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之二|疑似病人难题:谁来关心“移动的传染源”?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有多少疑似? 326份CT检查报告单,除了60份不发热的其他病例,剩下的266份CT报告,136例显示“肺部感染,呈多发磨玻璃样高密度影”。1月22日,湖北省新华医院放射科医生李云华手颤抖着数完,沉默了许久。这些前一 …
蔡婷说:“大家都荒谬到这个程度了。”
2月5日下午,湖北省人民医院拥挤的门诊部,蔡婷排了3个小时的队。这家医院昨天做了1500份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43岁的蔡婷和母亲的样本,也在其中。现在,蔡婷全部心思都在这上面,一心盼着它是阳性。
“非常期待自己得的是新冠肺炎,盼着证明自己得病了,就怕它出个阴性的结果。”
几个小时后,蔡婷把诊断结果发给我:母亲,单阳,离确诊还差一个阳性指标。依然是高度疑似。而她自己的两项指标,却均为阴性。
常理来看,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结果。但一向乐观豁达的蔡婷告诉我,她当时崩溃了,“在医院里爆哭了一场”,但哭得抽不上气来,她知道,自己肺部明显有问题了。而母亲已经无法行动,得由她推着轮椅,在寸步难行的武汉,来回奔波。眼下这情形,再做一次复查,奔命不说,还无法预计何时能得到救治。
比起战胜疾病,武汉病人要战胜的对手实在太多了。
战斗状态
早在1月22日,蔡婷就在朋友圈发出了求助信息。
蔡婷的小姨在湖北省人民医院治疗妇科肿瘤时,出现了发热迹象,一开始院方发热门诊不接收,又无法提供转院协助,只要求出院。对化疗病人至关重要的PICC也没有护士敢做了。
小姨的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第二天被送进了隔离病房,随后转至武汉第九人民医院。而与此同时,贴身照顾小姨半个多月的蔡婷,也发起了高烧,一路飙升至39°以上。
此时,整个湖北的疫情已经扩散,武汉医疗资源紧缺起来。她拨打120,但被告知需要自行联系医院,急救中心才能派车。蔡婷想到了小姨的情况,自己作为密切接触者,要求进入武汉九院做检查。
院方商量后,同意了她的请求,1月23日这天,急救车从中午排到晚上,终于在晚上9点钟把她送至九院。一夜折腾,她凌晨5点才走出医院大门,得到的结果是,CT和血常规正常,但不排除潜伏期。
蔡婷第一次发热进医院检查
此后多日里,蔡婷进入战斗状态。她自己和母亲均出现反复发烧,母亲越来越虚弱,几乎不能走路了。2月1日凌晨5点,烧到38.5°的蔡婷,拨打了120。20分钟后,车来了。但工作人员告诉她们,没来联系好医院和床位,病人没法送。她只好悻然下了车。
2月2日,蔡婷的CT检查报告单上,已经出现了新冠肺炎的诊断意见。此时,妈妈的CT结果也显示,肺部已经花白。诊断意见是双肺感染,考虑新冠肺炎。医生同情地告诉她,过两天再看有没有床,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收过新病人了。而此时,母亲已经不能走路,无法久站,她多方求助,才买到一把轮椅。
蔡婷母亲的住院单
我跟她约采访,屡屡被各种突发意外打乱,一直未能进行,我只能看着她朋友圈里宣布自己如何解决一个个“超级不可能任务”。
2月3日傍晚,蔡婷在家中被一股冰凉的感觉唤醒,她发现自己的身体扑在地上,脸上浮肿,全是血。尿失禁,裤子也弄湿了。
她意识到是自己晕倒了,但不知道晕倒了多久。她拨打了求救电话,却发不出声。好在,熟人和陌生的网友都在帮她联系了社区的车队。在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蔡婷站立不住,冷汗直冒,感觉又要休克了。大概是所有医疗资源和精力都用于发热,使得这里连外伤都无法处理,而抢救都需要排队。
在抢救室门口,她听见一片巨大的安静中传来一阵悲切的哭声,而抢救室里,静得可以听见那些微弱的呼吸。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
医生告诉她,这次休克,可能是高热引起,但没有床位,而且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医院整体消毒,打针还需要再等几个小时,交了钱的蔡婷,也只好放弃了。
只有一个办法了,做核酸检测确诊。原本她打算第二天推着轮椅带母亲去,但她现在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2月4日,几经周折,她带着母亲去省人民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得到一份看似喜人的结果,却令她“崩溃”了。
