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战“疫”背后的志愿者们

“疫情汹汹,助人就是助自己。”一名志愿者告诉新京报记者。

文3871字,阅读约需7分钟 

截至2月12日24时,襄阳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01例。该地与武汉人员往来密切,是湖北省的疫情重灾区之一。

为了应对疫情,2月2日,共青团襄阳市委发布了招募令,开始招募医护专业志愿者。至2月11日下午3点,团襄阳市委共收到报名邮件666封,经初步筛选,共有356人符合条件。

目前,首批经过技能培训,并具备医护专业技术资质的志愿者们,已陆续在市区3家医院上岗工作。

除了医疗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也在积极行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面临买药、买菜不方便等问题。

疫情发生后,襄阳市襄州区一万多名志愿者,开始帮助上述群体跑腿、开展心理疏导。

“疫情汹汹,助人就是助自己。”一名志愿者告诉新京报记者。

▲一名志愿者司机将5位医护人员送抵武汉,在府河收费站,交警为他们拍照留念。受访者供图

━━━━━

送医护人员回武汉

34岁的范曹军是襄阳枣阳市人,疫情发生后,大年初一晚上,他组建了25人的志愿者车队,送襄阳籍的医护人员回武汉抗疫。

襄阳距离武汉300余公里,当地有不少人在省会武汉上班。范曹军对新京报记者说,在交通封锁的情况下,起初,当地有七、八个医护人员求助,希望搭车回武汉上班。“一个护士对我说,他们医院的应届毕业生都上前线了,她有六年临床经验,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回去。”

范曹军一边收集医护人员信息,一边召集志愿者司机。由于路障等原因,司机无法去村里接人,他们便与医护人员约定,在收费站会合。“(由于)没有交通工具,有一个护士步行13公里,来跟我们会合。”

将医护人员送至武汉后,志愿司机在返程时,还会帮助襄阳的医院运回物资。范曹军告诉新京报记者,襄阳一些医院的快递,有的只能到达武汉的仓库,医院没办法过去提货,因此,范曹军的车队会顺道帮助他们提货。

“这条路线大概经过13个县市,我们设置了接人的点。返程时,便帮医院运物资回来。”范曹军对新京报记者说,“我早上6点起来协调,凌晨2、3点睡觉,一天起码加了100个人的微信,接了200多个电话。”

有的医护人员提出支付费用,车队司机就象征性地收50元。“来回600多公里,一开始司机们都坚持免费,(后来)我建议他们收下这一天吃饭、喝水的钱。”

司机们也会注意自身的防护,以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开车过程中尽量通风,出发、抵达、返程都要消毒,每辆车平均一天消毒两、三次。一些社会团体也为车队捐赠了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粗略统计,范曹军的车队已经送了300多个医护人员。有的司机不休息,连续跑了好几天。“很多人问我,当志愿者怕不怕,当然是怕的。但我们不做,会有更多人更加危险,包括我们自己。”范曹军说。

“我用自己的方式在‘战斗’。”每天,范曹军都在朋友圈晒工作日志。比如,这天接待了多少报名,发出了多少辆车,为襄阳等地区协调了多少物资等。

▲穿着防护服的卜若男。受访者供图

━━━━━

医疗志愿者请战

为缓解襄阳市医疗人员紧缺的状况,2月2日,团襄阳市委发布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医护专业志愿者的公告。三天内,便收到了600多张报名表。

经过审核、培训,27岁的卜若男成为第一批招募上岗的志愿者,被分在襄阳市传染病医院支援。她曾是一名ICU的护士,如今在教育机构当老师。

“我与医院的护士搭班,早、中、晚三班倒,每个班次8小时。其中4个小时要穿防护服在隔离病区度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人输液、送饭、收生活垃圾。”卜若男告诉新京报记者。

元宵节这天,卜若男是在隔离病区度过的,她正在逐渐适应每天的工作强度。密闭的防护服极其闷热,像是钻进了密闭大棚,让人汗流不止,护目镜上的雾,也变成水滴不断流到脸上。“上完一个班,就特别疲惫,都不想说话。”卜若男对新京报记者说。

