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街头的病人,这几天终于停止奔波了

“医院外面,一位女士咳嗽到不行,又住不进病房。我看到两个人的绝望,想要拍出来,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只拍到了两个人的沉默。”

“我进去之前,就看到医院门口各个显著位置都贴着‘床位已满’的公告。走进门去,右手边是一个输液房间,一排排座位上是一排排输液的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人一起输液,这个场景让我觉得心里很震动……为了避免感染,这些患者多是自己一个人过来,我看到许多年纪很大的老人,颤颤巍巍,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在封城的情况下来到医院的”。

这是2月1日,武汉封城10天时,我们摄影记者蔡小川发表的图文。武汉到底有多少病人?病人该怎么才住得上院?在武汉封城后至少三周的时间内,都是一个不太容易搞清楚的问题。

武汉是一个医疗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三级医院61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7家。有读者在我们的“中读”上留言,问我是不是写错了,武汉有61家三级医院?确实是,61家三级医院,看起来很了不得的数字。截止2018年底,武汉市拥有床位数9.53万张,职业(助理)医师4.23万个。拥有12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进入全国医院综合排名50强的有三家:武汉同济、武汉协和、湖北省人民医院。

那么为何新冠疫情来临时,武汉看起来强大的医疗资源显得不堪一击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院的现有资源里,用来应对传染病的,占比非常小。传染病有点像城市里的消防队,没有火灾隐患的时候,很多人不觉得它重要,而且传染病如果防得好,没有出现大问题,也显得这些部门不重要。北京在2019年年末应对过鼠疫病人,我当时觉得可能是个大新闻,一听到消息就让记者进入这个题,由于相关部门对疾病的治疗和控制非常得当,这事显得动静很小就处理好了。现在想想,动静很小就处理好了,其实是非常珍贵的结局。

这次武汉的医院,谈到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过程,都有一个迅速开辟传染病区的过程。比如武汉协和,从12月底就接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12月31日,协和医院把医院一层改造为有24个床位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病人很快填满,于是四层楼都用来建隔离病房,重症病人集中到五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也一样,有个迅速扩充隔离病房的过程。在武汉1月22日推出7家定点医院后,由于病人涌入的速度超过预期,条件不具备的二级医院更是难以建立完备的隔离病房,成为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重灾区。

我们记者张从志采访了三级综合医院武钢二院,武钢二院曾在离本院区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专科院区,在那里给传染科专门盖了一栋大楼,可以容纳120张床位。进入新世纪后,老楼被改为养老院,医院又盖了一栋四层的传染科大楼,一层是门诊,上面三层是病房,每层有60张床位,床位增加到180张。新的大楼是按照传染病楼的建筑标准建造设计的,分为污染、相对污染、洁净三区,设置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和病人通道。

这样的条件,已经让前来支援的天津援鄂医疗队负责人陆伟惊喜。张从志的稿子写到,“尽管大楼年久失修,条件很差,水电网都得重新接通,而且因为找不到物业人员,队员们进去后还要自己打扫卫生,‘一边挖战壕,一边作战。’但传染科大楼的建筑结构是按传染病标准设计的,可以进行严格分区,防止医护人员与患者交叉感染,而这正是陆伟最看重的一点。

综合医院对传染科的重视也与2003年非典有关——那场疫情深刻改变了整个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其中就包括传染科的建设。当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遭受了重创,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全院共93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后来整座医院被隔离,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被整体隔离的医院。

所以不少专家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提到对于传染病的“平战结合”的思路。看起来一切太平的时候,怎么能迅速启动应对大规模传染病的医疗资源?这个道理搞传染病的都懂,但是真正能落实的地方,可能不算多。

当城市里突然出现大量传染病人,去争取占比很少的传染病治疗资源,就出现了严重的医疗挤兑。武汉的病人们,首先是为了寻找看病机会,在一个个医院辗转。1月22日前,武汉宣布61家医院有发热门诊,1月22日变为只有7家定点医院接受新冠病人,然后在发现7家医院确实无力承受之后,又放开了所有有发热门诊的医院。所以病人和家属们,在封城后没有公共交通也不让开私家车的情况下,面对有限的社区调度车辆和看病名额,挣扎求生。

这几天,前线记者说,大街上终于是没什么人了。武汉的病人们,经历了封城前后一床难求时的辗转求医,待到武汉建立社区上报制度后,需要看病的人们通过社区上报,等待治疗和住院机会。但是一个社区配备几辆车,十几个社区干部面对2000-6000多户人口,在疫情集中爆发的小区,资源显然不够。所以还是不少病人或家属,自己去药店买药,去到不同医院寻求救治机会。

2月17日是我们第二本新冠肺炎刊物的截稿期,看这期记者们从前线发来的文章,已经稍感安心。至少武汉的救治思路是非常明确了,医院大量开辟隔离病区,医院资源留给重症病人;方舱资源给轻症病人;疑似病人住隔离酒店;健康人老老实实呆在家。前线记者王海燕说,2月10日武汉出了政策,一户3天才让出一次门,但执行得比较松。一方面是社区工作人员主要在忙着往各处送病人,另外是老旧小区很难挡住人。2月16日开始的拉网大排查,严格了。社区病人基本送走了,很多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所以病人和家属都没有必要上街走动了。

王海燕在某社区看到的奇特一幕是,一个病人,1月底登记住院,这几天终于轮到他了。但是这位病人自己找到了医院输液,治疗一阵子,觉得好了,所以不愿意去住院。可是社区上报的事情得有回复,就得找到这人去住院。于是社区工作人员把他老婆“押”在社区中心,一直到病人出现,老老实实去住院。

Hi吴琪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文章已于修改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武汉“应收尽收”难在何处?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月19日,武昌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的人数明显减少。(南方周末记者 王伟凯/图) 全文共5257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因为诊断门槛过高,过去二十多天里,武汉 …

​保卫大武汉:决战时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层层战略部署之后,武汉保卫战已经开始。这是一场与病毒和传染源赛跑的立体战役。 要想打赢这场战役,我们需要在时间上,跑在病魔之前,调集重兵,救治患者;在空间上,则要寻遍传染源,斩断传播途径,将其隔离。 《三联生活周刊》 …

决胜武汉进行时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月18日,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在挨家排查。 (新华社/图) 全文共8426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新建或改造医院的速度,远比不上确诊病 …

拯救武汉:实录封城后最艰难的三周 |《财经》封面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一座人口过千万的超级大都市在突降灾疫后陷入休克,然后艰难走出混乱无望 财经封面。创意设计/黎立 文 |《财经》特派武汉记者 刘以秦 信娜 王小《财经》记者 房宫一柳 黎诗韵 俞琴 王丽娜 王静仪 陈亮 李斯洋 李皙寅  …

新冠特刊 | 2020年初,我们在武汉现场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 记者 | 吴琪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汉口火车站。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上午8点40分、50分,墙上的时钟往前走,随着一拨拨人上车,庞大的候车大厅,像被一支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