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实录│儿子去了抗疫医疗一线,这是对他永生难忘的历练

_

_

_

_

作为母亲,我想代替他去;作为一名曾经的医生,我又觉得他得去一线,这是医生都有的使命感。

_

_

_

_

口述 | 张家慧

整理 | 王仲昀

今天(2月12日)是儿子进入抗疫情一线连续奋战的第十天。此前,他每天要在隔离病房里工作六小时,下班后回到供他们医护人员居住的宾馆常常是凌晨3点。

我年轻时是一名麻醉医生,现在是一名医生的母亲。我儿子1999年考上大学,读了八年医学专业,后来回到我们老家荆州。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他是荆州市中医院骨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

这次疫情开始蔓延后,离武汉200公里的荆州,情况也非常严峻:截至2月12日22时,荆州确诊病例为1110人。儿子虽然是一名骨科医生,但也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尤其是1月底他开始参加医院为抗击疫情组织的专业培训,培训的同时,他也抽空去超市购买了纸尿裤,为接下来做好准备。

在儿子去医院前,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月31日下午。平时我们家和儿子家住的地方相隔不远,就一条马路的距离,步行10分钟就能到。那天下午,我们在我家楼下的车库相见,当时大家都沉默了。那时我预感到他可能很快就要去一线,作为母亲,我想代替他去;作为一名曾经的医生,我又觉得他得去一线,这是医生都有的使命感。最终,这种复杂的心情让我说不出话。

 2月2日,上午9点37分,儿子接到医院通知,需要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他告知我后,我想去送送他,他爸不让我去,说不要去干扰他。我本以为他可以在家吃个午饭再走,没想到接到通知后他就出发了。我记得那天荆州下着雨,天空雾蒙蒙的,就跟我的心情一样。

受访者说,居住的小区出奇安静,道路无人的踪影,甚至连鸟儿都没有现身,人们彻底安静了,这是他一辈子少见的情形。

儿子去了他所在的荆州市中医院。医院为应对疫情,现在分好几个病区,把重症和轻症的病人都分开了。儿子现在的工作就是在隔离病房诊疗病人。他每次排班都是六小时,但实际上时间要久一点,因为穿上和脱下防护服都不容易,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由于专业防护服脱下很麻烦,他们工作中基本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儿子之前去买纸尿裤,也是出于这一点考虑。有时候他的排班是晚上8点到凌晨2点,那他就得7点从宾馆出发。自从去一线工作开始,他就没回家,也没法回家。他和同事都住在专门的宾馆。

图为受访者儿子,防护服上写着姓名和“加油”

我记得2月6日那天,儿子在隔离病区下夜班,回到宾馆洗漱完毕已经快凌晨3点。他还在微信上教我们怎样在网上买菜,反复交代我们如何操作。这让我想到,儿子小时候是抬起头听我说要怎么样、怎么样,有时我还会补充一句,听见没有!现在我们都听儿子的,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会点头称是,因为他是我们的顶梁柱。

2月7日,人们的朋友圈刷爆了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我看后心里好难受,不敢转发朋友圈,不想在这时候给儿子带来负能量的东西。作为父母,心疼归心疼,在这时候还是要做好孩子的坚强后盾,不拖孩子的后腿,支持儿子在一线的工作,鼓舞士气。

儿子这段时间在结束工作后,有时会发朋友圈。2月8日元宵节,他在朋友圈写道:“六日(隔离日)安!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有人以为他回家了,他回复是回宾馆,还没有结束,结束了隔离之后才能回家。

那条朋友圈的配图是电影《喜剧之王》中一个场景, 张柏芝说:“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周星驰说:“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我觉得,儿子时时在告诉自己和家人,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要来临。

也就是同一天,儿子终于和我们视频了。那是他这10天来唯一一次和我们视频。我们之前微信上交流非常有限,他一直报喜不报忧。当时我打开视频,看见儿子出现在我的手机里,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我当时非常高兴,非常激动,以至于语无伦次,一直在说:“看见了,看见了。”我都没注意到我的视频镜头拿反了,还是儿子说他看到爸爸的脚,我才反应过来。我细看他的眼睛有点肿,鼻梁上还有口罩压着的印痕,我说你鼻梁上还有印子呢,他说现在已经用创可贴了,贴上后再戴口罩就好多了。可能听见了我哽咽的声音,他说:“没事没事,还好还好!”

