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日记 I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早上睁开眼,下意识摸床边的温度计。36.1度,谢谢命运之神,我还可以再记录一天。 到武汉十日,我从无所畏惧到开始迷信万物,本命年的红内裤也穿上了。倒不是怕成为那不幸的几十万分之一,只是害怕牺牲无意义,这场灾难又少了一个 …
“
妻子事后回想起来,怪不得当时家里一会儿少个剃须刀,一会儿少个充电器。等到她早上起床,发现人不见了,车子也不见了。
—全民故事计划的第440个故事 —
一
李哥决定去武汉,是一件很突然的事。
如同他眼中的疫情,才刚点上火就猛地烧开了。他第一次听说疫情,都到了1月21日晚上的9点37分。
有人在朋友圈里卖口罩,说库存有限,备好过年。他没抢口罩,也没买酒精,这世界成天各种消息此起彼伏,他觉得这事跟他应该也没什么关系。
直到1月27号,他的朋友圈有人发了一条消息:招募志愿者,支援火神山。李哥看了建设的照片,觉得这事他能干。
李哥是湖南郴州人,今年48岁了,前半生的一大半时间都跟地板有关。九十年代末下岗潮,二十几岁的李哥刚好跟国企的厂子结束了三年的合同期,在继续找份工作和做生意之间,他听了邻居浙江人的话,选择了后者。
一开始,李哥在建材市场开小货车,瞅着木地板比瓷砖好些,不用库存,就跟老婆开了个门店,算正式入了这行。
时代变化快,到了2012年,他在网上查资料时,接触到水泥自流平和地胶。当时郴州没几个人懂这个,他就一边下工地一边下苦功琢磨。七八年过去,他已然成了这方面的资深人士,带出好多个徒弟了。
而地胶,或叫PVC地板,是建设医院百分百要用到的东西。
拉李哥进群的人提前跟他打招呼:一是进去了就不能退出,必须参与施工;二是没有工资,纯粹义务;三是有被疫情传染的可能性,可得考虑清楚了。
李哥回复:“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国家有难,没钱我出力!”
紧接着李哥被拉进一个名为“建设雷神山医院弹性地板施工队”的微信群,由中建领导,一共24人。没有想象中的精神号召,群主直接开始收集志愿者的个人信息,申请通行证,同时安排大家前往雷神山组队拼车。
当时火神山已经建得差不多,不再需要人了,开始征集人建设雷神山。
从好奇地问发朋友圈的那个人,到上传个人信息等待进入武汉的通行证,不过一个小时。而当时李哥还没有跟家人商量一声。
等待通行证的两天里,李哥只将这件事告诉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曾经去汶川当过志愿者的侄子。李哥说:“你懂得。”第二个是临行前一天晚上,李哥实在没忍住,偷偷告诉了小儿子。
他说:“爸爸要去帮国家啦,你先不要告诉妈妈,别让她担心哦。”
小儿子九岁,天真烂漫,转眼就把老爹出卖了。李哥老婆听了儿子的话,只当孩子童言无忌,根本没放心上。
她事后才回想起来,怪不得当时家里一会儿少个剃须刀,一会儿少个充电器。等到她早上起床,发现人不见了,车子也不见了。
给丈夫发微信时,他已在去武汉的高速公路上。她跑去侄子家哭诉,侄子说出了当年去汶川时,说服他爸放行的那句话:
“人生能有几次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为他的家人,我们就支持他,鼓励他吧。”
二
从湖南郴州到湖北武汉,六百二十六公里,开车需八小时。
疫情笼罩下的公路,前所未有的寂静空旷。李哥开着自己的五菱荣光,这辆车曾陪他去过大大小小的工地。
他并不是孤单一人。车上还有一同行兄弟,是东莞开水泥自流平工厂的老板,听李哥提起支援雷神山一事,二话不说直接从东莞开了六小时车,赶到郴州与李哥汇合。
疫情下,高速公路全靠两张A4大小的白纸通行,一张是车辆通行证,上面写的是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指挥部。
火神山跟雷神山的通行证是通用的 | 作者供图
李哥把它用黄色胶带粘在前方玻璃窗的正下方。另一张白纸黑字写着:为了武汉市抗击肺炎新建医院的需要,紧急组织至项目现场进行病房施工。有他的名字和身份证信息。
他们于下午5点顺利到达武汉。李哥在“出口应急物资运输车辆”的表格上签字,就这样进去了,此时距离武汉封城已经六天。
住宿是统一安排的,在十几公里外。从宾馆往雷神山方向走,视野逐渐疏朗。跟新闻里报道的一样,沿途的武汉看过去空空荡荡,街道和高架桥上空无一人,店铺大门紧锁。
一到雷神山,又是另一番景象。李哥把车停在食堂的门口,下车环顾四周。万人食堂的对面,一整排四五层楼的是后勤保障中心,两边是新造的高层住宅楼,远处有几辆红色的吊车,天空中有好几架无人机飞来飞去。
跟李哥的货车挨在一起的,有部队运送物资的车辆,有来自五湖四海上千名戴着黄色安全帽、穿着黄色反光背心的工友们的私家车辆。
几天之前,这些人谁也不认识谁,各自窝在自己的家里喝酒抽烟看电视,跟亲人们唠一年的喜怒哀乐。突然之间,大家都朝着一个目的来到了这里。
