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一日》,疫情下的国人“影像日记”

by 剥洋葱, at 25 February 2020, tags : Nbsp 秦晓宇 素材 疫情 纪录片 拍摄 洋葱 一日

**********

*****如在看素材、写脚本的过程中,秦晓宇不断地感受到疫情之下人们生发出的恐惧和爱意。他坚信,这种爱意,恰恰是我们克服恐惧,克服冷漠、自私和敌意的力量。*****

《余生一日》投稿作品截图。

文 | 新京报记者 张惠兰

编辑|王婧祎 校对 | 翟永军

本文约4491字,阅读全文约需9分

2020年2月9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一天的记忆并不美好。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扩散,很多人在那天看到了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2月8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198例。

这是疫情当下的普通一天。很多人居家隔离,戴口罩出门,在手机上刷着最新的消息……然而,这一天,将被烙印在几千个拿起手机、相机的记录者的余生记忆里。

2月5日,纪录片导演、大象纪录创始人秦晓宇在网上发出倡议,邀请所有被疫情影响的人,拍摄下自己在2月9日任一时刻的生活片段。收到素材后,他将和团队一起,制作出一部纪录片,也是一份中国人在疫情中的“影像日记”,取名为《余生一日》。

截至目前,秦晓宇团队已经收到3000多份投稿,拍摄者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基本都是华人。秦晓宇说,目前团队还在整理分类素材,和另外两位剪辑师筛选素材的同时,他也在撰写脚本,希望能让片子赶在3月底前面世。

46岁的秦晓宇是内蒙古人,诗人,2015年以来,他开始执导或监制纪录片,题材多聚焦于底层和边缘人物,如热爱诗歌的打工者、临终关怀医院的老人等。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制作《余生一日》,是基于秦晓宇一直以来的信念:人人皆有诗心,人人皆有创造力。

在看素材、写脚本的过程中,秦晓宇不断地印证这一信念,也不断地感受到疫情之下人们生发出的恐惧和爱意。他坚信,这种爱意,恰恰是我们克服恐惧,克服冷漠、自私和敌意的力量。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与秦晓宇的对话:

“余生一日”

**********

*剥洋葱:*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部纪录片?

秦晓宇:这是作为纪录片人的第一反应,因为这次疫情本身有特别大的记录意义,从微观到宏观层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宏观是社会,微观是个人生活,记录能给未来留一些资料。

具体到这种全民记录的方法,第一是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我们没办法亲自到各地进行拍摄;第二,疫情的影响波及方方面面,包括各个行业、各个地区、每个人,但显然任何技术团队都不可能有这样的人力、物力去做如此全面的记录;第三,单一的纪录片拍摄者会有主观局限,如果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每个人用自己的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记录着对自己而言的真实,这些东西汇总在一起,可以呈现更完整的真实。

《余生一日》发起人、纪录片导演秦晓宇。受访者供图

*剥洋葱:*片名为什么要叫“余生一日”?

秦晓宇:我们可以在三重意义上来理解它。第一,可以理解为“劫难中的一日”,这次疫情对所有的人、对整个社会都是一场劫难,劫难中会发生很多事情,会有很多强烈的情感,也有方方面面呈现出来的特殊状态,纪录片应当为未来著史。

第二,也可以理解为“我”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管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还是要过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哪怕在劫难中,我们也会想尽办法让这个日子尽可能好一点,有一些乐趣和幸福感。

再有,它也是重生的一日。这次疫情会让很多平常不善于或者不喜欢思考的人,因为有了时间和这样的事件背景,而去思考一些关于家庭、真相、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等问题。这种思考不仅仅是对自己生活的审视,同时也包含一种社会反思,从而一点点地推动社会进步。这可能是这次不幸中的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

*剥洋葱:拍摄方式和片名,会让人联想到2011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片《浮生一日》,你们是否受到了这部片子的启发?*(注:*《浮生一日》由英国导演凯文·麦克唐纳执导,190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拍摄下自己在2010年7月24日里的生活琐事,总计近4500小时的素材被剪成95分钟纪录片。*)**

秦晓宇:我们当然也受到《浮生一日》的启发。但《浮生一日》的拍摄应该是在2010年左右,当时自媒体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大家拍摄视频的意识、水平、设备也没有今天这么好。

