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不能只重“炫”的技术,这些“苦”学科为国计民生提供重要保障——专访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总指挥马昕教授

口述实录·火线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一发生,这些关键的“苦”学科就会为国计民生,甚至民族存亡提供重要保障。

记者|黄 祺

武汉新冠肺炎的救治压力趋缓,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医护人员,都期待着疫情彻底结束的这一天早点到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先后派出四支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各家医疗机构工作,273人的精锐医疗力量,已经在武汉奋战一个多月。

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部分队员在武汉合影

作为华山医院四支援鄂医疗队的总指挥,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曾于2月13日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方舱医院如何应对“应收尽收”?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总指挥马昕答疑》(←点击可看原文),介绍了当时武汉的疫情和救治情况。

20多天后,华山医院医疗队负责的武昌方舱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病房目前的情况如何?亲身参与抗击新冠疫情一个多月后马昕院长有哪些感悟?3月5日下午,马昕副院长再次接受《新民周刊》专访。

部分方舱病床已空床

病情复杂患者继续治疗或转院

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

《新民周刊》:武汉已经有部分方舱医院闭舱,华山医院医疗队管理的武昌方舱医院,患者是不是也已经减少?

马昕:我们的病人比以前明显减少。武昌方舱医院原本有ABC三个区,一个星期以前,B区已经关舱。之前总共800张床位,现在还有500张床位,而且500张床位也只有200多个病人,有一半其实是空的。

华山医院医疗队管理250 张床位,现在患者人数不到100人。

《新民周刊》:最近不少医院发现出院病人核酸复查阳性的情况,华山医院医疗队管理的病人中是否有这种病人?

马昕:出院病人中我们也随访到2名病人核酸检测阳性,但没有症状,这个现象说明,出院后再隔离14天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注意到这种现象后,也在研究应对的策略。比如说我们把出院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的标准,提高到三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才能出院。目前床位宽松了,可以给患者加一次核酸检测,同时咽拭子取样上也要更加规范,并且加强咽拭子采样方法培训,提高准确率。我们在探索检测三次这个方案,看看是不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上海的患者出院做了肛拭子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成功率,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在方舱医院的可行性。

《新民周刊》:还没有出院的病人,病情比较复杂吗?

马昕:我们目前没有出院的患者中,有十多位病人经过治疗后核酸检测持续阳性。像这样的病人治疗有难度,我们会考虑将他们转到定点医院继续治疗。

还有一些是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就是说他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已经阴性了,但还存在其他并发症,肺部炎症也还存在,我们不会急于让他出院。

马昕在方舱医院内

《新民周刊》:患者持续减少,医护人员压力是不是减轻很多?

马昕:整体来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稍微轻松一点,但这个时候无论是患者治疗还是医护人员自身防护上特别不能掉以轻心。到目前为止华山医院医疗队在武昌方舱医院保持了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但是大家工作一个多月了,有的人可能会松懈,觉得这么久了没感染应该没事,比如脱防护服的时候动作比较快,这些松懈的想法和举动都不能有。

“上游”送来重症患者减少

治疗效果提升

《新民周刊》:光谷院区ICU病房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新冠肺炎解剖报告公布后,危重症患者救治措施是否有变化?

马昕:解剖结论中提到的一些现象,我们在临床救治中已经发现了。比如说我们发现病人上呼吸道有很多的粘稠的痰,非常的黏,病人很难咳出来。这跟解剖报告的结论是互为印证的。

救治手段上,我们已经发现这个病不仅是肺的问题,很多病人都有心脏、肾脏、肝脏的累及,重症病人要做多脏器的治疗。

《新民周刊》: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压力是否也在减轻?

马昕:经过这段时间的救治,ICU里危重症病人比以前要少了,一些危重症患者经过治疗后变成重症,重症再能缓解,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去了。另一方面是“上游”送来的危重症患者也不像之前那么多了。这说明武汉整个救治的体系慢慢理顺,轻症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不会有那么多重症病人出现。

压力最大的时候,ICU30张床位,27个病人有气管插管,3个上了ECMO,14个做血液透析,这个抢救压力有多大,你可以想象。

2月27日一早,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内,病情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老程,经过9个昼夜的ECMO技术抢救,成功撤机

《新民周刊》:几天前,光谷院区ICU病房里一位ECMO治疗患者成功脱机,他目前情况如何?

马昕:第一个ECMO脱机的病人,目前恢复很好,能自主呼吸,神志也很清醒,这两天他就可以去普通病房了。接下来还有一位患者,最近也要撤ECMO。能够成功ECMO脱机,非常不容易,难度很大。目前成功脱机ECMO的患者还很少。

《新民周刊》:按照目前疫情发展的情况,您认为医疗队的工作何时能告一段落?