通往病房的唯一凭证
过去十多天来,核酸检测仍是大量求助者通往病房的唯一凭证,没有经过核酸检测确诊的病人,只能等。申请核酸检测,一度是耗时耗力的持久战。截止2月7日,微博上的“肺炎患者”超话下,就有超过1100条求助信息,其中大多数均与核酸检测相关。
20岁女孩陈琦是其中之一,她刚学会开电瓶车,载着咳嗽不止的父亲,跑遍了所有医院,靠着打针,维持着生命。父亲从大年三十开始出现发热症状,最近三天,父亲开始咳血,已经喘不过气了,高烧一度超过40度。
他们在武汉七院排到了核酸检测的名额,但要三天后才能检测,四天后才有结果。陈琦和家人慌张了,感觉父亲就要活不过明天了,根本等不起。
武汉实施网格化管理,发热病人上报社区,层层协调,并派送到对口的指定医院就诊。但社区的回复大多是,“耐心等待”。到了2月2日,父亲眼看不行了,陈琦的姐姐和妈妈在社区和街道闹了一回,街道才肯派车送他们去江对岸的协和医院做核酸检测。
“他们给我爸弄来了一趟辆救援车,但我爸是感染者,一家人只能坐在车厢外面,像偷渡一样。”
武汉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病房
陈琦的父亲一直以来没得过什么病,不抽烟也不喝酒,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大年初一开始呕吐时,他才勉强戴上了口罩。但这场病似乎打倒了他,情绪也变得不稳定了,更不愿去回忆自己如何染上病毒。
现在,距离检查完已经过了48个小时,通知没能等来,一家人有点小失落。陈琦说:“现在举全国之力,都在救治新冠肺炎,如果我爸得的不是这种病,这个节骨眼上,那就没人管了。那我爸就没救了?”
疾控中心的电话最终在2月4日这天打过来了,告知父亲确诊,并赶快上报。陈琦这才稍微宽心:有救了。
比起多数患者核酸检测的曲折,徐敏的婆婆陈慧要幸运得多。
徐敏的婆婆2月4日日间做了第二次CT检查,肺部已经完全磨玻璃化了,医生停了婆婆的莫西沙星注射,并说,已经没用了,只有住院打球蛋白。
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只有住院部才有开球蛋白的权限,而住院部说,只有疫情指挥部才能调配床位,而要拿到疫情指挥部调配的床位,只有通过社区上报。但社区告诉他们,请耐心等待。
绝望的情绪弥漫开。视频里,一开始陈慧还能跟孙子说笑,最近越来越萎靡。婆婆看得懂肺片,口里叨着“信命了”,不想再跑了。
无奈之下,一家人只得自己买球蛋白。2月4日晚上去普仁医院,试着看看能否打自己带的免疫球蛋白,答案是他们不出所料的:不能打。意外的是,医生告知,这天下午刚到了80个试剂盒子,临时增加的。
2月2日,武汉市已经下达新的政策,要求对新冠肺炎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和隔离。第二天,社区工作人员给她发来信息,问她婆婆去不去隔离,但看到隔离不提供医治条件,她就放弃了,心里也害怕起来。
婆婆需要的是抢救,需要打球蛋白。现在希望寄托于那张核酸检测结果了。令人焦急的是,48小时过去了,检测结果还不见出来。而此刻对于病人来说,一分一秒,都是生死之间。
等得到的、等不到的
2月4日,父亲在电话里告诉了郝明奶奶的核酸检测结果。听到“阴性”这个词,郝明心里一凉:完了,全完了。
奶奶78岁,做了三年的透析,12月份开始发烧,诊断出肺炎。感染未见好,但好在烧退了,直到武汉新病毒疫情爆发,再去中南医院做CT时,肺部已经严重感染。医生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让他们回家等通知,并停了奶奶的透析。
2月4日本该进行的透析没有做成,奶奶身体状态急速恶化。他们找到梨园医院,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拿着这份报告,郝明和家人再次回到中南医院,以图证明奶奶没有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可以继续做透析。不过,医生断定这就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准确率并不高,要求去指定的武汉市第七医院重新检测。
就在此时,家中的奶奶陷入了休克,对声音和晃动失去了反应,人也无法进食,更无法去做核酸复查。他们打了三次120,均被告知需要先联系到愿意收治的医院,否则无法派车。但普通医院不敢收治,武汉四家指定医院对发热透析病人,均需要核酸检测确诊才能收治。
“武汉绝大部分医疗资源和床位,都集中用于新冠肺炎,如果是阴性,基本上没人会搭理。”
郝明的奶奶,就这样一直躺在家中。
