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很老的读者,应该还记得俺博客的第一个系列是《如何成为优秀开发人员》。这个系列的第1篇,俺谈得就是“兴趣”这个话题。但是2009年的那篇博文,强调的是“兴趣的重要性”,并没有界定“何为真正的兴趣”。 这几年,俺时常会想起这个话题。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写,是因为俺没有把握分析透彻。最近一段时间,有好几个读者希望俺谈一下“兴趣”这个话题。所以今天尝试来聊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本文的分析,仅仅代表俺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未必正确也未必全面,仅供大伙儿思考。希望这篇博文有助于你搞清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 在本文的开头,俺想从【反面】来陈述这个话题——点评一下那些“容易跟兴趣爱好混为一谈的东西”。(对这些东西,俺称之为“伪兴趣”) 通过识别“伪兴趣”,有助于你去伪存真,识别出真正的兴趣。 如果你留意观察儿童的行为,就会明白何为“三分钟热度”?比如当某个小孩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会很开心很兴奋。但是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后,这种开心兴奋状态就消失了——他/她的兴趣点已经转移到其它地方。 显然,“三分钟热度”不是真正的兴趣。这个很好理解,俺就不多说了。 关于这点,就以今年(2015)的股灾为例。 在咱们天朝,每当牛市的时候,就有很多股民成天盯着电脑上的炒股软件,片刻不停。 如果你以为他们对“炒股”感兴趣,那就错了。大部分股民其实对“炒股”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兴趣——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赚钱】。换句话说,他们的行为带有“功利因素”,因此不能算是真正的兴趣。 (另外,确实有一小撮股民是真正喜欢“炒股”这个行为本身。但是这类人非常之少) 所谓“外在的动机”,大致包括如下: 1. 被别人强迫去做某事 (比如很多小孩被父母强迫去学钢琴) 2. 受到社会观念的约束而去做某事 (比如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报考热门专业) 3. 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去做某事 (比如某些人为了出名而去做某事) 4. 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去做某事 (比如很多国家的义务兵役制) …… 以上只是列出几种典型的情形,未必全面。欢迎大伙儿补充。 关于“外在的动机”,显然不是真正的兴趣。这个也比较好理解,俺就不深入聊了。 所谓“真正的兴趣”,显然是人类独有的(其它动物不会有)。而“纯感官的刺激”导致的行为,不光人类会有,其它动物也会有。 所以,纯感官的刺激导致的行为,【不能算】真正的兴趣。对这类行为,俺更愿意称之为“本能的驱使”。 为了便于理解,举几个例子:吃顿美餐、泡个温泉…… 请注意,本小节所说的“被动”,【不是】指他人的强迫。(“他人的强迫”已经在前面的小节分析过了) 本小节所说的“被动”,指的是【行为本身的特性】。换句话说,当某个行为【不】需要依靠你的主观意识,【不】需要发挥你的主动性,那么,俺就称之为“被动的行为”。 为了便于理解,同样举个例子: 有很多人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在这种情况下,“听音乐”这个行为是被动的。 首先来解释一下,何为“心理舒适区”。这玩意儿,洋文称之为“Comfort Zone”,用来描述一种“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你会感觉到放松,没有压力和焦虑。 如果你处于某个环境中,在该环境下所需要的行为你都可以轻松搞定。那么,你就处于“心理舒适区”。 举例: 俺曾经问过周围的一些人,他们业余时间有啥兴趣和爱好。在俺听到的反馈中,如下这几种很常见:
上网闲逛 看视频(短视频、影片、连续剧)
看八卦新闻
在俺看来,上述这几种行为都属于“让自己停留在心理舒适区”。这类行为,很多都是为了打发时间,【不能】算是真正的兴趣。 引申阅读: 在下面这篇博文中,俺从“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心理舒适区”的【根源】。
《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
前面说了一大堆“反例”,接下来开始进入正题。 真正的兴趣,其动机完全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部世界。 只有这样产生的兴趣,才是纯粹的。换句话说,这样的动机,【不会】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真正的兴趣,通常能持续很长时间(至少几年,多达几十年)。 为啥“真正的兴趣”能持续这么久捏?在本文下面的章节,俺会分析。 前面提到了两种反例,分别是“纯感官刺激的行为”和“被动行为”。 与这两种相对应的是:真正的兴趣,其行为通常需要思维的高度参与。 举例: 下面这些活动都需要思维的高度参与,也都【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兴趣。
写程序 写作 作曲 绘画 摄影 电子游戏 棋牌游戏
……
前面的小节提到了“动机的【内在性】”。这里所说的“快感的【内在性】”,也类似滴。通俗地说:真正的兴趣所导致的快感,【不需要】依赖外部环境。 举例: 数学史上很牛逼的费马(又称“费尔马”,洋文是“Fermat”),完全是凭兴趣研究数学,而且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没】发表。比如他最有名的那个“费马大定理”,是他儿子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的;再比如“费马小定理”是他与朋友的往来书信中顺便提及的。 也就是说,他的快乐【不是】依赖“荣誉感”之类的外在因素。 顺便说一下:费马严格来说连“数学家”都不是。他的正式职业是律师和法官,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当你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通常会体验到不一样的快感——这快感就是你的动力。前面俺提到说,真正的兴趣可以持续很多年,原因也在于这快感。 兴趣与爱好导致的快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过程性的快感”和“结果性的快感”。 这两种快感的差别在于:“过程性的快感”持久但是强度不高;“结果性的快感”只在短暂时间段发生,但是强度很高。 举例: 就拿俺的老本行来说事儿。当俺在写程序的时候,(不管是在公司里写还是在业余时间写)总是乐在其中。也就是说,单单是“写代码的过程”就可以让俺觉得快乐——这是“过程性的快感”;当连续几个月,终于完成了某个软件,这时候体验到的是“结果性的快感”。 “过程性的快感”虽然强度不高,但也很重要——这类快感使得你可以【持久地】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即便在你尚未获得成果的阶段,它也在起作用)。 如前一个小节所说,真正的兴趣会给你带来快感。因此,真正的兴趣通常也会带来【成瘾性】。 (关于“快感”与“成瘾性”的关系,这是心理学和脑神经学的重要研究话题。但是这个话题与本文的主题无关,所以俺就不展开了) 再拿俺自己举例: 比如俺连续几周没有写代码,就会手痒。虽然在许多年前已经转为管理岗位,不需要亲自写代码,但俺还是尽量找机会亲自操刀——在公司开发的软件中,挑一两个有难度的模块来写。 另外,在没有开博客之前,俺也会在业余时间写点小工具啥的练练手(可惜近几年维护博客耗费了太多时间) 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你会愿意付出其它的代价。为啥捏?因为前面提及的“快感”会给予你补偿。换句话说:快感会抵消掉“付出代价”所导致的负面情绪。 举例: 某个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到火山喷发的镜头,愿意冒生命危险待在火山口附近。 如果某个活动是你真正的兴趣,那你不会满足于“只停留在该领域的心理舒适区”。你会不断尝试去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通过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你在这个领域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同时,你的心理舒适区的范围也扩大了。 当然,突破心理舒适区不一定容易,有的时候甚至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突破的过程中,“过程性的快感”会伴随着你;一旦实现突破,你会获得“结果性的快感”。 突破心理舒适区导致的能力提升,大致有两类:“深度”的提升 &“广度”的提升。对这两类,分别举例如下: 举例1: 假设有个热衷于编程的 C++ 程序员,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从 C++ 的新手变成老手——这属于“深度的提升”。 举例2: 假设有个热衷于编程的 C++ 程序员,通过不断学习,又学会了另一门编程语言 Lisp——这属于“广度的提升”。
当你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有时候你会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这词儿可不是俺杜撰滴,而是心理学的专门术语,洋文称之为“flow”,相关的维基词条在“这里”。 这种状态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物我两忘”。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甚至忘记自己的存在,全身心都融入到你感兴趣的活动当中。 举例: 某些非常热衷围棋的爱好者,在对弈或打谱的时候,就会进入到这种状态。此时他们的眼中只有棋盘,周围的世界仿佛都不存在了。 引申阅读: 在下面这篇博文中,俺介绍了【现代心理学】对“心流”这种现象的研究和理论模型。
《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
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对你的人生至少会产生如下一些影响: 这是最显著的一个影响,也是俺在前面章节多次提及的“快感”。 有了真正的兴趣爱好,通常就不需要找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反之,你可以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和活动。 相比之下,那些经常感叹生活空虚的人,通常都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如果你够幸运的话,还可以让“自己的兴趣”成为“自己的职业”——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 如此一来,就把“工作”和“娱乐”合为一体。你将不再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差异——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对你而言都是【娱乐时间】。这当然很爽!
当这两者统一之后,还有更多其它的好处。比如说,你在自己的工作中,更有可能比别人走得更远,因此也就更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优秀】者。(请注意,“优秀”和“卓越”是完全不同滴,别混淆了。在《成功学批判——简述其危害性及各种谬误》一文中,俺澄清了这两者的差异)
一旦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优秀者,你就具备了【个人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不至于太缺钱(当然,也会有极少数例外)。 在咱们天朝,有大量的“拜金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这帮人总是削尖脑袋想方设法去寻求赚钱的途径。俺觉得这帮人其实是“本末倒置”。首先要搞清楚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你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方向在哪里?
(关于“拜金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俺还写过另一篇博文《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
今天这篇博文,主要聊“啥是真正的兴趣”。俺估计很多读者看完之后,肯定会问另一个问题——“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老实说,第2个问题比第1个问题更难回答。而且俺也没有完全想清楚。或许再过几年,俺会再写一篇博文专门聊第2个话题。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学习与人生——700篇博文之感悟》
《时间与人生——跨入本世纪20年代的随想》
《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
《每周转载:德鲁克谈【自我管理】——<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受欢迎的文章》
《成功学批判——简述其危害性及各种谬误》
《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
《为啥俺要写这个博客——动机的自我分析》
《如何成为优秀开发人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