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薄王斗”这出政治大戏,又出重磅节目啦——裆中央正式对平西王进行立案调查。迫于众多网友的要求,俺再写第三篇八卦帖。今天要侃的是,从平西王被免职到被立案调查,将近一个月来,发生的各种八卦。
如果你还没看过前面两篇八卦(《八卦一下王立军事件的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八卦一下薄熙来去职的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强烈建议你先看完那两篇,再继续看本文。
在前一个帖子,俺已经分析了:3月15日薄熙来被免除重庆巡抚职务后,没有跟张德江(继任者)一起回重庆进行工作交接,这是不合常规的。留在北京的薄熙来,很可能被大内侍卫(中央警卫局)给软禁了。 从3月15日到4月初,重庆官场连续发生了多次人事地震。俺摘录几条有代表性的新闻(如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任命38个区县检察院检察长 @ 新华网》
(注:俺在前一个帖子提到说,“唱红打黑”已经完蛋。这次【所有区县】的检察长都换掉,再次说明重庆的“打黑”已被否定)
《重庆南岸区委书记夏泽良被调查 目前原因仍不详 @ 搜狐新闻》 (注:此人是薄熙来亲信,据传闻卷入“尼尔·海伍德案件”,此案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会提到)
(注:此人不光是市委常委,还担任过重庆组织部长,属于实权人物) 如此剧烈的人事变动,足以说明——朝廷高层在清洗薄督的党羽。 另外,在3月初(薄熙来还没免职的时候),重庆市委常委、人大副主任税正宽突然死亡(报道如下)
(注:此人1997年就已经是重庆市委常委。据小道消息说:他因为知道得太多,被薄督灭口。俺在本次系列八卦的第一个帖子提到了“王立军精神鉴定书”,大伙儿还记得吧?当初王立军如果跑得慢,多半也会落得“被自杀”的下场) 薄熙来刚刚被免去重庆巡抚,中纪委就开始在大连抓富豪。下面举两个代表性的例子。 就在薄督被免职的【同一天】(3月15日),大连实德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徐明被中纪委带走,至今还没露脸。
《传大连实德徐明被调查 知情人称不只他一人 @ 中国经营报》
在90年代的短短几年间,大连实德集团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庞大的商业帝国,徐明也挤进中国富豪榜前10名。而恰恰是那几年,薄熙来主政大连。坊间有传闻:薄熙来与徐明过从甚密,通过权钱交易而互相利用(典型的官商勾结)。还有传闻说:薄瓜瓜出国留学的所有费用(包括豪华跑车),都由徐明全包。 除了徐明,另一个大连富豪富彦斌也在3月下旬被中纪委调查。此人是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正源地产资产上百亿)。据小道消息,富彦斌不仅跟薄熙来关系密切,而且还攀上了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李长春的哥哥李长吉曾经担任大连建委主任和国土资源局局长,帮助正源地产搞到很多地皮。所以,富彦斌跟徐明一样,也是官商勾结。 要说腐败,天朝哪没有腐败?哪没有官商勾结?为啥这么凑巧,偏偏在罢免薄熙来之后,迅速调查大连的富豪?很显然,朝廷高层想通过经济腐败案,收集薄熙来的罪证。
说完大连的经济案,再来说说给薄熙来立案的重点——英国人尼尔·海伍德的谋杀案。《华尔街日报》在3月下旬最先捅出这个劲爆的内幕(洋文链接在“这里”,不懂洋文可以看“这里”)。 此人的身份很复杂,俺大致说一下。
1. 薄瓜瓜的私人教师
在薄熙来当大连市长期间,他是薄瓜瓜的私人英文教师。从那时起,海伍德就跟薄家交往密切。就是靠着海伍德牵线,薄瓜瓜才能入读英国的贵族学校——哈罗公学。这种学校光有钱还未必能进,还得有关系。据传闻,海伍德恰好也是哈罗公学的校友。
2. 薄熙来的白手套
如果你没听说过【白手套】一词,俺来解释一下:某些政客想干一些见不得人的经济勾当(比如洗钱),但又不想亲自出马——怕弄脏自己的手。于是,就安排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干——俗称“白手套”。
根据未经证实传闻(链接在“这里”),海伍德利用他在英国的关系网,帮助薄熙来转移巨额资产到海外账户。
