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国公司一口气下单 10 万辆比亚迪电动汽车,德媒称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

by , at 12 October 2022, tags : 比亚迪 汽车 新能源 德国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只能说干得漂亮。

2008 年 “3.14“事件的时候我在拉萨执勤,住在拉萨啤酒厂里面,每天得扛着防爆器材上街巡逻去,挺累人的。有一天厂方突然跑过来跟我们说让我们走侧门,这一天不要从正门走,走存储青稞的仓库旁边一个小门进出。他们头两天跟我们关系还挺不错的,态度为啥突然会这样?

厂方解释是,德国合作方代表第二天要来厂里视察。

当时拉萨啤酒厂跟好几个外国啤酒牌子在合作,住在人家的厂房里这个还是知道的,以前的拉萨啤酒口味咋说呢,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建议你尝试,引进外方投资或者给技术提升工艺也是好事一桩,我们当然也理解。但是,第一,侧门离我们的巡逻区非常远,第二,多多少少有一点委屈。

厂方说法是怕德国人看见厂区里有驻军会有想法,或者说觉得唐突,影响合作。那个年头跟现在不一样,欧洲白左风气已经起来了,看中国哪儿哪儿都是毛病,咱们也弱不得不仰人鼻息,何况民族地区比较敏感,毕竟是西藏。我们当然没法说什么,毕竟住着人家的房子呢,执行任务要紧,绕路就绕路吧,委屈就委屈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维护良好军民关系嘛。

但是说实话我心里非常非常的不服气,出来执行任务维持治安,在自己的国土上,保护自己的人民,却必须要给几个外国人让路,这个放在谁的心里也是不舒服的。

那天我远远的看到一个个头挺高的德国人,带着他十多岁的儿子,身边围着一大群中国人点头哈腰前簇后拥着,像视察自己庄园的领主。那个十多岁的小屁孩到处指手画脚问着,面前一堆中国人小心伺候,活像领主家少爷准备继承领地。

战士们当然也有想法,走侧门?什么人需要走侧门?有个脾气比较冲的小伙子就嚷嚷,“妈了个巴子的,有部队住着不是更安全吗?凭什么不让看见?我们难道多见不得人?”

说老实话我没法回答他的问题。

我只能动用自己平时老大哥的操性,

“妈了个巴子少废话!你好好做事情,总有一天不用受这窝囊气!”

那天晚上我梦见我们的技术代表和工程师跑到欧洲趾高气昂指手画脚。

想不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15 年不到,15 年!

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机动车保有量 4.15 亿台,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 3.15 亿,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 4.99 亿人,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大单一汽车市场并且增长势头十分迅猛。整个欧洲总人口 7 亿,汽车保有量仅有 2.8 亿台,新车销售还呈现出不可逆转的下滑和萎缩趋势。

估计过不了几年你就能看到比亚迪的代表和工程师去德国指手画脚趾高气昂,不过无论如何都没有领主视察自己家庄园的气质,最多最多也就像个老农民视察自己家自留地吧,毕竟咱没有人家那个 “贵族范儿” 对不对?

中国这么庞大的汽车市场与相对更高的自主权、更完整的产业链,让中国汽车企业早晚都必然会诞生出一个或者很多个汽车业巨头,这是唯物主义的,是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有任何转移的。不是 B 亚迪,那也是 C 亚迪、D 亚迪,是长城长安吉利奇瑞广汽东风蔚小理。

比亚迪只是第一个 “卷” 出来的而已,后面还有一大群等着卷出来的,当然也有一群卷死在沙滩上的不过那个不重要,肉烂了在锅里,卷出来那就是大杀四方。

这不是一记耳光,这是一个窝心脚。

目前看比亚迪在电动和混动技术上已经对传统车企形成了降维打击,就奔驰宝马大众出的那些工业垃圾完全没有过招的必要性,躺倒等死还能 “投降输一半”,真要发扬骑士精神正面硬刚估计死得更快,早点布局去零配件市场为中国车企做上游供应商估计还能苟得久一点,也能让国内的德吹们能够找到切入点,比如说像吹 “日本螺丝拯救中国高铁” 那种。

专心去做电动车行走部分零配件,也符合欧洲未来的发展趋势,做整车做内燃发动机都不大合适了。欧洲汽车市场沦为中国车企的产品倾销地已经不远了,这事儿在家电行业里面已经发生过一次,下一次不就习惯了么?

离巴伐利亚机器制造厂从 “别摸我” 沦为“别买我” 的日子不远了。

欧洲车现在很明显呈现两个特征:

1、油车销量在中国依旧坚挺;

2、新能源车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工业垃圾,质次价高。

就这,同样价位,你拿头去跟人打?同样价位人家升档,同样档次人家价格低,你唯一的优势就是那个车标,人唯一的劣势只有交车时间。

让我们一起呐喊:GRD 比亚迪!GKD 交车

法国车基本上已经放弃治疗了,你在街上看见过一台标致、雪铁龙的绿牌车?德国车里面只有大众 id 系列勉强算是及格线附近徘徊,奔驰宝马新能源难兄难弟一样拉垮。

反而是油车方面,大众奔驰宝马标致雪铁龙也都还凑合,暂时天下无敌算不上,算个独霸一方吧。不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机会,赶紧去做油车电车通用的那一部分,难道等着新能源车全面取代油车那一天一头撞死在南墙上吗?

现在去做电车油车都要用到的部件,比如液压系统,刹车,避震,底盘调教,车灯照明,主动给自己降个档次,现在老虎还没有来就还有活路,等中国这些产业也跟上来了就晚了,到时候大罗金仙难救你。

欧洲的沉沦大势所趋,为什么不给自己找一条后路呢?

现在还在争论油车电车已经毫无意义了,就这三五年的时间,大街上跑的电车都那么多了,车主也不是傻子,人家能够不知道哪个用着好?我自己一台电车一台油车都跑挺多的,两年 4 万公里的样子,油车进 5 次 4 儿子店,没有一次少了 1000 块能出门的;电车比亚迪的总共保养了两次,一次 200 块一次 500 块。油车购置税一两万,电车是 0。油车 600 公里 300 块,电车 600 公里 50 块。油车已经过保了,电车不好意思,电池终身质保坏了就换去。

祝我的电车早日自燃,磷酸铁锂只冒烟不冒火,烧了免费换新车,美滋滋。

新能源这个赛道挤死油车已是定局,真正的降维打击绝不是抽过来一巴掌抽死你,而是走自己的路,让你无路可走。

德国汽车工业最欣欣向荣的时候、最有希望的时候、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是德国国防军最猛的时候,可惜那玩意儿姓纳粹。

现在你连国防自主权都没有,给你一口吃的那是情分,不给你那是本分。大户人家吃得饱的时候赏你一口饭吃你就有饭吃,大户人家自己新冠病毒感染者都快到人口三分之一了,眼瞅着没米下锅,不给你饭吃不是很正常么?所以,要怪你只能怪大户人家去。当年大户人家能够空运拯救柏林,如今却能炸了你的天然气管道,北溪天然气管道可是德国资产,你还连个屁都不敢放,你说你该怪谁?

中国只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造汽车的而已,你怪不着。

全球高端产业链就那么多,爬上去一个就必然会掉下来一个,躺在白左温柔乡里做梦是没用的,是改变不了现实的。既然要掉下来,不如早作打算,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去,不过我估计老欧洲贵族范儿拉不下这个脸。

不过也说不定,还真有拉的下脸的,我大清果不也有王爷跑去拉黄包车的么?

为了看欧洲老王爷拉黄包车,我不介意再等个 15 年。

知乎用户 龙牙​ 发表

比亚迪汽车能把德国打剩最后一口气,但真正把最后一口气抽走的是比亚迪半导体。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亚迪其实是一只全产业链巨兽。

比亚迪不仅能生产整车,还能生产电池、电机、电控。

电池装机量仅次于宁德时代,lg,排名第三,而且今年大概率超越 lg 冲到第二。

而三电系统中的半导体零部件,比亚迪也是能自己生产的。

生产的子公司就是比亚迪半导体。

而且比亚迪半导体是 odm 模式,不需要代工厂,自己设计,自己制造。

去年比亚迪投了几百亿,新建了 8 英寸晶圆厂,专门用来制造车规级芯片。

目前造芯片的主流晶圆是 12 英寸,但是车规级芯片不需要那么大,8 英寸就够了。

还有车规级 IGBT,碳化硅材料等电动汽车上最重要的半导体零部件,比亚迪半导体都是自己造的。

甚至车灯用的 led 材料,比亚迪半导体都能自己造。

当然,比亚迪半导体很多产品,性能赶不上世界最顶尖厂商的。

可是比亚迪一直在奋起直追,并把赶超最顶尖产商作为自己的目标。

而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德国企业是顶尖中的顶尖。

德国半导体企业英飞凌,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车规级 IGBT 企业。

在碳化硅领域,英飞凌也是最强的那一批。

现在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很多车企,都在用英飞凌的产品。

如果别的车企干翻了德国车企,那德国还能靠卖半导体吊着一口气。

就像电子消费品领域的三星,虽然手机在中国一败涂地,可是屏幕内存仍然被中国手机企业大量购买。

可如果是比亚迪来了,那德国半导体企业恐怕都活不下去,最后一口气也会被比亚迪抽走。

所以,德国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未来很可能会有比亚迪禁令出台。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攻城掠地,美国和欧洲肯定会走上全面封杀之路。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大喊 “开门,自由贸易”。

这个场面,是不是很熟悉?

知乎用户 且听沧海 发表

谢邀。

一、

2022 年,Sixt 拿下了创纪录的营收,但受制于全球疫情,汽车芯片短缺导致 Sixt 想扩大车队规模非常困难。并不是 Sixt 不想购买来自德国的汽车,实在是德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太低。

特斯拉柏林工厂目前最新的产能目标是 10 月份每周 3000 辆,而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产能超过 75 万辆,产线改造完成后,将扩充至 110 万 - 120 万辆。

Sixt 想到从中国品牌商手里拿货,从现实角度更容易理解。

二、

Sixt 的采购对比亚迪进军欧洲是一件利好。相比从无到有,通过租车行让欧洲客户先接触比亚迪汽车,确实要更容易一些。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欧洲市场没有那么容易开拓,美国人进军过欧洲,失败了,日本人进军过欧洲,勉强维持。新能源汽车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是个未知数。

总之,欧洲是世界上门槛最高的汽车市场。

三、

Sixt 购买比亚迪汽车的数量不算大,也不小。目前确定购买的比亚迪车型是 ATTO 3,众所周知,这款车是比亚迪元 PLUS EV。

这款车已经在日本、欧洲、澳洲、新加坡上市,是比亚迪海外扩张之路的开始。目前,比亚迪在海外主要劣势是品牌,纯电动车在驾驶质感拉近了与合资品牌的距离,日本媒体直言不讳的讲,在品牌执念深重的国度,比如日本、欧洲,比亚迪需要一个非常优惠的价格。

过去,汽车品牌不会主动宣传与租车行的采购协议,通常被认为会损伤品牌。因为这类车型需要非常低的配置以及非常低的折扣。这也就是为什么 Herz 决定采购 10 万台特斯拉 Model 3,马斯克特意出来声明并未有任何折扣。

如果有印象,部分消费者会记得,本田中国曾经拒绝某出租车公司采购雅阁的提议,而丰田凯美瑞选择了接受。

新能源时代可能不同,Sixt 和比亚迪的宣传会让欧洲民众意识到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加速。

四、

集中采购车辆是欧洲租车公司的常规操作,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电气化政策下。

作为参考,Herz 计划未来五年从通用汽车公司订购多达 175,000 辆电动汽车,主要是入门车型雪佛兰 Bolt 和 Bolt EUV。此前,Herz 也和 Polestar 和特斯拉签署协议,分别订购 65,000 辆和 100,000 辆电动汽车,以实现其到 2024 年底拥有 25% 的车队电动汽车的目标。

继续努力吧。

知乎用户 默默 - KG​​ 发表

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对比亚迪乃至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目前看 “10 万辆” 的庞大数额应该是意向协议,第一阶段落地的订单大概数千辆。

但且不说首批数千辆比亚迪 ATTO 3(元 Plus 海外版)本身贡献的营收和利润,单说 Sixt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的风向标作用,就已经称得上意义重大。

看到这一幕,我是由衷的感到高兴。

我从 2017 年开始在知乎创作,早期大部分创作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自认算是知乎上最早坚定看好电动汽车的创作者之一。

很早之前我曾设想过,新能源汽车可能重演智能手机产业的历史:

美国猛虎和中国群狼借助新兴技术革命弯道超车,共同侵吞日本欧洲等老牌工业强国的市场。

而且我从多年前就支持比亚迪,人生第一辆车买的就是比亚迪唐。

我一直非常看好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更欣赏比亚迪坚决投入三电系统研发的执着。

两年前,我在专栏写下万字长文,看好比亚迪成为新能源车时代的三星: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三星,会是比亚迪吗?