我们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浮生一日》给出的是一种日常生活景观,而我们拍摄的所有人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发生在疫情这个大背景之下,是一种非常状态下的日常生活,因为通常我们不会这样过日子:走在路上都戴着口罩,或者根本就没法出门。

就创作来说,这种“非常态”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偏离和陌生化的效果,同时会也激发你的情感。你的各种情绪都会在这种“非常态”的状态下被激发出来。很多来自武汉的素材,其实不用怎么拍,拍摄者只要把自己的恐惧、担忧、爱意……这种最本真的状态拿出来,就特别打动人。

*剥洋葱:*除了普通民众之外,有专业人士参与吗?

秦晓宇:我们联系了全国各地的三四十个航拍“飞手”,希望他们那天白天能飞得低一点,让我们看到街道上人们的神情。还有一些玩GoPro(注:一种运动摄像机)的,把摄像头绑在自己的身上进行拍摄,另外也联系了一些车载拍摄的。

还有一些参与者是我认识的电影相关从业者,比如《乡村里的中国》的导演焦波老师,2月5日左右我给他打电话,他当时生了病,也不敢去医院,就在家里大把吃药,于是拍了自己在家养病的状态。还有一位是电影《矮婆》的导演蒋能杰,他那天拍摄了他奶奶一天的生活。

我后来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些专业摄影师或者专业纪录片人,他们更多记录的是他人或者自己周围世界,而非专业的人大多是对准自身。当你需要一些情节点,一些特别触动人心的话语时,往往这些非专业人士能带给你更多的惊喜。

《余生一日》投稿作品截图。受访者供图

“复调的,众声喧哗的”

**************

剥洋葱:这些拍摄素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和情绪?

秦晓宇:占比很大的是拍摄自己隔离在家的状态。一部分人拍摄了自己的周围环境,比如去药店、超市,在小区散步。纪录片工作者、航拍“飞手”、摄影师等专业人员会记录公共空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道路的隔断、检查。还有一类是跟疫情密切相关的,比如方舱医院里的病人、医护人员,外卖小哥、志愿者,他们多处在工作状态中,记录了自己的工作。

我目前看到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忧思恐都会有呈现,没有任何明显情绪的也有。我们原本也希望这部作品是复调的、众声喧哗的,而不是有着统一调性的作品。

*剥洋葱:*讲一讲来自武汉的内容吧。

秦晓宇:武汉让人感动的素材特别多。一个小伙子,走上他们家的楼顶,指着一片灯火比较暗淡的地方,说那是菱角湖,湖边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再远处一公里就到了华南海鲜市场。他也谈到自己的感受,说封城的这段时间,人的活动减少了之后,他明显听到鸟叫声变多了,pm2.5数值也降下来了。那天是正月十六,他攥着手机介绍他所处的位置,镜头转到月亮那儿,让人看了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触。

一个武汉的姑娘,她先是让镜头对准自己,说“最近武汉……”就说不下去了。“算了,给大家看一看凌晨2点的武汉吧。”她声音发颤,同时把手机拿到窗外,画面黑黢黢的,“你看外面已经没几个灯火了,白天更明显,整个城市就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样。”

还有一个网名叫“二蛋大王”的医生。他从宁夏到湖北支援,拍摄是在医院里进行的,面对镜头,他谈到了恐惧,他说一怕疫情不能很快结束,二怕自己染病甚至因此挂掉。虽然背景有点过曝,构图也不能算好,但是因为他们离危险最近,让那种恐惧更真实,让人有强烈的共鸣感。

《余生一日》投稿作品截图。受访者供图

*剥洋葱:*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素材?

秦晓宇:有一个姑娘在宁波,春节不能回老家,她奶奶是属鼠的,正好过生日,她就用面团做了三只小老鼠,写上“96(岁)快乐”。

还有一个女孩儿,因为曾跟确诊患者有过接触,信息在小区群里被曝光,立刻收到了骚扰电话。她说自己感受到了世界对她的深深恶意。她说,自己不怕死,但是怕在歧视中死去。

有一个汕头的姑娘,对着河边的风景,说出了真诚的祝福,祝福的对象中包括她的前男友。我想是不是这次疫情也让她对两个人的故事有了重新看待。她说,疫情给自己的影响是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看待,这样每一天也会被格外珍惜。

有一家人拍摄了他们在屋子里做口罩的情景,还有一对父子在屋子里踢足球。再比如一只跛脚鸭走在田间地头上,空中飘荡着四川话的广播:“大家把这件事儿办好了,天天都是春节,办不好,这就是最后一个春节。”这样的素材特别多,充满了想象力。

爱是克服恐惧、冷漠、自私和敌意的力量

**************

*剥洋葱:*收集完素材,接下来要做什么?