3. 英国情报机构的线人
在曝光了海伍德命案之后不久,《华尔街日报》在3月27日再次爆猛料(链接在“这里”):海伍德居然还为英国战略情报公司(Hakluyt & Co.)工作。而这家情报公司的创办人来自 MI6(军情局六处)。估计大伙儿都熟悉007的影片,想必明白军情局是啥玩意儿,俺就不解释了。 海伍德在去年11月死于重庆某宾馆。当时重庆官方的说法是,酗酒过度导致意外死亡。而且在没有进行尸检的情况下,匆匆火化。 《华尔街日报》采访了海伍德的朋友,了解到:海伍德是滴酒不沾的人。 所以,海伍德的死因,很可疑。再考虑到海伍德有如此复杂的身份,俺个人觉得:谋杀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说法: 王立军在调查中发现,海伍德不是因酗酒导致意外死亡,而是被谋杀,并且谷开来牵涉此案。王立军把此事告知薄熙来,导致两人闹翻。然后,薄熙来才罢免王立军,而王立军则叛逃美国领事馆。 王立军到了美领馆,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包括海伍德案的材料)给了美方官员。后来,美国外交部把相关材料转给英国外交部。所以,3月下旬,英国开始找天朝交涉,要求天朝重新调查海伍德死因。 《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型报刊,上述这些报道还是比较可信滴。另外,4月10日的朝廷公告,也承认是王立军在美国领事馆爆料海伍德案件。 看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某些天真的网友会【误以为】:王立军是铁面无私的好警察,为了查案而不惜得罪顶头上司。 真的是这样吗?下面,俺来分析一下,薄/王二人为啥会闹翻。
俺在《八卦一下王立军事件的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一文已经介绍过,王立军本人就是黑老大。他10年前在辽宁打黑,本质上就是【黑吃黑】。 2011年下半年,由中纪委牵头的辽宁打黑,矛头直指王立军。王的很多铁杆亲信(比如富晓东)纷纷落马。虽然去年的辽宁扫黑是为了扳倒王立军,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打击王立军是为了进一步打击薄熙来。这个观点,俺在前面两篇八卦已经反复提及,希望大伙儿牢记这点。 王立军作为官场老手,他的亲信落马,他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在这种情形之下,他有三条路可以走: 1. 寻求薄熙来支持,让薄罩着他(毕竟他俩有多年交情) 2. 威胁薄熙来,让薄罩着他(王立军知道太多的内幕,足以要挟薄) 3. 反戈一击,抢先告发薄熙来,争取将功赎罪(王立军知道太多的内幕,足以告发薄) 根据目前已经曝光的猛料,俺进行了如下的猜测。郑重声明:以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是巧合 :-) 王立军先试探了第一条路,结果发现薄熙来无意保他,而且要跟他划清界限。 然后,王就选择第二条路,去跟薄摊牌。既然是摊牌,当然要把王牌摊出来。王立军手头的王牌,至少有如下几张: 1. 薄熙来对朝廷要员搞窃听(此事已经被《亚洲周刊》曝光,考虑到篇幅有限,今天先不聊这事儿,留到下一帖) 2. 谷开来卷入海伍德凶杀案(刚才已经介绍了) 3. 薄熙来在重庆打黑中搜刮的海量财富(以后如果有空,俺专门聊一聊重庆【黑打】的内幕) 王立军大概在1月31日或2月1日,跟薄熙来谈了一次,结果谈崩了。像平西王这种性格的人,怎么可能受人要挟,所以谈崩了是情理之中。
紧接着在2月2日,薄熙来召开重庆市委会议,把王立军调职(实质上是撤职)。据小道消息(链接在“这里”),王立军被降职的同时,薄熙来就开始清理王的人马——包括王的司机在内,有11个亲信被抓走。
但是,薄熙来显然低估了王立军。在尝试第二条路的时候,王已经估计到此路不一定能走通。所以,他也同步准备了第三条路——反戈一击。
根据小道消息(链接在“这里”),王立军在叛逃美国领事馆之前,就提交了薄熙来的黑材料给中纪委。
