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县长父亲》凭什么不能得奖?

by 小涂, at 22 September 2022, tags : 父亲 文章 网友 标题 删掉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01

前几天,德州作协举办的廉洁文化征文引发了热议:

原来,一篇名叫《我的县长父亲》的散文获得了第一名。

不免让人想起了电影《夏洛特烦恼》里的经典片段:

袁华同学凭借一篇《我的区长父亲》获得了全区作文大赛一等奖。

夏洛对此十分不满,质问老师:那是比作文吗,那是拼爹呢。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感觉艺术照进了现实,于是在评论区纷纷玩梗:

脾气比较冲的网友直接就来了个直抒胸臆:凭啥第一???

富有“质疑精神”的网友断定作者依仗权力荫庇,反过来还不忘阴阳怪气一下人家好好考个大学找个工作。

毕竟类似的事情见多了:

前有周公子的“自爆卡车”,后有贾平凹之女贾浅浅用她的“屁屎尿文学”出圈。

所以这次,大家也认定这篇文章的作者有利用父亲官职刷名次的嫌疑,到头来征文大赛拼的不是写作水平而是“爹”,着实有点讽刺。

在网友的轮番围攻下,德州文联先是出来表示评选本身“肯定合规”。

但随后的行为就有点打脸了:这则颁奖推送被删掉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是他们心虚了。

表面上看,这次好像是又是一次“正义战胜邪恶”。

网友们仅仅通过一个标题,就揭发了一个利用特权谋求奖项的行为,

通过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让徇私舞弊无处遁形,最终迫使对面删掉推送狼狈收场。

好一个“大快人心”!

02

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不得不承认,大部分质疑的网友,其实都没读过原文,仅仅凭借电影的印象就脑补了一出“靠关系获奖”的情节。

我们去看了一下原文,在通读一遍后由衷感慨到:

这篇文章,说不定真的配得上第一名。

全文情真意切,用最朴实的话语描绘出了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形象。

原文如下:

上下滑动查看长图

梳理文章的内容,我们发现,文中的县长父亲叫于志明。他并不是在任县长,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地第一任县长。

文章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在最初,作者是恨父亲的,认为他相当无情,哪怕母亲重病,也不肯回家。

他还时常一根筋的不给我们搞特殊化,不是抠门不给我们买自行车,就是拒绝让亲戚“走后门”,都是女儿所不理解的。

但随着文章的叙述,一个在百姓面前,确实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官。这和前文形成了强烈反差。

文中写道,父亲在深秋时候救助了一位奄奄一息的少年,因为意外丧失听力的少年在父亲的鼓励下走出了阴影。

在工作中一心为民,没有半点官样,和老百姓心连心:

在任期间做过很多好事,比如困难时期坚持捐款,一门心思改变盐碱地等等。

当地媒体也曾经报道过县长父亲的相关新闻,比如91本工作日记捐给当地,其中记录了1951年到1978年社会变革,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所以到头来,读过一遍文章的网友,多多少少都感受到这篇文章确确实实将一个恪尽职守,严以律己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03

至于说作者有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影响了评奖的公正性。

我个人倾向于这没有的。

首先是文中的父亲也早就去世了,根本不可能现在还有权力来影响评选结果。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干部,是真正的两袖清风,为民办实事。即便父亲活到现在,应该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用特权来给自己谋求奖项。

再说作者,于忠东早就退休了,如今的她不过是一个爱好写作的老奶奶,敲打文字,并喜欢通过笔墨,去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没必要用获奖经历给自己的履历“镀金”。

大众网9月19日采访了作者。她表示: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把父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递下去。没别的想法,不想争名,也不想争利。

采访中还提到:

最初她在自媒体平台上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逝去的背影》,因为征文要求是3000以内,所以她删改了一下投稿。至于标题名,作者表示是为了实事求是记录父亲一辈子做的这些事。

所以说,并不是因为想得奖所以写了“我的父亲”。而是因为“我写了我的父亲然后得奖了”。

那么,既然《我的县长父亲》本身不是“尬吹”凭空歌颂不存在的事迹,

既然文章本身确实能打动人,

既然父亲的故事本身就值得写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如果它真的优秀到能在一众千篇一律的廉政征文中脱颖而出,

我觉得获奖也没什么问题吧?

