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长时间没有写书评了,今天推荐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佳作——《少有人走的路》,希望对大伙儿有帮助。
所谓的心理问题,也就是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跟生理不健康相比,呈现出如下特点:
普遍性
无论是天朝还是欧美发达国家,心理不健康的比例都非常高。
隐蔽性
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些人虽然意识到自己的心理不健康,但是碍于面子问题,既不愿意求助心理医生,也不愿意让家人知晓。
长期性
心理问题往往不会自行消失,而是会长期存在。而且很多心理问题,会由于恶性循环而不断加重。 由于上述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所以俺才会想起来要推荐这本书给列位看官。 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源有很多,“心理不成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关于“心理不成熟”的表象及其危害性,俺引用本书中文版序言的如下几段话: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用奶瓶喝水。——这是时髦、反叛,还是在逃避成熟? 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他们是害怕毕业,还是在拒绝成熟? 无数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选择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 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你是老板,你一定会知道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你是父母,一定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一定会知道,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积极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
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让心智成熟。
俺写书评推荐的,通常都是经久不衰的老书(比如:《一九八四》、《你的灯亮着吗》、《中国人的性格》)。今天推荐的这本也不例外——它是1978年出版的(或许比你还老)。在出版之后的头5年,它几乎是默默无闻。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突然就火爆了——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待了20多年。它的畅销不是因为广告促销,而是因为读者之间的互相推荐。如此好的口碑,充分说明了读者对此书的认可。 而且,能够在排行榜上待20多年,说明读者对此书的认可不是昙花一现。 作者斯科特·派克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医生,有几十年的实战经验。他在书中举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的案例,而且没有掺杂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所以,即使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看起来也不会太吃力。 下面稍微介绍一下本书的大致内容。
俺认为这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建立【自律能力】,是达成心智成熟的关键。 缺乏“自律”的人,会一味地逃避问题,逃避痛苦。但是这样只是掩盖问题,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那些逃避痛苦的人,最终会招致更大的痛苦;而建立了“自律”的人,就能够正视问题,直面痛苦,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建立自律能力捏?作者指出了4个要点: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4个要点具体该如何搞,请看书,俺就不浪费口水了。
本书的第二部分,重点谈“爱”这个话题。(请注意,书中谈及的“爱”,是广义的。不要一看到这个字眼,就想到“性爱”) “爱”这个词汇,虽然人人都听说过,但是很多人(包括成年人)对“爱”的含义有片面的理解甚至错误的理解。 举个“中国式父母”的例子:
孩子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 孩子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 孩子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 孩子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 孩子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 孩子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
如果你问这类父母这么做的动机,他们多半会说: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 但其实捏,这些父母的上述举动,并不是源于真正的“爱”,而是源于【控制欲】——他们希望掌控孩子的成长轨迹。“爱”只不过是这类父母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请看书。 事先声明:俺是无神论者(或者说,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 在这部分,作者聊宗教的时候,把科学也涵盖进去了。所以俺觉得:作者想说的是【信仰】问题。 在相关章节中,作者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信仰既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同时他也澄清了,什么样的信仰是健康的,什么样的信仰是病态的。 谈到科学和宗教的关系,作者的如下几个观点,列出来供大伙儿参考:
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意识到,和其它任何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 我坚定地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也很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我们的思想可能很成熟,成熟到足以摆脱对上帝的信仰;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能成熟到去信仰上帝。
前面三部分提到的心智,都是“意识”层面的。最后这部分会讲到“潜意识”的问题以及“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互动。接着作者还谈到了两种力量(心灵的力量和政治的力量)。心灵的力量用于控制自己,政治的力量用于控制他人。 …… 有必要提醒大伙儿的是,在第4部分的某些章节中,作者终于亮出了他的“有神论”观点。所以,像俺这种无神论者,自然不敢苟同。如果你也是无神论者,建议看的时候要有所取舍。 另外,作者在谈及生命的“负熵”现象时,认为:生命导致的“负熵”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声称这是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俺猜测:派克同学对于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比如:耗散结构理论 / 自组织理论),涉足不深,才会发此谬论。这也算是本书的一个瑕疵吧。
为了免去大伙儿买纸版书的开销和找电子书的麻烦,俺特地放上此书的 PDF 扫描版和 TXT 纯文字版(可惜 TXT 版只有前2部分)。想下载的同学,请猛击“俺收藏的电子书目录”。
看完之后,如果有啥心得体会,可以到本文留言。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每周转载:德鲁克谈【自我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受欢迎的文章》
《“心智模式”系列:认识你自己——心智模式扫盲介绍》
《“心智模式”系列:你是如何看待【成败】的?——兼谈【有效归因】》
《“心智模式”系列:如何面对【逆境】?——兼谈“斯托克代尔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