但即使我对比亚迪未来前景如此乐观,近两年比亚迪的爆发期增长也还是明显超过我的预期。

如今比亚迪月销量已经突破 20 万大关,未来一年内超越大众成长为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基本已经没有悬念。

即使在德系巨头的老家,比亚迪成功拿下汽车租赁公司的订单,也是了不起的壮举。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比亚迪长期坚持垂直整和模式,大量核心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发。

比亚迪整车的崛起,不仅有助于动力电池、SiC、IGBT 等核心零部件全面爆发,更能为国内提供大量中高端工作岗位。

对于知乎乃至全网越来越热的 “躺平”、“内卷”,我始终认为产业升级做大蛋糕才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出路。

比亚迪的崛起,就是其中的典型。

再联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在欧洲的拓展,国内汽车产业借助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弯道超车,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如果说几年前,不少人都把智能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产业革命视作笑话;

那么短短几年后的现在,大众重金投入的 MEB 平台不仅在中国市场打不开局面,甚至连本土市场都有丧失的风险,不知还能否笑得出来?

说到底,这些传统巨头并非意识不到问题,也并非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解决。

大企业转型困难的关键,还是路径依赖

对于大众这种传统巨头而言,太多员工、供应商、技术体系绑定在燃油车上。

一旦切换到纯电动车,大量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价值沉淀都会归零。

在旧赛道还能跑,新赛道却并没有太多优势的情况下,团队内部多数人倾向保守是很自然的。

甚至说大一点,任何改革都必然面临既得利益团体的阻碍,自己革自己的命对任何企业和组织来说都是相当难的。

当然也应该看到,汽车产业变革必将是远比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更漫长更曲折的长跑,德日巨头手里的牌还有不少。

大众的 MEB 平台仍未完全发力,欧洲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也在建设过程中。

智能电动车的市场仍是蓝海,传统巨头仍有足够多的时间调整转型,并不一定会沦落到诺基亚的境地。

而且同为传统汽车巨头,德系品牌明显更具忧患意识,反应速度也比日系快很多。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汽车产业链太长,涉及到的政府财政税收和社会就业岗位太多,先天就有颇高的政治和贸易壁垒。

因此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攻城掠地,必然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曲折,不太可能一帆风顺。

更进一步说,在智能电动车的浪潮中,国内车企也有一定不足之处。

具体之前回答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但综合来看,近两年我对国内智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信心越发充足。

关键就在于,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革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层面均有体现。

即使德日巨头逐渐在电动化赛道上追赶上来,丢失消费电子和互联网产业的欧洲日本也几乎没有希望在智能化赛道上翻盘。

所以真正的心腹之患只有一个:半导体,半导体,还是半导体

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强调过,车规级芯片(尤其是自动驾驶算力平台)可能成为未来 “卡脖子” 的关键环节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是未来智能电动车最重要的赛道之一,近两年车载主控芯片算力攀升速度极快。

尽管华为海思、地平线等企业已经进入这个领域,但总体上看基础还比较薄弱。

稍有不慎,差距就会迅速拉大,重蹈智能手机产业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覆辙。

(本来华为有自家麒麟芯片,但在制裁压力下面临设计出来造不出来的窘境)

多年前

@宁南山

曾经撰写长文,指出半导体、汽车、显示面板、仪器仪表是我国产业升级最关键的四个领域。

(事后看我认为还应该加上大飞机和商业航天,不过航空航天产业有其特殊性,不加也罢)

只要我们拿下核心行业,凭借大行业的利润,再杀入一些小行业完全是秋风扫落叶。

如今回过头看,局势已经有明显变化。

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在 OLED 市场不断突破,国内显示面板产业已经全面崛起,未来发展可能的瓶颈是更上游的材料与设备。

高端仪器仪表对科研等领域意义重大,但目前市场价值相对小一些。

汽车产业规模庞大,带动就业岗位多,但这个领域国内外差距相对小,国内车企在新能源车时代取得跨越式进步后尤其如此。

只有规模庞大、差距较明显、涉及产业链长的半导体产业,才是我国产业升级最大的瓶颈。

前些天美国更进一步加码制裁,国内半导体设计和制造的重点企业均面临更大压力,更放大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 “木桶效应”。

美国人的风格一向是无所不用其极,正如毛主席的那句明言: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再借助切断先进制程代工打击华为后,苹果高通都可以说赚的盆满钵满。

即使新一波制裁对部分美国企业也有伤害,美国人仍然肆无忌惮的加码。

不摧垮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恐怕美国人很难罢手。

应该说,产业升级的道路本就艰难。

美国人的策略更是大幅度提升企业技术突破的难度,降低了突破后的盈利预期。

但如果不投入技术研发、构建自主的半导体产业,中国就只能永远呆在价值链的中低端;

如果不奋力进行技术攻关,“八亿衬衫换飞机” 的惨痛教训还将不断上演;

如果不努力实现产业升级,中国的人均 GDP 和国民生活水平很难再有本质的提升!

所以我一直说,无论面临多少艰难险阻,半导体产业也一定要搞下去!

扎实投入技术研发与关键产业攻关,让美国人的制裁失去意义,这才是正路。

知乎用户 现实主义理想者​​ 发表

汽油车时代,德日真是牛逼,几乎不存在被中国汽车赶超的可能。

没想到新能源汽车时代,也就十年,中国新能源车企把德日远远甩在了后面。

大众丰田本田这些企业,它们显然很清楚未来肯定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但它们怎么就是做不出高竞争力的产品?不缺金钱不缺技术不缺市场,可能是因为多了个大公司病吧。

比亚迪积累了十几年,这两年陡然爆发式雄起,横扫四方。比亚迪技术上有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如果能保持下去,不久的未来,会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众丰田。

汽车行业利润丰厚,能提供大量高薪职位。中国人均 GDP 从一万美元到两万美元,汽车行业是必须拿下,提供 GDP 增长的巨大助力。

欧洲日本躺赚了几十年,美好日子也该结束了。希望,勤劳的中国人民,未来也有躺赚的美好日子。

知乎用户 悠然 发表

这是不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暂时存疑。但是,这对一些中国博主来说,确实是一记耳光。

为什么奔驰宝马在德国沦为出租车?因为在人家眼里这就是一台国产车!

在德国打车,遍地奔驰宝马,3.5 公里 95 块,吓得我半路喊停!

中国出租车和德国出租车有多大差距?德国出租车清一色奔驰 E 级!

旅游博主有话说,游览德国工业重镇,警车都是宝马,出租车都是大奔。

另一位自媒体作者说,你们都闪开,别说出租车了,德国的宝马太便宜,公交车都是宝马。

这位博主可能不太关注新闻!

2013 年,比亚迪先后就在德国波恩、不来梅、慕尼黑等城市进行了纯电动大巴试运营项目。

但离谱的是,号称汽车强国的德国,在电动车市场可是落后太多了。

据比亚迪欧洲负责人何一鹏回忆,直到 2018 年,德国都没有电动车招标,都是柴油等传统燃油车车型,2019 年才启动了电动车招标。

当 2019 年德国正式启动电动车招标项目之际,比亚迪成为了德国市场的不二选择。2019 年 9 月,比亚迪斩获了德国首批纯电动大巴,正式登上了这个汽车制造之巅的发达市场。

现在看来,这位自媒体作者的说法也不算离谱,他发文时德国确实还没开放电动车,他发文一年后德国公交车才有了比亚迪的身影。

当地时间 2021 年 11 月 22 日,比亚迪宣布向德国联邦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旗下的巴士集团(DB Regio Bus)交付首批 5 台全新一代 12 米纯电动巴士,车辆现已在德国巴登 - 符腾堡州卡尔斯鲁厄区投入运营。

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巴士集团的新能源车技术专员表示,“我们与比亚迪的合作从一开始就非常顺利, 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车辆交付时,我们非常满意,现在我们拥有了这些无可挑剔的巴士。

比亚迪电动大巴行驶在德国道路上,红色喷涂看起来很应景。

几十年来,德国车企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现在我们开始扭转局面,把我们的汽车卖给德国人。

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在传统汽车上确实难以赶上人家,但我们看到了汽车电动化的不可逆进程,逐步实现了弯道超车。

对于慕尼黑西克斯特汽车租赁公司这个 10 万辆的大单,比亚迪公司新任德国市场负责人拉尔斯 · 保利说:“比亚迪可以在短时间内交付产品。

这是比亚迪的底气,而底气来源于底蕴!

比亚迪汽车拥有世界领先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八合一电机、电磁悬挂、超高续航、刀片电池技术等,这是大部分车企无法匹敌的。同样,比亚迪也几乎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掌握纯电动巴士全产业链的制造商,包括电池、电机以及电控。

这 10 万辆出租车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期待比亚迪能够保持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做好节能减排的领头羊。

知乎用户 墨点倾城​ 发表

什么车最快?租来的车。

年轻人第一台超跑是啥?联动云

德国租车行自己买的大众和奥迪,配置低的比国内最低配还低,铁饼轮毂,织布座椅,就为了耐操,

灯厂老家的奥迪,车里你都找不到一个 led 的灯珠子。

比亚迪也一样,

早年 e5 本来就是速锐换壳,油箱盖模具都懒得封上,纯电车一个油箱盖子简直全世界最孤傲。

网约车版本更是流弊,这中控就给你留个收音机。

我比较期待的是,这个元能有多低配,拆到多彻底才能体现出 “最速超跑” 的风范,

车里出现哪怕一块真皮,我个人觉得都是对巴伐利亚子孙的不尊重。

知乎用户 荔枝​ 发表

我最敬佩古大师的一点是,古大师对国内的任何事情,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能喷上一嘴,堪称人型自走施肥机。

但奇怪的是,很少见到古大师喷国内的房地产泡沫,是因为 2 万一平卖了上海学区房所以至今耿耿于怀吗?

《 古 大 师 教 你 学 投 资 》

古大师传送门

@古德里安

知乎用户 麻油奶糍 发表

很多人觉得国产车扬眉吐气痛揍德国厂商,真的很爽。

是的,确实很爽,但我们要警惕。

警惕什么?

警惕德国厂商领先了得有小一百年,到底是怎么现在弄得这么狼狈的,得吸取教训。

纯电不是新东西,40 年前就有了,混动更不是新东西,德国车企玩儿这个比我们早,他们的资金技术规模比我们大的多得多,但为什么,他们今天反而落后了?

因为德国厂商从来都不是不给力,而是过于给力了。

以至于给力到了自己限制自己。

历史包袱过大,利益和生态绑定的太深,以至于,没有人敢于改变现状,大家一起眼睁睁看着落后,却动弹不得。

从利益角度出发,行业最领先的,规模最大的公司其实反而是缺乏创新的动力的。

注意,不是他们不懂创新的重要,也不是不懂如何创新。

人家当年就是靠着创新走到今天的。

他们什么都懂,怎么会不做呢?

你可以想想,为什么你读书的时候也懂读书很重要,道理比你爸妈说的都溜,但你就是学习不好呢?就是不肯拼命学习呢?

