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道防线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月3日,武汉市洪山区驿海柏曼酒店,医生袁红在查看一名疑似患者的肺部CT,并告知病患“您目前的感染情况不严重,不要害怕”。该酒店的医生会根据疑似病患此前在医院得到的诊断,对其作大致的病情判断,并提供抗病毒、退烧的口服 …
王黎/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2020-02-06 12:24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笔者老家在河南信阳,是武汉热门人口流入地。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武汉的流入人口中,信阳户籍人口占1.54%,比例不低于其他武汉周边的地级市。我及身边很多亲友常年在武汉读书、工作、生活,春节返乡也是大家普遍的习惯。在这种背景下,老家信阳的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截至2月3号,信阳确诊99例,成为河南省确诊病例最多的地级市。
从1月25号起,笔者家所在的村庄进入全民防疫的状态。就在战斗坚持到第十天,隔壁村庄出现1例新冠肺炎病例,这个病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认识,他20号到武汉感染病毒,回来后也没自觉隔离,确诊的消息传来后,周边各个村庄的防疫气氛陡然变得更加紧张。
**(一)非常时期,非常状态,这是从未见过的家乡
**1、村庄的全民防疫战争在正月初一打响
1月25号也就是正月初一,河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很快村里的各项防疫措施就逐渐落实,村庄的防疫战斗正式打响。武汉疫情的消息早已爆发好几天,但是大年三十,家门口的集市还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农民仿佛还觉得疫情离自己很遥远。到了初一大早,县里和乡里就有巡逻车来回宣传,号召农民们不要拜年、串门、走亲戚。这种号召就像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隐藏在村民心里的恐慌。这种恐慌在政府引导下迅速转变成村民的防疫意识和防疫行动,村庄里的风气随即发生转变。前一晚,大家还在犹疑着要不要上门拜年,初一一大早,不拜年、不串门、不走亲戚就成了新潮。
从不拜年、不串门、不走亲戚开始,自觉的防疫行为也很快扩展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年前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了,家里定的是正月初三办丧事,但是防疫状态下,很少有人去吊唁,最后也只是静悄悄安葬了老人;正月初四原本是镇上集市开张的日子,但这天商贩也好,村民也好,都默契地不上街;还有一户儿子娶媳妇的,原本定在正月初六办喜酒,后来也决定推迟……2月2号(正月初九)听说隔壁村有1名确诊病例,村民的神经一下绷得更紧了,这些天原本就空空无人的马路更是见不到一个人影了,有的村民甚至用铁锁锁上自家大门,谢绝一切访客。防疫状态下,我度过了记忆中最安静的年,也是妈妈记忆里最安静的年。
2、隔离在家的农民不是“孤岛”
截至2月3 号(正月初十),我自己在家隔离了14天,而整个村庄也已经安静了10天。就这些天的观察来看,农民心态总体比较平稳,村庄也比较有序,“封村”和居家隔离并没有造成恐慌。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家里年前储备了丰富的年货吃食,当前我们当地街上超市还在开着保证基本生活供应,村民自家菜园里也还有一些青菜,所以目前农民家庭还不担心基本生活物质保障问题。农民将现在的生活归结为“吃了睡,睡了吃”;另一方面,村里同城市不一样,尽管家家户户各自宅在家里,但由于相互之间彼此熟识、知根知底,所以宅在家里的村民不是相互隔离的“孤岛”,村庄内部也不是完全封闭的,村民还可以通过微信、电话、隔空喊话等方式保持基本的交流,宗亲内部、左邻右舍之间在需要时还可以提供基本的帮助。天放晴以来,村民会在自家的门口晒会太阳,也会远远地相互聊两句,有些中老年人还去地里干点农活,这种半封闭、半开放式的隔离状态有助于缓解农民的压抑感和紧张感。农村生活有很多特点,比如农民独门独户居住空间上相对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自然湾子里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农业生产仍然在维持等,这些特点有助于减轻居家隔离对农民的心理恐慌,提升农民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3、农民说“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疫时村庄的非常规状态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村中很多农民家庭依靠在集市上做小生意为生,往年正月十五之前正是赚钱时候,但疫情之下集市关闭,村民做不了生意,有的年前囤了货的都要亏掉;再如很多中年人不怎么玩手机,平日里就喜欢在村里聊天打牌,现在也只能宅在家里;也有少数没有重视起来的农民,仍然平像时一样在村里串门,但很快就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受欢迎。但是这些不便也并未给村庄防疫造成很大困扰,村里这些天一直是非常安静、紧张的状态。
