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带娃期,被迫“升级打怪”的父母们

by 赵小薇, at 19 February 2020, tags : 队友 肖琳 带娃 怪兽 儿子 女儿 办公 梁燕

点击上方物质生活参考加星标!

物质生活参考

作者:赵小薇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上周,物质生活参考推送了《超长期相处,被父母“逼疯”的年轻人》,许多读者看后表示:请关注一下长期带娃的父母,我们也快被逼疯了。

好的⬇️⬇️⬇️

每天清晨5点,肖琳都会被女儿吭哧吭哧的哼唧声吵醒。一般情况下,她会毫不犹豫地摸黑塞过去一堆零食,让一岁半的娃坐在夜色中咀嚼,以此为自己争取“再睡一会儿”的宝贵机会。

“不试试都不知道自己底线有多低。”她说,一个月来,自己带着俩娃居家办公,所谓的责任感自尊心,早已被鸡飞狗跳的生活模式消磨殆尽。

至于生存状态,“说生无可恋显得有点儿矫情了,”肖琳说,“难度相当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吧,永远甭想闲着,一直要升级打怪。”

  难以制服的“人类幼崽”

带娃升级为“HARD”模式,原本不在肖琳预计之内。疫情排山倒海而来,公婆出于安全考虑未能及时回到上海,以往婆婆带娃的模式临时改为小两口带娃。

情况很快升级:军人身份的爱人节后即复工,而肖琳所在公司则安排员工在家办公。二娃母亲随即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肖琳眼中,四岁的儿子和一岁半的女儿,尚处于 “人类幼崽”阶段:难以预测,难以制服。但二者总有不同,一般来说,女儿的主要示威方式是大声哭闹,四岁的儿子则体现出人类文明的进步,学会了用语言表达。

每天午休,当老母亲好不容易哄睡了老二,终于打开笔记本,准备推进一下ppt,还在自己房间看动画片的老大就不时进来晃一下,问“一个小问题”。至于问题内容,有时是听到外面一个奇怪的声音问问是个啥,有时是想吃好吃的问问能不能吃,当然更多的是,“妈妈你在写什么你要写多久你什么时候陪我玩儿”。

“相当于你写东西的时候旁边有一只猫,一直站在你桌子旁边问你几点下班。”同样深受人类幼崽之苦的“奶爸”王新这样解释。猫一样的大儿子虽然唐僧但总还能以礼相待,还不会讲话的小儿子则很难晓之以理。

“他热爱一切圆形的东西,见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想要,盘子和碗已经摔破了N个了。”王新长叹一口气,圆形爱好者最近看上了他的唱片,文艺中年的音乐梦被执拗的人类幼崽掰得稀碎。

狂热的圆形物体爱好者

“我真没想到他比我还爱唱片!”王同学非常阿Q地用遗传基因自我安慰,甚至联想起“晴雯撕扇”的美妙情节。

但更多人面对的“幼崽”并无特殊喜好,因而应对手段常规且枯燥。“会唱的歌儿都唱了,会讲的故事都讲了,想吃的东西都吃了,超级飞侠奥特曼的台词我都会背了。”

每天与儿子相伴的张力感到脑细胞已经被耗尽,满脑子只有循环播放的儿歌:“奶奶喂了两只鸡呀,大公鸡和大母鸡。”

被学龄儿童“逼疯”的悲惨中年

梁燕在朋友圈晒了一张摞在一起的课本截图,粗略一看七八本。配图说:这是工作之余要带孩子学的课程。没想到有生之年我成了全科辅导老师,还是没有辅导费的那种。

另一条朋友圈,她总结了辅导一年级儿子学习的日常:起床-早饭-写作业-心平气和地讲-略有点不耐烦地讲-强忍胸中怒火地讲-午饭-午休-爆发-和解-晚饭-吭哧瘪肚把作业讲完-睡觉。

此间艰辛与波折她表示“不忍多说”,“除了‘亲生的’三个字,你很难找到理由平息怒火或者自我安慰。”梁燕说。

矛盾的重点在于:开学虽然延迟了,但是“停学不停课”的指示下,作业并没有减少。每天早上一睁眼,梁燕都会颤抖着打开手机,记下各科老师的各项作业,按时间段布置下去之后,自己再开始远程办公。

与爱人一样,梁燕所在的单位原则上已经复工通勤。针对无人带娃的双职工家庭,各地出台的政策相似,即远程办公,或者“鼓励企业安排一名家长带薪居家看护”。夫妻俩协商后,居家带娃的责任落到梁燕身上。于是,以往只在下班后发生的惨剧,如今成了贯穿全天的持续性项目。

相对而言,刘西与女儿的相处大多数时间还算愉快。最近两次“炸裂”都发生在检查语文作业过程中:组词题中,女儿在“脸”后面写下了“小白脸”;多音字组词题,“作”的答案写的是:“作死”。

刘西捧着作业本目瞪口呆。在此之前,她头疼的还是女儿上英语网课时东倒西歪、昏昏欲睡的状态,“没想到先折在了中文上。”

但更让她目瞪口呆的,是微信群里秀出天际的神奇家长,开学第一天,一位家长录了一条孩子在家举行开学典礼和升旗仪式的视频,同时配上慷慨激昂的文字:校服依然湛蓝!红领巾依然鲜红!***表示:一定按照学校安排和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来自家长群的“表演”

刘西说,她突然对“作”这个多音字,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来自“猪队友”的神助攻

对于很多人来说,戏精家长的杀伤力尚且有限,更大的伤害,往往来自身边的“猪队友”。

由于父母和育儿嫂都被困在老家,李如和老公只能开启双人组队带双娃模式。前几天,李如把小女儿哄睡的任务分配给队友,一下子觉得夜晚轻松很多。昨晚女儿爬回她身边,不断问她:怪兽来了吗?怪兽来了吗?

