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前景堪忧
中国政府甚至可能会公布第一季度经济出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的首次萎缩 新冠病毒疫情正抑制中国经济前景,政府公布的最新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据证实了一些非正式迹象,表明该国目前在复工复产方面困难重重。 中国官方一项追踪制造业采购经理人信心的指数 2 …
疫情将现金流紧张的房企逼到生死关口,业内期待调控政策松绑
2020 年开年,新冠肺炎病毒从湖北武汉暴发,向四面八方迅速蔓延。举国应急,九州闭户,疫情闪击各行各业。1 月 26 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倡议,房企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严防疫情扩散。此后,湖南、江西、广东、海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纷纷发文,要求暂停线下售楼。
广发证券发布于 2 月 2 日的研报显示,暂停线下销售的省份,2019 年销售规模占全国的 50.98%;禁止举办大型营销活动的省份,规模占 30.29%。剔除政策叠加地区后,两者合计影响的全国市场份额为 73.07%。
「我从事房地产营销 20 年,从未见过类似的景象,一夜之间所有的售楼处都关门了。」海南悠家智选创始人柯敏对财新记者说,楼市按下暂停键,交易全部停止。
中国楼市几乎进入「零成交」状态,这是史无前例的「冰点」时刻。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楼市调控已经持续三年有余,开发商各个融资渠道都被政策收紧。销售回款成为房企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占比往往达到四成以上。关闭售楼处,对资金链紧绷的房企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阳光城(000671.SZ) 执行副总裁吴建斌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如果售楼处迟迟无法开放,诸多中小房企的资金链或将在三个月内断裂。「这还只是开始,如果疫情得不到明显缓解,这种局面还会延续下去。」日前在一场行业探讨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 丁祖昱说,开发商要对 2 月作「最坏的打算」。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房地产业「大而不能倒」。2 月 12 日下午,多地政府纷纷发文,推出诸多措施,给房企「纾困」。地方政府齐行动,源于当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释放出的明确信号:各级政府要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业内普遍预计,已经持续三年有余的楼市调控政策,近期或将出现边际松动。
开放售楼处确有人群聚集风险。中房协发出倡议后,多地政府加入「督战」。比如 1 月 28 日,海南省住建厅发布消息称,1 月 26 日该厅逐个打电话通知市县区,要求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不得组织营销、现场看房等活动。
楼市成交额应声下跌。招商银行研究院发布于 2 月 6 日的研报显示:2020 年春节期间,全国 30 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 2.7 万平方米,较 2019 年同期 19.55 万平方米下滑 86.19%,和近七年的平均值 9.91 万平方米相比,也大幅下降。
春节期间,全国楼市成交多依赖三四线的返乡置业潮。新冠疫情冲击之下,营销旺季不复存在。一名龙头房企的营销人员告诉财新记者,往年房企一般会留下三分之一的营销团队在售楼处值班。2020 年春节前,该公司原本已将值班人员数量缩减至往年的半数。中房协发文后,值班人员全部放假回家。
据柯敏观察,海南个别房企和中介机构依然在「偷偷带客」,但效果不佳。
「售楼处不开门,我们没有事情可以做,很担心被裁员。」前述营销人员称,现在他每天都按照公司要求,努力在朋友圈里推介楼盘。当下诸多房企都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站等多种渠道,搭建了「线上售楼处」,希望置业者足不出户就能看房选房。一些开发商甚至承诺线上交易「无理由退房」。
房产销售转至线上,不失为非常时期的营销手段,但效果并不好。前述营销人员对财新记者抱怨,「你每天给潜在的客户问好,客户也很烦。买房一下子就要花几百万元,谁会真的不看房就直接下单?」另一名房企营销条线的人士分析称,房企推出线上销售的主要目的是「蓄客」,线下看房和签约环节很难在短期内被替代。
毋庸置疑的是,面对新冠疫情,消费者没有买房的心思和欲望,这才是房企需要面临的核心问题。「现在公众普遍预期楼市会下滑,购房者要下单,一般也会等到疫情结束。」柯敏说。
