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政府鼓励日本企业搬离大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近日,日本花22亿鼓励企业搬离中国,担忧供应链过度集中,3成日企支持!这种情况下,国内制造业产业链会受影响吗?

知乎用户 海阔天枫 发表

【重要更新】这个题目就不成立在。经济产业省发布申请细则,特定国、转移、回归这些词儿全没了。色彩完全是支持国内投资。两张官图,对比一下吧。

简单来说,如果是美国铁粉,不需要做这种修改。

https://epc.or.jp/fund_dept/supplychain/kobo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一句话简评:确有此事,事出有因,效果有限。【日本这一政策针对的是中国 2 月份停工停产情况,3 月份研究,4 月 7 日出台。某种程度是美国库德洛受到了日本启发。4 月 9-10 日做了表态。但目前日本国内对这个政策,是冷处理的】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已经就这样了,难道非得全世界树敌么?

2200 亿日元,140 亿人民币左右吧。在日本整体的应对疫情经济方案 39.5 万亿日元当中,还是 10.8 万亿日元构建强韧经济结构专项当中,都是牛就一毛,日本人本身也不重视。经济产业省已经把这项列入了支持企业的小册子里。但是,目前为止这一政策在日文媒体中,连个水花都没有。日经新闻、产经新闻,完全没有专题报道。这个政策是针对 2 月份中国严重停工情况研究出台的,目前看已经没有时效性,但没辙,政府工作有 “惯性”。而日本官僚,出了名的惯性巨大。

一、政策背景

这里必须提到一次重要的会议。3 月 5 日,日本首相安倍主持召开的第 36 次未来投资会议,日本的部长们,还有企业高管专家学者也有参加。供应链问题只是其中一个议题。**日本和中国经济联系多紧密呢?**日本人自己的统计:日本 19.1% 的出口面向中国,23.5% 的进口来自中国。日本 24.7% 的中间品出口面向中国,21.1% 的中间品由中国进口。2019 年日本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中 37% 来自中国,日资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中 35% 在中国销售。日本海外企业在中国的数量是最多的,超过东盟、欧盟、美国一大截。

**1 月底到 3 月初,中国是什么情况呢?**除了防疫物资企业,其他企业普遍处于停工状态,而高端全球化的产业链,和 “零库存” 的思路,很容易导致上下游关联性停工。所以,这项 4 月出台的政策针对的是 2 月的情况,目前看是“惯性出台”。

二、效果能行么

先说政策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从特定国家,高附加值产业,回日本国内投资,厂房设备费用,大企业补贴 50%,中小企业补贴 66%。

目前随便先举日本的三大问题。**第一,劳动力短缺。**2019 年度日本经济白皮书中分析指出,职业介绍所统计显示日本仍处于 “岗位等人” 的情况,每个求职者可选择 1.6 个岗位。7 成企业处于人手不足状态,超 8 成企业表示 34 岁以下年轻雇员数量不足。**第二,要素成本高。**名古屋,普通工人月工资为 2500 美元,每平方米工业用地价格为 203 美元。我国上海为 674 美元和 108-172 美元、武汉工资为 431 美元和 60 美元。第三,日元在升值,国内配套产业也不够。

而且,你就号召企业多元化储备,多存点零件,不就完了么?虽然这也很难,但总比产业回日本现实。另外,我国快速稳定安全复工复产,这是个不次于疫情防控的伟大成就,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能消除部分忧虑的。

其实有威力的是向东南亚的补贴。但很可惜,日本人也不傻,一是金额相当有限,十几亿人民币。而且享受政策要乘以一个 “出口日本系数”。

三、谨防外媒拱火,保持信心定力

我去查了日本主流经济媒体,日经新闻,产经新闻,这事情,就没人写文章分析,顶多是介绍政策中间提一小段。真正搞事情的,就是 bloomberg 的一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日韩自贸协定也好,经济一体化也好,能有多么大的收益,这个难以估量。但这个构想就被频频的搅局。有人就是见不得中国好、东亚好。

四、对我国企业的机会

“这也有机会?” 机会和这一条没关系。和同属于供应链改革计划中的另一项有关系。简而言之,日本政府希望推动包括了支持远程办公、远程医疗教育发展的 “数字化转型加速计划” 请问现在哪个国家远成办公、上网课、网上问诊用户最多?钉钉好像都进军日本了。

五、未来的方向

中日韩自贸区,经济一体化,再加上东南亚,人口、技术、科研、制造业能力、市场,要啥有啥。“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其中算蕴含的巨大经济力量迸发出来,对人类的未来都是有重大意义的。而中国,在其中无疑是 C 位。

还是那句话 “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大国需要开放的心态,大国的国民也应当如此。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保持自信。同时,认真分析趋势,提出建议。当然第二点比较难,但至少,别被带节奏添乱(手动狗头)。

番外:怼一下 @墨尽围城,或者说解释一下具体情况。

关于 “表明跟进美国的态度”,日本的动作,在美国之前。其实

@财新网

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事实是,4 月 7 日日本出政策,4 月 9-10 日,库德洛才有支持美国企业回流的言论。

关于日本鼓吹 “china risk”。其实,日本声音更大的是 “中国 + 1”,即在中国之外,在东南亚搞备份。毕竟,中国的成本近几年也确实在上升,东南亚便宜。

关于日本会不会傻到大规模支持在华日企撤出。我的前文说了,产业联系太紧密,市场在中国,不可能的事情。

关于 Newspicks 专辑,事实上是,日本的反华媒体的确很多,这个网站搞一个黑中国的专栏,完全不奇怪。但是能代表最近日本普遍想法么?不能。

关于 24 亿日元 “水军费 “,直译一下:为了减少国际社会关于感染疫情对日本负面认识,外务省以及海外使馆将通过 SNS 社交网站等,【对我国的疫情情况和应对的信息发布进行充实】。

知乎用户 刘阳 发表

没有什么好看的。这种新闻时不时就来一下。某国企业要撤离中国出现的频率和中国崩溃论基本一致。

在我看来,日美要和中国进行政治对抗,想法是很多,大体上(在对抗中国这一点上)方向也正确,但是太缺乏行动力。在日本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安倍政府过去半年就表现出极大的亲中的倾向,政策想要急转弯恐怕不容易。中国恰恰相反,说要干什么事一定会干。

很多人已经说了,政府补贴搬家费,那么新家的各种基础设施呢?物价变高了怎么办?这部分成本谁来承担?企业吗?凭什么?撤出中国,是一个反市场的政治操作。搞这种动作先自问一下,自己有和市场对抗的资本吗?日美这些国家,价值观和中国不同,基本上能不用中国的东西坚决不会用,用中国东西的时候都是迫不得已地偷偷用。

摆脱中国依存在日本不知道炒了多少年了,过去没有实现,现在为什么能实现?人口萎缩问题找到头绪了吗?

日本式的组织有一个特点,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政治任务日本人也不会去当场明说办不到。而是申请一笔预算,做一些调查,拖一段时间,撕无数次逼,最后低调地宣布无法完成,或者等到谁都记不得这件事的时候自然烂尾。这次估计也是这样的 pattern。

知乎用户 要学的太多 发表

国际问题,不要自嗨盲猜。

这个象征性的宣传本身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整体上而言,这是日本,对于美国主导的,建立新的,“美日欧经贸体系 “的回应,陆续我们会见到更多现实表现。

自信当然可以,盲目乐观要不得,中国是当然且一定会受到影响的。因为这是美国一定要做,而且肯定能做成的事。至少川普靠极限施压,实打实的压低了各国的实际预期,为下一轮让步开闸铺好了基础。

根据企业战略方向的不同,那些在新体系中日子更好的企业,自然会更响应此项要求,寻找新的栖息地。反之则会留在中国,持续维持并观望。

至于阿美鼓捣出来的这玩意儿,是不是个完犊子废物点心,得看它后面的发展,和咱们的手段。

————

日本有点很好,他虽然一贯贪心,但从东亚一哥退下来之后,他整个战略蓝图很清晰。

经济上要吃够大陆发展的红利,军事上依靠美国,官方政治上持中立,积极鼓励民间政治交往,有那么点李光耀主义的意思。

当然,他这个中立是一种依靠左右摇摆,来保持平衡的中立,所以表现就很微妙。这也使得企业们会留个心眼,把鸡蛋分开放。

————

中—东盟,中日,中韩,以及两岸关系。说到底都是中美关系。

而这次中美之间的战略对峙期,注定是为期几十年的,漫长而艰辛的时光。甚至我退休之前都不一定能看见个结果。

唯一庆幸的是我们比解体前的苏联强太多。毕竟苏联各个地区的地方势力太强,整体又没有完全解决生存资料的问题。彼时的美国又是他最高能的阶段,而现如今他的力量水平,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这轮应战,卡在了我们的经济转型期,卡在新生产链的建立缓慢,更是卡在我们劳动人才培养梯队的薄弱处。中国人到底配不配坐上那个座位,有没有建国那一辈人的韧性。真的是要看全世代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

这场漫长的综合国力战斗,自十年前由 40-50 们落子后,现在由 50-60 们开头,马上是 70-80 们应手、攻坚,希望最后能由你们来完美收官。

希望年轻人多加油,除了香车美人过好日子,心理还能有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希望届时,你们能留给再下一代的,是蓝星有史以来的第一强国。

届时,人类或许就能真的进入,赵汀阳老师所描述的那种,以全球为语境的,以全球为历史的,真的全球化时代。

不说了,刚肝完一个周末加通宵,

撸袖子接着干吧。

知乎用户 dhchen​ 发表

躺着看,笑着看,嘻嘻哈哈的看。

这要和美国呼吁美国企业撤离大陆的新闻放在一起看。

日本是跟着美国的步调来呗。

但是,你得明白日本和美国一样: 政府对于企业的控制力并不强,除非美国 “强制” 要求企业撤离,否则企业可以压根不理。

最重要的事,中国现在真的怕企业撤离吗?

大部分产业都有中国选手,撤离只会给外国企业带来竞争劣势:

中国拥有的不是人力资源的优势,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是集群化但是又高度分工的供应链系统,这个高度协作的大网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很多中国的企业只负责做一个很小的部件,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然后千千万万的这些小企业通过强大的物流高度协作。企业每次改进产品不需要重新弄一条流水线,只需要改变供应链上的几个节点就能生产出新的产品,这个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 (至少短期内)。

顺便一提,那些重视人力成本,轻工业协作的产业退出中国不是未来式,而是进行式甚至已经基本退完了。实际上很多鞋厂产业链的一部分已经在越南了。

中国制造业慢慢从下游走到中上游本来就是合理和正确的发展,大家合理看待就行。

知乎用户 财新网​ 发表

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说,一个多月前,他的一位掌管一家大型全球时装企业的朋友对他说,自己的供应 “100% 来自中国”,中国停摆后没产品可卖,“我得停业”。到今天,许多其他国家也不得不停摆,这让许多企业变得脆弱,令各国未来不得不更依赖本国供给,生产活动靠近本国。

疫情再次证明,这是一场全球性挑战。全球化趋势下,产业链的完整度突显出重要性。中国作为 “世界工厂”,在经济被迫阶段停摆下也对其他各国的供应产生了影响。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日本政府 4 月 7 日制定了事业规模达 108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7 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官方拿出约 243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58 亿元)支持的日本企业供应链改革方案受到瞩目。

**外界认为,在 4 月 7 日通过的抗疫应急方案中,将供应链改革的环节纳入,这一思路的出发点是日本严重的口罩荒。**日本有八成口罩依赖于进口,大部分产地是中国;而日本中小规模的制造商,则不愿意追加投资在口罩生产设备上。

此外,当 1、2 月中国疫情仍然严峻时,松下和佳能等日本电器制造商,以及主要日本汽车制造商都经历了生产链中断的情况。有声音担忧,日本对中国生产的中间产品依赖程度,比其他发达经济体都来得高。在疫情笼罩下,主张分散生产地的 “中国加一” 的老口号又一次浮现。

按照 4 月 7 日通过的临时内阁会议的紧急经济对策,日企供应链改革核心内容是:对于严重依赖某一国的商品和零部件,日本政府将以补贴的方式,帮助把相关商品的生产据点转移到日本国内。另外,对于口罩、人工呼吸机、防护服和 ECMO 等抗疫物资,日本政府也会对日本企业回迁供应链给予补贴。

不过《日经新闻》此前报道,这次供应链改革政策的对象,包括依赖于中国的产品和原料──诸如半导体制程中使用的氟化氢,以及电动汽车电机中需使用的稀土;也包括日本依赖于美国制造商的、用于制造飞机零件的大型压力机,和高质量的 3D 打印机。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津上俊哉告诉财新记者,日本此举,不仅反映着其受美国制造业 “去中国化” 的政策影响,还有针对近年来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提高冗余度(redundancy)加以应对的意味。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主席研究员柯隆近日在专栏中指出:1997 年亚洲货币危机给亚洲国家带来的教训是 “仅仅依靠向美国出口是有风险的”;这场新冠危机,给世界主要国家带来的教训可能则是不要过度地依靠中国经济。

不过,柯隆亦分析道,“实际上不存在可以代替中国的容器”。其他国家难以确保充足的熟练工人,也没有完善物流基建,再加上,中国本身正在变成一个关键市场。“跨国企业不能忽视这些优势,将生产线轻率地迁往东南亚或其他地区”。

实际上,供应链有上游,也有下游,要确保一切都正常运行需要更多的合作和包容。全球化趋势下,各国都无法独善其身,就像驻美大使崔天凯所言:

病毒不分国界,不分政治体制、文化和宗教,它以同样方式攻击所有人,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加紧密有效的全球合作。如果说过去的全球化进程是有问题的,现在我们就应该使其更加开放、包容,促成更加公平的分配,照顾好弱势群体,照顾好孱弱、穷困的人群。这是我们修正全球化缺点和不足时必须要做的事。同时,疫情再次证明全球各地是紧密相联的,当我们面临这样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时,怎能四分五裂、而不是紧密团结呢?

以上。

参考内容:

日本政府疫情下鼓励供应链回迁 专家称撤出中国不容易

崔天凯:只要有一国还有疫情,就没有人是安全的

苏世民对话张磊:如何应对疫情下的新格局

知乎用户 墨尽围城​ 发表

鼓励?这个 “鼓励” 本身就非常非常空洞好不好?

这个 22 亿美元,是出自日本近期公布的 108 万亿日元(1 万亿美援)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而日本拿出来用来鼓励日企回归日本的钱,有 22 亿美元,即 2400 亿日元,占总金额的 500 分之一。

先不论这点钱,对于产业链转移这种大项目来说,到底能帮到多少企业,做成多少事情。咱们先说说,为什么日本 108 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很空洞。

首先,日本的这个 “108 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 说到底只是 “资金规模” 而已。这 108 万亿日元中还包括了 “大量的融资贷款”(将来会要求还款的),和 “之前经济预算中未执行的产业计划所需要的钱”。而为了 “新冠疫情” 增发的日本国债,才真正是这次日本经济刺激计划 108 万亿的主要现金流来源。

可就目前的数据来看,作为 “108 万亿刺激计划” 财源的增发日本国债,只有 16 万 8000 亿日元而已——也就是说,实打实的资金只有 6 分之一。

实际上,对于这个 “108 万亿日元的经济对策”,日本自民党自己的议员(玉木雄一郎)都揶揄说:“安倍只是想说刺激计划有 1 万亿美元而已(1 美元 108 日元),来让经济刺激计划具有足够的冲击性,但实际非常缺乏实效性”。现在已经有大量自民党议员跳出来说,与其这样,还不如减税呢。总之,安倍因为之前的新冠措施失当,在党内已经非常不好过了。

那么,本身就非常空洞的经济刺激计划,同时拿出来鼓励日本产业链转移的钱又只有也就五百分之一**——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那为什么日本还是坚持要发布这样的产业链转移计划呢?其目标主要有三个。

【一】、表明自己跟进美国的态度。

【二】、日本舆论媒体炒作了多年 “China risk” 的概念,政府发布这样的财政动作,以满足日本国内的舆论需求。

【三】、疫情期间,制造业回流,各国只求自保。那么给已经有所准备,在做产业链转移的日企提供决策契机。如果效果很好,那日后可以再用同样的政策 “滚雪球”,增大资本撤离中国的规模。

这里说一说日本炒作的这个 “China risk” 概念。从 2012 年钓鱼岛事件之后,日本舆论媒体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炒作 “China risk” 的概念了。并明确鼓动,社会上的企业和资金撤出中国,回到日本,或迁往东南亚和印度。

炒作 “China risk” 概念最开始的起点主要集中两个问题上:

(1)、因钓鱼岛而起的大规模反日潮流;

(2)、雾霾。有雾霾所以日本企业该以人文关怀为重,保护日籍员工并撤出中国。而当中国加大了雾霾的防治力度,那么日本企业的环保成本上涨了(客观上成就了这些年来环保咨询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日企也应该撤出中国。

第 1 条和第 2 条,都有担心员工安全和健康的点人文关怀角度,所以不做评论。

而因为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环保成本上涨,所以要撤这点就很值得吐槽了。

合着里外里你就是来了,只管开发不管保护呗?