抓来队友询问,才知道,这几天哄睡的办法一直是:再不睡觉怪兽就来了!李如火冒三丈:教育孩子已经够我受的了,还得教育大人!

因为平常很少带娃,队友的招数很快捉襟见肘,于是回归了最原始的套路:每天带娃室内踢球半小时。目前的战绩是:上周踢碎了左边的花瓶,这周把右边对称的那只也踢破了。另一个简单粗暴的娱乐项目是“捉迷藏”,李如写了一半稿子出来一看,小女儿被藏进了脏衣篓。

“耗电大法”似乎是爸爸们带娃的最强大武器。周末时,肖琳会把娃全部交给老公,自己躲进小屋赶PPT进度。

屋外俨然一场热闹的小型运动会,短跑跳跃搬运翻滚以及背娃俯卧撑,或者是对着一面墙用switch打怪兽。一般情况下,不到八点,小怪兽们就能电量耗尽,沉沉睡去。

也有队友一直采取消极躲避态度。梁燕的老公每天下班后还要坐在车里“云办公”,不饿到万不得已绝不进屋,理由是“不想看到母子俩反目成仇的惨烈局面”。

夫妻俩为此大吵一架,胶着之中,儿子跳了出来,大声助威:现在是2-1!你们再打一架,谁厉害我就站在谁那边!

不是对策的对策

没有老人帮带、没有育儿嫂在职、只剩猪队友相助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被迫“打怪升级”的父母们至今难以预料。

许多人在艰难之中探索出一点另类生存之道。

一岁半的女儿见不得老母亲一门心思盯着手机,但如果同时做着一点别的什么事就还能体谅,于是肖琳每次刷微博的时候,都要一边刷一边撕纸;

一边玩儿手机一边撕纸的“成果”

实在没故事可讲时,张力会视频连线母亲,让奶奶在线“云带娃“。一般来说,可以换来儿子一小时左右的非暴力时段;

刘西要求女儿多背点古诗,最近背的一首是《送柴侍御》。她并不指望女儿成为精通诗词的才女,“只要组词的时候别暴露女土匪气质就可以了”;

也有弄巧成拙的时候。面对儿子一次又一次地打断工作,肖琳恐吓说:老板随时要开视频会,如果有娃捣乱,看到一次扣一千,妈妈就没钱给你买玩具了!

这一威胁十分有效。周末到来,当队友想给她送个苹果进屋时,儿子果断挡在门外:你一进去,我的乐高就没有了!

梁燕则感受到了危机教育带来的成果。前两天,七岁的儿子突然说,妈妈,我生日的时候,你不要给我买礼物了,没有礼物我也觉得很幸福。她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可能到时候我们家就没钱花了。还主动表示:妈妈,把我的压岁钱给你吧。

真正让她觉得孩子从“小怪兽”变成“小天使”,是在知道爸爸对接的工作与湖北相关后,以往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儿子,很少再去抢队友的手机玩儿。

“你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我支持你的。”他说。

参考资料:

[1]《记者调查:2亿人居家办公实验开启,是带娃办公两不误还是全耽误?》,来源:第一财经究竟视频 2020年2月15日;

 [2] 《复工之后,孩子谁带?》,来源:澎湃新闻,2020年2月14日。

应受访者要求,

肖琳、王新、梁燕、张力、李如、刘西为化名。

头图为视频截图,内文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长按二维码,添加物质生活君微信,

回复“粉丝”,进入物质生活粉丝群,

获取独家优质生活参考。

\= 推荐阅读=

新冠时期的爱情

超长期相处,被父母“逼疯”的年轻人

这款游戏,让我对瘟疫有了新认识

END-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口述|ICU男护士“Tony蒋”,曾经也是手残党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邓雅菲 实习生 苏笑语 “在支援湖北行前工作能力摸底时,我得知队友几乎都是有十几年ICU经验的主管护师,而我,除去三个月试用期,正式工龄才两个月,我能胜任紧张的一线工作吗?”飞往武汉的专机上,江西省赣州市 …

基层社区调查员,每天都在做什么丨寻业中国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每当看到那些穿着橙色工作服守在大街上的环卫工人,穿着绿马甲巡街的交警,一闪而过的黄色骑手小哥,24小时在药店守店的店员,我就觉得很安心。 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配图 | 作者供图 寻业中国·Work in …

“我不怕疫情感染我,我怕的是丈夫对我的虐待”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封闭与流动:疫情下的中国家政工”的第一篇投稿选登来自梦雨。知道梦雨早早从北京回老家,准备做手术;也知道她和农村生活关系一直是纠结的。看到稿子的名字,《写给我即将见面的姐妹们》,有点惊喜。我想起这位“来自家政工内部的 …

那些在封城前离开武汉的人都去哪了?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1 月 23 日凌晨两点,武汉发出通告,将于当天上午 10 时,关闭机场、火车站,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也将暂停运营。26 日晚,武汉市长周先旺表示,” 因为春节和疫情的影响,目前有 500 多万人离开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