因为,缺乏生死之间的动力。

再说一遍。

缺乏生死之间的动力。

老祖宗也说过一样的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德国车企不是不牛逼,而是太牛逼了,牛逼到,没有任何动力自己革自己。

创新意味着要冒险,而作为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很多时候维持住现状才是收益最高的选择。

就像王重阳为什么不练《九阴真经》一样,练了他是天下第一,不练也是天下第一,那显然不浪费时间去练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真正要练的人,是后来者,是要挑战者。

不要觉得这种守成策略一定是愚蠢的,人家当年比你懂创新。

他们知道,创新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在赌未来的趋势,创新不一定能带来收益,说不定反而会失败。

为什么后来者会比大公司更喜欢赌,为什么比亚迪敢最早 ALL IN 新能源

是眼光,更是因为如果不赌,在别人的规则里,自己永远没有野心实现的那天。

这时候,从行业巨头的眼里,为啥要赌呢?

所以大公司不但不会偏好创新,还会偏好阻止行业出现创新。

他们是现有规则的既得利益者,恐惧新的规则。

而且吧,不是说输不起,而是担心影响了现有的基本盘,导致帐算不过来,导致现在大公司里面的很多管理者背锅。

没人,愿意背锅。

大公司是分很多部门的,即使有几个新部门的职责是创新,但是很多手段也是放不开的,因为有可能会损伤同一个公司其他部门的利益,大老板不会点头,或者说,大老板不愿意背锅。

因为现在的老板,早就不是创始人,不过是职业经理人。

那些在大公司负责创新的部门,如果做的太好,就要考虑到把公司的其他传统业务线搞死了怎么办的问题。

很多时候在大公司里,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公司。

而是自己身边的同事。

这里要特意强调,大公司的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未必一致。

虽然从长远来看,时代肯定是需要创新的,大公司如果不能一直把握时代潮流,就有可能会掉队,所以对大公司本身来说,创新仍然是很重要的。

但——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个体的人来组成的,大公司也好,后来者也好,员工乃至高管的利益,和公司利益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大公司员工(高管)的利益,难道就不是和公司利益一致的吗?

其实还真不一定是一致的。

对大公司来说,单一的员工(高管)只是一个螺丝钉,一个零件,他们能获得的收益和整个公司的发展并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而且大公司的发展周期可能会比员工的职业周期还要长,这就意味着在大公司搞创新,说不定你都离职了,还没有见到什么成效,但是如果你在创新的过程中做错了什么,当年度 kpi 完不成,现世报可是会马上降临。

这就导致大公司的员工(尤其是高管)更容易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无过就已经可以很爽,有功也不一定会带来什么决定性好处,那么肯定是无过更重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的中层管理,啥都不愿意干,和向上管理极其严重。

很多公司出问题,就是从管理者不个人的利益和公司出现分歧开始的。

他们把工作理解为【吃鸡】,只要自己苟着,不犯错,决赛圈必有自己。

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结果就是大家一起翻船。

再强调一遍,大公司固然臃肿庞大,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去创新,不去做错误决策,也未必只是愚蠢。

因为商业的竞争变动很大。

很多时候确实你不需要做对什么,只需要不犯错,苟住,你的对手以及潜在的对手,就会把自己玩死。

毕竟有的例子不折腾弄的自己不好的,例如柯达。

也有的例子是太折腾给自己添堵的,例如搞元宇宙的脸书。

所以越是大公司普遍越保守,因为活着就是胜利。

而对后来者来说,他们必须莽,必须创新,因为如果不出奇制胜,就只能被慢慢蚕食,而这个过程中对手甚至可能都没注意到你的存在。

能创新,敢创新,这看似是后来者的优势,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逼出来的无奈。

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来了。

当年的大公司哪一个不是莽上去的后来者呢?甚至是品类的开创者。

先行者逐渐守成,被敢赌的后来者超越,不断轮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代版本一代神。

所以可以欢欣鼓舞,但也要警惕,不能放松。

知乎用户 半佛仙人​​ 发表

2075 年,德国青年汉斯从爷爷的遗产里继承了一辆中国制造的 “比亚迪—清”。

这辆 2025 年制造的老爷车保养的很好,车头上的 “清” 标志闪着蓝光,汉斯心里喜欢极了,甚至冲淡了对爷爷去世的悲伤。

但是试驾的时候汉斯发现,记忆中的推背感没有那么明显了,时速也只能跑到 200 公里,要知道小时候爷爷带他兜风的时候,可是跑出了 300 公里的时速,差点就可以上德国高速了呢!

汉斯找来了他的好朋友,工程师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的爷爷曾经是乌克兰最好的修理工,现在泽连斯基是德国最好的修理工。

泽连斯基检查了 “比亚迪—清”,发现是发动机老化了。

“这可麻烦了”,泽连斯基擦了擦头上的汗,“这种老爷车的发动机早就没有生产了,可不好找到零件替换。”

“难道不能想想办法吗”,汉斯满怀希望的问,“找鲁尔的工厂造一下?我可以出钱的!”

“哪还有工厂啊”,泽连斯基脱下手套,气呼呼的说:“最后一座工厂去年就搬去唐山啦!现在鲁尔只有啤酒厂。”

“要不你跟我一样换辆红旗吧”,泽连斯基指着门外草坪上停着的新车说,“红旗正打折呢,好像什么双十一什么的。”

汉斯没有接话,他心里有另一个主意。

送走泽连斯基,汉斯上网搜索了比亚迪的官网,找到了客服信箱。

他给客服信箱写了一封信,说明了 “比亚迪—清” 的情况,他说,这辆老爷车是爷爷的遗物,无论如何希望能修复它,即使需要花大钱也无所谓,请比亚迪务必为他提供解决办法。

发出了信,汉斯忐忑不安的睡了。

一大早,汉斯醒来,立刻扑到电脑桌前,果然,比亚迪客服回信了!

信里写:

“尊敬的比亚迪客户,我们很高兴您还在使用我们五十年前的产品,也很高兴的通知您——

根据我们中国制造的习惯,在制造的物品方圆三米之内,一定有更换的零件,您只要仔细搜寻一下就可以找到。”

汉斯冲向车库,找出爷爷的爷爷在二战时用过的扫雷器,果然,车库的地下有金属反应,就在车辆方圆三米内!

汉斯怕自己损坏了零件,他找来泽连斯基,两人一起挖开地面,坑里有个大油布包!

汉斯颤抖着手打开油布包,里面是一整套汽车零件,五十年了,仍然闪着寒光!

========== 应群众要求补充 =======

汉斯激动极了,他冲泽连斯基大喊:“你看这些零件!就像新的一样!简直不可思议,这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吗?”

泽连斯基也惊讶极了,他突然抓住汉斯的肩膀,指着门外大喊:“红旗!我的红旗!”

汉斯一下反应过来,泽连斯基新买的红旗车!

那也是中国制造,难道周围也埋着零件吗?

两位年轻人立刻向门外的红旗车冲去,在门口还撞在了一起,还好汉斯提着的扫雷器没有撞坏。

但是他们用扫雷器反复检测车辆周边的土地,并没有大件金属的反应。

汉斯和泽连斯基不死心,把范围扩大到了整个草坪,还是没有。

两人沮丧的坐在车边,心中很是失望。

“也许,是客服还没来得及埋进去?”,泽连斯基说,“毕竟我 6.18 打折日才买的,不到半年呢。”

“不会的”,汉斯觉得不可能,“这是中国制造啊,中国人最讲工匠精神了。何况你还是在并夕夕上买的,并夕夕不是以服务精神著称吗?”

“那是怎么回事呢”,泽连斯基喃喃自语,“买的时候销售明明说三步之内必有解决方案…”

泽连斯基猛然跳了起来,吓了汉斯一跳。

“没错!是解决方案啊!”,泽连斯基一边向车后箱跑去,一边向汉斯大喊:“是解决方案!不是零件!”

汉斯一头雾水,但他还是跟着泽连斯基跑过去。

泽连斯基从车后箱里拿出一个机器,“生命探测仪”,他解释说,“当年我爷爷在乌克兰炸桥时用过,后来他逃难来德国的时候带过来了。”

泽连斯基打开生命探测仪,果然,就在红旗车下,有微弱的生命反应!

汉斯和泽连斯基挪开车,小心翼翼的往下挖,很快的,一个大油布包显示了出来,上面写着:

Ergänzende Lösungen von HONGQI-HS50

泽连斯基颤抖着手打开油布包,里面是一整个工程师,150 天了,仍然在呼吸!

知乎用户 求生之路 发表

比亚迪目前已经登录欧洲,开始预售三款车: 唐,元,汉,但是目前售价很贵,估计最开始也不指望能卖几辆,所以售价很高

但是,未来比亚迪如果想在欧洲大卖,肯定的本地建厂,本地售卖的,不然成本降不下来。

在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德国,这个月也有了历史性的一刻,乘用车电动车已经超过了燃油车的销量,说明电车在德国的渗透率也突破了。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因为这代表着电动车并不是只有中国在玩,如果德国也全面电动化,势必会带动全世界的电动化趋势,这不就来到了我们熟悉的领域!

电车销量快占一半了,电动化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如果中国企业在欧洲能有一席之地,那我们离汽车强国也不远了。

知乎用户 何先生​​ 发表

某种层面上,中国挖掘出新能源汽车的潜力,这也算是一种后发优势吧。

其实大众自己的新能源车 ID,销量好像也不错的样子。

说耳光那个是看热闹不嫌弃事大, 你们买特斯拉的时候怎么不说了。

随着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产能的增长,我们预计其将在第四季度继续提高交付量。

因为在燃油车市场,德国有数百年的历史底蕴,你就是往死里赶都还是差点意思。

1886 年 1 月 29 日,世界公认的第一辆汽车,由德国工程师卡尔 · 本茨发明制造,并于德国本土诞生,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辆人类汽车。
从那时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 136 年。

但是在新能源跑道上就不一样了,这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

正是如此,新能源反而成为了国产车的富矿和风口。

特斯拉在美国占据了先机,而比亚迪是在中国也占据了先机。

德国是欧洲经济的风向标和欧盟的火车头,也是汽车的起源之地。

凭借着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一向是制霸燃油车市场的。

但是在新的跑道上,如果比亚迪也开始占据,对其他东中欧国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而且在这个寒冬,新能源车也有特别的含义。

一是欧洲的能源危机进一步扩大,这是必须考虑和面对的事情。

第二就是欧洲各国的绿色政策,你都开始搞环保了,怎么不得搞几台新能源?

随着各国碳减排的推进,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释放。欧洲对于碳排放的要求最为严格,当地采取的绿色转型举措,加速提升了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其中,北欧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 100%,这意味着北欧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例接近 100%,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较大增量。
  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宣布了燃油车禁售计划:意大利(2024 年),挪威、墨西哥、法国等(2025 年),荷兰、德国、英国、印度等(2030 年),日本(2035 年)…… 未来十几年,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给我国车企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我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 “弯道超车”,做大做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ps: 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海外市场

知乎用户 喵教授​​ 发表

说明什么呢,咱搞电动化智能化搞对了呗。

电动化这一波就是中美联合做掉欧洲日本的汽车工业,你们内燃机不是搞得好吗?不好意思我们要换条路了,你们白跑了。

无论是插混,还是增程还是纯电,从产品层面在家用范围内都远超过纯燃油车,这是注定的事情。

早期看不清大势的人喷国家政策,补贴了半天没弄出点真东西,当然确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心思不纯的企业靠吃补贴活着,但是随着补贴退坡,以及引入 Tesla 这个大鲇鱼,现在不也孵化出了比亚迪、蔚小理?