而之后的几年,每当中国有风险事件发生时,日本舆论媒体就会大规模炒作一波 “China risk” 的概念。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 2015 年中国股市暴跌时,日本最大的新闻评论共享平台 Newspicks 就针对 “China risk” 的概念,进行了长达近 1 个月的连载报道,以下是只列举部分报道目录图片。

这些文章的内容总结来说,突出了一个点:

“找专家来说一下客观风险,然后无视专家提到的风险中存在的机遇和专家本身的主张,最后来把文章的结论引导向——有风险,该保守些,所以该撤离中国的结论”

比如第二个报道中的经济学家马丁沃尔夫。马丁沃尔夫其实一直以一种相对开放和合作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经济,并认为特朗普在处理和中国的关系时,一些处理方式极其不成熟和危险:

我认为沟通始终是一个因素。现在有一种想法认为中国是说一套做一套,认为中国的言论和中国的现实之间存在鸿沟。这是第一个问题,所以这不只是沟通本身的问题,还涉及沟通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出现这种问题时,我认为通常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沟通。问题在于要让人们了解中国的现实,让他们非常明确的知道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然这并不容易。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中美双方的不信任。 ….. 说实话,我有点担心。中美关系下行的速度有些超出我的预料。美国现任总统不是一个稳定或消息灵通的人。美国政策制定得非常糟糕,我认为中国已经发现很难适应这个新的现实。当然,中国也正在经历一些非常复杂且独特的变化。历史角度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破裂,很有可能是通过冲突,甚至是武装冲突来完成的。我非常担心中西方的相互对峙,这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糟糕。我认为,我们应该往好的方向做出努力,以成熟的方式来处理不信任,这样中国才能找到找到自己在世界上合适的位置,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能得到妥善地处理。总会有摩擦、总会有困难,但我认为,我们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维护开放体系的意义重大。

以上是马丁沃尔夫 2019 年来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明的立场,而他在 2015 年接受日本 Newspicks 采访时也表明了同样的立场,但日本舆论媒体仅仅觉得有风险,所以应该保守,应该撤退…… 真的可以说,不求变革,不抓风险中的机遇,固步自封是现代日本社会的传统艺能了。

但,炒作 “China risk” 的概念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 2019 年数据,“在海外设有基地并将进一步扩大进驻海外的企业” 中,选择进驻中国的企业比例为 48.1%,比 2018 年减少了 7.3%。而且,这个数据是有史以来的最低记录

而今年,除了日本舆论媒体又借新冠疫情,开始将经济发展不利的锅往中国甩,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了具体的措施来尝试减少所谓 “China risk” 的影响。

比如,因新冠疫情,日系汽车二月份在中国的生产大幅下滑。日产、丰田两大品牌在华生产量分别减少 87.9% 和 77.4%,湖北武汉的本田汽车则减产 92%,日本本地的汽车生产线也因零件供应中断减产了 29.3%。

受到这样的影响,日本在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发布的 1 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拨出 22 亿美元,以帮助日本企业从中国转移产业链。

最后这里简单总结两点:

1、对普通人来说,资本寒冬从 18 年年底降临以来,又因今年的新冠疫情而变得严重了。其他很多回答也都提到了——勒紧裤腰带吧。

2、国外的民心也是民心,需要争取舆论高地。日本炒作 “China risk” 的概念快 10 年了,其施加的影响力,已经确实影响到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而反制措施倒是没看到多少,可惜啊。

当然,舆论高地的抢占也是需要花钱的。

看,作为日本新冠疫情的 108 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中,第一大部分(柱 1)中还有 24 亿日元(2200 万美元)的预算,是用来消除国内外对日本掩盖新冠疫情而产生的负面舆情的额度

2200 万美元份儿的 “水军” 来袭,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不得不说媒体舆论战上,日本一直以来一点也不保守,总是能 “主动出击”。

[如何看待日本紧急经济对策预算中,外务省 24 亿日元款项用于应对有关新冠的国外言论?41 关注 · 8 回答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953306)

知乎用户 与太郎 发表

https://www.meti.go.jp/main/yosan/yosan_fy2020/hosei/pdf/hosei_zaito.pdf
经产省公布了这个 17.8 兆円的投资(无息贷款)计划,部分贷款计划由民营金融机构提供。不知道有多少计划用于支援供应链转移。

https://www.meti.go.jp/covid-19/pdf/pamphlet.pdf

经产省的小册子只写了供应链转移补助的总额,中小企业厅的小册子写了具体补助比例(暂定):

「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対策のための国内投資促進事業」(総額 2200 億円)

対象 :大企業・中小企業等
補助率:中小企業等 2/3、大企業 1/2 等
補助対象経費:建物・設備の導入費(F/S 含む)

「海外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多元化等⽀援事業」(総額 235 億円)

補助対象:日本企業による ASEAN 諸国への設備投資・
補助対象:実証事業・事業実施可能性調査
補助率 :中小企業等グループ 3/4、中小企業 2/3、大企業 1/2
※日本への輸出比率に応じた補助率を更に調整予定
(例:中小企業がマスク製造ラインを増設し、80%を日本に輸出する場合。
総事業費 3億円 ×2/3 ×80%=補助額 1.6 億円)

知乎用户 霓虹国游助君 发表

不知是题主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是提起话题我希望您能把新闻讲的具体一些。

我查阅了相关新闻可能是以下这则?

如果是这则的话,需要说明的是,日本政府是为了把一部分产业放回日本国内或者东南亚。

1. 如果能把生产放回国内可以组织国家空洞化,提高雇佣率。这不止日本,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做。极端点的就像特朗普那样给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加关税,或者禁止某类产品与某国交易。相比之下日本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柔和的了。

2. 生产转移东南亚慢慢变成一种趋势,真的很难改变。原因是中国的人工费提高,导致在中国生产企业成本提高,转移到人工费廉价的东南亚可以改善企业收益。中国工人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外国人眼中的廉价劳动力啊! 让那些只需要廉价劳动力就能制造,还可能破坏环境的产业搬去国外不是坏事。

3. 就如新闻所说,把所有企业据点放在一个国家是有风险的,这次的疫情让这个风险更加鲜明。日本的造车 3 巨头直接就 2 个月造不出车了!大企业还能熬一下,中小企业就直接要倒闭了。这对于日本经济的打击是巨大的!分散风险是每个企业都会选择的。

以上的原因让我觉得,这个决定多取决于经济以及企业利益元素,没有太多政治问题。希望答主们不要看了题主的字面就开炮。

其实制造业移转东南亚已经不是最近的事了,由于东南亚的条件(政策,教育)实在没中国好,移转并不是很顺利,大多企业还是宁愿付高的人工费还是要待在中国制造的。这是中国几代人的努力的结果。

随着中国慢慢走向现代化,中国将不在仅仅依靠制造业,我们的服务业,IT 业会慢慢强大走向世界。


4 月 13 日更新

没想到这个帖子居然变得那么人气。大家对这方面的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

感谢一位朋友提醒我看了政策的原件,让我对自己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以下是日本首相官邸 4 月 7 日发布的争对疫情的紧急经济措施。

https://www.kantei.go.jp/jp/singi/novel_coronavirus/th_siryou/200407kinkyukeizaitaisaku.pdf​www.kantei.go.jp/jp/singi/novel_coronavirus/th_siryou/200407kinkyukeizaitaisaku.pdf

看了原稿才知道,被大家穿的沸沸扬扬的这个补助措施只不过是无数条措施里的一条。

上图为具体措施的目录,这次实施 5 个方面措施里地第 4 方面的构筑强韧经济构造其中第一条是**产业链改革(所谓鼓励日本企业搬离中国的政策),**光看这条措施的比重就知道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经济对策财政支出比例,

第 4 方面的构筑强韧经济构造也就是所有政策的 4 分之 1(下图)。那里面的产业链改革估计连这次紧急经济措施的 10 分之 1 都不到!

我也看了其他大佬们的回答: 日本总共为刺激经济拿出 108 万亿美元,而题主说的支持企业回国的才 22 亿美元,500 分之 1。。。

那么多措施里就这一条就让一些网友开始有被害恐惧症了。还不是一些无良自媒体把标题写的吓人点,把内容讲的含糊点,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愚弄网民吗?

再看内容,如下图所示对象企业是只针对在中国的工厂的,而是如果你集中在一个国家生产,政府鼓励你回日本生产或者扩大生产点。特别针对这次疫情急需的口罩,人工呼吸器等补助额也特别高,日本这真是急需啊,这些设备全世界都告急,万一中国不供口罩呼吸机怎么办呢?

有些朋友硬说海外日本工厂在中国最多所以是针对中国的话我真的也不去说明什么了。这些朋友您就是觉得日本在搞坏,那您也别让自己生闷气了。我之前爱发日本网名怼日本政府的贴,给您看看乐呵一下吧。

初衷及感谢

我回答这问题的用意不是要帮日本政府洗白,而是不习惯看到一些人利用这些信息不对称来挑起一些无谓的爱国心,来挑起一些无谓的争论。

很感谢众多朋友的支持,我也没想到这个回复收到的赞那么多。特别感谢那位特地去查政策支持我的朋友。感觉用知乎的朋友还是很理性的。谢谢。

我是一个常住日本的奶爸,为您分享日本趣事,商品,旅游。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我哦!

知乎用户 赝作师 发表

如果是楼上提到的那则新闻,那我只有四个字:正常操作。

因为那则新闻鼓励撤回的企业主要涉及口罩生产和汽车零件生产。

这个时期撤口罩属于常规操作,至于疑惑为啥要撤汽车的自己搜一下日本现在的汽车产业在疫情下是什么 b 样就行了,撤回去也不一定救得回来的那种。

知乎用户 天空之城 发表

日本政府报告的原文根本没有提到 “中国”,也没有提到全球任何一个国家。

在原文中,写明了这次资助主要针对日本对国外生产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包括零部件、原材料、口罩、酒精消毒液,医用防护服,人工呼吸器,人工肺等与国民健康相关的产业。

知乎用户 高难饱​ 发表

有关 “外资撤离中国” 的担忧主要基于以下新闻: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 · 库德洛提出一项吸引美国企业撤出中国、回流美国的建议。他提到,一种可能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是,将回流支出 100% 直接费用化,为美企撤离中国的费用买单,以鼓励他们尽快回流美国。

另外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政策细节,该国计划拿出 “改革供应链” 所需费用中的 22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43 亿元)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回日本本土,23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5 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化。

库德洛明确提到了中国,日本的表述与美国还不完全一样。日本表述为,“企业把对一个国家依赖度较高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产能搬回日本,政府将给予补贴。”并没有提到 “撤离中国” 之类的措辞。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出现一些 “逆全球化” 行为。但全球化趋势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总统说一句话就能作数的。美国也不行:美国 2019 年人均收入 3.6 万美元,中国人均 5000 美元不到,劳动力成本相差悬殊。中国有制造业完整产业链;美国主要是高端制造业,它必须要依赖全球产业链才能出终端产品。

部分外资撤离中国的情况一直就存在,企业有出有进,是正常现象。当一些外资撤离中国时,同时还有其他企业走进来。一进一出,其实是产业的梯度转移。

受到市场、成本、经济等因素影响,部分外资企业撤出中国市场,部分国内加工制造业,包括加工密集型产业,也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寻求投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整个产业的梯度转移,资本向低成本地区流动,这是规律。

产业梯度转移的问题。以广东为例,2018 年共有 588 家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调整了在广东的生产力布局,分散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这 588 家企业仅占广东省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总数的 1.44%,但同期外国投资净增了 1918 家,像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富士康等一批百亿美元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相继在广东落户。自 2008 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居全球前三位,连续 25 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利用外资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18 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 40% 以上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 23%。2019 年 1~6 月,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 13.4%,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长 68.1%,这相当牛。

与其担心美国、日本部分投资撤离中国,还不如关注中国怎样避免跌入 “中等收入陷阱” 更有意义。

世界各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陷阱”这个概念,好像是有人故意挖了一个坑,盖上席子,再撒一层浮土,路人一不小心掉下去了;只要吸取前人经验,拿根棍子点点戳戳,跟排地雷似的,就不会掉下去。按这种理解,跨入高收入国家正常,在中等收入跌倒不正常。

事实恰好相反。二战之后将近 50 个国家曾跨越过 “中等收入陷阱”,当今真正稳定没有掉队的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波兰。而俄罗斯、巴西、智利、阿根廷、南非、菲律宾等国家,跌在“陷阱” 里没能爬上来。实际情况是,跌在中等收入陷阱很正常,跨入高收入国家才不正常。

1972 年,日本人均 GDP3000 美元,至 1984 年,突破 1 万美元,2018 年达到 4 万美元。

韩国 1987 年人均 GDP3000 美元,至 1995 年达到 1.1 万美元,2018 年达到 3.2 万美元。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用了 12 年,韩国用了 8 年。

2003 年,俄罗斯人均 GDP3000 美元,2013 年曾达到过 1.6 万美元,随后下跌,2015、2016、2017 年分别为 9346 美元、8759 美元和 1.07 万美元。

2003 年,巴西人均 GDP3000 美元,2011 年曾经达到 1.32 万美元,随后下跌,2015、2016、2017 年分别为 8750 美元、8639 美元和 9821 美元。

从俄罗斯、巴西两国,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什么叫 “跌”:好不容易爬到边缘,又滑了下去。

拉美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二三十年努力,几经反复,一直没有跨过人均 GDP1.5 万美元这道进入发达国家的门坎。

概括起来,跌入 “中等收入陷阱” 的国家一般原因是:

1、国内产业发展不平衡。如俄罗斯,石油、军工相当发达,但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明显有缺陷。俄罗斯只能以卖石油、天然气和军火支撑经济发展,美国发起制裁、欧洲跟风制裁,俄罗斯经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波动剧烈。

2、经济发展顺利时期没有进行产业升级。拉美、东南亚国家基本是这样,主要靠出口能源、原材料等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或主要靠输出粮食、水果、劳务人员。自己国家的高端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3、宏观政策出现问题。尤其是拉美国家,贫富差距大、国家债台高筑、惊人的通货膨胀,政党内斗等等。一个内部混乱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

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波兰成功跨越了 “中等收入陷阱”,但这些国家相对于中国来说,无一不是小国。小国转型相对容易,只要在几个,甚至于 1、2 个高收入行业取得较大优势,就可以将国民收入整体带起来。大国转型涉及太多人、太多企业、太多行业。要达到国家总体高收入水平,就要大面积减少低收入工作,增加高收入工作,要靠整体产业升级才能达到。这需要若干年痛苦地新老交替。

中国 2019 年人均 GDP10276 美元,正在穿越 “陷阱”。离人均 GDP1.5 万美元发达国家标准还差 1/3。要跨越 “陷阱”,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1、收入差距问题。中国人口多,贫富差距大,必须要加大扶贫力度,使低收入者能够尽快提高收入。只有增大分子同时缩小分母,才能健康和谐地走向发达。

2、产业升级问题。中国是大国,优势在于产业门类齐全,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弱点在于产业结构以中低端产业为主,高端产业、高收入产业相对少。因此,要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高端产业。

3、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要进一步下降,整体向高收入行业转移。

制造业就业人数将进一步下降。高收入国家意味着什么?以美国 2019 年人均年收入 3.6 万美金计算,折合人民币大约 25 万元。等价中国来看,全国人均收入要达到 25 万元 / 年,意味着人均 2.1 万元 / 月。

在全球化产业布局时代,制造业劳动价格是全球竞争的,因此也是全球定价。“珠三角” 已经有很多老板去越南、柬埔寨开厂,2017 年,当地工资在每月 500-1000 元人民币左右,中国月均工资收入在 4618 元人民币(年均 5.54 万元人民币),“珠三角” 还会更高些,这就是劳动力成本的差别。

目前中国还能靠更好的配套和更完整的产业体系留住工厂,然而,当中国人年均收入涨到 10 万以上,还有多少传统制造企业能承担这样的成本?更不要说人均年收入 40 万元。

当然,并不是制造业的所有环节都留不住,总部的研发、市场、销售环节可能留住,产业加工外包到其他国家,或者未来换成无人工厂。但不管怎么说,要进入高收入国家,制造业工人一定会大量减少。

制造业工人大量减少,会怎么样呢?产业工人会大量转向服务业,做服务员或者低门槛白领工作。服务业区域市场分割明显,国际竞争较少,但大量人口进入服务业之后,门槛较低的服务业会激烈竞争,工资被压低。

较高学历的人会大量进入高门槛的专业服务领域、进入研发和创意领域。所谓高收入国家,就是大部分国民进入更高收入领域。这些领域做什么呢?以研发、咨询、法律、设计、技术服务等专业服务业为主,或者从事理论研究、艺术等工作。

2018 年,美国 GDP 中,制造业占 18.6%,服务业 80.6%;中国 GDP 中,制造业 40.65%,服务业 52.16%;美国是主要中高端制造业,中国主要是中低端制造业。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哪怕再痛,经济和就业结构,必须做重大调整。

中国如果跌入 “中等收入陷阱”,将会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如果跌入 “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我们没有很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一小撮人巨富,绝大多数人贫穷;绝大多数人无法进入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无法成为中产阶级,依旧从事繁重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依旧从事低端服务业——餐饮、宾馆服务或写字楼的小白领等等。那可真是 “苦日子有得慢慢熬喽!”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估计很多人还是不清楚加工业的发展特点。

发展加工业需要的不止是设计,设备,加工技术,工程师和熟练工人。以及上、下游的配合。

除此之外,加工业的发展还要做成本核算。亏本的买卖谁也不想做。即使美国政府支付了迁移耗费的所有资金,后期的赔本买卖就没人来弥补了吧?

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最终商家还是要设法让自己盈利,否则它也就无法生存了。

知乎用户 酸汤炸酱面 发表

近日,日本花 22 亿鼓励企业搬离中国,担忧供应链过度集中,3 成日企支持!这种情况下,国内制造业产业链会受影响吗?

