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写了不少关于虚拟机和网络安全的博文,导致本系列中断许久,实在抱歉 :( 今天赶紧补上一篇。
在本系列的前一篇,俺反思了一下学运初期暴露出的问题。在俺看来,从4月15日胡耀邦去世一直到4月30日,大概算是“六四事件”的第一个阶段。从4月30日到5月19日(宣布戒严)大体上是“六四事件”的第二个阶段。为啥以4月30日为界捏?因为4月30日上午,赵紫阳结束在朝鲜的访问,回到北京。 4月30日之前,六四运动只有一条主线——大学生发起大规模的悼念和抗议活动。4月30日之后,六四运动变成两条主线。新增的主线就是——天朝的宫廷斗争公开化并引发政治地震(太上皇再度废掉新君)。 为了让大伙儿更清楚地理解1989年的宫廷斗争,有必要单独介绍一下废帝赵紫阳其人。
陶铸在中共党史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从没听说过此人的同学,可以先看“维基百科”的介绍。 早在50年代初的“土改运动”,赵紫阳就是陶铸的助手。文革前,陶铸升任中南局第一书记,把广东省委书记的位置让给赵紫阳。赵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46岁)。 文革开始后不久,陶铸跟中央文革小组的矛盾激化,最终被老毛打倒。赵紫阳失去靠山。林彪派系的黄永胜为了控制广东,攻击赵紫阳是“陶铸在广东的代理人”,赵因此被撤职查办。 1971年,林秃子摔死在外蒙古,黄永胜作为“林彪死党”被抓。那之后,赵紫阳被重新任命为广东巡抚(省委书记兼广州军区政委)。
文革后期,邓小平向毛太祖承诺“永不翻案”(关于此事,俺在“前面的帖子”有介绍),骗取了老毛的信任。再加上丞相周恩来的力荐,老邓复出当上了副丞相。 老邓出山后,发现他老家四川受文革影响,经济濒临崩溃。邓觉得赵紫阳在广东干的不错(尤其是经济搞得好),就把赵调去四川,担任四川巡抚(省委书记兼成都军区政委)。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老赵就成为老邓的心腹干将。 文革结束后,赵紫阳率先在他主政的四川搞起了经济改革。在他的推动下,四川成为全国率先废除人民公社的省份(人民公社改制乡政府)。另外,当时的四川省在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也有显著成效。
在80年代初,有两个省份的经济改革非常出名,一个是万里主政的安徽(安徽的标志是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另一个就是赵紫阳主政的四川。有民间顺口溜为证: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毛太祖临死前钦定的接班人是华国锋。当时华国锋同时兼任党主席(后来改叫总书记)、总理、军委主席——这在天朝历史上绝对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惜这位”英明领袖华主席”太怂了,没干几年就被老邓略施小计赶下台。 扳倒华国锋之后,老邓自己成了天朝的一把手(邓太上皇),并接任了军委主席一职。作为老邓的二号亲信,赵紫阳接任了华国锋的总理职务。顺便插一句:胡耀邦作为老邓的一号亲信,接任了华国锋的党主席职务。
1987年元旦刚过没几天,胡耀邦被太上皇废黜(关于此事,本系列前面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啰嗦)。老胡被废之后,赵紫阳接任总书记,成为天朝【名义上】的一把手。 由于老胡和老赵的政治生涯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老邓亲信、都当过总书记、都因路线问题被老邓废掉),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他们的性格、观念也类似。其实不然! 胡耀邦是一个很耿直的人,没啥城府。连某些保守派高官(他的政治对手)都承认,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耍政治伎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胡耀邦被保守派轻易扳倒。可以说,胡耀邦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至于赵紫阳捏,显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另外,他比胡耀邦更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俺列举几例: 1. 文革初期,毛太祖把陶铸上调中央当政治局常委兼中宣部长兼副总理。当时赵紫阳就预见到陶铸此行凶多吉少,并极力劝阻。可惜陶铸没有听从,后来下场很惨(参见曾志写的《历史在这里沉思》) 2.
胡耀邦下台后,“保守派”推举邓力群跟赵紫阳竞争总书记宝座。结果捏,赵紫阳只是在老邓那儿旁敲侧击地说了一件事,邓力群就被撤职了(具体经过请看“这里”的介绍)。
3.
在废黜胡耀邦的那次党内生活会上,同为“改革派”的赵紫阳居然也发言把胡耀邦批了一通,而且话说得比较重(请看俺“这里”的介绍)。对于此事,有人认为老赵是故意落井下石,以便自己取而代之;也有人认为老赵是为了自保,被迫说违心的话。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老赵的人品不如老胡。
说完赵紫阳的为人,再来说说他当时的政治地位(包括他在官场的影响力和名声)。 首先,赵紫阳跟胡耀邦一样,名义上是总书记,其实并不是一把手——老邓才是真正的一把手。不光是老邓,连其它几个元老(比如:陈云、李先念)的影响力都比总书记还大。当时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总书记就像小媳妇,要同时伺候好几个婆婆。 虽然赵紫阳和胡耀邦都是挂名的总书记,但老赵相比老胡,还存在几个额外的劣势: 劣势1 胡耀邦长期在中央工作,不但长期担任团中央书记,还担任过中组部部长(吏部尚书)。好多知名的朝廷高官都是胡耀邦提拔的(比如:胡锦涛、温家宝)。 而赵紫阳长期主政地方,在中央工作的时间不如老胡长。显然,老赵在官场的人气不如老胡。 劣势2 胡耀邦主持的“平反冤假错案”为不少老干部恢复了工作,单凭这点,就在党内积累了很高的人望。很多保守派的官员虽然对老胡的政治改革不满,但因为是老胡帮他们平反的,多少会给老胡一点面子。 反之,赵紫阳就没有这个优势。 说到平反冤假错案,顺便插个八卦。
文革期间有一个著名的冤案叫“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维基百科的词条在“这里”),是毛太祖钦定的铁案。平反冤假错案的时候,连老邓都觉得此案有难度。当时老邓问老胡:哦,这样的案子你也敢翻?(摘自安熠辉写的《“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的交锋》)。最终是在胡耀邦的坚持下,才为此案彻底平反。而该案的首犯就是薄一波(薄熙来他爹)。但是捏,薄一波竟然在1987年初的倒胡过程中,充当急先锋——那次“倒胡”的党内生活会,就是由薄一波主持的。像薄一波这样公然忘恩负义的家伙,还真不多见。
劣势3 胡耀邦长期替知识分子说话,跟知识分子的关系很好(1989年的大规模悼念活动,足以说明这点)。
而1989年之前,知识分子对赵紫阳的评价一般(远远不如对老胡的评价)。甚至在4月下旬的学生游行中,还出现了针对赵紫阳的标语:要朝阳不要紫阳 要公平不要小平。
1988年进行的价格闯关(也就是物价改革,维基的说明在“这里”)导致了恶性通胀,进而引发普遍的物资抢购和银行挤兑。天朝的民众对此怨声载道。 此事对赵紫阳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保守派官员趁机指责赵紫阳的经济改革不好,要求停止改革;另一方面,支持改革的知识分子批评老赵的经济改革还不够深化,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面对两方的指责,老赵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通过上述介绍,俺想说明:赵紫阳虽然比胡耀邦更有政治手腕,但他这个总书记的地位,有可能比胡耀邦更不稳。认清这一点,有助于理解赵紫阳在八九年五月份的一系列举动(后面俺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