马昕:我们做医生的总是会把最坏的情况都要考虑到。现在病人数量在往下走,但谁也不能保证什么时候一疏忽,数字就往上跑。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太自信。时时刻刻绷紧这个弦,提高警惕。

资源要向“苦”专业倾斜

教训不能反复成为教训

《新民周刊》:在武汉一个多月,对于这一场疫情,您认为哪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马昕:这次疫情的确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首先,我认为方舱医院这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式,在未来要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储备。比如体育场馆、大型场馆,未来在设计和建设时就要考虑是否能随时被征用为避难的或者收治病人的场所。

说到战略储备,还有一个重要的储备就是特殊学科和人才。

这次疫情中,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科等学科和他们拥有的人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现这样的疫情或者灾难,这些学科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些年,一些医院连感染科都没有了。这些科室工作忙、压力大,收入又不高,很多人不愿意做,有些医院也不愿意发展。这些科室可能在医院里“不赚钱”。我们有的时候老想着能出高精尖科研的学科,看重那些特别“炫”的技术。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一发生,这些关键的“苦”学科就会为国计民生,甚至民族存亡提供重要保障。

所以说医院要将资源向这些学科倾斜,国家更要向这些学科倾斜。

2019年10月华山医院演练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新民周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医疗体系平常还要做哪些准备?

马昕:应对大型疫情和灾难,医院要做好流程管理。

去年10月进行了一次大型传染病疫情应对的演练,这个活动我们每年都搞。但我知道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这种演练,我认为每家医院都应该做。

说起来特别巧,我们10月的演练,模拟的就是一名从国外回来的病人发烧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他是一种输入性传染病的患者,我们急诊的预检护士发现这个问题,马上引导他到发热门诊,医生护士穿上防护服,对病人进行检查。医护人员把病人送到放射科,进行影像检测,检验科对他的相关标本也同时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后马上送病人到感染科的负压病房。

我是这次演练的总指挥,我记得当时我的同事举个牌子,上面写着“疫情演练”,怕旁边围观的群众误会紧张。

两个月后,新冠肺炎疫情就出现了,大家都说我们平日的演练太重要了。

因为有这样的演练,华山医院可以放心地派出专家到武汉,张文宏教授可以放心去上海的定点医院,我们自己医院各部门可以按照既定的流程流畅地应对疫情。大家对传染病的流程非常熟悉,平时我们的院感管理就很规范,管理流程很成熟,有备才能无患。

最可怕的是打无准备之仗。如果平常没有一点准备,疫情来了,大家像无头苍蝇一样,会有很重大的损失,医护人员如果用血肉之躯去扑这个病毒,结果一定是很惨烈的,所以一定要科学防疫。

《新民周刊》:医院感控专业,在疫情中起到什么作用?

马昕:华山医院医疗队首先就要有医院感控管理专家,他们是我们其他医护人员的“保护神”。他们就像是排雷专家,只有感控管理专家知道地雷在哪儿,他们会给我们规划好安全的前进路径,让我们科学地对抗疫情,步步为营,稳妥地往前走。

刚才国家卫健委的领导到光谷院区视察,对华山医院医疗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这些成绩都是我们平常的培训、平常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体现。

武汉新冠肺炎救治的很多经验,回去要好好总结,应该写进教科书。

马昕与同济医院同道合影,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北医护人员有3000多人感染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疫情,让患者和社会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您自己有哪些感触?

马昕:我们有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多的教训,教训不能反复成为教训,我们最好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成长,而不是通过惨痛的教训来进步。这次疫情中,有很多家族性的感染,典型的聚集性传染,一家人都生病了,太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了,这让人非常痛心。

征集令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迎来了春天,《新民周刊》也迎来了新闻线索和故事征集的第二弹。

如今,经历了一个多月休眠的城市正在逐渐苏醒,各行各业都开始有序复工复产。

不论您是企业老板、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又或者,您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我们希望了解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的困难,或暖心故事。

如果你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疫情期间拍下了珍贵的摄影作品,也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当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故事,我们仍然欢迎。

希望广大读者朋友,提供相关线索,说出你的故事,让我们用新闻留存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线索征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如你需要捐赠物资,可与以下两位工作人员联系:王勇:WangYong-SH 吴轶君:rommy150708(添加时请注明“捐物资”,方便工作人员快速通过您的申请,谢谢。)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线索!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 

 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抗疫硝烟下的非新冠肺炎患者,他们还好吗?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凌晨,尿毒症患者小黄鸟终于做完了透析回到家;身在湖北的Iris突发胆囊疾病,因疫情生扛2天后终于决定就医;北京的周迎夫妇每日如坐针毡,不知道因疫情推后的恶性肿瘤手术何时能开始…… 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全民的战争。然而,在 …

疫区夹缝:那些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命运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非肺炎患者,是一个疫情出现前不曾有过的词语。新冠病毒重塑了经济、公共空间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像涟漪一般扩散,将原本看似在外围的人收纳进被影响的范围。交通封锁,物流不畅,医院被征用,医生被调走,种种问题出现,波及到新冠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