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中湿透6小时,这个除夕他们还在实验室里寻找诊断新型肺炎的“铁证”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实验室检测员,将在病毒检测实验室里度过24小时。这里的不眠之夜,与2000多万上海市民息息相关。 文 | 黄 祺 2名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一辆专车,一个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A类包装标准密封包装的特殊盒子,盒子里,是一名 …
【财新网】(记者 黄姝伦 赵今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还在爆发式增长,武汉1月23日上午10点宣布交通封城。官方披露,截至1月23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达850例, 26例死亡绝大部分集中在武汉市,其中河北省出现首个湖北以外的死亡病例。
据湖北省卫健委通报,截至1月23日24时,该省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549例。这个报告人数超过10天前通报的10倍。省内在接受医学观察的达2776人。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告逐日攀升,病毒跨越省界、国界,公众紧张升级。在疫情起源地武汉,多名当地重要医院的医生告诉财新记者,他们估计此次疫情的感染者人数,最终有可能超过6000人。
“目前全市发热患者增多趋势明显,确实存在发热门诊就诊排长队、留观床位紧张的现象。”1月23日,武汉卫健委发布信息称,市指挥部紧急研究决定,征用相关医院作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
武汉卫健委还表示,从1月22日开始,该市已指定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定点诊疗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样本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第一批共10家机构),预计全部运行,每天可检测样本近2000份,计划紧急调运3万人份试剂盒发放到指定检测机构,目前已下发6000人份。
间质性肺炎存疑点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通报出现肺炎疫情。据财新记者梳理,1月3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 1月5日通报,患者总数为59例。1月6日,不明原因肺炎病原体被排除SARS可能性;1月8日,该病原体被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1月11日,这一病毒基因序列正式对外界公布。
同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将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下调为41例,其原因是“在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国家、省市专家组立即对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监测等方案进行修订完善”,该通报还称,“目前,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一名武汉市三甲医院医生告诉财新记者,1月上旬,医院急诊做CT检查的病患中,出现胸部影像学呈“间质性肺炎”表现的患者越来越多,双肺可见大片磨玻璃样影。“和普通肺炎完全不同,间质是支持组织,支撑着肺泡,支持肺泡的结构、血管出了炎症,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当时,他和同事们怀疑,这明显是受到病毒感染的情况,感染能力和SARS类似。
“这些疑似病例的影像学诊断已经非常、非常典型了。”前述医生表示,这些疑似患者要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要经过影像学检测、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测三道程序。
据前述医生统计,一月中旬某日,仅24小时,急诊病人中CT拍片结果显示“间质性肺炎”的,已有两位数。
截至1月15日,官方通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一直稳定在41例。这就意味,连续数日,武汉市都无新增病例通报。
逐级上报后确诊
据财新记者了解,国家卫健委曾组织修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和《全国各省(区、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确认程序》的通知,并于2020年1月18日发布修订版。当时,该文件不予公开。
该通知显示,诊疗方案规定,疑似病例需同时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两条标准。确诊病例则是在疑似病例标准基础上,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实行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序列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详见财新网报道“解读|武汉肺炎是如何确诊和发布”)
由于国家已将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对该类病原的样本检测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二类)进行管理,相关样本的检测、运输等必须符合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病原相关实验活动应当在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
该通知还强调了逐级上报的确诊流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辖区内疾控中心,由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或区(县)有关专家会诊,如不能诊断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所致的病毒性肺炎,应当及时采集标本送至疾控中心,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检测。
“所有患者必须经过专家会诊,符合病症才能提交相关申请书,申请做病原性检测,条件设置非常多,我们门诊病人难以达到检测条件。”该医生说,医院一度并不允许医生自主做病原学检测,必须将样本送至卫生部门进行确诊,大量疑似患者无法及时确诊。
综合武汉卫健委通报,1月16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国家下发的试剂盒后,开始对武汉市送检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此前,省内没有试剂盒,要将样本送至北京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结果返回约需3-5天时间。
