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同时被曝裁员,真实性如何?
知乎用户 Hygge 发表 1,大厂今年整体收缩,已经是员工心里门清的事,唯一的问题,是看具体落到哪些部门、哪些业务上, 除了少数强势部门,基本是人人自危的状态,很多部门已经把 HC(新招名额)给冻结了, 这里还有很多内部员工在辟谣,说裁员 …
真实在大厂工作过,十几年的互联网老兵告诉你事实,
大厂里面有很多的业务线,也有很多的部门,每个部门负责的都不一样,阿里不是只做淘宝,腾讯也不是只做微信,一个大厂有数百条业务线,有的赚钱,有的赔钱。但是通常赔钱的最多。
通常大厂是这样玩的:
上层领导看中了一个方向,比如说游戏是赚钱的,于是就大量开始招聘游戏岗位。公司往这方面投钱,比如说一年投入 1000 万,然后制定一个目标,实现三年盈利。通过招聘,你顺利进入了他们的游戏业务线,成为大厂员工。光环加顶,有些刚进入大厂的员工觉以为祖坟冒青烟了,但也可能冒黑烟。
因为公司业务线刚开辟,所以就大量招人,高层来赌这个业务三年后一定盈利。把人力,金钱,物力投入进去。至于高层哪来的那么大自信赌成功,说真的,他们也都是懵逼状态。高层之间也内卷,总裁副总裁一大批,负责的业务都不同。
我在某厂做总监时,经常跟一些总裁开会讨论方案,他们真的啥也不懂。因为这群人年龄太大了,很多都是投资人,根本不懂互联网,都是瞎指挥。懂互联网的也是极个别人,总裁眼里只有钱。其他都没有。各种不着调的想法每次和他们开完会恨不能摔门而去。但你还得执行他们不靠谱的想法,谁让咱们是打工人。就算方案是屎也得给老板做出臭豆腐的口感。实现不了怎么办,假装很努力的加班啊,得让老板看到咱很努力的干啊。高层画大饼不要紧,咱也得吃饭啊。
高层天天开会,传达给中层的就 TM 一句话,今年我们要实现十个亿的目标!
卧槽,毛线都没有呢,那怎么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层也有办法,你们知道中层每天都在干什么吗,天天写 PPT! 天天给高层做实现十个亿目标的汇报,一次一次被打回重改,直到改到高层认为 PPT 可以真的能实现十个亿目标位置。
PPT 是个好东西,不仅能造车,还能造梦!
很遗憾的是,高层和中层一本正经的搞了 PPT 很长时间,大家一致认为从 PPT 上面已经证明能够实现十个亿的目标。但多数业务实际根本不可能像预想的那样盈利,PPT 终究是 PPT,当不能盈利时,这条业务线就会被砍掉,你经常发现大厂裁员是整条业务线从上到下全部被裁掉就是这个问题。
老板层总是有各种想法,每年都要想我要做什么,总之都是为了赚钱。有的老板都是拍脑门,反正人家有钱,玩得起。瞎折腾怕什么,万一折腾成功了呢。就像有个人说的那样,梦想总是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把钱往里面一投资,找一堆写手,做几篇新闻,搞几个概念,开始忽悠了。全都给我上,产品,技术,运营,招起来! 上层要干什么事情呢,上层要拿着 PPT 去资本市场忽悠钱。
有一次和某个总裁喝酒,无意之间他说了一句话,我们不这样的话,股票就会跌的,我们只有这样做股票才能涨。
我忽然恍然大悟,其实他们根本不是做互联网的,他们就是一群在股市圈钱的人。是的,只要折腾起来,股民才会不断的被割韭菜。原来赔掉的钱可以通过股市赚回来! 资本市场才是真正赚钱的地方。
互联网从诞生开始,就是靠资本一轮一轮融资的吹起来的,互联网公司本质就是投资公司,而高层就是投资人,靠着一个一个的故事融钱,用钱赚钱,而至于这个业务,他们并不关心能不能做成。他们只关心手里的股票能不能升值。
但是问题是,你不可能所有开辟的业务线都赔钱吧,股东也不是傻子啊,靠股市画大饼早晚会被做空。所以他们总得有点赚钱的业务啊。
十条业务线九条可能都赔钱,但有一条业务线赚钱就成功。公司高层都是赌徒心理,因为他们也没办法判断哪个业务能成功。多生几个孩子,总有一个孩子能成器吧。
不成器的孩子怎么办,放弃吧。然后继续生孩子,继续招人。大厂靠着自己的招牌不用担心招不到人,反正人人都想进大厂。就算全都裁掉,照样能够招到。就算赔掉一个亿对大厂来说只不过是交学费而已。毕竟人家赚一个亿也就是小目标。
那问题在于,为什么他们不用原有的团队做呢,因为原有团队在高层看来就是败军之将,给你三年时间都没搞成你在高层眼里已经没有价值,不裁你才怪呢。老板看你不顺眼,他们眼中只有一个单词:loser!
这类新闻屡见不鲜:
字节跳动方面,本地生活和房产业务受到影响。去年 10 月,字节跳动本地生活被曝出从 22 个城市撤退,仅保留了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字节跳动 HR 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裁员信息属实,系公司正常业务调整。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公司业务正常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这孩子不成器,赶出家门。
那你说,我这条业务线搞成了,那总不会被裁吧。
呵呵,你想的天真了,一条业务线搞成了照样裁掉一半,这叫组织人员优化,本身做这条业务线就需要大量人参与进来,就像你建一座桥,建设时候需要几千人,建完了只需要几十人维护就可以了。
那你说,我只要努力就不会被裁吧,呵呵,裁掉你和你努力不努力无关系,什么末尾淘汰制只不过是裁你的理由,制定一个规则,让员工内卷,因为员工内卷对企业最有好处。只有裁员,才能让员工感到危机。
你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什么 996 啊,公司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公司只看你成本太高了。三十五岁为什么会被裁,你知道,你在一家公司干十年你的薪资得有多高,不给你加薪资你不满意,给你加薪资老板不满意,反正有的是人干活,这么高薪资不需要你了,就裁掉了。与你能力无关系。只和你成本有关系。
在大厂的业务线,中层压力最大,因为裁员先把中层干掉。中层在公司的定位就是背锅的,中层一般都是总监或者级别副总裁级,负责承上启下,只要业务快玩完了,为了给公司交代,稳定军心,高层首先要把中层拿来祭旗了。
中层天天要逼着底层加班,也并不是真的很忙,因为他要做给高层看,让高层觉得他很努力,一定能成功。但是中层消息也很灵敏,见势不妙,没等裁员就脚底抹油提前跑路了。
跑之前中层这群老油条们还得给底层没有经验的职场小白 PUA,兄弟们,挺住,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团结一心,一定可以的!
你会说中层难道不想要补偿吗?呵呵,你太小看中层了,在业务没有倒闭前另谋其主,还 TM 能吹牛皮一把说这业务做的很成功。你看,离开我就倒闭了吧。真要耗到业务干倒闭了拿那个裁员补偿,对他们来说找工作都不好找。中层早就提前谋划好了出路,重要的人该走的都走光了。
多说句中层的话题,中层之间也经常在一起喝酒,不同的业务线之间也会互相交流经验,我参加过很多聚餐,喝酒前大家牛皮吹一波,我们做的是十个亿的大项目,这算什么,我们做的是一百亿的大项目。你们说的都不是什么,我们定下目标一千亿。酒过三巡,真情流露,大家互相安慰,兄弟,早撤吧,我看透了,这活没希望。
等你有一天做了中层,就知道中层才是互联网公司最苦逼的,上面领导骂你,底下员工骂你,回家老婆骂你,辞职不敢,没有一边讨好。多少底层想要往上爬到中层,等你爬上去,就知道这哪是人生巅峰,是 TM 火山口! 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每件事处理起来都是贼烫手。做中层久了就知道,有些事不能硬撑,关键时候跑路才是上上策,孙子兵法得作为案头书天天阅读,不然你怎么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这就是你看到的类似新闻:
某某大厂某事业部负责人离职,加入某某公司。
但你看到这种消息后一般还不到裁员时候,因为裁员需要一个过程。
三个月后,轮到 HR 上场了,HR 会在一夜之间发个通告,因某某原因,公司无法经营,宣布裁员,底层员工被打的措手不及! 前一天还在加班到凌晨十二点,今天一上班就被告知裁员。没等你反应过来,整个部门都没有了。昨天,还许诺你加薪,今天你一脸懵逼的发呆,看着同事一个一个打包离开。HR 就告诉你一句话,今天必须走。按劳动合同,给你 n+1 补偿。其实发布裁员公告之前,所有准备都已经提前三个月准备好了。连给你 n+1 的钱都准备好了。好温暖,只有底层还蒙在鼓里。
有的大厂裁员也很有情怀,临走还发给职场小白一个毕业证,同学! 恭喜你在某厂顺利毕业了! 呵呵,有的应届生刚入职第一天就毕业了,这速度真 TM 的快啊! 给我的 50 万年薪呢?这么快就没了? 咱好歹号称是大厂啊,别这样糊弄人行不?
这时候你看到的新闻就是:
某厂内部员工在某 APP 传闻裁员,整个事业部都被裁撤,未经官方证实。
于是一轮从招聘到裁员的过程就结束了,宣布一条不靠谱的业务线彻底消失,老板的大饼没有画成。
从项目立项,到招人,到投资扩建,到疯狂炒概念,再到负责人离职,内部传出裁员,公司证实属实。众位朋友,等你经历互联网十年你就知道这种招聘裁员戏天天上演。只是大部分都没有爆出来而已。因为很多业务线都不起眼,还没有人知道就已经消亡了。
然后公司继续开辟新业务线,继续靠着大厂这个招牌白嫖打工者的青春,反正你不来是有别人来,我反正是给钱的,你不做还有别人做。真招不到人就开始画大饼,给应届生开高薪。一毕业就来个年薪五十万,卧槽,我这工作十几年的都没一个应届生薪资高,你招他来做什么?后来我明白,很多人都是凑数的。裁员的时候容易点。要招我这种老油条,连签合同我都得看三遍,敢裁我,分分钟给你讲劳动法。别 TM 忽悠我,罗翔的刑法讲义我天天看。应届生就容易多了,签合同都不看一眼,裁你时候给你一个绩效不合格,他们还觉得自己没有尽全力,对不起公司。也不用 n+1 补偿,因为连 n 都没有。看起来薪资那么高,其实用工成本真的很廉价。很多都是做给外界看的。
其实很多人,不过是陪着高层赌未来,高层赌不对没关系,可以继续赌,毕竟人家不会担心自己被裁掉。本身高层眼里也没有员工,只有利益,员工自己堵不对,只能被裁了。老板赌上的是钱,员工陪赌的是未来。老板赌输了钱,大不了再赌一把,员工赌没了未来,就真的啥也没有了。有的员工连命都赔赌进去了。
所谓某些互联网大厂,也不过是披着一层炫酷的外衣,进去也是 996 的工作。因为你得陪着老板赌这种不靠谱的未来。
只是,你人生需要做的是淡定!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莫纠结!很多事情,对打工人来说都很无奈,最后苦的还是打工人。
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他被裁,明天你被裁,也只是打工人的命运。与你能力高低真没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你不过是个背锅侠而已。裁你,也只是杀鸡给猴看。
领导说,我们给社会每年输送一千人才。呵呵,确实是这样,陪你玩几年,你赚的盆满钵满,我们成了人才。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呢。我 TM 混了互联网十五年不是做人才就是走在做人才的路上!
青春就那么几年,你从小到大都是很优秀,拿着 985 的学历拼进大厂,恋爱都不敢谈,每天 996 的为公司奋斗,养着房东,养着这个城市,养着身体几十万亿的细胞,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头发秃顶,肾虚无力,腰间盘突出,赌上了自己一切,用自己拼搏卷走了无数人,梦想有一天出人头地,你做好了最优秀的自己,无一刻休息,只为了明天更好,最后结局被裁了。最后如梦初醒,才知道自己是小丑。
真实,上面的话都不敢说,我敢说只因为我不在大厂干了,也不想再进去。就算封杀我也无所谓。我坚决反对拿员工前途做赌注的公司!
我要说这些话,也希望企业裁员慎重考虑! 同时也希望企业不要盲目的招聘,因为真的很多同学因为你们的招聘赌上了未来。我不怕得罪那么多的大厂,我只希望彼此都真诚些,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我没有针对任何大厂,我只说一种现象,希望我写这些不会被封掉。
人生苦短,善待自己!
喜欢点赞!谢谢!也许某些人会看到。
我这种有 19 年 c++ 经验的都被裁掉了。你就想想。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了。
他们需要的是能干活,能熬夜,还不贵的程序员。
年级大的人都油头滑脑的,知道怎么摸鱼,所以一干活,就腰酸背痛腿抽筋的,
只有刚进来那批人,为了高管画的大饼,而努力奋斗。
换血啊。一个公司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替代的,可能一个 1000 人的公司只有不到 20 个人是无可替代的。那这些可以替代的人里,如果有一些人岁数大了,工资还很高,但是技术也就是那么回事,你要是领导,你想不想换掉他?
新人换旧人,一个可以一方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还能发掘新人。老员工这辈子基本也就是那样了,什么情况领导都清楚,但是一个刚毕业的新人是有无限可能性的,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成长为中流砥柱?
而且,新人一般都能吃苦,任劳任怨,被 PUA 了还觉得自己是奋斗,还乐此不疲。而那些老油条早就知道这个社会什么德行了,没完没了拼命加班只能是燃烧自己照亮领导,他们工作中都有很多自己的摸鱼准则,而且对于加班都很抵触。你要是领导,你希望你的下属是有很多自己打算的人,还是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人?
成年人做事会力求圆满,会考虑保留一个堵住相关方问责的行动,这叫交代。
比如,哎我来晚了,自罚三杯啊~
话扯远点,从互联网公司寻找增长点说起。
比如,竞争对手公司纷纷切入社区团购,背后资本可能会问你,小马同学,你咋放着这钱不捡?
你说我在游戏领域深耕更赚钱啊!这就是比较好的交代,因为有更好的选项。
但如果,你也跟风切入社区团购或某块业务,做到一半发现做不下去了怎么办?
负责的高管是职业经理人的话,可能会提前撤,不是说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履历打工嘛,把项目做死会打破自己的职业神话,这是不能忍受的。
如果负责人是联合创始人或早期管理者,可能要死撑到底,抓住这个机会给自己一个交代。
也有可能,明明看到结局,琢磨着不如等竞争对手撤出我再撤,我撤太快怎么给老板交代?
老板会觉得我缺少斗志,这是 “屡战屡败” 和“屡败屡战”的原则性问题。
其实从公司来说,裁员很正常的事,无论大势不行了、业务线不行了、团队不行了(对应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业务做不下去了,及时止损裁掉嘛。
但裁员也得找个时机,做第一个不太好,容易成为热点话题,到最后也不合适,不仅员工已经有了防备,行动太迟缓会被认为管理层缺乏决策力,中间层缺乏执行力。
如果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了,你不裁员也不好交代,你的现金流、业务线、团队就那么好吗?就不需要替换些人?
要裁员,最好的借口就是经济性裁员,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嘛,给员工个交代,给投资人个交代,也给了政府和社会一个交代。
所以,在别人裁员时你不裁员,你就放弃了一个合理示弱的机会。
这个机会差不多等于一个男生想分手时,正好赶上裁员,可以哭着对女朋友说,哎呀我失业了,养不起你了,咱俩分手吧。
实际情况可能并没那么差,也许已经拿到新 offer。
但如果不说失业,怎么能和平分手,失业在这就是这个交代。
老话说得好,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可你的生活依然要继续。
刚才说完男生哭着分手的事了,接下来就是找朋友的事情了。
分手是分手的事,分手时我说的是我没工作了。
现在空窗了,该找女朋友还得找。
为啥没分彻底就挂征友贴?这是之前挂的老贴。
为啥早上刚刷新过?那可能是系统自己刷新,你知道平台都有这种机制。
你还要问啥?
……
如果不挂着 “单身求女友” 的状态才是奇怪,万一让别人以为是同性恋,或者身体有啥问题咋办?
所以,哪怕现在不找,也要让别人觉得在看,不排斥更好的选项。
仅举例示意哈,不征友。
因为互联网大厂还算有点脑子,知道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大厂需要一些类型的人,也不需要另外一些类型的人,裁员 + 招聘的组合,就是为了淘汰掉其中一类型的人,同时增加另一类型的人。
这一进一出,也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源优化』。
不过,现在有一些大厂小厂开始玩一些阴的了,他们其实没有名额,或者因为内部风紧的原因名额被冻结了,却依然在招聘,还安排面试呢,这就不地道了,应聘者的时间也很宝贵,你根本就不可能开出 offer 来,却依然浪费应聘者时间,这就过分了。
你只知道人家裁员,但不知道裁多少人
你只知道招聘信息还挂着,不知道人家简历已经不看了,看了也会回复你岗位不招或者暂缓
或者直接给你不过
但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看什么?
公司看各业务线今年的盈利情况,盈利差的按人效砍掉成本。之前在前公司,冬天效益不好,谁人效低就不给预算,没有预算就没有人。
你看到的裁员,是公司在根据盈利情况作出调整,除非已经溃败了,不然人员调整是降低支出的手段。
竞争激烈,旺季招人,淡季裁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满足老板们的各种要求。
招人同理,甚至我需要招一些会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人。
有些部门是需要的,比如有个招个小朋友坐那里,他可以告诉你哪个地方人效低了,甚至他可以出面去吵,更关键的是还能吵赢。吵的别人无话可说,绩效不达标就扣钱扣预算。
于是你还给他升职加薪。这个人走到哪哪里就有裁员,但你还要给他加钱,给部门加 hc,这是有切身体会的事。
社会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像游泳池一样这边放水那边灌水。
最关键的,就是突出一个钱字,一个效率,一个性价比。
有人说这冷血,没有温度,很资本家。我只能说,按照经济学的逻辑,你必须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人,没办法要求每个老板都是温情款款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设。
这不现实,游戏里的你再强大也是假的,不是真的。
而对打工人的启示是,这年头努力奋斗是越来越廉价的行为,公司不会看你天天加班就不砍你,个人拿不出业绩容易裁,部门拿不出业绩连锅端,谁在乎你每天加不加班?
转化思路,乱世当个刽子手,盛世才当小白兔,至少还能有口饭吃。
[
毕业后第 1 份工作公司两个月就倒闭,是什么体验?
不知渭河的视频
· 90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91062342763294720)
大厂员工,头铁硬答一波。
互联网公司里,有很多事业群和事业部,林林总总几百个项目组。有赚钱的,有赔钱的。
这些项目里,有的一开始人就很多,比如字节收购维境视讯;有的一开始就几个人。
有时候拿 PPT 讲故事,老板认了,上马新项止,大肆招人;
有的项目挣钱了,要快速扩大,这时候就开始大肆招人;
有的项目赔钱了,有的人员看情况不对,就开始内部异动到其他部门;
有的项目赔得比较狠,公司决定砍掉,那么整个部门人就全裁了,比如这次京东京喜的若干省份业务全干掉。
有人问了,为什么赔钱业务的人一样要裁掉,他们也是很优秀的人啊?
