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一出国,就爱国」的观点有同感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邻座王同学 发表于 2/27/2020

我在韩国的时候想念中国的川粤鲁黑淮扬菜

我在中国的时候想念韩国口味缤纷的炸鸡猪蹄

以小见大

人不是{一出国,就爱国}

只是人常常觉得自己享受到的便利理所当然,对自己体验到的不便斤斤计较。

爱情、亲情、友情;工作;居住环境等等等

莫不是如此

知乎用户 山高县 发表于 10/15/2019

因为在国内时,国是State。到了国外时,国就成了civilization。

知乎用户 mooncatcher 发表于 7/31/2018

对「一出国,就爱国」感受不深;对「一出国,就对本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倒是颇有感受。

比如在国内读书时,对那些停留在「背记默写」「考试要考」层面的古代诗歌词赋毫无感觉,甚至心生厌恶。然而等出国了,没了语文课的学习负担后,再重新回头品读我国古代文献,越读越上瘾,越读越拍案叫绝。回头掐指一算,我在刚出国后的一年里记住的古诗词可能比尚在国内时四五年语文教育背下来的还要多很多;这不是个记忆力的问题,纯粹是个心态问题。例子很多,我举其中一个:

出国第一年,我通过网络认识了一在圣保罗大学(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读历史的巴西哥们,跟我混熟了之后经常问我一些有关中国历史,尤其是先秦史的问题,比如二王三恪的礼制是如何演化的、伯邑考为什么叫伯邑考、《泰誓》的写作背景是什么、黄河在历史上多少次改道、「周召共和」具体如何定义、繻葛之战中西周有多少兵力、平王东迁后西六师与殷八师去哪里了,等等。必须说,当时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十分有限,更谈不上用英语将个中信息连贯清晰地表达给对方了。怎么办呢?我那时候好为人师,且坚决不愿意承认自己对本国历史缺乏了解(当时感觉会很丢人),于是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玩命地阅读史料,像《逸周书》、《穆天子传》、《竹书纪年》这种我在国内绝对不会碰的文献也被我啃下来了;之后的大约半年我又坚持啃下了James Legge的英译本《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左传》(这里插一句,Legge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西方汉学家之一,其钻研精神不得不佩服),以便和对方沟通时消除语言障碍。甚至有一些当时没找到英译本的古书,比如《公羊传》《列女传》《吴越春秋》一类,我还尝试过自己翻译。

这一圈折腾下来,别的不说,我对中国传统文献的了解相比出国前爬升了不止一个台阶。实话说,出国前我连二十四史都说不齐全、十六国最多列出一半;经过出国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国史的发奋补习,不敢说多么精通,但至少与我遇到的大部分西方大学历史系在读学生交流起来已经没有什么障碍。(虽然实际功效可能仅限在Reddit装大佬吹水+在各种历史类forum的东亚讨论区傲视群雄233)

读了那么多文献,对中国文化、历史、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有更「爱国」吗?确实有。但这种「爱国」,我觉得比张维为教授在演讲中谈到的爱国要更加抽象、更加模糊——它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生的对浩瀚历史、对灿烂文明的敬畏感。某种程度而言,它在我最需要identity的时候给了我identity,在我尚处在culture shock的迷茫期时给了我某种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在那时候,我第一次晓得,自己的名字源于那本在我脑海里一直只以名词存在的《史记》;这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发现却给刚出国不久的我带来了某种自信,某种在面对陌生文化时本能试图寻找的来自自己文明的自信。

「一出国,就爱国」吗?也许「一出国,就爱上文化,就沉迷于人类文明」是更符合我经历的描述。「我赞叹、欣赏、推崇中华文明」与「我爱中国」,there is subtle difference。出国的经历,不仅让我更爱养育了我的文明,也让我对整体人类文明有了超越以往的认识。