我一度怀疑 22 亿是因为打少了个万字,应该是 22 万亿,后面确认了真是 22 亿,也就是大约 1.4 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日本政府打算给一小部分在华日本人报销回国机票,让他们抛弃在中国的所有产业,赶紧回国。

评论区说是 22 亿美元,也懒得改了,不过 22 亿美元顶多也就是帮着把日本人连同其家属的飞机票报销罢了

看到不少回答和评论区一些人都好开心好兴奋,就差去宗祠供奉三牲感谢祖先保佑了。

知乎用户 北京死宅​ 发表

你以为是日本的问题?其实是全世界的问题。

中国的工业就是一只怪兽,满足了全世界各种不同的需求。世界工厂不是白叫的。

你以为你在欧美日本买的特产,其实是中国制造,你确定不是中国制造才放心的买,很大可能原材料依然是中国制造。

说句题外话,日本的竹编工艺品很有名,而且都是手艺人根据你的选择给你编,当然往往要等几个月,这总是正宗的日本制造了吧?你太天真了,这些匠人认为中国的竹子又厚又韧,是上等材料。

好吧,就是这个问题,这只是一个例子,日本的竹编从来没有离开日本本土,但是它依然离不开中国供应;同理,美国的制药产业从离开美国,但它需要中国的原料药(原料药本身就是很长的一条产业链);越南的玩具工业大有抢走中国饭碗的意思,但它离不开中国的塑料母粒;斯里兰卡靠着比中国更低的人力成本在欧美服装产业里占有一席之地,但它需要中国的纺织品供应。

更可怕的是,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你可以抵制我,制裁我,但我仅靠国内市场就可以维持产业最基本的运行,你休想靠小手段把我的产业彻底毁掉。

回到日本,他自己也承认这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可是有可能把整个产业链搬离中国吗?嗯,最少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不可能。

最关键的是,无论是美国老板还是日本商人,你以为他是喜欢中国才在中国设厂、代工的吗?不是,甚至于其中有些人恨中国比川普更凶。

问题就在于,无论是爱还是恨,从钱包考虑,中国都是暂时无法替代的选择,至于以后,低端、污染、人力密集型产业会慢慢离开中国的,不过哪些开在东南亚的工厂的老板,可能还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伊芸​ 发表

中美贸易战中国不签字时,日本丰田是立即宣布加大中国投资的。刚开始是说建混动,后来直接变成了学中国建纯电。

中国为了日本环保技术进中国,又是强制垃圾分类,现在又变成禁塑料袋。

中国韩国合作韩国一直还提禁韩令。日本的要求高多了,中国都接受。

中日韩在应对疫情方面一直都是通力合作,不像美国。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经济活动自有其经济规律,政府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呼吁一下付个搬家费,那估计不会有人响应的。即便少部分企业搬出来也没什么影响,正好为中国制造 2025 腾位子。

最近翻译了几十篇好此次新冠疫情相关的译文,摘录一段分享一下:

Ridzwan Abdul Rahman
生活在亚洲
Lives in Asia
为了了解实际情况,让我们看看《南华早报》的文章是怎么说的:
由于疫情导致工厂关闭,2 月份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量下降了近一半,进而导致日本制造商缺乏必要的零部件。
这再次引发了关于日本企业减少对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依赖的讨论。上个月,日本政府未来投资问题小组讨论了将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转移回日本的必要性,以及在东南亚实现其他产品生产多样化的必要性。
为中国国内市场生产汽车的汽车制造商等企业可能会留在中国。
因此,他们搬出去的原因是,COVID-19 大流行导致中国工厂关闭,从而迫使日本工厂也关闭,因为他们无法从中国获得他们在日本制造所需的零部件。
我觉得这很公平,日本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
如果美国或其他国家希望效仿日本,将工厂迁出中国,他们当然可以这样做。但要记住,中国本身就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些公司可能会失去它。美国每年从中国获得价值数千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不会这么大,因为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将利用这些闲置的工厂生产自己的产品,用于国内消费和出口,并以较低的价格与那些将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外国公司展开竞争。毕竟,中国人拥有所有的专业知识,因为他们一直在这些工厂生产各种产品,而且他们的 STEM 毕业生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他们将能够设计自己的产品。


樱落网专业翻译海外优质素材(包括新闻,问答,评论等),每日更新十数篇。

[樱落网​www.skyfall.ink

](http://www.skyfall.ink)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访问本站:

添加公众号:樱落花影 点击菜单栏直接访问(这个最方便)

知乎用户 下町物语 发表

这文章标题用小编屁股写的吧。

  1. 这是补助金,也就是事后报销,本质上不是激励政策。
  2. 补助对象不针对任何国家,满足 case 2 的情况下,在中国新建生产线可以成为补助对象。

日本经济产业省官网有公布具体内容(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対策のための国内投資促進事業)。日本将拨款 2486 亿日元补助金推进 SC(supply chain)改革。补助对象分为两类:

  1. “SC 对策国内投资促进”,依赖海外生产线,把生产线迁移回国内。
  2. “海外 SC 多元化等支援”,原来集中依赖海外一国,在多国建立生产线分散依赖性。

经济产业省还给出了一个官方例子:

在第三国增设口罩生产线 (上例 case 2),总事业费 3 亿日元,80% 的口罩向日本出口。补助率 2/3,最后补助费用为:
3 亿 x(2/3)x 80% = 1.6 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组装工厂,早就不是香馍馍了。成也人工费败也人工费。很多外资早就想走,固化资产走不掉而已。

这次经济产业省出台政策,也只是助攻一下而已,针对的是上面说的早就想走的企业。毕竟政府只是给补助金,自己也要掏腰包的。而决定去留的不是政策,更不是疫情,而是成本,利润。其他的都是虚的。

知乎用户 李牧探长 发表

逗得很。微博一日不危言耸听搞个大新闻,就一日不太平。

美国、日本人家可是资本主义国家,美日在华企业可是私人资本主导,他们政府号召顶什么用。他们和中国不一样,对外投资不是国企而是私人资本。

美日企业在华,各地政府都将他们当爷供着,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在这里就是贵宾,美日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这里享受着贵族待遇。搬回本土,他们有这待遇?回去被本国屁民和政府拿捏得死死的,他们愿意?!

再者,你以为这些美日企业以前是来华是做慈善来的?他们是来赚钱的。如果在中国赚不到钱,不用他们的政府号召,自己就会走;如果在中国能赚大钱,他家政府就算威逼利诱也没用。资本家为了利润,什么都能做得出来,更何况他们的体制可是资本主义立国哦,资本家才是老大,政府还得看资本家的脸色行事。

举个例子,比如 TESLA 吧,在华建厂时,不是正值特朗普号召美国制造业回流吗?TESLA 反而逆美国政府号召而行。

还有苹果公司,美国政府不是号召苹果将产业链迁回美国吗?结果怎么样?人家库克明说了,美国现阶段根本没能力搞苹果产业链。还有富士康之前信誓旦旦的说要去美国搞多大的项目,解决多少人就业,结果呢?用人规模大幅缩水不说,投产也一拖再拖,拿了美国巨额补贴也不太认真,州政府很不爽,要重新评估补贴的合理性,搞得人家特朗普很没面子,富士康项目可是特朗普大吹特吹的政绩工程哦。

日本也一样,很多日本制造业搬到中国,是因为在日本本土根本活不下去了,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日本产品依赖中国市场。如果搬回去了,日本制造再出口到中国,运费、关税、人工几大项一加,日本产品还有什么竞争力?等着给中国企业做垫脚石吧,中国本土的那些企业保准睡着了都要笑醒。

精彩推荐:

扫地机器人哪个牌子好?2020 年优质扫地机器人评测推荐

平板电脑什么牌子好?2020 年高好评平板电脑推荐

笔记本电脑什么牌子好?2020 年高评价笔记本电脑评测和推荐

拍照手机什么牌子好?高评价拍照手机评测

智能手机哪个牌子好?2020 年高口碑、高销量智能手机推荐

知乎用户 旧手机换菜刀​ 发表

日本人很精明,可能担心疫后欧美联合制裁中国,所以提早准备。中国也应该造作准备

知乎用户 yang leonier 发表

回本土把百万家里蹲调动起来就业 / 再就业?这估计日本企业自己都不会干。

去东南亚倒可以,至少越南、印尼、菲律宾政府是来者不拒。

这点经费只是日本政府在表明一个基本态度,好几年没有变的基本态度,那就是雁行模式该寻找下一个目标了,中国人力成本上升,转型也是箭在弦上,甚至开始反过来收购日本的制造业企业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担心中国没有企业是瞎担心。

中国有 1.3 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

这个数字超过了日本人口总和(1.2 亿),超过了意大利总人口(8000 万),略低于俄罗斯的 1.4 亿总人口,超过了英国的 8600 万总人口,超过了德国的 8000 万总人口,超过了法国的 6600 万总人口,超过了美国受高等教育人口(3.5 亿的 35%)。

以上几个国家加起来总人口都没中国多,哪怕欧美全加上,加日本,加俄罗斯,总人口都不到 14 亿。

我们这个数字还会源源不断的继续上升。

教育才是国本。

知乎用户 铁马六 发表

我来打嘻嘻哈哈笑的高赞的那个傻子的脸。

这么大规模的政府行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量,郑智的权衡,国际社会一定程度的共识,日本政府怎么可能突然冒天下大不韪?尤其现在大陆国际事务关系的权重不同往日。

三成不犹豫,剩下七成。这七成有犹豫的,变节的,观望的,和裸着的…… 而且这只是日本,将来还有美国,欧洲,东南亚等等,我不信只是个开始。

我们的经济战略是中国制造 2025,也就是 2 制造业将是我们的战略经济基础,往远处看,不能多说了。

反正我是不乐观,已经抱着垦荒种地的态度和打算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一些答案,我觉得你们还是太乐观了,也可能你们在墙内受媒体民族感渲染太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理智看待这件事情。大环境下,疫情发生前已经有了逆全球化的迹象,每年都有大量外企因中国成本提升而退出,先有美国优先,后有英国退欧,这迹象表明逆全球化已经抬头。这次发生了疫情,我跟你们观点恰恰相反,会加速逆全球化的进程,不会是全部,但生活保障资源相关产业会加速逆全球化,谁愿意被你卡着七寸?你们会讲什么成本高之类的,这不是事!直接加关税提高贸易壁垒,国家直接补贴,这是疫情结束后的大趋势,这次疫情,会让各自的国家更加重视本国的制造业,想法设法让企业搬回本国。你愿意被别的国家卡着你七寸?

不要自嗨。逆全球化在疫情结束后,在全世界会更加流行,这是民粹主义跟政治推动的。各位还是保住工作吧,现在还不是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是在疫情结束后的头几年,国内工厂倒闭的倒闭,外贸型的公司会大批裁员。看国家能不能把握疫情窗口期,如果能团结欧亚大陆,便是历史性的转折点。这几年很重要。

关键点看美国能不能先爆掉,主要关注美国疫情和失业率。目前已经在抬高,就看它会不会引起大规模社会动乱,打乱美国围堵中国的一系列逆全球化战略。

我们处于百年一遇的时间节点。是往蓝,还是往红,看这几年吧。

知乎用户 木兰她哥哥 发表

如果日本政府鼓励有用的话,日本的生育率早就翻倍了……

几十亿人民币就来忽悠,看不起谁呢?

知乎用户 卡库宝气 发表

美日撤离工厂,绝对不是灾难,也不是高票回答的那种乐观。是视情况而定的,开了一个不好的头,我国改革一旦慢了,差了,就会变成真撤。

实体成本不降低,老百姓消费能力差,人家在你这里干啥?房地产的挤出效应太狠,不仅国内企业受到严重的影响,国外企业也是一样。

最近上面又给企业加杠杆了,在全世界供需都受到严重影响的时候,大家都在降低杠杆防止爆仓风险,中国却反着来,感觉有人在扛着旗子反旗子。但愿真如他们借口所说,增加现金流保障,保证企业度过难关吧。

知乎用户 铑慇獬廌 发表

外企撤离的话题,不能就事论事,要对中国的现状进行深刻分析,要对改革开放进行深层次的总结。

说我国现在是世界老二,其实是自嗨。换一种计算方法,我国的经济数据,如果刨去在国内外资的贡献,就会大打折扣,可能所剩无几。我国经济的净值,需要好好计算。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外企的潮水退去,我国应该能发现自己是在裸泳。

计算方法、看问题的角度,等等,这类东西很重要,搞错了,就会得出不符合事实的结论。例如,说中国与日本的外储相同,都是三万亿美元,就是一个伪命题。撇开人均,日本都是自己的钱,我国外储有相当比例是外资暂存,等等,的因素,日元本身就是硬通货,就是外储,日本所有的货币其实都构成外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日两国是无法比较外储的。

用一个字概括我国的现状,可能就是一个 “空” 字。空中楼阁,空心模子(上海话),互联网经济就是空中楼阁的一个表现。实际的制造业是空洞化的。这也包括农业,农民都搞农家乐和民宿之类的旅游业,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居然每年不知道要进口多少外国的农产品。

说我国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使把外企全算上,也不是事实。更别提假定外企撤离了。仅仅举汽车制造业的例子,从生产线到关键零部件,离开外企,我们可能一辆车也造不出来。

对于离开了外企,我国一辆车都造不出来这个观点,不少人表示惊奇或者不信。但是,不幸的是,这个是事实。生产线是外国的,各种研发和测试设备和技术是外国的,关键零部件是外国的,连相对低端的辅料也是外国的。所谓国产的品牌,只是一个名义。例如,长城汽车用的是三菱的发动机。奇瑞在庆祝第 500 万辆车下线时,介绍的全是外国的设备。

仅仅汽车行业,由于全方位的依赖外国技术,所以,不知道吃了多少亏。外资在我国造的同品牌汽车,从材料到工艺都比外国原版产品低好几个档次,导致故障多,寿命短,而价格却很贵,谋取不当的超额利润。最初上海大众的普桑,价格是欧洲的 20 倍。有钱人买进口车,殊不知针对中国出口的汽车,也是品质低几个档次的,这解释了为什么进口汽车不尽如意。

开放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大量国企关闭,被外企(包括合资)所取代,原来的国企技术员和工人都下岗,作鸟兽散,从而导致生产制造、产品、市场和就业等,都严重依赖外企,事实上是相当的比例被外企所把控。

开放的实施方式之一,是从国家级、省市级,一直到县级,建大量开发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大量的土地浪费等就不聊了,国家没有自己的制造业等,外企被土地、税收等各种过度的优惠所吸引,但也随时随地会跑路,留下白云千载空悠悠。

我国在开放的同时,应该要脚踏实地的搞自己的实业,而不能沉浸在所谓全球供应链之中,更不能生活在空中楼阁。否则,各种基本的东西掌握在老外手里,就被动,就早晚要出事。不仅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工业制造以及相关的企业也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才是百年大计。

知乎用户 兔哥 发表

绝对是扯淡,为什么?我之前回答过了,链接在下面。

知乎用户 Tackey 拓真 发表

第一点,美国也好,日本也好,扎堆来中国办厂子开公司,本质上为的是给中国人民送钱做慈善来了还是资本家逐利剥削来了?

第二点,挣得到钱的,谁愿意主动放弃?挣不到钱的,谁愿意死缠烂打?支持搬回去的,是本已经焦头烂额被挤压的寸步难行的,还是风头正劲,摧城拔寨的?

第三点,假如中国的企业在国外正发展挣钱的顺风顺水,突然我国要求他们都回来,给钱全给报销费用也让它们都回来,那对那时中国自己的境地来说,我们认为那时的中国是又强大了还是?

很多东西时不时反过来想一想。

知乎用户 马达 发表

预计全球消费不振,劳动者可支配收入降低。因此削减海外产能、变卖海外资产,回笼资金,支持国内业务、支持国内就业。同时提升国内产业链完整性,保护经济安全。

知乎用户 爱宕洋榎 发表

总统令, 一句话总统令非常重要

问题是这个命令不是总统令.

他只是一个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号召. 而已

如果你们是跨国企业并且还有企业法律顾问, 那么你可以问问他总统令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来说, 如果没有总统亲自签发的话, 那么单一的一个命令白宫是可以不认帐的.

你企业迁走了, 但白宫不兑现, 不给你钱. 你怎么办? 起诉白宫? 抱歉这个命令不具备法律效力. 这只是一个呼吁, 人家随时可以改变主意. 大不了换个办公室罢了. 毕竟发言的这哥们年纪太大, 估计不等特朗普这次大选结束, 他就退休了…

至于日本这点钱, 摆明了不想跟你美国, 但又确实担心产业被中国控制住, 所以它的投资只是单纯的想要让产业线丰富一点.

让美国企业撤离中国是个很麻烦的事, 也很危险, 因为美国政府或许想拿中国当敌人, 但企业现在的对手还是欧洲韩国和日本, 他们撤离后遗留下的整条产业链都会被这些对手完全继承, 届时人家有市场, 有周边, 有产业链, 你美企可就只剩下美国本土市场了…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完善的产业链和本土市场. 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这是无可取代的优势. 美国想要在东南亚复制一个这样的环境, 至少需要五十年时间. 而且这还要保证中国不会有事没事跑马六甲海峡军演. 稀土和原料还不能断.

知乎用户 掷雨撩云 发表

我不说别的,就一句,这 22 亿指的是美元,折合人民币 157 亿。现在不需要说什么产业链、人力资源成本。

就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 22 亿美元中国的财政拿不出来吗?你补贴我也补贴,你加码我也加码。连减税的名义都不用,就是补贴。日本是准备以牺牲财政为代价和中国打贸易战吗?

