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武汉,重新呼吸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 *************2020年2月19日,在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军队医护人员互相整理防护服。 (新华社/图) 全文共9028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此次派出的县级医院 …
摘要:截至2月17日,全国已有3.2万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支持湖北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2月7日,其中一支医疗队的领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率领的136人队伍奉调入鄂,一天后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层病房,专治重症患者。他提到,这个疾病还很神秘,存在诸多未知,但根据以往经验,有一些手段可以针对性治疗。“我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医务人员,请相信我们的责任心,请相信我们的使命感和学识,我们会把这个工作尽可能做到最好。”
文 | 周航
编辑 | 王珊
支援武汉逾十天,上海中山医院医疗队定下很多规矩,最重要的一条是,安全第一。
作为领队,朱畴文下发的第一条指令是在武汉机场:所有人戴上N95口罩,尽量避免触碰机场内任何物体。
朱畴文相信,有着国内顶尖水平的同事们能很好完成任务,但整个医疗队的安危,需要他这个领队来负责,由整个团队共同参与。
初到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中山医院医疗队就制定了感染控制条例,不允许医护人员冒任何风险。
2月11日凌晨,接班的护士发现备用N95口罩告罄,只剩挂耳口罩,值班医生坚决不许她们进污染区。直到联络员从十几公里外的酒店送来口罩,再交接班。
安全防护之外,其他的规矩还有很多,背后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尊重每个个体的尊严和基本需求。为了不过于劳累,医疗队规定,在隔离区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
特殊时期,朱畴文也有无可奈何的心疼,因为缺乏护工、清洁员,护士们要给病人喂水喂饭,擦身,清理污物,打扫病房,搬运氧气钢罐,这也影响了他们重症照护专长的发挥。
他和医院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关怀医护人员。从羽绒服的大小,到家人的口罩。情人节,每个队友分到了一盒巧克力。一位队员过生日还吃上了蛋糕。
“这也是很普通的事情,没必要渲染。”朱畴文说,语言一如既往的直接、干脆——他不说豪言壮语,也不希望队员们说豪言壮语,”我们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下内容根据朱畴文讲述整理:
1
“生活上已经步入了正轨”
就我个人而言,这是我第一次支援外地。家里人肯定担心,但我是医生,又是领导,没有什么话好讲,说出发就出发了。
其实,在这之前,上海已经派出多支医疗队,我们医院也有不少同事参与其中。我们也知道,作为国家卫健委委属医院,武汉如果需要还支援,我们肯定继续要上的,只是不清楚时间。但队伍规模那么大确实没想到。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去前线支援的医疗队要带足10天物资,包括防护物资以及必要生活用品。我们就按照这个要求携带了。像卫生巾一类的女性用品,除了个人携带,医院都有准备。
出发的时候我没有想象武汉的情况,到了再看吧,我们自己调整。当时说,物资还是当地医院提供,如果不足,我们后方也要及时补充。到了发现,确实武汉也没有弹尽粮绝,人民医院很努力在筹备物资。最重要的防护物品这块,我们目前也是用他们准备的多。
武大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刘志超向医疗队的医生团队介绍患者情况。图片来自中山医院微信公号
现阶段(物资)紧缺肯定还是有的。物资有采购的,有调拨的,也有捐赠的,型号、品牌不一,我们会非常细致检查。一些东西,比如口罩、防护服,如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或者用起来不舒服,那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
到武汉,第一天晚上是蛮艰苦的,因为不能开中央空调,房间里很冷,但第二天取暖设备就补充上了。
现在,每人一条电热毯肯定有的,暖风机,充油式电暖器,我们也叫油汀,每个房间都有。前段时间每人发了羽绒服。不单是医院提供,这些主要是当地和上海捐赠的。酒店楼道还有后方送来的紫外线灯,供轮流房间消毒用。现在生活上已经步入了正轨。
时间关系,物资有些没有考虑到的,后面再补充过来。比如说全身防护还需要鞋套,之前没考虑到,后来及时运过来。另外长时间戴防护用品,脸上有压痕,皮肤破损,需要一些敷贴,还有水润性的东西,后方也及时调用过来。