我是学古典学的,古典希腊-罗马文明是我学习与研究的对象;而论及我选择投身古典学之缘由,不得不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正是源自前文所说「对浩瀚历史、对灿烂文明的敬畏感」。或许是在多元文化的海洋里漂久了,我对所有人类文明成果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敬畏感——站在大明宫的遗迹前,我百感交集;走过罗马广场的灶神庙废墟,我同样感慨万分。大唐高僧玄奘西行的故事给我勇往直前的动力,奥斯曼航海家Seydi Ali Reis迷航东方的传奇历程同样给我穿越逆境的信心。

最后贴一段我在去年一篇文章结尾处留下的文字:

作为一个对一切异域文明都存有好奇心之人,我越是翻阅那些覆满灰尘的历史黄页,就越感到历史有太多不曾被诉说却又精彩绝伦的故事。当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为西方人竟不知有《三国演义》而感到无奈、为他们不曾隔着千年时空与曹操孔明对话而感到惋惜时,一定也有数不清的印度人、伊朗人、埃及人、埃塞俄比亚人正为他们历史里那些被世界遗忘的英雄们落泪。

知乎用户 司空白​ 发表于 2/28/2020

我爱国,所以会为她的人民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为她的人民遭受的苦难而痛苦,为她的发展而欣喜,为她的问题而呼喊。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文过饰非。

在国内时如此,出国后亦如此。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10/3/2019

有些外国不好的方面,只有出国后才容易认识到。例子知乎上很多了。

有些中国不好的方面,只有出国后才容易认识到。这种例子我就不敢举了。

所以出国后思想怎么变,还是看这两者哪个比较多。

知乎用户 汪瀚源 发表于 3/22/2020

我在牛津大学本科读了三年,之后又去伦敦呆了一年,感受过伦敦“高冷”的空气,体验过英国人的绅士,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阿中哥哥实在是太香了!

至于为什么会一出国,就爱国,我总结了下是这样的原因:

1. 负面新闻真真假假难辨别: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第一铁律,即负面新闻永远比正面新闻更容易传播且能成为爆点。这件事在相关研究早已被证明。每日邮报曾经说过:

科学家们向研究者展示了一些长相普遍的陌生人的照片,并配以一些“社会化的信息”如这是好人、坏人或者不好不坏的人。负面的信息包括如“她是个骗子”,和“她朝某人人扔了个椅子”等,然后,研究人员展示同一张照片,进行所谓的“双眼竞争”实验,这个试验会让每只眼睛看不同的照片,结果发现,人们往往在负面信息相关的图片中花上更多的时间。

为科学献名声的那张照片2333

我曾经也拿自己的照片做过心理实验,当别人把我的照片给他朋友看:这是我最喜欢的人的时候,平均大家看的时间不超过5秒,但当别人把我的照片给他朋友看再加一句:这是我最讨厌的人的时候,平均大家看的时间超过了20秒!整整高达4倍!(为科学献名声系列233)

随着现在自媒体的发展,人们的发声逐渐多元化,但是这也影响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所以有太多的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开始传播各种负面消息,什么国内发展各种不好啊,国外的月亮有多么圆啊,所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有些新闻出来,往往会出现疯狂传播,但是后续辟谣道歉的消息你可能早就不关注他了。所以这就是信息爆炸导致的信息失真。但人们往往对于负面消息又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真实的负面消息+造谣的负面消息,自然会让你对世界有更大的不满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武汉新冠状病毒的时候,这个或者类似的我估计很多人都看到过,里面的一种暗讽数据造假的表达其实溢于言表。

但其实这个影射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我在2/1有发给别人这个分析是不合理的,但别人不但不买账,还喷我是五毛在那里洗地==

所以一出国就爱国的原因是当你去过两个国家之后,你有过对比就会发现:国外并不像媒体传播的那么好,而中国也不像媒体传播的那么坏,原本失真的信息开始回归正常,你自然又会发现我阿中哥哥赛高!