业内人士多认为,新冠疫情对楼市的直接影响是导致购房需求延后,但间接影响尚难以评估。招商银行研究院研报指出,间接影响取决于疫情最终对经济、就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冲击程度,以及购房者对自身收入预期、消费信心的恢复快慢等因素。
「购房群体全面萎缩,目前各家房企都没有应对办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财新记者说,从 1 月下旬至 2 月,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同比跌幅预计将在八成以上。
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于 2 月 5 日的研报认为,短期来看,一季度甚至上半年的楼市销售将受到显著影响。但在疫情平稳下来后,市场会迅速复苏,疫情对房企下半年的影响有限。可是,房企能扛到下半年吗?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高周转」是房企冲规模并实现高利润的法宝。「快拿地、快开工、快销售」的模式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亦要求企业保证现金回流速度,否则难以为继。
「停止售楼对房企影响巨大。」2 月 7 日,吴建斌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举例称,一家年销售额为 1000 亿元的房企,如果三个月不售楼,其年收入就会减少 200 亿至 300 亿元。同时,这家企业的到期债务不能不还,土地款不能不付。仅这两项支出就在 100 亿元左右。「简单计算,这家房企三个月总体会减少三四百亿元的资金。」吴建斌说。
吴建斌曾在中海地产 (00688.HK)、碧桂园 (02007.HK) 等多家房企担任高管,长期分管财务。他介绍称,一般销售额千亿元规模的中型地产公司,如果采用高周转模式,其日常可动用的资金大约为 200 亿元,只够支撑一个多月。「如果三个月不售楼,中小房企肯定是扛不过去的。」吴建斌说。
吴建斌目前履职的阳光城,亦是典型的高周转房企。阳光城发布于 1 月 9 日的公告显示,该公司 2019 年的销售金额为 2110 亿元,权益销售金额为 1351 亿元。在克而瑞 2019 年房企销售全口径排行榜上,阳光城位列第 13,该公司 2019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 385 亿元。
「我们假设了在没有一分钱销售回款的情况下,如何安排现金流。」吴建斌说,他近期的核心工作就是:确保在 3 月底之前,阳光城的现金流能够支撑各项工作安全运行。
阳光城并非资金链最紧张的房企。中国指数研究院于 2 月 4 日发布了一份 12 家高周转房企的财务数据,并对其现金充足程度打分。这份名单包括碧桂园、滨江集团(002244.SZ)、<绿地控股(600606.sh)、融创中国(01918.hk)、泰禾集团(000732.sz)、万科(000002.sz>
真正让房企煎熬的是利息。「如果房企总体综合财务成本为 8 个点,一家千亿元规模房企假如拥有 500 亿元有息负债,其每天光利息支出就是 1096 万元。」广州房地产专家邓浩志对财新记者说,部分房企此前高息高额举债,快速拿地扩张,2019 年中央收紧房企融资之后,企业资金链就已紧绷。
「只要一天没有收入,这些企业都有可能陷入困境。」邓浩志说。他认为,疫情引发销售暂停,势必加速淘汰一批根基不稳的高周转房企。
楼盘在建项目人员密集,亦是重点防疫场所。
疫情暴发后,多地政府宣布,开工时间不得早于 2 月 10 日。这已比正常节后开工延迟了大约十天。随着疫情扩散,部分地区又进一步延长了假期。比如四川达州、广西南宁、河南郑州分别规定,房地产工程自 2 月 23 日、2 月 24 日、3 月 16 日才可复工。
出于防疫需要,很多县、乡、村均切断人员流动渠道,建筑工人暂时无法返回工地;即便回到工地,应政府要求也需隔离一段时间。在建工程项目因此面临「用工荒」。
目前正是防疫关键时期,地方政府设定了较为严苛的复工条件,企业复工难上加难。比如广东省要求,每名进入项目现场的工人都必须佩戴医用口罩。但口罩是当下紧缺的战略物资。据财新记者了解,政府投放市场的平价口罩限量供应,其他渠道一次性医用口罩的单价已经涨至 6 元,且要推迟数天发货。尽管部分生产类企业已转产口罩,但短期内「一罩难求」的局面仍将持续。
「工程复工可能会推迟一个月,这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于 2 月 4 日的研报称,部分城市可能会推迟两到三个月。
房企头上悬着安监利剑。在成都,防疫工作被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复工工地若出现 1 个以上确诊病例,即构成重大安全事故;出现 3 人,施工企业将在一定期限内遭市场禁入。其他城市亦发布法律风险预警,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及消除隐患的企业,有可能被罚停产停业等。
据财新记者了解,融创中国、碧桂园、新城控股、佳兆业等大型房企均已下发通知,2 月 10 日至 16 日主要采取线上方式办公,2 月 17 日后恢复现场办公,但工地复工时间均未明确。「长三角一带,很多房企都已经作好了 2 月开不了工的打算。」一名房企人员对财新记者说。