一天前的2月5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规定将CT影像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只限于湖北省内),这就意味着,核酸检测这一唯一标准,就此终结了。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方案,郝明的奶奶将会得到救治,但医疗资源能否跟上,也许又要另当别论了。
医生在查看患者肺部CT片
汉阳区的彭昱娴在网上发布外婆的求助信息后,一位自称当地舆情网的工作人员联系她,告知了国家发布的新文件:重症疑似患者也会收治。有床位就能去,但没床位还是没办法。
彭昱娴的外婆肺部严重感染,但核酸检测结果却是阴性,妈妈和自己都隔离了,作为阴性病人的外婆,因为肺炎,各类慢性疾病全引发了,整日在家喊着心脏疼痛,全家人也跟着痛。
2月4日结果显示,妈妈和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确诊了。妈妈情况危重,呼吸困难,无法行动,说一两个字,就喘气不止。从CT影像看,妈妈的肺部白化,已经发展成重症,最后由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
对于彭昱娴来说,确诊,是一个早就知道的结果,终于得到了医学上的认定。一家人从1月20日开始,就陆续出现症状,妈妈是第一个患者,随后是外婆,没有病床,只能居家隔离。都是至亲至爱之人,悉心照顾的情感联结大于个人安危的顾虑。“又不是专业人员,防护措施做得不够”,家庭内部的聚集感染,成了一个必然的局面。
彭昱娴1月26日出现症状,28日去照CT,肺部有磨玻璃,但她身体状态还好,医生同样建议她,先回家隔离。期间,病情反反复复,时有好转。
确诊后的第二天夜里,也就是2月5日夜里,彭昱娴刚躺下,就有电话打来,说,一小时内来接你去隔离。凌晨1点过,她收拾东西上了车,被接到汉阳区的一个集合点,等齐了其他患者,最后由一辆公交车,转到了武汉展览中心的方舱医院。
那里很空旷,用木板隔了隔间,分出了几个大病区。3点钟,她被安排到了5号病区。一个病区有二十张床,隔着半米左右的距离,这里隔离的主要以轻症患者为主,但也有咳嗽声此起彼伏。
江汉方舱医院
出发的路上,下着雨,彭昱娴拍下雨滴朦胧的车窗,发了朋友圈:在路上,得到一个早就知道的结果,可是会相对宽心很多。
但一说到80多岁的外婆,她就哽咽起来,泣不成声。被隔离后,她无能为力了。她只能等着舅舅和父亲传来好消息。
《南风窗》记者作为某个救援队的志愿者,2月4日以来,开始跟访陈琦、徐敏、郝明这样的求助者,并试图帮他们对接到医疗资源。好的局面是,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各大方舱医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床位紧缺的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但遗憾的是,有时电话响起,还没问出对方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对方就说,可能不需要了。显然,一些患者并没有跑赢这样的速度。有人沉默着地挂掉电话,也有人愤怒地骂着。
2月6日凌晨,郝明给我发了消息:当地卫健委告诉我们,住院单已经开好,第二天就可住院。
最后他说:“可惜奶奶等不到了。”
到了第三天,徐敏的婆婆陈慧终于确诊了,他们盼来了阳性的核酸检测结果,但不幸的是,60岁的婆婆,依然没有等来床位,2月7日晚间,徐敏在朋友圈下午公布了婆婆离世的消息。
好消息也有。2月6日晚间,蔡婷就跟我分享了喜讯,这天,她跟小姨通了电话,小姨的声音健康得如同做化疗之前那样。她的小姨,一个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似乎痊愈了。目前,小姨已经做了一次核酸,结果为阴性,如果等来第二份检测结果也是阴性,便可获准出院,只需在隔离区住一个星期后,即可回家了。
另一边,尽管蔡婷妈妈只是高度疑似的单阳患者,但按照最新的诊疗方案,这种情况也能报住院。6日下午,下着雨,没有车,她推着轮椅,推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把69岁的妈妈推进了医院。
她回到家里,身疲力竭,准备着好好休息之后,重新投入战斗。
最新消息
医疗物资紧张、检测确诊艰难的状况正在得到缓解。
这几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相继投入使用,集中收治重症、轻症患者。火神山医院已于2月4日开始正式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4天后的今天,雷神山医院也交付使用,首批医疗队员已经进驻,今天就会开始收治患者。两家专门医院共计床位2500张。