只能说最引发争议的事情只是她不像网友们这样对流行文化这么敏感,所以用了这么一个简单直白的标题,又太容易让人联想到“黑幕”。于是才有了这波网络节奏。

但说实话,时下年轻人耳熟能详的热梗,可能对于一位老奶奶而言根本就没听说过。

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就要被怀疑走关系,甚至质疑不配得奖,是不是网友们在批判之前先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比较好呢?

当一个标题一眼就和“廉洁”背道而驰的时候,大家恨不得脑补十万字背后的黑幕。顺便再为自己声张了“正义”而感到自豪。

都说前几年流行标题党,起一个有噱头的标题,看完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看这些年明显进化了,至少以前还要看完文章再骂“文不对题”,现在文章都不用看就可以虚空输出。

当然,并不是说文学作品就不能受到批评,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可以去质疑。

但问题是,这种质疑说到底是应该建立在通读了全文以后来进行评价的。

而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臆测,抛开文章不谈,在不明真相的时候就直接一顿狂喷,甚至带着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难道这不是一种伤害吗?

我大抵能理解如今大家对拼爹的社会现象有些PTSD,但因为一个县长父亲的标题就联想到背后的权力,还是太过想象力丰富了。

有时候不免感叹,梗小鬼对互联网环境的污染。

仅仅是因为和“电影撞梗”就开始借题发挥,在评论区抖个机灵展现自己的“幽默细胞”,用娱乐思维去消遣这件事情。

在不合时宜的开玩笑被他人指正的时候,说不定还会反过来说,我不就玩个梗而已嘛?用得着这么认真嘛?

只希望他们在得知事情真相后,能给作者和县长父亲一个道歉。

04

只可惜,顶不住网友质疑的当地作协在事发后直接删掉了颁奖文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惋惜他们不该这么直接“逃跑”,导致事情的真相好像就这么不明不白了起来。

还有人直接质问:就因为网友嘲讽了两句就删掉了,这像话吗?

其实在事前,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减少争议:

比如在最开始发颁奖推送时候,就附上每一篇获奖作品的链接或者截图。这样也能让整个评选结果更加公开透明。

到时候,《我的县长父亲》是不是配得上一等奖,大家都能通过比较产生自己的判断。而不会看了个标题就开始带节奏。

就算是在舆论发酵之后,还是有办法可以“亡羊补牢”的:

比如再写一篇相关文章,理直气壮回应网络上的争议,把评选的理由详细表述出来。

但恰恰他们选择了会引起最大争议的办法——在引发舆情的一瞬间,他们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要下架文章来避避风头。

。。。。。。

原本堂堂正正一件事,反而被这样的迷惑操作搞得仿佛见不得人。

既然评委会一致决定将这篇文章评为一等奖,那怎么网友的三言两句就能让你们动摇?

仅仅因为一波网络舆论,就直接删掉人家退休老太太真情实感的文章,不仅让自己的公信力全无,难道不是对作者的不尊重吗?

不看文章,觉得标题非常讽刺,

看完文章,只觉得删除更加悲哀。

如此质朴而又满怀深情的文章,

和最后的荒诞收场碰撞在一起,

两种强烈的反差感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悼念那个逝去的时代。

-END-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娱乐圈确实是个高危行业

贵州“村BA”,牛过超级碗

让你抓狂的“羊了个羊”,可能根本通不了关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苦口婆心劝一劝主流媒体:“标题党”只会透支权威性和公信力

收录于合集 #失传的屠龙术 202个 昨日下午的文章,在短短三个小时后,由于众所不知的原因被删除。 另外微博发布了这篇文章后,目前账号处在被封状态。 关于这篇被删的文章和被封的微博账号,我希望做一个申辩。我们人民法院对于被判死刑的犯人,都保 …

今天,我决定为陕西的铁笼女写点什么

原创:小晖 来源:那年的生灵哭晚清 文章已获授权 我从来没有想到,在徐州那事后,现在居然在陕西出现了新的版本,有男人把女生锁进铁笼子里,然后对她百般虐待,还把她当成直播谋财的工具。 这一刻,人的尊严已经全然被践踏,我决定为这个女生写点什么。 …

如此“感动新闻”,读得我浑身发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世相研究所 ,作者里约热泪奴 一 最近,某地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其公众号上刊发的一篇文章,引发争议,出圈了。 有网友说,冷血无情,体现不出温度! 有网友说,那一句“淡淡的”,我只读出了冷漠和无情。 这篇文章的标题叫《至亲重病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