2. 安全、医疗方面领先发达国家几十年:

聊完信息不对称的部分,我再聊聊国外的月亮为啥没有中国的圆吧。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生存需求永远是最底层以及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公立医院你永远排不上队,私立医院贵到让你难顶,生了病的时候你发现发达国家的医生就是个没有感情的直男癌:让你多喝热水。

我在大一期末考之前忽然肚子痛的不行,当时我跑去大学的医院里面去看病,两个护士左右互视,当着我的面用英语交流

护士A:怎么办,我看他好像挺痛的

护士B:没事,肯定是期末考试前压力太大了,让他回去休息下就好

护士A:也是

然后两个护士就说我觉得这个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多喝热水,你回去多喝点热水就好了。我当时就???大姐我是肠胃炎不是大姨妈好吗害 最后没有办法我还是问同学借了治胃药的才解决。

至于私立医院那就更贵了,简直贵到天荒地老,我曾经和一个英国小哥蹦迪,忽然他喝得太嗨了喝吐了,然后完全站不起来。我当时很紧张,问他要不要叫救护车的时候,他瞬间清醒,说绝对不需要,然后一瘸一拐地走了。后来我才知道如果我叫了救护车,那他当天就要花掉大几百镑。

而且英国牙医也是让我佛了,英国洗一次牙要大几百镑,比你买个中英往返的飞机票,在中国洗个牙的价格总和还要高= =

当然这些还是小事,严重的比如这次新冠状病毒一来,你看到英国ZF的不作为,居然为了防止医疗资源的过度挤兑,开始采取群体免疫这种做法。不管这是否是英国医疗的最优解,我都想感叹一句,这种做法太让人感到寒心。

写了那么多,其实还是想表达,只有去过国外亲眼看过媒体宣传的民主自由的发达国家,你才会感受到真实的西方世界与媒体吹捧的落差会有多大。英国固然很好,但是中国依然有很多无可比拟的地方。所以兼听则明,一出国就爱国,其本质或许是走的地方多了,有了对比,才会发现其实我们阿中哥哥也是非常可可爱爱。

觉得写得好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哦

@汪瀚源

更多留学回答请看:

有什么建议给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www.zhihu.com图标

牛津剑桥的学生到底有多厉害?​www.zhihu.com图标

知乎用户 寒冰射手曹草草​ 发表于 3/1/2020

说明恨邻居是一种本质上的人格缺陷,在国内跟邻居处不好的人,出了国仍然跟邻居处不好。他们永远都在被邻居迫害,永远寄希望于自己臆想中那些万里之外的鞑靼人为自己主持公道。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2/8/2015

对很多留学生来说,“一出国,就爱国”,这是事实。
但是,“在国外养出来一身的五毛气,回国一个礼拜就吹没了”
这事挺有意思的

知乎用户 刘扑通 发表于 2/27/2020

首先,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

在国内,你是majority,在国外,你是minority;

在国内,你是nation,在国外,你是ethnic group

“不是大多数”意味着想要融入必须吸收大量的异缘文化,同时融入还基于对方“是否认可你”这一前提。随着右翼民族主义被证明为一个很好的竞选策略,ethnoplurality(每个种族都应该有自己的political entity,如居住地域等;太大的多样性会带来麻烦)在欧美重新抬头,带来的就是对少数种族的不认可,甚至是驱逐。比如,德国有一个竞选campaign最为conspicuous,竟然打着“assimilation or repatriation” (要么学,要么走)的旗号。

同时,在中国,一个公民至少名义上是“国家的主人”。同时,国家作为一个nation state,很多时候最先优先权还是给本国民众的;类似地,我们到了外国,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所谓的“二等公民”。那些在国内公知们无比推崇的政策,所谓“民主”(当然,民主的概念与国内公知所笃信的有一定差距),到了国外,我们永远是被划在其外的那些人。西欧最近的welfare chauvinism便是体现之一,社会的福利拒绝交给“外来的人”。更不用说在欧美大多数国家,你连投票的资格都没有。社会上也是,你要办理一堆东西才能找工作这些事,更何况还不一定办得下来。

出国就意味着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处处充斥着排外,一次又一次的灌输给你“你不属于这里”,“回你自己的国家去”。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很难对外国建立什么真正的情感连接,只能不断的加固与自己母国的情感连接。

