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十人回访录 | 深度报道

记者/ 魏晓涵 梁婷 韩谦 佟晓宇 实习记者/ 陈威敬 胡琪琛

编辑/杨宝璐 宋建华

医护人员严阵以待  摄影/高瞾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计委内部文件流出,称“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关。次日,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迎来了大规模消毒。2020年1月3日,武汉市卫计委发布通报,截至2020年1月3日8时,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目前所有病例均在武汉市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并追踪到121名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未发现明显的人传人证据。

**1月9日,北青深一度正式启动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首篇报道采访了曾参与SARS会诊的专家曹志新。**

今天,距离最初发出报道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疫情发展每天都在牵动着人们的心:1月9日,武汉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月19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举办“万家宴”;1月20日,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的情况;1月25日,火神山医院开建;1月31日,武汉协和医院请求社会支援;2月7日,“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离世,国家监察委赴武汉调查……

继续追踪疫情新动态的时候,我们没有忘记回头看。我们带着读者的关心和疑问,回访了部分采访对象。希望通过复盘他们这一个月来的生活、工作轨迹,将那些更加细致入微的变化呈现出来。

左:曹志新 右:童朝晖

专家:坚守工作岗位,疫情仍不容小觑

曹志新(朝阳医院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往期报道:SARS防控专家眼中的武汉不明原因肺炎 

曹志新如今在北京的工作岗位上,这次他不在发热门诊,但新冠肺炎对他来说并不遥远。北京大部分医院都是综合医院,对于综合医院的发热门诊而言,诊断新冠肺炎病人和收治常规病人同时进行。对他所在的常规诊室来说,需要收治常规肺炎病人。如何甄别新冠和常规的肺炎病人,避免错误的收治给整个门诊带来麻烦,成为当务之急。

北京的返工潮还没来,他告诉记者,朝阳医院西院进入待命状态,他们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他的一些同事被派到武汉或北京其他定点医院支援,原本手头的工作分给了驻守北京的医生,再加上发热门诊诊断的工作量增加,每个医生的工作负荷比平时高出许多。原本使用量很少的N95口罩、一年都用不上一件的防护服都用上了,医院的防护物资也紧张起来。

“非常紧张,(物资)用不了两三天,没有了,快没有的时候又能来一点。”

据曹志新介绍,从肺炎病人里甄别新冠肺炎,做到百分百准确很难,他所在的朝阳医院采取的方法是——对所有的肺炎病人做两次核酸检测,显示阴性后,依旧集中隔离治疗,在发热门诊之外建立一个缓冲带,和常规大病房里的病人分开。

在北京,并非所有的医院都建立起了类似的防火墙,这也是他现在担心的地方。“如果甄别做得不好,容易造成极大损失。之前西城区那边就出现过一次小爆发了。”此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披露,西城区的复兴医院出现新冠肺炎的聚集性病例,感染的9人中,有5人是医护人员。

童朝晖(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

**往期报道:“中国顶级SARS病房”专家童朝晖:目前重症患者没有减少趋势,核酸检测已引入第三方 
**

自1月18日抵达武汉后,童朝晖从未中断过工作 。目前,他仍在继续参与金银潭、中南医院等医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临床救治工作。童朝晖称,接下来总体方案将会有一个调整,未来数天将组成几个专家组,由市一级的专家配合,将二十几家区属医院的重症病人转到定点医院。

据童朝晖介绍,现在除金银潭医院、武汉肺科医院外,又新增协和医院西院、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这三家分院作为重症患者救治的定点医院。

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区属医院中的重症患者甄别出来,然后转到以上几家定点的重症患者救治医院,“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两三天了”。

对于此前媒体提到的相关治疗药物,童朝晖称,有一些药物是在实验室、体外证明有效,但是不代表在临床就有效,因此在人体上是否有效,还得经过临床实验,不能轻易下判断。2月6日有一种来自美国的药刚到,将开始临床试验,具体疗效如何尚有待判断。“我听说的适应症都在轻症和中度的患者”,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童朝晖认为还是要依靠综合治疗,“不能靠任何一根救命稻草”。 

童朝晖还称,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时间,一般重症患者到ICU以后,至少也得经过10天至半个月的治疗,然后才可以拔管等,随后好转,这都需要时间。

同济医院的病床

患者:有人痛失亲人,有人治愈出院

王康(已康复的新冠肺炎感染者)

**往期报道:一个武汉肺炎康复患者的样本观察:我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22天 
**

如今王康和爸妈一起住在武汉郊区,他们最近都没出门。他基本恢复,没有其他不舒服之处。只是到了复查的日子,暂时还去不了医院,他打算等武汉解封以后,再去医院复查。

庆幸的是,父母和陪伴他战胜病魔的姐姐均未受到感染,姐姐离开医院时,进行了检查,尽管无恙,但她还是处理了自己的衣服,换了全套的新衣服,并进行了自我隔离。如今,王康还时常跟姐姐视频聊天,王康说,值得珍惜的永远是自己的亲人。