在产业转移这种大事面前,22 亿美元下去根本连个响都没有,想真的有效果乘 100 再说吧。

知乎用户 月饼 发表

企业不傻,无利你不用说他第一个出走,有利可图你怎么鼓励他都不走

知乎用户 qu shuyang 发表

看了不少评论,假如你说,我对中国经济的理解不足,或者哪里理解的不对,不必过于担心,那么可以讨论。我也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因为真的危机来了大家都不好过。倒是一些人一上来就冷嘲热讽,说我是粗一点的韭菜,操中南海的心。我担心是为了谁担心?不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吗?那个笑嘻嘻的我看了一下个人介绍,人家在德国做博士后,属于顶尖人才,就算有危机来了也不必担心没有饭吃。你被人家一煽动,民族情绪一起来,跟着笑嘻嘻,到时候没工作了傻眼了。这就是典型的被知乎大 V 忽悠瘸了,到时候人家收割流量还能赚你一波

首先说明一点,我们人力成本低,不仅仅在低端制造业。而且目前低端制造业的成本已经有点上来了,导致这些产业向着成本更低的国际转移。但总体来看,我们还是很便宜的。我很久以前在国外念书时在某小公司实习,薪水是半周(20 小时)450 英镑。我在国内工作多年才勉强赶上这个数字(换算成年薪比较,而且只考虑国外公司的时薪,还不考虑他们的奖金)。我们的工资低是全方位的。

那么话说回来,我们作为普通人,真的只能瞎操心啥也做不了吗?也未必。我觉得至少可以做以下几点:

1、增加学习,增强自身竞争力。万一岗位数量大幅减少,竞争加剧,至少提高一点自己能找到工作的概率。假如你平时业余时间一直在农药爱奇艺,那么现在我们也不是说完全不娱乐了,至少拿出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总可以吧?

2、适量增加储蓄,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当然不是号召大家不消费,那样经济会更不行,但是有意识地增加储蓄,万一失业了可以多撑一会儿

3、适当降低杠杆,减少借贷消费。理由同上,而且本来我国的居民杠杆率就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区间了

4、多锻炼,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这次疫情在全球大爆发,已经有多个院士表示新冠病毒很可能和我们长期共存。虽然有很多健康的年轻人病情会突然恶化,但总的来看身体健康抵抗力强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而且健康生活能降低基础疾病的概率(比如肥胖、糖尿病、癌症等),这次假如有基础疾病的话死亡率高已经是共识。就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国疫情未来也能控制得很好,研发出有效疫苗,健康生活也能减少你未来医疗方面的开支

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幸福生活以及对未来更好生活的预期,是建立在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上的。但这样的预期已经变了。IMF 最新对中国 2020 年 GDP 增长的预测是 1.2,而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衰退甚至大幅衰退。尽管预测 2021 年会强势反弹,但对于每一个人,以及中小企业来说就怕撑不到那时。我们都要做好拥抱危机的准备

以下原回答:

我就奇了怪了,这样的事情不应该感到担心吗?怎么一个个胸有成竹似的,高赞还 tm 笑嘻嘻地看,你是地主家的二傻子吗?

诚然外国资本家舍不得走,政府号召力有限,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多多少少会有影响,这次疫情造成他们国内失业率高涨,要是政府提供的补贴和优惠措施足够,回流也不是没有可能。

再想想为啥外资不舍得走?谁都知道我们市场大,人力成本低,国产产品竞争力小。市场大是因为你消费力强吗?真的以为我们老百姓富得流油了吗?这次西贝和海底捞涨个价,明明都是市场行为,人家这次也不容易,疫情来勒损失惨重,本来希望能挽回一点损失,结果被大家逼着取消涨价还要道歉。我们的老百姓消费能力有多弱能看清了吗?你一个月赚多少?月薪过万了吗?房子买了吗?花呗还清了吗?无非就是虽然你消费力弱,但是和你一样的人很多罢了,所有人加在一起是一块大肥肉。这几点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吗?还笑嘻嘻,笑你个头啊。这次疫情我们自己的损失难道还小吗?代价没有落到你身上你嘚瑟了是吗?这么多中小企业都倒了,要是外资再一走,你明天靠什么吃饭?

我认识的很多高级人才,那些真正掌握技术,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对这样的事情都是忧心冲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和发达国家在各方面都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现在对于中国来说是个关键而又危险的时刻。这种时候更要埋头苦干,努力发展,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倒是哪些低层次的人一个个喜欢口嗨,最近几年知乎上分析国际局势中美局势的文章多的很,一个个都说得像真的似的,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中国称霸世界指日可待了。你们写的这些文,有多少专业背景支撑?你是国际经济政治的硕士还是博士?说实话这种人也见得多了,在以前就是那种臭男人,聚在一起酒饱饭足后吹牛 b,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尽在掌握似的,实际上啥本事没有。现在这不过吹牛的战场从酒桌转移到知乎罢了

知乎用户 浮舟泊古寺​ 发表

鼓励我们结婚和生孩子,我们照做了吗?

再想想,为啥要鼓励呢?还不就是不肯做才要给奖励么。。。

任何激励机制都是为了引导正在失控的行为。

随便找个大公司的财报看看,中国市场贡献了他们多少利润,多少营收,心态就稳了。

就拿这一波外企的裁员来说,并不是中国业绩撑不住了,而是海外市场都跌成狗了,要靠中国市场去补窟窿,so, 好好在中国做人不要了,他们想回去趴着?

他们不会的,资本,没有种族,没有国籍,那几个政客在资本眼里,算老几啊。

知乎用户 ishw 发表

把产业链搬回去好比什么?

好比,平时我是下班去菜场买菜做饭,你下班是叫外卖,现在你说你也要买菜做饭。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老婆是做不到,外卖一恢复就开始天天叫外卖了。

你我俩各开一个公司,你搬回去了,我还在中国,你觉得谁利润高?如果你利润高,那根本不用补贴,我也会回去

这,就是资本主义。300% 的利润它能把绞死自己的绳子卖给你

知乎用户 水水的 发表

我认为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迁出去厂不是说直接断供不给卖了。并且,我认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流并不是中国供应链或者中国制造业的软肋。想要迁出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日企。而且就供应链而言,有些日本厂商虽然在中日两地设厂,但供应国内也不绝对是全部由中国工厂供货。一般都基于供需双方协商。

就算没有疫情,那 3 成支持的也是支持。东南亚劳动更便宜,这两年一小部分制造商在成本上继续受本土厂商挤压,以及日本也为制造业回流创造了更 “丰富” 的形式(堪称血汗工厂催化器的研修生制度的进一步开放)。借口新冠拍屁股走很符合日本的一贯做法,比如,日本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在不打开全部的照明或空调的时候,都会托辞为“防止地球温室效应”。

遇到这种事情,估计哪国都会打这个小算盘,不过日本显得更 “精致” 一些,擅长于每一个蓄谋已久的事情包装成“しようがないわね(么得办法哎)”。你看他 03 年非典过后嚷嚷着跑了嘛,12 年钓鱼岛事件不是更没怎么跑嘛。21 世纪初的经济东风和车市高涨收了多少票子。

就汽车市场,要是日本那些大银行能预言 2025 年中国汽车年销量能达到 3500 万,估计这 3 成咬咬牙也要死钉大陆。至于什么新冠,不存在的,怕是都得喊拆那南波万。

知乎用户 李欣 发表

听到了一个好笑的笑话,令人忍俊不禁。

Sony 电视在大陆的销量,尤其是 5000 元售价以上的销量,一骑绝尘。

日本政府鼓励 Sony 电视产业搬离大陆?搬完后市场份额造成的空缺日本政府填补吗?不填补 Sony 股价怎么办?姨夫的微笑日本政府能够守护吗?

真搬了,笑话就成了喜剧,三星 LG 华为小米之流看了要笑破肚皮。

知乎用户 寰球热点哥 发表

先抛结论:

1、中日之间的材料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如果日本开始悄悄从产业链撤退,而我们没有做好风险应对准备的话,这将会是中国产业的一场腥风血雨的灾难。

2、短时间内把日企和中国市场分隔开,几乎不现实。但风险就在于,这是一种温水煮蛙的行为,既然国际上有了这种趋势,就难免其他外资会做出类似的撤离行动。因此,国内各个产业都需要做好风险预案,尤其是我们薄弱的产业,如半导体或科技领域。

3、日本和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它们对产业链的一举一动,将影响整个世界的动向。2020 年的疫情影响下,美国和日本已经传来产业回迁的声音。政府会承担相应的费用,鼓励在华企业,迁回本国,或者转移至东南亚国家。

以下是我的推论:

01 日本产业链开始回迁

下面两幅图中的 87 家公司,将会回到日本本土,或是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我们能看到,东南亚国家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缅甸等。日本政府将补助 700 亿日元(6.53 亿美元)的津贴。

这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日本官方通告中,完全没有提到中国的事情,只是说由于疫情影而使得政府做出这种决定。换句话说,日本这项举措,可以说是很低调,并不想大张旗鼓。但即使这样,这条新闻也上了日本的头版新闻。如果企业的采购和生产过于集中在一个国家,这会使得日本的供应链变得脆弱。也就是说,日本打算重新构造产业链。但即使这样,业内人士都能看得出,这份清单主要针对的是在华日企,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中国设有分公司。按照 4 月份的财政预算,今年日本有 2200 亿日元的财政补贴来帮助日企撤离中国。现在用了 700 亿元,也就是说,后面还会有撤离名单陆续跟进。

02 利润是企业唯一的追求

对于资本家和企业,利润一定是重中之重,没有人愿意做赔钱生意。想要提高利润,或者降低成本,或者增加销量。因此,这次日企迁移,并不是一两天形成,而是早就开始酝酿。

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产业正在不断升级,劳动成本不断增加,土地价格不断攀升,这些因素将导致日本在华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在 2015 年以后,不少重视人力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日企纷纷迁出中国。比如,百年相机巨头奥林巴斯宣布在华停工停产;欧姆龙精密电子也宣布苏州工厂关闭;日本电子零件大厂日本电产(Nidec)转移至墨西哥生产;三菱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日本;东芝机械从上海转移到泰国;日本旭化从中国迁回日本;爱丽思欧雅玛公司迁到韩国仁川;ASICS 转到越南;SHARP 生产线转向越南;松下、尼康、索尼和 YOKOWO 等日企均将生产线都从中国迁出。

03 日企撤离的原因分析

简单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让供应链多样化,实现生产销售研发的多样化。这时候就会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回到日本,另一个是迁入东南亚多个国家中来对冲风险

供应链方面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数据,2018 年日本企业对华累计投资余额高达 1082 亿美元,位居各国之首。如今,在华经营的日本企业数量已超过 3.2 万家,该数字是在美国经营日企数量的近四倍。日本海外企业在中国数量为全球第一,这也让不少日本人感到担忧。我们举汽车零部件为例,2019 年日本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中,有 37% 来自中国。日本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中,35% 在中国销售。这种数字充分证明了,中日之间的贸易联系极为紧密,尤其是汽车、电子这两大行业。

早在 2012 年,日本国内就有不少类似的声音,他们主张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这一年,日本对中国大陆投资达到顶峰,数字约为 120~150 亿美元。2012~2018 年,对华投资涨跌不一,但整体呈现下跌趋势。2018 年,日本新设立的外商投资有 828 家,同比增加 40.3%,占当年全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 1.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38 亿美元,同比增加 16.5%,占当年全部实际投入外资金额的 2.7%。

今年 2 月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工厂停工,物流中断,日本自中国的进口规模下滑接近 5 成,这导致日本制造商无法获得零件,供应链中断最终导致断货,一些中小企业直接倒闭。正是因为这种情形的再现,日本各界又开始掀起减少依赖中国市场的声音。他们认为,过度依赖同一个国家,将使日本供应链产生巨大风险。日本政府也顺应商界声音,草拟出财政预算,以便协助日企撤离中国,重新构成自己的产业链,使供应链多样化。他们可以选择回到日本本土,或者迁往东南亚国家。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这里主要集中于日美和中美之间。日本作为亚洲的美国盟友,它需要斡旋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在此做出以下两点分析:、

1、随着中美矛盾加剧,在华日企也担心被美国列入制裁清单,进而被限制部分原料或者产品的进出口,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从这份清单中看出,有部分材料类企业已经迁往东南亚。

2、对于和美国方面,日本还有驻日美军,日美之间还有相当多的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上的合作。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在这种抉择问题上,日本必须要表明立场,坚决支持自己的老大哥方面

04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亚洲国家,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这应该是一句流行在全亚洲的经验之道了。

紧密的贸易联系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之后。反过来,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排在美国之前。这样来看,双方的联系已经非常紧密了。日本在华企业超过 3 万家,这些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撤离。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至关重要的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日企不愿意选择撤离。比如丰田、本田,他们更加看重中国市场,在中国生产并且在在中国销售,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

日企面临的两条道路

目前,美国把在华市场和外部市场分开,各个友国纷纷要做出抉择。对于日企来讲,它们也不例外。

1、融入欧美体系中,这些企业要跟随美国的决策如积极寻找海外市场,寻找新的落脚点。

2、根基于中国市场的日企,将会继续留在中国,对外部采取冷静或观望的态度。

05 做好风险预案,谨防产业链崩塌

我们应该庆幸,这批撤离名单中,从企业规模或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来看,还不算大。更加重要的半导体行业和科技行业,目前还在中国扎根。说好听些,短时间内把日企和中国市场分隔开,几乎不现实。但风险就在于,这是一种温水煮蛙的行为,既然国际上有了这种趋势,就难免其他外资会做出类似的撤离行动。因此,国内各个产业都需要做好风险预案,尤其是我们薄弱的产业,如半导体或科技领域。

中日之间的材料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如果日本开始悄悄从产业链撤退,而我们没有做好风险应对准备的话,这将会是中国产业的一场腥风血雨的灾难。

平时,我的观点,尤其是以大环境分析市场,而不是用一大堆繁琐看不懂的经济概念分析而成的观点,会写在我的平台上。我希望做成一个交流平台,给我们这些爱好者和普通投资人更好的交流。市场不定,学习永无止境,也欢迎大家来我这里沟通和进步。

知乎用户 紫陌红尘 发表

22 亿给美国拿去修墙都不够

就想来中国挖社会主义墙角?

想得美!

知乎用户 阿新有品 发表

日本企业撤退又不是今天才开始的。

准确的说,日本企业不是撤出,而是败退,溃败。

2019 年 12 月 6 日,松下在新工厂建设地点浙江省嘉兴市举行了签字仪式。此时,距离松下关闭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间工厂,已经过去了 6 年。而距离松下上一次在中国建厂,则过去了整整 16 年。

来看个最最典型的例子:

1978 年 10 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在大阪,邓小平一行冒着细雨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茨木工厂,已 83 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作为松下电器公司最高顾问亲自到工厂门口迎接。

邓小平在展厅参观了双画面电视机、高速传真机等产品后,对松下幸之助说:“松下老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 松下当即允诺:“愿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协助。”

这是历史性的一幕。被誉为 “经营之神” 的松下幸之助,由此与中国结缘。

第二年,受中日友好协会廖承志会长的邀请,松下幸之助访问了中国,受到热烈欢迎,并同邓小平亲切会见,从此拉开了松下电器在中国事业发展的序幕。

1987 年,松下在华合资成立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投资规模达到 248 亿日元,是当时最大的中日合资企业,也是最早登上中国主流媒体打广告的外资企业。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可靠的产品品质,松下电器很快树立了良好口碑。在当时,“松下电器”几乎就是 “高档电器” 的代名词。松下也凭借着在中国的优异表现,从竞争激烈的日本电器市场脱颖而出。

和其他大举入华的日本已也一样,松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在进入 21 世纪后开始盛极而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日本企业刻板、僵化的顽疾,技术的快速更迭,中国国产厂商的崛起,松下一个不少地经历了下来。松下中国的衰落故事,不过是众多日企在华经历的又一次翻版。

2009 年和 2013 年,松下先后两次转让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股权。

2013 年,松下关闭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

2015 年,松下关闭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2018 年,松下电器 100 周年之际,仍然打算打算出售中国苏州的一家工厂。而此时,市场对于这类新闻已经不再关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日企美企搬离难道是中国的问题吗?

跪求美日哭着说我怕了别走制造业就不会回流吗?

还是要中国工人自动降薪成东南亚水平挽留资本?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结构性矛盾你拦得住吗?

知乎用户 医师黄继斌​​ 发表

是该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下美国历史了,美国究竟是靠外资崛起的,还是靠自己的产业链崛起的,值得反复研究。

知乎用户 柳老板的杂货铺 发表

别慌。

价值几十亿产业的迁移,对于国内制造业短期内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在国内的日企本就不是日本的核心制造企业,中国短期内也没能力越俎代庖。(通俗来说,我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家来华建工厂,利用我们廉价(相对日本国内)的劳动力和既定的完善产业链来助力自身的制造业量化,与我国自身制造业产业链条并无太大影响。

日本研发能力极强,2000 年到 2019 年,日本诞生了 19 个诺贝尔获得者,且绝大多数都是在物理及化学领域。这些都会成为日本企业研发的助力。日本人有种说法叫 “肉要烂在锅里”。他们尽可能的把每一个重要的加工阶段留在日本国内。举例来说,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生产工厂,佳能数码相机珠海**生产工厂。何为生产工厂?**不用我多做介绍了吧!

日本的垄断技术都在国内,所以即使企业搬离,有啥可慌的呢?

但我们不妨细想下,日本转移产业链的动机及目的。

1、日本国内的口罩荒

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口罩等防护用品严重匮乏。日本也不例外。据 NHK 披露,在此次疫情爆发前,日本市场上流通的约 70% 的口罩都原产于中国,但在华设厂的日本医疗用品巨头玉川建材等企业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无法完全满足日方的订单。

是否要搬回去救自己人?

2、日本历来的亲美主义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 · 库德洛提出了吸引美国企业撤出中国、回流美国的建议。日本没多久,也来这么一出。

现阶段,大家如果翻墙出去看了外部新闻,就能知道国际上 fan 华之潮只增未减。(昨天隔壁泰国还把我们骂上了推特趋势第一)。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自家疫情乱七八糟却还在锁定中国作为疫情 “替罪羊”,很有秋后算账的可能。日本此时鼓励企业回流,或许也在保护他们吧。

3、产线转移,提升竞争力削减成本

中国的人工会一直物美价廉吗?日本企业会一直在龙头昂扬?正常的产线转移,有人 “溜” 回去,也会有人闯进来!

