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虽在,是时候复工了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学会和疫情相处,在疫情下生存 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选择 新冠特刊系列3「准备复工」 点击下图,线上购买 点击上图,下单新刊「*准备复工*」 主笔 | 谢九 新冠肺炎爆发一个月之后,逐渐度过了最恐慌无序的阶段,2 …
以下文章来源于态度财经见闻 ,作者默默看着你的肥猫
*************************蔷薇 | 整理*************************
孤云 | 编辑
口述:袁先生(浙江一纺织企业老板)
2月17日我们工厂开始复工,到现在十多天时间。我们到岗员工从开始的150多人,到现在300多人。
没批准复工,我睡不着;批准复工没员工,我也睡不着;现在复工,我更睡不着了。
开始我担心员工回不来,现在我担心员工回来,没活让他们干。
目前政府出台了很多助企复工复产政策,这是好事,也确实帮了企业一些忙。
但是如果想要经济复苏,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拉动消费,而拉动消费的助力器是银行。
现在银行给企业放松贷款政策,本意是好的,但治标不治本。最直接的方法是银行停息几个月。
复工,原来我想得太乐观
我们是一家中型纺织企业。我的业务涉及国内外。主要给一些国外知名大众服装品牌提供面料,国内也是。
正常时期,我有500多个员工,一半是外地人。
2月14日,我拿到复工批复,当时我最担忧的是外地员工回不来。没有员工,我就复不了工。
我们员工安徽籍比较多,我当时准备了大巴去接他们,可是他们村里不让出来。我们提供复工证明也没用。
后来政府出台了一些助企复工政策,浙江甚至为我们企业包机、包专列去接复工人员。作为企业,我们很高兴。
刚复工时,我的到岗员工只有150多人,车间的机器运转起来了。当时我觉得形势一片大好。
我美美地预测,3月初,等我们员工全部到岗,我的公司就可以恢复正常。
目前来看,我太乐观了。
员工回来越多,我的压力就越大
现在我的员工返城问题解决了,已经到岗300多个。
但我的订单出现了问题。
我现在生产的订单,还是去年签订的国外订单。按目前员工到岗比例,再生产一个月就没有了。
而我新的订单还不知在哪里飞?
前两天,我跟国内非常知名的一家大众服装品牌的采购总负责人聊天。他们也是进退两难。
我们聊到下一步订单时,她说他们公司生产的春款还有一大批积压在仓库里。他们老板很头疼,也很无奈,说每天眼睛一睁400万元就没了。
他们企业是我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主要客户,如果他们订单减少了,就意味着我今年日子不好过。
而我的员工还在陆续回来,作为老板,我又不能说,你们不要来。我也不忍心。
我心里压力越来越大。
我的员工回来越多,我的压力就越大。他们回来,我不能让他们闲着,我只好做大路货的成品,堆在仓库里。
我想帮他们,他们是我的员工。他们要生活。他们有孩子需要接受教育,他们有房贷需要挣钱去还。可我最终还是那只小小小鸟,想飞总也飞不高。
因为这意味着,我要将手里的流动资金不断地变成滞销的库存物品。
这样的状况,我可以坚持一个月,两个月,那么第三个月,我还能持否?
我好难。
好想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可我扛不久啊
其实现在这样的企业有很多,手上没单子,或者单子不多,也要硬撑着复工。
我还算好的,目前还有订单在做,我手上流动资金也还有几千万元,有的企业手上流动资金早就没有了,如果生产的货又卖不出去,还继续生产,那真的太难了。
即使这样,我还是每天焦虑。
我采购原料,我生产库存品,我员工的工资,我每个月要付的银行利息,还有水费、电费、税收,七七八八加起来,都是钱。
就拿2月份来说,我银行利息付了50多万元,员工工资、水费电费、以及税收,七七八八加起来有200多万元。
如果500多个员工全部到岗,每个月光发工资就要二三百万元。
如果没有订单,我的货卖不出去,我手上现金还能付多少次二三百万元?
而不管你生产,还是停产,你的货卖得出,还是卖不出,银行的利息照样要交。
还好,我们厂房是自己的,不存在房租问题,有些企业还要交房租,这样一来,企业很快就会被拖垮。
所以,从我内心来讲,我现在有300个员工已经足够了。
我也想给国家减轻负担,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可我肩膀太窄,担子太重,扛不久啊。
银行降息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现在政府也在帮我们想办法,也在促进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但是银行能不能把政策落到实处,那还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2月10日,浙江就出台了首批惠企政策。
其中第一条提到,“对现有存量贷款,各银行对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企业按不高于同档LPR利率计算2020年2月当期利息,最高给予免息政策。”
这个“最高”有可操作的标准吗?没有。
“最高”就是银行说了算。
而且这条规定就针对2月份,那3月份呢?
