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洋邨隔离日记 01|3月4日-3月7日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3月4日晚7点半,经过10个小时的路程,从武汉返回香港,到达了火炭的骏洋邨,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生活。 位于火炭的骏洋邨是即将入伙的公屋。 从湖北回港的人士都住在第2栋。 我的房间在19层的其中一个走廊尽头。 回港之 …
我们有个微信群叫「湖北骏洋邨倒数18.19」,最后码字的这段时间,是18-19号的凌晨,第一批营友们已经拖着箱子登上了回家的大巴。
即将说再见啦,骏洋邨。
不,是“拜拜”,bye 1906。(别再见了)
你好呀,我是1906。
这是我过去14天的代号。
2020年3月11~18日,骏洋邨的后半段隔离日记,在离开我的1906小小空间之前,继续写下来。
**第一批有的营友已经离开啦,新的营友在陆续进来(“散客”在第一栋)。
**
**湖北省除了武汉市,也都在陆续解除封锁。
**
最近的一周磨磨蹭蹭没有更新,一方面是最近的线上会议更加频繁了些,工作进度陆续恢复;另一方面,在这后半段的时间里,对于在1906的生活也逐渐习惯,成为日常。
比如,之前都是固定被闹钟叫醒的,但现在生物钟养成,每天早上8:10就会自然醒了,迷迷糊糊中8:15左右早餐的门铃声准时响起。
放放音乐,洗漱完毕,测个体温,吃着早餐,也差不多在这个时间会接到电话。
体温记录表,慢慢写满了
电话里的姑娘说:你好,请问是不是叶小姐?这里是卫生署blahblah,请问你今天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有没有探热呢?(我会用蹩脚的粤语报上温度)好的,明天再打给你。
9:30准时开始线上会议。大约10:00左右,门铃再次响起,送来当日的报纸、医疗垃圾袋和口罩。11:30左右会议结束,不一会儿午饭的门铃就又响起…而晚饭也是准点18:00左右。(半夜饿了再给自己加一顿杯面)
每天的四次门铃,就是和“外界”的固定连接。
最近配餐的影视剧是《法政先锋2》——粤语听力练习材料。TVB里已经在播最新的第四部(口碑倒是不如前作)。在武汉封城的日子里慢慢复习了第一部,到骏洋邨里把第二部看得差不多了。
来香港四年多,其实是从未正儿八经学粤语的。第一年在港中文读研的时候,学校里的学习语言还是英语为主,也因为学校位置相对偏辟的原因,作业又多得没什么时间进城玩耍,因此几乎没有使用到广东话的机会。况且那个时候也没有明确想过就真的会一直在这里生活,自然不会去报名什么兴趣班。
到后来对于语感的培养(基本能听懂),几乎全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比如公司大小培训和会议上都是使用粤语,以及每次和我的广东话母语小伙伴门总在一起时,都会零零星星求请求她为我翻译。剩下的就来自于看电视剧的练习了。
而最近的这一个月,大概就是我“迫使”自己讲广东话最多的时间了。
在武汉接到入境处工作人员的电话,在骏洋邨每天和卫生署的工作人员回复我当天的体温,出房间去抽血和护士的闲聊,因为鼻敏感以及手上起小红疹而下楼看医生,还有回港后和银行/电脑维修/记者通电话…我都尽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尝试开口说粤语,甚至在WhatsApp上提出补充物资申请时,也尝试使用“唔该”这样的书面语。听说写能力应该都得到了飞升🤣
“你可以讲白话,我识听的!”面对普通话不是很流利的,我会主动提出让对方继续讲广东话(不然也真不忍心,对方太吃力了)。
而我自己“弯管子”广东话里面混杂普通话的说法,想来也是蛮搞笑的。
好像上一次如此有规律的、踩点安排的生活还是在高中。
我用手机每日录制零零散散的视频,比如打开门的时候,抽血的时候,下楼看医生的时候,也拍下每天三餐的照片。
剪辑了一小段关于吃什么的“卡点”——
后续其它素材回家了继续编辑。
2020年3月12日 周四 隔离第8天
植树节。隔离期过半。
武汉新增降到了个位数。
早上姑娘带去做了第三次的抽血,路上她跟我讨论,问早上的早餐怎么样,糯米饭应该不太好吃吧。
这次直接用类似注射器的针筒一次性抽出来了。抽血的姑娘好像记得我上次抽了两次才成功,但隔着口罩,实在有些听不清。
隔离营里也收到了“小树苗”——来自社会福利署赠送的按摩小工具。暖心的是,每一份小树苗都附带了一张手写的卡片。大家把自己收到的卡片分享在群里,卡片上手写了各种不同的加油打气的话,配上了手绘的小太阳和笑脸。
