病药物对新冠肺炎早期患者有效的机构之一。

朱同玉觉得,此次疫情“比预想的要复杂”,决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上海的确诊人数增至150人,上海公卫中心就要启动临时病房的开建。“50亩草皮准备好了,图纸也已设计好,预留了地面600张床,需要建的时候随时可以。不能等到300个床位住满,才开始考虑。”他说。

截至1月29日12时,上海新增16例确诊病例,总数上升至96例,离上海公卫中心“负压病房”床位的上限还绰绰有余。

但即便有宽裕的医疗能力与硬件储备,朱同玉依然觉得,面对重大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并非多顶尖的医疗能力,而是“阻断传播源,隔离”,这才是核心。

谭卓曌 季敏华 刘冉 吴晔婷|撰稿

王吉陆|责编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授权转载

郑琪 微信号: 1281949389

商务合作

上海:leslee 13916263824

北京:Jessie 13911125922

线索爆料、意见反馈,加入核心读者社群

请扫码联系健闻君

让朋友们看到你也在看

↓↓↓

文章已于修改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当载满武汉人的航班降落,浙江省人性化应对的底气从何而来?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全国第一个公开通报疑似病例的省份;全国最早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 虽是“人口小省”,但因与湖北经贸往来密切,目前确诊人数名列全国第二,确诊比例远超广东河南。 在发现5例疑似病例的时候,省政府高层即以“硬仗大仗”严阵 …

2003年SARS,上海1700万人仅8人感染,怎么做到的?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003年SARS疫情,常住人口最多(1700万)的上海市,仅有8人感染。且都为散发状态,未出现大规模聚集性爆发。 上海市在疫情未到来时,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下沉到基层社区、落实到个人的防控措施,对于疫情控制起到重要 …

7位湖北人自述:我的“流浪”春节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战疫口述记》,是燃财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推出的特别栏目,记录疫情亲历者的观察和感受。本文为第3篇,查看前2篇请点击《农村这样防肺炎》《我在武汉战肺炎》。 作者 | 苏琦 金玙璠 孟亚娜  唐亚华 孔明明 魏佳 …

“返京潮”的挑战,北京准备好了么?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1月29日下午,北京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发文,提出本市出现多起聚集性病例(一家人里有几人发病)、没有湖北接触史的本地病例、以及发现隐性感染者和低龄感染者,波及范围可能越来越广。这些迹象都意味着“北京疫情出现由输入期转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