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著名演员莱昂纳多发文抨击中国「过度捕捞、抢夺别国渔业资源」?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我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脑中首先浮现出一个画面。 汤姆爵士正在吃着一条濒临灭种的鱼,然后看到路边有一家十口在吃五条黄花鱼。 然后汤姆爵士立刻愤怒了起来,打电话给报社说到:“你看看这些穷人,他们每天居然吃五条鱼,在 …
9月29日,美国著名男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在某特发布了一条推文,指责中国渔业过度捕捞。
与往常一样,这条网络平行世界的推文迅速点燃了国内民众的战斗热情,抨击声四起:从“无端指责”到“是何居心”,再从“政治目的”到“霸权主义”,最后竟然演变成了“对中国人餐桌的指指点点”以及“不让中国人吃鱼”。
这么大个帽子扣在头上确实让人害怕,不过正所谓帽子越大,理由就得越足。
一个最明显的数据是,自1988年开始,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就超过了捕捞产量,2018年,已经达到6458万吨,在全球十大水产品产量大国中,稳居榜首,是其他九国之和。
同时,养殖与捕捞之比,也从1978年的26∶74、1985年的45∶55,到2020年达到80∶20,也就是说,在中国现如今的水产品产量中,养殖占了80%,而捕捞只占20%。
如果单从这个数据来看,你会发现,我们不仅没有过度捕捞,反而通过以养殖替代的方式保护了野生渔业资源,不仅不能指责,还应该大肆夸奖。
这也是很多人气愤的原因之一。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逐年增长的水产养殖规模背后,是过度捕捞导致的渔业资源的枯竭。
淡水水系自不必说,无论是各大干流还是附属水域,捕捞量都在急剧下降,不仅大中型经济鱼类资源减少、小型野杂鱼类比重增大,就连原有的重要水生经济动物都一个个变得珍稀,甚至濒危,急需保护的物种已经达到100多种。
这也是农业部在2020年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原因。
至于近海渔业的状况,则远比淡水渔业惨的多。
中国拥有世界第三大的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近海的渔业资源都是非常富饶的。
在此之前,渔业生产和农业一样完全实行计划经济,捕捞规模较小,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近海渔业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
从国家渔业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与扶持下,无论是从业人数、机动渔船数量还是功率总量都在逐年大幅增加。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过度增长的人口转化成了劳动红利,解放了生产力的同时带动近海渔业欣欣向荣,但与之相对的是,四大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与墨鱼的捕捞量却在逐年下降。
加上捕捞技术的增长、网具规模的增大、网目的缩小以及渔政监管的不到位,海洋生物几乎被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作为主力渔具的拖网又给鱼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海底森林成了海底荒漠。
才到83年,”黄鱼与墨鱼已形不成渔汛,带鱼的种群结构已趋简单,两龄以上带鱼在捕捞中所占比重不到5%。”
就这样,随着“渔汛”的逐渐消失,中国近海的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也渐渐名存实亡。
可以说,经过整个80年代,中国近海渔业的生态已经遭受重创,发展也已不可持续。
但当产业已然壮大、从业者无数的情况下,想要降低捕捞强度从而养护渔业资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中国近海渔船的产能和产量又经历了一段为期十年左右的连续增长。
一直到1999年,近海捕捞的质量和经济价值开始大幅下滑,从主要包含大型经济鱼类,变为80%都是小型低值鱼类,海洋渔获中约三分之一甚至不具备人类食用的价值,只能勉强用于生产养殖饲料。
但即便如此,涸泽而渔的捕捞模式依旧没有停下,从1999年到现在的20年时间里,年捕捞量始终都保持在1000万吨到1300万吨之间,全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农业部估计的最大年可捕捞量1000万吨(从国家渔业统计数据来看,这很可能是高估了),与水产养殖产量一样居世界榜首,差不多是第二名与第三名的总和。
而在经济鱼类几乎枯竭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高的产量,原因可想而知。
根据2017年绿色和平发布的《中国海洋幼杂鱼捕捞现状及对中国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启示》显示,“中国近海渔获物中30%都是体型过小、种类太杂而无法被直接食用的幼杂鱼”“按此比例估算,幼杂鱼的总重量接近400万吨,超过日本全国一年的海洋捕捞产量”。
另外,“在中国最主要的捕捞作业类型——拖网渔船的渔获物中,49%都是幼杂鱼;而目前拖网渔船每年为中国的海洋捕捞量贡献了近一半的产量,超过600万吨。按此比例估算,这600万吨年捕捞量里有近300万吨是幼杂鱼。”
也就是说,中国明显已经处于“自高营养级往低营养级鱼种捕捞” 至海洋食物网底端的状态。
奇妙的是,这些人类无法直接食用的幼杂鱼又流向了水产养殖业,成了其他鱼儿的饲料(直接投喂或者鱼粉),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对幼杂鱼逐步增加的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过度捕捞的现状。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并快速扩张发展成为一个完整产业链的鱼粉厂,便是这一现状最好的写照。