不行,因为成王败寇,赔钱业务的人绩效一定好不了,绩效差的人还能平移?甚至升职?这时候不管他的过去多么辉煌,绩效差了,还不如新招一个素人。
所以啊,在大厂干活,要有很强的横向沟通能力;看到业务有前途,要往死里干,看到业务不太行,赶紧异动到好的部门。
晚了,就逃不掉了。
就酱。
咱们就假设你在一个公司一直工作,然后各方面业绩也都合格。正常的互联网公司一般每年都会调薪 10%~20%,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十年,那么十年之后,你的薪资少则涨两三倍,多则涨四五倍、五六倍。
先不说到时候你的身体能不能撑得住你的家庭,你的孩子会不会让你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是说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讲,一个公司有没有可能所有的员工在十年之内给公司带来的收益都能增长五六倍以上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嘛。这样来说,老员工就是负资产。
应届生的好处就是年轻能干活嘛。然后应届生的薪资要的看起来高,但实际上性价比比老员工是要高。甚至就算新员工跟老员工工资倒挂,新员工的性价比比老员工要高。毕竟到了老员工这个份儿上,就算人的能力真的还不错,但基本上都练就了一份摸鱼的本事。
你要是把人看成机器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工厂来说,到了一定的年份儿,旧机器就得被淘汰,然后掏钱再买新机器。算是旧机器还能用,但是性能和性价比已经不如新机器了。所以就会一边儿扔一边儿买。
我自己我自己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来也匆匆去匆。常常是领导一拍脑门上一个什么业务线,然后成立一个新部门,开始疯狂招人。甚至有的时候一个月就要招满几百人,上千人。所以你看有的时候互联网公司的 HR 也挺不容易的。之前不是有很多所谓的 HR 借着约会软件来进行招聘嘛,也都是被逼的。
但是互联网又是一个典型的赢家通吃的行业。十几个大厂同时上一个业务线,但是最后成的可能就一家。对于剩下的那十几家企业来说,业务现要砍了,人自然就没必要留着了。
就拿个就拿个最近的,就说疫情爆发之后,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上了社区团购业务。滴滴也在做,京东也在做,淘宝也在做,拼多多都在做。那个时候社区团购非常火,有的时候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兜菜。但是现在呢,你还听说哪家社区团购活的还不错呢?那对于企业来说,剩下的业务线和人不就得被砍了嘛。
虽然说现在互联网企业很多,互联网人在就业也不难。但这种频繁的变更业务线对于互联网人来说还是挺悲催的。好,比如说之前做社区团购业务线的人,社区团购灭火了之后,在社区团购上积累的业务经验很难再带到下一份工作中。因为已经没有企业再投这个东西了。那他就只能转其他业务先看看,但是很有可能过几年这个企业的新业务线又被砍掉。这样下来,他可能辗转几家大厂,而且女的看着还不错,但实际上他是在每一家公司都负责的不同的业务线。积累的经验本身也比较零碎,等到年龄一大,企业觉得性价比不高,也就出现了 35 岁失业的情况。
不过话不过话又说回来,风险跟收益都是对等的,互联网这种频繁的变动,收益也比较高。就跟现在大学招聘的师资博后或者是专职博后可能是有编制老师的工资的几倍。大多数人在互联网行业里一年挣的钱可能是传统行业几年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波动很大,但还是愿意往这个行业里来的原因。
裁掉的是拿钱多没效率的低性价比员工
招来的则是花更少钱能实现同等效率的高性价比员工。
一个裁一个招
本质上都是在权衡用人成本和产出效益
事实就是如此残忍,作为老板,想要的肯定是
产出同一效益 / 更高效率,花钱更少的员工
裁员和招人这个事其实一直都是同步进行的。
只不过这次裁员潮过猛,大家的感知强了一些。
很多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呈现出 “高迭代” 的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每年招聘大量的人才,然后再提高淘汰率,来筛选更具性价比的员工。
先让员工一边跑、一边试、一边观察、一边淘汰。
这些被淘汰的员工不是完不成工作,而是没有其他人完成的工作效率高。
因此公司可以找各种理由让你自己走。
很无奈,这样的环境也导致了打工人无限内卷,唉。
今年是特别魔幻的一年,一方面不断传出各个大厂大规模裁员的新闻,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某某大厂给应届生开出四五十万乃至更高的 Offer 的消息。
冰与火,倒是什么才是真,什么才是假?
我们找了很多行业内的朋友,一起探讨这一件又一件的魔幻事件,然后得出了几个有意思的观点,在此和大家分享。
对与错,请君自己判断。
offer 先生也在求职路上受过挫折,裁员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最大化,有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 加入,觉得文字太长的同学,直接领取这份【求职面试全流程攻略】你值得拥有!从网申 - 内推 - 简历 - 笔试 - 面试为你整理了:
1V1 免费求职咨询、6 大行业薪资汇总,需要的戳 ▼▼
很多人说过去 20 年,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增长的 20 年,只要你在早年加入了任意一家一二线的互联网大厂,并且待到现在,那么大概率都已经是上千万的资产,甚至实现财富自由了。
但这个增长速度在这几年明显放缓了,原因很简单:
该有手机的人都已经有手机了(总用户上限);
每人每天刷手机时间就这么些(总时间上限);
每人手机上常用 App 也就那么几个(关注上限)。
所以哪怕你找到再多牛逼的人,市场的蛋糕体量已经不可能再增大了。
你想要更多,那别人就会变少,而各个领域能活到现在的巨头,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所以现在移动互联网赛道的钱,没以前那么好挣了。
这如同你开烧烤店一样。
刚开始整条街就你一家,你可以尽情招人做烧烤,招人去街上拉客,甚至招人去马路边发传单优惠券,吸引客流,占住市场。
但一段时间后,商区的人流量是有上限的,商区也不止你一家烧烤店,你每天的获客也就这么多,增长不那么容易了。
做生意嘛,毕竟是要挣钱的。
既然营收增长上不去了,那么就想办法把成本砍下来。
怎么砍成本?
裁员。
发传单的全部砍掉,门口拉客的砍掉一半,然后给剩下的洗脑,让他们更卖力的拉客。
后台做烧烤的,原来一天只能烤 1000 串,现在给你加个机器,烤 2000 串。
做不到?
做不到就加班烤,不行就 361 淘汰。
增长走到尽头,裁员就是盈利。
既然这些公司要裁员,那为什么另一边又高薪招聘应届生呢?
这背后有几个层次的原因。
第一层:
虽然近几年每年毕业的学生有近千万,但真正顶尖的就那么几百上千人,只要我花高薪把他们招进来了,那我的竞争对手就招不到了。
我有没有这个人不重要,但你没有这个人,对我很重要。
第二层:
我是给了你四五十万的总包,但我没说你一定能通过试用期呀。
如果我觉得你的产出配不上我给你的这些钱,那不好意思,三个月后就请你拜拜了。
这时候很多应届生可能会发现:
“虽然自己好像总包四五十万很光鲜,但是从入职到被裁,也就挣了几万块,除去日常开销,刚好够北上广深的押金。”
房东才是永远的神。
第三层:
第一部分说了公司为了追求盈利,所以要裁员。
但按照法律来说,裁员需要 N+1,裁老员工很贵的。
那怎么办呢?
我安排应届生来让老员工带,他天天请教你一些初级问题,什么事情都需要你看看。
你明确的知道,虽然他是西点军校毕业的,但他的实战经验没有你丰富。
但你明确的知道,他的工资比你高,甚至高很多。
这种情况下,你走不走?
不走?看到他就心里堵得要命。
走?那就是你主动离职哈,没有 N+1 了。
过了试用期的应届生就算成功上岸了吗?
很多公司喜欢标榜自己年轻化,员工平均年龄 26、27 岁,还说自己有多少 95 后,00 后 leader。
这听起来太棒了,毕竟我们每个人年轻时候都会想象自己可以年轻有为。
但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些公司需要追求年轻化?
他们员工平均年龄 26 岁,那 30、40 岁的员工去哪里了?
答案是:对于做社交、娱乐、消费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永远只需要年轻人。
只有年轻人,才懂得新一代年轻人需要什么。
只有年轻人,才知道年轻人愿意为什么买单。
如果你过了 30 岁还没有走向管理层怎么办?
那不好意思,你可能就成为那个要被优化的人。
虽然没有人可以永远 25 岁,但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 25 岁。
从这个角度上看,那些高薪的应届生,很多时候可能只是竞争所需的工具人而已。
不知道今年年中拿到 Offer 的应届生,现在状况如何。
大潮涌过,我们都是随波而去的旅人。
**最后 offer 先生希望能给大家在求职路上,带来一点温暖与帮助。**我们也曾年轻过,也曾为毕业找工作而苦恼迷茫过。
所以我们想竭尽所能,帮助所有身处困顿,苦于求职的同学们,于是**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份【校招全流程攻略】**包含:
1v1 免费求职咨询,300 + 面试高分技巧,需要的戳 ▼▼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请你帮我两个忙吧 (*╹▽╹*)
1)码字不易,收藏之余,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吧!
2)也可以关注一下我 @offer 先生求职辅导,每日更新求职干货
猜你还喜欢这些求职干货:
群面 | 腾讯秋招群面实况:“本以为是神仙打架,结果是菜鸡互啄”
边裁员边招聘,几乎是很多公司的套路。至少可以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有些招聘信息是假动作、而非真招聘。它们想告诉外界,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我们并不是经营性裁员,而是换血式裁员。从而向内外部营造一种太平盛世的假象来掩裁员之实和经营之困。
还有一些邀功式裁员的公司,本身并没有走到裁员这一步。但当同行们都在裁员的时候,如果自己无所作为和应对,没办法向董事会交待。于是他们会开启换血式裁员,借机将他们眼中的的 “老弱病残” 裁掉,同时以相对低价招聘一批名企名校管培生背景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业绩来邀功。
所以,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没那么复杂的阴毛论。知乎 er 们也不用去脑洞脑补。
简单的真相就是因为这些招聘信息是打广告,收信息储备,并不代表实际需求。
实际上都是冻结的状态。
满屏幕的新八股文真是看不下去了,我宁愿看些古时候的老八股,毕竟人家还有文采。
12 月 17 日,腾讯召开一年一度的员工大会,中心思想是:过冬。同时,据腾讯内部员工透露,近期腾讯 PCG 部门内部将做调整和优化,裁员比例将达 30%。与此同时,字节跳动近日决定撤销 “人才发展中心”,继续“精简” 职能部门;今年 10 月,字节跳动被曝出温州本地直营中心撤城裁员,ohayoo 游戏业务 30 名应届生被裁光,实行 “N+1” 赔付;半个月前,爱奇艺裁撤研究院、爱奇艺游戏中心等业务部门,裁员比例在 20%-40%。
“福利内卷”
前字节跳动员工在脉脉平台上曝出某游戏公司项目组年终奖每人发放 888,888 元;而腾讯旗下游戏工作室内部人员也透露,今年的年终奖会比往年多。
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近日发布《互联网人年终奖期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 71.1% 的互联网人在去年拿到了年终奖,其中,年终奖金额为 1-2 个月薪资的占比 43.9%,不足 1 个月的占比 22.8%,4 个月以上的 15.8%,整体差距较大。
除了年终奖,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纷纷推出员工福利计划。12 月 14 日,阿里在内网公布 “暖心计划”,包含多项员工福利升级,除延长产假、新增育儿假外,还推出了 7 天全薪陪伴假、20 天全薪长期服务假。此外,阿里还试行灵活办公制度,员工每周可选一天自由选择办公地点。
今年 11 月,腾讯推出 “提前退休” 政策,全面升级员工 “职业里程碑” 福利方案,在腾讯工作满 15 年的员工可以提前申请退休,并领取一笔不菲的回报。
“凛冬已至”
降本增效,裁员过冬。事实上,互联网大厂裁员并不罕见,除了正常的人员优化和调整之外,业务收缩及削减成本也是重要的原因。
首先,自 2020 年 11 月起,国家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反垄断监管,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首当其冲,巨额罚款虽不能 “伤筋动骨”,但起到了威慑作用。自今年 2 月以来,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龙头股的股价震荡下行。
其次,从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来看,互联网大厂的业绩惨淡,普遍面临着增长压力。截至 2021 年前三季度,京东净利润同比下滑 93.6%,阿里净利润同比下降 33.8%。第三季度,百度净亏损 166 亿元,爱奇艺净亏 17 亿,亏损额比去年同期扩大 41%。
此外,由于今年 “双减” 政策的实施,让以在线教育为首的教培行业损失惨重。字节跳动在教育板块“压错宝”,造成巨额亏损,很可能是其裁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经历了 20 年的指数级增长之后,用户增速放缓,流量和模式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行业的增速从 2015 年的 46.5% 降至 16.7%,年均增速降幅达 6 个百分点。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 9.8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0.4%,流量高速增长的空间几乎触顶。
同时,反垄断浪潮的背后,科技创新及对新兴领域的布局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突围之策。尤其在实体经济崛起的当下,“硬科技” 越来越成为 “香饽饽”。
例如,芯片一直是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芯片领域,软硬结合不仅能够构造更高技术壁垒,能够提升用户体验,更能向产业链上游拓展,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VR/AR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 “硬科技” 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催生大量新概念、新应用、新模式的同时,也推动互联网的 “华丽转身”。例如,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下,“元宇宙” 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代表形式,将颠覆人机交互、社交、游戏等行业的格局。
今年下半年起,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消息接踵而至,叠加互联网公司的三季度财报的差强人意,让外界认为互联网 “凛冬已至”。然而,互联网行业经历 20 年的野蛮生长,互联网大厂从经历了长期的野蛮和垄断,如今面临业务线的收缩,其实是行业从狂热回归理性的过程。从年终奖来看,虽然各企业之间有明显差异,但相较往年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根据腾讯内部员工表示,不同业务线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年终奖有很大差异。每年员工的年终奖与自身的职位级别和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而且不同项目之间的绩效差别很大,因此年终奖差别也比较大。
尽管互联网寒冬已经到来,互联网游戏业务今年的营收仍然十分可观。
受到疫情的影响,“宅经济” 兴起,2021 年游戏用户量持续提升,游戏业务的营收多,奖金发得也多。
此外,数字化转型是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 To C 端人口红利消退的当下,To B 端或产业互联网成为新的风口。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无论是 “硬科技”,还是转向 To B,都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人不都是每天吃饭还每天拉屎。
新陈代谢很正常啊。
公司就像一个经营炒菜的大饭店,有 10 个厨师,每人工资每月 1 万,有 10 个服务员,工资 1000 元。
有天老板决定转型改成火锅店,不需要那么多厨师了,就把厨师裁员 8 个,但是服务员不够,还要招服务员 10 个。
你安排厨师当服务员,厨师也不能干。
你也不可能给厨师原来那么多的钱,让他当服务员。
大公司也是个意思,每个部门的分工与核算方式都不同。
如果公司决定转型,必然有的部门裁员,有的部门招人。
所以很早以前就有员工发现,公司不是家……
因为资本在两方面同时起作用。它的积累一方面扩大对劳动的需求,因为资本有增殖的需求,于是积累的资本会加大投资以达到增殖的目的,就会吸收劳动力。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利润,又通过 “游离”(解雇)工人来扩大工人的供给,与此同时,失业工人的压力又迫使就业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动的供给不依赖于工人的供给。劳动供求规律在这 个基础上的运动成全了资本的专制。
所以不仅是疫情持续下就业形势不会好,哪怕疫情结束,就业形势也不会好。因为失业工人增加,大家就会越卷。
因此,需要认识到一点,就是他们劳动越多,为别人生产的财富越多, 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是提高,他们连充当资本增殖手段的职能也就越是没有保障;
他们本身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取决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压力;
工人要通过工联等等在就业工人和失业工人之间组织有计划的合作,来消除或削弱资本主义生产的那种自然规律对他们这个阶级所造成的毁灭性的后果。
因为程序员是耗材。过了一定年龄就变成了药渣了。互联网大厂需要体力足,精力旺,能加班,不顾家,不惜命的耗材!
谢邀。
这里有两种考虑或原因。
第一,裁员也是正常人力优化,一些能力不足工作不达标的,自然要裁掉。还有,当下一些不赚钱的项目和业务也会裁员,节省现金流。所以裁员无论是环境好不好,都是存在的。
第二,招聘,一方面可能是某些岗位真的需要人,正常招聘。另外,大厂也要备一些人,万一原有人变动有替补,毕竟工作不能停。再就是,有招聘也是给外界看,否则容易传出负面消息,也是给内部团队压力。你看,不努力我就招人替代你。
基本上是出于以上考虑。
有些业务停了,人裁掉,比如字节的教育,市场环境变了,不好做了,那就整条业务线裁掉,这个很正常。
而另有一些业务,需要有相关背景的人,那就招嘛,也很正常。
那有人说,为什么不把要裁撤的部门的人员,调换到需要人的部门呢?
首先,这个肯定已经在做了,有一部分合用的人才,可能早调换过了,只是你我没看到而已。
其次,多数情况下,要裁掉的人和其他业务线需要的人,不匹配。
你说做教育业务用户运营的,可以转身去做 AI 算法设计吗?
不能!
所以,该裁的裁,该招的招。
毕竟是互联网大学啊!
你有见过哪个学校光顾着让学生毕业,不去招生的嘛?
干电池没电了,不得换新的吗?
你又不是蓄电池,难道还能充满电重新用?
时光不能倒流,青春是回不去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学习是有期限的,学分够了,年龄到了,互联网大厂就要让毕业了。
netkiller:90 后 35 失业倒计时!剩余时间如何规划?
2021 年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我认为这才刚刚开始,裁员仅仅是拉开了互联网裁员潮的序幕。互联网企业已经过了野蛮成长期,用户不在增量,接下来是用户留存,存量市场拼杀,需要精细化管理。
未来 3 年各大互联网企业将会每年裁员 10~20%,直到收缩到合理规模为止,同时你会发现他们开足马力招人,这是为什么?
裁员是 35 + 以上的不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招人有两重意义,一是补充新鲜血液,二是捡漏,也就是那些被误伤,连带裁员或产品线裁撤出来的优秀人才。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企业遇到困难首选是裁员,而不是集体降薪。这是因为在员工的眼里,他们与同事的学历是相同的并且意识不到人与人的能力差距的,员工认为自己跟同事是没有差距的,所以才有同工同酬的想法。而在管理层的眼中,清楚每个员工的能力;企业渡过危机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裁员,顺带清理哪些能力差的员工,于是将能力差的员工处理掉,渡过危机之后也完成了一次大换血,再重新招聘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而集体降薪的方案,企业不仅为能力差的员工支付了工资,还埋下了定时炸弹。首先员工会集体反对(大家都认为裁员不会轮到自己头上),其次是能力强的员工(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很可能会趁此跳槽。
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大厂。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员工。唯一不同的是,最后逼走员工的方式各有不同。
有公司人员流失严重,年年招聘,每一年能留下来的,几乎都是个位数。如果有一个岗位空缺,可以招 10 个人,最后通过层层所谓的实习淘汰,真正到最后的可能连一个都没了。
劝退的方式方法也很多,直接给你开一个管培生,说要从领导做项目就要从基层干起,至少得在车间一线干一年或两年。要么自己死扛,要么自己熬不住了主动跑路。
那些坚持下来的,也大概率吃不到画的饼。最后还是失望地离开了。
等春暖花开之时,又开始全国宣讲招聘。
提问作者来啦~我起初提这个问题,是为了大家踊跃讨论下大厂裁员问题,没想到今天冲上热榜了,大家好好讨论别吵架!!!!!