一旦这样的话,很多时候国外的一些不适应,也变成了自己“更加爱国”的理由,从快递不行,没有淘宝,饭不好吃,到更加个人的原因,比如教授给分低,长胖( 哈哈哈但其实我也很想回国,因为我想回国吃烤冷面煎饺生煎包汤圆米线,希望暑假赶紧来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4/14/2020

我们学校有很多一个做高定很发达的国家的留学生,然后大多数都是当地权贵的小孩,从小读的是美国学校(类似于中国的所谓国际学校),然后毕业之后都是回国继承家里的经济政治遗产,顺便当ins网红。

然后其中也有一小撮是比较穷苦人家的,这些人在当地没什么背景和根基但是数学特别好,一般是拿了比赛的奖之后拿全奖来的。毕业之后都会留美,做科研或者在大厂工作。因为他们回去的话机会也不是特别多。

然后前面一种经常骂后面一种不爱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于 2/20/2015

这种事情不用说的那么复杂,英语里有个说法叫rosy retrospection,中文大概就是记吃不记打。

就好像我会记得小时候身体不好,爸妈是怎么带我去看中医,大夫的和颜悦色,临走前还总提醒我不管去哪都不要吃凉的。现在在美国喝着冰水,也很难再想起一排就是一下午的队,医院厕所有多脏,医院边上的饭馆又有多难吃了。在回忆里一年也就是一秒钟的事情,何况那一下午呢。

就好像我会记得考完期中的下午和同学们去学校边上的小店吃烤串,记得谁爱吃烤翅谁爱吃板筋,还有个傻比专吃腰子,哥几个一块又八了谁的卦,但很少想起在人大东门边上吃凉皮吃出食物中毒,想起了也只会记得在家里养病假看的足球周刊,肚子有多疼就很难感同身受了。

就好像我会记得每天中午不吃午饭去操场踢球,有几个球是怎么进的,有几个球是怎么扑出来的,专吃腰子的撒比一上场就肾虚。甚至因为谁把谁从背后放倒了,打了一架,谁玩个马赛回旋把自己摔成脑震荡了。但是人造草皮有多脏,把白校服弄成黑的,身上这些伤疤又是怎么来的,踢完球不能洗澡下午第一节课多难受,就也只是想想而已了。

就好像我会记得初三的时候天天借同桌手机打Real Football,一个诺基亚键盘机,射门瞄准是靠一个圆点滑到黄色的那段。考完试没事干了拿自己手机玩寿司被老师从后门看见了,没收一个月还回来还有电。至于手机屏幕小看的眼睛疼,被老师cei一顿有多不爽这种事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

同理,如果我哪天回国了,也大概会记得校医院不用排队,学校周围的法餐泰餐,不收钱的健身房,聪明绝顶的同学,智力超群的教授,平易近人的校领导,和室友在PS4上打FIFA,打大菠萝,在WiiU上打Super Smash,和女票雪天开车去新罕布什尔爬山;不会记得食堂多难吃,从宿舍走到健身房要五分钟,第二天有面试室友半夜不睡放摇滚,游客在窗前走来走去还拍照这些有的没的了。即使记得,也只是有这么个事情,感情上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

这山望着那山高呀

知乎用户 赛博铁犁​ 发表于 2/26/2020

人在非洲,刚下三轮。

很多人说看脚。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非洲这边几百万中国人,难道是因为非洲比中国发达富裕么?