但是,如果日本政府在某天驱逐华人在日企业,我可真真就慌了。

另外,我不是经济专业的,只是针对现有的新闻资讯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看看新京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的专业解读。

[对 “外资撤离中国论” 不必恐慌​www.bjnews.com.cn/opinion/2020/04/12/716038.html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20/04/12/716038.html)

知乎用户 Agent 86 发表

逆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就看产业链撤走的快,还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快。

拖房地产的福,国内现在人力以及各类成本已经没有优势,资本本就已经外撤,更何况这次百年不遇疫情的影响,会持续加速外流。

有答主说产业链的事,中国是有全世界最齐全的产业链,一时半会无法搬走,但是抽丝剥茧,拉长时间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20 年前,国内不也一穷二白么。

补充一下:

好多人说成本问题,资本逐利不会搬离中国。比较片面了。

第一:美日政策是离开中国就行,去东南亚明显人力成本更低。

第二:成本不仅仅只钱,还有政策风险等等。

第三:这次疫情让相关国家看到了单一供应链的巨大风险,在国家安全面前,资本也会让路。

第四:民族主义抬头。外国也会有类似 xx 绑定爱国的企业。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还是需要担忧的。

先不管是不是像有的评论说的那样,美国准备对中国,然后日本站队。

就单纯的产业撤离也不太好啊!

很多人说的,我们产业多么齐全配套,一部分还不都是外国各种产业都来我们长三角珠三角设厂吗?齐全一部分是因为很多外资啊。撤了我们还齐全吗?

另外我对外资撤厂后,中国企业是不是能补上,能不能在市场上也打败外国品牌,是怀疑的。因为很多外资已经形成了品牌优势。像奔驰宝马奥迪,法国奢侈品,苹果手机,他不管在哪生产,你都会买啊!有那么容易补吗?

所以没有那么乐观。

知乎用户 玻尔兹曼的流浪 发表

不要以国内的政治思维去判断欧美的政策,欧美的资本家是政府亲爹,国内这个关系要反过来。

在中国有钱赚的大企业中国政府都不一定赶得走,非要赶它走它还得谴责中国搞不当竞争保护主义。没钱赚的借这个机会薅政府一波羊毛止损跑路还能博一波国外爱国群众的好感简直双赢。

就是要苦一下小外企上班的群众了,拿大统领的话说,这可能就是人生吧?

知乎用户 伟达出国 发表

近日,据报道称,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总额高达 108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7 万亿元)的一项抗疫经济救助计划。

其中 “改革供应链” 项目专门列出了 243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58 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产线撤出中国,以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

据了解,在这 2435 亿日元的专项资金当中,有 2200 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产线迁回日本本土,235 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公司将工厂转移至其他国家。

资料显示,中国自 2004 年以来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由于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了不少工厂的关闭,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也受阻。

数据显示,今年二月份日本进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14%,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量下降了近一半。

一位参与制订该计划的日本高级官员对记者表示:“供应链多元化非常重要。”“除了迁回日本本土,厂商今后很可能要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一部分去亚洲、非洲等多个地区。”

根据日本东京商事研究公司(Tokyo Shoko Research Ltd.)2 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做出回应的 2600 多家公司中,有 37% 的日本公司正在向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进行多元化采购。

日本综合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关辰一说:“一些着重于出口的在华日本制造商已经在考虑搬迁,此次政府预算肯定会为这一行为提供动力。”

他说,那些着重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制造商(如汽车厂商)则不太会搬迁。换句话说,向日本提供配套零部件的在华生产企业,因为本次疫情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影响到日本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这些日本企业本来有意迁移出中国。这次日本政府列出专门的预算,算是助日本企业一臂之力,一方面加快产业链撤离中国的进程,另一方面弥补日本企业因搬迁造成的经济损失,尽快在日本或其他地区恢复生产。

日本虽然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不能干预企业正常经济决策,但日本大型企业与日本政府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向尊重日本政府的指导。因此,这次日本政府拨巨资资助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影响非同小可!

根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增至 2005 年的 2.2 倍,达到 7.6 万家,其中有很多企业都在中国开设工厂,比如众多的知名的日本车企和日本半导体企业。

但是,近两年随着中国内地制造业综合成本的提升,以及制造业综合成本较低的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大力招商引资,一些日资企业也开始撤离中国。比如,在去年 3 月底,索尼就关闭了其在北京的手机工厂,并将该工厂的生产迁往泰国,以削减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这些日资工厂的撤出,都是市场因素导致的企业的自主决策行为。但是此次,像日本政府这样,公开出资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将产线迁回本土的实属罕见。

虽然,此次新冠疫情确实对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的生产一些影响,但是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并且疫情的影响是属于短期的影响因素,不应该影响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

此前日本村田制作所会长兼社长村田恒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今年 2 月底,村田在无锡市等地的 4 座工厂就已全部复工,员工的复工率也达到了 5 成。并且表达了对于中国疫情控制及中国市场恢复的信心。

而现在中国的疫情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复工复产。相比之下,目前国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且形势非常的严峻。美国、欧洲就不说了,东南亚各国近期也是纷纷封国、封城,众多企业的供应链完全受阻。

而且日本本土的疫情目前也不容乐观。虽然在此前日本的疫情似乎一直控制的很好,但是自 3 月底以来,日本的确诊病例开始激增,并且完全没有下降的趋势。而且必须要了解的一点是,根据日本政府的安排,轻症患者是不可以进行疫情检测的。这或许也掩盖了疫情的真实数据。截至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上午,日本累计疫情确诊患者达到 5556 人,单日新增确诊达 634 人。

显然,在中国疫情已经得到很好控制,日本本土及海外疫情仍在继续蔓延的背景之下,日本仍以中国疫情影响供应链为由,出资鼓励日资企业将生产撤出中国之举,确实耐人寻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国,日本每年向中国出口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份额要比其他主要工业国家大得多。

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大陆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总金额约为 1439.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8.4%)。并且近年来,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一直是高于从中国的进口额。也就是说,日本一直是中日进出口贸易当中的最大受益者。

而此次日本政府以疫情为由,推出鼓励日资企业将生产撤出中国的政策,或将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北京的简报会上回应称:“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恢复经济发展。” “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其他国家能像中国一样采取行动,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尽可能小,并确保对供应链的影响尽可能小。”

知乎用户 fre617 发表

首先,无论什么新闻,自己都说,是鼓励。并不是强制。要注意这个

其次,做买卖,什么最重要——效益

好了,最后,鉴于战后日本的情况,全世界,目前来看,如果有一个国家,跟着美国到处跑,那只能是日本吧。所以这里再多说一句,国家的事,真不是儿戏,一步错了,搞不好,翻不了身,是用世纪这个时间单位来算的…… 在新的格局被奠定前,就只能被压制着。有钱?嗯,说句不好听的,这钱是不是自己的还另说呢,美国人暂时放你那里,什么时候拿走,看人家心情吧

好了,最后回来话题。

直接把美国也说了吧。

他们明确是,回到美国。运费之类的承担。好,我连回去,厂房、设备、基础设施之类的,都给你算进去,100% 国家给你报销(呵呵,资本家疯了对吧,我敢说,谁敢提这个意见,参议院或者众议院要能通过,那美国共产党估计能执政。)

那就甩开膀子干吧。嗯,全机器工人对吧。美国工人成本多少? 刚通过的法案,最低时薪 15 美刀,折算人民币,咱们按照 7 算,105 人民币一个小时,一天 8 小时干满的话,那就是一天 840 元人民币一天,一个月咱们算个整数,20 个工作日,那就是 840*20=16800 元,这是最低时薪计算的。事情没完,最可怕的是什么——保险!美帝国主义的医保,那简直比当年 “俄国人的弹道导弹” 还可怕。比如一个标准 4 口之间(2 个孩子)一个人有工作,那保险可是全家用啊!

近期有个骗子,中文翻译好像叫美国大分裂什么的。有兴趣大家去看看。最主要的,驴象彻底闹瓣了,基本就是因为医保。者负担,真的太重了。

我就用最浅显的说了下,美国企业为什么不回到本土,成本不允许啊!

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自己心里有杆秤,这是大多数,准确的说,至少 99% 中国人牺牲了什么换过来的。(至于那 1%,咱们不讨论,全世界那 1% 都是那个吊样)这个牺牲,现在的美国人,还能做出么?我觉得不行,如果能做出,现在的总统,不可能是 “川爷” 吧。11 月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说真的,连任不连任,真无所谓。他都多大岁数了,拜登是不是也 77 了?历史总在不同地点重复上演,怎么说呢,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没了。岁数,反正挺契合的,今天加州熊能在投票后公投,后天俄亥俄看见不爽的,就能闲着?美国的州,权利可不小啊。

自己的 “爸爸” 都这样了,日本?其实他们挺难得

还那句话,当初国策都不是跑偏,那是脱轨、该航道,向着地狱狂奔,结果满意了,19 层地狱都没踏实,小男孩后,还有一颗,20 层见了。好不容易,自己努力,有钱了。嗯,签个广场协定吧。反正 “正常国家” 您是别想了。

说句不好听的,很认真的说,我写这么多,大概也能顾及我对美、日的看法,但是,我从内心希望他们修宪,自卫队升格国防军(随便叫什么就那意思。别叫皇军就行,估计也不至于群心眼子到那地步,义和团,放那个国家都是最让人烦的那一批)

日本如果能升格为正常国家,估计那个岛。也就彻底搁置争议了。中美再有利益冲突,也不用被人指派跑过来闹事折腾了。东亚贸易协定签署,估计湾仔也能老实。说白了,对于中国的根本利益,各位想想,能对咱们没好处?

当然了,实际上担心也没必要,该来的最终还是要来,日本政治环境放在哪里,国内就业率有了问题,保不齐抽风的在上台,折腾,在万劫不复一把?一战、二战的爆发,都是突然性的,没有预兆的、不可控的,谁知道三战什么形式,万一呢。

最后,2020 年大家都比较难,无比冷静、在冷静。

祝各位安好。

知乎用户 秦风 发表

自 2015 年以来,“外企逃离中国” 的说法开始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2015 年初,日本松下、西铁城两家企业先后关闭位于济南和广州的工厂;

2016 年 6 月,飞利浦照明宣布关闭深圳工厂。有些人将这些事件解读为 “中国经济环境恶化致使外企逃离”,这种说法渲染了不必要的恐慌。但实际上,外企的进入和离开,遵循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土地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只能算外企退出中国的一部分原因。而根本原因是中国工业通过迅猛发展改变了在国际分工中原先的地位。

外企在中国曾经有过一段好时光,大致是 1998-2008 这一时间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外企的 “黄金 10 年”。1998 年,很多国企员工的工资还在 1000 元左右徘徊时,外企却可以轻松开出 3000 元以上的工资,差距可谓巨大。那时的大学毕业生争先恐后去外企应聘,实在进不去的才会去考公务员。“外企白领” 在城市里是非常受人羡慕的工作。外企享受这段好时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当时的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代差,并不具备许多高端工业品的生产能力,例如电子产品、化工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等。这些领域当年基本是外企的天下,外企产品在中国市场畅通无阻,销售额年年攀升,业务的限制因素其实是中国人的购买力——中国人均 GDP 在 2000 年才 1000 美元出头,属于低收入国家。

在那 “黄金 10 年” 里,许多外企采取的策略就是将中国定位为廉价车间和销售市场。廉价车间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本田在广东佛山南海区开设的零部件制造厂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中国为了吸引外资,给很多落地的外企提供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以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一大批外资制造业企业充分享受了这一时期的政策红利。

然而,事情慢慢不同了。

第一起引人关注的事件发生于 2009 年 3 月,耐克(NIKE)关闭了其在中国的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遣散了 1400 名员工,引发了当时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但相比于耐克,在 2012 年,另外一个运动鞋厂商阿迪达斯则做出了两个颇有意思的决定。

一方面,它宣布将在中国新开 1100 多家分店,另一方面,它也宣布关闭在中国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将生产线迁移至东南亚的缅甸。

这两个决定看似矛盾,却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内需是这些外资企业需要的,但是各种成本的提高又让他们被迫把工厂撤离。

人力的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这项优势正在慢慢丧失。

今年年初,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趋近美国。不仅人均工资水平年涨幅位列全球第一,达到了 8%,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更是远超东南亚国家,人均成本是柬埔寨的 4.3 倍,越南的 2.7 倍,印度的 2 倍,印尼的 1.8 倍。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耐克与阿迪达斯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对于中国本土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种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倒逼机制。

知乎用户 机器人孔博士​​ 发表

知乎用户 尾班车 发表

不仅仅是日企,美国欧洲等外资,甚至中国自己的企业都有这种一种趋势,并不是说不投资了或者全搬完了,但是不可否认有这样一种趋势。

为什么搬离?

首先是:你的甜蜜变成我的痛苦

先上几张图,因为这太能说明问题了。差别是当年甜蜜的是日本。

日本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在 60 年代后变成贸易顺差国,并一路扩大,到了 80 年代日本产品横行全球,丰田本田击败通用福特,对美贸易形成大量顺差。终于美国受不了了,于是在_1985 年,搞出了个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以期压平日本的出口优势。_

现在面临的形势,其实是一样的。顺差国的甜蜜,逆差国的痛苦。

站在逆差国的角度,他自然会采取措施反制。

经济学课本上的经典理论讲的是,根据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分工生产他有成本比较优势的产品。但问题是,这个分工对经济后发国家,整体上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因为他原来没有产业,哪怕是生产没啥利润的袜子衣服,也是比以前好的。而对一个已经发展了的国家,他的一部分产业就被分流了,所以美国会有五大湖的铁锈地带,因为那里的产业全搬走了,工人失业了。

对照书上的理论是没错啊,你们没有这个相对成本优势,不该在那里生产,可是失业的人怎么想呢?特朗普怎么上台的?他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个时候针对的主要还是日本。

上述是政府的层面。_从企业来讲,生意考虑的怎么赚钱,现在中国从地价、能源、工资等角度来看,很多方面的成本优势不再,所以曹德旺也会直接把一些工厂设到美国去。_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正在崛起,走中国过去的路,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搬到成本有优势的地方去,也是一个原因。

最后一点,就是_这次疫情让一些国家看到了制造业空心化的尴尬_,虽然平日生产口罩这事引不起资本的半点兴趣,但是到了紧要关头… 那么下次会不会是别的产业呢?我想这部分也是会有考虑的。

这个问题是需要引起中国十分的注意的,因为不光是美日国家的企业在迁出,中国自己的企业也在迁出,例如传统的纺织行业,不少企业选择了往东南亚走而不是中西部,因为中西部综合考虑,并没有多少优势。但这个同样会造成国内产业的空心化,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劳动人口众多,高科技产业是要发展,但高科技并不能让普通劳动者吃上饭,低端产业如果都日渐搬空,这些人怎么办?

其实最近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着手于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土地、户籍、收入分配等等,目的想必也在于从基本的生产关系来进一步推进改革吧。这些才是最根本的。

我想我们改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国企民企关系、土地所有权和交易制度等等,这些都是有很大空间的,当然有没有勇气以及能不能平稳改进,也是个疑问。

挑战当然也是有的。

_日本为什么会有失去的 20 年?_在 90 年代初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家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资产端大幅打折,右边负债端却没有变化,普遍的陷入了技术性破产,所以后来个人也好,企业也好,做的事就是赚钱还债,并没有多少人有心思去进一步扩张生产,扩张消费。

中国无论企业还是家庭,负债率都不低,特别是房价和房贷,是悬置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掉下来,怕是威力无穷。但是如何拆除这个定时炸弹,除了让收入慢慢抹平这个杠杆,很难有其他办法。

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投石问路而已。

在中美贸易切割加剧、冲突概率增大的情况下,提醒那些准备投资中国的企业要谨慎。和支援中国抗击新冠的动听诗句一样,都是为可能出现的大变局做铺垫罢了。

日本因中日战争而兴、因美日战争而落,又因朝鲜战争而起。如果说谁最希望中美爆发战争,那一定是日本,因为只有战争才有可能挣脱美国套在他脖子上的枷锁。

朝鲜战争让苏联援助了中国 156 个大项目,投入四五十亿美金,而同期美国对日本的重建投入超过二百亿,使之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绝对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重返亚太让日本差点高潮,不惜同时挑起和中俄韩之间的争端,结果老美最终却没有下水。特朗普上台立刻撕毁了 TPP,剩下独自裸泳的日本,仓惶四顾好不尴尬。

庚子年以来世界画风突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满天飞,老特煮熟的鸭子也展翅欲飞。日本一定会愈加谨慎,确定美国大选之后的政策走向,才会打出自己真正的牌。

至于产业转移这事情,产业链短价值链低的早就在转了,产业链长的东南亚也接收不了,转回老家意味着失去竞争力,私人资本家都是要赚钱的,没必要过度担心。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

???

从来都是资本指挥政府,

什么时候轮到你政府指挥资本了?

还是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了?

要本国就业不要去中国赚钱?

我大资本家不要面子的?

你让走就走?

搞笑。

知乎用户 青云 发表

马克思他老人家在论述资本和工人的关系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生产资料创造了价值?还是工人创造了价值?究竟是工人养活了资本?还是资本养活着工人?