自问自答系列:总结下大神们的观点
裁员裁的是不赚钱的团队,是新业务试错的团队。比如阿里裁员逻辑就在稳住电商大盘,收缩部分变现表现不佳的业务。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规避
1、大厂创新项目的不去: 创新项目等于内部创业,虽说风险高收益大,但这大疫情的干不好别说裁员,全员都得解散,比如某节公司,经常这样咯;
2、大厂边缘团队不去: 大厂边缘团队,非公司主营业务,公司一有啥政策,准是拿这种团队开刀;
非 yiqing 期间还能去试试,团队业务不好也算能镶个金边,但这大环境能不去就不去吧。
最近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一时之间大家都惊呼互联网寒冬已至,殊不知,“互联网寒冬” 这个说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横向相比的情况下,互联网仍然是增长较快的一个行业,寒冬只不过是行业发展趋于平缓带来的阵痛。
先说说大厂的大规模裁员。
过去我们已经习惯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甚至觉得理所当然会一直增长下去,却不知道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下,与其他国家对比,过去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但这些都是有周期的,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单个行业都不可能在整体上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一定会有波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20 年甚至 2021 年的前半年,K12 教培行业都还被认为是未来潜力巨大的行业,腾讯、字节等大厂纷纷布局 K12 准备在这片蓝海里分一杯羹。当时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整个教培行业都被连锅端起,从业者纷纷转行寻找新的出路。
大环境的影响下,事件的发展走向有时候并不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要裁员?
**因为大厂以战养战的时代过去了,扩张 - 紧缩是普遍模式。**先来说一说大厂目前所处的阶段。犹记得移动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之时,很多公司会创造一种颠覆行业、改变世界的宏伟愿景。但大厂经历了与竞品公司烧钱抢流量的时代,各家巨头都各守阵地,大家都面临流量的增量放缓问题,这种时候稳住就很好了,已然不再需要 “以战养战” 了。
类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群雄逐鹿中原的年代,皇帝该养多少兵?当天下利益格局已定,安稳守土、休养生息的时候,皇帝又该养多少兵?历史告诉我们,一旦天下势头稳定,四海八方的土地都有了主,那接下来皇帝要做的核心事情,左手是准备好世世代代躺平收租,右手就是裁军和削藩镇。对应现在的裁员,也是顺理成章——大厂没有那么多新的业务和新的增长了。
很多头部公司的某些项目部门甚至是少量正式员工 + 一些实习生 + 大量外包来组成团队完成任务。再来说一说公司内部扩张和紧缩的模式。年初的时候大厂要做计划,为了业务的增长以及核心业务的加强会不断尝试新的方向,所以上半年你会看到他们疯狂招人扩团队。到了下半年的年终盘点,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看看上一年业务扩张动作的产出如何,如果很多业务效率太低甚至根本没有必要做,那就要开始控制人手,开始紧缩业务了。
这样的扩张 - 紧缩在公司内部也就是客观规律,任何一家企业几乎很难做到极其精确的预测到每一波变化,都是疯狂试探,尝试扩张,然后往后收,然后再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边缘业务、发展不清晰的业务,自然而然就被「优化」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在裁员或者收紧招聘的公司,仍然有一些部门在使劲招人的原因。有一些公司,原本就不应该有那么多人,人太多了,人效降低了,业务进展也不够。
人多、效率低,在某些阶段是能够被接受的,美其名曰发展成本。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所谓的「风口」,各个资本都会抢着在这里砸人投钱。
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哪怕有钱,资本也会慎重,公司也会趋向于保守,接下来就是缩减人员,降低成本,确保公司没有风险。
再谈谈大厂招聘
我们上面也说过了,每个新的年度,大厂都会做一份年度计划,其中除了对已经成熟的产品线进行维护迭代,最重要的还有新产品线的开发。虽说现在大厂新的业务线相较以往呈下降趋势,但是不等于没有。互联网行业如果只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那就意味着离被淘汰不远了。
所以每年大厂都会进行新的产品线开发,来维持创新环境,万一撞大运再开发出一个现象级的项目呢?再加上现在新的风口已经出现,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化是各个行业的趋势,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专业领域人才。
因此互联网大厂并没有停止招聘,他们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带领企业走向下一个增长点。
**互联网还会有行业红利吗?**如果说十年前是在黄金时代,互联网是 10 倍增长,后来在白银时代是 3 倍增长,而到了黑铁时代,可能只有 1.5 倍,甚至 1.1 倍,1.01 倍增长。但是这 1.1 倍,1.01 倍的增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已经比很多行业要好很多了。 只要还在增长,其实就已经跑赢了很多行业。
如果你因为别人说寒冬了、环境不好了,自己就焦虑,甚至错过各种机会,最终的后果只能自己买单,而别人仅仅是说说而已,暗地里还在努力。很多人喜欢制造焦虑,因为这样更容易有话题性。
整个大环境都不容易。单纯的焦虑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无论从事哪个方向,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要工作的。不管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需要自己面对,努力找到我们自己的机会。
最后,给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同学介绍一个训练营,是知乎有百万粉丝的
报名知群产品经理、设计师实战营
马力老师举办的,专门帮助零基础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同学,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他原本为清华、北邮、阿里、华为、创新工场等多家知名高校和企业讲的课程。
在知乎也一直被官方推荐:
这个训练营已经举办过 100 多期,帮助几十万人了解互联网行业和找到职业方向。认真学习可以获得包含上百个知识点的高清能力地图电子版,还有机会拿到实体版。
榨干了的渣要及时清理,然后才能腾出空间放入新鲜水果,才能一直有果汁流出来。
c 是你发明的么?
java 和 Python 呢?
那安卓和 win 呢?
都不是,那你就是可以被替代的,干嘛不找个便宜又傻的?
本质上互联网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血汗工厂没多大区别,都是低端产业链下游。他们吃的是互联网网民不断增加的红利,人数定死了,也就走到尽头了。
不知道还有几年大家就可以看到房地产的大呲花了。
996,一个月挣十万,全社会不通胀,kpi 不加码,不搞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违反劳动法),不搞 35 岁裁员。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实际上还是那句话,资本家 007,和社畜 996,一起挣了 100 元,资本家留了 91,给社畜 9 块钱。
凭什么?
有本事五五分账。你看谁不高兴?
当然了,资本家肯定不高兴。
现在大厂的薪资,无非是
第一,花大价钱招人,让中小企业无人才可招,以不合理的薪资挤兑同行其他企业。
比如,某一行业,月薪 3000 是正常,大厂直接开一万,把这个行业的人才都抢光了。
第二,花大价钱捞新人挤兑老员工。
校招给两万,干了五年的老员工给一万 (死活不给你涨工资),干到 10 年就想方设法辞退你。
新人如韭菜。老人如被割完的老韭菜。一文不值。
第三,招一个人,干四个人的活,给两个人的工资,所以才必须 996。
有意思吗?一点意思都没有。
话说回来,真要是资本家给 996 开月薪十万,那可能需要你拿着 10 万工资,每个月创造 1000 万的收益。
这才是资本家的理想啊。
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资本家的理想。
实现工人阶级的理想。
很简单的事情啊
日子不好过了,花钱的裁人,赚钱的招人啊。
行政、管理、技术、研发,花钱的部门,能精简的就精简;销售、考核、监督、能赚钱的或者能省钱的,加大力度招人赚钱或者省钱啊。
不成熟的业务,储备型的业务,花钱还没打粮食的,能砍掉就砍掉;目前赚钱稳定,花钱不多的现金牛,还有马上就要大量赚钱的明星业务,扩大规模,稳定阵脚,扩大赚钱规模,招人啊。
日子好过的时候比较闲的部门,看人省成本啊,日子好过的时候比较忙的部门,让他们更加忙啊。
平时裁人有损公司形象,还不趁着这个时候把平时没裁的全部裁掉啊
而且,老员工换新员工,干活更快工资更低,资本家不是很开心啊。
你不能让搞算法的去干游戏渲染吧?你不能让程序员去干销售吧?
你不能让生活电商事业部的全部转行去搞元宇宙吧?
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已经初步见顶,2020 年为 29.9%,2021 年为 29.69%,长期以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就是靠掠夺实体经济的份额完成的,但是终究有一天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会达到了一个平衡点,互联网经济不可能完全替代掉实体经济。
从单月同比数据来看,网络实物零售额 12 月份的增速仅仅 1.92%,去掉价格因素以外,基本为 0,也就是互联网接下来要增加居民的网络消费额,必须去搞促销,11 月搞促销的增速是 7.43%,2022 年的促销力度一定要比 2021 年大,才能继续维持增长。
网络实物销售基本见顶了,至于快递包裹数量和物流总额是什么时候见顶呢?
我们认为物流总额可能在 2023 年见顶,快递包裹数量可能在 2023-2024 年见顶。
网络零售额的统计范畴大于实物网络零售额,我们用季度数据进行比较,2021 年第四季度的增速仅仅为 3.93%,叠加 12 月单月的数据,我们认为增速已经接近于顶部,甚至不大可能保持长期增长,因为经济的负反馈要来了。不符合贷款的居民被金融资本金授予了过多的信贷,最终必须借新还旧,最后资金链断裂,导致债务违约,消费贷中短期消费贷和中长期房贷的逻辑都是这样的。
-—-
2021 年新车、二手车的总销量是增加的,细分以后我们发现存量二手车继续增加,新车销售数量已经三年保持在 2500w 量左右,而二手车销量仅仅 1758w 辆,从传统的存量市场来看,二手车、二手房的交易量要远大于新车、新房。
也就是存量市场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挤压增量市场,二手车市场的长期扩容,一定会导致新车销售出现阶梯式的下滑,而目前新车销售就是一个顶部阶段。
[1] 当全社会开始内卷,之后出现躺平以后,结婚率必然下跌,而汽车作为婚姻的必需品也将下跌,汽车的保养成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持续提高,买车逐渐不如打车划算。
汽车消费的顶部反映的是中国婚姻的顶部以及价值观的顶部,家庭成员越多越需要汽车,家庭成员越少,越不需要汽车,商品房户型越小,生育率就越低,这都是客观事实决定的。
因为新人比老人性价比高。
业务广撒网,招人也疯狂。从 2020 年至今,字节跳动从 6 万人扩张至 11 万人,增加员工数量 5 万人。去年仅校招生就吸纳了 1.2 万人。
根据脉脉研究院今年 3 月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 2021》报告,字节跳动是 2020 年人才流入最多的新经济公司,并且成为快手、腾讯、百度等员工跳槽的首选去处。
字节 HR 也频频出现在大厂员工的生活中,并且以其独有的特质,成为了一个互联网人心照不宣的梗。比如当电话那端表示暂时不考虑机会时,字节 HR 会说:你想好了吗?这可是字节啊!
从今年爆红的字节工牌梗也能看出,裁员之前,字节曾风头无两。然而,在这个 “高投入、重数据反馈、以短期回报定生死” 的 APP 工厂,不少人工牌的有效期或许只有半年。
一名前字节员工刘冬告诉后厂青年,在不到半年就离开的字节员工当中,除了没过试用期的,更多人的离开是与个人能力无关的被动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
她觉得很多时候,业务没想好就开始招人,自己入职字节 5 个月,已经换了 4 次领导、3 次工区了,刚和新的领导熟悉,下周这个领导就去别的业务线了。而自己应聘进来的岗位是活动运营,结果业务调整之后让她做广告运营,因为实在不会、也不感兴趣,自己就主动走了。
在皮皮虾做创作者运营的孙磊在字节实习了 7 个月之久,本来转正有望,结果小组领导 5 月离职,7 月份所在的组解散,都没来得及成为正式员工就与字节说了再见。
除了主动离职,通过绩效劝退也是裁员的一种方式。抖音产品经理陈铭告诉后厂青年,在最近一次的绩效当中,很多人被打了低绩效,低绩效比例明显比以往更多。按照字节的规定,2 次绩效不合格,可能会被劝退。
裁的是要裁之人,招的是要招之人。
难道不是因为员工们需要从公司里毕业离开?毕业了就得再补充嘛。
实际上每个企业也会趁这个机会鼓励狼性淘汰小资,放弃平庸员工,从人力资源结构性优化的角度进行局部优化,提高运营效率,例如提前吃饭的员工需要被优化,或者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
当然企业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所以他们争取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集团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
我身边有曾经进入过 XX 保险公司的同事,据他们说金融保险公司说是无任务,有底薪有保底,但是大多数人是不能靠着保底生活的,很多新人刚进去,首先自己就买了一份保险,开完第 1 个月单之后,第 2 个月找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可能再拉一单,再等到第 3 个月,如果仍然没有陌生人的订单,而熟人又基本上拉完了,那么距离职也就不远了,因为刚进去的新人会以各种理由开会,业务培训,资费介绍,销售技巧培训等等,基本上流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卖了几单?那些心理素质不够硬的同学,可能这时候早已萌生了退堂鼓。
虽然这些大厂不会像上面的那家保险公司一样,直勾勾的盯着新人口袋里的钱,但是他们看中的是新人的体力,脑力和不成熟的社会阅历。
本应靠沉淀技术研究开发的公司转变成了靠高流失率 + 不断招人的销销售型公司,确实是反应了现在市场的现状。
你筛米的时候,是不是边筛边倒米进去?
一个孕妇可以十个月生一个孩子,十个孕妇可以十个月生十个孩子,但是十个孕妇不能一个月生一个孩子。
同样的,一个团队可以十个月做一个项目,十个团队可以十个月做十个项目,但是十个团队不可能一个月做一个项目。
这是软件工程的特性决定的。
因此需要不断招人。
作为资本最集中的行业,希望通过钱,让每个团队达到智力、体力、意志力、协作程度的巅峰。
至于 996 之类的问题,也是上述特性的副产品。
裁员更多是政策导致的。
国家已经表态了,以前那种每次发现什么新的赚钱方向就一窝蜂去搞补贴,打死竞争对手和传统从业者,然后利用用户数量制造垄断推高股价的 “打法”,现在不准这么玩儿了,谁搞谁没好果汁吃。
基于上面提到的特性,很多公司裁员都是整个团队一起裁。
[
人月神话(40 周年中文纪念版)
京东
¥66.00
去购买
难道你分手不是为了找新欢?
目前风口并不在互联网了,所以大厂日子不好过,大厂利润降低了,大厂要降低成本。
这种互联网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在于人,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所以降低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砍掉高工资的老人,招来便宜的新人。
老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有惰性;而且目前存在那么多的问题老人都解决不了,留了干嘛;还不如招个新人过来,说不准就可以解决这些老问题了。
新人意味着希望,不管未来如何,新人来了就是希望在。
一边砍老人,一边招新人,这就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啊,换我是老板我也会这么干。
当下绝大部分人其实已经原子化成了零件,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你在某个方面上有不错的技术,也仅仅是从一个无关紧要的零件,变成了一个稍微贵一点、功能重要一点的零件,哪天领导真想换了,市场上的人才海了去了。
零件可不得不断地以旧换新来保持机器的正常运转?
资本市场压力!资本市场压力!资本市场压力!
下一个 “傻瓜” 是谁?下一个接盘侠是谁?谁继续给这些大厂输血?
看哪个大厂有前途呀!(投资公司专员开始按图索骥)
啥样的大厂有前途?
1. 年轻人多的大厂
2. 年轻人多的大厂
3. 年轻人多的大厂
裁掉的人都是高薪(3 倍)从竞争对手公司挖过来的,利用完了,可以卸磨杀驴了。
人家钱也赚到了,岁数到了没有啥创新意识的时候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啥新的 idea 惊艳世界了,也准备开始了养老和四处吹牛授课的生活了。于是,就裁员了。(PS 裁员的比例真的不是大幅度裁员,你随便看个民企的年度离职率都高于这些大厂裁员的比例,人家在聚光灯下,能上头条罢了。)
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世界!客户体验不需要换位思考~ 能加班~ 能免费加班~ 能被公司免费收割创意~ 单纯的贡献创意~ 没想着自己开个公司。
高薪挖清北学子,资本市场一看人力结构,瞬间决定砸钱~ 砸钱~ 砸钱~
hr:
如果不招人的话,怎么提现我的价值。
老板:
电池都被我用干净了,赶紧换一批新鲜电池来。
还听话,工资也能降一点。
其实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工厂这方面都差不多。
毕竟很多工厂有白夜班,而到了三十岁左右人就抗不住了。
这时候有两种选择。
要么接受降薪去二线。
要么自己走。
所以说在一线除了个别特殊岗位,基本上都是二十来岁的新鲜韭菜。
嗨,褪去所谓 “工程师” 的外衣,互联网和建筑公司没两样,这个项目资金断了,工人们就没饭碗了,那个项目资金充裕,就赶紧招工人们干。
裁员是真的,没新的利润点了
招聘是任务,校招必须数字保证,至于入职后。。。
还有一个就是,互联网公司最怕老员工偷偷收集资料,时间越长越危险,因为这个行业创业几乎无成本
康波周期也到了
因为就是耗材啊。
新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时间是耗材。
耗材这种东西,是按需来采购的。
用到业务进入稳定期 or 瓶颈期 or 需要收缩了。那么就扔了就是了。
难道要一直存折。
至于那边新上了一个需要耗材,再去采购一波就好。
至于为什么不用老的,你觉得你愿意去老办公室搬那些耗材么?
每年春节之前,我都会搞卫生。
有一些曾经有用,但现在一时可有可无的东西清清理理。
然后也还是会买很多新东西,尤其是那些平日没狠心想要买的东西。
——
这么说,我想到了,在复杂的生态里,肯定有人会说我物化。
我旗帜鲜明反对物化,但是我们何尝不是被公司被平台物化着?
如果不想这样,或许让自己不断增值和提升,放弃一劳永逸的想法,或许会更现实一些。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大家都是在流动的人才池里,有人不动了,或者是不被需要了,那就要被淘汰掉。
企业效益很大部分上吃的是员工成长的红利期,
你这里不行了?总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吧。。。
![](data:image/svg+xml;utf8,)
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性,拿着高薪、貌似令人羡慕的工作,同时又要面临着 35 岁退休的压力。那么问题就来了,各大厂一边裁员,一边拼命招人,甚至不惜倒挂的目的是什么?