在她工作的隔离病区,有40个病人。卜若男说,与她搭班的护士,从春节前就没有休假。“前天上完早班,护士说,她的小腿疼得快没有知觉了。”

让卜若男感动的是,给病人送饭时,他们总会关心她有没有吃饭,提醒她做好防护。有的病人也会频繁问她,核酸检测、CT等结果何时出来,何时能回家,她就安慰道,“快了,我们都期待你的好结果,因为咱们都想回家。”

米婷曾是襄阳市中心医院一名工作5年的护士,2016年辞职后,她成为了一名公务员。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公告,她也马上报了名。“我一直在关注疫情,如果我现在还在医疗岗位上,我也会第一时间写请战书的。”她对新京报记者说。

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米婷开始了志愿工作,她被分配到航空工业襄阳医院襄城盛丰路院区。在隔离病房,她穿着防护服,与另一名护士为患者送饭,一次发70多人的饭,还要尽量满足病人不同的饮食喜好。

除此之外,她还为病人送开水、消毒、做心理疏导。消毒是每天两次,每个病房的地面、卫生间、门把手、床头柜全部喷洒一遍。

脱下防护服后,她自己也要消毒,用酒精对鼻腔、耳道消毒。自己吃饭时,口腔里还常常留有消毒水的味道。

米婷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两点下班。一大早起来,为了少上厕所,她只能尽量少喝水,下班做完消毒工作,经常是下午四点多。“有时候累得想躺在床上不起来,但是为患者和自己负责,必须严格洗澡、消毒。”她对新京报记者说。

有时,面对咳嗽的病人,她也会感到害怕。为了不让病人有压力,她不能表现出来,反而得尽量笃定,“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米婷在喷洒消毒水。受访者供图

━━━━━

在社区跑腿

襄阳市铁四院社区下辖10个小区。10名女性志愿者,组成了“铁四院社区女子民兵防控队”。她们穿军装,胳膊上戴着湖北民兵的标志。“她们像战士一样,冲在一线。”铁四院社区黄书记告诉新京报记者。

42岁的周娟娟是“民兵防控队”的一员,她负责清河园小区的防控工作。凌晨5点,她便开始查看社区群里的居民有什么需求。通常,居民们需要消毒用品、蔬菜、大米等物品,一些养宠物的家庭会列出狗粮、猫粮。“能买到就出去买,买不到就寄过来。”每天中午,周娟娟会骑着电动车去超市采购,她对新京报记者说,“超市老板都认识我了,他知道我又会把货架买空。”

每天,她至少要在小区与超市之间往返3次,花费近两个小时采购。采购来的近百斤的物资分好类,一部分挂在电动车的把手上,重的放在后座,她先将物资运到保安室,再通知居民下楼取东西。

“以前用大喇叭通知,某某居民下来取东西,大家一听,全都跑下来了。我们吓坏了,这么多人,交叉传染怎么办。后来就一个个单独发消息通知。”她说。

清河园小区有两例确诊病人,如今已在医院隔离。病人所在单元楼的居民,均居家隔离。这栋单元楼里的居民需要物资时,周娟娟就直接将物资送到他们门口。“有的人怕我接触的人多,会被传染,我就将物资放到门口,离开后,再让他(们)去取。”周娟娟说。

双黄连被传可抑制病毒的时候,有不少居民让她帮忙采购。她一大早跑了附近多家药店,但很多店都已售罄,最后买回来4盒。结果,下午就有专家辟谣了,许多居民便不要了。

小区的独居老人没有手机,不知道怎么与隔离的儿女联系。周娟娟便加了他们儿女的微信,每天去老人家里,用自己的手机开视频通话,让老人和儿女们聊天。

周娟娟随身携带酒精,时不时要全身喷一喷。她有一套一次性的防护服,每次去隔离单元才穿,穿完后消毒,下次再穿。

有空时,她会用手机刷视频,“刷到一些医护人员的视频,我会忍不住哭,随后又觉得特别有劲,(想着)我也得去做点啥。”

