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 | 确保4万多医护人员“零感染”,有多难?——专访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医疗组专家吴安华

口述实录·火线

建议将院感课“挤进”所有医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可以先给8-10个学时,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惨痛的教训。

记者 | 黄 祺

“到目前为止,4.2万人的医疗队无一人感染。”3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公布了这一数据。郭燕红专员表示,在武汉,有一支感染控制的专家团队,他们有一项工作就是在每一支医疗队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前,专门对他们进行感染控制和防护工作培训,使他们能够做好防护,避免感染,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

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至今保持了“零感染”的纪录。这个“0”背后,是湖北省截至3月5日,累计确诊病例6759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1966例等等庞大的数字。

疫情早期,武汉市出现医务人员感染,最新公布的数据是,3000多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武汉当地医护人员,已经有十多名医护人员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

前有武汉当地医护人员大量感染的残酷教训,各地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的医院内感染控制,成为头等大事。如果医护人员再出现感染情况,不仅会造成医疗救治力量的削弱,还会让医院里其他患者受到威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感专家吴安华临危受命,1月21日从长沙出发,搭乘高铁逆行武汉,为的就是不让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再发生。

作为较早到达武汉的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医疗救治组成员之一,吴安华主任在武汉度过了最特殊的春节,迄今已经驻守武汉40多天。在武汉期间,吴安华做了近100场防护培训,覆盖医护人员超过1.4万余人。他曾创下一天7场培训会、讲7个多小时课的“个人纪录”,他和专家组一起确立的“先培训再上岗”策略在保证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确保所有医疗队医护人员“零感染”有多难?3月8日上午,吴安华主任接受了《新民周刊》的专访。

城市是安静的

医院里却如战场一般

《新民周刊》:1月21日出发到武汉,走得很紧急吗?

吴安华: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后,1月份,我们一直在做院感巡查工作。1月18日、19日我都在我们湖南省省内做医院的院感巡查。1月20日我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要求我去武汉,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说不用去了,到了21日,又来通知,要求我们立即到武汉。

《新民周刊》:去武汉之前对当地新冠肺炎救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吴安华:当时武汉已经有几百个确诊病例,增加的速度很快,1月20日,新冠肺炎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控,所以当时我就想情况应该是比较严峻了。

1月21日中午1点出发,一个多小时到武汉,后来几天我到武汉各处巡查。武汉外表看起来很安静,但是一到医院,就像个战场一样。

《新民周刊》:国家卫健委为何第一时间就派出了院感专家到武汉?

吴安华:新冠肺炎是个新的传染病,首先要防止它在医院里扩散。当时我们看到已经有医务人员感染的报道了,院感工作的目的是既要保护病人,又要保护医务人员。2003年的非典中,医院内感染的情况非常严重,不少医护人员感染,有些患者也是在医院里被传染的。

病人太多

难以维持正常的就医流程

《新民周刊》:您到武汉第一任务是什么?

吴安华:我们第一个任务是要制定医院内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指南。我20日到武汉,21日主要是和其他专家一起讨论指南的内容。那天工作到特别晚,差不多半夜才结束。22日,这个指南就发布了,速度特别快。

《新民周刊》:指南的内容是不是针对新冠病毒来制定的?

吴安华:在指南的基本要求里,我们提出了十点要求,到现在看我们当时考虑得还是比较全面的。第一点讲的是预案和流程;第二点讲全员培训;第三点专门讲医护人员的防护;第四点讲关爱医护人员;第五点是要做好医院监测,包括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监测和病人的感染监测;第六点是要做好清洁消毒管理;第七点是加强患者就诊的管理;第八点是加强患者教育,因为当时就诊的人比较多;第九点是加强感染暴发的管理;第十点是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新民周刊》:疫情早期,要落实这些指南的要求,难吗?

吴安华:当时发热病人增加太快了,已经不是我们常规看病就诊的流程。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院感指南中基本要求的第一点——流程管理就特别重要。指南第二个方面讲到了重点部门的管理。一个是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和患者要怎么做好个人防护。一个是急诊科,一个是普通病区,还有一个是对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区的要求。

重点区域管理这四个方面要求特别重要。当时对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特点,其实了解还不多,所以我们提出标准预防加补充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飞沫隔离,还有空气隔离这样一些措施。

医护人员的防护文件做出了特别强调。医护人员必须要保持战斗力,不能减员。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我们特别强调怎么样做好标准防护,也强调了高风险操作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新民周刊》:哪些措施是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避免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吴安华:我们非常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两个措施,第一个是要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第二个是手卫生,现在看,这两点仍然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的指南有一定的前瞻性。我们第一版院感指南到现在还没有更新,这说明当时考虑得比较周全,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到了。

《新民周刊》:除了制定指南,院感专家还要到各家医院去做现场的督导是吗?

