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童的战疫全记录-陈玲-财新博客-新世纪的常识传播者-财新网

6岁娃守着去世几日的爷爷的新闻,让我的内心极度不安。我决定对两个不到7岁的娃再次进行安全教育。刚起了一个头,俩娃就蒙住耳朵,用及其尖利的声音嘶喊着不要不要。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我皤然醒悟,这段时间太多病毒信息输入,对娃的心理已然造成负效应。

昨天在图书馆的就餐区吃个点心,一个陌生老美来搭讪,问病毒。我勉为其难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复他,也不知道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但俩娃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坐朋友S的车,她问我认识不认识M,我说很久没和M见面了,朋友笑,“现在谁也不想和M碰面,因为她1月份刚从武汉回来”; 每周一次坐D爷爷的车,他每次以coronavirus开场;很多场合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coronavirus俨然成为社交热词……妈妈,你又看病毒新闻吗?每次我打开电脑,娃都会围过来追着问。如果我点开视频,发出声音,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赶来,闹着让我从头开始。见面、电话、微信,不管我用什么方式什么语言,俩娃对冠状病毒coronavirus的辨识度非常高。

前两天看到在武汉支援的深受资源短缺之苦、不堪重负的外省医护以英文在顶级期刊《柳叶刀》刊文,呼吁国际医疗支援武汉。忍不住给娃爹留了言。过很久,他才回复了几张穿着防护服的照片。我喊娃过来。他们就在一堆穿着防护服的人群中找爸爸。先前在电话里他们听到外婆说爸爸穿着纸尿裤上前线,所以小宝好奇地问,“爸爸穿成这个样子,纸尿裤湿了怎么换啊?”大宝则是问: “爸爸会有后遗症吗?”想起最初娃爹去武汉前,我电话里曾叮嘱过,一旦感染,一定要用最好的药,卖房卖车倾家荡产也要治,哪怕有后遗症我们也接受,只要能活着回来。娃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了。

这就是现在武汉医疗一线的娃爹:穿纸尿裤,三餐不定时,凌晨两三点在办公室,还经常忘记每天发送平安二字的约定……以前娃爹如果不值班的话从来睡觉很准时,娃睡了他也经常借口带娃睡觉立刻上床,独留我面对家务;三餐也准得不得了,过了饭点就喊饿,看我没做好饭就和娃抢零食吃。

这就是战疫至今一线的医护情况: 3千多个医护被感染,不断有去世的新闻发出。上万外省驰援的医生护士还在与病毒厮杀,还有上万的他们的家人在后方默默流泪。

可是,今天看到有“战疫胜利”说了?

娃问,病毒消灭了吗? 没有。那为什么说胜利了?不知道。胜利了,爸爸为什么不回来?那是有些人的胜利,我们的胜利,是等待爸爸回来才能算。

培养娃做医生,是我和娃爹迄今为止最大的共识。只是娃说他们的理想是做科学家,而且是天文学家,估计都是我带他们去太多次天文馆惹的祸。他们经常在家捣鼓各种所谓的科学实验。我就此做思想工作,“这次打病毒的都是医生,你们长大后也做医生,帮助更多的人好不好?”结果大宝一本正经地说:“妈妈,病毒那么厉害,死了那么多人,连医生也死了,我可不想死,我想研究治疗病毒的药,或者是打败病毒的方法,比医生更有用。这样爸爸不用穿纸尿裤了,你不用担心他有后遗症了。但是我研究这个算不算科学家?”

当然算!我又惊又喜地告诉他,“这个叫医学科学家,你们以后就当个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吧”。好!俩娃都用力地点点头。

“考顶尖名校太难了,以后你们考这里也不错。”两个娃都摇头说不要,一个说“我要考哈佛大学”,一个说“我想考斯坦福大学”,让老母亲我一阵激动。

问为什么呢?

娃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名字比较好听啊。

相关文章:一个医生家属的眼泪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一个医生家属的眼泪-陈玲-财新博客-新世纪的常识传播者-财新网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娃他爹打电话来说他申请了去武汉支援的时候,我正在图书馆里找书。一排排的书架之间的空间不大,有些压抑,也如同我压抑许久的精神。  支撑不住颤抖的双脚,我坐下来,压低声音,反复地和娃爹说着形势的严峻性,官方公开的信息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