德国只是一个起点,攻下一个国家的一个企业不算什么,但德国却是一个象征,一个汽车工业发源地的象征。

德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 SIXT 选择了比亚迪:

德国销量最高的单一车型是 Tesla Model Y:

蔚来进军德国,推出订阅服务(就是类似上边 Sixt 提供的租赁服务):

大人,时代变了。

汽车行业对德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在,天枰已经走向了另一个平衡。

知乎用户 Navis Li​​ 发表

历史上,“元” 曾经到过多瑙河,781 年后,“元” 再次来到了多瑙河。

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啊。

![](data:image/svg+xml;utf8,)

德国媒体对此事的反应:

真是服了,德国汽车在中国一年卖几百万辆,这不是卖国。

德国企业买中国 10 万辆车,就成了卖国了?

还说什么 “昂贵好过不安全”,

这都是什么神逻辑?


iPad 系列合集:

知乎用户 徐夕​ 发表

不管最后有没有真正买下 10 万台电动汽车,这个举动足以说明比亚迪在德国的出海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口,目前比亚迪打入德国第一步并不能急着一下子把销量提上去,而是要先看市场反应。

德国市场作为汽车的发源地,本地人对于外资产品进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国产新能源车跑到德国去,为什么德媒会说这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就相当于你去汉堡包的发源地卖中国汉堡(肉夹馍?),而且当地已经有人(组织)觉得,艾玛,中国汉堡 ist sogar sehr gut!!给我再来 10 个!

下单的这个公司是个汽车租赁公司。以这种形式先入场,看看市场反应,车好不好开,反正是租的,好开就多人租,甚至买的人多,不好开就没人租,所以现在就是个试探。欧洲那边的新能源车也是各路品牌都在抢夺市场,可以看下欧洲新能源车销量的情况,很多老面孔都在的。

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老牌燃油车企的新能源车,正好比亚迪和他们同台比一下,大家互相看看各自的水平如何。

最近北溪不是被炸了嘛。制造业肯定受影响,德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产能也难免要打个折,不过相对应的,电费也贵一些,这就给新能源车在欧洲的渗透增加了更多的未知因素。

特斯拉在德国已经当了鲶鱼了,现在再来一个比亚迪进来当鲶鱼,多一条鲶鱼,多一点内卷。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德国公司一口气下单 10 万辆比亚迪,德媒: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

在不久的将来,将有 10 万辆比亚迪电动车行驶在欧洲街头,这触动了欧洲汽车制造业的神经。

近日,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表示,已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承诺在未来几年内从比亚迪购买约 10 万辆电动汽车。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Sixt 公司在全球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超 2100 处营业网点,主要面向商务、公司及私人用户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车服务。

根据双方协议,在第一阶段的合作中,Sixt 将从比亚迪订购数千辆纯电动车,首批车辆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向 Sixt 的客户交付,覆盖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市场。未来 6 年内,Sixt 将向比亚迪采购至少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

Sixt 方面表示,其首批启用的比亚迪车型为 ATTO 3,即王朝系列中元 Plus 的 “海外版” 车型,未来还将和比亚迪探索全球不同地区的合作机遇。根据 Sixt 的规划,到 2030 年,其在欧洲提供的车型中有 70%~90% 都是电动汽车。

“Sixt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机动灵活的出行服务,此次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对我们实现车队 70%~90% 的电动化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期待与比亚迪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电动化。”Sixt SE 首席商务官(负责车辆销售和采购)Vinzenz Pflanz 表示。

不过,比亚迪与 Sixt 的合作让部分德国媒体 “酸了”。其中,德国《焦点》周刊在 10 月 7 日的报道中称,“Sixt 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

“沃尔夫斯堡(德国,大众集团总部所在地)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好例证是,租车巨头 Sixt 没有订购约 10 万辆大众新款 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 上述报道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将 “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 “付出代价”。

上述报道还提到,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还可以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这令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而中国汽车在技术和设计方面,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平分秋色,在中国市场,它们比德国的电动汽车更受欢迎。

而对于比亚迪赢得订单的原因,德国汽车管理研究所(CAM)所长 Stefan Bratzel 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比德国汽车制造商拥有更强的交付能力,Sixt 订购其他欧洲电动汽车的交付时间往往需要一年以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比亚迪目前投产和在建的工厂共有十余个,其中深圳、西安和长沙基地的年规划产能约 120 万辆左右。另外,比亚迪在常州、抚州、合肥、济南的生产基地也将于今年投产。

产能瓶颈得到缓解后,比亚迪的销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官方数据显示,今年 9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0.49 万辆和 20.1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8.12% 和 183.07%。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其中,比亚迪元 PLUS、汉、唐三款车型已于近日在欧洲市场开启预售,并将于今年法国巴黎车展期间正式上市。继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市场之后,今年年底前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

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相继 “出海”,欧洲等传统汽车制造商或许已感到压力。德国《经济周刊》在 10 月 5 日的报道中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和大众汽车一样好——或者更好。Sixt 从中国比亚迪公司购买 10 万辆电动汽车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大规模“进攻”(欧洲)的开始。目前,超过 15 个中国汽车品牌已准备好“征服” 欧洲市场。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今年 1~8 月,我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 56.25 万辆,同比增长 49.5%,总价值 783.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2.5%,超过半数出口到欧洲。

凭借出色的产品力,自主品牌也正逐渐获得国外市场的认可。例如,此前已布局海外市场的 MG 品牌目前出海累计销量已破百万辆,成功进入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小鹏汽车在丹麦、荷兰、挪威、瑞典四国开售小鹏纯电轿车 P5;首批 500 辆岚图 FREE 也已发往挪威。

“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机遇期,以新能源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与燃油车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崔东树认为。

“新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这对企业品牌来说,意味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竞争力出现,中国汽车产业也正在由国内为主向全球发展转变。” 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晓明在中国汽车推动力主题高峰论坛上表示,要把全球不同市场的要求和不同国家消费者的看法平衡好,只有这样中国汽车才能走出去并实现稳步持续的发展。

记者 | 董天意

编辑 | 裴健如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 | 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因为欧洲和中国一样缺油、少气,在能源领域都有很强的危机感。

太阳能、风能装机量最猛的就是欧洲和中国,而且欧洲和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发达,

人口集中,气候温和,这也让电车的短板不那么突出。

所以光伏 + 电动车是眼前 “真香” 的解决方案。

资本不会作假,特斯拉分别德国和上海建厂,LG 在波兰建厂,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惜德国车界大佬不能及早醒悟,至于力推电气化转型的 CEO 迪斯被保守派干下去了(2022 年 7 月 22 日,大众董事会全票通过迪斯下台的决定。)因为转型至少要裁员 3 万人,波及 1/4 传统工作岗位。

那位什么区区一点出租车生意就让德媒忧心忡忡呢?

因为汽车产业是德国制造的主动脉,德国有 4 家千亿美元公司, 除了 1 家安联保险, 其他 3 家都是汽车公司, 大众、戴姆勒、宝马。这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行业。

同样类似的还有日本,日本有 5 家千亿美元公司, 1 家日本邮政, 1 家电信 NTT, 其他 3 家都是汽车公司——丰田、本田、日产。

============================================

还有很多人留言说德国也缺电的问题,这真不是问题,因为汽车用电量很小,德国的数据我懒的找了,以我国为例:

2021 年我国发电量 81122 度,全国 1000 万多辆电动车,在 6 月行驶了约 150 亿公里,也仅仅消耗了 17 亿度电而已,仅全社会用电量的千分之二,全年算下来也就 200 多亿度而已,九牛一毛而已,哪怕假设保有辆在翻 30 倍达到 3 亿辆车的总保有量,也不过 200X30=6000 亿度电而已,真不算什么。

还有就是每装机 1GW 光伏,一年就可以新增发电 15-20 亿度电,德国每年新增装机在 5GW 左右,覆盖掉电车的消耗简直绰绰有余。

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导致电荒的原因之一?

知乎用户 赵连城​ 发表

比亚迪粉:工匠精神?严谨认真?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业看来也不过如此,比亚迪牛笔!

比亚迪黑:说明如今比亚迪这工艺水平也就只够生产出租车了,建议德国赶快增加消防员配备数量。

中立用户:德国公司都愿意花重金买国货,至少说明比亚迪汽车本身质量还是过关的;但是国内国外究竟是不是两套执行标准,海外版用料是不是比国行版更扎实还不好说,咱们再观望一下吧。

知乎用户 嘉慧 Lincoln​​ 发表

SIXT 呀,我是资深会员,不同的店铺有不同的车出租,贵的比如法拉利,便宜的比如 POLO 都有的

没啥大不了的

德国人太迂腐,如果真的肯不挨耳光,入股比亚迪就好了,不过我更希望是菲亚特来入股,毕竟对电动车来说,德国人的发动机底盘三大件的经验是用不上的,但是意大利人的外观设计放哪都不会过时。

知乎用户 Po Wong 发表

给大家分享一下德媒的这篇文章具体是怎么说的吧。

10 月 7 日,德国《焦点》周刊以 “中国以廉价煤电和原材料碾压德国汽车工业” 为题刊文称,SIXT 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

文章称,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而且还可以用廉价的电力进行生产,中国人已跳入这一缺口,更快地在欧洲市场上站稳脚跟。

文章回顾了 2011 年美国底特律车展时的情景,称在那次展会的试驾场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比亚迪展示了自己的混动车型:BYD F3 DM。轿车的设计乏味,但试驾依然精彩。总而言之,这辆车当时还不是丰田、大众或现代的竞争对手。在 2011 年,油车达到顶峰,混合动力甚至电动汽车都属非主流车型。

“现在,10 多年过去了,趋势发生了逆转”。文章介绍,目前,混合动力、全电动汽车在中国已普及。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中国电动汽车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相提并论。在国内市场上,它们甚至比德国的电动车更受欢迎。

“中国人现在将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将‘付出代价’”。文章写道,最好的例子是,沃尔夫斯堡(德国大众总部所在地)再也没有人嘲笑中国竞争者。德国的汽车租赁巨头 SIXT 没有订购约 10 万辆德国大众新款 ID.4 汽车,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

SIXT 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租赁公司,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逾 2100 处营业网点,主要面向商务、公司及私人用户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车服务。在与比亚迪合作前,SIXT 主要为其电动汽车客户提供特斯拉和宝马的车型。

文章指出,大众不能抱怨其电动车不受欢迎,相反,材料短缺和交货延迟已让其电动车型在几个月内售罄。只是,中国人已跳入这一(电动车需求)缺口,更快地在欧洲市场上站稳脚跟。

除了比亚迪之外,10 月 7 日蔚来也正式宣布进入德国市场。文章称,比亚迪、蔚来等中国制造商进军欧洲市场取得重大进展。就汽车生产而言,中国拥有两大优势,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

文章分析称,电动汽车需要的稀有金属,如锂、铜、钴等是传统汽车的六倍。中国或拥有世界上最大份额的电动汽车所需的钴、锂、稀土和其他原材料。欧洲的相关资源几乎是 “一片空白”。

“没有亚洲,任何事情都行不通,尤其是没有中国”,文章写道。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重要的原材料变得极为稀缺。这将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汉堡应用科学大学的托马斯 · 威尔纳教授警告说。文章援引国际能源署 IEA 的数据称,过去一年多时间,锂价格爆涨超 700% 。

另外,中国还可以用廉价的电力进行汽车生产。在欧洲,能源短缺和摆脱化石燃料已导致多国电价暴涨。

德国汽车管理研究所(CAM)所长 Stefan Bratzel 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比德国汽车制造商拥有更强的交付能力。SIXT 订购的宝马或欧宝电动汽车往往需要一年以上交付。”

德国《经济周刊》10 月 5 日报道称,中国电动汽车和大众一样好——或者更好。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从中国比亚迪公司购买 10 万辆电动汽车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大规模进攻(欧洲)的开始。目前,超过 15 个中国汽车品牌已准备好征服欧洲市场。

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多年的冯思翰在任期结束时得出了一个重要认识:经过几十年的追赶,中国汽车业已经可以与西方竞争。他在 2021 年底对《经济周刊》表示:“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连通性方面,一些中国供应商现在至少不相上下。”

“至少不相上下”——在现代汽车的关键技术方面,一些中国制造商可能已经优于大众和丰田等公司。冯思翰认为,这是一种 “范式改变”。中国的追赶正变成超越。

2021 年,市场研究机构 Innofact 受德国《经济周刊》委托对德国 1000 多名车主所作的一项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显示,19% 的德国车主有意购买中国制造商的电动汽车;在 18 至 29 岁和 30 至 39 岁的年龄组中,购买意愿甚至更高,分别为 23% 和 27%;29% 的德国人表示,暂时不购买中国产电动汽车,但未来可能购买。这意味着,48% 的人原则上对中国车持开放态度。

德国租车巨头订购中国电动车而非大众,德媒:中国人已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

知乎用户 观网财经​ 发表

快进到古大师拿 U 型锁砸车。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王承恩 发表

这才哪到哪,我怎么感觉大的还在后头呢。

据说东风也要 “走出去”。

不是火箭军发射的东风,是车企,就在武汉沌口的那家东风。

当时听到这消息,我人都要炸了!