吴安华:是的,我们到医院去做调研,了解医院里面的病人收治的情况,包括发热门诊,也包括隔离病房,我们还到宾馆里面去看看医务人员的生活防护到底是不是做得到位。

中央指导组的医疗救治专家组里,有我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六亿教授两名院感专家。我们集体备课,课件在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公众号推出,全部分享给医疗队员,课后可以继续学习,课件共更新三次,浏览总量超过10万,说明很多人都关注院感与个人防护。另外还有一组十多位院感专家,由国家卫健委直接派到武汉10家医院。各支医疗队中也有院感专家。相对来说,院感专业人才还是太少,我们做得比较累。目前看来的医务人员零感染,与各医疗队的院感人员、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新闻里大家也看到随队院感人员如何监督、指导医务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所有医疗队

必须先培训再上岗

《新民周刊》:大年初一(1月25日),广东省和上海市派出的医疗队到武汉,您当时要做哪些工作?

吴安华:我记得最早到武汉的医疗队有广东医疗队、上海医疗队、他们大概年夜饭都没吃就来武汉了 。从年初一开始我就再也没有休息过,最早培训的就是春节那天培训上海医疗队和广东医疗队。

所有医疗队必须先培训再上岗的建议就是我们院感专家组提出来的,后面我们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因为这么多医疗队来支援武汉,如果不培训的话,院感控制会变得非常困难。

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医疗队员来自不同科室,感染科的医生护士相对比较少。很多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对于这样一种新的传染病防护是不熟悉的,内心难免恐惧。

《新民周刊》:培训采取什么方式?

吴安华:培训主要是讲课的方式,一场培训大概需要60-80分钟。最开始的时候是两个人讲,偶尔会一个人讲。后面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多了,主要就是一个人讲。

1月27日那天,我早上8点出发,与传染病专家蒋荣猛主任一道,在武汉6地为6支省医疗队和1支国家医疗队做了6场岗前培训,接受培训的医疗队员有将近1000人,行程268公里,晚上11点才回到宾馆。2月25日,我自己打破了自己的纪录,这天我一个人讲了7场课,培训了九支医疗队,讲课时间7个半小时,450分钟。我们开玩笑说,这一天培训,大概创造了全国院感培训一个教师讲课时间的纪录,和一个教授一天培训讲课时间的纪录。

《新民周刊》:整个疫情过程中,您对院感控制是不是一直非常担忧?

吴安华:医护人员救治压力非常大,大家很累,这个时候更容易感染。这种时候更需要注意执行院感管理的标准预防,预防医务人员感染。

标准防护非常重要,就是我前面讲到的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和手卫生。并不是说戴好口罩和做好手卫生做到就能百分之百地预防传染病,但做到这两点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也就是最重要的。

戴口罩、手卫生看起来特别简单,但其实简单的事情最不简单。比如说手卫生,大家讲的时候都说重要,但从实际操作来讲,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手卫生都是难题。还有就是口罩,每次培训中,反复强调口罩的正确使用,我要花上10分钟的时间。

医学生和医生

都要补上“院感”这一课

《新民周刊》:2003年非典疫情中,医院内感染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些年国内院感水平有没有进步?

吴安华:进步当然是有的,但没有我们预想的好。

大家觉得经过SARS的洗礼之后,医院感染控制无论是从机制上还是人员上,应该可以从容地应对传染病疫情,但实际上应对还是没有那么好。SARS之后,我们还经历了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等传染病,应该也受到了锻炼,但还是没有预想的好。当然客观上说新冠病毒传染性超过之前的传染病,疫情太猛烈。

第二个我认为院感能力在各个专业之间不平衡。比如感染科医生、呼吸科医生院感知识掌握得好一点,相对而言其他科的医生,耳鼻喉、眼科、外科等科室的医生,平常跟感染性疾病打交道比较少的,可能就没有感染科医生、呼吸科医生那么警惕性高,也不会像他们一样注意保护自己。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疫情中还是有医护人员感染,未来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