就这些天观察来看,农民对此次防疫战斗中的心态普遍是积极的。母亲常年在街上做些小生意,以往大年初三就开始忙碌,整年都舍不得休息。此次疫情,母亲隔离在家竟然非常耐心,还经常主动给亲友打电话、发微信提醒他们不要出门。在她看来,当下蹲在家里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传染,“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做现在到了“躺在家里就能为国家做贡献”,母亲听了竟然也表示很有道理。当下家乡农民进行的居家隔离是农民自觉参与防疫、主动与疫情作斗争的行为。农民之所以不慌,是因为他们意识深处相信疫情的结束不是遥遥无期的,坚持隔离一段时间,一切会恢复正常。甚至,有的农民还在自觉的参与中体会到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模糊的、朴素的责任感,居家隔离有利于自己的,也有利于国家的。十天动员时期,农民心理状态总体上比较积极,大部分农民是有自觉、有希望的,农民紧张但不慌张。
**(二)病毒已在我们周围,基层干部和村医是冲到一线的人
**从村里的防疫战斗正式打响开始,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医就一直忙碌在防疫战斗第一线。2月2号,乡里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后,基层干部工作也更加紧张了。当前老家农村的防疫措施主要包括:
1、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和来源地分类管理,尤其对湖北返乡人员和武汉返乡人员重点关注。我们村里总人口700多人,此次前期排查到20名湖北返乡人员,其中16名来自武汉,中后期仍然会不断排查更新。隔壁村庄出现确诊病例之后,周边所有村庄都非常紧张。我村更是当天就紧锣密鼓展开本村接触人员的排查。对于排查到的所有重点人员,基层干部都会采取适当措施要求其在家隔离,并对其进行追踪和监督。比如我自己是腊月二十七从武汉返乡,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村医就戴口罩上门统计我的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返乡时间、从哪里返回来,身体状况如何等。除了信息登记外,村医叮嘱我们不要出门,自行在家隔离14天。大年初一,村医再次上门,送来体温计和自己的联系方式,让我们每天测体温并上报。此外,与我密切接触的人员比如父母的各项信息和情况也要登记、上报。
2、大力进行防疫宣传。全民防疫涉及到千家万户,在民众普遍有恐惧有自觉的情况下,搞好宣传能够不断拧紧农民思想上的弦,保持战时状态持续有序。从初一开始,县里和乡里的巡逻车就每天开着高音喇叭来回巡逻,前期一天少则两三次,多则四五次。昨天(2号)隔壁村出现确诊病例之后,巡逻车一天宣传七八次。巡逻车的存在不时提醒着我们正处在“非常状态”。村庄最显眼处张贴了“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之类的提示标语;此外,村干部每日在村里走动,看见哪里有聚会、串门,哪个乡亲出门不戴口罩,隔老远就提醒、劝阻,比如村里村民在门口晒太阳没戴口罩,有的三五聚在一块聊天,村干部见了远远就吆喝“门口晒太阳也要戴上口罩”、“不要聚在一块儿”!最后,村里还成立了“返乡人员防控微信群”,村干部、村医、返乡人员都在其中,很多非返乡的乡亲们也被拉到群里,村干部、村医等每天会在群里发布疫情消息、防疫知识、政府号召等,还会在群里鼓励大家为疫情防控捐款,这些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3、村庄交通管制,主要是在入村路口设置劝返点,对进出本村的人员、车辆等进行询问盘查。前期村里总共设置了8个劝返点,每个劝返点1-2个固定守班,都是请的本村60岁以上的老头,每人每天50元。村里5个干部在几个劝返点流动值班。乡镇主要干部也会在全镇范围内来回查看。从我村的劝返点的情况来看,一般是在路口处拉一条绳或者放置一套桌椅板凳,有车辆或者行人过来就招停询问情况。劝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劝返不是封路,目的是尽量禁止生人进入本村生活区,也禁止重点监控人员出门出村。原则上要求外村人来本村聚会、走亲戚的一律劝返,本村村民尤其是武汉返乡人员无特殊原因想要外出的也一律劝返,途经本村的、有急事的、有重大事情的酌情放行。基层干部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
4、营业场所的管制。集镇上的所有营业场所,包括商店、商贩等都不准营业,只有个别超市可以开着,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物品的供应。派出所民警、村干部等定时上街巡逻,看到有开门营业的就劝阻,比如正月初六,周边村子的几个老奶奶老爷爷还像往常一样挑着自己地里种的菜来街上卖,就被派出所和村干部一并劝回。