当然,环境污染也是中国渔业资源枯竭的主因之一,它与过度捕捞一样,成了那段疯狂发展时期的副作用,只是这些副作用的影响之深远,是当时没有预测到的,或者说被忽略掉了。
为了解决近海资源枯竭的问题,中国很早就开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从业者的生计,很多人依然要靠野捕吃饭,于是,渔民们不得不远涉重洋,将渔网洒向世界各地。
然而,就在中国渔民们踌躇满志的时候,却偏偏遇上了全球海洋环境持续退化甚至无鱼可捕的危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全球约有90%的经济鱼类种群已经被过度开发或者完全开发。
在国内这自然不是问题,完全可以继续大力捕捞,但远洋捕捞有其特殊性,毕竟关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这里的关键在于,当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大型船队规模维持不变或有所缩减时,中国近年的远洋捕捞船队却在大量扩张。
在我国产业布局调整与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的远洋船队总体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已大大超过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和传统渔业强国。
尽管我国农业部在2017年对外公布的《“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至2020年,中国远洋渔船总数稳定在3000艘以内。
但数量减少的同时,渔船的吨位却在增大,国家补贴的远洋渔船队的年度捕捞目标也从2016年的200万吨增至2020年的230万吨。
而这一切又与近海资源枯竭有脱不开的关系,加上不断增加的燃油补贴以及一系列地方政策的扶持,行业快速繁荣导致产能过剩以及过度捕捞,大有走近海渔业老路的趋势。
虽说对于后入场的中国来说,全球鱼类资源危急的锅不该我们来背,但在大势所趋之下,中国如今的远洋捕捞规模确实显得格外扎眼。
另外,在补贴刺激下的产业扩张与竞争加剧往往会造成一系列的违规行为。
根据绿色和平历年监测记录,2000至2006年,以及2011至2013年间,中国渔船在西非六个国家 (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和塞拉利昂)被发现共有183起涉嫌违法捕捞行为,其中31%的船只多次发生违法捕捞行为,比如吨位欺骗、使用破坏性底拖网渔船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与中国渔船非法捕捞相关的涉外事件也不断发生,这对我们的远洋捕捞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减分项。
总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所说基本属实,虽然早在这之前我们我们就已经开始做一些积极改变,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果非要觉得人家是为了不让你吃鱼,那我只能说,你确实需要多吃点鱼了,至于比烂的,请看我上一篇。
参考资料:
1.国家渔业统计数据
2.中青网:东海近海渔业资源“荒漠化”趋势调研及治理对策
3.《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
4.试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Ⅰ我国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
5.大国渔业崛起记:中国种,世界渔
6.中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全新数据)
7.《中国海洋幼杂鱼捕捞现状及对中国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启示》 媒体简报
8.农业部解读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通知》
9.近海无鱼:枯竭的渔业资源
10.授人以“鱼”——关于中国远洋渔业补贴的五个事实
11.绿色和平:中国四远洋渔企在西非从事非法捕捞
12.中国近乎“疯狂”的远洋捕捞扩张让全球陷入恐慌?
【记得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2022.10.09
扫码关注我
问题很多,答案很少。
知乎用户 环球时报 发表 我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脑中首先浮现出一个画面。 汤姆爵士正在吃着一条濒临灭种的鱼,然后看到路边有一家十口在吃五条黄花鱼。 然后汤姆爵士立刻愤怒了起来,打电话给报社说到:“你看看这些穷人,他们每天居然吃五条鱼,在 …
知乎用户 科普一老翁 发表 基本实情。 我们只要简单看一下中国近海,就很好理解这个现状。 很多年以来,中国的渤海、黃海几乎已经无鱼可打,近海海产品主要依靠人工养殖提供。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电视等媒体上时常报道,黄、 …
在人间·对话|系列短片vol.08:《华农兄弟 禁野之后》完整版 撰文|谢婵 编辑|刘兮 出品|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 如果没有意外,现在他应该养着一万多只竹鼠,这是属于一个养殖爱好者的宏伟计划。江西人刘苏良和初中同学胡跃清组成的“华农兄弟”, …
知乎用户 一个男人在流浪 发表 **水产养殖本来就是个深度看天吃饭的行业,这个 “天” 不光是天气气象,还是老天命数,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个什么事就血本无归了。**举几个例子来让大家感受下: A 地在南方沿海,主营海水网箱, …
知乎用户 文刀半瞎 发表 就没几个养过稻田鱼。 养稻田鱼,要有环境优势。 你的田最好是独立的,处于上游,离家不远。 为啥呢? 如果不是独立的,前后左右有别人家的田,那么人家打农药,水流到你家田里,你家的鱼还要不要活? 如果不是处于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