秦晓宇:整理素材、做场记。我们有8-10个人在做素材整理的工作。到现在为止,素材我已经看了百分之五六十。之后是粗剪,再精剪。我本来以为剪辑和制作会是一个特别巨大的难题,但是在看素材、做剪辑脚本的过程中,我的信心慢慢变得充足。信心主要来自于素材的丰富性和出人意料的程度。

我一直有一种认识,人人皆有诗心,人人皆有创造力,这次疫情,一方面激发了大家的困境感、恐惧感、囚禁感等情绪,但另一方面,又因为大家都“憋”得很厉害,不能出门,这样的表达是可以释放这种憋屈的。

纪录片团队正在加紧制作。受访者供图

*剥洋葱:*这些素材能够促进人们对这场疫情的认识吗?

秦晓宇:疫情发生以后,大家能够看到的多是发生在公共空间的事,比如政府部门在开会研究,工地在紧张施工,医院在救治病人,大街上空空荡荡。但是在我们收到的这些素材中,大部分人都处于“闭关”的状态,拍摄者回到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我们原本只知道自己在家里面是怎么过的,我们哪里知道农村跟城市里面的家庭有什么区别,重疫区和轻疫区有什么区别,中产阶级家庭跟底层打工者有什么区别,在这些场域里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趣的对话?

比如投稿中出现的一位值班民警,他拍摄了自己工作和居家的状态,你能看到,他到家以后会把那件亮光闪闪的警服挂在院子里消毒,不带到屋里去。通常我们看到的所有公共记录的镜头,都是拍民警在街头工作的场景,他怎样去检查、怎样去量体温,但其实他有他的情感、他的爱好、他的家庭,在这些素材中,他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可亲可爱的人,而不只是一个职业身份。

**剥洋葱:等影片制作完成后,你希望传递怎样的意义?**

秦晓宇:纪录片的使命是记录真相,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消息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每个人基于自己的观察,基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呈现自己眼中的真实就显得特别重要,有助于我们来认识真相,记录下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史。

另外,全民记录的这种形式本身就能给大家一种启示,即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值得被尊重的,都是有价值的,不存在等级高下之分。

再有,疫情之下人们生发出的恐惧和爱意,也将会是片子的一个重要主题。这种恐惧感,既包括对自己和亲友染病的担忧,也有对疫情带来的持续影响的焦虑,甚至还蔓生出了对湖北人的没来由的歧视,你会感觉到人与人的关系突然被拉远,甚至分崩离析,这是我们在瘟疫之外创造了另外一种瘟疫。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素材当中又看到,退居到家庭之内,很多人会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重新感受自己以前未察觉的美好。这种爱意恰恰是我们克服恐惧,克服彼此的冷漠、自私和敌意的力量。

*洋葱话题*

**

*****你对全民记录的形式怎么看?*****

*后台回复关键词*****“洋葱君” ,加入读者群****

***推荐阅读***

**29岁殉职医生彭银华的最后20天
**

******

封城之后,金银潭医院的昼与夜

新冠疫情中陨落的三位武汉教授

*********既然在看,就点一下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229家A股公司年报推迟披露 ,多家湖北企业考虑延期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疫情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复工,多家A股公司年报披露也因此延期。作为此次疫情重灾区,湖北省内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所受影响正逐步显现 文 |《财经》记者 张建锋 王颖 编辑 | 陆玲 突然袭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复 …

全球股市战战兢兢,世卫否定大流行病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对韩国和伊朗等地爆发新冠病毒疫情表示担忧,但表示情况尚未上升到大流行病的程度。在美欧金融市场,这一模式已变得清晰:新增确诊病例数=增加的市场恐慌=疲弱的资本市场。这一模式会否必然在中国出现,尚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