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离我远点!”丨特别报道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文/麓泉 编辑/大风 从1月23日算起,武汉宣布封城已经大概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一时间,湖北乃至其中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成了闻之色变的词语,与湖北有关的人成了全国各地区无差别“歧视”的对象。 封城后的武汉,图源于微博林 …
自1月23日至今,武汉封城19天。
爱丽丝(注:爱丽丝是电影《生化危机》中女主角的名字,她用这个化名,是希望武汉人能像电影中的人一样,不惧瘟疫)是武汉市汉口一家单位的职员,在武汉生活了30年。封城之际,她选择和父母、孩子一起留在家乡,18天里,她独自开车采购、在家隔离、度过30岁生日,给在一线奋战的朋友熬汤助力。
作为留守武汉的普通人,她在朋友圈记录了自己有悲有喜的日常生活,也希望传达给外界一种声音:这不是武汉的末日,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生日。
1
2020年元旦,我在北京上网络研究生的课程,听闻武汉爆发“不明原因肺炎”,北京的朋友劝我别回家,我还是决定回去,毕竟父母和儿子都在武汉。
我网购了医用抗菌洗手液和N95口罩,于1月5日回到武汉,街上依旧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感觉华南海鲜市场疫情是一则过时的小新闻。爸妈看到寄回家中的快递,数落了我一番,于是我把即将到货的N95退了,把原来的棉布口罩找出来,不过,我放弃了绿色出行,每天开车上班。
1月20日,网上疯传各种展现武汉人民“处事不惊”、“洒脱豪迈”的段子。外地来办事的朋友都很惊讶,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只有他们戴了口罩。
作为土著,我很能理解武汉人的这种个性特征。我生活在武汉汉口,以汉口为发源地的“码头文化”将浓浓的“江湖气”植入武汉人的品性。大气、豪爽、爆裂、“装精”是武汉人民的常规配置,并且当时,我们谁也没想到会发展到如此严重。
1月21号,多年好友S医生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则短视频,应该是在他们医院的呼吸科,十几个医务人员围着一个病床,似乎是在查房。
拍视频的是病房里的另一个病患,一边拍一边用武汉话说:“情况就是这个情况,冒得么斯大不鸟滴,有几黑人撒(这没什么,哪里吓人嘛)……”。
S医生很郁闷地跟我说:“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完全没当一回事”,我哈哈大笑回复他:“是的,武汉男生都这样,嘴上不晓得几狠,心里黑得像鬼(嘴巴上逞强,心里却很害怕)。”
在武汉,乐观面对的市民们比比皆是。我一度怀疑,哪怕这次面对的是生化危机,武汉也是一座欢乐的“丧尸之城”。
可惜,我们真的成了“浣熊市”(电影《生化危机》中的城市)时,也没有了欢乐。
2
1月23日凌晨2点多,我看到封城通告,急忙查询各种官方网站,最后确信这不是谣言。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我留在这里不要紧,必须把爸妈和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
我去叫老爸,要他们起床收拾东西坐最早一班飞机去海南(我们家在海南有一套小房子),老爸说他知道封城,不去!我悻悻地回到房间,坐了很久之后,我在朋友圈转发了央视新闻的推送,写下“相信政府、相信武汉、依规行事、从我做起”。
几个朋友马上给我发微信,说着各自的担忧。在美国的猴猴留言说:还没睡呀?抓到夜猫子一只。好友榕回复:浣熊市没有睡眠。而我也确实再无法入睡,在几个家庭和好友群里留言嘱咐大家后,接着发了第三条朋友圈。
3
发完朋友圈,我网购了近600元的食物,爬起来开车去加油。不到6点的加油站,已经有不少车排队。我还在刷去海南的机票,那时候,还可以转机到海口。我差点就帮爸妈订票了。回家后,看到老爸站在客厅等我,我说我去给车加油了,让他再考虑一下去海南的事情。老爸还是拒绝了,我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我可以留下,我有车,我可以去前线当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送物资,但我想让父母和儿子安全离开。
最终,他们没有走,我也没有上前线,只能每天在朋友圈写些文字,声援。
4
2020年的除夕夜,手机收到的不是“新年快乐”的祝福,霸屏的也不是春节吐槽段子,朋友圈里疯传的是春晚历史上唯一没有彩排的疫情防控节目、各个医院的防护物资求助公告、各租赁企业拿出房屋免费支援一线人员的通知公告。
隔离的日子里,我和儿子一起读最爱的睡前童话,结尾如下:
“房间里和以前一模一样,东西都摆在原来的地方,那只陈旧的老座钟还在‘嘀嗒,嘀嗒’地走着,指针照样在指示时间。可是,等他们自己一踏进房间门后,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已长大成人了。屋檐上的玫瑰盛开着,花枝从敞开的窗户伸进房来。凯伊和杰尔达各自在小凳子上坐了下来,他们手拉着手,像是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要把雪女王那座冰冰凉、空荡荡的宫殿忘个干净……