与前面的问题相对的是另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头部大厂,明明已经很臃肿了,如果今年给不出高价(至少不能低于其他巨头),甚至停止招聘,那会是什么效果?是不是大家都会觉得该公司发展遇到了问题?资本市场又会作何反应?另外,作为一个大公司,面对千万应届生找工作的问题,不站出来表个态,是在打谁的脸?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很多公司不缺人,又要拼命招人,既要给资本看,又要给共同富裕做贡献。
大量招收应届生的同时,35 岁以上的员工又充满焦虑,纷纷担心被裁,这是为什么?因为老员工贵呀!互联网行业以前常年打着高新技术的旗号,实际上做的是流量生意,技术含量并没那么高(除了华为等),所以今年很多大厂被摘掉了高新技术的帽子。很多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多高的技术优势,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建立好,绝大多数岗位,新人进来之后也能很快上手工作,拿着高薪不出活儿的自然就有压力了,不是说年龄大的人能力就不行,二是性价比相对要弱一些。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大量使用实习生,却不提供相应的转正机会。
以前互联网行业是资本的宠儿,不缺钱,可以拼命拓展各种业务,例如去年一窝蜂出现的社区团购。现在大家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不赚钱的业务以及吃闲饭的团队都是被优化的对象。
优秀人才就那么多,这些人我不抢到手里,就被别人抢走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己也要筛选、培训人才。
互联网行业很多岗位需要的人才都是非标准化的,不能通过学历、成绩直接衡量,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判断。经过几个月的,合适的留下来,不合适的转岗或走开。这个问题俞军老师在他的《产品方法论》一书中也提到过。
怎么培养好的产品经理? 第一,找一个有潜力的。 第二,将之放到一个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上。 这样任务就完成 80% 了,若以上任一条件不满足,则无法培养出好的产 品经理。 一方面,天赋和潜力决定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速度和上限。另一方面,产品实践机会的质量也决定了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速度和上限。就好像缺乏军事天赋的人成不了孙子、韩信,但哪怕是军事天赋超过孙子、韩信的 天才,如果生在和平年代或和平地区,即使入伍也没机会变成好将军。小规 模战斗,即使多打几次且打得较好,能锻炼出的军事能力上限也还是较低 的,如果想要能力有质的提升,则需要在大规模战争中学习,但这个级别的 实践机会总是最稀缺的,要得到它,除了自己努力,还依赖时代性和偶然性。
互联网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觉得现在倒不是互联网行业在倒退,而是回归理性,相对于各个行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毕业生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例如近几年建筑、旅游、教育行业的很多人才都在努力转行进入互联网,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成功转行的例子:
至于是否要进入互联网行业,这篇回答是我的观点:
首先申明,本人非大厂从业人员,一下所有数据均来源互联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段时间,爱奇艺突然被曝整体裁员 30%,部分部门裁员达到 50%,校招的应届生、还在试用期内的员工,基本全军覆没。
这不是个例,回顾整个 2021 年,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词就是——
“裁员”、“优化”、“缩编”
爱奇艺裁员 20% 到 40%;
快手裁员 30%,快手游戏甚至一度只留 6 个人;
字节跳动撤销「人才发展中心」;
蘑菇街整体裁员 30%,其中技术部裁员近 70%;
百度 MEG 被曝放了大招,游戏部门疑似全局覆没。
有网友称,这次大规模裁员是因为反垄断后,互联网公司业绩集体下滑。当行业变天,就算是根深蒂固的互联网大厂,依旧自身难保。资本,从来都是说变脸就变脸。
![](data:image/svg+xml;utf8,)
现如今,铁饭碗似乎在逐渐成为过去式,就算是大厂,也不一定能成为打工人最坚实的依靠。
那又有很多朋友们好奇了!但是爱奇艺、阿里、字节等大厂大量裁员的同时,秋招人数却只增不减,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帮大家盘一下这些问题!
01 大厂最紧缺的是人才
现阶段,对于互联网大厂们来说,**最紧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高科技人才,这一大趋势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成熟的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红利正在消失,**市场也不再是停留在人口红利驱动的阶段,而是创新能力和科技能力驱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企业和员工的要求都显著增加。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生产商已经从社会招聘转变为增加学校招聘,互联网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偏好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就 2022 年应届毕业生而言,腾讯发放的岗位招聘人数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40% 以上。百度和字节跳动公司发出的 offer 也达到了 800 多个。另一方面京东与阿里面对校招应届生的岗位也是开通了一百多个。
(图源网络)
我们都知道,这些大厂的工资都很高。但是今年,一份媒体披露的薪资表上显示,大厂给应届生的工资可谓十分丰厚。算法、开发和产品岗位的年薪都是 20 万元起,部分算法岗位的 SP 年薪甚至接近 50 万元。有些大厂为了抢夺更多的人才,出手阔绰,对应届生开出的工资待遇竟然高过了企业的老员工。
根据 2021 年中国企业校招研究数据表明,近三成的被调查公司今年扩大了校园招聘规模,规模越大的企业应届生扩招的比例越高。然而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校园招聘名额增加,就判断企业岗位需求增加,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企业招聘重点从社会招聘转移到校招。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 HR 表示,他们在新阶段的招聘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将较少地通过社招或猎头引进的方式来招聘员工,重点是内部培训和选拔。
内部培养的通过一次次部门轮转,将更熟悉公司各种业务活动,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对公司也会更加忠诚,而通过校招获得的应届生是内部管培的基础。
前几年,阿里巴巴更倾向于向社会招聘。每年都大约几千名应届生申请阿里的 offer。而今年阿里集团不同往常,更加青睐应届生,这与主要企业的业务转型有关。
种种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校园招聘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行业角度看,**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渗透率和普及度目前处于较高水平。**僧多粥少,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互联网赛道。导致这个行业内卷不断。
**对于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有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用户,规模,体量。**如果未来自己的企业能够垄断市场,哪怕垄断不了也可以兼并、出售、转手,对于资本家来说也是赚的。而互联网企业能做的只有不断地获取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现代人更致力于精神财富。年轻人们跳槽的频率越来越高,员工跳槽的跳槽,绩效考核末尾的淘汰的淘汰,供需失衡,企业只能通过高薪酬,好的福利待遇来招揽新人,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单位的老员工们上了年纪,没有技术经验能力,做不了管理岗位,只能和年轻人拼时间和体力,当然是拼不过的,最终的命运就是被裁。
即使只是写了一篇回答,但如果对你来说有帮助,也请点赞支持,让更多小伙伴们看到,不要光收藏就结束了。
在网上时不时的都可以听到,
互联网大厂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
又可以看到大规模的招聘,
校招也好,
招聘平台也好,
都可以看到,
这个时候你也许会感觉到奇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很多人之所以感觉到奇怪,
是因为很多人呆的都是小公司,
小公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真正离职的时候才会去考虑去招聘。
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互联网大厂不是这样,
人家钱多, 财大气粗,
可以尝试各个方向。
一个方向成功,
赚到钱就可以弥补所有的失败。
那么来聊一下大厂为什么裁员呢?
有三个原因:
一是大厂基本方向比较多,变化也比较多。
有的时候说砍一个部门就砍一个部门,
那么就需要裁员。
二是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赔了投资人的钱,
尽管你装出很努力很努力的样子,
依然无法让投资人满意。
那怎么办?
把这些人通通开掉,让他们失业。
你看已经这样了, 不满意也就这样了。
但是想要钱是万万不能的,
已经花出去了。
谁让你是风险投资呢?
三是员工太老了。
老意味着也就是贵,
不划算, 效率不高,你让他干啥他不干啥。
人家摸鱼摸的,
你都找不出任何毛病,那咋办?
直接开开了吧!
那为什么要招聘呢?
但凡招聘的,
基本上都是可以被代替的人,都是打工人、招的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他们能加班、听话、还有所谓的梦想。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很幼稚。
夸两句内心开了花,甚至不给钱都可以。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能不给钱就干活,他求之不得,你让咋说就咋说, 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毕竟夸奖的话是免费的,源源不断的, 但是钱包里的钱是有限的。
只要能不给钱,少给钱, 他们会把你当爷爷供着。
一旦需要多掏钱, 变脸比狗变的都快。
总结一下互联网大厂裁员是减少成本, 招聘更是减少成本, 不矛盾。
原创码字不易,看到这里的朋友点个赞。
丁昆朋:2022 年最新家用、折叠、减震、静音、多功能家用「跑步机」牌子推荐, 一篇文章 10 个品牌对比值得购买选择攻略、指南 (3 月更新)
你为什么每天都吃完又拉,拉完又吃?
我觉得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 NC 盲目的追求一个突破口然后疯狂砸人砸钱,结果最后毛都没见到,然后砍人裁员,现在太多这种公司了,大厂里也有很多业务部门盲目试水。
还有一种是换血,毕竟年轻人有活力,能卷能干,不怕死没有负担的精神,不比老白兔好。
居安思危,在哪里都一样。
无法保持正增长,就会出现使用高流转来掩人耳目的手段。
如同古代作战,士兵不足就会日夜不停,早上从东城门进入,夜里偷偷从西城门出去,周而复始,反正让不明所以的人认为这里人很多的假象。
大厂就是把古代的一点微末伎俩用了一下,不过是造成我们不缺人的假象而已。实际上就是严重缺乏人才,只能通过高流转来造成时刻保持最优的假象。
从来没听说过人才是短期就能塑造的,而且跟韭菜一样割了以后还能长得飞快。凡是人才必然会千方百计地留下,凡是不断替换地就是炮灰。
别听什么组织结构优化,任何非正增长地人事发展都是一种容量不足地表现,因为无法供养更多,也无法促进原有地人才进一步发展
这是一种割韭菜的方式。
利用的是年轻人的虚荣心!
大四左右的年轻人,都希望自己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要么薪资不错,要么公司不错。
就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大厂的招聘,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拒绝的。
第一,门槛不是特别高。
第二,工资水平高于同龄人。
你是 22 岁的大学毕业生,你会怎么选?
毋庸置疑,一定会选择大厂!
大厂招聘的数量是很多的,这也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不管能不能被招到,先试试再说。
这样一来,她们投出了简历,在同时间,其它的企业,就会面临招不到人的问题。
因为优秀的人才,首先考虑的是大厂,如果进不去,才会退而求其次。
这种手段,对企业来说,他已经霸占了最优质的资源,让竞争对手,没人可用。从而从生产力的素质上,击溃对手。这是战略意义。
跟大厂属于竞争关系的人,不要说找个专业对口的,连差不多的都招不到。逼着这些企业抬高成本,也就是薪资,而这一步,会进一步加剧人才储备的风险。
大厂把人招进了自己的麾下,你觉得他会让年轻人成长吗?
不,他们让年轻人,内卷!
所以抱着希望进入大厂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卷死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留下来。
如果你卷不过,那你的青春最值钱,最能积累价值的前三年,就会被浪费掉!
进入大厂,你就是被卷,就是被迫加班,你也不敢反抗,每次你要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会告诉你,坚持一下,你要相信自己,你还有机会的!
然后转眼三年,你什么都没有,你只是内卷体制下的螺丝钉,什么经验都没有。而这个时候,你已经 25,26 岁了。
这个时候,你恍然大悟发现你被骗了的时候想跳槽,你才发现你被保密协议了,你想服务别人,你不想干了,不一定会放了你。裁掉你,只是觉得你卷不动了而已。
被裁掉的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其它的大厂,或者去同行公司。
但是同行公司不傻,他们看简历就知道你在大厂的工作是干什么的,他们不可能给你高薪。你愿不愿意接受?
不论你接不接受,26 岁的年纪,你也不敢浪费时间不找工作吧?就算少点也没事儿,至少还有年轻再努力奋斗呗!
互联网公司,其实是没有价值的,也不生产产品,他们的本质就是收割财富,收割员工,收割供应商,收割商家,收割客户,收割买家。提供的数据服务,看起来很牛逼,其实并不能创造他口中的价值。
而卷出来的人,本事根本就不在术业有专攻这件事儿上。
一个招聘,一个大量裁员,简单的动作。
第一,让同行没人可用,用的也是淘汰的人才。
第二,收割年轻人最重要的前三年!充满无数想象力的三年!
第三,不断的更新换代
年轻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前三年在大厂的眼里,不过是绞肉机的发动机,卷不动了,就被抛弃了。
一图胜千言
该问题能喜提第一名
这张图已经说明了一切
互联网大厂批量裁员,可能是经济形式真的不乐观!
像京东、腾讯、阿里等等,有超 10 万员工的巨头一下子裁撤 10-15%。
裁这么大量就不单单是一两家企业的事儿了,这意味着整个行业遇到寒冬和变革。
爆发期烧钱时代终结!
泡沫二字其实不是贬义词,因为在泡沫开始吹大的阶段叫做风口;
当泡泡吹不下去的时候,没倒下的那个就是剩者为王。
风口来了,百舸争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时代,靠砸钱占领市场是可以的。
但砸完钱到了该赚钱的时候却停不下砸钱的习惯,不断亏的底儿掉,这时候又恰逢赚钱效应急剧降低、众人屯粮过冬。
最终的结果就是撑得越久、损失越大,于是这时候任何人想到的都是先止血,于是大批裁员、关部门!
就拿京东与腾讯来说,去年的净利润就不太好看,甚至腾讯已经主动切换发展引擎。
据报京东 2021 年及第四季度财报,虽然营收持续增产,但四季度亏损严重高达 53 亿元。
腾讯网报,腾讯 2021 年第四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为 248.80 亿元,同比下滑 25%,连续两个季度净利下滑;
2021 年净利润为 1237.88 亿元,同比上涨 1%,为近十年来净利润增幅最低的一年;
腾讯游戏业务因版号等因素影响,增速出现放缓;网络广告业务增速同样表现乏力。短期业绩承压,腾讯主动切换发展引擎,加大数字化投入,夯实数字化技术底层能力。
从上就能看出,即使京东、腾讯这种巨无霸收入也成问题了,一个不慎就可能跌落神坛。
而且现在疫情之下正是 “高筑墙、广积粮” 的时候,保持现金流动性才是王道!
此时不产生效益反而要继续砸钱的项目,选择停止肯定是最为明智的。
这就跟海底捞火锅不合时宜扩张开店是一个道理。
毫不夸张的讲,现在到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发现特别多的空置门面!
不是门面不值钱,而是社会货币量、收入结构、支出结构等等达到了一个节点,原有的铺开门面赚钱经验不灵了!
经验主义错误,所以海底捞一年亏掉了近三年的利润,最终裁人关门、损失惨重。
对于巨无霸来讲,跟小企业唯一的区别就是倒下的时候比别人摔的更响。
这时候做精、做强无疑是最重要的,大而虚是要不得的。
人工智能最终淘汰人工!
传统的零售技术,大厂早已经把整个行业的成本、效率、客户体验,做到了一个极限。
刘强东之前有段话我特别深刻,他说:
“未来 12 年京东集团全面技术化,一个是自动化,第二个是人工智能,最后实现没有一个工作人员的电商公司、没有一个员工的金融公司、没有一个员工的保险公司;
机器人把你所有的工作都做了已经创造巨大财富了,中国只需要一家电商公司销售公司就可以实现了”
这个动作京东早就开始在做,2017 年东哥表示五年之后可能给你送货的都是机器人。
现在看看,有些地方已经慢慢实现,京东的仓储更是几乎全是机器人。
当时他就表示:
京东未来 12 年的战略,一个全新技术转型,要打造智能商业体;
接下来如果继续能够把用户体验再一次提升,成本继续降低,我们唯有靠技术,核心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把这两个技术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是想达到一个类似于无人的商业体;
从产品的采购到库存的配给、到库网的调拨,到整个生产,到送到配送站,到配送站送到消费者,整个过程中是没有任何人参与和干涉,整套都是人工智能的系统和机器人的劳动来解决的。随着我们技术的最近几年不断积累,我们有信心大概五到八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实现了。
距离刘强东说这话已过五年,现在再看除了配送部分是人工密集型,其他多数都被机器人替代了。
而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代替人工,这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初心。
他当时说的话确实高瞻远瞩,很多人也预料到了,只是事到临头肯定会阵痛的。
这种变革的阵痛不单是企业的,还有被裁的员工!
以前仓库里全是人工分拣、人工开叉车,现在仓储物流除了技术人员和开大货车的,其他人全下岗了。
对此,据说刘强东曾表示:
“Ai 和机器人肯定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工作!我依然认为无需担心大量失业!为什么不能通过立法把周工作小时变成 24 小时?”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但刘强东也挡不住裁掉多余劳动力的趋势!
因为监管、立法、社会福利政策永远是滞后的!
科技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替代人工,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准备好把每周平均 44 小时工作制降低到 24 小时!
如果有这种企业,我想它更愿意选择裁员而不是主动给员工加福利。
因为与之匹配的社会福利、法律、法规还根本没影儿。
并且现今许多地方财政的债务已经高到吓人,用一句无暇自顾也不为过。
如果普通人即使不上班也能拿到较好的生活福利,那我当然举双手赞成!
可是实实在在的讲,这种社会层次在你我有生之年能不能达到都不好说。
但这中间的过程,一定不是那么舒适的!
现在又有了疫情和俄美对抗赛的影响,更无异于雪上加霜。
理由很简单,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太多财产,抵抗力极差!
有人分析了 Z 商银行的 2021 年报数据,它共有 1.73 亿个客户;
其中 12.2 万户人均资产超 2700 万;367 万户人均 153 万;而占比约 98%、1.7 亿户,人均资产是 1.14 万!
我看了那个年报,个人觉得这个分析挺准的。
有人讲一个时代的尘埃落到一个人的头上往往就是一座大山,放到现实中确实能对的上号。
大厂仍不断招新人,也是为了新人换旧人降低整体成本。
不论是新人还是旧人绝大部分都处在那个 98% 的人里,这部分人也是背债主力军。
刚买房或者早就在还房贷、有家有室的,此时被裁员,最现实的就是马上会面临没钱还房贷!
因为没有任何备选方案或者社会福利能够支撑这些支出!
高收入的大厂员工尚且如此,更何况收入微薄的中小企业呢。
以前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一系列政策下去就能突破经济规律;
现今经济体量与往日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增长点比那时有限的很。
所以此时只知道大环境恶劣,但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则非常难说!
现在再去看刚刚那个银行里不到 2% 的大客户;
此时现金丰厚的群体抵抗风险的底气则远超另外 98% 的人。
其实很简单,大厂里有很多个项目,有收益的项目或者一些孵化的项目都需要人手,所以还会继续招聘。
而被裁的,一般是效益不好的项目,收缩开支。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被裁的人填充到招聘的岗位上,这个在公司内部叫转岗,一般需要岗位匹配,而且还需要项目部门大佬的沟通,但是通常来讲,除了可以复用发岗位之外,基本上是换新人。
此外,转岗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意的,很多人宁愿被裁也不同意转岗。
换电池。
从公司角度来看,劳动者就是物化的劳动力。
控制劳动力单位成本是每一个老板的本能。
老员工的单位劳动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对老板来说,还附加不确定性。
除了个别对公司来说不可替代的大咖,多出于技术总监,或者销售总监这样的人物,其他芸芸众生,在老板看来,都是成本化的劳动力。
为什么越老的员工,单位劳动成本越高?
工资高,精力少,事情多,会划水。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不足以弥补上述劣势。老板是赚钱去的,正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从单位角度来看,就是人越老,单位劳动成本越高。
此外,老员工还有隐性成本。单位无理由辞退一个员工,要支付 2n 赔偿金。员工越老,2n 越高。如果工作超过 10 年,或者两次续签,员工可以要求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能随便辞退。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也是公司转型和调整的隐性成本。
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同事离职了,老板连谈都没谈,一句挽留都没有,你怎么看?
以前参观过某个养猪场。看到了很多血腥的事。怎么赶在一起,怎么走通道,怎么宰,怎么吊起来,怎么劈开,怎么去下水,怎么分割等等细节。最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猪特别激动,也有些猪特别冷静,甚至有几头猪特别像屠宰师傅。倒不像是被宰的猪。他们知道怎么叫一下,怎么拱一下,就可以让整个队伍安静下来,那些激动的猪也会沮丧地安静下来等着排队。我就问老板,这些猪真是人才啊,你会不会留着,这样宰下一波的时候。应该会有很大帮助。老板说不用啊。这种 **,在一群猪里面总是有很多。一点不用可惜,利用价值也只有一次。下一波里面自然有类似的猪。
我之前绞尽脑汁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群猪?它们这样子图个啥?它们咋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懂事嘞?