梁岩(肺炎感染者)

往期报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层医院:发热门诊排长队,防疫物资现短缺,送检需有疫区接触史 
**

新冠肺炎全面爆发之后,各地发热门诊排起了长队,感染肺炎却迟迟没法就诊的梁岩选择了求助媒体。在辗转上海的两家医院、几个科室后,梁岩终于在1月22日晚打上了点滴,从八点半到凌晨一点,挂了三瓶点滴之后,抗病毒的药物在她体内开始起作用,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

随后的几天,她每天都去医院打点滴。2月2日下午,梁岩等来了好消息。她复查完,发了一条朋友圈——“医生说,肺恢复得非常好,感谢这段日子收到的每一份关心,大家都要好好的。”

向瑜(新冠肺炎感染者家属)

往期报道:**武汉城外的重负:地县乡三级抗疫遭遇的百万返乡潮 
**

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能等来好消息。1月23日晚,向瑜的母亲刚住进随州市中心医院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虚弱和呼吸困难。但到28日复查时,CT显示母亲的双肺全白,次日病危住进ICU。

从普通隔离病房到进ICU,向瑜的妈妈一直处于隔离状态。向瑜告诉记者,母亲从24日起就呼吸困难,没有护工,向瑜向医院申请防护服,才能进病房照顾。26日,向瑜母亲确诊新冠肺炎。当时病房里还是看不到医生,直到复查那天起,才有医生开始查房。

2月3日,向瑜56岁刚退休的母亲离世。

向瑜见母亲最后一面时,隔着病房门,她看到母亲向自己伸出了手,想要握住什么。母亲走了之后,向瑜不时在想,“不知道她(当时)有多孤单多害怕,想让她来梦里找我,也没有”。

左:李文亮 右:陆俊

医生:有人突然离去,有人出现好转

黎平安(武汉市三甲医院医生)

**往期报道:自我隔离的抗疫医生:没人去坐市民的爱心车,骂跑要来陪的女朋友
**

过去两周里,他一周至少有3天支援发热门诊,每次支援至少10小时。他不坐市民的爱心车队,每天步行1小时10分钟去医院;他仍不让相恋四年的女友回到武汉,这次女朋友没和他吵架,而是在家复习考研;他还是不能和父母见面,只能在下班的回家路上给他们打个电话问候家中情况。

他告诉记者,最近医院物资管理愈发严格,在每个科室都设立了物资管理处,任何物资都需医生填表、说明、申请。他们想了很多节省物资的小技巧:口罩重复回收使用,用酒精消毒后放置温箱风干;平日的物资都是泡在酒精里消毒,现在他们将酒精装在喷壶里,喷着消毒。

他和父亲都未出现感染的情况。几天前父亲有些咳嗽,赶紧做了个CT,最终结果显示无恙。父亲比他还忙,一个星期最多休息一天,一周至少一次坐班发热门诊。十几天前,父亲所在的医院派了一辆120救护车连夜驱车赶往上海,拉了一批物资回来。之后尽管父亲坐诊普通呼吸科室,除了口罩,多了一层隔离衣,去隔离病房查房也有了防护服。

李文亮(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

曾接受采访的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至迟从2月5日开始,李文亮感到病情加重。这天下午,他告诉财新,自己的病情有所反复,“这两天不如之前,高流量+面罩氧饱也只有88-99,呼吸困难加重,氧饱(血氧饱和度)87、心率122。我前天(2月3日)动脉血氧分压110,今天只有64了。”

2月6日晚,李文亮病情恶化,被推入急救室进行抢救,并上了ECMO,2月7日凌晨2点58分,医院宣布了李文亮去世的消息。

李文亮医生走了,国家监察委的调查组来了。 当日,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陆俊(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

**往期报道:武汉早期感染最重医生:出ICU还要很长康复期,目前呼吸仍困难 
**

30岁的武汉同济医院医生陆俊是武汉早期染病医护人员里最重的一个。目前他的情况稍有好转。他告诉记者,等康复之后,希望能够继续回去上班,抗疫。

他1月5日起出现发热症状,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12天后,1月29日转回同济医院普通病房。

2月8日上午,陆俊从高流量吸氧治疗换成了低流量的鼻导管,再过几日,他就可以摆脱吸氧治疗。在他看来,2月6日是他治疗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感觉氧气越来越够用了,那天高流量吸氧浓度调低到30%,可以考虑换鼻导管了。”