我是上个月跟同事一起去顾问单位,中午吃饭的时候听顾问单位老总说的(顾问单位是做轮胎生意的,也在沌口,跟车企简直绝配)。

我当场就破口大骂了。也就是我涵养好,没有掀桌子。我说,特喵的东风本土化的已经不能再本土化了,都 TNND 乡土化了,你自己出门看看,除了湖北省甚至只是武汉市,用东风最多的就是的士和滴滴,别的地方你哪还看得到东风的车?用我们老家的话来说,就是个 “搬着门腔子狠”(意思是窝里横)的货色,他凭啥走出去?你要说是头部企业也就罢了,他也来凑这个热闹?

顾问单位老总无话可说,而我的同事则说东风的新能源车还是可以的(听他那意思,似乎是称得上 “异军突起” 那种程度的还可以)。当然喽,我肯定是不信的。我说,你自己开的就是东风,你当然替他说好话了。

晚上回到家,跟媳妇说起这件事,问她有没有听说过。结果,媳妇说她也听说了。因为她是建筑企业的,而东风既然要走出去,就会涉及到是否投资扩产的问题,而扩产就涉及到盖厂房,这就又涉及到建筑企业,所以,他们搞建筑的不可能听不到风声。

我当时就这表情:

我说这没道理啊,他不是特别突出的车企啊,他拿啥走出去?怎么现在这些企业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都跟风走出去?我键政这么多年,按说消息也算灵通的,我怎么不知道?完全没有这个舆论趋势啊。这些年的键政热门话题,老一些的有机床,新一些的有芯片卡脖子,光刻机,我印象中有阵子没怎么谈汽车产业的事了,怎么突然都跳出来要搞大新闻?不会也是骗补贴吧?

她说,骗不骗补贴我哪儿知道?我之前不是发表过新基建的论文吗?里面有提到过建筑企业要通过新基建为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助力,你不是还看过我的论文吗?

我说,我以为你们就说着玩的。

接下来就没法再聊了,我老婆做了总结,说我们都只是小人物,到头来,还不是听老板的,至于老板,又要跟着更上层大佬的指挥棒转。

最后,我跟她达成的共识就是,往好处想的话,兴许 “上面”(不是一般层次的上面,不止是老板级别的那种上面)真的想干点啥,真的想有所作为(另外还有一个完全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说是在另一个会议上,以东风这种为代表的制造业领域,都表忠心支持疫情的清零政策)。

总之,虽然你们邀请我答题,我也勉为其难的强答了,但实际上,我知道的并不比你们多。尽管这个话题最近比较热门,但说实话,我也还没看透这里面的新形势。

本来我并没有把这当个事,只是想着拭目以待的,结果,被键政圈这么一吵,倒勾起我的好奇心了,搞得我也想打探到更多的东西……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陆北方的网友……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人家德国大街上,连出租车都是奔驰、宝马

比亚迪

知乎用户 梦藏君​ 发表

球啊。

扩大生产线,最后货交了,检查不合格,不符合某规定,某专利法,最后,不退货,还得赔偿一大笔费用。

生产线烂在地里,招聘的员工 N➕赔偿,劳民伤财。

这套路,我太熟了。

虽然我日常乳法,但是这几年德国的综合水准,远不如法国的。

知乎用户 周哥​ 发表

2022 年 8 月,中国一共向德国出口纯电新能源车 2652,混动新能源车 342 辆

2022 年 8 月,德国一共向中国出口纯电新能源车 1859,混动新能源车 339 辆

===============================================

中国目前出口最多新能源车的欧洲国家是:英国、比利时、斯洛文尼亚

中国目前进口最多新能源车的国家是:德国(如果丰田 THS 不算新能源)

知乎用户 商皛 发表

这确实是一次中国汽车品牌很有象征意义的胜利,必须为比亚迪点赞

同时,Sixt 作为租车公司,行业惯用的做法是低价低配的拿到车型。比亚迪提供的元 plus 会怎么减配,尚不得而知。

对于想保持品牌形象的车企来说,与租车公司的合作往往会比较慎重,因为低价减配和打折出售,都会损害对改品牌不了解的消费者的第一印象。

但对比亚迪来说,这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也确实是给德国汽车工业一记响亮耳光的好机会。

就好比作为基建狂魔的我们,忽然看到新闻说中国建筑跟美国某公司合作,要来帮我们修路造桥,第一反应,这是要造反吗?

所以德国媒体集体炸锅,每人自觉领受了比亚迪的耳光。

因为毕竟想打入欧洲市场太难了,更何况是作为欧洲乃至全球汽车工业核心腹地的德国,作为 BBA 大本营的德国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曾透露道,欧洲是比亚迪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站。早在 1998 年,比亚迪就在荷兰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 400 多个城市。

比亚迪虽然欧洲去的早,但以前只能算是 “派农民去探路找矿”。从 98 年至今,说实话一直没啥起色。

直到这两年随着比亚迪的崛起,出海的事才算有了大动作。

比亚迪不在乎要打谁的脸,比亚迪在乎的是一个能大规模进入的机会,Sixt 的 10 万辆订单,就是把欧洲市场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尽管跟租车公司的合作,可能会损害一部分比亚迪的品牌形象,但比亚迪有信心找补回来。

一方面,比亚迪给租车公司提供元 Plus 这一款相对年轻和廉价的入门车型,也许为了把第一印象拉满,配置上不会牺牲太多,宁可不赚或者微亏一点赚吆喝,也不能砸了品牌。(何况类似的合作,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是一剂强心针,可以在股票市场找补回来)

元 PLUS,是比亚迪基于 e 平台 3.0 打造的首款 A 级潮跑 SUV。在 e 平台 3.0 技术和刀片电池的加持下,元 PLUS NEDC 最高续航达到了 480 公里。

另一方面比亚迪也在往国外输出相对高端的,唐和汉,而且定价着实不低,比亚迪就是要告诉欧洲人,我的产品并不是廉价货。

说实话,汉和唐 72000 欧的价格,确实有点自信。换成人民币是 50 万!

  • 汉的国内售价是 21.48~32.98 万
  • 唐的国内售价是 19.58~33.98 万

作为对比

  • Audi e-tron 50 quattro: from £61,275,根据当前汇率,人民币 48.1 万;国内指导售价 54.68 万起
  • Tesla Model Y 后驱标准版,51990 英镑,人民币 40.8 万;国内售价 31.69 万起

难道是因为欧洲市场的关税太贵?好像也不是。

按照特斯拉国产 31 万多,卖到欧洲 40 万多,加价约 10 万,但怎么比亚迪国内约 20~30 多万的车,卖到欧洲就 50 万了?

反手割盎格鲁撒克逊的韭菜?

这还不算完,比亚迪还要上欧洲人最喜欢的瓦罐车。把汉改成旅行车~

过分!

比亚迪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9 月 8 日,比亚迪汽车泰国有限公司与 WHA 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约,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发往挪威的唐

在汽车行业里,品牌向上很难,但往下滑就太容易了,就跟人生一样。

这也是为啥 tesla 和蔚来一开始都是先推出高端车型,有了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再推低端车型,给人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

比亚迪一方面吃下 Sixt 的 10 万大单,另一方面在车型售价上,高举高打,甚至有些过分。

让子弹飞一会,且看迪王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吧。

知乎用户 Notsofat​ 发表

10/11 更新:

解释一下哈,不是说今天的比亚迪相当于今天的华莱士,而是说比亚迪在汽车行业的传统印象跟华莱士在炸鸡行业的传统印象相当,比亚迪 F3 跟华莱士 9.9 元单人餐就是同样的产品定位。

那么如果有一天华莱士登陆美国大开连锁,要么华莱士有了重大进步,要么美国本土炸鸡连锁企业出现重大问题,要么全球炸鸡行业发生重大变革,或者三者皆有之。

原答案:

给你们类比一下相当于啥意思

大概是华莱士登陆美国开连锁

海底捞进军川渝

必胜客在意大利开分店

panda express 火遍中国大陆

差不多这么个意思吧

知乎用户 崔潇 发表

比亚迪新能源车终于出人头地了——鸡窝里飞出来金凤凰。

\underline{\bold{\color{red}{\mathtt{Build\ Your \ Dream}}}}\\

\underline{\bold{\mathtt{ (做梦吧)}}}\\ 大有更名

\underline{\bold{\color{blue}{\mathtt{Be\ Your\ Daddy}}}}\\

\underline{\bold{\mathtt{ (叫爸爸)}}}\\ 之势


燃油车时代,各级买办自欺欺人,指望 “市场换技术”​,结果“换” 来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市场市场损失殆尽,技术技术专利全无。

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法系车,合(买)资(办)车,有一个算一个,明目张胆埋汰中国人,普遍高价低配,欺负你人楞钱多。逮住中国人可劲儿薅羊毛,你还拿它没办法。

“叫爸爸” 领头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打败德国,标志烂泥扶不上墙的买办性质的国产燃油车时代就此翻篇,真 · 中国制造人头滚滚地杀过来了。

  • 2021 年,中国汽车出口(201.5 万辆 + 102%)超过韩国,来到第三位
  • 2022 年,德国能源一紧张,前 8 个月中国汽车出口(191 万辆 + 47.5%)又超过了德国,来到第二
  • 最迟 2023 年底,就要压过日本,来到世界第一

一二十年来,​国内对中国制造的认识,大大落后于实际。

从前买车的主力 70 和 80 两代人,因为让德系日系车强奸久了,自觉不自觉形成根深蒂固的进口就是好的虚幻观念,一个根本站不住脚的观念。

所以在逢洋必跪的环境里,中国制造每抢到一点儿市场,都是虎口拔牙。

不但得从经济适用性上打败进口车和买办性质的 “合资” 车,还得剪掉假洋鬼子心里的辫子,解封那些因为年月太久生出来洋车优越感的人的思想钢印。

这就是中国制造必定后来居上的基本逻辑——只要跟外国企业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干仗活下来的中国企业,一定全方位强过国外同级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 14 亿人,约 5 亿户家庭,满打满算才 3 亿保有量,还有翻一倍的市场空间。

等到家家户户都开两辆车,中国就发达了。

未来 00 以后的中国人,不会再学 70 后傻不拉叽跑到日本买中国义乌出口过去的马桶了,也没机会了。

知乎用户 rossetta 发表

这算什么耳光啊,一点都不响亮。

1. 坐等传统车企发力;

2. 氢能源才是真正的新能源

3. 国产车只会爱国营销。

知乎用户 KingCho 发表

养成习惯遇到吹牛的新闻先去看看公告!

许诺购买几千辆,该协议设想再购买 10 万辆。。。。。。。。。。。好了,就到这里!

Atto 3 SUV 售价约 38,000 欧元。10 万辆大概是 40 亿欧元, 2028 年?????

2021 年,尽管自 2020 年以来 COVID-19 大流行持续,SIXT 取得了显着的市场份额增长和创纪录的业绩,收入为 22.8 亿欧元,税前利润为 4.422 亿欧元。在前十年,从 2009 年到 2019 年,SIXT 集团的收入翻了一番。Sixt SE 自 1986 年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ISIN 普通股:DE0007231326,ISIN 优先股:DE0007231334)。

还有 6 年,你这是准备赊账啊!