问到他吃了没有,他说放心,每天有盒饭吃,医院还发了酸奶、牛奶。如果能出门,我多么想给他送点热饭、热菜和热汤。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只能忍着。他爸说,有吃就不错了!

这几天,儿子还发来了医院的好消息,说是荆州中医院有病人即将要出院了。我们知道后都很开心。感谢海南省派来医疗队支援我们荆州,我相信这些医学专家和医护人员,是他们无私奉献,不畏生死,充当着病人的“守护神”。

其实在我们家,除了我儿子,我的两个侄女同样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她们俩都是护士,大侄女在荆州另一家医院,小侄女在广州。几天前,有天晚上12点,我看见小侄女发朋友圈了,就知道她已经下班。我立即问道:“你今天上的什么班?”她回答:“在广州南站上班,给来往的旅客测体温。”问她一天上几个小时的班,回答十二个小时,我心里咯噔一下,上这么久啊。不过心疼也只能放在心里,安慰她累了就早点休息吧。医生护士真的很累,希望小侄女远在他乡能照顾好自己,平平安安。

受访者的小侄女

我们家这三个孩子,在这次疫情面前,都是好样的!我特别能理解儿子,因为17年前遭遇SARS时,当时作为医生的我,也有过报名去一线的念头。身为医生或护士,这种时候的使命感是很自然的,就是有那种忍不住的冲动。我相信,这段经历对于儿子来说是一段永生难忘的历练,这在他的人生中也算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这次疫情,是我们和病毒斗争的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战胜疫情,病人们尽快痊愈。静等春暖花开,期盼儿子他们医护人员凯旋。

征集令

《新民周刊》现面向全国征集新冠肺炎采访对象和真实故事:

如果你是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或其家属,我们希望聆听你的“战疫”故事,也希望传达你的诉求。

如果你是确诊、疑似患者本人或家属,我们希望了解你和家人如何“抗疫”的过程,让外界了解你的真实经历。

如果你是疫情严重地区的普通市民,我们希望展现你的乐观,并倾听你所需的帮助。

如果你是公共服务人员或各类捐助者,我们希望看到你的“最美逆行”,记录下你的无私。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诚征对疫情了解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相关线索,说出你的故事,让我们用新闻留存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线索征集值班编辑联系方式(添加时请简要自我介绍):

周一:应 琛 微信号:paulineying0127

周二:金 姬 微信号:gepetta

周三:黄 祺 微信号:shewen-2020

周四:周 洁 微信号:asyouasyou

周五:孔冰欣 微信号:kbx875055141

周六:吴 雪 微信号:shyshine1105

周日:姜浩峰 微信号:jianggeladandong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线索!

大家还都在看这些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口述实录 | 我“困”在武汉100公里外的“重灾区”荆州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我们在郊区,离洪湖市区大概还有8公里左右,再加上春节期间置办了许多年货,蔬菜都是自家地里摘,所以基本上吃饭没有太大问题。 口述 | 余 光 整理 | 陈 冰 1月18日,儿子放寒假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开了14个小时的 …

投一个石子到水里去丨单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自武汉封城以后,许多人冒着各种危险,将这座城市在疫情之下发生的事实与真相记录下来,外卖员张赛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记录者,张赛也怀疑这些文字是否会像投入水里的一颗石子,掀不起多大涟漪。事实上,这些记录的意义不在于涟漪大 …

数百号源几秒抢光,新冠疫情会成就互联网医疗吗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疑似患者,和非新冠肺炎患者,都需要诊疗服务,但去医院有交叉感染风险。 于是在线问诊需求暴增。好大夫创始人王航估计,目前“线上每天能服务12万人”。 黑龙江、武汉、上海等地多家公立医院迅速开 …

口述实录 | 我在黄冈抗疫医疗一线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恐惧。但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是一名党员;我们黄冈的疫情是全国城市里除武汉之外最重的几个之一,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不去,谁去?必须要坚持,一定要挺住。 口述 | 陈 林 整理 | 王 煜 我是湖 …

口述实录 | 武汉来沪老爸说:谁来要人,你就把我交出去!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各地民间对“武汉人”的恐惧和谩骂不忍卒读,恐惧是远比病毒更凶猛的疾病。 口述 | 黄 政 整理 | 金 姬 我是武汉人,毕业来上海已经十多年,在上海落户安家也已七年。因为我和妻子工作较忙,去年夏季开始我父母便从武汉来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