估计很多网友会问:王护士长既然要反戈一击,为啥不进京面见圣上,告御状捏?反而要叛逃美国领事馆,背负叛国的骂名。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请列位看官注意一个细节: 王护士长跑到美国领事馆的时候,只有他跟领事馆的美国佬知晓。然后领事馆上报美国大使馆,大使馆上报美国国务院,最终希拉里国务卿否决了王的政治避难申请。之后,美国大使骆家辉向天朝外交部通报此事,外交部再告知政治局九长老。照理说,这种事情属于【党国绝密】,只有少数朝廷高层才知道此事。但是,就在美方通报之后几小时,远在西南的平西王居然也获知此事,并派黄奇帆带兵去成都抓人。 由此可见,朝廷高层(不排除就是“九长老”当中的某人)有人为平西王通风报信。 作为一个官场老手,又在薄熙来身边干了十多年,王护士长当然明白:薄熙来在朝廷高层有盟友。 综上所述,如果王护士长冒冒失失跑去帝都,可能也难逃被灭口的命运。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去外国领事馆大概是保命的最佳方式了。 到了4月10日,新华社发布了两则通稿,俺来解读一下。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复查
官方的链接在“这里”,引文如下(其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月6日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滞留事件发生后,对王立军反映的2011年11月15日英国公民尼尔·伍德在重庆被发现死亡一案,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复查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法进行了复查。
据调查,薄谷开来(薄熙来同志妻子)及其子同尼尔·伍德过去关系良好,后因经济利益问题产生矛盾并不断激化。
经复查,现有证据证明尼尔·伍德死于他杀,薄谷开来和张晓军(薄家勤务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 薄谷开来、张晓军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经移送司法机关。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
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
官方的链接在“这里”,引文如下(其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薄熙来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调查。
很多人看了官方新闻,觉得很奇怪——为啥把“谷开来”称为“薄谷开来”?俺简单解释一下。 因为谷开来已经拿了香港的身份证和新加坡绿卡。“薄谷开来”是她在护照和绿卡上的姓名。在香港,通常都在已婚妇女姓名前,冠以夫姓。比如香港政坛的“陈方安生、范徐丽泰…”。
天朝的政治语言是很微妙的(不信的话,请看《如何解读朝廷要员的盖棺定论》)。对于犯错误的人,如果称“同志”,说明此人的错误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连“同志”的称谓都去掉,就表明此人的问题已经属于【敌我矛盾】。 在10日的两则公告中,提及了3个主要人物:薄熙来、薄谷开来、王立军。其中,薄谷开来已经不是天朝公民,自然不称同志;而王立军已经定性为叛国,所以也不称同志。 为啥对薄熙来依然称同志捏?从公告的字面上看,目前对薄是“立案调查”。既然是刚立案,也就是说,罪名还没定。在这种情况下,按照规矩,还得称“同志”。俺个人推测:等到【最终结论】出来的时候,薄熙来很可能就不是“同志”了,搞不好连党籍都没了。
公告中写的是:【停止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而不是:【撤销】中央政治局委员。为啥捏? 除了刚才说的“薄督尚未最终定罪”这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如果要撤销政治局委员的职务,需要开中全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投票决定。所以,即使最终定了他的罪名,也得等到下次开中全会的时候,才能撤掉他“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这些头衔。 根据目前的事态发展,以及俺对各种小道消息的分析,平西王的罪名,绝对不是“涉嫌海伍德凶杀案”这么简单。