我还是天真了,假设按评论区说的一年后回购,3000 辆,10 万成本一辆,3 个亿扔出去了。

问题来了,这算营销成本,还是生产成本?

你就是把这几个亿给特朗普,他都会帮你说 xxx 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动车,你信不信?

知乎用户 黎塞留​ 发表

说明德国还是有一些明眼人,为了自己国家汽车产业前景担忧的。

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说允许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是一招妙棋?

答:这条鲶鱼放进中国来,不仅鲶鱼自己避免了破产命运,而且真正搅动了整个新能源市场。

没有特斯拉进来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哪怕也有比亚迪这种踏踏实实搞研发的企业,但那会儿比亚迪新能源产品恐怕品质也不尽如人意,更不用说其他还有一大堆纯粹骗补贴的垃圾车老头乐了。

如果国家当时没有打破这种内部保护机制,恐怕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不会有百花齐放,甚至于进军世界的局面。

而在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过程中,老欧洲却处在一种感觉良好、继续躺平的状态。

前几年哪怕是 BBA 拿出来的新能源产品,动辄开价几十万上百万,产品力还不一定比 30 万的特斯拉甚至于蔚来小鹏理想强……

哪怕一时间会有车主为了情怀买单,但大多数人又不是傻子。

其结果,就是老欧洲在新能源汽车转型方面已经被中美甩开了一大截。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改朝换代的,既然目前燃油车领域德系依然很吃香,那么既有的利益集团就不太愿意接受改变。

毕竟电车跟油车从设计理念上就不一样,过去有着几十年造车经验的老师傅老工人,你让他们去做新能源,恐怕也是很难适应。

所以,包括德国在内的老欧洲转型会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引进比亚迪(包括还有蔚来)等已经证明过自己的新能源品牌,毫无疑问就是如同我们当年招揽特斯拉一样,将 “鲶鱼” 放进来。

只有这些鲶鱼进来了(哪怕主要还是租赁业务),让很多本地车主感受到新能源就是很好开,而且成本低得离谱(尤其考虑到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

那么消费者也不会执着于所谓 “德国血统”,都会愿意选择更有性价比的车去开。

那么就会给本土车企转型消除一些屏障,倒逼既有利益集团让步。

如此,德国的车企一方面同中国开展深度合作,缩短技术差距。

另一方面让老欧洲市场的车主更快认同新能源产品,增强新能源项目话语权。

理论上,就有可能在今后数年追赶上跑在前面的中美两国了。

而如果德系的脚步能跟上,咱们国内一些新能源品牌同样会有压力,没办法去躺平。

那么整个新能源市场就更有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当然,一切都是理论上。

如果既得利益者过于顽固,打死不愿意松口的话——

接下来出现 “德国工人” 直播 U 型锁打砸比亚迪,似乎也不是不可能了。

知乎用户 三叔侃侃​ 发表

大众 5 月份就宣布其欧美市场的新能源车接单就已经饱和,再有新订单要 2023 年才能交付,虽然号称 2022 年能达到百万辆产能,可实际上半年全球也就交付了 21.7 万辆的纯电动车(相比去年只涨了 25%),下半年也只能 “稍稍改善”。

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巨大的差别,说明大众还没有建设好合格的电动车供应链体系。

这个情况下,把 10 万辆的单子交付给大众这样的企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大众自己也无法保证能按时交付。而大众还是德系车厂中电动化进度最快的。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目前半个月的销量 / 产能而已。

不算大单。

知乎用户 Jet Dong 发表

1912 年马汀 · 席克斯特(Martin Sixt)以两辆梅赛德斯与一辆道依茨(deutz)豪华敞篷车创立了 “席克斯特汽车旅游与自驾公司”(Sixt Autofahrten und Selbstfahrer)。这是德国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提供旅游套装或客制化行程。该公司采会员制营运,而顾客多半以英国贵族或美国有钱人居多。后来由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该公司的车辆设备都被陆军最高统帅部没收充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席克斯特另起炉灶,1919 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县买下一个店面继续经营租车生意,并于 1927 年将该公司传给侄子汉斯 · 席克斯特(Hans Sixt)。1938 年因各国对德国的经济抵制,导致该公司收入锐减。翌年德意志国防军没收该公司所有车辆,仅在谷仓内藏匿一辆梅赛德斯 230 七人座半敞篷车。可惜的是汉斯 · 席克斯特于 1945 年 5 月去世,翌年该公司员工以那辆梅赛德斯 230 半敞篷车东山再起,以计程车的方式载送美国军人。

直到 1951 年成立了 “席克斯特汽车”(Auto Sixt),1966 年并在法兰克福机场与慕尼黑成立营业所。1969 年席克斯特家族的第三代埃里希 · 席克斯特(Erich Sixt,也就是现任董事长)出任掌管该公司,在他的领导下,该公司 1977 年在德国各大主要机场皆设有营业据点,并于 1982 年再度更名成 “席克斯特汽车出租有限公司”(Sixt Autovermietung GmbH)。

1986 年 “席克斯特集团”(Sixt Aktiengesellschaft)成立,并且 IPO 上市,该公司迅速扩张业务规模,两年后成立 “席克斯特租赁公司”(Sixt Leasing GmbH),1990 年更设置瑞士分公司(Sixt Autovermietung Schweiz)。1993 年该集团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席克斯特集团划分成控股公司,汽车租赁之业务则划分给席克斯特汽车租赁公司(Sixt GmbH & Co Autovermietung KG)。

到 1998 年,该公司的租车业务已经遍布欧洲各国和少数欧洲外的国家,sixt 还与全球知名航空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013 年席克斯特更名为 “Sixt SE”,并登记为合法公司组织。2015 年 5 月席克斯特集团旗下席克斯特租赁公司(Sixt Leasing AG)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作为一家全球经营的租车公司,经营 110 年了,Sixt 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全球巨头和部分当地企业。

例如来自美国的安飞士租车公司(Avis Rent a Car)、赫兹租车(Hertz),欧洲本土的来自法国的欧洛普卡租车(Europcar)。在中国大陆的同类企业有神州租车、享道租车、一嗨租车。

作为租车公司而且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上市租车企业,sixt 也在经历自己的能源转型,降低碳足迹。根据 Sixt 的规划,到 2030 年,其在欧洲提供的车型中有 70%~90% 都是电动汽车。跟比亚迪订购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而不是跟德国本土企业大众订购大众 ID 系列,看重的是比亚迪的廉价成本和交付保障(其他企业要等 1 年多,比亚迪能更快交付)。这次合作预定的 Atto 3 对应比亚迪国内的元 Plus。

至于欧洲消费者认不认可比亚迪,会不会愿意从 sixt 那里租用比亚迪,大家可以参考自己的租车体验,只要价格合适,是个大厂的车,你会介意是德系、日系、法系还是美系?何况在新能源车里面,比亚迪的国际认可度还是高的。

sixt 的竞争对手 hertz 租车也定了不少新能源车型。

这里面包括 17.5 万辆通用汽车的雪佛兰品牌入门款 bolt ev 和 euv 车型、6.5 万辆 polestar 2 车型和 10 万辆特斯拉 Model 3 车型,后续还会有部分 Model Y 车型。Hertz 的目标是 2024 年底之前实现 25% 的运营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

作为重资产经营的租车公司,转向新能源车可以极大地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租车模式的吸引力,同时新能源车的保养成本远低于油车,另外数字化、IoT 和车身传感器的加持下对于车企控制保险费率有更大的优势。

欧洲本土的车企,不是被打耳光,也都是在争取中,毕竟要采购的车还有很多,比亚迪只是先官宣的数家车厂其中之一而已。

知乎用户 YOLO​​ 发表

东西好总有人识货。

在电动车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是未雨绸缪。一直担心被卡脖子,结果脖子越来越粗。

欧洲人则完全相反,下雨了才发现手里没伞,俄罗斯拿阀门拿捏欧洲,美国人直接背后把管子炸了。

德国在汽油车时代很发达,但在电动车时代起步晚了,行动还慢。

知乎用户 红巨星 发表

这题本来不想回答的,因为我无论多压制自己,都会被说狂妄自大。

一记耳光?

以后就习惯了。

以后会跟打架子鼓一样。

知乎用户 卢振奇​ 发表

德国生意人已经等不了不靠谱政客们的新能源方案了,即使 2000 亿欧元的新能源补贴方案马上就要在德国消费者和企业身上铺开,但是那又能改变什么呢?

德国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经济支撑点是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工业基础,然而这些核心竞争力被美国资本引导入一个金融泡沫编制的骗局之中,那就是德国开始在自己经济生态里努力去中国元素。

一份调查报告结果也表示,受困于天然气价格,600 家德国中型企业中有 10% 的企业不得不宣布减产甚至停产。

德国舒尔茨政府要与中国脱钩,从新能源产业链链条上不再依赖宁德时代,在通信产业链上隔离中国华为,在航空航天上不理睬中国 C919 和中国国际空间站。德国生意人看不下去了,要知道相关数据显示,在 2018-2021 年期间,德国大众、宝马和戴姆勒这三大汽车巨头,以及巴斯夫,对中国的投资占了整个欧洲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 34%。

德国生意人青睐在中国展开自己的新能源战略布局,中国有稳定的能源产业链和制造业配套,中国有稳定政治环境和逐步完善法治体系,中国是世界地缘政治中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国家。

“Sixt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机动灵活的出行服务,此次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对我们实现车队 70%~90% 的电动化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期待与比亚迪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电动化。”Sixt SE 首席商务官(负责车辆销售和采购)Vinzenz Pflanz 表示。

Sixt 的选择当然是最高性价比的决策,比亚迪可以满足该公司实现电动化的战略目标,同时比亚迪后续的汽车金融生态配套也在搭建之中,比亚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自己完整产业链,当 Sixt 公司的比亚迪汽车更新换代之时,非洲和拉美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会非常欢迎接收这些二手车,如果 Sixt 决定淘汰这些车进行环保处理之时也可以在比亚迪生态环保系统得到后续增值服务。

亚洲范围内,比亚迪在泰国就建立了 31 家门店,并且建造了电动汽车制造厂;在日本市场推出海洋系列车型。欧洲范围内,比亚迪子在挪威、德国、瑞典、荷兰等国家的销量十分不错,代表车型就是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拉丁美洲市场,比亚迪在巴西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其中唐 EV、汉 EV 等车型已经成为一种豪华品牌的象征,销售网络覆盖巴西 45 座城市。另外,比亚迪在哥伦比亚、乌拉圭、巴哈马等地区也相继开展汽车业务,最后就是美国乘用车市场也是比亚迪下一个发展目标。

德国人是非常严谨的,他们做生意会算的很精准,跟比亚迪合作看重就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和环保生态强大,Sixt 完全不用担心自己遍布全球 2000 个营业网点分配到十万辆比亚迪汽车后售后服务和顾客认可度,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瞩目的明星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正在超越日本和韩国,日本人汽车产业链造假的名声已经远播海外,而韩国汽车工业产业链受制于美国《科学与芯片法案》不够独立。

综合而言,比亚迪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代表已经成为趋势,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及华为汽车等中国国产品牌要继续努力追赶,中国工业制造 2025 需要有自己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代表,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及高端医疗设备与通信工程都是重点。

[

专用于 22 款比亚迪元 pro 秦 pro dm 汉 EV 车载充电器点烟器

京东

¥58.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63204825923485696-0-1&p=JF8BARkJK1olXg4FVV9VD0IQAF8IGloSXQ4HVFdcCE8VC1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gIE14VVAcCUFxVFxJSXzI4EzNTAXJCAzo-AQtQfCdTYx1KO1VfNF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0sQC2sNGGsUbQYFU1pYDk0WBW0NHVMlXQ4GZIjznJ6fvLa4vo2_89OP5IvUo5-phV84K1glBlNWHRtBCE8QAWwJHlIWWQ4BVltUDEwfBHMJB1slXQcDV1lbD0wVCgELHV8UWg9sVl9cCU0RC2kPHGsVbQUyCjBcW00UBjsBSDVIVQRKVB4LWiUSAWkKHFglXwcDVlxtOA)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去欧洲旅行,并且是自驾游居多,到时候看见比亚迪有多亲切。

