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重、人员滞留,基层防疫面临重压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因疫情防控和延迟复工,从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暂时大量减少,身处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各地基层普遍存在防护物资和人手不足问题。严重疫情挑战能否成为真正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一个重要机遇? 文 | 《财经》记者 王丽娜 辛颖 孙 …
——《疫期特别篇》:疫期的形式主义与基层减负——
我想我是开心的,因为我的《口罩下的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受到了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社的关注,随后官媒纷纷发声,痛斥个别地方官僚在疫期大搞形式主义占用基层干部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精力。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明显的现象,我们以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的“抗疫系列评论”为例,你们如果多点开几篇评论就会发现,大多数文章的阅读量都在几千个左右,偶有多点的也不过几万阅读量,而“每日快评系列之三十四:别让形式主义消耗基层干部抗议精力”在一天之内就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媒体也能看见这种趋势。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
基层苦形式主义久矣!
而领导人和中央官媒的频繁发声也给了我们战胜疫情和形式主义的信心。对于基层干部而言:
首先得到的信息是,上面能够听到基层的声音,基层的人总会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阴谋论”的想法,认为上面被中间层蒙蔽了,看不到基层的真实情况,但我在这两年来写公众号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组织依旧紧紧地和最广大基层人民站在一起,因为我发现无论基层在关心什么,决策层总能很快引起重视。
其次,我们见到了决策层对于反对形式主义的决心,我想形式主义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在基层,人力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比如鸟语花镇,去年一共考调、被抽调了13名年轻人,其时鸟语花镇的年轻人总数也不过只有20余人,年轻职工数直接减少了一半,而且能考走和被县市级部门看中抽调走的人本就是能力比较强的人,所以乡镇不得不再从村社区抽调村干部到镇政府上班,黄书记为了解决镇政府人手短缺的问题,规定每个村必须派出一名村干部“上挂锻炼”,其时说白了就是强征劳动力。但请你相信,村干部里面连全日制大专学历都凤毛菱角,能熟练操作电脑的人本来就是村委会的宝藏,我们把这种抽到镇政府来,又加重了村委会的负担。
省抽调市,市抽调县,县抽调乡镇,乡镇抽调村,层层抽调。导致乡镇人力紧张,而在人力资源这样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官僚依然在疫期大搞形式主义之风,对基层负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拆迁、洪灾重建、土地增减挂钩、重点项目建设等项目并没有因为此次疫情而延后验收时间,很多工作距离上面给我们的期限不过还剩两三个月,我们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拆迁、洪灾重建等项目工作,所有没有任何一个办公室愿意抽出人来。但黄书记还是以极大的魄力从10个办公室抽调了10名年轻人出来组成了“疫情防控办公室”,而他们最主要工作,就是报表格,疫情防控的QQ工作群已经达到了7个,每天上午10点以前他们需要向县级单位上报5个表格数据。
不过现在工作已经相对轻松多了,但只是相对的,即使在官媒纷纷发声痛斥疫期的形式主义之后,县级部门依然新建立了一个疫情QQ群,再发明了两个疫情上报表格,我在怀疑,统筹几个县级部门是否真的那么难,设计一个简单有用的表格是否真的不可做到。是的,我持怀疑态度。
五年前,我刚刚入职鸟语花乡政府的时候,工作群里总是有些人混进来打广告。村社区干部们不厌其烦,希望群管理员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能做的,也不过是看见谁发广告就把谁禁言几天或者踢出群去,效果并不能令群成员们满意。有一天大家在群里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言道,让我当管理员,我在一周内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宝石村书记的丰子恺(现已退休)等人很相信我,纷纷支持我成为工作群管理员,而我也不负众望,一周以后直到现在,以前在群里每天出现一次的广告,现在一年也不会出现一次,其实我的办法很简单:
第一,群成员加入方式从“申请验证”制改为“成员邀请”制,只允许群成员邀请加入本群,谁邀请谁负责核实身份,哪位管理员同意的,哪位管理员负责修改备注。
第二,每天早中晚发三次信息:“下周一之前群成员必须修改完善备注,未修改备注的下周一全部踢出群。”后来被我踢出群的有副镇长、人大办主任、目标督查办主任、和我后来的扶贫办主任老侯,不过当他们第二次加入工作群时,管理员就帮助他们修改备注了。
第三,每个村清查本村备注人员,有没有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或已经离开原单位的,通通踢出群去。
只此三项措施,就把困扰大家多年的发广告问题解决了,此后五年再也没有反弹过,竟然来得如此容易,以至于我很诧异居然之前那么多年从来没有人做过。所以有时候我相信,没人有做过,仅仅是因为没有人做过,而不是因为做起来有多么的难,比如在疫期协调各部门的信息报送,你要是任命我为“子午县疫情指挥部主任”,能扣分、能处分人那种实权的,我分分钟把这个部门的“表格上瘾症”治得干干净净。
可惜我不是“子午县疫情指挥部主任”,形式主义的“表格多动症”我也关不了,所以在第一周的时候,也就是“疫情防控办公室”刚刚组建的头几天:
我奔溃了,是完完全全的崩溃了。
各种压力和矛盾袭来,工作的繁复已经让我在崩溃的边缘,和同事的争执进一步加深了我的压力。我顶着“镇政府防控指挥部副主任”这个名号,却无实权,也许“副主任”只是意味着比别人干得更多的工作员而已,白洋和吕后各有想法,也不肯听我的安排,导致工作滞后,黄书记严厉的批评了我之后,我回家辗转难眠,我用拳头狠狠打向墙壁,在房间里疯狂的咆哮,终于给黄书记发出了五年来第一条推脱工作的短信:
黄书记,我知道您正处于百忙之中,但我不得不在这个时候给您发这条短信,因为我相信这无论对于我还是防疫工作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经过几天的工作,我发现我并不适合防疫办公室,我与几位同事之间的工作理念不同,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这让我压力很大,让我很痛苦,我甚至开始头部剧痛。我并不排斥工作,我可以承担防疫中其他岗位的工作,我觉得此时我离开原岗位对最好的选择,我相信我在其他岗位上可以发挥比现岗位更好的作用。这条短信我昨天就想发的,但害怕临阵脱逃,影响全镇防控工作,此时大致数据已经确定了,此时离开不会对防控工作有太大影响,希望黄书记可以成全。
