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2.5天小长假get√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3月以来,浙江、江西两省份以及甘肃省陇南市相继推行2.5天假期制刺激消费。 其中,江西省文旅厅的消息指出:江西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弹性作息减少的工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日前建议,面向特定人群发放1000元消费券,以补贴低收入就业人群,促进内需回补。
建议面向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
刘俏近日发布《疫后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与建议》报告,建议补贴低收入群体,激发消费潜力。
在刘俏看来,考虑到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动能,疫后政策应该特别着力对冲疫情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带来的冲击。连月的疫情防控工作大幅抑制了居民正常的消费需求。
“虽然居民消费具有较强弹性,但鉴于此次疫情影响地域范围较大、延缓复工时间较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或有大幅减少可能,预计疫情过后消费反弹力度或不及预期。”刘俏认为,最直接的激发消费潜力的办法就是通过减税和补贴的方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助。
刘俏建议,可考虑采用消费券政策,补贴低收入就业人群,促进内需回补。
建议消费券金额为1000元
针对消费券补贴政策,刘俏建议面向全国就业人群,采取现金补助的形式发放消费券1000元,对湖北省就业人口全员发放消费券,除湖北外全国的低收入就业群体发放消费券。
刘俏认为,消费券不能全民发放,需要面向特定人群。2019年全国人口为14亿人,若以1000元为标准发放消费券,则估算需要高达1.4万亿人民币左右,将大大加重财政负担。
刘俏表示,消费券政策可以向民众传达抗击疫情的信心,面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通过提供补贴,弥补因疫情影响导致的收入下滑,保障其基本生活。其次以补贴直接刺激消费,形成消费回补,在总量上能够实现消费回升。
刘俏说,消费券政策应考虑向重点地区(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倾斜。湖北省是疫情重灾区,至今防控疫情仍是湖北省最重要工作,企业复工复产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为保障抗疫一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应当对湖北省就业人群全员发放消费券。
消费券估算发放规模超2600亿元
消费券要花多少钱?
刘俏指出,人社部数据披露,中国的就业人数于2019年12月已达7.7471亿人,劳动参与率为7.7471⁄14=55.33%。若将月收入3000元以下就业人口视为低收入群体,该群体占比31%。
因此估算,除湖北外低收入就业人群约为(14-0.5917)*55.33%*31%=2.2999亿人,湖北省就业人口约为3273.88万人。
因此,消费券补贴金额为:除湖北外低收入就业人群补贴金额+湖北省就业人群补贴金额=22999.18万*1000元+3273.88万*1000元=2627.31亿元。
延伸:中国多地已经开始发放消费券
记者注意到,近期,南京、青岛、济南、宁波等多地已经宣布发放不同形式的消费券。
南京电子消费券截图。
其中,南京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总额为3.18亿元的消费券。据悉,为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南京市政府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电子消费券,三轮共计摇出67万笔消费券,在5天内带动消费近千万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近日称,正密切关注地方发放消费券这件事,而且进行着积极地跟踪分析,支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地方出台政策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让市场主体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一个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至暗时刻
点击大图 |疯狂口罩投资:纸尿裤厂转产,原材料涨价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3月以来,浙江、江西两省份以及甘肃省陇南市相继推行2.5天假期制刺激消费。 其中,江西省文旅厅的消息指出:江西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弹性作息减少的工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财新网】(记者 张兰太)随着清明节临近,全国各地陆续印发通知、发出倡议,要求避免人群聚集,倡议文明祭扫、网络祭扫。 湖北确诊病例连续三日零增长 京沪继续升级防境外输入措施 3月20日,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零,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崔璞玉 “ 根据该计划,政府将向个人发放最多达1200美元的现金,针对夫妻的发放额为2400美元,每个孩子的现金额为500美元。 ” 美东时间3月19日,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财新网】(记者 张兰太)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仍未得到控制,境外累计确诊病例进一步超过中国,而国内本土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这造成境外人员回流国内的巨大渗透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继续成为国内新增确诊病例的主体,严防疫情输入风险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记者:苗艺伟 实习记者:行家玮 “ 消费金融公司在3.15期间成为金融投诉重灾区,不仅是高利贷、砍头息、恶意催收等问题屡禁不止,在此次疫情期间又形成一些新套路。 ” 又是一年315。界面新闻记者在各大消费投诉类网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