22岁的大四学生张瑞璨,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他的父亲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大年初一 ,他与父亲一起站在了抗疫一线。

2月6日,从早上8点至下午4点,张瑞璨去了7个高危社区、5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2家福利院,帮忙搬运了700箱日常防护物资。有一次,运输物资的车是凌晨2点才到,他跑去帮忙卸货,凌晨4点半才回家。

张瑞璨对新京报记者说,团襄阳市委热线分担了一部分120救助电话的压力,他就去帮忙接听热线,帮助市民完成应急车辆调度。为了高效、准确地回复来电,他将问题分类、整理成文档,仔细求真。

“疫情的形势严峻,我父亲50多岁,每天都在看病人。我的工作很微小,只是一个普通党员的担当。”他对新京报记者说。

▲周娟娟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受访者供图

━━━━━

抗肺炎“心语热线”

杨丽榕是襄阳社工抗肺炎“心语热线”的一名专业心理志愿者。这几天,她每天都会接到一、二十个热线求助电话。

她告诉新京报记者,开通热线后,第一个来电是一名27岁的男孩。男孩的体温持续一星期在37.2摄氏度,他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肺炎,便主动隔离密切观察。但他的父母却不在意,坚持和他一起吃饭,这让他感到很恐慌。

“我一边帮他做父母的疏通工作,一边将病情上报疾控中心,同时建议他坚持隔离、观察。我鼓励他,你做得对。”杨丽榕说。

还有一名女性市民,同事因肺炎去世,她就给杨丽榕打电话,说自己很害怕,每天在家喝酒、吃辣椒,预防病毒,结果导致胃疼,心理压力更大了。杨丽榕就详细询问,她是否和同事有过接触,提醒她多消毒、洗手,开窗通风。

“我恶补了许多防控新冠肺炎的知识,我会向市民科普、辟谣,将稳定的心态传递给他们。”杨丽榕告诉新京报记者。

春节前,应一位社区书记的求助,杨丽榕去给社区的工作人员做心理疏导。她看到工作人员走在街头科普疫情,其中,有的人没戴口罩,有的怀孕8个月,杨丽榕便要求这些人撤下来,改用广播的方式。

她找了医生朋友,为社区工作人员筹集了消毒水、手套和口罩。“他们有人说不怕染上病,就怕传染家人。我就告诉他们,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保护好我们的家人。”

*新京报记者 王昱倩 实习生 孙朝 编辑 赵凯迪 校对 李立军*

点击下图进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时地图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蒋超良的21天

湖北新任省委书记应勇

鄂M卡车的归乡之路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口述实录 | 为什么我要当志愿者接送病人和医生?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防护和消毒还是很重视的,每送一次,全车消毒一次。 口 述 | 尹 达 整 理 | 黄 祺 我叫尹达,现在是武汉龙安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司机。 我的工作是保险销售,疫情发生之前,我一般每天一早去公司,然后出门拜访客户。如果去 …

武汉会战: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行动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伴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15家方舱医院陆续启动, 各省医疗队开赴武汉,武汉所有确诊患者与疑似病例都将“应收尽收”。 在人类抗击疫病的历史上,“武汉会战”已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行动 图/新华、中新 武汉 …

口述实录 | 我在黄冈抗疫医疗一线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恐惧。但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是一名党员;我们黄冈的疫情是全国城市里除武汉之外最重的几个之一,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不去,谁去?必须要坚持,一定要挺住。 口述 | 陈 林 整理 | 王 煜 我是湖 …

口述|居民点单,党员干部“跑腿”买菜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口述者 新余市渝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智勇 整理:胡光华 张青青 我和文峰、陈山两位同志经过再三考虑,决定顶住压力,从2月3日晚上9点开始对绿景水岸小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春龙社区绿景水岸小区是新余市疑似“超级传播者” …

回武汉记(上)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题目叫“回武汉记”,其实人还在潜江,一步也走不了。所以应该叫“准备回武汉记”。希望下周的记录,是真正的回城记。 2月4日,正月十二。 隔离十四天结束,写了十四天日记。接下来的记录,应该叫“回武汉记”——虽然回武汉还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