收到卡片感到十分的暖心,因为我们这批人的回来,也是面临了一定的压力,譬如来自公屋的未来住客,觉得房子被征用为隔离营有所不满,甚至采取过激烈的行为(好像是因为有人抗议,我们入住的房间并非面朝所有方向,有的方向是完全不住人的)。
之前3月10日晚隔窗唱歌加油的时候,窗外也有人在举着牌子,说隔离不隔爱、健康早回家。如今再收到这些用心书写的小卡片,感觉到被关怀、被鼓励、被欢迎回家,更加觉得离家又近了一步。
「_用文明的态度去优化固有的文化差异,这才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事。_」有一位朋友看到我在朋友圈分享的“小树苗”图片而发出的感慨。
「用微笑来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那生活就充满阳光。stand by you!」
「不必要担心,保持意志坚强,就能克服一切,加油!」
「希望这份默默的关怀与祝福,能够为你带来一丝温暖:)」
「相信一切都能慢慢好转,一齐调整心情,积极面对未来!Stand by you」
「相信自己,全香港为你不断打气!」
「stand by you!坚持多一阵子就会雨过天晴,大家为你不断打气!」
「生活或许充满挑战,但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stand by you!」
「关关难过关关过,相信自己,全香港为你不断打气!」
……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近况如何,这些问候应该也能鼓励到你吧。
共勉
2020年3月13日 周五 隔离第9天
说说我的营友2026Annie。
Annie是一家四口人住进来的,两个要远程上课的儿子,和被迫戒烟的老公(隔离营里没有火,也禁烟酒),三位男士一起饭量可不小。每次亲友送来了一大堆食物,她分享到微信群里便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算得上是营里的“红人”。
「_万千的感慨是因为我们这次在武汉见证了那么久,担心的那么久,迷茫了那么久。回来了还得不到很多人的理解,甚至还有很多人去反对政府接我们。回来了遭受到很多人的冷嘲热讽,说政府花了多少钱接你们回来。说真的我真的没有后悔,这次回去,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根。」
_
「我也是没有想到这次回去的时间那么长很多,应该带的东西都没有带上,所以后来腰痛手痛浮肿一系列的问题发生我都忍着。」
……
Annie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妈妈吧,她的头像是一张笑着正在跑步的照片。
她常常在群里和大家讨论,主动给萍水相逢的我们提供帮助。
也发照片调侃儿子变成了女儿(头发太久没理,都能扎小辫子了)。
她说,她很喜欢文字,也想把这段日子的经历记录下来,在朋友圈写下了一些感悟。
在从武汉回来香港的一起隔离的人里,应该很大一部分都还是武汉出生/长大、后来移民香港的,比如还是可以讲一口武汉话。(而非土生土长在香港,只是偶然因为疫情在武汉。)
在经历2019年的社会风波之后,不少人是想在过年的这段时间回到家乡、快快乐乐地过个春节;也有家庭是带着小朋友回到从未踏足过的老家,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子,也许就能更新一些认知。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竟然遇到了更大的挑战,经济上也好,心理上也好。
在湖北滞留的大群里,这些天也开始有仍然在武汉的人的抱怨——在几个月失去收入之外,生活上还有其他的憋屈,希望港府能早点作出进一步安排回到香港,哪怕是自己赶回来也好。有人说,往年每次回来都送礼的亲戚,在如今困窘之时借个钱全都都爱答不理的。
从2019年6月到现在9个月的时间,生活在香港,而过年又回到湖北的人,应该是最为“见过大风大浪”的了吧。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工作和生活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我也常常跟朋友们调侃说,经此一役真是要“无所畏惧”了。
之前同一批搭专机回港后被确诊、后来复查都完全没事的营友告诉我们说,她出院了,接下来是居家隔离。