这时,夏天已经来到,暖和、美好的夏天。”
暖和、美好的夏天来临之前,一整个春节假期充斥着即时更新的确诊病例数字,各种离奇的谣言,以及人们不断积聚的恐慌。
5
自疫情开始,我和S医生不断在线上讨论。他发布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料到后来会那么火。我一开始还开玩笑,说这么好的推文,免征他在我朋友圈的推广费。没想到后来,人民日报也免了他的推广费。
其实医生也是人,警察也是人,抗疫前线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人,他们也会感染、也会害怕,也要吃饭、要休息、也有家。
6
在家线上K歌时,突然灵感爆发,现改了一首歌武汉版的《忽然之间》,请同样隔离在家的闺蜜小卷演绎了这首写给武汉的歌。
希望会有人明白,“一直有人守着爱,隔着云海的告白,花再开,陪你珞珈岸边再看大海”。
**7
**
我后来才知道,23号早上,很多人都出去了,但出去的人也都后悔了。
流浪异地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个闺蜜在上海工作,父母从武汉赶去上海和他们汇合,1月23号那天,他们一家人开车回山东老家看望生病的老人。路上被人举报,全家的身份信息、照片、具体到门牌的行踪都在网上的各种群里流传。有的朋友辗转一下午,报警后才找到住所。
我想说,在病毒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我们封住自己的家门、独自面对病毒的侵蚀,做出如此艰难的决定,在外的同胞们却受到如此的伤害,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8
还是会收到武汉人在外地被歧视的消息,在国外的武汉人,有些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记得去年去美国,Uber司机说他准备去中国旅游,还想来武汉吃热干面,我当时真是感到超级骄傲。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武汉人。我爱我的城市,爱我的国家。我希望我的城市、我的国家能够被大家喜爱,至少是被大家尊重。
It’s not our doomsday, it’s our second birthday.这不是我们的末日,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生日。
9
发小在政府部门上班,疫情爆发后,就没有休息过。年前就听说他们办公室几个同事咳嗽、发烧。来拿梨子水的那天,他提前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再三强调把东西放在门口,把门关好,不要同他说话。
对他的记忆,永远都停留在幼时,那个屁里屁气(小气)、好吃搞笑的小男孩。今天跟我打电话时,突然严肃得像个大人。
今年突降的战疫,守护者们大多是80后、90后,网上那句话很对,“所谓的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
所谓英雄,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戴了个口罩,奔赴前线。
10
“等到那一天,热干面、豆皮、面窝、汤包、烧卖、糊汤粉、牛肉粉、鳝鱼面……随你便!”
撰文 | 爱丽丝
编辑 | 崔玉敏
版式 | 曾杏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文/麓泉 编辑/大风 从1月23日算起,武汉宣布封城已经大概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一时间,湖北乃至其中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成了闻之色变的词语,与湖北有关的人成了全国各地区无差别“歧视”的对象。 封城后的武汉,图源于微博林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战疫口述记》,是燃财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推出的特别栏目,记录疫情亲历者的观察和感受。本文为第3篇,查看前2篇请点击《农村这样防肺炎》《我在武汉战肺炎》。 作者 | 苏琦 金玙璠 孟亚娜 唐亚华 孔明明 魏佳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昨天,我们发起了征集,请身在疫区的同胞、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上的医护人员、全国各地留守家中防疫的人们讲述这个春节发生的真实故事,在后台收到的近百份留言中,我们筛选并刊登如下,我们是倾听者,也是见证者—— 01 这个春节,是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作者 | 谈骁 (武汉诗人,春节自我隔离在潜江小镇。) 编辑: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编者按:通过湖北各城普通民众的视角和抗疫日记,记录这一段我们永不会忘记的历史。封 …
原文链接 备份链接 本文故事来自一名化名为“平安”的武汉大学生,记述了她从返乡、封城,再到过年所经历的种种。这个特殊的春节,焦虑与希望同在,寂静与喧嚣并存。身处「风暴中心」,从慌乱到乐观,她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