马克思老人家认为,工人之所以受剥削,是因为资本家垄断了生产资料。是被迫的。如果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离开了工人,就成了破铜烂铁,根本无法产生任何价值。

知乎用户 树立阳 发表

我来说说吧。

首先,金额很小。要知道真正的大企业,一个厂投资至少上千万美元。这点钱,够几个厂分,都不好说。

其次,中国的价值不仅仅是在加工生产,现在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产业链联动,不是一两个企业就可以左右的。

第三,这笔钱只能诱惑本来就想搬迁的企业。(而且我个人怀疑,这也是日本政府找个理由,以便借用公款贴补有关系背景的个别企业。)

第四,就是国际影响——向老川同志表态,我可是紧跟你的脚步的。

知乎用户 ccc 发表

日本是为了供应链多元化,这次疫情搞得日企停产有些倒不是本土疫情,而是国外停工导致的,复工时间也不是工头喊一嗓子就能马上开工,可以理解。我猜东南亚应该有顶着疫情开工的莽夫在。反正也没能力隔离。主要市场是供应给中国或中国企业的不会走,反正目的地也是中国。回日本的只是一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其他零配件应该是去东南亚。

对于此我只能表示遗憾,外企给我的映像比较好,不说心里怎么想,行动上对待打工的比较好的企业少了,还是很遗憾。

知乎用户 司马嘉曜 发表

现代制造业是个很麻烦的事,走法律流程、资产转移、解雇、关闭厂房、寻找厂址、联系供应链、物流、招工、开场等等。这比搬个家麻烦很多。即使是制造大国,我们的企业也在说实体不好做。中国有全世界性价比最好的工人、最大最新的基础设施、政府政策倾斜加成都这样,何况其他地方。

新冠正在帮助安倍解决老龄化,这个时候撤拿自己开心么。

知乎用户 薛英羽​ 发表

要没有疫情影响,我可能还会点开看看然后笑笑。

可是现在,我感觉点都没必要点。

现在中国有一万三千六百家日企,其中制造业五千五百家。就算只补助制造业,每家企业分到四万块钱。

四万??够迁什么工厂??

补贴亏损都止不住。


2020/04/13

有评价说何止补贴亏损,高管的房租都不够。

我反思了一下,的确低估了 2020 的物价和薪资水平。

别说停运期间的亏损,可能连远程办公的软件都不够。。

知乎用户 北京谷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

中国经济怎么转型?谷林书院建议在 “小国” 内谋出路:近期美日都在鼓励企业回娘家。我们冷静分析一下发现这次行动有一个共同点:政府补贴!以前这些无形的手现在变得非常明显且大力了,资本精神也向社会主义倾斜了许多。我们建议:

1)把中国分成六个” 小国”,内部进行生产与贸易,在扶贫与驰援武汉的模式上结合部分计划经济的手段进行定向产销。

2)每个县新建二所高中,一所职校一所卫校,国家统一举债,教育兴国,让乡村忙起来学起来。

3)促进周边国家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协调,发展新科技以求突破。

4)鼓励公民适当消费,把小区与周边环境,公园辅路进行全面维护,把公民的精神面貌与文化自信建立在实干苦干的基础上

了解更多美国政策解读及最新留美干货,关注公众号【谷林书院】,或联系谷林老师:18611391622

知乎用户 周兴海 发表

谢邀。

这点钱,够日本政府在每户发两个布口罩(660 亿日元)的基础上,再给每人发 3-4 个布口罩 (2400 亿日元)。

对日本政府来说这是正常操作,对中国没多大影响,少出口一些而已。22 亿美元的补贴,洒洒水啦。

  1. 口罩啥的和防疫相关,当前形势下日本要提升本土生产能力。
  2. 汽车配件等,2 月初无法及时供货,为供应链安全,想移回日本。
  3. 其他,前些年就在搞的,嫌中国的人工费高,往东南亚转移。

前两条都和疫情相关,值得注意的倒是从今往后的去全球化,国际经济秩序将有巨大的变化。日本的这些都是小 case 了。

知乎用户 Sumi 先生 发表

1、安倍さん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如果有,将会是大问题,日本媒体早就铺天盖地讲了。

2、问了一些驻深日企的日本朋友,他们反应一样:”嗯… 没听说过 “,然后加一句” 不可能的,日本企业怎么可能会听“(笑)

知乎用户 招式已经炉火纯青 发表

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 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

知乎用户 外网视角 发表

商业永远都以利益为导向。“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 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 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中国坐拥世界最大单一市场,海量优质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完备的产业链,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环境。把生产所需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很难再找到一个比中国制造业环境更优秀的国家。

资本的嗅觉向来是最灵敏的,资本和世界各国产能往中国跑就足以证明中国商业环境的优越。政治干预不是产业链转移的主要动力,资产安全和巨额利润才是。

话说一个特斯拉超级工厂就花了 500 亿人民币,所以日本政府这 22 亿美元很多吗?确定不是拿来搞笑的吗?

知乎用户 Travis L 发表

22 万亿或许会受影响

2200 万亿保证会受影响

22 亿,糊弄鬼呢啊,22 亿够一个大型日本公司吃一个月的么?

知乎用户 引路留学​ 发表

中国人事费、成本费高涨,本地企业竞争这都是因素。

其实没有这个政策之前,好多日企早都搬到了越南。

这也直接影响了这几年去日本留学的越南学生暴增成为仅次于中国留学生的第二主力军,要不是 “特定技能实习” 的出台以及入管局严卡东南亚的在留,越南留学生会成为日本留学第一主力军。

不过、不过,话虽如此,据说:日本在海外投资的企业总共有 7 万家,其中约 3 万 5000 家是在中国这一只篮子里。

从 90 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后来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与材料价格的上升,加上中国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得一批日本企业难以为继,首先是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撤离中国,其次是一些不符合中国环保要求的企业离开中国。

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如果将一些零部件生产企业全部撤回日本国内,势必对在中国的产品生产与销售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成本的上升。因此,让日本企业整体离开中国,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市场越来也成熟,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总体上不会出现大减,尤其是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与材料,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毕竟中国的投资环境与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相比,完善度更高。而且许多的电子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也并不是在东南亚国家就能生产。

总结:中国的疫情爆发后,确实影响了很多很多,但现在全世界疫情爆发,中国无疑是控制最好的国家(是否算:国家之一,不清楚),现在复工复产都顺利进行,所以这些外企应该庆幸,幸好是在中国。估计之前赞成的日企,现在应该不赞成了吧。

知乎用户 江溯源本源 发表

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特朗普上台以来,哪一天不是要喊着美国第一,让企业搬回美国,结果搬回去多少?搬离中国的又有多少?

这次日本又来,大家可能对于中日贸易不了解,现在的日本一直在新能源领域努力希望获得中国市场从而与美标争夺市场标准。所以别看好像有那么多企业在叫,但是从日本整体来说,不说其他因素,但就中国市场的在全球的地位,他也不敢抛弃这一块肥肉,更可况还有关于未来标准的争夺。

那么它这么乱叫是干啥呢?其实我们想想就能明白,美爹在中日转暖的每次,都会放开链子让 吠两声,这次其实也是美国借着疫情借着日本,继续来搅乱我们形势。同时呢,本子其实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说不定自己吠两声也能借着主人的声势在谈判桌上多要些筹码罢了。

所以啊,我们就看看它做不做咯。

不过不管他做不做,西太平洋现在的真理可只有两艘吆~

这才是谈判桌的根本~

知乎用户 莫莫 发表

以下仅为个人浅见。

相当于释放了一种信号,也就是未来的一种发展可能:为去全球化做准备,切割产业链条,说的再直白一点,响应美国搞去中国的全球化。

至于为什么,浅析一下:1、身不由己。日本在军事上被美国绑架,官方政治也必须亲美,否则轻者排挤打压,重则意外身故。前些年有一个中日韩贸易区的设想,支持并推行这个构想的日本官员无故离世,不得不引人无限遐想。能在美国制造业回流提了这么久后,才开始响应,还是挺意外的。2、或许也是一种期许。如果企业能够回流,那么对日本当下的就业环境、经济复苏等助力不小,但就中国的营商环境而言,日企能享受比在本国更好的资源,如人才的获取、市场的前景与活力、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等。愿意回流的,要么是一种政治上的投资,要么就是在中国经营不善。所以这 22 亿只是杯水车薪,既不会过多的激怒中国,又表明了态度。

总的来说,这是中美大棋局下的小棋局。自有棋手与之对弈,自有反制措施,只不过不公开报道和宣扬罢了。

知乎用户 平民富翁 发表

今年开始,活着从每一天开始,都不会比以前幸福。

我们是最大的生产国家,外贸养活了两亿人,外企带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我们赶走了韩国,日本,欧美,对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看看现在吧,身边的朋友开始被降薪,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在家待业

物价开始上涨,国家机器开始印钱

国际动荡,我们能独善其身?回到北朝鲜?

明天不会比今天好,房贷,车贷,生活开销

勒紧裤腰带吧,别关心其他人,关心抖音,关心网红了

自己的日子还甜吗?
以上言论针对的是普罗大众,不要太乐观了,兄弟们。

知乎用户 Wood​ 发表

楼上的很多回答不在点子上。从我们的角度看,日本政府这一行为不受欢迎,但站在日本角度,日本政府这种行为是一种负责的态度。老百姓选你来干嘛,企业和资本流失了你政府不上,谁上?

但能不能成功确实值得商榷,光口头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看日本政府能不能解决企业的问题。

知乎用户 云下墙 发表

产业链成本优势不是搬几家龙头企业回国就能解决的。

企业回流后产线搬回国内,人工成本会增加,物料成本会增加,诸多产业链用品要从别国进口,这几项成本增加后,你的企业产品还有竞争力吗?

知乎用户 我在伶仃洋养鱼 发表

首先,有没有影响?

肯定有,因为中国这一次的完整产业链优势抗压性能突出,使得美欧日都心里发颤,别看欧洲不说,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开始搞事没有欧洲身影不可能。

所以,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但是相对不明显的

国家其实早就在开始稳外资工作

这件事不是突发的,是早就有非常大的迹象,中国早就在应对的事件

中国的稳外资其实主要就是两招,扩大外资投资自由,简化外资的政商关系担忧,让外资觉得中国更美

于是中国的优势肯定在短期内是大于劣势

但是,外国投资下降一个点,落到具体的产业上也是巨大的冲冲击

下棋下多了别总以为自己是棋手,其实你只是棋子而已

知乎用户 Edmund Pevensie​ 发表

日本宣布补贴企业 108 万亿日元支持日企业搬回国,我给大家今年的日本财政预算参考一下,日本预计支出 102.65 万亿日元,税收收入 65 万亿元。我很好奇安倍上哪里找这么多钱?

印钞?日元也算不上国际货币,恶性通胀跑不掉。

发债?日本债务连年不断,已经涨到 250% 的 GDP 了,每年的利息都要吃不消。

所以安倍也就是说说罢了。

更何况,要是日本能在国内搞制造业,当年这些企业就不会搬出来了

知乎用户 临沂秦叔宝 发表

我觉得评论里的人没一个经历过企业从平地起高楼到成型的过程,更不用说企业搬离了。

同样,花 22 亿 “鼓励” 企业搬离中国,这种低级笑话还会有 3 成日企支持么?

22 亿是个什么概念?如今一个地级市新盖个高铁站,这个价钱都顶不住,这点钱给企业搬离大陆?

首先,企业搬家费用是多少?这个日本政府是不会计算的,企业自己折腾吧。

其次 ,搬家后的产品是往中国卖,还是往中国以外的地方卖?这个才是核心问题,如果在某地有所谓的各种税费优惠,有生产优势,这还能够理解,有么?

如果有当初为何要来中国?

供应链过于集中并不是劣势而是优势,一个超市能把东西买齐,犯得上走四条街跑十五家商店么?那就叫分散风险了?

国内制造业受影响?问题问得太可爱了。

不要说制造业,就是日本拿 22 亿新盖一家企业,能做出多少东西,大到影响制造业的地步?

22 亿是个大企业交电费都困难的数字,也能够拿来说事?

知乎用户 人民斡旋家 发表

企业离开不离开有他自己的利润考量,有没有人报销搬家费啥的真的不占主要原因

用通俗的比喻讲就是:这我吃饭方便上下班挺近,旁边交通还好,邻居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不搬走是因为缺你那点路费?

知乎用户 MoonMonster​ 发表

我记得资本论上写,资本是逐利的;

我记得资本主义社会,是由上层大资本家决定政治生态和政策走向;

资本的逐利性,与政治生态的资本化,决定了资本的流向…

撤回去让这些资本去吃土啊

知乎用户 假理 发表

我有一个姐夫,是日本读的大学,也在日本工作了几年,拿到了永居,最后在 5 年还是 6 年前回国的,目前供职于那家名字带数字的大公司

他为什么要回国呢?面临的问题很现实,那就是在日本已经不赚钱了

这个不只是作为中国人的他不赚钱,而是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都不赚钱

他回国之后拿着和日本差不多的工资,公司里的日本人其实也是拿着和日本差不多的工资,在帝都不能说有多么富裕,但是考虑到严格遵守劳动法,所以可以说是比较滋润的

而对他的公司而言,中国成本比较低,政府补贴多,税务成本低,基层员工斗志强,就算不加班 8 小时产出也比日本人多还更便宜,中国消费力更强(很直观的比日本人敢花钱),简直比日本幸福太多了

不过据他说日企一直在考虑 2 个方向的搬离日本,一个是高端制造业,主要原因是在哪里生产其实成本想差不多,但是在日本有更好的溢价;另一个就是最低端的产业,很多拴根香蕉猴子都能干的活儿,放在国内的确不划算

所以我说,这个 2400 亿日元鼓励搬离中国的新闻,就是跟着政治作秀一下,美国爸爸喊了,日本人敢不跟吗?以目前中国日企的体量,2400 亿日元相当于每人发一打口罩,这是搬家还是逃难?

最后这个事儿一定就变成了了:搬家?搬家那是不可能的!打钱也不搬!先打钱再说搬不搬家的事儿!打钱了先喝酒!什么搬家?钱都喝酒了拿什么搬家?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大明的藩国已经感受到了大明将要犁庭的天威,赶紧让自己的商户回来

知乎用户:美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呼吁美公司撤离中国,美国将支付搬家费,随后日本也跟进。这意味着什么,动机是什么?208 赞同 · 67 评论回答

知乎用户 cg1234 发表

这就像前两年特不靠谱让富士康去美国一样,人工费那么贵,靠政策硬顶,很难有效果的,资本只看哪里综合成本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搬离了更好,就怕他不想搬回去,现在哪行哪业没有国产企业?搬走一个立马出来一大堆。

知乎用户 Zayn 发表

勒令 > 命令 > 规定 > 决定 > 坚持 > 强调 > 要求 > 落实 > 指示 > 推动 > 建议 > 鼓励 > 提出 > 考虑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日本是美国的小弟,大哥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这样可以摇起尾巴讨好嘛。

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鼓励撤离。

不是你想离开就离开的,中国又不是广场,你想玩会就玩一会,连个门票都不要。

知乎用户 秋叶原 发表

客观一点,这次疫情会带给人们很多思考,其中就包括产业空心化和全球化。

原本以为医疗企业只要掌握住尖端技术即可,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完全可以放在海外。但新冠肺炎马上教你做人,事到临头懊悔迟,谁想到口罩居然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

疫情之后,各国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势在必行,甚至会矫枉过正,把部分企业收归国有,尤其是在欧洲。

这些举动或多或少对我国肯定有影响,但我相信能平滑过渡的,一则我们拥有全世界门类最齐全最健康的工业体系,二则全球化是世界大势,不会逆潮流而动的。

知乎用户 sixue 发表

如果 22 亿用于奖励「做出搬迁企业决策的企业高管」,那可能真的够了。

知乎用户 大头 发表

一点都不用担心算算账就知道不靠谱,22 亿的鼓励金,就算是美元一个稍微大点公司连新设备路费都不够!这时候也就给美国一个面子象征性说一下!日本在中国深耕了这么多年不会让出这么大市场的!让出了等于把血包送人!

知乎用户 DJ2020 发表

十五年前,我在上海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工作,目前这家企业仍在上海,中方控股,做得不错。

接下来谈谈对题主问题的个人理解。

外资(包括日资、美资等)企业是否会大幅撤离一个国家,影响其做出决策的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 商业成本。影响因子包括:土地、厂房、设备、原材料 / 供应链 / 配套基础设施、劳动力、水电气、税收、管理和销售费用、搬迁 / 重置成本等方方面面。

2 商业收入。影响因子包括:所处行业及该行业在该国的竞争格局、产品或服务的形态及竞争特点、市场规模、客户群体、定价等。

3 商业环境。影响因子包括:该国的招商和外资营商政策、外企高管在该国面临的待遇和地位、商业政策的稳定性或可预期性、该国政治经济稳定性或可预期性、生产要素的稳定性或可预期性等。

4 金融考量。外资在某国通过业务优势(比如领先的技术 / 产品 / 服务 / 管理等)赚了钱,自然希望换成保值的货币流回其本国或是其认为更值得存放的地方,因此汇率、资金进出方面的政策是其是否撤离的重要考量。

5 政治因素。极端情况下,比如国与国正式宣战等,那么外资自然可能答复撤离敌国。再比如,出于国家安全等特别因素考虑,某些行业严格限制外资,这种情况外资在某国形式上存在的意义不大,还不如主动撤退。但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外资本身更多是非国有主体时,其决策更多基于商业考量的理性决策。

以上每点均可展开论述。

抛砖引玉,欢迎其他答主补正。

最后补充一点,很多人一定会说不少西方大公司前些年均有撤离啊,那可都是牛 x 的公司。但其实大家仔细看看,撤退的那些外资,撤退前是不是在境内的业务也没啥竞争优势了?有没有见过生意如火如荼赚的盆满钵满却撤离的?

因此担心外资撤离的,不是需要担心外国政府的呼吁和替企业出搬迁费用的政策,而是需要落实思考上述方方面面的因素是否都恶化了使得外资已有主动撤离之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些外资企业来说,是否撤离的主动权其实在他们自己手里,舆论这么喊他们也乐意听着,没准该国又能给更好的外资政策呢?!