在经过X光、CT、好几次核酸、抽血之后,她的结果都是没有问题的。前两天还在担心竟然被安排和其他的病人住在同一个房间,如今终于可以安心地回家了,但是传媒上的数字并没有更新,仍旧是「确诊」。
我们无法得知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许也并不是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毕竟香港的输入性案例开始显著增加。
但想到后续还有仍然滞留在武汉等待回来的人,大家还是期待给这位“误诊”的营友正名,减少后来者的返港压力。
看,我们469个从湖北回来的人,一个阳性都没有(大可不必有什么歧视了吧)。反而是尚未切断的境外输入在不断新增。
2020年3月14日 周五 隔离第10天
在朋友圈里刷到了这两天以来的第三个失去老人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消息。
除了留言说一声节哀,我似乎做不了其他的事情,甚至连上前问候究竟是不是跟新冠肺炎有关的勇气都没有。有些伤疤就是悄无声息地烙在那里了。
掰着指头数,清明节也就在不远了,武汉人并不知道4月能不能有机会前去祭拜。
而在过去这两个月,武汉的家庭失去的几千人,还有好多都还没有回家,有的甚至没有见到最后一面,来不及告别也来不及知晓到底是什么原因带走了亲人。
「但是现在祖父在盒子里了。他还没有回家,我好想他。」
世界各地的状况也越来越不乐观。
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学习过有关全球化的议题,例如每届学生都会去瞧瞧“重庆大厦”,了解鲜美的三文鱼如何从日本出发来到我们的餐桌上,还有跨文化的传播与移民的身份认同…而这场瘟疫,瞬间改变了很多进程。
比如客运航班的减少也影响到了跨国的快递,各个国家入境政策的变化和逐步在各国开花的“封城令”。全球化不得不打碎,唯有金融市场还在整齐划一地携手共退——美股连续熔断,其他市场也都是差不多的惨状。新一轮的经济危机雪上加霜。
实体经济表现在身边也非常显著,看新闻说香港的许留山关闭了不少店面,因拖欠租金被告;也听说红磡我家附近的一家常去的药店也光荣结业。北京上海关门的店铺,都能写出好几篇爆款的微信文章。
真希望若是还能再撑一撑,它们都能坚持坚持挺下去。
2020年3月15日 周日 隔离第11天
每年都有的315打假晚会,今年暂停了。
这两天手掌心和手指缝之间时不时会觉得有些痒,甚至还有小的水泡,估计是湿气太重的原因,有些小红疹集体爆发,实在有些难忍,便打电话告诉民安队,准备下楼看医生。
约莫半个小时,接到电话回复,戴口罩和身份证,现在可以下楼去看医生。
这是隔离14日里第二次来看医生。开了一管涂的药膏,又开了3天剂量的过敏药备用。
晚上和晚饭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个蓝色的小袋子,上面写着“抗疫心理资源套」。突然觉得有些惊喜,因为在这里,情绪也是可以被照顾到的。
袋子里面放了几个不同的小册子,包括睡眠小贴示、危急事故压力处理、创伤后压力症、帮助孩子度过创伤事件、健身健心五式、疫境抒情篇。
不知道武汉,有没有也得到一些抚慰呢?
因为疫情而失去家人的人,他们有没有相应的抒发渠道,是否也会得到情绪照料呢?
这几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了16型人格的测试,还挺精准的,推荐给大家(「阅读原文」可以去测试看看)。
我的结果是EN F P竞选者人格。
就之前的自我的认知而言,我感受自己还是相对积极乐观的,尤其是在这大半年的背景之下。尽管疫情的头两个星期,我也一样会焦虑得睡不着,不停地去刷新讯息、觉得负能量爆棚且自己无力改变…但是后半段都还是够慢慢地平复下来,找一些能让自己专注下来的事情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就像小时候童话故事里说”哭,有什么用呢”,到头来还不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不会觉得”未来是没有希望的”,这是这大半年时间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尽管我的工作一度受到影响,但放在漫长几十年的人生中去看,其实这些也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容易陷入情绪的泥潭里,那么需要醒醒振作起来!