后来我翻书,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一个词,我想这一定就是答案了,这个词叫 “感恩”。
原来这是一群懂得感恩的猪,猪场老板给它们猪食吃,带领它们走向了繁荣富强,它们感恩于老板,不愿意给老板添麻烦,所以借助于自己猪的身份帮忙压制其它猪躁动,嘿,真他娘的是一群好猪!
又或者,猪场老板平时给它们的猪食比别的猪量更大更好吃,在这种恩宠下,它们沉沦在幻想中忘记了自己猪的身份,以为自己跟别的猪不一样,幻想自己或许也能被猪场主提拔,所以卖力表现自己,做成一些事后甚至还会得意洋洋地望向老板,眼珠子里好像在说,老板,看俺干的不错吧,这群臭猪被俺治得服服帖帖的了。
又或者呢,老板每周一都开他个猪厂大会,给这群猪演个讲,训个话,说咱们猪场呢是一个大集体,我们每头猪都应该爱这个集体,不爱咱们厂那就是没有良心哇,加油干,努力干,把咱们猪场发展地更好更大更强,只要你们努力,我保证你们都能吃上最贵的猪食,住上最好的猪舍。如此一来,等到这群猪被送去宰的时候,它们还在想着,大概还是我不够努力吧?
其实很多人,不过是陪着高层赌未来,高层赌不对没关系,可以继续赌,毕竟人家不会担心自己被裁掉。本身高层眼里也没有员工,只有利益,员工自己堵不对,只能被裁了。老板赌上的是钱,员工陪赌的是未来。老板赌输了钱,大不了再赌一把,员工赌没了未来,就真的啥也没有了。有的员工连命都赔赌进去了。
所谓某些互联网大厂,也不过是披着一层炫酷的外衣,进去也是 996 的工作。因为你得陪着老板赌这种不靠谱的未来。
只是,你人生需要做的是淡定!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莫纠结!很多事情,对打工人来说都很无奈,最后苦的还是打工人。
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他被裁,明天你被裁,也只是打工人的命运。与你能力高低真没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你不过是个背锅侠而已。裁你,也只是杀鸡给猴看。
领导说,我们给社会每年输送一千人才。呵呵,确实是这样,陪你玩几年,你赚的盆满钵满,我们成了人才。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呢。我 TM 混了互联网十五年不是做人才就是走在做人才的路上!
青春就那么几年,你从小到大都是很优秀,拿着 985 的学历拼进大厂,恋爱都不敢谈,每天 996 的为公司奋斗,养着房东,养着这个城市,养着身体几十万亿的细胞,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头发秃顶,肾虚无力,腰间盘突出,赌上了自己一切,用自己拼搏卷走了无数人,梦想有一天出人头地,你做好了最优秀的自己,无一刻休息,只为了明天更好,最后结局被裁了。最后如梦初醒,才知道自己是小丑。
真实,上面的话都不敢说,我敢说只因为我不在大厂干了,也不想再进去。就算封杀我也无所谓。我坚决反对拿员工前途做赌注的公司!
我要说这些话,也希望企业裁员慎重考虑! 同时也希望企业不要盲目的招聘,因为真的很多同学因为你们的招聘赌上了未来。我不怕得罪那么多的大厂,我只希望彼此都真诚些,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我没有针对任何大厂,我只说一种现象,希望我写这些不会被封掉。
人生苦短,善待自己!
《金瓶梅》这书好,好到严重被世人低估和误解,很多人把它当秽书,实乃大谬!此书在序言里说了一种读后的境界——心生效仿者,禽兽耳。我个人觉得,读完此书豁然开朗者,方能洞晓此书的目的。因为,这本书揭示了人性的真相。人性的真相 = 生活的真相。懂,你就治人,不懂,你就治于人。
此书写绝望,但不止于绝望。只感受到前者,那未免辜负了兰陵笑笑生的一片苦心。觉得绝望的,无非因为书里各种龌龊的事情,这些暂不细表,我只说为何它是 **“**人生的全方位指导书”。
话头首先拉远一点,我们幼时从小、中、大学所学,基本都是阳光正面的,学生时代为培养健全人格学这些没错,但毕业后还只有这种想法就有点傻了,这在以后的工作、恋爱中注定要吃无数的血亏。很多人单纯朴素的学生思维,造成对世界的认知严重偏科,结果只能用栽跟头栽得头破血流来弥补,尤其是 “人性” 这一块领域。于《金瓶梅》学会了“人性”,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迎刃而解。而这也是《金瓶梅》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你。
**它教你怎么撩妹。**现在不少人,动不动以渣男,绿茶,段位各种自居,总觉得自己谈过几段恋爱遇过几个人,深夜里痛哭过,就算红尘里打过滚。得,这本描写 900 年前之事,成书于 500 年前的巨著告诉你,有的人 500 年前就已经成系统总结出体系了,现在的人只是道听途说了点皮毛就拿着芝麻就当宝。《金》开篇,就教你 “潘驴邓小闲”。现代社会,只要能做到其中三样,足够你横着走。随后,教你怎么应对不同类型的人。对孟玉楼,人是大家闺秀,大官人就提前做好她家重要人物的工作,把她仅剩的娘家人作得数那个搞定,然后吹牛什么从未婚娶,家有万亩良田却苦贤内助久矣,嫁过来必定好生对待。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愣是把人连同能买半个清河县的嫁妆一同带回家,人本来想做大娘子的,结果被西门庆忽悠得愣是后来做了小也心甘情愿。对潘金莲,投其所好,你不是喜欢物质吗?行,和王婆配合一通吹,我家怎么怎么有钱,家产怎么怎么丰厚,金莲登时心许了一半。后来王婆把他们锁房里,**二人心思细腻,瞬间秒懂,高手过招,招招精彩,什么金莲故意把东西掉地上,西门低头去捡趁机握住人小脚,最后两个海王完美演绎如何在一炷香内从 “陌生到熟悉”,再从 “熟悉到鼓掌”。**对粉头(古代小姐称呼),也是恩威并施,打一巴掌给颗糖,拿捏得服服帖帖,反正开篇就教你怎么各种撩。
**教你识别渣女,**珍惜值得珍惜的女子。比如,我以前一直以为西门庆是精尽人亡,虽然的确是,但其实西门庆不是第一天就死了的,他有被治愈的可能。事情是这样的——大官人在外面跟粉头玩嗨了,又吃了些番僧的强力药水,虽然略伤元气,但勉强还在能力范围内。结果当晚回了家被金莲逮到,金莲饥渴,哪听你说个不字。而且金莲漂亮、胸大,自小男人就围着转,根本不需要学照顾关心人那一套,她明白,只要利用自己的身材长相优势,便能轻易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女人漂亮没有关系,最可怕的是她自己知道自己漂亮。**这不,金莲兴致一来,越玩越高兴,不管西门庆直接倒了几十倍的药量,让西门庆当场精尽流血,但没死!第二天西门庆哀呼不适,金莲不闻不问,只有正妻吴月娘慌的又是让他休息,又是找医生开各种药方,忙里忙外煎药。之前有次也是遇到事,吴月娘大晚上一个人顶着大雪露天虔诚拜佛,希望自家相公收心顾家、悬崖勒马,希望西门府一切顺遂蒸蒸日上。妾们呢?哪管这个,她们只关心大官人有没有带礼物回来,有没有准备惊喜。西门庆精尽后的几天,本来注意调养,尚可恢复,结果药神潘金莲根本不管他死活,也不管他难受,强行喂他吃药(这一幕怎么有点似曾相识)。你别说,番僧的药的确也厉害,才吃完那劳什子就威风凛凛,小潘高兴坏了,坐上去就强行磨,磨了 2 天,活生生把西门庆磨死了。原文形容,西门庆将死前夕,像只野兽喘着粗气凄厉哀嚎了半夜,瘆得这些妾们一宿没睡。
大官人这边一死,除了吴月娘,其他人立马树倒猢狲散,尤其小潘,跑得比谁都快。小潘真的牛逼,大官人还没挂的时候,已经暗地里和西门府的小厮,大官人的女婿陈敬济都搞过,跟后者更是在花园里眉来眼去,捉蝴蝶玩游戏,不知道的还觉着像极了爱情。
**教你怎么避免渣男。**吴月娘,明媒正娶,又怎样?一个人的性子,是改不了的。是,大官人有钱、帅、活好,问题他持身不正,持心不纯,所以结果只能是他夜夜不回家,你倚门望断了秋水。聪明的女人要会挑人,帅,钱,重要吗?重要!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比如大家现在很不屑的 “人品”。我说你就是飞蛾扑火。你头揺成拨浪鼓说不会的,大官人只爱我一个。凭什么?就算他只爱你,但那只是那一分钟。他的本性在这摆着,你非要张飞绣花,可能吗?况且人性是善变的、摇摆的,就算现在不变,以后未必不变。那你说这样岂不是全天下人人都是渣男?不是的,看一个人有诀窍,看他的兴趣爱好,五官也要三观也要。大官人首先就没读过多少书,文化素养不够。他的世界观是男人要掌握钱权,之后声色犬马才算成功。什么,学习?学个屁!还有你看他结交的都是些什么?都是些烂人。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朋友环境,是影响成年人性格的三座大山,你老公周围如果全是蹦迪喝花酒的,那他就是个取得了真经的和尚,也得被带跑偏。
**教你培养正确的三观,以及不培养的后果。**书里有章惊世骇俗的金莲 “醉闹葡萄架”——大官人把自家院门锁了,在露天院子里把金莲剥光了,手脚绑在葡萄架上,然后这厮倒立进入。因为吃酒吃大了,玩完忘记金莲还在架上,晾了 2 个小时差点没把她吹干。更令人羡慕的,是后来李瓶儿还是谁,加入战局,三人愉快斗地主。还有刚开始,金莲把武大郎弄死后,尸身都还停在房里,喊了和尚来念经超度。**人中午还在念经,她和西门庆就在一板之隔的旁间开搞,声音贼大,搞得和尚们笑得东倒西歪。**相比现在什么出轨吃辣条在跑步打电话给男友,这俩狗做的事才是渣男渣女祖师爷。
**教你怎么交友,以及交了不慎会怎样。**这书我觉得最牛的,不是那些惊掉下巴的各种辞藻,最牛的,是对于很多小细节的描写——书开头就说,这大官人开药铺善交际,跟官府勾结,朝里有人,能左右司法,又贪财好色,吸引了一堆狐朋狗友,其中关系最好的,叫应伯爵。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八兄弟,一共十人。大官人有次提议,一人出点钱,道观里吃个席,以后每个月都这么搞一次。结果,当时众人个个唱喏,一口一个大哥,但后来基本都是大官人出大头。有次西门庆在家里办,书中是这么描写的——这些所谓的好兄弟,平日里拍着胸脯说有事找我的 “铁哥们”,有的趁乱把值钱的器具往包里塞的,有的趁机把西门庆漂亮婢女搞了的,有的狼吞虎咽把宴席当自助决心要吃倒西门府。原文形容地很牛逼,什么菜刚上来就风卷残云,血盆大口不带嚼一盘一盘往里倒,嘴边还挂着肉丝,手里就迫不及待拿下一个鸡腿,嘴上含糊不清说着还是西门大哥阔气,转头腰下就活塞。但大官人本身也不是个东西,十人帮里他还有个好兄弟叫花子虚,花有个媳妇儿叫李瓶儿,很漂亮,大官人图谋已久。没死之前,大官人和花子虚称兄道弟关系好的不得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铁,但那个时候大官人就和李瓶儿翻墙苟合了(没错,他们是邻居)。后来好兄弟花子虚终于死了,大官人慌的一分钟都不能多等立马就把人娶了,回家几番云雨,书里对此描述地很有水平,言辞对碰间让你叹为观止。试问,除了《金瓶梅》,还有谁愿意这么写实?
此书开头就有《酒》《色》《财》《气》四首诗振聋发聩,还说美色 “暗里教君骨髓枯”,1 千年来,有几个人听进去了?
还有,它教你做什么事,就会有什么结果,不要想着天上掉下掉馅饼,不劳而获(尤其是地位)。古人其实真的很厉害,起码对人性的认识要比现代人透彻得太多。比如妻妾制度,所谓妾,其实就是一个折中的办法,不能容忍他一直在外面乱搞,又不能当正房娶进来,怎么办,搞个妾的身份。但,这样的身份是有代价的,永远只能做 “小”。这也是《金瓶梅》的厉害之处,它揭示了,就算世间黑暗,但一个人做了多少事,就只能得到多少果。你漂亮,但不屑家务,也不专一,可以啊,做妾。你端庄、贤惠、持家,虽说不是特别漂亮,但也还过得去,那就八抬大轿,明媒正娶,做正房娘子。妾再牛,见了大娘子,也得行礼问安,好的先要让她挑,出门坐座位都得让着她。你瞅瞅,现代社会还不如人西门府呢!
它教你,男人还是要做个聪明的男人,知道谁才是真心对自己。《金瓶梅》里无数的话语,都在教我们,非常漂亮的,但文化水平又不够的,无一例外都有很大缺陷。这种人因为从小不缺男人,总有人舔她,总有人心甘情愿为她付出真心和钱权,导致从小到大她总能很轻易地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就是,这样的人很懂男女之事,很能知道男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波动,简单点说就是玩你跟玩猴一样。当然也没有什么耐心,更不会照顾人,任性、偏执、霸道,总之就是性格缺陷极度自私只爱自己,谁娶谁倒霉。你不信?多跟酒吧里低文凭的漂亮姑娘处一处吧。什么,你说你可以改变她,感化她?很好,之前失败的 50 个男人都这么想的,而且同时祝贺你即将喜提 “接盘侠”,“绿帽侠” 等一系列超级英雄称号。生活中反倒是那些不是特别漂亮,但性格健全,三观温暖的人,让人如沐春风,这种姑娘,值得我们珍惜。(哎呀我承认我也是颜控,这些话其实也是我对自己说的。)后来西门府分崩离析,只有吴月娘独自抚养遗腹子西门孝哥,各种奔波,着实可怜。
**总结一下,《金瓶梅》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 “真实”。**真实是大官人虽然可恶,可李瓶儿死时他悲痛欲绝,之后也常常思念;真实是小潘虽然性淫,但走在路上也会怜悯乞丐给些细钱;真实是孟玉楼虽然气质端庄,但丈夫一死没了男人也只能改嫁。真实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不是那些一个又一个短暂的瞬间的感动,不是抖音公众号各种视频软件宣传的浪漫、排场、奢华、高消;真实不是你电视剧看到的男人女人在对方死了一定守活寡,终生不娶日夜思念;真实不是你说我以后一定为民请命做个好人,再大的诱惑我也绝对不变心。不是的,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现实是海会枯石会烂,曾经的山盟海誓最终抵不过贫贱夫妻百事哀。我发现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大部分获取信息的渠道都被人把持、利用,商家用广告左右你,用成本几十的钻戒和持续夸张的房价洗脑你,抖音各种漫天蔽日的豪车奢侈品彩妆奴役你,让你接受贷款买他们的产品才能过上高级的、体面的、幸福的日子。各种电视剧浮夸的剧情和人设告诉你,**美女都是汗香屁香从一而终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朋友都是两肋插刀义不容辞为你上刀山下油锅,人人都是古道热肠义薄云天舍己为人视死如归。**这些人,为了商业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恨不得愚弄天下所有人,最可悲的是,他们还成功了。
我认为一个人相信什么,大概决定了他的认知边界。
而一个人所谓的命,在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他接收到的信息,以及他是否拥有善于甄别、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洞悉自己的命以及某些死都无法突破的局限后,人会过的比原来轻松快乐很多,因为再也不用满脑袋只想未来了,就会从当下眼前中发现一些让身心沉醉的奇妙情境或诗情画意的瞬间。
但能准确自知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活着会不甘心,只要不甘心,就会想着革自己的命。一个人想要革自己的命,首先要在最大程度上认清自己的命。所谓认清自己的命,主要就是搞清楚你最想干什么。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稍微懂点命理学的人或者有些社会阅历的人就会明白贫贱不贫贱是注定的,勤奋不勤奋同样是注定的。
《阴符经》有言:“天生之,天杀之;天养之,天灭之” 就揭示了这个道理。‘天’就是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宇宙。天体每时每刻在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力场,这些力场是导致万物生灭荣枯的根本原因。人类之所以有命运的问题,也是因为天体的运动造成的。人的言行,从表面看起来是可以由自己做主,深入研究下去是无不受宇宙中自然力的支配。
所以命运往大里说,就是被物质、信息、能量的自然定律注定的。因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互动的,你影响我,我影响你;你制约我,我制约你,一环扣一环,就象一部永动机,各个部件之间互相作用,没有一个可以自主的操纵者或主宰者。星体与星体,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信息与信息,人类与万物,人与人等无一例外,都要遵循这个互动原则。
往小里说,命运又被主人公个体的文化属性所影响。因为一个人的言行(也可以理解为自身文化属性),本身也是他命运的安排,是受到能量格局和运气力的驱动。如果人的能量格局和运气力足以驱动他去寻找正命、完成使命,那么他就不会变成现在的那个他。所以从这个本质的角度上说,命运就是天定的是不可以自己掌握的。
但若从人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解释的,命运又是可以自己掌握,适时的改造自己,革新自己,多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妥善对待自己的言行,命运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所以对命运的解释,有很多种。区别在于你信哪一种?不同的信,造就不同的人生。或许在多数人的眼中,命运是深不可测、变化多端的,它命运是主宰、是裁判,最公平又最势利,它是施主,最吝啬又最慷慨,它好像能给予你一切你想要的,但又能在一瞬间收回你所拥有的。
对照现实,有的幸运儿,虽然少德无才,却无需努力就能心想事成,左右逢源,终生锦衣玉食;而有些倒霉蛋,尽管才高八斗,智慧超群,奋斗不息,却屡遭坎坷,终生潦倒。人人心中对命运都有一把尺子,但现实往往给人相反的答案。
最典型的就是穷人和有钱人都是两个超级信命的阶层,只有中产是信科学的。但是穷人和有钱人信的命又各不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命运的把握和解读程度南辕北辙。
在命理学上来讲,命运有两重含义,一是命,指先天所赋的本性;二曰运,指人生各阶段的穷通变化。
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素质能力看重导致大多数的富家子弟,即使没有祖辈留下的资源,也比普通孩子更优秀,更有能力。贫穷刚好相反,除了资源的限制,还有观念的束缚。
你可以从身边一些贫穷家庭对孩子的管教以及孩子的成长表现观察的到,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会延续他们父辈的命运,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跳出来。
我知道这很残酷,但责任也不全然怪他们,因为对于穷人来说,由于没有资源,没有观念、只能靠勤劳出售自己的时间和体力,当勤劳致富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他们还能相信什么呢?在无力改变自己的状态时,只能信命。把希望寄托在外物外人,或寄托在神灵风水上或寄托在被其称之为救世主的人身上。很可悲对吧,但有数据统计,中国有 4 亿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如此。
那富人信的又是什么命呢?在公开场合我们不难发现,富人常说运气,“比如马云常说,我只是比普通人运气好而已”。穷人和富人都信命,但两者之间所信的命各不相同。穷人是不得不信,富人不信不得。
为什么富人是不信不得呢?因为当一个人的财富身价和权势到达一定量级后,命运和运气对其来说就至关重要。
试想普通人的职业天花板撑死了赚个百万年薪,这是肉眼可见的完全依靠努力勤奋获得的。但一年赚亿万、十亿、百亿呢?达到这个等级的人需要具备什么呢?最大的恐怕是勇气和运气了。所以,最高级别的人相信命运相信风水,喜好求神拜佛,他们拜的是运气,赌的是谁掌握了客观规律,谁就有了更上一层的可能。
夹杂着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中层人信的是 “科学”,也就是信自己。他们认为一切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看中自我修养,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在他们眼里实力就是运气,以至于对实力的崇拜到达了对真正的运气置若罔闻的程度,他们的信仰使得他们习惯了用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一切,求神拜佛、运气风水在他们看来,不值得一提。
这一层的人遵循的是付出就有回报定律。由于他们本身拥有的资源不多,这些资源也无法为后代提供太大助力,所以他们坚信鼓励后代多付出多努力就可以多收获,从而达到真正的改变命运,但是当阶层固化,努力开始变得无用时,他们的信仰就会瞬间崩塌,转而变成攻击社会及政府。
各阶层间的文化属性
各个阶层对于命运的理解不同的本质上是由阶级文化属性不同造就的。我在上篇易经与佛教的异同中说过,古代中国的上层文化是庙堂文化,是以儒家为指导的带有人伦倾向的天道论。天道用《道德经》第五章来解释就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不会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任其自生自灭,圣人也不会感情用事,对百姓也应当一视同仁任其自生自灭。这就是上层的文化属性,开放包容多元,尊重客观规律,不强加干涉。
而下层的文化属性,是破格争取,速胜、宿命论。如小红楼案中的一手打造了黑暗帝国的赵富强,相信的就是破格速胜论,在他眼里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远不如突破法律底线,巧取豪夺来的快速。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古以来天道论或许不讲感情,但是天道之下还有人道论。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既有亲合的一面,也有疏离的一面。老子的《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这条理论,也被现代人概括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人道和天道的最大不同在于:“天道是走向负反馈的”,人在命上要面临生老病死,运势上要面临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天道这一端,永远不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增强回路。
但人道是倾向于走向正反馈的,正反馈就是要不断地强大再强大,有了钱还要有更多的钱,要大而不倒、永无止境,这现实么?所以生活中有太多我们肉眼可见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例子。所以坚信正反馈的人,不达到登峰造极时,就一定不会感受到乐极生悲、泰极而否的状态,因为一旦头脑中的增强回路建立起来,想回撤难上加难。
《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就是道的运动规律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反过来,所谓风水轮流转就是这个意思,运动规律是两极交替的,正如易经对于 “道” 的解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意思是什么是 “道” 呢?一阴一阳就叫做“道”,就这么简单。说起来简单,但理解起来不容易。
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就是道,而是说宇宙之中的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两个相辅相成,互相结合,互相转化,这才是 “道” 的法则。
正如同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好命坏命,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好命之中也夹杂了坏运,坏命之中也有好运,都不是绝对的。所以说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但我们人总喜欢走极端,偏执一方,不能明白阴阳之道的道理,所以说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人不是也一边分手,一边找下个男女朋友嘛。人可以换,但是岗位上始终要有人啊。当然也看公司情况,直接岗位被撤也可能,那就不再招人了。
职场千层饼,永远让你直呼内行。
只要认真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招聘的企业和岗位绝对是比往年低很多。表面上招人,其实是做宣传。
清北复交几个名校一走,三四十万薪资包消息放出去,宣讲会、笔试、无领导群面、小组面、压力面一个不落,形式越复杂越好,宣传效果拉满,参加的学生再发个微博朋友圈,这不比花钱打广告划算的多。好一派行业欣欣向荣、企业蒸蒸日上的景象。
收入看似水涨船高,但实际招聘岗位少之又少;门槛也从以往的平均 211 本科水平提高到了人均 985、海归不稀奇。面试形式更是花样百出,还搞出了狼人杀群面,为了讨口饭吃真是不容易。
总之,岗位少、门槛高,宣传为主、招聘为辅。
这是一道经典小学数学题
有进水有排水
形势好的时候,进水速度加快,水池高度上涨
形势不好的时候,出水速度快,水池高度下降
这样不就解决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问题了
去旧招新,是开源节流的好方法。
毕竟新员工薪资比老员工要少,精力却比老员工多,耐磨抗打,可以最大程度榨取价值。
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换旧更新,虽然是趋势,可是人不忘本,企业也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老员工兢兢业业的贡献,不能忘记老员工的青春年华都消磨在你的企业。
年龄大了,没有退休金的他们,该何去何从?