知乎用户 wc - 龙猎 发表

22 亿,美元人民币还是日元啊?

就算是美元那也不够分啊,要是日元,那三成赞成的企业是混的多惨啊。

知乎用户 四女盗橘 发表

那就要看阁下有多少斤两(银两)了。

知乎用户 月黄昏 发表

日本政府想用 22 亿美元补贴日本企业搬回日本,22 亿美元折合 150 亿人民币。特斯拉上海工厂就投资了 20 亿美元,所以 22 亿美元就想把企业搬回去远远不够,2200 亿美元还差不多。

知乎用户 reverie li 发表

日本这几年自己撤走过多少企业,还不是给美国一个顺水人情罢了

知乎用户 琴酒​ 发表

资本是嗜血的,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钻。

欧美日大部分企业都是很少受政府管控,也很难被政府那点小恩小惠就放弃长远利益。他们会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经过这次疫情,应该有更多的企业,看到了中国强大高效的执行力,在这样的国家做经营,只要政策好,不可控风险(疫情,战争)是能降到最低,经营也是最安全。

所以,哪里利益最大化,资本就往哪里走,欧美日政府呼吁制造业撤离中国,回流本土,如果没有实质上对比在中国经营获得更大的利益,那都是屁话,资本不会鸟它。

知乎用户 笙歌醉梦 发表

别煽动什么阴谋论,纯属利益走向而已

中国已经不光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很接近于制造业强国了,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健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我们制造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化为技术类制造

简单来说,以前我们造初级产品,韩国造中级产品,核心部件由美日欧提供;中国组装运货各国销售

初级产品往往成本高,利润低,

现在咋们实力上来了,造中级产品为主了,逐渐淘汰初级产品,初级产品流向东南亚印度制造

因为我们劳动型人口福利生在衰退,用工成本增加,而对于很多初级产品的制造,是很不利的

举个例,以前中国制造是满天下的,现在很多电子产品,衣服箱包,都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造了

这些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造出来都差不多,东南亚 1 块能请个工人,干嘛要来中国 3 块请一个,咋们劳工合同之间完善,白纸黑字,东南亚工人阴阳合同,口头合同,甚至没有合同的比比皆是,中国很多年前也是这样

知乎用户 chaos999 发表

额,就算要撤离,22 亿费用够吗。。总感觉是面子工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歪个楼

男票在某日本车企的中国研究院,他和我讲,他们公司近几年在北美、日本都是亏损状态。。。基本就靠大陆市场撑着。

那么请问。。。如果真如问题所言搬离大陆的话,你让人家拿什么恰饭??

知乎用户 微雨沁霖 发表

你这点钱,很难让我为你办事啊……

知乎用户 心若冰清 发表

看了一些回答,想到了闭关锁国时期的中国

我大中国,天府之国地大物博

知乎用户 葫芦娃爱蛇精 发表

连我们村里的制衣厂都搬到越南去了,怎么说

知乎用户 宝寒 back 发表

资本都是逐利的,他们到中国来生产,不是因为对中国有感情,而是中国的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高。如果日本支付给在华日企的撤离费用能抵消或者还能多余日企撤离中国所带来的损失,那日企肯定屁颠屁颠就跑了。但嘴上说补偿损失,日后搬回日本长期生产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怕是需要日本政府长期对这些企业进行补贴,这点恐怕不现实…… 所以最后这些企业还是会回到成本最低的地方。

知乎用户 本周 发表

建议看马前卒视频,给自己打开另一扇大门,不要听风就是雨。

知乎用户 罗伊 发表

二十二亿对于企业搬离这种事儿来说,微小的可怜。

知乎用户 陈晓涛 - 银贝 发表

疫情导致日本奥运会的延迟 1 年举行给日本社会非常沉重的打击,为了提振经济日本政府推出的总额高达 108 万亿日元(大约人民币是 7 万亿,占日本 GDP 总量 20%)这样一个救灾经济方案中,专门中列出了 2435 亿日元(大约是 158 亿人民币)资助日本制造商撤离中国大陆。大家知道,日本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而且在中国外商投资的整体产业链中,占有的比例很大,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日本政府出面并花钱帮企业从中国撤离,那么这个事怎么看都非同寻常。但是究竟有多少日本在华企业会响应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中国完善的制造业配套产业链及勤劳的人民,相对低廉的成本不是搬回国内或是转移到南亚可以解决的。但这些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毕竟出口是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环!

知乎用户 sdfeuwi 发表

这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这就是现代版的落后就要挨打。不要天真的以为只要够善良就能得到善待。这个世界永远都是以实力说话,善良只能在两个同样的选择是才能为自己加分。实力才是决定生存的关键。

我现在很庆幸自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的体制虽然存在各种特权和腐败,但是如果领导者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那么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身为中国人会是别人永远要嫉妒的原因。

知乎用户 wendell 发表

日本政府能提供生产成本跟市场吗?如果离开了中国活的更好不用说都走了。不然都白搭。合着我离开了中国了到时候产品进入中国受阻你政府干瞪眼又不给我补利润我离开干嘛

知乎用户 自由之城 发表

日本企业 2013 年就慢慢在搬了,就是反日砸车砸店以后。

知乎用户 嘎嘎新的人上逼乎 发表

这就是反资本主义啊,日本社会主义共和国 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

知乎用户 Jasmine 发表

制造业回流是日本的大战略,疫情只是幌子。我们主要还是要警惕迁移产生的虹吸效应,一家制造业企业迁移,会影响上下几十家供应商,如物流、零部件、包装、原材料、餐饮等等,这个倍数效应是很明显的。继而就是就业问题,制造业是人口密集型,这么多员工如何安置。最后就是警惕羊群效应,随着一家两家迁移,那些本不打算走的都会开始犹豫不决。所以,每个地方都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摸排本地美日欧的制造业是否已经有了迁移的打算,做好沟通,看看能有什么优惠的税收政策挽留,退一万步,万一真走了,也要想好发展替代产业来稳经济和就业,毕竟不能再完全靠基建来拉动了,可以借鉴上海等地当年制造业向外迁移后发展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成功经验。

知乎用户 森罗 发表

我有公司在他国能为我源源不断提供资本弹药,我不愿意搬回国。

我没有公司在他国,或者在他国竞争力不强,现在有优惠政策让我回来。我当然支持啊。其他同胞赚得盆满钵满,早就眼红了,你们快快回来挨打。

===

重点是 30% 同意搬回国的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是大赚特赚还是不死不活?

一切以利益为重。

知乎用户 铃儿叮当 发表

产业布局,转移,政府只能引导,而不能主导,一种姿态而已。

知乎用户 HermaeusMora 发表

好事,我一直期望的就是本子的那些胶厂全搬到越南东南亚甚至印度非洲以降低成本,不然涨价是真的受不了。

最后吹一波越南大厂,孩之宝,永远滴神(〇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说我要花 10 块钱人民币支持加州人民独立,你怎么看?

我们具体看下日本这个是咋回事,10000 亿美元应对疫情,22 亿美元支持迁,差距多大?假如你对 22 亿美元没概念,我举个例子,一个大点的厂要迁,光是基础设施,至少就得几个亿吧。而且只迁一个厂,他的上下游呢,不得一起啊?那这 22 亿美元能迁个鸡?日本这就是给美国面子,意思意思而已。

知乎用户 突突尝新 发表

这场疫情把逆全球化的进度又拉快了一些。

在和平年代,二战之后各大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剪刀差不断的收割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当初推动全球化最厉害的也是他们,并因此建立了不少的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体系。

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欧美日等国家的产业结构逐渐空心化和泡沫化,而本次疫情更是凸现了这种情况,看到中国工厂的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在短短一两周就能投产并量产,而本国卯足劲也搞不定,更是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被放大。

但是,说是一套,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很可能甚至会事与愿违了。

为什么跨国企业都喜欢来中国投资建厂?因为中国有着最大的消费市场,又有着非常便利的政策支持,工人虽然现在也不便宜了,但是胜在数量和质量都不差,技术工人数量全球领先,而且拥有着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上下游链条,从采购到生产出货的进度逐步被精益到令人发指,林林总总各种因素,中国是最好的投资热土,尤其是工业产业。

而随着此次疫情的演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渐会变成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避风港,而中国进一步放开对外资和国外金融的限制,使得国外资本注入到中国来,有了钱,一切才有下一步可能。

而跨国企业都是资本主义的巨头,国家号召回迁?你喊两嗓子我们就回去?资本家们可没那么傻。所以日本和美国的所谓回撤计划,也最终可能会不了了之。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侧面反应了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全球性失业率激增!

美国目前失业大军都到 1700 万了,下一步美国会是多可怕谁也不敢预想。

彭博根据这三周的失业金申领数据测算,美国失业率已经达到 13%-14%,超过上一次经济衰退期间 10% 的峰值。

美联储最坏的预测是,疫情最终导致的失业人口达到 4700 万,是大萧条时期的 3 倍。

想来,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前期为了东京奥运会死扛了那么久不公布检测,现在确定被延后了,开始认真搞居家隔离了,但是风险还不可控,经济必然也是要遭受重创的。

所以,所谓的鼓励企业撤离,很大原因也是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矛盾。

知乎用户 Tesla 发表

3 成支持的日企怕不是没在中国建厂的吧!我说点不一样的,像在华的日本车企都是与国内合资建厂的,他们如果想撤怕不是要被拔下三层皮来

知乎用户 按剑四顾 发表

都怪当年让三星手机退出中国退的太容易,没有休克性大出血。

现在三星手机基本退出中国市场,国内的制造链条也全都关完。在一不靠中国市场二不靠中国制造的情况下,仍然力压苹果,成为全球手机市场 NO.1。让国外的资本家看到了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中国现在如果不把三星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打垮,杀鸡儆猴,后面类似事情只会层出不穷。

知乎用户 空心菜 发表

安培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哄特朗普政府所做出的,帮着摇旗喊口号罢了,不可能跟着下场。

知乎用户 笨拙的太阳​ 发表

当然是因为日本本质上是美国第五十一个州。

知乎用户 梦中猫 发表

搬离大陆也会去东南亚,绝不可能去发达国家。

明明一个人 600 美元 / 月能解决的事,放在发达国家总成本至少得 3000 美元 / 月。

资本家是杀币吗?特斯拉和苹果再怎么被美国政府建议,照样还不是把厂子建在了大陆?

知乎用户 skywalker007 发表

上次听本子政府的话搬离大陆的本子企业早就凉了。

知乎用户 pluto 三三 发表

不是才三成么? 说明了问题。

知乎用户 传统的创意工作者​ 发表

搬离了以后就只能找本地企业代工,他们回本国生产的话成本更高,没什么优势,除非不考虑中国市场,那就会导致市场痿缩,股东不同意,除非他们肯经历阵痛,时间不短的阵痛。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中或赢

知乎用户 旁门 发表

除非高新技术,现在中国应该不怕外国公司撤离吧。对于本土企业未尝不是个机会。而且,外国好不容易才占领的市场,会乖乖让出来?

知乎用户 老师叫我低调点 发表

日本政府也看知乎?看到了那个预言?

嗯?

知乎用户 风王不受伤​ 发表

我来给你们看一个新闻嗷

搭配日文更香

所以说,如果产业链在我们这,这个事情就真不用担心,担心也没用,最后靠的还是硬实力。

知乎用户 万恶的吴 发表

此事平淡无奇,要搬的自然会搬走但不搬的你撵也撵不走。 说真的这 22 亿就像是走个过场,靠这点钱就会搬的本来也混不下去了。怕产业太过集中也是日本国家层面正常考虑。

知乎用户 豆豆 发表

供应链过度集中这个确实上升到国家层面考虑的问题,这个理由其实挺正常

知乎用户 徐晨光 发表

国内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连中国政府都在想进办法去产能,外资企业也没那么头铁,纯外资撤离,改成合资,岂不美哉?

知乎用户 shuo forever 发表

看见答案都是说不可能搬走,因为资本逐利!

但是有一个企业确实几乎搬走了,而且是很大的企业 — 三星!

不要就觉得三星只有手机,三星可是全产业链的,芯片,屏幕,摄像头,内存,硬盘!而且做的都很好

所以还是要有一些危机感的,提高自身的水才是王道!

知乎用户 波坡摸佛 发表

一群布尔乔亚在那怕得瑟瑟发抖,完了完了美国日本不要我们了怎么办?

马克思要是活到现在可能他不敢写什么 “只要有利润资本家可以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你看政府一张嘴资本家就哗哗的往本国跑,哟牛逼!资本家居然不逐利了,居然讲起了政治敏感度,建立共产主义岂不是指日可待?

资本家都可以放弃资本扩张了,人家都不怕,你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怕个毛?

一群连工厂都没见过的在那逼逼产业链外逃也是绝了。以汽车为例,配套产业几百个,你说撤就撤?就算你花费 10 年时间撤出,难道这 10 年我们就瞪眼看着不动作?

只要对方不是一年内跑光,没什么可怕的,全球保守主义抬头是无可避免的,中国有 14 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占全球人口七分之一,还有广阔的西部和农村没有深耕开发。全球两百多国家我们独占七分之一的市场你怕个毛

最后美国自从尝到金融收割的甜头,早就回不去实业化了,金融收割又快又多不香吗?不比苦哈哈的打工强?

知乎用户 伊布太强了 发表

日本企业走了是好事,我们现在 996、加班文化,其实都是照搬日企的。

知乎用户 skywood 发表

先不说企业的响应度,走了未必是坏事。除了极个别的产品,中国都有相关的中企产品备份。走了的话,他们可能面临着竞争环境的恶化。

中国当然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和挑战,但我们损失之前,应该从每日的搬家费狠赚一笔。在损失之后,应该用我们完整的工业体系狠狠地再赚他们一万笔。

过苦日子的准备得有。但当我们苦中作乐,请也别来劝我们理性。

办法想不出,怕也没鸟用,战便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在那里哈哈哈了,人民日报看得懂吗?新闻联播看得懂吗?

那么情愿当韭菜我无话可说,但你搞清楚,你就是被全世界针对了,官方不会那么快翻脸,民众早就和你翻脸了。这已经不是你去外网发几句别人妈妈没了就能解决的事了。

中国人擅长丧事喜办,或者说全世界人都擅长。但作为一个社会底层讨生活的人不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出路吗?也不知道一群韭菜哪来的自信整天嘲笑一下这个明天讽刺一下那个?

还有最近的热搜,法国医院发给医生的防护服薄如蝉丝。这个视频是前好几天在外网就有的了吧,原目的是批评中国制造。然后你们现在高潮了。好吧……

兔吧最悲哀的是什么,大家都在努力,包括最开始兔吧的管理员,后来发现民众实在无法教育,这些人只想听他们想听的,最后大神都走了,把舞台就给那些跳梁小丑。知乎也是这样,唯一还正常一点的是关于生物的话题,毕竟这些话题大部分人不懂,所以往往结论都是 “屁股歪了的”。大家应该也有感觉吧?

回复评论:

知乎用户 MarginalLab 发表

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后,日本企业会不会考虑撤出中国?

根据报道,日本已从其经济刺激计划中拨出 2200 亿日元 + 235 亿日元,帮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从中国撤回本土或者撤离到第三国。那么,日本企业会不会真的退出中国呢?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中日两国的历史。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日两国开始寻求关系正常化。从那时起,日本企业就开始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这使得中日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进入 21 世纪以来,每年有数百万的中国游客到日本旅游,这使得中日两国之间人民的交流与人士不断加深。

不过,作为企业来讲,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因此,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并不只是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能源供给水平的提高都是吸引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企业在中国投资只是为了降低成本,那么随着中国劳动力与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也在逐渐萎缩。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就会发现,除了那些将中国当做生产加工基地的少数日本企业外,更多的日本企业选择在中国发展是由于瞄准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家庭的购买力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正在取代低廉的劳动力成为吸引外资的最重要的因素。比如,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每年为日本汽车企业贡献了大量收入。

那么接下来我们回到主题,日本企业会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如果一家日本企业只是将中国视作出口加工基地,那么相比越南、缅甸甚至印度来讲,中国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不过,这类日本企业其实在前几年已经撤离的差不多了。据相关统计,日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已经由 2 万多降低到 1.5 万以下。

但更多的日本企业选择留在中国的原因是,这些企业不仅将中国视为出口加工基地,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生产商品的主要消费市场。这些企业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将工厂搬到东南亚或印度,那么再将商品出口到中国将会承担更大的成本。对于企业来讲,从工厂到市场的距离越短越好。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把中国当成市场的日本企业是不可能离开中国的。

最后,此次疫情使日本认识到,医用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战略物资不能过度依赖进口。许多欧美国家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一般的加工企业,日本政府不可能花费财政资金来帮他们撤离中国;能让日本政府动用资金扶持撤离的,只有战略物资加工企业。

知乎用户 台灯坏了 发表

资本是先审时度势,然后再逐利的。

知乎用户 李阳 发表

一句话,想活留下来,想死就 GUN 走!政府执行力,高端人才,中端人才,市场!去哪找?开玩笑呢?

知乎用户 十条紫苑 发表

日本企业只要不犯二,稳住现在有的市场,以后还有的饭吃, 走了立马被填补,真不缺日企,别贩卖焦虑了,欧洲特别是德国已经加大对中国投资了.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22 亿美元?