短信发出后,当天下午杜玉门召开了“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做了一些分工调整,我被调到了物资管理组,同事薛海洋顶替了我的工作,薛海洋当场把笔记本重重地摔在桌子上,死一样的表情写着“不满”。其实这时的我很小人的竟有一丝高兴,因为薛海洋的表现至少说明了我所承担的工作即使在旁观者看来也是极其繁重的。
但我终是做了逃兵,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即使心里怀着不安和愧疚,但也是怀着愧疚的逃兵,但我坚信自己不得不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我,也是为了工作。我不知道黄书记、杜主任,以及疫情防控办公室的同事们会怎么看我,但都是我应得的。我并不期望自己当了X子,还要立牌坊。
我是不甘心的,正如脱贫攻坚一样,我干了四年半的扶贫,度过了扶贫政策最混乱的初期,2019年的下半年却把我调走了;疫情防控工作在最初几天也是混乱的,很多官僚都喜欢在没有足够考虑的情况慌慌忙忙的证明自己对疫情的重视,即使他们此时关于疫情的工作既非紧急的,也非必要的。比如政法委、农民工中心等部门,可是他们依旧要随大流一样的发明属于自己的表格,交给乡镇填报,大家各自为政,互不沟通。
造成这种局面的情况,就是官本位思想。就像我对吴孟说的话:“这就是官僚。你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所以你现在还不适应,当你参加工作的时间长了,你就会明白,个别官僚做事的出发点从来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做事情都是为了解决责任。”只要事情最后的责任不在自己身上,那么无论造成多大的后果,他们都不会在意,因为不是自己的责任。
很多年前我听过一个讽刺笑话:有个人中了箭,去看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把身外的箭杆剪断。中箭人问他身内的箭头怎么办,外科医生说:“我是外科医生,只管外面的事,你现在去找内科医生,那是他的事。”这就是个别官僚的思维方式,做事的出发点是解决责任,而非解决问题。
也是是因为山高皇帝远,也许是因为暴风雨前的临近,也许是因为县领导们从来不看新闻,也许是因为很多人官僚而不自知,总之,即使国家级的官媒频繁发声抵制防疫期间的形式主义,但落实到子午县的改善却一点也没能让我们这些基层苦逼察觉到。其实有时候我在想,问题也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这个“我们”指的是全体基层干部,自然也包括我自己。基层干部身上始终带着我自己的软弱性,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即使我痛恶本县的某些官僚做法到咬牙切齿,但当国务院相关工作人员联系上我,积极引导我登陆国务院官网进行举报的时候,我还是退缩了。我是干信访的,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墙还是会有一条透风的缝的,以我对子午县部分官僚五年来的了解,他们对于一切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和事都不会善罢甘休。这就是基层干部的软弱性,即使我们痛恨他们到恨不得敲骨吸髓,我们依然少有人敢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些地方官僚。
甚至,很多人私信我,说看了我的文章想转发分享,却又怕被上级看见,给自己小鞋穿;很多人留言说了很多,也叫我不要精选出来,以免被领导发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破除层层重压在基层身上的形式主义包袱,除了顶层的重视,还要我们基层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再软弱,基层干部一定能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为人民造福这样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去。
我的那篇《口罩下的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虽然被删了,我感到很可惜,很痛心,甚至连续几天的沮丧。但是它影响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等媒体,受到了决策层的重视,这是我们(我和读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即使现在并不能马上带来变化,但我想明白了:形式主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破除形式主义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并不能奢求通过一两篇文章、一份文件、一个“基层减负年”就一次性彻底解决基层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但它是燎原之势前的一点火苗,是历史潮流中的一朵浪花,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发光的萤火虫,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扎扎实实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抵制形式主义,假以时日,在上上下下形成一致共识,“形式主义”一定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所以我们还要加油,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辈全体基层干部同仁共勉。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把文章分享给每一位你认识的人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因疫情防控和延迟复工,从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暂时大量减少,身处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各地基层普遍存在防护物资和人手不足问题。严重疫情挑战能否成为真正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一个重要机遇? 文 | 《财经》记者 王丽娜 辛颖 孙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摘要:她们曾为城市做出过看似微小但却关键性的贡献,值得在退休后得到来自社会的助力与尊重,她们的困境,也值得在春暖花开、疫情驱散后继续被审视与关注。 谁都绝不会想到,庚子鼠年的这个春节会是如此焦虑且悲壮。线上炽热,线下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学者和官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黄冈是湖北省第二个确诊病例过千的城市,黄冈市长公开承认在应对疫情方面准备不充分、防控措施不严、部分干部作风不实 文 |《财经》记者 黄姝静 姚佳莹 编辑 | 鲁伟 黄冈是湖北省内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的城市,截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记者观察|中国式防疫 一个山东县城的“防控战” 2020-02-02 23:33 作者:陈茂利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山东报道 “通知我要求带着房产证和行车证来录入信息。”山东省某县城一小区住户告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