此后,感染武汉肺炎的通报人数开始激增。
官方数据披露,1月17日新增病例17例;1月18日,新增59例;1月19日,新增77例;1月20日,新增60例……武汉市卫健委1月20日通报提到,“按照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一步加大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筛查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检测方案,优化检测流程,加快了检测速度。”
仍有不少医院反映,标本送检后几天没有结果,影响到快速诊断。对此,武汉卫健委1月23日回应,前期(1月16日后)对疑似病例样本检测流程是:首诊医院通过规范的预检分诊、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检查,经专家组会诊后确认疑似病例并采样,由辖区疾控中心将样本转运到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转运到省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每天可检测样本200多份,从采样开始到结果返回,当前约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
前述武汉市三甲医院医生告诉财新记者,他近日曾在办公室统计全天的病例情况,急诊患者拍CT中,有上百人查出“间质性肺炎”病症,占胸部CT检查人数的七成。“当我数到100个的时候,按鼠标的手都开始发抖了。病人数量级每天都在增长。”该医生哽咽,这仅是一家医院的急诊情况。
试剂盒供应不足
据财新记者了解,武汉医疗资源不足,不堪负荷,患者就医艰难,医护人员感染人数也超过之前公布的14个。目前,武汉已有试剂盒下发至当地医院。但是,一些医院试剂盒短缺、没有检验条件,仍然给确诊造成障碍。
武汉卫健委1月23日通报指出,由于国家已将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对该类病原的样本检测,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二类)进行管理,相关样本的检测、运输等,必须符合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病原相关实验活动应当在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
一名广州地区定点收治医院医生对财新记者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时间大概4个小时,结果出来后,按照流程,要经院内、省市专家组会诊,以及市、省疾控中心复查,一般来1-2天就能有确诊结果。
1月22日,国家卫健委更新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在“病例的发现与报告”一章,删去了医疗机构需需将标本送至疾控中心进行病原检测的内容。
一名中国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1月23日告诉财新记者,各省份的首例病例确诊,国家疾控中心负责确定;第二例及以后的病例,各省按照诊疗方案,由省级负责执行。
在《全国各省(区、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确认程序》中,疾控中心系统确定了三家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商和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即华大基因。
对于各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所需的试剂盒,该文件建议从上海辉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伯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家选择。
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方面表示,春节期间不间断加量生产试剂盒。上海伯杰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称,“供应端正常生产,货源是充足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回应财新记者,目前试剂盒供应是充足的,有几家商业公司正在开发试剂,未来不止3家供应商“是一个逐渐提供的过程,在一批一批地发。”冯子健说。不过,武汉等地部分医院试剂盒供给尚不充足。一些患病毒肺炎后不治的患者至死都未能确诊。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武汉肺炎防疫全纪录(实时更新中)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实验室检测员,将在病毒检测实验室里度过24小时。这里的不眠之夜,与2000多万上海市民息息相关。 文 | 黄 祺 2名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一辆专车,一个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A类包装标准密封包装的特殊盒子,盒子里,是一名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财新网】(记者 刘登辉)截至1月22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案例已达548例。病例数量近几日迅速增加,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仅有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未出现确诊和疑似案例。防控形势十分危急。值得关注的是,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截至1月21日24时,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肺炎确诊病例440例。 专家认为,1月18日以来确诊病例迅速增加,有疫情由“一代病例”转为“二代病例”的因素。 此次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可明确是二代病例的,迄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记者 | 谢欣 编辑 | 许悦 1 新型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检测试剂盒“)作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的重要手段,目前包括武汉在内,各地均有反映院内检测试剂盒缺货的情况发生,而尤以湖北省内居多。 这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1月23日零点,共统计到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71例,其中超过400例来自湖北。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此刻的武汉面临以下问题:试剂盒数量不够、确诊艰难、床位短缺、高度疑似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