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关于世界杯的报道铺天盖地,想回避都难。所以俺也来借借光,调侃一下和它相关的话题。 大伙儿肯定会注意到:每逢世界杯期间,周围总会冒出一坨一坨热衷球赛的家伙。所以俺就在琢磨:这些人看球的动机到底是啥?为啥会这么投入捏?俺琢磨之后,得出了一些肤浅的体会,跟大伙儿分享一下。 首先,来聊一下分类。俺窃以为,看球的人,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是混合型的)。 能称得上专业人士的,通常对足球这项运动了解较深。他们看球的目的,主要是关注球场上的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从而了解并学习双方的战略/战术。由于这种人是技术导向性的,通常不会对具体的球队/球员倾注太多的感情色彩。另外,这种人不光世界杯期间看球,其它的欧洲杯、美洲杯、XX杯的比赛,只要有技术层面的价值,也不会错过。 这种人通常有如下特点: 凡是该球队的比赛,每场都不拉下; 如果该球队赢了,就欢天喜地;反之,则痛哭流涕; 逢人便夸该球队有多好、多牛X; 另外,有些人还会关注与该球队相关的各种花边新闻、八卦消息。 球星的粉丝,在各种症状上跟球队粉丝很类似,此处省略123字。 最后这类人,平时对足球没有太多的偏好,对足球相关的知识,所知甚少(顶多略知一二)。每逢重大的赛事,由于周围很多人在看球赛,谈论球赛。因此他们也就随大流,跟风去看球。所以,这类人常被称作“伪球迷”。 把看球者归类完毕,俺接着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心理学因素。 对于专业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属于凤毛麟角。所以捏,俺今天不多费口舌评论他们。
至于那些跟风看球的人,其心理动机较明显——那就是“从众心理”。由于俺之前已经介绍过“从众心理”(在“这里”),所以今天就不再啰嗦。
剩下的那两类人——球队 Fans 和球星 Fans——占的比例不小,这是俺今天讨论的重点。 (为了打字省力,在下文中把足球粉丝热捧的球队或球星称之为“偶像”) Fans选择偶像,肯定不是随意,必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那些选中的偶像,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 Fans 很重视的特征。 假如某球迷比较推崇个人英雄主义,那他/她可能会喜欢巨星云集的球队;假如某球迷为人处世谨慎小心,那他/她或许就喜欢那些打法保守的球队…… 前面已经说了,Fans 与偶像之间,总会存在一些重要的、相关的特征。这些特征就像是一个心理层面的纽带,把偶像与Fans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进一步,粉丝会把偶像看成是自我的延伸。 当偶像获胜时,Fans 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个胜利也是自己的胜利。某些狂热的球迷,甚至会认为偶像的胜利也有自己的功劳。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上的关联及自我暗示,导致偶像的胜利会给他们带来优越感、成就感、自豪感;反之,偶像的失败会给 Fans 带来严重的挫折感、失落感。 顺便补充一下:
这里提到了心理学层面的【关联原理】,在经典的心理学通俗读物《影响力》(英文名《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的第五章,有详细的说明。大伙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俺的网盘上有电子版)。
在众多Fans中,为啥不同的人会体现出不同的狂热程度捏?其实很多(但不是所有)的 Fans,平时没有太多值得骄傲、值得吹嘘、值得别人侧目的东西。久而久之,他们的虚荣心与成就感就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无法满足。而体育运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所以,那些压抑得越严重的Fans,自然会爆发出更强烈的激情,也就显得越发狂热。 可能有些球迷看到这里会不以为然,觉得俺言过其实。据说国外的某心理学家曾经针对大学里的球迷做过一些调查:在那些在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中,狂热球迷的比例较低;反之,各方面表现平庸的学生,则比例较高。 可能有同学会问,为啥是足球而不是其它的体育项目,会具有这么明显的粉丝现象?俺觉得主要是如下几个原因导致。 首先,在足球运动中,每一个球队,每一个球星都具有很明显的、独特个性。这种独特性,有利于粉丝(在心理层面)建立和偶像的关联。 其次,足球运动具有较明显的对抗性。由于具有对抗性,所以偶像胜利后,粉丝才能深刻体会到胜利的快感。相对球类运动而言,田径运动的对抗性较差,因此粉丝现象也就不如球类明显。 另外,普及性也很重要。只有某个体育运动足够普及、足够傻瓜化,才能吸引普通大众的关注。比如橄榄球虽然对抗性比足球强,但是在国内的普及度不够,因此影响力也不如足球。 最后,足球运动还具有较大的戏剧性。比如经常出现黑马、强队经常会爆冷、领先的比分会被逆转。所有这些戏剧性的因素,都有利于刺激粉丝的肾上腺素,挑起狂热的情绪。最终,会强化胜利后的快感。 除了足球,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领域,也能像足球运动那样,利用【关联原理】来吸引众多的粉丝。 首先能想到的,是其它一些和足球类似的体育运动,比如,在美国很受欢迎的四大球——棒球、橄榄球、冰球、篮球——其美国粉丝的数量就相当惊人。 如果你的思维再发散一些,或许会联想到,当年很火爆的超女选秀,其实也利用了【关联原理】。难怪超女吸引了那么多发烧的粉丝,俺不得不佩服主办方对人性的洞悉。 如果你的联想能力更强、思维更发散,或许还会想到其它的某些东东(比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不要成为“粉丝”——谈谈“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关于社会认同和从众心理——从连环跳楼事件说起》
《光环效应引发的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