做点儿什么,都好过什么都不做。
从小树苗的手写卡片,到这一次的心理健康关怀,我真心立下了做义工的小目标,希望可以不管用哪样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尽一份回报社会的力量。
群体是需要愿意为带来改变而付出有效行动的人的,有幸我们的群友也有不少热心的朋友。
有一位并没有住进来的S先生,他的爸爸妈妈岳父岳母都住在骏洋邨,却没有使用微信,因此派他来”代表”。我们在群里日常讨论过关于住在隔离营房间内的一些感受,或者有哪里有所缺失(比如申请补充物资是开放式问卷,大家其实并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提供,于是我鼻塞了两三天才知道可以申请扫把拖把做卫生)。他用英语很有条理地给卫生署写了几封邮件,并将得到的反馈告知大家。
毕竟疫情没有那么快结束,后面还有其他的营友会入住,有人这样主动提供改善的建议,必然能够帮助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也会造福后面的人呀。
有你们真好。
2020年3月16日 周一 隔离第12天
终于做完了最后一次抽血和鼻腔采样的核酸检测,而关于检测结果,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隔离结束的日子可以进入三天的倒计时了。
我在随身的小本子上写下了回家,今天太阳刚刚好,好温暖。
周一是最忙的,从早上和晚上都有会议,完成工作之余好像也就并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了。
2020年3月17&18日 最后两日
武汉的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似乎真的到了转折点。但与此同时,香港的情况变得有点严重起来,接连出现了12例新增。
17日下午终于出台了新的规定,除了延续之前针对内地来香港的人士进行居家隔离14日、其中湖北人到士检疫中心隔离14日之外,如今除了澳门和台湾地区,任何地方来到香港都要进行强制(居家)隔离14天。
如果是来自部分高风险的地区,例如湖北和意大利的部分地区,则将要求统一来检疫中心隔离。
像骏洋邨这样检疫中心的强制隔离是免费的,如果因为没有住所而要到麦理浩夫人度假村等地进行检疫,则需要支付每天200港币的基础膳食费用和住宅费用(避免有人为了来”蹭饭”吧)。
晚上收到了检疫结束的通知书,正反面用了简体字和繁体字,人性化的安排都在细节里。
离开骏洋邨的方式仅有统一搭乘大巴(之前有营友是私家车来接,需要提前报备车牌号等信息,可能考虑到我们这一批人比较多,便统一安排到部分站点下车,大家再自行安排)。也有说法是为了照顾到大家的安全。
我还是选择了第二天早上10点再走。否则凌晨到家再洗漱,收拾得到天光,倒是一晚上不用睡啦。
检疫结束,离营安排,两种字体正反面印刷
14天的最后一个日子就这样子来临了,内心其实是挺平静的,甚至也有一些不舍。毕竟这个小空间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在我每天的努力下维持干净整洁。比如每天从硬邦邦的床上醒来,拉开窗帘透透气,扫扫地拖拖地,倒了垃圾收拾东西。
过去有些抱怨的一日三餐,如今只剩最后几顿。曾经省吃俭用的榨菜/小零食,现在也可以数着次数大方享用。
下午接到了一则电话采访,问有关接受隔离的心情,其实真没有特别的感受,回不来在武汉家里待到4月也是做了心理铺垫,如今能回香港也是意料之外的福气。
现在只是想着回家之后,要从头到脚地再洗漱一遍,换好衣服之后,终于可以好好抱抱家里的小猫。
我和我的花被子
每天记录两次的体温表,慢慢地就这样填满了14天,小厨房里的小零食也差不多吃完。
只不过,在武汉打完上半场战役的我们,即将出营去迎接的,可是下半场战役哦😯。
To be continued……
**此时(3月19日晚间)我已经坐在家里啦~
**
忙活了一整天,下一篇就写最后的回家之路吧!
(希望视频也能快快剪好)
查看往期: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3月4日晚7点半,经过10个小时的路程,从武汉返回香港,到达了火炭的骏洋邨,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生活。 位于火炭的骏洋邨是即将入伙的公屋。 从湖北回港的人士都住在第2栋。 我的房间在19层的其中一个走廊尽头。 回港之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上一篇文章提到港大要求内地学生回到香港后进行14天自我隔离才能返回宿舍和校园,而当时学校没有明确解决隔离住所和吃饭这些问题。这一篇文章来记录学校和港府后续的措施。我对学校确实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我也意识到,在针对个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居家隔离标准升级,集中隔离住宿费自理,原则上有200元、400元两档 文 |《财经》记者 陈亮 王静仪 李皙寅 编辑 | 施智梁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上海正面临第二波防疫考验——严防境外输入。 3月17日下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如果说什么是人生绝望之一,那我想说的是,当你最怕的那一件事情,最束手无策的事情,然而他(它)就在你的身上发生。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就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正因为它是前所未有的新型肺炎病毒,前期危重患者较多,人们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球青年图鉴 ,作者地青 在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留学生们的求学路相比往常,困难重重。有人为了按时返校,正在尝试辗转第三国避开入境禁令,也有人只好被迫休学。与之而来的,还有高昂学费的压力,房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