不是的,是因为这边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机会多。

我也在某些发达国家呆过,人家确实好,如果选择久居,我也会选发达国家,甚至我也在规划在非洲长居的可能性。这是不是说明我不爱中国,爱发达国家甚至更爱非洲了?这只是个人自身情况下的选择而已。

更应该对比的是,出国以后和出国以前比,是更爱中国了还是更不爱了?答案是更爱了。

这就是一出国,就爱国。

这个爱主要是和以前比更爱,更加理解,但并不是因此就要回国住在国内不走,或者闭着眼说,中国比一众发达国家都要强。这是不合理的。

这就好比我搬到了深圳居住,我回头看我的贫困县老家,我更加理解它发展的难处,对它的报怨变少了,所以更爱它了,但不代表我就要回去居住。

出国以后,主要的体验就是,更加理解中国的不易,或者说TG的不易了。

在外面走的多了,才发现,这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和外国,而是由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组成的。发达国家,人口只有全球的不到七分之一,国家数量只占六分之一,都是少数。

而剩下的大多数的国家,和中国相比,那是相当的不靠谱。

而中国的起点,在全球国家中,算是非常靠后的一列。但是经过了几十年以后,走到了现在的位置。和全球各国比,简直就是奇迹。

我们在锅内天天辱骂的腐败,到了国外,发现在大多数国家中,那简直就不值一提。

我们天天骂政府不作为,到了国外才发现,这边政府除了收钱,简直啥都不干,甚至钱都收不上来,地方武装都管不住。

即便我们在伊朗事件上坚持站美国,认为中国是流氓国家的美粉同事。在谈及中国和非洲中东国家的对比时,也要说,中国好歹是靠谱的国家,怎么能拿来和他们对比。

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组织动员能力,更是受屈一指。

所以,对我来说,越出国越爱国不是说中国最好。

只是说,我开始理解中国从过去走到现在有多艰难。

如果说感慨的话,只能说,人类,是一种贪婪愚蠢的生物吧。靠谱的族群,实在是占比不高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12/25/2019

很正常的。中国政治、文化、民族成分单一,你在国内的时候,对国家是没有概念的。四面八方都是中国,那跟没有中国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有出了国,你才能感受到中国的边界,才有东西可以爱。

你们不飞出地球,也不会对地球产生爱。

说到底,如果人没有长期在国外生活过,那你爱的国,在和平的年代,可能跟真正的中国有所偏差(逃

知乎用户 无糖梅花糕May​ 发表于 2/18/2020

太真实了。

在美帝留学+搬砖生活了4年,呼吸过纽约“香甜的空气”,也吐槽过这个国家各种令人窒息的骚操作,对张教授的观点,本出国狗不能再赞同了。

张教授所说的“一出国,就爱国”是基于“中国人不自信”的观点提出来的。国内很多人被外媒“忽悠”,被知识界、媒体界一些人士的悲观情绪影响,对中国的实力和发展并不自信,一贯相信“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正如张教授所说,人们出了国,真正见到外国社会的美与丑后,才会对中国更有信心,也更爱国。

出国前,我何尝不是一个“不自信的中国人”,大城市吓死人的房价、挂不上号的专家门诊、挤不上的早高峰地铁、节假日晾鱼干似的人满为患的海滩、咸吃萝卜淡操心的烦人亲戚…这些都让我对接下来在民主美利坚的留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但真正出了国门才发现以前的自己太年轻,借用东坡哥哥的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在国内是感受不到何谓“基建狂魔”的,直到我来到了纽约的地铁站…看着这非常带有“古典”气息的地铁站台,我以为自己来到了某个拍摄年代剧的片场。有人说美国发展早啊,人家修地铁的时候社会主义还没在中国的土地插上旗帜呢,行吧,那这么多年过去了,太旧的总得翻新吧?要么维修得做好吧?最起码卫生环境得有保障吧?

然而现实是,纽约很多地铁站用“脏乱差”来形容绝不为过,你坐的每个位置可能都有不知道多少天没洗过澡的流浪汉“光顾”过,照片就不放了,辣眼睛,各位随便搜搜就能找到,不然您也可以专程来纽约感受一下。环境都还好,打扫打扫也能看得过眼,最令人窒息的还是这些地铁的质量问题。有一次就因为下雨,我被困在地铁里一个小时,那还是我刚来哥大留学地铁还没装wifi的16年,在那与世隔绝的一个小时里,我无比想念在国内赶早高峰地铁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以及那干净、安全、准时、便捷的地铁。