薄熙来的野心,其实大着呢——他不光是想入军机处(政治局常委),甚至还觊觎帝位(总书记)。考虑到篇幅,俺在下一篇八卦中具体说这个事儿。 以平西王篡位的野心和争权的行动,如果放在古代,完全够得上谋逆之罪。但是捏,我党是非常好面子的,特别怕屁民们发觉它内部的不团结。所以,像平西王谋逆之罪,那是万万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滴。但是捏,给平西王定一个普通罪名(比如贪腐),又不足以服众(如今的朝廷大员,没有一个是干净的)。最终,朝廷选中了”海伍德凶杀案”这个罪名。 ”海伍德凶杀案”这个罪名有三重含义,俺来解读一下: 1. 刑事案 首先,这是一个涉嫌凶杀的刑事案件。 2. 经济案 请大伙儿再回味一下官方的公告,里面说了:
因经济利益问题产生矛盾并不断激化。经复查,现有证据证明尼尔·伍德死于他杀,薄谷开来和张晓军(薄家勤务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
也就是说,不但是凶杀案,而且牵涉了经济利益。大伙儿用膝盖想一下,能让薄熙来夫妇动了杀机,这个经济利益自然不会小,怎么着也得上亿吧。 3. 外交案 死者是英国公民,连英国外交部都惊动了。3月下旬,英国外交部就开始对天朝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对海伍德离奇死亡给一个说法。
所以,给平西王定这个罪,等于扣上3个大帽子:刑事罪名、经济罪名、外交罪名。由此可见,薄熙来这次垮台,会比二陈(北京陈希同、上海陈良宇)还悲惨——二陈当初的罪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已。
2月中旬,王立军出逃的时候,俺写了《八卦一下王立军事件的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当时俺就说了:如果小道消息属实,薄熙来就不仅仅是当不上常委的问题了,或许还会走陈希同、陈良宇的老路。
到了3月15日,薄熙来被免职,俺写了第二篇八卦帖《八卦一下薄熙来去职的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文中总结了薄熙来3种可能的结局:
1. 叶选平模式——明升暗降 2. 杨尚昆模式——告老还乡 3. 陈良宇模式——锒铛入狱
当时俺分析说:后两种可能性较大。如果前面提到的那个录音是真实的,那薄很可能步陈良宇后尘。
如今看来,俺的分析还是比较准的 :-) 从4月10日的两篇公告来看,裆中央对薄熙来的处理,有 99% 以上的可能性,会采用陈良宇模式。而且俺刚才说了,他一旦入诏狱(秦城监狱),会比陈良宇还惨。 从表面上看,平西王的政治生命尚未终结(因为还没有最终定罪);实际上捏,他翻盘的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了。除非朝廷高层出现意外的变故,否则的话,平西王的政治生命,最多只剩不到3个月的时间。 为啥是3个月不到捏?因为7、8月份,党内高官将在北戴河开碰头会,为18大的权力布局进行最后的博弈(这是伟光正的惯例)。到了北戴河开会的时候,平西王的案子必须有结论,必须定性。 虽然平西王已经被立案调查,但是从很多迹象看,这出政坛大戏还没完。为啥捏?因为在十八大,如今的政治局9长老,有7人将要退居二线,只有习近平和李克强继续任常委。空出来的7个位置,引来了许多有实力的竞争者。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竞争者敢说自己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后面这半年光景,党内高层还将上演剧烈的权力博弈。不排除还有其它的猛料被抖出来。俺将继续抱着看戏的心情,观摩伟光正的内斗。顺便跟那些爱看宫廷戏的网友说一声:跟天朝的高层内斗相比,那些宫廷剧简直弱爆了! 对了,俺还会抽空再写一篇薄熙来的八卦,把今天没来得及聊的话题,说给大伙儿听听。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八卦一下王立军事件的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
《八卦一下薄熙来去职的官方报道和小道消息》
《八卦一下王立军的官方定性》
《八卦一下薄熙来的净身出户——好戏还没完》
《八卦一下薄熙来的初审——澄清某些误读和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