吴安华:我特别建议在医学本科教育阶段,就要加入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这门课,所有的医本科学生,无论是医疗、护理、口腔、儿科、公卫、药学等专业,只要是医学类本科,都要学习这方面知识。不管是学临床医学的还是预防医学的,本科阶段都要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课程教育。

院感管理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本科的时候就要告诉医学生。他们在毕业之后,进入医疗机构就可以用起来。并不是说毕业之后医生就不需要培训了,还需要培训,但是他们至少有个基础。医学生毕业进入医院以后,大家都很忙,会把精力用在自己的专科上,很难很好地再学院感防控知识,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一定要改革一下,将院感课“挤进”所有医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可以先给8-10个学时,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惨痛的教训。

《新民周刊》:院感在传染病防治中,到底有多重要?

吴安华:院感的意思主要就是指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我们国家2006年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里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针对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活动,这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定义。

这次新冠疫情,再次证明了院控的重要性。院感工作一个是要预防病人感染,医院这个环境下,病人受到感染的机会是比较多的,比如手术、插管,再加上医院里有癌症病人、白血病病人等等,往往病人抵抗力比较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这样看似理所当然可能感染各种疾病的环境下,我们想什么办法,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减少危险因素,降低病人的感染发生率,这就是院感做的事。

院感的另一个目标是保护医护人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有3000多医务人员感染,还有不少的医务人员因感染新冠肺炎牺牲,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医护人员在医院里面,他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病人,也不知谁有感染,谁处在感染的潜伏期。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也高,所以我们还要想办法,创造更好的医疗条件,保护医护人员。比如眼科,武汉中心医院已经有医生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眼科不看新冠病人,他为什么会感染?医生在毫无防备或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给病人做诊疗操作,更容易被感染。所以我强烈呼吁临床各科医师都要重视院感管理,积极参与院感管理,与院感专业人员一道,携手践行感控标准,保护医患安全。

征集令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迎来了春天,《新民周刊》也迎来了新闻线索和故事征集的第二弹。

如今,经历了一个多月休眠的城市正在逐渐苏醒,各行各业都开始有序复工复产。

不论您是企业老板、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又或者,您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我们希望了解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的困难,或暖心故事。

如果你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疫情期间拍下了珍贵的摄影作品,也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当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故事,我们仍然欢迎。

希望广大读者朋友,提供相关线索,说出你的故事,让我们用新闻留存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线索征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如你需要捐赠物资,可与以下两位工作人员联系:王勇:WangYong-SH 吴轶君:rommy150708(添加时请注明“捐物资”,方便工作人员快速通过您的申请,谢谢。)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线索!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 

 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病逝 至少已有9位医护因新冠殉职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我就想站在这里,站在第一线,没有为什么。我觉得,我还可以,我能扛住压力,尽快尽多的救治更多的人、更多的小人物。 2月18日上午10:30左右,武汉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专家刘智明因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 …

上千名被感染的武汉医护,如何扛过最艰难的一个月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对病毒的未知、医疗物资缺乏,又因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影响到免疫力,导致医护感染达到高峰。随着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对病毒认识的增强,相关防护措施到位,后期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应该越来越少 ****文 | 《财经》 …

多国出现医院聚集性感染事件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胡甄卿 闫颂阳 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在多国扩散。由于易感人群密集,韩国、美国等国的护理机构和医院出现了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美国一家护理中心多名老人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联邦机构已经介入调查。 在护理机构和医院长 …

武汉战疫50天:闯关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4.02.2020本文字数:3380,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导读:全国各地驰援力量也投入到了帮助武汉爬坡跨坎的大战之中。 作者 | 第一财经 吴绵强 2月20日晚上,在武汉江夏区方舱医院隔离的每一位患者都收到了一颗“ …

每一位在这个冬天离开的人,都曾热气腾腾地活过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以下文章来源于湃客工坊 ,作者镜相工作室 [湃客工坊 澎湃新闻“湃客”创作者平台 | 更宽广的世界,更丰饶的人生](#) 澎湃新闻 湃客镜相 今天,距武汉封城整整一个月。1月23日,这座千万级人口的码头城市落入漩涡,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