另外,包括内衣,鞋子,冲锋衣,医院都准备得很齐全。我们楼道里头有上百箱的纸尿裤,但现在严格控制隔离区工作时间,其实都用不上。
我们的女性队员也多,队伍里护士100个,只有9个男的。医生中也有相当多的女性。我可以说,她们没有人因为缺乏什么物资而烦恼,从而影响工作。
我们也没要求她们一定要理发什么的。实际上,护理部对护士的头发一直是有规定,不是说不能留长发,但留长发必须要盘在帽子里头。出发前,有的护士自己为了方便,去医院的理发屋剪发。有的我看现在也有点长,那就盘在里面。
医疗队中有6位行政后勤人员,其中4位都具有临床背景。还有两位,一位是医务处的干部,一位是总务处的干部,他们主要负责物资的保障(收、发)和内部很多事务性工作。
比如联系确定每天的班车。我要求队员们每天结束工作,尽快返回驻地。所以班车在早班出发后,从中午开始,基本上就每一个小时都要往返一次,一直到晚上。深夜、后半夜也安排了。班次密,司机也辛苦,武汉高新区、人民医院给了很大的支持。
后方来物资,大件都是通过专线到武昌火车站,也要去接,向指挥部申请大车,但有时候没工人,我们就开好心人捐借的商务车,蚂蚁搬家。所以是没有闲人的。
另外,网上说我们医院还带了厨师、保安,这是讹传。我们想带厨师也没地方开火烧啊,带保安干嘛,没有,真没有。
我们一天三顿都由酒店或者医院供应。吃的东西没什么问题,不谈味道哦。就是队员就餐时间可能不规律。两边都有微波炉,有时候就自己加热吧。希望持续的交通管制不要对食品尤其是肉食品的供应产生太大的影响。
晚上21时到次日早上7时,中山医院医疗队为夜班医护提供补给。图片来自中山医院微信公众号
2
三十多位转为轻症,三位患者去世
我们接手了人民医院内科大楼两层,原来一层是心内科病房,一层是神经内科病房。
人民医院东院非常不容易,短时间从综合性医院改造成传染病医院,从最早的200张定点床位,到后来400张,现在又加到800张重症隔离病房。
改造后,这些病房能够满足传染病房三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分隔的基本要求。
我们来之前,病房已经收治新冠肺炎感染病人,但很多都是轻症,医生也是原先科室的医生。我们进来后,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轻症病人出院,后面只转入重症病人。
现在加起来我们一共管理80张床位,目前有70位病人,都是重症病人,也有部分危重病人。
好一点的病人自己能走路,生活基本能自理,有些检查也可以自己过去做,严重的就完全在床上动不了,一直上着呼吸机。
现在治疗采取的都是综合措施。比如各种氧疗,抗病毒药物、低剂量的激素,以及不能忘了的是增加营养,还有“话疗”,就是言语上尽量安慰病人,让他们放松,更有信心。这次疾病需要依靠患者免疫力痊愈,他们的精神状态很重要。
到现在(2月19日),累计有30多位转为轻症调去别的地方,也有三位患者没有抢救过来,不幸去世。我们每一个病例肯定要分析,讨论,是不是未来有改进空间。
我们这次面临的疾病确实凶险,一些重症病人情况会突然恶化,有时根本预想不到这样的改变,就是我的同事、最早到金银潭医院支援的重症科医生钟鸣之前提到的“炎症风暴”,现在大家都很熟悉这一说法,但具体怎么治疗,还是在摸索中。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没有护工,清洁员也很少。我们的护士要做很多清洁、护理工作,甚至搬运氧气钢瓶。护士、医生,都是挑选出来的有专业的精锐,踏实能干。但这不应该成为一个常态,也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供氧不足也是武汉普遍的问题。病房原来的供氧设计,就不是为如此大规模需要氧气的病人所使用。
每个重症患者都需要氧气,区别只在于,有的是间歇吸氧,有的需要持续吸,有的面罩吸氧就够了,有的需要插管。现在就是用氧气钢罐来补充,所以说护士们很辛苦。
另外,我们作为重症病房,要救治一些危重患者,其实也需要完整的ICU配置,目前已经配备很多机器,但还是不够。
比如说呼吸机型号各异,一些管道、过滤网都不配套。当然这些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其实比刚来已经好多了,也在继续改善。
我们这次来了30个医生,涉及10个专业,以呼吸、重症和感染为主,还有麻醉科、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科等,当然还有护理学科。
医学是专业的,严谨的,我们尊重医学规律,在已有的、公认的处理原则、规定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状况,予以诊治,因为有许多未知,所以肯定有探索性的实践在里面。
关于治疗,我想强调的是,第一,这个疾病还很神秘,存在诸多未知,但我们也并非一无所知。它毕竟也是一个病毒,临床表现以肺部为主,也有侵袭其他脏器的表现。根据以往经验,我们还是有一些手段可以针对性治疗。
第二,我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医务人员,请相信我们的责任心,请相信我们的使命感和专业学识,我们会把这个工作尽可能做到最好。
一位医生从隔离区抢救病人回来,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小憩一会。图片来自中山医院微信公号
3
“我们的医护人员是勇敢的,
但不要认为英雄就应该献身”
我现在基本上就是驻地和酒店两点一线。工作内容,一个是保障,一个是协调,比如和后方沟通需求,协调接收上海运来的物资等等。再一个队伍管理,到现在我们已经发了5个通告,最重要就是感染控制、强调安全的条例。另外还有一些生活上的规定,比如不要随便外出。