你玩手游不也是一样的拆小船养大船。
老人工资高,又用不到那么高的技术,所以裁掉降低人工成本。找点新人,便宜好用。
一方面,裁员可以集中裁,这样可以 “减本”(压缩人员成本);但是单靠人员缩减,只能治标不治本,最重要的是进行人员架构调整,提高内部流动性,来达到 “增效”(增加单位效率)的目的;所以一边大量裁员,一边持续招聘,这两件事本身不冲突。
ps:裁人比较快,但是招人节奏要慢的多,这样不用把 “减本增效” 放到台面上,还可以给市场一种只是正常人员优化的幻象。
我有个问题,hr 会被裁员吗
资本家为了打击工人,只报道自己裁员多少,不会说要招聘多少。我听的骇人听闻的新闻都是裁员多少。不知道这些新闻怎么成为热点的。总之我觉得哪里一定有问题
中国互联网企业说好听是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比起国际互联网巨头,在技术创新方面差之十万八千里。国内互联网企业更像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些技术劳工和在厂里上班的工人没啥本质区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那就是每年各互联网大厂都会流出一些裁员消息。
早年会有阿里,悄悄告诉大家,
当年裁员的重灾区部门,其中就包括了优酷。
以最近互联网大厂新星 “字节跳动” 为例。
这次裁员的部门是 “商业化部门”。
主要负责是字节跳动旗下综合的数字化营销服务平台,
负责流量拓展和变现等业务。
简单来说就是将字节跳动旗下的流量出售给商家,
通过广告的方式变现。再通俗点就是销售人员。
现在流量和自媒体为大趋势的情况下,
商家对于这种流量转换的需求逐渐下降。
在市场渐渐饱和下,
销售岗裁员也无可避免。
但各位 bb 不要慌,
公司会根据员工个人能力进行调岗,
也会听员工对于工作意见进行协商。
在及时止损停止一些市场饱和的业务的同时,
也保证了优秀员工不流失。
其实也证明了,大公司≠好工作判断标准。
即使是这样,每年春招、秋招还是会看到
各大厂活跃的身影。
问
为什么大厂每年都会大量招人,又进行大裁员?
A. 关注点不同。
在大厂业务稳定的情况下(自带流量),
在行业内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公司在这时不会把重点放在业务扩展上,会更加注重优秀人才资源上。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
现在春招、秋招的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了。
B. 防止人员流失。
公司规模大,离职率以及员工流动性
也是很大的。
为了能够让公司业务能够持续运作,
大公司一般都会长期招聘人员,
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
C. 筛选优秀更优质的人才。
大厂每年利用知名度校招,
其中也是在寻找每届优秀的应届生。
每一代人的想法以及能力都不同,
市场千变万化,如果公司一成不变,
不懂得迎合市场的变化,
公司无法突破和创新,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个时候就要每年引进 “新血液”。
到这里,相信各位也大概知道了各大厂的套路。
想跟大家说:
我们可以把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当成跳板,
但不可以把大公司的知名度当成我们的实力。
求职过程中,我们可以凭着在大厂的实习 / 工作经验获得好的 offer,
但进入职场无法体现出个人价值以及能力时,
不懂对自己投资、增值。
即使不被应届毕业生刷下去,也会被同事刷下去。
所以不管是在大规模公司还是小规模工作,
我们都要懂得如何在工作岗位锻炼自己,不断的累积经验以及本领,
这样即使面对竞争晋升机会,
或者有机会去更好的平台,我们也可以好好把握住。
不止问题里这几个大厂的问题,这是目前普遍现象。
公司运转离不开各个岗位,有开拓 部门,有日常运营部门,也有维稳部门,也有刽子手部门(请各自认领,不具体写清了哈)
公司里能画饼的,都是上层。通常手里掌握着资源和关系很多。
能舔能忍的,是中层。手里的资源关系几乎都是平行的,或者上层给对接的,有实权的少。
兢兢业业干活的,是普通员工,手里要啥没啥,往往还得自己去想办法争取。
大公司一般会有很多条业务线,老板也是喜欢玩了命的折腾,互联网公司我呆了 10 年,能折腾的老板啥出身都有,发家致富之后就会换一个行业,你没看错!根本就不会在一个行业深扎下去(当然,不是什么有技术壁垒的行业)。
这些老板只会盯着市场趋势,提前布局,可能提前个 5-10 年就开始做了。但是怎么进入到未来赛道呢?就是成立项目组,做跟这个赛道相关的项目,不停的换品,直到达到了他心目中的那个梦。所以,每换一次品,就会有一帮子人被换掉,人来人走,见怪不怪。
老板们似乎都很喜欢吹风,能忽悠能舔的,就能把这个耳边风吹成风口,让老板们不顾一切的冲上去。
再来说说,往往新项目,都是新团队,很少从自己原有老团队抽人,一个是老板觉得这些 “螺丝” 很好用,不吵不闹,每个月安稳拿着比市场水平平均略低的薪水就行了,能力可以很平庸,甚至可以没情商,能干活就行,所以,新项目都会招新人,可以薪水高一些(薪水高这个关键点,为后期砍掉项目裁员,就是一把利剑,因为薪水高,所以成本高,没成效让你滚,就得滚),成了就单独成立公司运作 ,不成就短时间内砍掉,试错工具而已。然后继续招新人,完成老板的“大饼梦”,一轮一轮又一轮……
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只有大厂能不停给你机会试错,那你就继续折腾。
如果你只是本着锻炼自己,混个光环(或者薪水高),那就往风口项目上扑,大厂跳出去,往往很吃香。
在大厂里,薪水拿的爽,光环加身听的爽,都别当真,毕竟不是铁饭碗,都是拿命换钱。
差不多就要退场,别最后变成锈死的螺丝钉失去价值后,再出来就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了。
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
在脉脉等多个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说法是,此轮阿里整体裁员比例高达 30%**。**但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太过夸张。但是阿里的部分事业群确有不同程度的变动。
其中,本地生活业务是重灾区,但核心电商仍将扩充人手。
在这一次的互联网裁员潮中,电商业务显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字节跳动正式成立以 “电商” 明确命名的一级业务部门,统筹公司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多个内容平台的电商业务运营。
2022 年,“电商” 业务,依然是字节跳动的战略级业务,大力扩招技术和运营等人才,扩招人数超 1000 人!
为什么互联网大厂一边大规模裁员,又一边招聘?
一是为了降低成本,把薪酬更高的部分老员工替换掉,可以大幅减低用工成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招到 “内卷” 的年轻人代替工作。
二是人才不匹配。随着业务调整,原先的人才与业务不匹配,需要重新招聘。
三是换血。老员工离职,补充新鲜血液。
正因为互联网发展迅速,所以有些工作不需要太多的人工操作,而且随着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岗位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一个人可以身兼两种职位。再加上如今互联网公司太多,竞争也很激烈,如果面临经营不当等其他问题,很快便会从中被收购或者淘汰。所以,一些公司不得不通过一些其他途径来缓解某方面的压力,规划自己的行程,为以后的发展着想,自然有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会被刷下去。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发展,对技术等方面要求会提高,比如熟悉程序的人,设计编码等各种技术性、高难度方面需求就会很高。但是中国这方面的培养,还有这方面专业能学有所成的人才很少。
总之,就是需求和产出不匹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种落差。所以,学习计算机、编程等这方面的人,学好了的话工作及工资都不是问题,但是这方面人才真是少之又少……
换血。
因为越是老员工成本越高。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教给我们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大规模裁员是要裁掉已经对公司没用的,天天在公司混吃等死、还占着岗位的一群人。
先裁掉他们,空出位置,再招聘新鲜血液,能为公司带来利益的员工呢。
毕竟,就算是企业, 也没义务养一群工作不积极、已经学会偷懒摸鱼的老油条吧。
裁员是为了缩成本
招聘是为了做宣传
大家可能只看到了裁员,却不了解被裁的人的个人信息
但如果能看到就会发现,那些月入 4 万,月入 6 万的老员工,很多只来自双非院校,甚至是二本、三本
比狼性,他们也许很强,但是在一个逐渐成熟的企业,他们对一个不再高速增长的公司,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江湖气的作风,过于激进而不计后果的做事方式,闷头干活不讲究理论指引,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懂管理、不懂风控、不懂财务,不配合业务部门工作,甚至有需要的时候英语都说不明白
这也是他们一直没能做到管高层,躲避开裁员的原因
那企业为什么不裁掉他们,去花 1、2 万的便宜价格去招聘清北复交的研究生呢,自己当过领导的,都知道学历高的人真的好用的概率,还是不低的吧
优化两个字,也并不完全是借口
之前发展快缺人,招聘标准放得太松了,现在自然要优化
再有其他原因就是裁员和招聘的是不同业务线,亏损的业务线自然裁员,盈利的业务线自然招聘
人才战争,
向来是不要脸皮的争夺战,
一面想要降低人力开销,
一面尝试争夺人才资源。
互联网大厂一直以来都是高薪的代表,对于刚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进入互联网大厂就意味着年薪高出同龄一大截,也因此,各个互联网大厂每年春秋招的竞争都是相当激烈。
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又有着裁员风,此前,阿里裁员 **30%,**快手 **30%,**360 也裁员 **20%,**还有爱奇艺,也裁了近 40%。
不少应届生同学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互联网大厂大量裁员的同时,春秋招人数却只增不减,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 offer 先生就来和大家谈谈为什么互联网大厂一边大规模裁员一边招聘?
重点开始前,offer 先生老底扒光整理出来了 8G + 的全网最新最全【互联网资料大礼包】网申 - 简历 - 笔试 - 面试全覆盖,春招领这一份就够啦!全文 2000 + 字,能够大大节约大家的时间!
点击查看更多详细内容 ▼▼ 可免费领 1 次 1v1 求职咨询服务
根据 2021 年中国企业校招研究数据表明,近三成的被调查公司今年扩大了校园招聘规模,规模越大的企业应届生扩招的比例越高。其中将近 15% 的万人规模的企业,校园招聘需求增加 30% 以上。然而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校园招聘名额增加,就判断企业岗位需求增加,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企业招聘重点从社会招聘转移到校招。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 HR 表示,他们在新阶段的招聘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将较少地通过社招或猎头引进的方式来招聘员工,重点是内部培训和选拔。
内部培养的通过一次次部门轮转,将更熟悉公司各种业务活动,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对公司也会更加忠诚,而通过校招获得的应届生是内部管培的基础。
而且就性价比而言,校招比社招更实惠。扩大校招比例以及对岗位类别的调整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校园招聘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对于互联网大厂们来说,**最紧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高科技人才,这一大趋势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成熟的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红利正在消失,**市场也不再是停留在人口红利驱动的阶段,而是创新能力和科技能力驱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企业和员工的要求都显著增加。
正如第一点所说,现在互联网大厂的主要目标集中在了校招上,就 2022 年应届毕业生而言,腾讯发放的岗位招聘人数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40% 以上。百度和字节跳动公司发出的 offer 也达到了 800 多个。另一方面京东与阿里面对校招应届生的岗位也是开通了一百多个。
对于想要加入互联网大厂的应届生同学来说,offer 先生位大家提供了互联网大厂内推码,包含字节跳动、腾讯、网易等,点击下方链接可以免费领取
从行业角度看,**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渗透率和普及度目前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就已经达到 10.11 亿,互联网渗透率达到 71.6%。到 2025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可能超过 11 亿,普及率将高达 78.5%。除了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之外,显然没有太多新用户可供开发了。
僧多粥少,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互联网赛道。在过去几年中,几乎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都在创新和模仿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这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形成互联网壁垒,产品和服务模式趋于同质化,行业进入到红海竞争,陷入了零和博弈的怪圈。
**对于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有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用户,规模,体量。**如果未来自己的企业能够垄断市场,哪怕垄断不了也可以兼并、出售、转手,对于资本家来说也是赚的。而互联网企业能做的只有不断地获取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年轻人们跳槽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再有老一辈人那种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得过且过一辈子的想法。员工跳槽的跳槽,绩效考核末尾的淘汰的淘汰,供需失衡,企业只能通过高薪酬,好的福利待遇来招揽新人,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单位的老员工们上了年纪,没有技术经验能力,做不了管理岗位,只能和年轻人拼时间和体力,当然是拼不过的,最终的命运就是被裁。
这份**【应届生求职大礼包】也送给你啦,新同学咨询咨询免费哟,包含:**
应届生春招求职礼包,全是干货!涵盖:网申 / 简历 / 笔试 / 面试
觉得有用的话请给个赞吧!祝大家逢面必过,都能拿到心仪的 offer!
关注 @offer 先生求职咨询,每天更新面试求职资讯,帮助大家在求职路上顺利拿到 offer , 让你的求职之路不再艰辛
猜你还喜欢这些校招干货:
如何评价华为海思 2022 届应届生招聘公告:加入华为海思,拖着世界往前走?
offer 先生求职咨询:国企由编制转为合同制会辞退正式员工吗?
丶说明待遇留不住人,但职场小白又需要工作经验经历。就当实习吧。
招聘广告也是营销的一种
不知道。
反正街上贴着招工的饭店,一般都不太景气。
不过我想起小时候的数学题:
一边抽水,一边注水。
我当年想不明白。现在也没想明白。因此,没有进了互联网大厂。
高薪招聘,疯狂裁员,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要这样做?
[
高薪招聘,疯狂裁员,大厂的 “养蛊式招聘” 害了多少人?
郭甜茶的视频
· 8.8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62934965231456256)
听说过干电池理论吗?
你家遥控器换新电池的时候要不要拆电池呢?
以为编程是脑力劳动,其实是脑力劳动 + 体力劳动。
纯脑力劳动越老越吃香,体力劳动老了就肝不动。
你肝不动就换能肝动的来肝,如是而已。
两方面的原因,但都跟大环境相关:
1、经济下行压力大,大厂主营业务承压,没有余钱四处探索。
2、当前政策限制多,激励措施少,也没有动力探索搞扩张。
两方面的原因,要求互联网企业将资源更多地向主业聚焦,保证企业能活下去。
至于招聘,实际上更多地属于低成本置换,同时内部施压。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阿戒我就这么一说,各位就这么一看哈!
从前两年开始,小米,腾讯,字节就陆续传出裁员的信息,我等未身处局中,只能从侧面来看。
当然,这样的消息对于我这样的创业者已经无感了,作为一个企业老板本来就承担比打工人更大的压力,当然这也是我在选择成为创业者那天就要去面对的。
另外,我也看到许多老板们把公司和员工放在对立面去面对,设置有利于自己的管理措施,其实就是在能量上,把员工屏障了。而其实,企业的财富是要由员工齐心创造的,企业主要发心包含于员工。
我认为有这 2 点
1、 找人才,人才才是是资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啊!
