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人离开武汉,我是其中之一 | 我的武汉日志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若干年后回望,这一定是一段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许多家庭无法团圆。疫情数据地图的每次刷新都令人揪心。我们和千万武汉人在一起,这不只是一句安慰,因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之前,我们向用户征集这 …
作者:张霞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壹
2020年,王明发最后悔的事情是去年砍掉了一亩多地的大樱桃树,建了两个草莓大棚。
大樱桃是山东鲁中一带的“土称呼”,其实就是国产车厘子。我们村庄种植大樱桃已有十几年历史,最贵的时候,能卖到15、6块钱一斤,一亩地可有两万多块的收入。
2017、2018,接连两年的清明节期间,鲁中地区遇上了“倒春寒”,把正值开花季的樱桃花苞冻掉了一大半。等到收成时,樱桃的价格却并没攀升,王明发一年只收入了八千多块。
他算了一笔账,刨去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这一年,算是“白干了”。
没上过几天学的他,说不出“产业升级转型”之类的话,却认清了一个理儿:再种下去,就是死路一条——首先是竞争大,家家户户都种着同一种作物,客源却只几个外地客商,很容易被压价;其次,大樱桃的生产周期长,开花、授粉、落果的过程中经常遭遇意外,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
到附近几个乡镇考察了一圈之后,2019年,王明发毅然决然的把地里的作物换成了前景更好的大棚草莓。
草莓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农历八月份种上,三个月左右便能收成。冬季乡村的鲜果少,走亲访友、居家待客草莓都是稀罕物。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格,春节期间,一斤草莓能卖到20块钱左右。
利润高,投入也就大。建温室大棚需要玻璃薄膜和专业PC板,一个需要投入四万多。为此,王明发到银行贷了三万块钱的款。
因材料贵,温室大棚造价颇高,一个需四万多元
想保证草莓的产量高,得用好的苗木。王明发特地去了一趟省城济南,雇车跑了两百多公里,运回来一万五千来颗上好的苗栽,花掉九千多。想要草莓的个头大,肥料也很关键,王明发用的是日本技术的“佳垦冲施肥”,一亩地又要三千多。
一亩地草莓的肥料钱大约为三千元左右
不负所望的是,草莓果然收成可人,个顶个又红又大。王明发推算,一株草莓整个周期可生产两斤左右,一万五千颗就是三万斤。不用两年就能收回成本了。
意外的是,草莓红了,疫情来了。
贰
疫情来了,我县各个村庄的的入口处,都设立了值班岗哨,禁止外村人员进入。王明发的草莓卖不动了。
我县自发的“封村”运动算是较晚的,大年初二开始。最初王明发不以为然,寻思不过“就是个形式”,再怎么着就没个走亲访友的了?等到了大年初三,试着去邻村看舅舅的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不仅村口有人值班,从高速公路拐进村子的岔路口还堵上了石头和木材,他不得不提着一箱草莓和两箱牛奶原路返回。
等到了初四、初五,公路上基本上车辆绝迹,杳无人影了。我们村是一个几百口人的大村,每天本村人员或多或少能够来王明发处消费个三五斤。剩下的,他便通过电话和微信,和外村熟人联系。谁若有需求,他骑着电动车送至村口,“交接情报”一样隔着一个岗哨交接货物。
“封村”后的乡村马路上人车稀少
王明发的草莓是从农历十一月底开始售卖的,年前卖的是18、9块钱一斤。这十几天,为了促销,他先是把价格降到十块,后又降到八块。按照这形势下去,三万来斤草莓,至少要少卖三万块。
然而即便如此,这份“外卖”的生意也几乎要做到头了。
2月4号下午,王明发载着五斤草莓到白花峪村送货,在白花峪的桥头,亲眼看到这村一个嫁出去的姑娘回来过娘家,因不让进村,和值勤人员大吵大闹起来。最后村领导报了警。警车呼啸而来那一刻,王明发拿起草莓便掉头而去了。“过娘家都不行?何况是卖草莓这种小事儿?”他自嘲道。
不过在竞争对手陈美清眼中,王明发已经算是幸运了。
陈美清家里有一个塑料大棚,和王明发隔了不到一千米,因管理不善,草莓个头要小,产量也低。更让她一直懊悔不迭的是,年二十六起,她一家三口全部得了流感,在村卫生室打吊瓶,一颗草莓也没卖。
“偏偏就是最贵那两天病了。年初二好了,就变成十块钱了。”陈美清逢人就要唠叨。一棚的草莓她从年前到现在只卖出去不到五千块。
更致命的是,王明发和陈美清还有个共同的“敌人”,村里最大的种植户李华伦。李华伦共有四个草莓大棚,不像二者把大棚建到自家田地里,他在村子的马路旁承包了十亩地,垦出来,建成了一个采摘园,旁边还有小饭馆和停车位。这三户人家是附近几个村庄,唯一的草莓种植户,构成了竞争格局。
按说李华伦亏损更大,但十元一斤的降价潮是他先开启的,八块也是他领头。除此,他还向镇政府捐赠了五百斤,给各个村的疫情防控小组成员赠送了一百斤。荣获了表彰奖状一枚。
销售不动后,李华伦将五千块钱的草莓捐献给了镇政府(图为李华伦提供)
为此,王明发和陈美清找李华伦理论。李华伦双手一摊,劝他俩要拎得清。“个人有个人做生意的道道,我降价也是维护客户。现在,这情况,就是白送也得送啊,至少换个人情。”李华伦说。
叁