施工是高周转的重要环节。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均规定,楼盘主体要建至过半或封顶才可获取预售证。房企通过预售收回大部分投资款,完成一轮资金周转。从拿地到获取预售证,碧桂园、万科等大型房企通常能够控制在八个月以内。
疫情延长了工期。对于已拿地、未预售的项目来说,延迟开工将直接影响开发商获取预售证的进度,导致房企的资金周转速度下降、资金成本增加。对于已经完成预售、正在后续施工中的项目,延迟复工影响交付,但却又不失为降低短期资金压力的「良策」。
「在暂停销售的情况下,开工延迟,建筑费支出减少,短期内对现金流管理有利。但从长期来看,这对未来交付及供货影响巨大。」吴建斌说。
中国恒大率先宣布延迟工地开工。该公司于 2 月 1 日下发的通知显示:全国 1246 个在建项目、1040 个售楼部在 2 月 20 日前不得开工和开业,具体的开工开业时间将根据疫情另行通知。
一切都为防疫让路,包括土地招拍挂。
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市,从 1 月 13 日起,中止了若干土地挂牌,部分原计划于 2 月初进行的土拍延期到了 2 月 18 日以后。事实上,整个湖北省都暂停了土地交易。
克而瑞发布于 2 月 11 日的研报显示,不仅仅是湖北省,南昌、长沙、合肥、南京、苏州、厦门等多个二线城市均在 1 月底、2 月初宣布土拍暂停。在三四线城市中,连云港、盐城、新余、萍乡等迅速跟进,且未明确土地何时恢复交易。
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在持续发酵。在省级层面,东北三省、四川省已经发文,暂停各类公共资源交易。
克而瑞研报显示,截至 2 月 11 日,其监测的十个一二线城市宣布推迟土拍,涉及地块超过 80 幅,起拍价总额接近 800 亿元。这些城市多将土地出让顺延至 2 月下旬,约较原计划推迟两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财新记者,湖北、浙江、广东、河南等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防疫管控会更严。停工停售影响了房企原有的资金回笼节奏,致其没有能力和动机去购买土地,房企的土地投资计划需要调整,预计开发商会从二季度开始恢复拿地。
延迟土地出让给了房企一个缓冲期。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推迟买地可以减少房企的资金支出,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房企没钱买地,土地就可能大面积流拍。暂停土地交易,有利于整个市场。」张宏伟说。
克而瑞研报认为,暂停或推迟土地出让会在短期内令地方财政承压,但对整体土地市场影响有限,土地延后出让也顺延了企业的投资需求。
2 月 11 日,北京土地市场率先「复工」,当日出让三宗地块,出让金额为 80.05 亿元,三宗地块均由国企获得。「国企和央企拿地优势明显。」严跃进认为,国企和央企资金实力较强,未来一段时间,或将成为土地市场上的主力军。
克而瑞研报认为,从短期看,土地市场有望在二季度出现「小阳春」。「财政压力之下,部分地方政府将加快推地节奏,甚至推出优势地块以提振市场。」该研报称。
不过,「地王」频出的景象或将不复存在。克而瑞研报认为,即便是疫情警报解除后,房企也需要一段修复期。在这段时期,房企的工作重心应为「促销售、抓回款、稳现金」,投资仍会谨慎,土地底价成交或将成为常态。
新冠疫情将现金流紧张的房企逼到生死关口。业内普遍预期,楼市调控政策或将于近期松绑。
邓浩志告诉财新记者,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目标亦遭遇挑战。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必须要有稳定发展的环境,才有助于全国经济的稳定。
「如果房企融资的『水龙头』依然紧紧关闭,又不给房企开放售楼处,房企的下一步动作就只能是暂停工地施工,」邓浩志说,「这样房企还能依靠节流来保住现金流。」
如果房企在建项目长时间无法复工,将显著影响农民工就业。一家房企的土建经理告诉财新记者,房企记录劳务公司提供的用工人员和出工天数,以此完成结算。劳务公司再按工人出工天数下发工资。仅中国恒大一家,就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上百万人就业。
房企有必要苦练内功。吴建斌建议,此刻资金紧张的房企应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努力开源节流,并延迟缴纳应付款。「比如去和银行洽谈,顺延还款;和土地出让方洽谈,顺延土地款;和税务局沟通,延期支付税款等。」吴建斌说。
中指院认为,现阶段金融机构资金充沛,房企在境外和境内都有机会融资。此外,房企应特别关注疫情严重地区,把握疫区金融政策支持下的融资机会,以及各地政府在保证金、房企开发进度以及税收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
吴建斌认为,政府应该对房企进行多渠道纾困。他建议,政府对一季度到期的土地款免缴滞纳金,同时顺延两到三个月的付款期;放宽房企融资条件;放宽房地产预售条件等。
包括东北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民生证券在内的多家机构均预计,楼市调控政策出现边际宽松,将是大概率事件。