说到美国最让人由衷地想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地方,那不得不提美国的安全问题了。我在美国生活这几年,几乎没有过所谓“夜生活”,因为大晚上在外面真的太危险了。我刚来哥大的时候就被学长学姐们告知不要在125街以北的地方租房,虽然那边便宜,但实在是危险地带,越往南越安全。所以我们都在传说中比较安全的南面租房,离学校的距离也保持在15分钟左右。听说哥大之前有个留学生某天准备期末考试复习得比较晚了,回家路上莫名其妙就被几个黑人打了一顿,事后才知道几个黑人脸盲认错人了,被打的还是个男生…

从知道这件事后,我就再也不敢大晚上出门了,要么学习完就早早回家,要么遇到期末考的时候就直接在图书馆通宵。(其实晚上回去也可以打电话让哥大的保安护送的,但我还是怕得要死不敢在晚上出现在室外qaq)但即使晚上不出门,乖乖在家待着遇害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入室偷窃、强奸…我有个男同学就差点被他的黑人室友爆ju…可是这里是纽约啊,这个经济发达高楼林立的城市的另一面,是犯罪、是暴力、是各种危险的因素在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说,纽约的安全程度甚至比不上国内十八线小县城。

再说说美帝的医疗吧,曾几何时我也十分向往美帝的医疗水平和医疗保障,直到我去医院看病量个血压都要500刀的时候,我无比想念国内门诊护士姐姐不耐烦的白眼。有人说买了医保能报销大部分,很多留学生在学校的保险就可以报销80%,这是事实,但保险费更贵啊!一年几千甚至上万的医疗保险很多人根本买不起,小病吃吃止痛药就过去了。遇到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病只能预约去医院的时候往往也要等很久,如果一个穷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去医院排队检查,猜猜看他能不能在坟头草长起来之前拿到诊断通知?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和张教授说一样的话,看了国外的世界,看了你心目中以为的强大无比的西方世界和现实中的落差,你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国在心目中的分量。美国的确是世界强国,但它仍有枪击、毒品、种族问题,中国固然有很多不完善,可是在异国他乡,谈到文化,谈到历史,谈到发展,没有一个话题能绕开中国。就像我说到的基建、安全和医疗,没有对比就没有客观的认知,有了对比才会打破以往一切的顺理成章,才会对中国有信心,才会更加爱国。

准备留学的同学

关注我的专栏,申请硬知识(持续更新中。。)

哥大学姐带你冲藤校​zhuanlan.zhihu.com图标

知乎用户 艾卜娜·加沙伊 发表于 2/24/2020

没有同感。

因为出国不是我爱国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大饥荒没留下照片恰证明中共空前残暴。

中共灭绝人性 有人似乎很庆幸中国大饥荒没有留下照片。这跟罪犯庆幸作案时没被监控拍到是同一心理。知罪而不敢认罪。但问题是,罪犯没被监控拍到不等于没有犯罪。大饥荒没有留下照片不等于没有发生过大饥荒。 最重要的是,照相机在19世纪就发明出来并被用 …

曾经火爆美国社交网络的App,这次又想让你变成女装大佬?

差友们还记得去年那款,让你瞬间变老几十岁的变脸 App —— FaceApp 吗? 这是一款来自俄罗斯的图片处理软件,功能上跟同类软件差不多:能够让用户对照片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比如换个发型、加个胡子、让照片里你的微笑起来,还有让你变年轻、 …

这个法国人,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还顺便发明了内燃机。。。

小辣椒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总能见识到各种奇闻异事,比如各种各样的冷知识啊,迷惑行为大赏啊,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啥的。 小辣椒最近就很痴迷于各种角落里的历史事件,而且听上去都特别的不可思议,比如我这两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就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张 …

“诽谤邓小平”案始末

“诽谤邓小平”案始末 作者:方励之 2011年10月,图桑 前不久,有一本876页厚的书出版,书名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邓小平及中国之变换),作者 Ez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