我公司就属于制造业。我们有享受到“最高”吗?没有。
我们2月份,几家银行加起来,原本要付利息55万左右,这次危机,几家银行加起来给我们优惠少付了5万多。
这种降息对我们公司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都不到。
另外,银行给企业解决贷款,我认为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而且银行放贷给什么企业也是有他们自己的标准的,即使放,也是有限的。
再说,有些企业,你拼命给他放贷,本来只给他贷500万元,你加大力度,给他贷了1000万元。
看起来这是好事啊,“你真的很爱我啊”,看起来,他手里的流动资金多好多啊,可是同样的,他身上背的债也多了,你银行追加的利息也多了。
问题是,他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他手上的钱都变成了库存,最终你银行不但没有帮到他,反而增加了他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你问银行“明天是否依然爱我”,显然不可能。
所以,给企业放贷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是治标不治本。
把消费拉动起来,才能解决当前困境
拉动消费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途径。
等我们把这次疫情控制好,全方面放开,把消费拉动起来,这才是关键。
现在杭州街道上的人流越来越多,很多可以开放的地方也在开放。这是好事。
但这也只是暂时性的,即使有消费,那也是报复性的,并不会持久,待人们口袋里的余钱消费完,消费就会停滞。
这样一来,社会整体购买力就会下降,随之而来就会发生一连串的不良反应,企业倒闭,员工失业。
我们可能百分之八十的人有房贷。我们大多数家庭在买房前,已经美美地计划好,妻子挣的钱用来生活,包括子女方方面面的教育,还有衣食住行;丈夫挣的钱用来还房贷。
可是现在遇上了这样的突发疫情,夫妻有一方下岗,或者夫妻俩都没有下岗,但工资变少了,这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重创。
家庭的计划被打破后,还房贷都成了问题,他们还拿什么来消费?
而个人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企业。
企业也和个人一样,每个月的生产也都有计划。企业每个月运转成本多少,单子怎么样。
经过这么一次危机,大家的计划都被打破了。
比如我们纺织业,老百姓手里没钱了,用在买衣服上的钱少了。生产衣服的厂家就会减少生产量,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我们提供面料的产业。
我们的订单少了,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裁员,再不济很可能也会关门。这就意味着,我们工厂的500多个员工将面临着再就业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态链就被彻底打破了,我们会进入一个死循环。
要想经济复苏,就要想办法打通整个生态链,而打通整个生态链,光靠复工是解决不了的。
真正能有力促进消费的,就是银行停息
现在唯一能拉动消费的最直接的方法是银行停息,而不是降息。任何幅度的降息,对个人和企业都只是杯水车薪。
让企业贷款利息停几个月,企业可以缓口气,老百姓就不会失业;如果再让老百姓房贷停几个月,经济慢慢就会复苏。
银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要光锦上添花。
等消费拉动起来了,自然社会各方面都会好起来。这个时候,你让企业不复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工复起来。
现在政府的政策有了,但问题的关键是银行有没有把政策落到实处。因为各家银行的贷款担保模式不同,我们大部分企业会把贷款放在好几家银行。
比如我们公司,我就跟好几家银行有信贷关系,我们工商银行贷了2000万元,农业银行也贷了2000万元,还有建行等等。
这样一来,各家银行谁都不会先给企业免息,谁免了,就等于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让给别人了。
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不行了,整个经济都会出问题,银行也会出问题。当雪崩来临时,每片雪花都躲不过。
银行都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抱团取暖,统一行动。如果银行不动起来,各打各的小算盘,那是很危险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我在纺织这一行做了30多年,也曾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是办法总算比困难多。
总体来说,现在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杭州已经8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了,政府的惠企政策也在不断增加。
我相信,只要我们和政府上下齐心,一定就能度过这次难关。
责编 | 蒋丽 lijiang@caijing.com.cn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学会和疫情相处,在疫情下生存 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选择 新冠特刊系列3「准备复工」 点击下图,线上购买 点击上图,下单新刊「*准备复工*」 主笔 | 谢九 新冠肺炎爆发一个月之后,逐渐度过了最恐慌无序的阶段,2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孟亚娜 编辑 | 凌远川 坐电梯像“吃火锅”,吃饭像“参加高考”,红外线测体温,脚踏式按键开门神器……近日,互联网公司的花式复工火了,网友大呼,太硬核了。 图片来源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以下文章来源于AI财经社 ,作者AI财经社作者 开工前最忧伤的段子可能是,“今天戴着口罩去买口罩,口罩没买到,还损失了一个口罩。” 2月10日起,部分企业陆续复工,宅在家里即为国家做贡献的使命宣告终结。当下的主要矛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以下文章来源于等深线 ,作者蒋李超程陈郝 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 蒋政 李超 程维 陈佳岚 郝嘉奇 郑州、烟台、重庆、太原报道 在富士康工作了10余年的崔永强(化名),直至2月27日,还没有结束今年的春节假期。因为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上游产业链供应受阻、市场需求不足、现金流日益“吃紧”、防疫能力较弱、召回员工风险高等问题,使得中小微企业复工之路,显得困难重重。 记者 | 王晓珊 实习生 | 丁宁 编辑 | 盛倩玉 茅台镇一家酒企老板李磊,这几天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