从2月3日晚开始,武汉紧急抽调20个省大型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学救援队,将武汉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13处逐步改造为“方舱医院”,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目前,武汉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建设的三个方舱医院,逐步投入使用。
对于部分发热患者因客观原因无法确诊,难以得到有效的隔离和救治的情况,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提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要求确诊患者必须实行集中收治,疑似患者必须实行集中隔离,无法明确排除可能的发热患者必须实行集中隔离观察,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实行集中隔离观察。
同时,全国各地对武汉的驰援从未停止。据2月6日湖北省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情况说明,目前共有96支医疗队的9061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的医疗救治工作。针对各个市州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实际状况,11支医疗队,1535名医务人员也被分配到黄冈、鄂州、孝感、咸宁、荆州、荆门、襄阳等10个地市。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承波
编辑 | 李少威
排版 | GINNY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_
_
_
_
_
猜你还想看
_
围观
故事
热文
点击购买最新一期《南风窗》
武汉加油!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有多少疑似? 326份CT检查报告单,除了60份不发热的其他病例,剩下的266份CT报告,136例显示“肺部感染,呈多发磨玻璃样高密度影”。1月22日,湖北省新华医院放射科医生李云华手颤抖着数完,沉默了许久。这些前一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1月23日零点,共统计到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71例,其中超过400例来自湖北。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此刻的武汉面临以下问题:试剂盒数量不够、确诊艰难、床位短缺、高度疑似患者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_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比率低,与病情发展阶段、采集流程是否规范、试剂盒的质量相关。为减少可能的“漏诊”,专家建议对不同厂商的试剂盒进行系统对比 _ 文 |《财经》记者 孙爱民 言清 王小 编辑 | 王小 近日在湖北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大约50名患者和30名医务人员 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 2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独家获悉,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出现院内感染。据来自该院内部的消息源透露,至少有大约50名患者和30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 ***出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财新网】(记者 黄蕙昭 综合)武汉市中心医院门前放满花束。7日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官微发布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过世的消息。当日,手持花束的市民自发前往武汉中心医院,悼念在工作岗位被感染的李文亮医生。他曾因“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