李哥抬头看万人食堂的外围,上面挂着许多蓝色大横幅。其中一幅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他的心里冒出真真切切打仗的感觉。这里是战场,疫情是敌人,工友是战友,时间是子弹,而他,就是战士。
接下来的一切,跟他过往的经历截然不同。
以前去工地,时间自己定,早出门就早收工。干工程体力消耗大,基本到了天黑也就收工了。现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是两班倒。一班人上白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另一班人上晚班,从晚上10点到早上8点。
进出要签到,一天体温测三次,随时随地得戴着口罩,平均4小时还要换一次。一日三餐,在万人食堂排队领盒饭。吃饭时间是很紧张的,因为工人们多,得排着队,吃好了就走,给后面的人留空间。
大多数情况下,工人们都是站着吃,有时他们就把盒饭放在盛地胶的圆桶上蹲着吃。吃饭的时候偶尔可以讲上几句话,但大多数时间大家都是埋头吃饭,吃完继续埋头苦干。
前来的志愿者们也分几种,师傅,大工,小工。所谓师傅,就是在这一行经验丰富的,可以带个团队。大工,就是一块地交给他,可以把它做完做好。小工,就是抬一下,拌一下,辅助的。除此之外还有杂工。
师傅带大工,大工带小工,小工带杂工。每一区都有个领导,告诉他们今天该干什么。统一安排调度。有人排材料,有人下料,有人出板子,有人修边,有人焊接。
这是一条无比紧凑的流水线。
三
刚开始上工,也有混乱的时候。
所有的人都是天南地北,之前都没有合作过,属于磨合期。第一天还没有地板可以铺,有人喊着搬材料,李哥那一队都是大师傅,也一起跑去搬。搬的也不是他们区的PVC地板,也不管了,反正叫着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二天流程理清了,上头把人10到20个分成一组,每组领几个区。速度一下快了起来。
李哥做白班,分到十个人。要是按以往的经验,地上面是不能直接做地胶的。得先做自流平,等干了再打磨,打完以后下材料,下好材料刮胶,刮好胶以后修边,再焊线。
这一套下来,每一道工序都得花时间,1000方最快也得要一个星期。
可在雷神山,一个小时内就将这些全部搞定了。材料一来,架子一搭,材料一下,直接铺。刚点了胶也不等干了,也不刮边了,美观装饰这些东西统统搁在一边,得快。
李哥很快投入其中,每天早上7点起床,刷牙洗漱,吃点东西,就开车去雷神山。到了现场,他就一头扎进去,不分昼夜地开干。
一天下来,李哥没怎么喝水,也不怎么上厕所,转眼已是晚上十点多,回住宿点前,听领导派第二天的工,每一天都是循环往复。
工地现场 | 作者供图
跟李哥同去的一批人里,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是年纪最大的。
有一次,他坐在地上算尺寸,不知道怎么的,就在太阳底下睡着了。过了几分钟猛然惊醒,赶紧起来接着干。
到了第三天,李哥才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速度的恐怖之处。
一开始,他在医护楼里施工,还没有强烈的感觉。医护楼就是比赛场馆,属于室内,2层7栋楼,3天就被工人们抢赶着出来了。结束后,主管问李哥还能不能继续干,他说可以。
他又分配了三个区,分别是专家楼、仓库和两栋综合楼。从第一个工区出来之际,他才猛然惊觉雷神山之大。本来他以为雷神山医院就是这个比赛场馆,突然剧场的幕布被拉开,露出后面无边无际一大片荒地。
从入口进去,到医护楼近千米,把整个片区循环走一圈,最快也得四十分钟。
后来的几天,李哥去其他片区施工,都得从入口处坐转运公交才能到达。而这么大片地,在十天内就要造起一座医院,即使人在其中,也觉得无法想象。
有时候,头天晚上某片区域还是空空如也,第二天早上一来,架子就立起来了。上午他们刚刚把仓库铺完,下午就有人把物资拉来。上一刻,他们刚把地胶打完还未干,下一刻就有人开始安装洁具、电器和淋浴房了。
在这种巨大的精神鼓励下,人竟感觉不到疲劳,抽支烟又可以顶一天。
四
5号的晚上,武汉下了一场暴雨,李哥很庆幸自己昨天晚上就下齐了所有材料。早点完工,病人就可以早点收治,一刻都耽误不得。
有时候,李哥也会觉得恍惚。某天深夜回宾馆的路上,他想买烟,路上的街灯还亮着,大商场的霓虹招牌还闪着,这座九省通衢的大城市明明还醒着,就是看不到人了。
从1月29日出发开始,他就有意识地拍摄路上的一切。进武汉了,开始施工了,部队来了,今天要把这片区域铺起来了,等等。
在工地,没人禁止他们带手机和拍视频,因为基本上也没有时间能玩手机。李哥就乘空隙拍上几段。比如在等排工的间隙,他拍了一段今天的仓库进展。
有一天,李哥开心地说,今天的盒饭里有鸡腿啊。旁边工友说,平常还没鸡腿呢,然后大家哈哈大笑。
去的时候,李哥压根没提过钱的事,他本来就是去当义工的,一开始他就表态,过高速公路费他都可以自掏。事实上前三天,他跟群里的队友们确实没拿一毛钱。后来做熟了才知道,原来还是有钱拿的。
夜间的工地 | 作者供图
虽然中国大,工人也多,特殊情况下,远点的赶不来,救火还得近。雷神山太渴求速度了,太需要人了,每天都有许多中介在到处招人,价格也越叫越高。