大家有没有看过淘金子的视频?根据沙和金的密度不同,人们把含有金屑的沙粒在水中荡洗,使沙随水流去而金沉在底部,这就是常说的淘金。经过淘洗大量的沙子后,可以得到很少很少的金粒。这人才也是一样,我先大量招聘一些人才进来,好的人才留下,不好的,不好意思……
2、 招聘难道不是一种省钱的宣传渠道?
尤其是校招这种,互联网大厂招聘啦!30-40w 的年薪!……
另外,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不景气,就通过我公司合作的业务判断,也就是部分业务不景气而已,更多的是他们砍掉那些不能赚钱的业务,感觉他们更多是在探索可以挣钱的模式。
招聘新人,有个以工代训补贴,正好平掉辞退老人的补偿,顺便给公司注入新鲜血液,赢几次?你们帮我算算?
高情商:持续向社会输送人才
低情商:铁打零经验的小白和资源的大佬,流水的往届生求职者
厂家没有在 【这些人】中留下【那些人】,很清晰就是不需要【这些人】,而同时需要【那些人】。
这当中不论所谓的表面上、深层里的那些能力、经验 、企业优化、制度等等,甚至就是一个运作 、一个形式、一个流程….. 。
招的和裁的不一定做的是同一个业务
一般情况下都是裁一些一直没有什么成果的业务线
比如最近沸沸扬扬的字节(大力教育)、京东(京喜)
大批量招人的话一般招的可能是新的(有未来的)业务(手动狗头)
还有就是 公司是要盈利的
他要是觉得你老人在这呆着 要发的工资也多 创造的收益又少
那还不如要工资更低的新人
打工人 命运都在资本手里…
2022 年春招季已到,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启了抢人模式。在这同时,也有大厂频频曝出裁员、降薪的消息。
而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2022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惊人的 1020 万,相比 2021 年增加了 167 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究竟哪类人才是大厂的 “香饽饽” 呢?
重点开始前,双手奉上新人福利**【春招网申表 & 名企求职干货】**一份前所未有,精心挑选,从网申、简历、笔试到面试,囊括校招的每一个环节的:
每一位正在准备春招的同学注意了,下面全是干货,可获得 1 次免费求职咨询机会噢 需要的戳▼▼
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不要忘了给 offer 先生点个赞和关注 @offer 先生求职指导 !
画面切换到今天,从大厂走出的每个互联网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一股惴惴不安的情绪在这里蔓延。
就在前两天,互联网两大巨头齐上热搜
据传,腾讯预计裁员 10%~30%
阿里裁员 30%…
其实在此之前,字节已经对人资部 “痛下杀手” 了!也不光字节,今年年初以来许多互联网大厂相都在传“大裁员”,不仅使得人人自危:
微博(2.17)
美团优选裁员(2.15)
小米裁员(2.14)
滴滴裁员(2.12)
叮咚买菜裁员(1.14)
拉勾网裁员(1.12)
爱奇艺裁员(1.12)
拼多多裁员(1.08)
虽然很多传言暂未被证实,但是这股传言也已经让很多人开始唱衰。其实 srds 裁员对于大厂来说已经不算新鲜事了,一些部门被裁员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但没想到大厂竟是这样 “双标” 一边裁员,一边又计划广招小鲜肉…
根据智联招聘最新的发布《2022 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三期)》,今年春招需求量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专业服务、咨询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相关行业;房地产、建筑工程行业。
再回头看看现在的春招市场,你会发现上面的数据太真实了!!!不少大厂今年纷纷开启大规模校招:
小米开放 1000 + 岗位;
字节跳动放出 6000 + 岗位;
美团狂甩 10000+offer;
…
而且和往年比起来,明显今年的大厂为了抢人都急了小米比去年提前了 14 天;VIVO 于比去年提前了 12 天…
更离谱的是阿里巴巴,前面在裁员,反手直接开启了 2023 届的校园招聘,再看看阿里给出的薪酬:
两会作为全国瞩目的重大会议,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从 5G 规模化应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再到如今爆火的短视频、元宇宙、无人驾驶等,这一系列技术发展都需要大量掌握 IT 技术的专业人才。
2022 年校招,腾讯给技术岗应届生年薪总包 40 万起步;美团的技术岗 SSP 总包也在 60 万左右;字节跳动的校招,研发类职位也是招聘的重点方向……
在当前这个就业环境下,虽然大厂的扩张速度变得谨慎,但依然给算法、研发等技术人才开出了极具吸引力高薪。各家对 “程序员” 的抢夺,从未放松。这也说明了优质的“程序员”,依然是大厂需要的人才。
即使是在高薪的互联网行业,由于从业者的竞争力不同,他们的薪资也不尽相同。
如果你想获取更全面的求职资讯与干货,快来领取免费的**【求职无敌干货合集】**一份前所未有,精心挑选,从网申、简历、笔试到面试,囊括校招的每一个环节的。
我们会根据你的求职方向,为你定制专属网申表,而且导师每周还会精选两个岗位推荐给你,不让你错过任何机会!
每一位正在准备实习 · 的同学注意了,下面全是干货,可获得 1 次免费求职咨询机会噢 需要的戳▼▼
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不要忘了给 offer 先生点个赞和关注 @offer 先生求职指导 !
猜你还喜欢这些校招干货:
面试时自我介绍怎么做?500 强 offer 收割机现身说法
我家附近一个餐馆都关门几个月了,门口还贴着招聘几十个职位。
你听说过捡漏吗
本质就是换血,而且必须换血
互联网是个迭代超级快的行业,搞技术几年不学习,就搞不懂最新的技术了。
做产品的搞几年就不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了。
只有把新鲜血液招进来,才能跟得上时代,而且一个人呆太久,可能变成老白兔,干活不行,撕逼扯皮甩锅能力一流,必须要引进新人形成鲶鱼效应。
互联网行业最注重效率,很多人做的工作都是 focus 某一精细环节,就跟螺丝钉一样,坏了换个人可以快速顶上,而且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划分越来越精细。
老人工资高,家庭负担重,身体素质又不行,加班搞不过年轻人,工作又有很强的替代性,换个年轻人不香吗?
年轻人平时加班狠,深圳周末都来公司,单人一人无牵无挂,这不是理想员工吗?
很多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都在 30 岁以下了,腾讯 2019 年新进公司的员工占所有员工一半。
说难听点,互联网基层员工和流水线工人性质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行业红利大,可以拿到高薪,但没什么不可替代的,而且必须要不停更换螺丝机器才能保持活力!
这几天,知名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开启了 2022 校园招聘补招。
就 “青青湾求职” 青青君所知,本次补招,包含了游戏、商业化、HR 团队等多个部门的岗位。
这家公司给人的印象是,永远在 “饥渴” 地招人,每次招收的岗位也非常多。
不过,吊轨的是,今年以来,字节裁员的消息,也屡上热搜。甚至有些刚刚进去的应届生也不幸 “中招”,忍不住上网抱怨,裁员后继续找工作,既失去了“应届生” 的宝贵身份;工作年限也太短,短到没有足够竞争力参与社招。
那么,今天,“青青湾求职” 青青君就给大家聊聊字节跳动,以及他们家的校园招聘项目。需要指出的是,我之前还写过相关的求职指导文章,想要复习的同学,猛戳:
字节跳动 hr 被指欺骗应聘者,hr 的哪些鬼话不能信?
字节跳动抖音校招 互娱部门是字节的最大 “王炸”
图片
为何裁员中,应届生最受伤?
就 “青青湾求职”(微信公号 ID:qqwjob)青青君所知,今年以来,字节跳动至少有数次引起热议的裁员事件。
今年 8 月,受 “双减” 政策影响,字节旗下的 “大力教育” 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而彼时,距离大力教育正式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
而且,在传出裁员的几个月前,该部门还曾多次进行招聘宣传,每次招聘的人数都达到数千人之多。
如果说,大力教育的裁员,是受政策影响的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游戏业务和商业化团队的裁员则是主动为之。
据了解,游戏业务的裁员对象,主要是 Ohayoo 团队。
目前,字节的游戏团队主要包括 Ohayoo、朝夕光年、Aoligame、Pixmain。而此次裁员的 Ohayoo 团队一度帮助字节在休闲游戏发行领域站稳脚跟。
但随着该团队的高管离职,整个团队随之发生重大人事调整。
与此同时,字节的商业化团队也传来了裁员的消息。有员工表示,各大直营中心和呼叫中心要裁撤 30% 到 70%。
讽刺的是,虽然屡传裁员消息,但字节还在 “买买买”,四处并购的消息也频频上新闻。更有甚者,前些天,张一鸣的个人身价还一度超过马化腾等人,荣膺互联网首富的宝座。
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就 “青青湾求职” 青青君所知,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大厂为了实现高估值,必须通过不断扩张,寻求下一个爆发式的盈利增长点。
字节虽然诞生了抖音、今日头条等爆款 APP,但最近这两年却乏善可陈。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家高调进入了教育、游戏、医疗健康等各个新领域,寻求突破口。
只是,目前看来,这些新业务的 “产出” 并不理想。
为了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公司只能一边继续招人 “试错” 新业务;一边继续裁员淘汰产出不理想的业务。
而在这种调整中,最受伤的,恐怕永远是应届生。
一方面,他们工作了几个月之后遭遇裁员,如果再找工作,失去了 “应届生” 身份;而如果以社招人员参加社招,工作年限又太短,竞争力不够。
那么,应届生应该怎么避免没工作多长时间,就被裁员的命运呢?
应聘时,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先了解一下该公司的核心部门,然后尽量去应聘核心部门的核心职位。而对该公司的一些新兴业务,或者边缘部门,要权衡利弊,谨慎应聘。
解读字节跳动 2022 校园招聘补招
就 “青青湾求职” 青青君了解,这次字节的校招补招,主要放出了朝夕光年、内容质量与用户体验平台、懂车帝、商业化、小荷健康、HR 团队的职位。
那么,应聘这些职位的性价比如何呢?
从好的方面来说,字节目前已经跻身国内互联网大厂的一线梯队。平台起点不错。如果以后跳槽,认可度也会比较高。
不过,这次补招的职位,不少是字节的新兴业务部门,不确定性高。如果业务开展不理想,裁员的风险相对较高。
图片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应聘,“青青湾求职” 青青君整理了往年字节的笔面试情况,供大家参考:
笔试:
2022 秋招的情况是,笔试分为四部分:三部分行测 + 一部分性格测试 (岗位不同,考察内容有所不同。比如,有同学报的游戏岗,最后还会有一道专业题)。
行测考察了言语理解、图形推理、资料分析。
面试:
2022 秋招 “广告策略营销” 的情况是,有一半内容是围绕着简历展开,还有一半内容是围绕着业务展开。有同学被问到的问题,包括:
对岗位的理解?
实习学到了什么东西,可以运用到这个岗位中?
介绍自己遇到的挫折,怎么处理?
推荐一款 app?
如何提高西瓜视频转化率?
2021 秋招人力资源实习生的情况是,主要是围绕简历上的经历进行深挖,所以对个人简历上的内容一定要熟悉,并且可以深入解说,切勿造假。此外,有同学问到的问题包括:
为什么选择字节?
为什么想要这个人力资源岗位?
这个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你了解吗?
之前学过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吗?
如果以后走的是人力资源培训的岗位,你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如果没有被录用,会不会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
最后,祝大家应聘成功!
正常,脏活累活总不能一直让领导干吧。
用人体比喻。
每天都有细胞死亡,同时也有细胞重新生长。只要新鲜细胞足够多,机体就是正常的。
在人年轻的时候,死的细胞都是可以迅速由新细胞实现功能,比较重要的细胞迭代很慢,不会受到影响。
现在互联网确实不是前 10 年这样赚钱,但是要承认的是,确实帮助很多普通人完成了财富的积累。从很多信息可以知道,大公司的核心业务变化不大,新的部门没出成绩,无论在哪个企业都是首当其冲的。
但是总不能不要新人吧,把一些有能力的新人放出去了也是问题,所以老的换新的,以前有很多词,现在说法更隐晦了。
既然都叫厂了,自然就是业务流水线化,裁掉工资高的,招聘工资低的,工资高的建立起来的业务运作机制,工资低的进来按部就班就好……
为了节约成本
你没吃过甘蔗么?
为什么要吐渣子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为了造成一切正常的假象!
不裁员怎么招聘 又不需要那么多人
换电池
电池当然是用到差不多没电就换掉,如果用到彻底没电有可能耽误事,甚至坏掉的电池会损坏电器。
吐故纳新,方可长久
因为需要所谓的新鲜血液…
这叫为祖国培养人才,培养成功了当然换一批
挣钱当然光荣,但是创造价值更为光荣!
没错。
在任何单位,只要肯提升自己,创造一些价值,有一点成就感,总能在这个边界里撑满自己。
所以,总会有人趋之若鹜,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还为了燃烧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毕竟,现在社会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例如开滴滴、做闪送、送快递、成为外卖小哥… 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所以,他们,这些勇士,退路是有的。
未来可能是残酷和不美好的,但是我们要用为变化准备好弹性空间。
这个弹性,可以是稳定的向上生长,也可以自由的飞翔。
华为开启职场 35 岁焦虑及定期强制换血
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大厂只是把华为玩的烂熟且很正确的 c 操作
照抄一遍而已。
因为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潮水褪去后
互联网行业告别高增长红利,
开始转向运营管理红利了。
管理运营的价值、使命、目标就是 “控风险,降成本,提效率,增收入”,没有其他的了。
至于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程度激发团队的善意,都是附带的。
员工把企业当作大家庭,
或信以为真认为企业是大家庭
不仅对员工有害,对企业也是有害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作为一个大企业而言,必然要做新陈代谢
以保持团队的活力及奋斗精神。
员工过于老员工化后
就会把慢慢的丧失斗志及活力!!!!
所以主动优化绩效排位靠后的
然后引入新鲜血液,这是企业的常态!
忘记了先有 XXX 后有天的华为,率先开启了职场 35 岁焦虑了吗?
先有 XXX 后有天的华为一直在这么做
而且获得了正面评价!!!!
看看这两篇文章,或许就会明白一些了,也知道怎么未雨绸缪了!
[
谢尚伟:被忽略的真相,通常你比企业更长命
把供职企业当大家庭,妄图对供职企业 “从一而终” 是幼稚的;对企业,对自己都是有害的! 国内大总型的企业平均寿命不到 10 年, 国内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 3 年, 中国人均寿命 74 岁 + 客观真相: 绝大多数企业的存续期相对人的生命长度而言,显然更加短命;指…
0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8582130)
[
谢尚伟:如何才能削减一点焦虑?
谢尚伟:如何才能削减一点焦虑?毫无疑问,中国人的总体生活福祉已经比过去 30 年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善;并且中国的世界地位及影响力也发生了本质性的提升。 毫无疑问,中国人的焦虑指数似乎没有因为生活的改善而削减,反倒是整个社会充斥着焦虑、不安的氛围;…
1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9006331)
常规操作,新毕业生价廉物美,听话好管理,替换老油条。
买新不买旧啊,这年头,消费主义不到处宣传,换个手机都是要年年换新,对于公司来讲,用人不一样的么?
画饼激励,再换掉。
不就是吃干抹净,丢掉么,这才是富人能富的原因,什么礼义廉耻,那都是给穷人说的。
业务线上:
建立期,招人。建到一半,不想 / 不能搞了,裁员。
成功了、稳定了,裁员。
失败了,裁员。
传统公司也是一样,增长期招人,稳定期优化裁员,衰退期裁员。
但互联网公司不一样,无时无刻都有增长的需求,互联网大厂一旦被发现停止增长了,就会被当成传统公司,你猜市场上会给出多少倍的估值?
一边招人一边裁员其实是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并不新奇。新的事业线就可能是新的增长点,他们有钱,他们有数据,他们什么也不怕。
只是那些员工,以为进了大厂大家都一样,可是呢?一条事业线就是一堆筹码,成的人翻倍,错的人重来。
本来也没什么,可最近这两年,也许是增长的停滞,也许是其他原因,有些大厂是能赢也押,不能赢也想押,业务线开多了,但能成的却少了。就为了增长的故事能讲下去,企业也很无奈,打工人被搞的够够的,以至于很多人都说打工太不稳定了!
其实打工本来就是不稳定的,企业和打工本来就是短期合作关系。
但短成这样 ·····
难搞哦!
“为什么老爷一边休妻,又一边纳妾?”
赚钱的部门招,亏钱的部门裁,这不很正常嘛?
招人,不仅仅是为了业务,同时也是公司指标。你从这个市场赚钱了,那不好意思,你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新人成本一定程度上更低,这是事实。很多基层的工作,说实话,是个人都能做。不要觉得我说的不好听,有些工作就是这样。就算你本身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但你为了一口饭吃,你就会选择一些工作。角度转换一下,企业知道这个问题,就会想办法获取成本更低的劳动力。
这些岗位都是真实的吗?不一定,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把职位挂出来是挂出来,但并不一定就会招人,放入所谓的资源库也是一种方式。说不定,啥时候就能想起来你。
公司裁员有的时候是跟风。你以为公司都会有很明确的企划吗?并非如此,但是当行业内不止一家采取裁员或者招人的行动时,就会有有企业跟风。只要不当出头鸟,啥事都好说。
盲目拓展新业务。互联网大佬画过多少饼,我就不说了,你想想,都做成了吗?也许当初拍板的领导,现在都不在了。
原因太多,而你不要想太多。
新陈代谢,听说过没?
如果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听说过没?
如果还没有听说,补偿金听说过没?为了逃税,逼开高额薪酬,为了不被员工干掉,为了一直掌握自己的企业。
杯酒释兵权,听说过没?当你的下级对自己人,对自己企业,对自己核心利益有威胁时,你不裁掉他,难道让他把你干掉呀?