另外,在人民医院东院,每两天晚上要开一次领队会议,人民医院和几个援助医疗队(分别来自新疆、陕西、四川、辽宁、山东等)一起开会。物资配备、药物供应、检测检查、医疗流程、专业会诊需求等等,有什么特殊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解决,一起探讨。
比如拍床旁片子,要怎么预约,做好检查,报告怎么回来,各种各样的细节,大家都问清楚。七个医疗队在这里,医疗原则是相通的,但多少诊疗习惯上有点区别,都需要与人民医院沟通,会有个性化安排。我们现在都有人民医院的工号。
每个医生上班时间不一样,由工作的性质决定,大家都是轮的,也没有必要强调值个夜班就是奉献很大。其实在上海,大家也很辛苦。
总之,原则就是去符合人本身的体力、精力、脑力,并且尽量做到公平安排。不能要求去过度消耗,比如在隔离区,几层手套,全套防护服,鞋套等,不能吃东西、上厕所,工作环境和平常完全不同,操作也是开始陌生的。所以,我们严格规定隔离区的护士每班不能超过4个小时。
如果有人出现什么任何不舒服,比如说普通发热,或者是在隔离区高强度连续工作,有的护士脱水,晕过去了,那就安排休息。
来这里第六天,我们通过小程序做过匿名的问卷调查,询问对住宿、对伙食、对排班、对交通的看法。大家总体还是满意的。有人提出,能不能给上海家里送点防护用品,我立刻跟总部反映,总部说完全可以,马上操作,每户送些口罩。
还有一些个人问题,也要单独落实解决。比如有人说,羽绒服领的太大了,我们让他马上找过来,点对点解决。
到现在为止,我们两个病区有三个患者不幸去世。对于有着相当资历的医生和护士来说,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但新的环境,医护人员需要一些疏导,劝慰。
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想让医护人员保持比较平和的状态,你首先要想好医院给他提供了什么—是不是有足够的防护,工作的任务有没有不切实际,如果没有做到这些,那就不要奢谈心理干预。
这个疾病具有传染性,救治工作有很大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医护人员是勇敢的。但不要认为“英雄”就应该献身。
什么是英雄?不戴防护用品直接去抢救病人就是英雄,这个肯定没道理。严格讲起来,受伤都不应该,要尽量避免。
表彰也不要跑到天上去。说得低一点,我们只不过换一个城市,换一家医院,但工作性质没有变样,医生还是医生,护士还是护士。我始终觉得,救死扶伤,防控疫情,就是我们的职责。我希望大家能够完成工作,但完成工作的前提是保证安全。
我们不仅是说把医护人员当人,我们应该把每个人当人,尤其是病人,需要全方位、全身心的照护,这是做人的非常基本的要求。
这种人文关怀也贯穿于我们平常的点滴。比如我们的医护人员会给患者分发水果,提供智能手机,帮助一些老人和家人视频。实际上,不在这些方面关心患者,我们整个救治照护也是不完整。
这些也都是很自然的事,没必要渲染什么。我不喜欢说豪言壮语,我也不希望我的队员去说太多的豪言壮语。大家就是尊重规律,按照流程,做好自己的事情。
后台回复”读者群”, 加入更多讨论
小昼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 *************2020年2月19日,在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军队医护人员互相整理防护服。 (新华社/图) 全文共9028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此次派出的县级医院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陈德昌说,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人情况比较严重。在他工作的病房里,29个病人有16个都上了呼吸机,同时面临物资短缺的难题。当他们作为上海医疗队进驻时,原有医护人员已连续工作近一个月了。这次出征,比想象中要艰苦。 57岁的陈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文/六筒 李岩半年前刚去过武汉,和家人去旅游,主要想看看黄鹤楼。那还是夏天,热气蒸得人头上冒烟。高温挡不住蜂拥的游客,摩肩接踵,拥塞的车辆在大道上艰难挪动。“真是个大都市”,她想。 李岩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继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利用 ECMO(叶克膜)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冠患者之后,上海、甘肃都出现了用 ECMO 挽救危重病患者的案例。 现任台北市长、前台大医院教授柯文哲,作为将 ECMO 技术引入大中华地区的第一人曾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一座人口过千万的超级大都市在突降灾疫后陷入休克,然后艰难走出混乱无望 财经封面。创意设计/黎立 文 |《财经》特派武汉记者 刘以秦 信娜 王小《财经》记者 房宫一柳 黎诗韵 俞琴 王丽娜 王静仪 陈亮 李斯洋 李皙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