我在欧洲租过大众,奥迪,菲亚特,宝马,从没遇到过国产车,唯一见过一次哈弗 H5。

欧洲商人还是蛮包容的,没有因为政治问题歧视我们。

知乎用户 Gavin 学长 发表

让子弹飞一会,等这十万辆元 PLUS,真的在德国的道路上飞驰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开香槟。

知乎用户 盛京西景 发表

比亚迪的电动大巴早已经行驶在外国的大街上了。

这一次的电动轿车出口也是必然的结果。

德国也有电动汽车,但是价格昂贵,还不很成熟。估计是德国的汽车公司还不舍得放弃油车。所以就给了我国的汽车公司以机会。

国内的各个汽车公司都可以考虑向欧洲出口电动轿车,可惜我还没来得及做。

既然德国公司已经开始动手了,大家就一起上吧。

我国的电动汽车肯定有价格优势,就看服务了。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比亚迪,出租车的专车。

知乎用户 羽扇 发表

**92 年钱学森提出跳过汽油柴油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早在 2001 年,国家 863 计划里就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在 2009 年,陆续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现在允许国外车企独资,就是对国产新能源汽车有信心的同时放弃燃油车了。

中国在燃油车阶段确实落后了,起步太晚太低,弯道超车要有弯道给你超,燃油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等于所有弯道人都过去了,虽然没到终点但可提升的已经非常有限。我们还在后面慢慢摸索一个个弯道。国产发动机也是有的,也在不断进步,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有所作为,就是这个过程会很缓慢,因为完全没有优势,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就算达到相同水平,这么成熟的产品,为什么选你呢?现在时代变了,赛道改了,在新能源方面,来到同一起跑线,大家一样要摸着石头过河,就有了一较高下的机遇。

虽然现在新能源市场占比小,但市场潜力巨大,而且目前我国优势明显。截至 2020 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492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1.75%,比 2019 年增加 111 万辆,增长 29.18%。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52.1 万辆,同比增长 1.6 倍,占新车销售比例跃升至 13.4%,同比增长 8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 784 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量的 2.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

中国电动车,如何成为全球第一

目前新能源已经能获得这么大的市场份额,证明是受市场认可的,性能上和燃油车不会有多少差距。而且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再考虑环保,人车互动等方面的优势,未来优势只会更明显。

**新能源车有巨大的进步空间,燃油车已经没有多少进步空间了。**所以,未来是属于新能源车的。机械表性能再好,也是不如普通电子表精确,功能和现在的智能手表比,更是被秒成渣。以后车越来越智能,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耗电,燃油能满足吗。买表还能作为奢侈品买情怀,买车总不能人人都买情怀吧。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汉斯先生颇思德制电动车否?”

“此比亚迪妙,不思德制车也”

知乎用户 CP3 发表

打得好!

知乎用户 沈琪​ 发表

按照惯例,随车也得搭配十万个油纸包吧。

知乎用户 大漠逐龙 发表

新的信仰立起来,就会有旧的信仰落下去。

此消彼长,总会有人在领跑,有人在掉队。

细想一下,国内电动车这一领域的跻身先进领域的这一过程,感觉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燃油发动机玩不过,就换个赛道的这种做法,是不是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

无论如何,在电动车领域,中国算是领先主要竞争对手半个身位了。

如果,欧洲,最起码德国不跟着价值观来行动,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保持欧盟内部影响力的同时还能独善其身,那么现在也不至于成为棋盘。

说实话,德法现在的制造业处境,很大程度源于自己和欧盟的深度捆绑。

马上就要冬天了,不知道冬天是谁的主场,但一定不会是欧洲的主场。

俄乌冲突在持续到明年,那么欧洲的制造业估计就完了。

所谓一步慢,步步慢。这一年的时间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明年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Hakureyi Reyimu 发表

其实,众多车企都清楚,新能源才是汽车工业的未来。

但或许是因为大企业的惯性吧,转型特别难。

而中国大多数民营车企都没这种偶像包袱,比亚迪早几年前在燃油车时代,也落后国内的吉利长城和奇瑞。

好在比亚迪本身就是做电池出生,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很早便发布过电动车,虽然当时不是很成功。

而风水总是轮流转,当欧洲人提出碳中和大背景的时候,电动车的时代突然爆发了。

比亚迪果断放弃燃油车,all in 电动车,凭借过硬的电池技术与三电技术,逐渐得到了国人的认可。在过去的 9 月份,单月销量超过了 20 万辆。

并且从目前的形势走下去,比亚迪是我国最有可能接近全球第一的车企。

此次,比亚迪能够成功进入汽车的发源地德国,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了。

并且,Sixt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他的选择是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是比亚迪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

或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骄傲的说起一句:有路就有比亚迪。

但比亚迪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产能问题,汽车的产业链周期比较长,面对突然爆发的市场需求,产能一下跟不上。很多消费者吐槽:比亚迪交车周期太长。

第 2 个,在新能源车时代,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远比传统燃油车快得多。

传统燃油车都是 2~3 年一改款,6~7 年一换代。

而新能源车可能 2~3 年就要换代了(参考前一段时间理想 one 停产事件),汽车的产业链长,当企业越来越大以后,能否持续快速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拿出更新过硬的产品,这也是一个问号。

挑战与机遇并存,比亚迪能够成功杀入德国,我们先恭喜他。

知乎用户 刘祥勇​ 发表

比亚迪汽车的热度真的是一波接一波,先是市值不断上升,超越了大众汽车,成为继特斯拉和丰田后,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接着是销量不断上市,屡次打破自己的销量纪录,比如它在 9 月份售出了 201259 辆汽车,同比增长 151.2%,在经济下行时期还能保持高速增长,本身就能反映出它的整体实力。第三是比亚迪汽车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了,日本、荷兰、德国、挪威、法国、澳大利亚等,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要知道,国产品牌想要在发达国家打开局面十分困难,而比亚迪汽车就是领头羊。

而在近日,比亚迪汽车又上了热搜,德国最大的租车公司——Sixt 已经和比亚迪签订了购车协议,在未来 6 年内,Sixt 向比亚迪购买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这在德国的汽车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等 10 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涌现在德国街头后,是不是能加深德国老百姓对比亚迪汽车的认知呢?

为什么 Sixt 会购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而不是其他汽车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呢?很简单,就像巴菲特会投资比亚迪汽车一样,Sixt 之所以会购买比亚迪汽车,是因为比亚迪有自己的护城河,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TB 电池 / 底盘一体式设计、DM-i 超级混动系统、IGBT 芯片、e 平台 3.0 等,它不依赖采购体系,即使芯片紧张、电池产能不足,也无法阻止比亚迪的发展。

德国媒体是如何看待 Sixt 向比亚迪购买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呢?《德国之声》报道,此举遭到了不少德国议员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与德国现阶段的降低对华依赖的大趋势背道而驰,并且比亚迪汽车存在当间谍的风险,毕竟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十分智能,车主的行驶信息甚至要返回到后台,中国很容易就能掌握德国人的出行信息。

《图片报》认为,此举违背了德国的利益和西方价值观,现在中企正在收购德国企业,会对德国的发展指手画脚,购买中国汽车不买德国车无异于卖国。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热衷于购买德国汽车,保时捷、兰博基尼、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斯柯达等,哪个不是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而德国才购买了 10 万辆中国汽车,德媒就受不了了,这就是以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们接受不了一个强大的中国,还从侧面反映出,德国媒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恐惧,当初特斯拉在德国建厂的时候,德国媒体也是大呼狼来了。在燃油汽车时代,德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而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则是中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是一次机遇,只要能够把握好,便未来可期。

知乎用户 趟 Jolly​ 发表

比亚迪的股票还是提不起来啊

知乎用户 朕知道了 发表

上帝说,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就把右脸也伸过去给他打。

我记得德国是信上帝的吧?

好,我的回合,比亚迪使用连环巴掌!

知乎用户 彭铖 发表

捷达是我们家这里出租车的王者。

捷达既然被默认为是出租车,基本上家庭用车这一块就没人买了,虽然他很便宜耐用,配件更是白菜价,性价比不错。

比亚迪一个道理,别看现在卖出去不少 ,不改变固有认识早晚吃瘪。德国在汽车领域玩的太明白了。

还得学特斯拉,高大上,电车对比于油车,本身就应当体现高大上。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这说明比亚迪电动汽车得到欧洲公司的认可。比亚迪电动大巴本来就获得不少全球市场,这次电动汽车又得到欧洲公司的订单,为将来打开欧洲市场铺平了道路。当大街上跑着不少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汽车时,示范效应应该不错。

比亚迪电动汽车安全性远远超过那些使用三元锂电池的其他电动汽车,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得到大家的认可,今年的销售形势就是证明。明年比亚迪销量可能还会比今年翻翻,那些使用三元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如果没有特色,销量下降是很难避免的。

如果有车企采用部分换电模式,把平常用不到的容量放在换电站共享,本车保留一块应付日常用车需要的电池就行。这种电动汽车类似 200 公里的比亚迪秦 DMI, 有些车主把它当成纯电电动汽车开,只在剩余续航里程满足不了需要时才使用发动机。如果把发动机换成一个换电电池接口,预留在车底位置,当本车电池剩余续航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到换电站加一块换电电池,根据目的地远近决定是否继续换电。这样平时车主使用本车电池应付日常用车需要,仅在电池剩余续航里程不够时才使用换电电池。如果这种电动汽车出现,会使燃油车失去补能速度快的优势,购车成本上也没有优势了。本车电池小了,也减少了购车成本。这样其他车企还能和比亚迪搏一搏。

知乎用户 春霖 发表

租赁市场比亚迪真的太合适了,产能,成本控制,比亚迪缺点就是乏味和缺少质感,这些特点对租赁市场没有影响甚至是优点。

丰田是燃油车时代的市值第一,比亚迪也有内味了。

知乎用户 欧阳思七 发表

德国媒体《焦点》酸德国汽车制造企业,在 10 月 7 日的报道中称,“Sixt 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就是一个辛辣的比喻。其实宝马、大众等,都有自己的电动车。

那么,作为在全球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超 2100 处营业网点的 Sixt 高端租车服务公司,为什么要大规模进口中国的比亚迪到欧洲搞运营(包括德国)呢?

除了比亚迪过硬的技术和质量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比亚迪与宝马、大众电动车(包括特斯拉)的性价比了。各自的出厂价,包括不同型号的价格都在那摆着的。

毕竟租车运营公司首要考虑的是盈利,而不是摆阔。所以说,德媒体《焦点》你再怎么酸德国车企又有什么用?有本事你让他们把成本降下来。

写到此处,在想点赞王传福的同时,打心眼里还得给我们每年 700 来万毕业的理工男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知乎用户 拨镫复明 发表

中国电动车,

便宜,耐用,配置高,

最主要的,没有喜欢发推特吹牛的老板。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确认了下, 确实属实. 对比亚迪来说 10w 辆车不是多大的单子, 一个月都要卖 20w 呢, 仅仅中国市场.

对德国来说, 这可真是巨大刺激.