**(三)基层组织式农村防疫的中坚力量
**战“疫”打响第十天,既是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民节后返城的高峰时期,特别是附近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的时期。战斗远远没有结束,家乡面临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正如村干部所宣传的,“疫情已在我们周围,千万紧张起来!”就笔者家乡这些天的情况来看,基层组织是打赢这场防疫战争的中坚力量,必须继续发挥基层组织的宣传动员、示范带头、督促劝阻等作用。不过,当前农村基层防疫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莫让形式主义耗费基层干部的精力。就我村的情况来看,防疫特殊时期的报表、材料、文件、开会都很多。上面要求村干部为武汉和湖北的重点返乡人员建档,但是平均每三天,档案格式就要变一次,每变一次村干部都要把所有人员档案再重新整理写一遍。档案里的信息事无巨细、极为繁琐,就第三版来看,不仅包括重点返乡人员个人详细基本信息和身体状况信息,还有其密切接触人员的基本信息、活动范围、身体情况。很多信息需要在隔离期间每天更新。这些工作浪费了村干部很多时间和精力,我村有5个干部,就要调出一个干部出来专门整材料。实际上,这些看起来非常完整的档案本身对于防疫本身作用不大,主要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和事后“避责”。面对这些意义不大的工作,下面基层干部也很无奈,在上面要求下,基层干部也只能应付。防疫斗争中,应当避免这些形式主义工作耗费村干部的精力。
2、不同村庄之间防疫状况两极分化,有的自然村或者行政村很重视,防疫工作比较有序,有的自然村或者行政村不重视,防疫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农村防疫战争需要持续若干时间,因此,农村防疫不能只靠村民自觉,需要基层组织积极引导,形成整村的动员。笔者老家村庄的目前各方力量都被动员起来防疫:普通村民自觉限制在家;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医抓紧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宣传;从外返乡人员也能够自觉配合村里自觉隔离。整个村庄形成非常规时期相对常规化的防疫体系。但是就我所知,周边还有很多村庄防疫还很松懈,全靠农民自觉。这些村庄内未形成防疫氛围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干部的重视不够,宣传动员不够。松懈的状态下,农民普遍不把防疫当回事,出门不戴口罩,有的还聚众打牌。即便个别村民自觉防护,但是对那些不自觉的人也毫无办法。因此,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督促,尤其应当督促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的基层干部加强防疫宣传。
3、应当加强基层干部的保护。从我村目前的情况来看,村干部只有简单的一次性医用口罩进行防疫保护,还存在口罩反复使用的情况。基层干部的防疫保护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防疫意识不高,不愿意戴口罩;二是基层的防疫资源不足。战斗十天,村干部只采购过一回医用口罩,现在市场上已经买不到口罩了,而上面也没有相关资源下来。目前村里并无专项经非,村里疫情防控资源主要来自于:一、村干部自己家里节省出来的口罩、酒精等;二、村两委自己捐款;三、民间个人捐款。但是仅仅依靠民间资源是不够的。农村基层干部工资不高,笔者家乡一个普通干部一年补贴只有1万多元。防控战“疫”开始后,主要凭借精神力量和责任感冲在防控前线,政策资源向农村基层的适当倾斜,对于基层干部既是保护也是鼓励。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关键词 >> 抗疫,乡村,河南信阳,基层治理
澎湃新闻APP下载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2月3日,武汉市洪山区驿海柏曼酒店,医生袁红在查看一名疑似患者的肺部CT,并告知病患“您目前的感染情况不严重,不要害怕”。该酒店的医生会根据疑似病患此前在医院得到的诊断,对其作大致的病情判断,并提供抗病毒、退烧的口服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形势在1月28日开始扭转。 袁少敏告诉《棱镜》,1月27日当天,孝感市新增新型肺炎确诊病例73例,较此前大幅上升。此后村民们才更加意识到身边的疫情已如此严重,为了维护自身和村民的健康,自发相互监督。 近日,全国多地乡村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杂谈》:口罩之下的众生相—— 第一个故事:红事好改,白事难劝 行政办公室的归有光给我发来一条信息,是县政府转下来的,来源是三江市市长信箱:有梅花沟的群众举报梅花沟社区干部尸位素餐不作为,社区内有一户人家老人去世,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 1月27日,旅客在关闭的青岛汽车总站外徘徊。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图) 全文共*1705*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我们村“封”在村里的年轻人每天猫在家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战疫口述记》,是燃财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推出的特别栏目,记录疫情亲历者的观察和感受。本文为第2期,第1期请见《我在武汉战肺炎》。 作者 | 闫丽娇 唐亚华 孟亚娜 金玙璠 黎明 孔明明 苏琦 编辑 | 周昶帆 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