针对肺部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长也在增加。2月1日接受深一度记者采访时,他每次训练只能坚持十几分钟,一天训练2-3次,现在,他可以持续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一天训练3-5次,肌肉训练也开始增强。

2月9日湖北最新统计数据

武汉周边市级医院:患者数量多,防护物资需求量大

往期报道:武汉城外的重负:地县乡三级抗疫遭遇的百万返乡潮

**孝感中心医院
**

2月6日,孝感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防护条件要比之前改善很多,物资主要来自社会捐赠。医用外科口罩稍微充足了些,可以保证四小时一换。N95口罩仍然稀缺,只有特别紧急需要接触患者时——比如做流感三项或者做咽拭子采集这类高危的工作,才能使用。很多捐献的防护服达不到防护标准,只有约三成能够使用,其中还有网眼型防护服,上面全是洞,甚至都防不了水。

目前,孝感确诊病例为2436例,是湖北第二集中区域,疫情严峻程度仍不容小觑。2月8日,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紧急求助医用物资。该市慈善总会在采访中称,截至8日下午3时,N95、医用防护服库存为0,其他物资也纷纷告急。

2月9日,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连发热门诊的医生都只有防尘服了。物资的消耗量太大,一家医院的库存本来就用不了几天,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去捐赠仓库领物资,收治的患者也在增加。

随州中心医院

另外一个饱受关注的城市是随州。继武汉、孝感、黄冈之外,随州市也进入告急状态。此前,这个湖北省的地级市没有受到太多关注,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比较落后,医疗资源匮乏。截至2月7日,这座人口两百多万的地级市,确诊病例已达915,成为整个湖北省确诊病例第四多的城市。

2月6日,随州市市长表示,随州医用物资紧缺,库存仅供3天使用,消耗量很大,没有稳定的供应来源,一线工作人员急需防护装备。

“现在最缺的是人手。”随州市中心医院负责物资的人员告诉记者,“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这里是随州市唯一的一家三甲定点收治肺炎病人的医院,2月3日,该医院向社会发出求助公告,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都在求助物资之列。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医院里最缺的是N95口罩、防护服和快速手部消毒剂。随州市中心医院的工作人员就两千三百多人,还有不断前来的患者,每天口罩的消耗量在四五千个,防护服的用量上千个。

未感染武汉市民:或回家自我隔离,或坚守义工岗位

**常宁(自驾回武汉的普通市民)
**

**往期报道:鄂A牌车30小时归乡记 
**

从东北驱车30个小时回武汉的常宁及同行的亲友,一回家就开始自我隔离。从29日到现在,11天过去了,他们未有发热现象。

常宁在网上找了些课程,安排儿子按时听课,还会布置一些作业,她和丈夫也已经开始了网络办公。

**汪慧(武汉热心市民)
**

往期报道:一个武汉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自述 

汪慧也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公益活动。她告诉记者,现在红十字会运输物资时,办理的手续已经简化了许多,但她没有再回到红十字会去做义工,而是在民间组织里负责帮忙运输物资。这些天来,她所在的组织给五个社区,以及福利院、养老院送去了15万只口罩,以及五十多桶酒精。

筹集和运输的困难还存在着,但汪慧告诉记者,他们打算把活动持续到武汉物资不紧缺为止。“毕竟物资紧缺的情况在一步步好转。”

(除曹志新、童朝晖、李文亮、陆俊外,文中其余受访对象皆为化名)

【反侵权公告】本文由北京青年报与腾讯新闻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送别李文亮医生:愿天堂没有病毒| 深度报道

鄂A牌车30小时归乡记 | 深度报道

一个武汉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自述 | 深度报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我哭了,只求一张病床”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蔡婷说:“大家都荒谬到这个程度了。” 2月5日下午,湖北省人民医院拥挤的门诊部,蔡婷排了3个小时的队。这家医院昨天做了1500份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43岁的蔡婷和母亲的样本,也在其中。现在,蔡婷全部心思都在这上面, …

肺炎日记|2月2日:力不从心红会“让路”,双黄连惹质疑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财新网】(记者 黄蕙昭 综合)疫情局势仍然严峻。截至2日16时,中国累计确诊病例14489例,死亡304例,疑似病例19544例。湖北地区继续保持高增速:目前,湖北省确诊病例9074例,其中黄冈市累计确诊1002 …

1.21-23日 武汉新冠肺炎报道(中篇)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1月21日下午,我们三人就住进了武汉金银潭的一家酒店,然后迅速开始了解情况。两位记者去华南海鲜市场摸情况,我一边做北京朝阳医院陶勇医生被伤事件的电话采访、赶微信稿,一边询问武汉的医生朋友。我们三人在酒店房间第一次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