原先是一个班一千,后来变成一个晚班一千五,到了后来,两倍三倍的价格都在报。来的人越来越多,乱世众生相。有些人做着做着突然不见了,等每天点人头发工资时,又冒出来了。按照行里的话说,这是“窝工了。”
李哥觉得,这世界本来就是什么人都有。有些人上了战场,腿打瘸了眼睛花了,他照样直直地把身体堵敌人炮口上。有些人在战场,子弹飞起来了,他赶紧趴下装死。也有些人刚听到击鼓,就当了逃兵。
这是李哥人生中第一次去武汉。他知道自己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从1月29日到2月7日,李哥负责的工区地胶全部完工。共计2万方。
五
2月8号,雷神山医院由部队接管交付使用,首批医疗队员进驻,当天晚上8点,开始收治首批患者。而它的建设者们,在完成它的那一刻,马上退场了。
李哥只来得及给写着自己名字的黄色安全帽拍了张照,就穿着出发时唯一的那套衣服开了一宿的夜车,8号上午凌晨5点到的家。
同行的东莞老板,还得去郴州火车站对面的酒店取车,再开一路的高速回东莞。凌晨五点的郴州,天空仍一片漆黑,他家小区的正门关了,小路封了,李哥绕了一圈,最终在小区外给老婆发了条微信,“已平安到家”。
李哥怕带来病毒,没敢直接回家,就跑去老房子待着。打开门,桌上放着羞山细面、挂面、辣椒酱,还有他平日里最喜欢的金白沙和普洱茶。那都是老婆提前给他准备好的。
近一天一夜没睡觉,李哥倒头就睡。大概是这十天的作息时间被强化,不到8点他就醒了。一看有一个未接来电,他被通知,待会政府的车会来接他们,统一去宾馆隔离。
他算了算,有近一个月见不到家人。这是他跟老婆结婚以来,分开最长的一段日子。
隔离的生活开始。一日三餐放到门口,从早到晚还有日程表来建议他的行动。
早上7点半,他得起床,开窗通风,给房间消毒。一日量两次体温,统一报到群里。时间慢下来了,李哥反而觉得累了。
隔离的日子,他靠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刚住进宾馆的第一天,便是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的那一天。李哥看着新闻联播里雷神山的地板、病床、空调,觉得无比熟悉。以前遥远的国家新闻,竟然跟自己的命运联系了起来。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电视了,奇怪新闻里的那些主持人怎么一下子就这么老了。他想了想自己,他也老了。
本地电视台每天在放《激情的岁月》,他看着看着,仿佛重回年轻时的那一段岁月。
作者Iris Shen,开了一家民宿
编辑 | 蒲末释
▼
全民故事计划正在寻找每一个有故事的人
讲出你在乎的故事,投递给
tougao@quanmingushi.com
故事一经发布,即奉上千字300元-1000元的稿酬
请您支持一下全民故事计划,点击在看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早上睁开眼,下意识摸床边的温度计。36.1度,谢谢命运之神,我还可以再记录一天。 到武汉十日,我从无所畏惧到开始迷信万物,本命年的红内裤也穿上了。倒不是怕成为那不幸的几十万分之一,只是害怕牺牲无意义,这场灾难又少了一个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点击上方蓝字 _ 关注我们 _ 非常时期,武汉成了全国人民挂念、祈福的城市。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 正和岛自1月26日起特别推出《叶青:我在武汉疫区的第N天》专栏。叶青是一位定居武汉40年的市民,也是一名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数据来源:腾讯新冠肺炎疫情实时追踪 截止2月5日上午7时, 全国新型肺炎个案确诊23696例, 其中湖北患者16678人。 2月3日起,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接诊患者。 武汉另一座“小汤山模式”医院—— 武汉雷神山医院也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来之前,说实话,心里没底,恐慌,但是真正到了武汉以后,看到热火朝天的工地,那么多人在拼命干活,心就踏实下来了。 我的想法就是既来之则安之。 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的那天晚上(2.3日),我发烧,37.8,吓了个半死,吃了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作者 | 薛芳 编辑 | 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_编者按:_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疫情,需要中国全行业上下游携手共度难关,深网推出《共克时艰》系列报道,是为第二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