2 月 12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讨论疫情,提出要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当天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始为房企「纾困」。
当务之急是放行线下售楼。广东佛山和四川成都于 12 日下午发文,宣布有条件开放售楼处,同时给出防疫指引。在佛山,楼盘必须分期分批销售,减少人员聚集,不得同时安排 2 组以上客户参观样板房;在成都,每个售楼处每天接待到访客户不得超过 80 人,且每批次接待客户不得超过 3 组,前后批次的间隔时间不低于 10 分钟。
此外,西安、无锡、上海、南昌、浙江等地均在 2 月 12 日发文,降低房企买地门槛。华创证券发布于 2 月 13 日的研报称,这些地方发布的主要政策包括:缓缴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下调土地保证金比例、土地款缴纳 50% 可预办理不动产登记、引导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保障住房贷款有序投放、预售资金监管放松、商品房预售条件放宽等。
「上述政策显示地方政府希望缓解房企拿地的资金压力,推动土地市场回暖,进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华创证券研报称,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政府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影响,政府财政压力逐渐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地方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当前土地市场趋冷,部分地方政府却一反常态,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强烈的供地意愿。华创证券监测数据显示,从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八,17 个重点城市合计挂牌土地建筑面积 548 万平方米,较 2019 年同期翻了 1 倍有余。
「这显示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之大。」华创证券研报称,在楼市调控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后续地方政策放松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民生证券发布于 2 月 5 日的研报称,从宏观经济来看,目前政策层面在逐步释放流动性,对冲疫情冲击。即便没有疫情影响,房地产销售端的增速也将在 2020 年一季度由正转负,楼市政策调整迫在眉睫。
「给房企纾困的目的是激活房地产市场。只有房地产市场稳了,中国经济才能稳定下来。」吴建斌说。
Related
中国政府甚至可能会公布第一季度经济出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的首次萎缩 新冠病毒疫情正抑制中国经济前景,政府公布的最新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据证实了一些非正式迹象,表明该国目前在复工复产方面困难重重。 中国官方一项追踪制造业采购经理人信心的指数 2 …
大 眼 微 观 察 防失联 加备号 → → 关注 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复工复产,但复工复产还没有完全到位,“涨价潮”却提前到来,蔬菜、水果、建材、电子、消费、化工等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疯涨,涨幅从10%、20%、50%、100%、1200%不等,涉 …
▲米筐投资提醒:音频大小为10M 1 这一周,中国各地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拼命抢人复工,恢复经济;而另一个阵营,复工之路充满荆棘。 以贵州、义乌、嘉善为代表的抢人阵营,地方联系专车、专列甚至专机把工人从老家接回本地,目的只有一 …
以下文章来源于徐瑾财经 ,作者徐瑾财经 徐瑾:抗击疫情,经济成为新战场。有序复工如何保证?隔离,并非没有成本。现代社会建立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僵硬隔离,或会造成新的秩序“熔断”。 再长的假期,也面临结束——何况,是在家隔离又提心吊胆的假期呢? …
来源:康乐的博物馆 蝙蝠,史上最冤的生物,长期发着40多度高烧,以一己之力封印着100种病毒,为了不影响人类,跑到深山老林漆黑的洞穴里生活,还努力的把自己长成无法下口的模样,昼伏夜出,努力扮演一个孤独的潘多拉盒子,但万万没想到:还是被人类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