我个人觉得是这样的。也许,我错了。
说说你的意见。
作者:伯特咨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516268/answer/220251706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公司员工,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你才能步步高升。 1. 务实能力。敬业乐业,务实进取的精神,面对困难充满活力,迎接挑战,敢于初步计划后便采取行动,以比别人抓住更多的机会 2. 适应能力。遇到变化时能够有效的适应;能够随机应变;在未了解整个情况时能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当事情悬而未决时,不会感到沮丧。能够同时兼顾多项事情;面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时时能够从容应对。与人为善、善于交际令人容易接近并与之交谈;愿意多花心思使他人感到舒适;在人面前显得热情、令人愉快、并态度亲切;当他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焦虑时,能够敏感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有足够的耐心;能够与人为善;善于聆听他人的话;理解力快,消息灵通,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3. 善于协调纵向关系的能力。与所有上司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关系良好;遇到好的上司时,愿意更加努力的工作;当上司能提供有效的教导并给予一定的行动或言论自由时,愿意向上司学习。喜欢向有经验的人士学习;乐于挑战原有事物、并开发出新的做法;乐于接受教导商业触觉;了解业务的运作方式来龙去脉,清楚当前、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对于其生意和企业有影响的政策、做法、趋势和信息;了解竞争形势;知晓在市场上各种策略与战略如何实施。雄心壮志,知道自己想从职业当中获取什么,并主动努力去实现目标;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使形势朝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发展;善于宣传自己,以抓住机遇;不会被动的等待别人给自己机会,而主动出击;
4. 创新能力。能够想出许多独特的主意、能将之前提到的互相没有关联的念头之间联系起来;在集体讨论时,被大家视为具有原创精神、并能创造附加价值的人。 5. 注重客户的能力。致力于满足公司内外客户的期望和要求;收集第一手的客户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来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做事时会牢记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与客户之间能够建立起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得到客户的信赖与尊重。 6. 信念观和价值观一致的能力。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下,都能遵循一套适当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信仰;并按照这些价值观念行事;对正确的价值观念给予赞扬;并做到言行一致。 7. 人际关系、技巧熟练的能力。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上级、下级或同事、公司内外的人)关系融洽;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能够建立其富于建设性、有效的人际关系;外交辞令与手法运用娴熟;面对强大压力环境时依然能够应对自如。 8. 积极主动的能力。面对新问题时,能够迅速学习应对方法;处处留心皆学问;能够接受局势的变化;对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以利提高;敢于尝试,以获取好的解决方法;乐于接受自己不熟悉领域的挑战;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并了解基础要点。 9. 团队合作。能够站在大家的立场上找出共同点来解决问题;既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对其他团队也公平对待;能够与同事一道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不平的声音;被人视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容易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大家开展合作;与同事相处时坦诚相待。
10. 坚毅不拔的能力。做每件事时都充满干劲、富于动力、并希望达成好的结果;尤其是当遇到阻力或挫折时,很少半途而废。 11. 为人坦诚。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讲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和局限性;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缺点;坦诚的表述个人的信仰和感觉;能够为那些经常与自己一起共事的人所了解。
![](data:image/svg+xml;utf8,)
12. 学习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迅速认识到改变自身的、人际方面的、及管理方面行为的必要性;当自己意图对他人施加影响或执行任务时;会留意他人的反应,并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会询问他人的反馈意见;对于个人需要和要求的变化很敏感,能够相应的改变自己。
13. 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积极主动、不断改进自身的意识;知道不同的情况与级别可能需要自己具备不同的技能和方法;在工作中扬长补短。
14. 自我认识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机遇、及局限性;从他人处获取反馈意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坦然面对批评;不会步步为营;善于接收信息;能够与他人讨论自身的缺点;期望对自己工作中的功与过、以及职业景况做出中肯的评论。 15. 写作沟通技巧的能力。能够撰写各种不同风格的报告文体,内容明确而全面;能够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达成所要的结果。
16. 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水平的能力。具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能够高效的完成任务。
大规模裁员, 主要是因为业绩变差,或者预期更差, 求自保。
有过公司运营经验的人,都可以理解。
裁员是商业公司的一种运营形式, 既然不是体制内讨生活, 就要随时具备这种危机。
当然, 裁员和部门息息相关, 毕竟公司的运营收益里, 大比例是个别产品线、个别部门扛的。
被裁掉不一定是能力不行, 更多是产品线、部门出了问题;出问题也不一定是能力问题,还可能是大环境变更、供应链上下游变更、对预期收益的悲观导致的「级联反应」。
这么说, 就可以解释:大规模裁员。
同行业的头部悲观开始裁员, 会带动整个行业跟风。既然老大都悲观了, 老二老三不跟那是找死 – 资本家不是慈善家。
一边裁员又一边招聘?上面的裁员分析已经阐明:赚钱的部门或者业绩好的产品线, 吸收了被裁掉部门的预算, 自然可以多增加 HC, 开放招聘名额。
这种情况下, 内部转岗还是外部招聘?
从 PR 角度看, 对冲一下信息, 一边裁员一遍招聘,这样更好。
很正常的,几种情况吧:
因为大公司分很多子公司,部门和项目组。
a 部门效益不好就裁人,b 部门效益好就招人,这有什么矛盾的。
问这种问题的要么是学生,要么没有在任何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呆过。
我打听了下、裁掉的都是不盈利的部门为主。
去大公司、还要去大公司核心部门,
去了还不要在后 20%。
毕竟几千个亿的规模、难道就裁的剩下老板和秘书嘛
你怎么着也要几万员工才能维持基本运作。
无论是裁员,还是招聘,都是利己主义者之所为。通俗地讲,就是换血,进行人事调整和人员调节,重新进行利益的分配。
个人觉得,互联网大厂一边大规模裁员,又一边招聘,原因无非有两点。
第一,告诉外界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没有外界传言的那样亏损严重。
第二,方便换血。大厂普通加班严重,员工难免有抵触情绪,为了保证项目进度,需要招聘一些肯干活,没有怨言,对新工作充满期待的 “劳动力”。
但谈来谈去,我们职场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都在于 “裁员” 上。
我认为,只有保证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 “裁员风波” 里挺下去。
要想 “提升自己的价值”,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 让自己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
2. 先付出,再谈收获。
3. 主动思考,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4. 多向领导总结工作。
5. 重视成长空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成长的机会。
6. 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学会制定工作计划。
当你认为自己已经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后,管他裁员与否,你都可以考虑去留。
最后,我在向你推荐一款事项管理 app——飞项。
让你在朝着以上几点目标前进时,能够记录自己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然后给自己设立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用以此来督促自己。
希望未来的我们,都能在一次又一次的 “裁员” 中“存活”下来。
互联网大厂是新时代经济的主力之一,为了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现代社会知识迭代太快,年轻人是社会消费的重点人群。互联网企业就要随时摸透年轻人的想法,才能创造出年轻人需要的。互联网大厂的一边裁员,一边招聘就是最好的体现。
最近关于互联网大厂裁员的信息全网疯传,一时间网上都在热议这个事情。
今年开始的这一波裁员浪潮波及了所有互联网大厂,京东、阿里、腾讯都要裁员,裁员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要突然大规模裁掉这么多人?有人说,这是经济形势恶化,互联网大厂也顶不住了。我觉得虽然现在经济形势虽然不太好,但是也没有坏到这个程度上。
我们应该知道,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出现集中裁人的现象,绝对不是单纯的因为经济不行,那是因为以前的日子过得太好了。过去的 20 年,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 20 年,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改变社会的同时,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赚的盆满钵满。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市场很赚钱,其实整个互联网企业目前挣钱的企业也没几个,大部分都是处于一个亏损状态。比如说京东,整体发展不错,赚钱也不少,其实京东一直是在亏损的状态,而且连续亏损了很多年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很快,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他们要不断的砸钱抢占市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流量就是金钱。
在过去的 30 年黄金期,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停的扩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员工的工资也在不断的上涨,到最后的结果是,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给员工发了工资。在过去的互联网企业盲目扩张中,产生了很多不应该存在的岗位,如今走向了正轨,这些没有存在价值的岗位自然都要消失。在一波裁员浪潮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从业人员转战其他行业,如果想再继续进行从事这个行业就要降低自己对薪资的要求,每年这个行业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人才是源源不断的输出,这样也可以降低的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成本,老话说的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互联网企业的大幅度裁员是时代的选择,以后想再回到过去程序猿的日子,难!
这个问题我老有发言权了。
互联网大厂,如果指的是腾讯、阿里、京东、字节、拼多多这些企业,那一边招一边裁可太正常不过了。
招人的情况通常发生在:
有风口了(比如区块链、云游戏、元宇宙等等)或者某个领导看中了某个领域,下定决心大干一场。这时候基本上已经获得上层领导的支持,意味着这个风口或者领域在公司内可以以一个或者若干个项目的形式存在了。
有项目了下一步就是招人干活啊,这就是招人的情况发生了。
举个例子,比如阿里收购饿了么、开展本地生活业务、收购优酷土豆等等这些时候,必然就是招人的好时候。
裁员的情况通常发生在:
上面说的这一个或者若干个项目在实际操作和运营过程和领导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个完全不一样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发展稀烂,画饼画不下去了或者这个项目发展和公司战略不符。
通常情况下前者占了绝大多数。
你仔细一想就非常正常,一般风口来的时候无数家企业都在做,凭啥就你成功?因为你是天选之人?别闹了。当年共享单车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整屏的 APP,最后活下来两家,还都被收购了。
于是乎整条业务线就被干掉了,这就是裁员。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裁员的方式,就是稳定维护型的项目。反正外面的营收也不可能再增长了,那就砍人吧,少支出一点费用也算赚钱了。
以上这两种情况会在互联网大厂不断发生,因为大厂的逻辑就是不管这个事能不能成,反正我先砸个资源进去,成了皆大欢喜,不成要么换人再来一轮,要么就是这个方向不行。
譬如优酷,被阿里收购以后那里头的人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终于现在快不行了。传闻大文娱要被砍的这个传闻已经传了两年,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地。
这就是一边招人一边裁员的真相。
如果你认为答案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
我是大厂乐乎,一个专注互联网打工人的社区。
在这里我们认真扎实的讨论业务问题、分享专业知识、梳理读书笔记,我们一起吐槽职场乱象、寻求避坑方法。
裁员是为了生存,招聘是为了声誉
裁掉有家庭有孩子加班变少的老人,再让有精力时间 007 的年轻人顶上。
每年都会换齿轮,今年咋声音那么大呢。
不多说了,上两张图吧
后来老师改进了规则,不允许压榨员工,但是:
一家公司能有多少人是不可替代的呢?
20 个顶天了。
那么,为什么不找一些应届毕业生降低一下成本?
毕竟一个人工作时间越长,越能摸清楚内在的道道,越容易偷懒。
应届生呢,一定会兢兢业业的工作,所以,你被裁了说明,你的成本高了!
厕所要上,东西要吃。
主要还是为了持续向社会输送人才!
我也不是很理解。综合各种消息,腾讯的很多业务都有裁员。可是我们中心人力实在是紧缺啊。。。。。为什么会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现象呢。。。。。
普通活,找点便宜的,好忽悠的,流动性上来,成本就下去了。
都是在磨合中寻找,在寻找中磨合,结婚还有离婚的呢,不合适的人留着抱窝吗?
裁的是高工资的,招的是应届毕业生。
互联网大厂一边大规模裁员,一边招聘。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大厂要进行人员更新换代,把那些不思进取的员工淘汰掉,把那些影响企业发展的员工淘汰掉。再招聘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进行更新换代。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样的好处明显。把影响企业发展的淘汰掉,也把高工资高待遇的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淘汰掉,工厂可以轻装上阵,留下岗位给刚毕业的大学生,让这些新人来完成人员更新,同时招聘应届毕业生还有补贴,一举多得。
这个就是原因。
招兵买马。
赶走年长的,招刚毕业的
听一个朋友说过,大厂都是走项目制的,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组织团队,该招人的招人,从各个部门(或从外部招人)进来,然后建立项目团队,开始运作那个项目。这期间肯定会有突出的,有普通的,等到项目结束,突出的留下,普通的甚至不合格的直接淘汰。接着,再进入下一个项目,继续沿用之前的模式,招人,组建团队,项目运作,末尾淘汰……
就好像经常买新衣服,也经常扔掉旧衣服。
为什么人们一边分手一边找下一任。
因为新人比较有热度。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今年节后,招聘规模有所收缩,同时人才结构也在调整,与去年同期相比,核心业务岗、技术岗的招聘增多,职能岗招聘减少。多家招聘平台报告都透露出,今年员工更加求稳。“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也不再是一句调侃。
我身上的每小时大概有两千万角质层细胞脱落,
一天过去了,
一个周过去了,
一个月过去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
我还是那么大只,
角质层细胞的离去,并没有让我悲伤,
是因为我有更新更好更旺盛的细胞来代替,
大概率是我的身体优化掉了要那些老旧的角质层,
我不是不需要细胞,只是我不需要那些老旧的了,
我还是要细胞,只是需要年轻的,这样,我还是可以活蹦乱跳
辞退一些位置高,工资高的老员工
让新员工和应届毕业生们自己卷
提拔到高位后也不用给以前的高工资
这样公司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利润更可观
公司有了利润才能孝敬老爷
把老爷孝敬高兴了就能继续这么操作
别抱怨,抱怨就是你不努力
谁让咱生在人这么多还没劳动法的地方,该
一边。。一边。。
既。。又。。
嗯。。。你细品。。
省钱
因为大厂不是一个名字,而是由无数的部门和人员组成。
有业务线扩张,就有业务线收缩。
虽然大家吐槽人力资源优化这个词,但是实际上任何组织都需要定期的优化。
我大 A 股为啥有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很靠谱的退出机制。
总有人不合适,也就总有新的需求。
动态裁员
为啥互联网大厂一边大规模裁员一边招聘,十年老兵说出真像!
动态平衡
不矛盾。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业务结构优化,二是年龄结构优化(而且薪资往往与工龄正相关)。
一是业务,典型的像之前字节的教培相关部门,因为双减拍死了教培行业,于是字节自然会把刚组建的教培相关部门给裁了。
二是年龄,老资历经历多了不会被忽悠,小年轻尤其是应届生才会吃高管画大饼那一套。
老资历有家庭而且年龄上去不好加班外加工作强度过大出意外公司还得赔钱,小年轻个个能天天加班到深夜而且身体硬朗一般没事。
最重要的,老资历拿 60 万,小年轻可能才拿 20 万,能一样吗?裁一个能招三个。不要说什么不敢管,管不好都是中层领导的锅。
但是吧,人人都会变老。
每一个老资历都曾是小年轻,
每一个小年轻都会变老资历。
今天刷屏的那篇《疫情下的北京失业中年》就是曾经的小年轻,现在的老资历。
但人家有积蓄还能把房子卖了回成都好好生活,而且还有个好媳妇。
不要因为暂时得利而忘了这个轮回,薅资本羊毛才是阳光大道。
资本是逐利的,其实就是这么个破事。
今年是真的寒冬… 好多已经不招人了
最高赞说的确实是比较真实的存在。同感。
有钱人投几千万,几个亿,做一下试验,如国民老公 “王某某”,定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他们付出的是钱,穷人的孩子付出的是人生。现实确实很真实,很骨感,很无奈,也很无情!
话说回来,这个世界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老板们虽然是冲着钱去的,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就业。创业是风险极大的事情,富人投资,穷人的孩子打工也没什么大错。毕竟老板也不想花大把大把的钱去打水漂。没有做成或者大概率做不成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就像你在路上开车,你技术再好,再怎么遵守交通规则法规,如果对方撞向你,你是很难避免的。拿最近两年来说,你想大干一场,疫情来了,不是你能控制的。再比如你又想大干一场,俄乌冲突了,你俄罗斯或者乌克兰的客户发不了货,有些风险是无法预知也不能预知。这就是有些老板为什么这么迷信。因为确实只有天知道赢不赢利,赚不赚钱!
项目一个一个做,做成了,老板赚钱了,高层能分原始股,中层有绩效,基层有 996。
项目不盈利,结束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富人赔了钱,穷人的孩子赔了人生!
结果虽然扎心,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是互联网企业的常规做法呀。
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速度比传统企业快,因此通过边裁员、边招聘,可以更快地实现优胜劣汰、吐故纳新,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快创新。
并不矛盾,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逐利,如果有更能吃苦,更能加班,工资更低,水平更高的人补充,将会提高利润率 (卷),所以我一直觉得共产党伟大,因为他们看透了一切,只有用合理的制度,才能改变!
打工人,大部分就是消耗品,公司这个大机器零件旧了磨损了,换一批新的进来,保持继续运转,哪有什么互联网什么大公司
岁数大了就不能熬太多夜加太多班了,工资还要比新员工高
3 个月试用期嘛!是个好制度,尤其在没有工会文化的这里
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的,你想想就明白了。最基础的逻辑是,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大厂,高管一般都持有海量的股权,所以他们的收入一般就取决于股票的走势以及分红(工资占一部分,分红股票,更重要,决定了投资人的信心),那么股票上扬(未上市的就是投资人看好,追加投资)就能赚钱。
第一部分,裁员。举个例子,开发一款游戏,开发组 100 个人,开发完成后,仅仅需要运营人员就够了,运营人员可能就十几二十个吧,都有多,那么就面临裁员了,就打 20 个运营人员来说,那么就要要裁掉 80 个人。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员工工资属于负债,裁员可以让企业减轻负债。第二,减轻负债(裁员或者称之为 “流程优化”),意味着利好,利好,可以使自家股票价格上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对于裁员这件事情,股东和职工看到的,可能不太一样。
第二部分,招聘。还是游戏公司为例,开发一款新游戏属于利好,上一款游戏卖得不错,那么新游戏就属于妥妥的利好,这时候股价又可以上扬一波。如果上一款游戏卖的差,新游戏需要推荐那就吹个牛,比如说创造出跨时代的游戏,给个 cg 出来。这样一来又是利好,而开发新游戏,我又需要 100 个员工了,那么就需要招聘了。同时,招聘新员工可以带动当地就业,吸引人才到当地落户,这样的政策任务,拿一点税收减免不为过吧。况且,新员工是不是比较能加班一点,也更听话?
最后,总结,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出现一个游戏做得好,100 个人保留 30 人,20 人运营,10 人作为游戏骨干留到下一个游戏,一个游戏做得不好,全砍了,由上一个 20 人来运营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和工厂是一样的
去过工厂打过螺丝的都知道
工厂有正式工和派遣工
其中大量招大量裁的就是派遣工
什么广告最便宜?
一代新人换旧人
因为资本不蠢,有更好的更便宜的可以用,为什么不用
老员工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绩效工资很高,所以招聘新人更划算?
裁员是为了让未老先衰的人出去创业;
招聘是为了让精力旺盛的人未老先衰;
然后再让未老先衰的人出去创业……
我可太懂了→_→
裁掉资格老的,拿钱多的,加班少的。
招来年纪轻的,拿钱少的,肯加班的。
知乎用户 Hygge 发表 1,大厂今年整体收缩,已经是员工心里门清的事,唯一的问题,是看具体落到哪些部门、哪些业务上, 除了少数强势部门,基本是人人自危的状态,很多部门已经把 HC(新招名额)给冻结了, 这里还有很多内部员工在辟谣,说裁员 …
知乎用户 甲鱼 发表 内卷是一种病。 比如我今儿带着团队,整出了一个集社交,购物,分享为一体的软件 “微宝”。这款软件为公司创造了全国 GDP 的流水,14 亿日活。你们觉得我应该做什么?等着升职加薪? 不,我最应该做的是防着如何被裁员,如 …
知乎用户 Sean Ye 发表 又要亮出丁蟹式安慰了。 我在 2018 年的时候,还只是个互联网新人,还很激动的高喊: 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互联网行业(2018 年)的裁员潮是否已经开始了? 但如今,我的心态已经很平静了…… 先上 …
知乎用户 一只山鼬 发表 今天的大厂,已经庞大到难以置信的地步。当行业突然转向,重锤接连落下的时候,不发生大规模裁员,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记得两年多前,那时候还没发生疫情,在全球到处跑还是生活的标配。有一次在国外和朋友聊天,聊到我们公司 …
互联网公司接二连三地曝出裁员,将打工人焦虑的情绪推到了顶点。然而,从企业角度来看,这波裁员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大厂在年关前裁员的动作,实际上也暗示着过去那种以规模换增长的无序扩张时代结束了。 撰文 / 《财经天下》周刊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