会过日子的王明发,最终也是没舍得送。
最近几天,每天他和妻子蹲在大棚里忙活,看到熟透且有发烂迹象的草莓便摘下来,先吃为敬。
王明发一家今年“吃够了”草莓
现年17岁,正在县城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儿子,成了他们两口愤怒的对象。“平常香蕉、橙子花钱买着吃,换成自己的水果就不吃了?”王明发一天要冲着儿子叨叨三四次。逼迫他吃草莓。
王明发的老婆则把吃不下的草莓加上冰糖煮熟,装进玻璃瓶,放到院子里自行冷冻储存。期望等到了暖和天还能当作罐头吃。
忆苦思甜是王明发最爱做的事。现年54岁的王明发,自出生起便居住在我的家乡,山东鲁中地区南部的一个山村。村庄属丘陵地区,土地贫瘠,小麦和玉米产量不高。家中有共有四个兄弟姐妹的王明发,小时吃过野菜,吃过高粱。
“穷”这个字能被他讲述的绘声绘色。他告诉我,即使改革开放之后还是穷,一亩地能收五百多斤小麦,卖不到一千块钱。穷的时候,面不够吃,菜舍不得用油炒,他试过把馒头卷进煎饼里,两种主食一起吃,“好歹咬起来能软和些”。
最离奇的一个故事是,他曾穷到就着山野里捕来的蚂蚱喝酒。正喝着,停电了,蚂蚱掉到了桌子腿下面,他抹黑捡起来继续咂摸着喝。等来电一看,摸起来的是一根蚯蚓。
为了脱贫,王明发种过菜园,1997年之后又把菜园改成葡萄园,后来换成苹果园,樱桃园,直到现在的草莓大棚。收入越来越好,种葡萄的时候一亩地能有两三千,苹果上万,樱桃最多能到两三万。
王明发家有一儿一女。地里两三万块钱的收入,外加每逢秋天,当地商贩收购苹果,王明发老婆跟着前去打零工,负责苹果包装,也能赚个七八千。这已足够一个农村家庭一年的开销。
前前后后投入近十万,建两个草莓大棚,是王明发这辈子“赌”的最大的一次。据他说,他不得不“赌”,儿子再过五六年就到了成家的年纪,而县城的房价也早到了八千一平米。
目前,“赌”输了的王明发时而哀叹,时而乐观。他把这次疫情看作和冰雹、暴雨差不多的天灾,天灾往年他遇到过很多次,早就习以为常。克服克服就过去了,是他最近常说的话。
去年猪肉涨价,今年过年他家便没灌香肠。“吃鸡肉也挺好,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他说。此外,他还庆幸,自家是小本买卖。电视里,还有网上,他看到过真正的大户,上百斤的水果往地里倒。“那才是真正的运气不好。还不是得克服?”
话音刚落,他又为银行利息肉疼,“一年快三千呢!”
更多时候,他还因为同村的人“心里来气”。
村里总有人来到他的大棚感叹两句,为他可惜。但乡村人的同情,很快就会回归现实。
替王明发感慨完了,乡亲们总会絮叨一句,“幸好不是下樱桃的时候(阳历五月份),要是那时候赶上疫情,樱桃肯定也不让卖了。”转头开始操心起自己地里的果树,为自己庆幸。
气不过的王明发最近几天从大瓦房里,搬进了草莓棚旁边的果园屋。因为是温室大棚,草莓棚内有二十多度,搬个马扎坐进去吃饭喝酒,很是舒适。比之北方农村时常零下的室内,要“享受不少”。
“草莓虽然卖不出去了,我好歹也住进了暖气房。”王明发自嘲道。
(以上人名皆为化名)
*文中图片为作者拍摄
推荐阅读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若干年后回望,这一定是一段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许多家庭无法团圆。疫情数据地图的每次刷新都令人揪心。我们和千万武汉人在一起,这不只是一句安慰,因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之前,我们向用户征集这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在病房外的办公室里,他们简单地吃了一顿工作餐,当作年夜饭,随即换装上岗,继续奋战在抗击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在防控的前提下,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成为近日各地的着眼点。然而,疫情仍在肆虐,对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也在逐渐体现。 为帮扶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苏州、上海、北京、珠海等地都出台了相关帮扶举措。 2月2日,江苏省苏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作者 | 安然 编辑 | 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_编者按:_跨越疫情经济周期,需要中国全行业上下游携手共度难关,深网推出《共克时艰》系列报道,是为第四篇,一位教育创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人畜共患病(Zoonosis)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非常危险的新型传染病。这些病毒(菌)平时躲在动物体内,不断地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伺机寻找入侵人类的机会。 科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新冠与非典的源头来自蝙蝠,两场疫情相似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