应该不会是日元吧……

这点钱连打包行李的费用都不够,象征性意义居多

不过产业外移确实很久了,连大陆企业也在积极海外扩张

知乎用户 waterboy 发表

并不奇怪。

随着中国人力费用的增长,产业链外移几乎是必然的而且是正在进行时。只是因为密集型制造企业转移起来的确难度要大。但不代表无法进行。

很多人拿目前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劳动力素质低,职业素养差,喜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证明产业链向东南亚或者印度转移的不靠谱性。问题是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之前对中国工人的评价也是一样的。那时候对国企工人的评价,比如效率低,没有责任心等等和现在对东南亚工人的评价如出一辙。对于上层建筑的评价我就不提了。但是只要你人多,只要你足够便宜。我总能挑出来足够的人给你训练成熟练工人。这个过程的确漫长。但是 20-30 年在一个人看来很漫长,但是对于国家发展来看,也就是弹指一挥间罢了。

如果有人不知道东南亚制造业的发展,我举个例子。**4 月 8 号杜邦公司通过其越南的制造厂向美国交付了 45 万套无纺布面料特卫强(Tyvek)防护服。同时向欧洲捐赠了 55 万个口罩。而杜邦公司除了亚洲的 7 家缝纫厂之外,一家位于墨西哥和一家位于罗马尼亚的缝纫厂都是欧洲的供货商。欧洲市场上的防护服主要是在越南生产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缝纫厂都依赖于杜邦在弗吉尼亚和比利时的两个面料厂。**杜邦个人防护业务的全球总监 David Domnisch 表示,该公司能在 1 周内向中国供应较传统高 30 倍以上的产能。随着杜邦的中国工厂恢复满载(保证中国国内需要),杜邦越来越依赖越南生产。“越南是杜邦的庞大制造业基地之一,目前杜邦在中制造的产品很大程度只是满足中国内需,因此我们拉升中越 2 地的产能”。尤其是越南在疫情中受到的经济打击巨大,所以疫情结束后几乎可以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抱紧杜邦的大腿。这对中国国内的杜邦厂显然不是个好消息。而因为目前特卫强的防护服面料完全依赖美欧进口。国内厂家在成本攀升的基础上对国外厂家保持多大的吸引力,实际上是个很大的问号。

这里的还有篇刚发表介绍越南口罩产业的文章看看有些人说的拿口罩换 F35 的计划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也许越南一个国家大家觉得还没什么危险,但是东南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这几个受美国影响巨大的国家合在一起呢?)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9628073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身边在美国的朋友做 IT 的外包很多。很多人曾经认为中国会成为美国欧洲软件外包的大户。但是目前看来除了已经耳熟能详的印度以外,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只能说有进步,但是远远不到发达的程度。那么这些外包去了哪里呢?我所认识的一个 USDA(美国农业部)的朋友,他们组里的外包来自柬埔寨;一个在咨询公司的朋友,外包来自罗马尼亚。随着中国人工费用的上升,这些东欧和东南亚的人工已经显得更具效费比。而且这些国家和欧美国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更容易获得授权,竞争力和中国不相上下。当然国内的 IT 业的发展已经能够吃下相当一部分 IT 人才。但是你要说中国就业市场看不上欧美外包的那块蛋糕,我是不信的。但是工资已经涨上去了,再下来有多难,大家都知道。

最后扯一句,很多人笃信,真 myz 打起来,封锁就封锁,什么都有了。我这么说,大概也只能说有了而已,水平怎么样是你不知道还是装傻?拿军队来说,在 97-98 年海空军的大采购之前,陆海空军的自研装备都是个什么玩意你不知道?

知乎用户 毛毛虫 发表

来知乎听听理性的声音

在微博上看到这种言论,转发支持的还有一些 “知识分子”,给我整笑了,感情在小粉蓝的认知里,一个国家的决策,企业的未来都是小粉红决定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刚好在日本商社工作,以前在国内是做新能源行业的,从我所熟知的行业说说吧。从 15 年开始,国内新能源行业突破式的发展,导致日本的设备、材料以及电池基本上没有优势了,甚至从 18 年开始日本本土企业也开始大规模采用中国制的材料和设备了。今年日立化成和昭和电工也不得不进行了一些事业部的合并来抵抗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日本现在虽说是放弃 lib 主要精力研究次世代电池,但我不是太看好,中国国内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在这里,对 c 公司和各大坚持正向研发的材料和设备厂表示敬意。

知乎用户 重剑无锋 发表

产业链迁移问题,不必担心,这个方面国家早就意识到了,产业升级,一带一路,扩大内需等等都是在应对。比较担心的是政治挂帅。

因为这个迁移在疫情之前已经在发生了,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是利益,由于工资,租金或者关税的原因,中国制造的成本在上升,资本是趋利,它会向利润更高的地方转移是可以预期的。凡事预则立,预料之中的事相对好应对,相信中国有能力,不必太担心。

而且产业链迁移并不容易,我有个同事说过一个事我印象很深,工厂有一套精密模具坏了,运回中国修吧,时间来不及,就在法国找人修,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俩退休老员工会修,他们产业链迁出去时间很久了,人才出现断层,想补回来没那么容易。

这次病毒放大了全球化的弊端。单单口罩问题:各国在中国抢口罩的乱象(美国就抢了法国的口罩),还有对中国口罩外交的警惕(法国警告意大利不要因为中俄的援助而倒向中俄),都让欧美觉得自己的命根子被中国抓住了。借此机会撤回一些关系国系民生的产业链,这个是新冠带来的影响,未必预期到的。

本来对抗新冠肺炎这种百年一遇的大瘟疫,全球化才是最好的手段。没有那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是为百年一遇的疫情准备的,各国的医疗系统一个个崩溃毫不意外。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这个一时是百年一次。平常时期维持一批这么大量的口罩呼吸机,养一个巨大产能医疗产业链,成本极高也没有必要。最好的方案是全球统一协调,WHO 统一指挥,而不是现今的各国各自为政,效率才会更高。只可惜,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没有那么步调一致。

凡事政治化了就比单纯的利益问题麻烦不少,也许天下合久必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在城市里租房,政府给你出搬家费,让你搬出城市去郊区租房,但是以后通勤和消费造成的不便利自负,你搬么?

知乎用户 Ricky 发表

说实话不要过于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咱们是吃了最后一波人口红利的优势,21 世纪之后生产线革命,对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少,相应的对工人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印度和越南要学咱们,可惜学不来,时代变了。但是也别太乐观,一旦美日不计亏损强行硬迁的话,咱们也得做好过冬的准备。

知乎用户 一人行 发表

22 亿,不论它是美元还是人民币,**都太少了!**更别提日元,要是日元那就是糊弄鬼的。

我自己找了下新闻

22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50 多亿,再分到各个企业头上,这不就打发要饭的吗?对于可以给国内产业链造成冲击的大型日企,这些钱都不够其将生产线转出中国所需的成本吧?能上钩的小企业,国内产能也能立刻被其他公司补上吧,大丈夫,萌呆奶。

我估计这个政策就是意思意思,“爸爸,带孝子我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知乎用户 Xie Harry 发表

尊重日方做出的决定
我们全家及身边人都尽量不够买日本产品和服务

知乎用户 何匆匆 发表

我挺支持的,中国的产业链十分完整,这些外资企业搬走后完全会出现中资企业代替他们。现在中国的市场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太过宽容,在很多领域被外资企业垄断,正好可以收回这些市场份额,同时在国际上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打败他们。

美的很

知乎用户 zearo 发表

和美国主子保持步子的一致性而已,叫嚷成分大于实际作用

另,美国的叫嚷貌似也没啥用,更何况日本? 别看喊了啥,你得看做了啥,特斯拉,福特等浓眉大眼的,你咋就跑中国而且一副开心的样子呢?

知乎用户 小黄 发表

一代总是告诫我们: 丢掉幻想准备战

二代也有: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的论断

当知乎都说不用担心,打打嘴炮而已,开玩笑呢?西方资本家没了我们能行? 等等时,我脑海想起了,1910 年代前德法和欧洲其他的民众也有各种舆论: 欧洲正处于黄金的和平时代,大家虽然吵吵闹闹,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其实好兄弟等等…… 结果几年之后,整个欧洲就打的噼里啪啦的了。

在我看来今年或许是逆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历史的潮流正在转向的一年,2020 年在未来的历史书中有可能是标志性的一年。至少冷战是会有。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况且结合世界历史,少有国家能绕开修昔底德陷阱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经过这次疫情还有人没明白,美国和日本是那种政府一声令下,社会各界就立刻动起来响应的国家吗?

知乎用户 MrWang 发表

还笑嘻嘻的看?

就是只有一家欧美 / 日韩企业搬离中国,意味着上百个岗位消失,上百人被裁。能看看现在的经济和就业情况吗?

知乎用户 BeWater 发表

这不刚好么 外资都走了 中国就彻底站起来了 make china great again! 奥利给

知乎用户 萝卜兔兔饱饱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

1,就仅仅说我的老家浙江和我现在在的贵州

哈哈哈哈哈哈

其一,浙江这个地方有啥?义乌小商品市场,还有海宁皮革城,还有温州的鞋,金华火腿,龙泉宝剑等等

你看一个浙江就七八种产业登峰造极

其二,贵州的大数据和青山绿水,看出来没,我们既能发展大数据,还能继续青山绿水

2 这样只是我所了解的两个省,中国这样的省简直不要太多。这说明什么?我们的类目全,人口又多,我们如果想火力全开,是百分百能实现的。

最后,总结一下,买啥都不用跑,干啥又不怕缺太多人,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办到,你要搬就搬吧。

毕竟,外国常年出口垃圾给中国,你要拿回自己的垃圾,我有什么办法。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比起逆全球化,更担心的是去中国化,西方发达国家重组织供应链,各种政策后疏远中国。这种玩法,国际贸易的主要采购方增加了采购成本,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会欢呼雀跃地接受制造业的订单,比如越南,印尼,印度,菲律宾等。中国回到了相对隔离的状态,未来参考伊朗。

知乎用户 lic​ 发表

先说下结论:现有的搬不了,原来想搬的也拦不住

当前担心疫情引发产业链搬迁之声不绝于耳。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大一样,我们跟产业链上的实际决策者— 跨国企业们交流较多,发现这次危机其实会放慢贸易战以来产业链的搬迁趋势,而非加快。原因有二:

一,搬迁意味着新投资,但全球衰退阴霾无人愿投。经此一疫,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才能恢复原有的元气,中国以外的拉美、东欧、东南亚新兴市场不乏薄弱环节、易被疫情、汇率、债务三杀成多米诺骨牌,因此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新资本开支。我们的调研发现,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国以外投资设新厂,或者在其本国加大自动化投入,这些意向当前纷纷被延期

二,以 TMT 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的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几乎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绿码技术应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断 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的配合度,都远胜于其他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后者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

至于疫情之后的世界(所谓 AC)如何,大家当前都是揣测,但有一点在跨国企业调研结果中较为明显: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服务、IoT、远程等。中国恰巧正在 5G、数据中心、IoT 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或许优势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需要担心,目前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不是人工低,不然特斯拉早跑到东南亚建厂了,资本是逐利的,如果中国没有优势,自己就跑了,哪还需要政府鼓励。

知乎越来越水了,懂行的人越来越少,不懂装懂的人却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闭眼看世界 发表

外资企业加速撤离不是这一两年的事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 14 亿市场消费能力降低,贸易壁垒,民粹主义崛起,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替代能力增强,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外资企业发展战略,日本政府鼓励撤出只起到助推作用。

知乎用户 纸糊呵呵 发表

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搬离中国真的有利可图,那么之前不搬是因为日本企业缺路费???这回政府给报销路费,所以就搬了?

算一笔帐,日本政府投入 150 个亿人民币帮忙搬家,假设有 1000 家日企响应,每家的搬家费是 1500 万,也就是说,之前日企不搬是因为舍不得掏这 1500 万?这还是假设日企搬离中国比在中国合算的情况下,如果搬离之后比在中国成本高,那这 1500 万还得打折扣,在华日企的年利润是不是也太低了点,1500 万就让他们动心了……

知乎用户 麒麟朱羽 发表

日本政府让日企搬离中国?

呵呵

**日本政府让学校停课,学校停课了吗?**散装日本地方政府纷纷跳出来打安倍的脸,就不停。

日本政府让各个企业都在宅办公,天天电车还是满员!

**日本政府让周末都自肃不要出门,**赏樱花的人少吗?涩谷的中二们少了吗?

其他都不看,仅看这个量级——22 亿日元?你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

这才有有多少钱?按照今天的汇率算,才 1.4 亿人民币。

这点钱,还不够某 500 强吊车尾,日本制造贩卖企业,华北大区几个月的销售额。而华北大区是整个中华圈里销售额里最少的。

所以,即使把 22 亿日元全给了这一个这种级别的日企,他也是不会撤离的。相反,还会持续想办法在中国境内扩大销售。

为什么?

因为现在中国崛起了。

手机,电脑,游戏机,娱乐设备——这些原来算是小奢侈品的东西,慢慢都变成消耗品。

消耗品是什么?就是根本就等不到用坏,就会买新的那种存在。

日企每天心心念念开拓中国市场,唯恐给这些制造业大佬供应不上原料或原件,而导致这些大佬转而采购中国本土生产的原料或原件。

想尽办法提供各种样品,请大佬们在开发新机型时试用下,如果觉得好,务必拜托请多下点订单。

各种供货商大会上,各种科技展上,也在不遗余力的展示自己的产品。各种黑科技都跟不要钱一样往上堆。就为了博眼球,拉客户。

以上仅仅是我一家之谈,人呢,其实也只能看见自己周围不大的一圈。

也许在可见范围外,还有很多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不过现在大家可以交流自己所见范围,然后点亮未知的部分~ 像不像玩游戏时跑图开迷雾啊~

最后加一句,也许那 3 成日企捆绑在一起,也比不过一个 500 强日企的一个分公司。那他们的确有可能撤离。

因为留在中国的成本变高了,不如趁政府掏腰包,赶紧转个场。

这种类型的企业,在不在咱们境内,可能对咱们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溅出来,大海有变化吗?

知乎用户 爱情小弟 发表

外企有一些搬离了,一些高科技的就没法离开,大多数离开的是低科技,像家电、电视机、手机之类的,因为有国产代替,所以低科技搬离会加速死亡。破产,实际上日企有一些倒闭了,有的还勉强活着。

国内困难的是,内需不足,不认国产名牌,就美企对国内伤害大,有一些无法替代,这就是为啥我不担心日企搬离,大多数可以替代的,只是不认国产而已。

日企真正厉害的是花钱买通媒体神话日企,美企真正厉害的是高研发,高科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已我自身了解的轴承行业来说,我认为日本大手企业(NSK,NTN,KOYO 等)撤离中国市场的几率不大。

举例 NSK 来说。NSK 中国拥有 12 家工厂,18 个销售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员工共计 8600 余人,年销售额约 140 亿元,约占整体的 23%(2017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总销售超 1 万亿日元,汇率按 16.5 算)。

虽然我国的轴承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是在高端领域(机床,铁路,风电,汽车等)还是以进口品牌为主,国产品牌全面替代进口品牌还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面对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存在技术优势的企业撤离可能性不大。

知乎用户 潘潘 发表

为这个举动叫一声好,正好倒逼改革,走上产业转型这条更正确的道路。中华民族会更加强大。

知乎用户 崖松的世界​ 发表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专门列出 243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58 亿元)资金,用于帮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撤出中国,以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而这其中,2200 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日本本土,235 亿日元将用于资助日本公司将工厂转移至其他国家……

Part1 日本企业撤出中国原因

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这说明中国产业链的扩展和完善,已经到了让美国、日本都寝食难安的地步—如果说,以前他们还觉得中国的产业链让他们有担心但并无大碍,但这一次的新冠疫情爆发,中国迅速组织起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相应的医疗防护产品的工业生产并供给全球,一下子让他们清醒过来:如果遇到更大的危机,与西方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中国卡脖子怎么办?事实情况也是,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很快将超过全球其余所有国家相加的总和,这在世界上为中国赢得了 “发达国家粉碎机” 的称号。而中国在这次抗疫中所取得的成就,将促使世界产业链向中国市场转移,而世界为抗疫和恢复生产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也会让各种资源涌向中国市场,而这些都是美国、日本等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才会协助本国企业将其产业逐步撤出中国。

Part2 日本企业的撤出带来的影响

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未来都很有可能面临通货膨胀飙升的冲击。当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协助自己的企业撤出中国,这就意味着,2001 年以来以中国为技术扩散地和工业产品生产地的全球化模式即将逆转,全球原有的产业链格局即将被打散和重建,无数企业的迁移和产业链解散、重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来说,都是一场成本异常高昂的战役。这些成本,最终都会加在未来我们所消费的商品上,更进一步的说,如果新的经济冷战时代开启,美国欧洲日本很有可能成立自贸区,而中国也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建立另一套贸易体系。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一美国政府官员呼吁美国在华企业撤出中国?

知乎用户 发表 快讯:美国在华企业撤出中国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罗Kudlow呼吁,美国每个在华企业撤出中国,回到美国或者东南亚国家。美国政府负责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组织建设,创新,换句话说100%的搬迁费用。 ​几乎在同一时 …

中国军事力量在亚洲能排第一吗?

知乎用户 发表 主要是跟日韩,还有东盟,如果把东盟算做一个国家的话。 以战争潜力,战争能力等因素为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5 年前我们属于出不去但别人打来了我们能把别人赶出去,10 年后我们应该能够达到虐待邻国数千遍的水平。 知乎用 …

2021 年 7 月,美国最糟糕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知乎用户 12 门外语 发表 1、分配制度不合理,且无法改革。 昨天我说了,美国在阿富汗砸的那几万亿,其实前线开支一半,另一半回到美国精英层。比如 1000 美元的咖啡杯,5 美元的进口费用,995 美元进入精英腰包。阿富汗战争的实质作用是 …

疫情重创中国经济,制造业会大规模转移吗?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承接中国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就可以高枕无忧 2020年3月24日,武汉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车间的流水线上,工人正在生产作业。图/IC **文 **| 彭韧 **编辑 **| 彭韧 **编者按:**突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