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武汉“疫”线最真实的抢救实况 | 一只脚踏进鬼门关,被我们硬生生拽回来!

专家门诊 | 合理用药 | 热点聚焦 | 手术日 | 医学史

手术日

手术室里的惊心动魄

凶险,无时不刻在发生。。。

1

才从隔离病房出来,24小时,10个人的团队插管20多次,快累趴~~~ 好在总算基本满足了部分重症病人机械通气的需求。

凶险,无时不刻在发生。

考虑了半天,还是把这段视频放上来,大家看不懂仪器没关系,看字就成。

不谦虚,这是武汉疫情一线最真实的抢救实况,是我在隔离病房用污染区专用手机拍摄的。

这个病人插管前血氧饱和度仅有60%,意识已经消失,血压垮掉测不出,心率呈现凶险的室性心动过速。

麻醉医生迅速给药/托面罩给氧/插管……抢救过程中,病人心跳一度“一字跌停板”,立即做心肺复苏,给肾上腺素,做电除颤。

万幸,病人情况迅速稳定,心跳回来了,从60到70到83、84、87……血氧饱和度慢慢回升。

真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被我们硬生生拽回来。救回一条命的感觉真好!

当广州中山二院支援护士老师用对讲机向办公室汇报病人好转时,执行抢救的麻醉医生都快累得趴在地上了…

ps,每次只要是我们出场,一定是病情危重的时候。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至少是95%以上,但我们接触的病人血氧饱和度都很低,低于80%的血氧饱和度,就撑不了几个小时了,我们就是在和死神抢时间。

2

本人姓凌,武汉协和医院麻醉医生,讲完视频,再来说说我们这个重症生命支持团队。

前期,由于麻醉科工作的特殊性,我仅数次短暂地前往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支援,说实话,真当不起“疫情一线”的称呼。

而从本月13日起,我连同本院麻醉科10余名骨干力量,组成了冲在最危险一线的急救插管突击队,简称“插管队”,奔赴西院区隔离病房,真真正正地上火线了。

临出发之际,我们笑着说,“插管队”这个说法似乎还不够悲壮,应该叫“敢死队”。

为什么?一言以蔽之,气道直接开放——呼吸道接触风险最高,没有之一!

重症肺炎的患者很多都需要进行呼吸机治疗。而接受这个治疗时,需要把一根导管经口腔置入气管内,然后与呼吸机管道相连接,这样就可以进行呼吸治疗了。一般把导管置入气管的工作是需要麻醉医生完成的。而大多数医院目前使用的是经典的直视喉镜,置入导管时,麻醉医生的眼睛需要凑近患者的口腔方能看到气管开口,从而把导管正确置入气管内。当导管进入插管那一刻,病人的呼吸道会涌出传播力超强的气溶胶!

这个过程有多么危险,我想不言而喻了吧?

分享一下我们麻醉科医生执行急诊气道插管的防护措施:隔离服+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口罩、护目镜+防喷溅面屏、两层外科手套、手术帽、双层鞋套。只有这个程度的防护(二级半,没有正压头套达不到三级)才能有效保护医生。

就算防护到位,每天都在接触确诊病例,咳嗽的很多,总归防不胜防。大家都知道,N95只是阻隔95%的有害生物,每天暴露,如果抵抗力低、病毒负荷大活力强,就会感染。

谁不怕感染?可真上了战场,也就顾虑不了那么多。希望我们用手中的喉镜和导管,从COVID19那里,能抢下更多的人命。

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人民,承受了太多苦难。愿一切快点过去。

[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刀先生]

·END·
 

冷静 | 专业 

关键时刻派用场

微信号:SH-scalpel

原创内容 谢绝转载

刀先生(编辑)邮箱:shanghailyd@126.com

QQ:3268131491

抗疫实录 | 七位护士女孩的『战地日记』

最真实的人世间 | 一位武汉呼吸科医生的口述:那些和我插肩而过的生命

太阳照常升起,我晒到身上还是冷。可是她,再也晒不到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刺激2020:我刚从新型肺炎的隔离病房出来………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说出来你们都不相信,一个昨天都还在刷朋友圈的人,居然刚从新型肺炎的隔离病房出来?????  没有开玩笑,seriously。  一月下旬我受凉感冒,慢慢过渡到扁桃体发炎,嗓子疼咳嗽,陆陆续续买了点药吃,咳嗽有所缓解, …

特别报道 | 武汉医生亲述:前线究竟需要什么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祁立说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过多。而一线医务工作者最需要的,是能让患者根据规范的指南分级诊疗,减轻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不必要的压力。整个采访,他没有表达恐慌和焦虑,只希望传递客观、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