知乎用户 老李 发表

我表示忧虑。

因为在中国电动汽车的老家,中国,电动汽车的销售有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包括绝大部分车主并没有条件享受自家小区和单位和高速公路都有充足的充电桩。

假如售后服务能跟上,我也愿意买国产电动汽车。

知乎用户 蓝色龙骑兵 发表

感谢邀请。

“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诚如古人所言,在年月日时的所谓 “四柱” 流逝之中,中国汽车工业也走过了第一个甲子轮回,方兴未艾、荣光尽显,尽管可见放缓之虞,却仍无法掩盖其未来蓬勃之势。

1956 年 7 月 13 日,第一辆解放汽车开下总装配线,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彼时英国的民用汽车销量已经突破五六万了。

但是现在,中国以年销 352.1 万辆新能源汽车稳居全球第一。而那句 “中国汽车工业落后欧美发达国家上百年” 的说法,也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及出海不复存在。

德系汽车一向被国人津津乐道,其汽车工业体系在全球闻名。不过根据中汽协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已超越德国这个老牌的汽车工业强国,跻身世界第二。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 年 8 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 30.8 万辆,同比增长 65%,这也是历史上首次超过 30 万辆。今年 1-8 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越德国,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仅次于日本。这里新能源车占了很大贡献,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 1-8 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九成(同比增长 97.4%)。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新能源车很厉害,但没想到在全球如此受欢迎。无论是电池技术还是整车,中国的电动车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我们再回到汽车出口这件事上来,出口了那么多的车,哪些国家或地区是中国汽车的主要买家?**根据海关数据,今年 1-8 月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国家,美国排名第一,其次是墨西哥、日本、比利时、英国、俄罗斯联邦、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

中国汽车出口量跻身世界第二,离不开中国企业在这二十年的不断奋斗。二十年前的 2002 年,据国际机动车制造商协会(OICA)数据,德国、日本的汽车出口数量均超百万辆。

而根据中汽协数据,2002 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仅有 4.31 万辆。如果扣除雪地行走机动车、高尔夫球车等其他载人机动车,那么我国汽车出口量就只剩下 2.2 万辆。而二十年过去,我国汽车出口已超越德国达到世界第二,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真的不容易。

**这二十年来,我国是怎么实现弯道超车的?这几年的新能源车的发展功不可没。**在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有关领导表示,2021 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全球的 1/3,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国。

而根据乘联会在 2022 年 10 月 11 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 9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61.1 万辆,同比增长 82.9%,环比增 14.7%,今年 1-9 月形成趋势性上升走势。1-9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 387.7 万辆,同比增长 113.2%。

乘联会同时给出了全年预测,综合今年前三季度市场表现和第四季度车企冲刺力度加大的因素,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全年批发销量有望达到 650 万辆,渗透率大概在 28% 左右。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太平洋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国产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进阶,产品力和品牌形象的进一步巩固将有利于中国制造的汽车销往更多国家和地区。

**国庆期间,各大车企发布了 9 月的汽车销量,造车新势力一马当先,国庆节前两天,就嗷嗷叫公布了销量情况。**结果身为新能源汽车老大哥,比亚迪汽车销量姗姗来迟,但是一鸣惊人:9 月销量 204893,月销突破 20 万辆汽车。

**比亚迪汽车销量曝光,整个汽车圈炸裂:**比亚迪这家伙一个月卖 20 万辆车,这么夸张?

**第一,推出王朝系列车。**比亚迪这个名字,很多人不喜欢,但是,倔强的企业怎么可能改名字呢,于是乎,为了妥协,比亚迪推出王朝系列,前车标用朝代名称,比如唐、宋、元,后车标用全称 “build your dream”,完美的解决名字的问题。

**第二,修改设计语言。**找了个欧美大牌设计师约瑟夫 · 艾格,这人曾是阿尔法 · 罗密欧和奥迪的设计师,全面修改了设计语言,直接让比亚迪车的造型脱胎换骨了,实话实说,比亚迪的龙颜设计,我现在都觉得帅气。

专注于新能源 20 多年,突然之间风起来了,一波就成为领袖了,真的是一代版本一代神。

知乎用户 清流财记​ 发表

俄乌战争,欧洲石油天然气能源价格高涨,使得汽油车加速淘汰,电动车华丽登场,这笔德国出租车公司订单正是反映了这一趋势,也说明德国汽车制造商沉重的汽油车包袱。

后事描述 2022,可能会以俄乌战争为标志性事件,描述曾经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又被美国主导回了楚河汉界鸿沟般的二个半球化的全球化,即俄乌战争是全球形成 “一球两制” 的标志性事件。

未来全球化及其中美关系,是太极图一样的全球化体制:一套全球化市场经济制度,是中国及其合作伙伴零有模式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另外一套全球化制度,是美国及其盟友承载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的市场经济体制;二者将在全球范围内长期竞争、斗争、合作、共存,故称之为中美一球两制。

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全球治理演化成一球两制,需要 5-10 年的时间,以中美为基础构成的一球两制,可能如同香港一国两制一样,50 年不变。

面对中国 GDP 即将全面超越美国,一球两制的美国与中国脱钩,是美国以退为进、准备如同耗死俄罗斯一样耗死中国的后手,同时也是美国缩头乌龟行为的表现:因为美国既然当不成全球老大,也决不允许中国当全球老大;而美国的脱钩战略,就是准备在逐渐形成西方的半球集团,与中国为基础的东方集体对抗、竞争, 妄想重走美国赢得冷战胜利的模式。

虽然美国自己当不成全球老大, 也让中国当不成, 所以自己也没有输, 这样在一众小弟面前很有面子,同时也避免了修昔底德陷阱

更多一球两制、超投必投构想,详情请参阅张弓智库专栏文章:

超投必投:零和博弈、零有共赢与中美一球两制(二)超投必投:帝国兴衰二百五魔咒难破,美国衰落也不例外!

知乎用户 超投必投 发表

近日,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表示,已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承诺在未来几年内从比亚迪购买约 10 万辆电动汽车。
根据双方协议,在第一阶段的合作中,Sixt 将从比亚迪订购数千辆纯电动车,首批车辆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向 Sixt 的客户交付,覆盖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市场。未来 6 年内,Sixt 将向比亚迪采购至少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

事是好事,但是我看到这两句话,像极了以前给我们画饼的老板。

“我们公司今年拿到了 50 万的天使轮融资,那么我们 3 年内一定能上市,到时候大家都能实现财富自由!”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德国那边只是签了个协议,承诺未来 6 年购买超过 10 万辆,但是就以现在欧洲的状况来看,未来 6 年他们自己能成什么样还不好说呢,以我来看现在这个说法纯粹就是商业谈判中压价的手段罢了。

就像那句:“我们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很好的,以后咱们合作我都从你这里买,那个量级绝对让你满意,所以这次你就便宜些呗?”

知乎用户 Juskykone 发表

我对这个数字存疑……

知乎用户 小明 发表

耳光谈不上,只不过是有点起色!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10 万辆,不算真正下单,双方签署的应该类似于合作意向书。

当然这属于常规操作,夸大合作的量级,有利于双方股票成长。

首批那数千辆 ATTO 3(元 PLUS),才是比亚迪真正拿到手,可以进入交付流程的订单。

当然,即便如此,这依然是国产品牌在欧洲的重大突破,值得祝贺。

Sixt 是一家大型国际租车公司,主营运地为欧洲,辐射全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旗下总计拥有二十多万辆租赁车。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之前几周,Sixt 竞争对手之一,主要混美国,经营状况不佳的 Hertz 租车,刚向通用汽车达成了 17.5 万辆的电动车意向订单。
Hertz 租车,去年还向特斯拉订了 10 万辆。
同时 Sixt 应该也有向特斯拉下单,但数量肯定不多。

——

当然比亚迪与 Sixt 的合作,对称霸汽车制造数十年的德国来说,确实挺破防的。

下为德国汽车论坛里,德国网友的评论(网页机翻):为什么没有大众?

有 16 个回复,下面截取一些:

A 网友:因为大众有自己的租赁公司…

B 回复 A:大众车很糟糕,我同事都在抱怨。

C 网友表示:大众电动车的订单太多,交付要等 12-18 个月。(是真的,大众甚至对外宣布电动车订单接近饱和)

D 网友则表示:Sixt 选择比亚迪,主要是因为更便宜。

E 网友表示:比亚迪有全球最多的电车销量,是市场领导者,Sixt 向其订购很正常。而德国汽车固步自封,甚至 2035 年之前都会交付燃油车。

F 网友回复 E:比亚迪全球最多销量,前提是包括插电混动车型。

G 网友也回复了 E:微软 IE 曾经也拥有最多的用户,但其质量……

知乎用户 键来 发表

说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的崛起,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说实话,以前没太看的起比亚迪汽车,在汽车行当的都知道,比亚迪造的燃油车有多烂。但架不住比亚迪人家果断放弃燃油车,就玩电动车,再加上一直专心做技术、做电池,在现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市场,弯道超车,不跟传统燃油车外资厂玩燃油,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其实也给燃料电池车的企业以启示,燃料电池企业一定要技术和发展两条腿一起走,以技术和产品为企业的根本,兼顾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沉浸在技术里,不断研发不断创新,因为大方向是对的,那就要在能活下去的前提下坚持走下去,会有另一个搞燃料电池的比亚迪公司在未来出现的。

至于欧洲的汽车制造业,我感觉已经渐渐从神坛上拉下来了。欧洲在俄乌战争中的错误策略,把企业往死路上逼,再加上传统车企在传统领域仍然有丰厚的利润,不愿轻易放弃燃油车。那就给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机会。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

知乎用户 二宝爹的奋斗者​​ 发表

我记得中国电动车在国内市场最早就是被买来当出租车。

知乎用户 北京路 发表

B 站上有个清华毕业的老移民,前些天发了条动态。

知乎用户 侬本多情 发表

比亚迪最开始做电动车,用的老款车外壳油改电,被人嘲笑又土又丑,直到 10 年后的今天,国外车企才感觉到这个卧薪尝胆的比亚迪的可怕,但是国内比亚迪该喷还得喷,车企有问题就得改进完善。

上一次被人嘲笑,还走向世界的是华为手机,从中华酷联开始的老牌厂家,其中三家要么转手卖了,要么破产了,华为积累了多年的技术。从 meta7 开始爆发,到现在,灯塔国政府出面封堵,但是国内该喷还得喷,黑料就是黑料,不能说我成为国际大明星了,就不让人提自己的黑历史了。

知乎用户 简艺 发表

确实是一记耳光。

当年在德国时,宿舍旁边就有一家 SIXT,租的最多的也是大众高尔夫,便宜实惠,但是一般都是高配车,该有的配置都有。

例如这个 47.7 欧每天。

立志成为下一代高尔夫的大众 ID3,面对比亚迪的进攻毫无招架之力。

BYD 元 在德国接近 4 万的售价, 确实可以说是贴着 ID3 在竞争。

估计大众高层在想: “所以同样的价格,为啥不选我们德国老牌荣光大众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人,时代变了”

知乎用户 码农派生 发表

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就纳闷儿了,为啥?众所周知德国汽车是德国第一大支柱产业,素有 “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之称,他们的大众和宝马都有很好的新能源车型,怎么轮得到咱家比亚迪了?快得了吧,他们本来就没从欧债危机缓过神来,又碰上了新冠疫情、俄乌战争,还叫停了 “北溪二号”,德国陷入天然气荒,电价飞涨,而北溪被炸更是让德国工业雪上加霜,现在德国连百姓冬天取暖都要靠中国电热毯了,更别说造汽车了,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制造商一定比德国企业有更强的交付能力。

比亚迪与 Sixt 的合作让部分德国媒体 “酸了”。其中,德国《焦点》周刊在 10 月 7 日的报道中称,“Sixt 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沃尔夫斯堡(德国,大众集团总部所在地)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好例证是,租车巨头 Sixt 没有订购约 10 万辆大众新款 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 上述报道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将“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付出代价”。

韩国首尔研究公司 SNE Research 的一个报告指出:8 月份,比亚迪销售了约 65 亿瓦时的电池,同比暴涨了 159%;与此同时,比亚迪连续第 2 个月超过韩国 LG,稳固了其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简称 “动力电池”,下同)制造商的地位。

今年 7 月份,比亚迪首次超过 LG,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8 月份,比亚迪稳固了其老二的地位,并拉开了与 LG 的距离。

而比亚迪动力电池销量超越 LG 的原因,则有两个:一是因为,比亚迪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暴涨,增加了对自家动力电池工厂的订单;二是因为,比亚迪动力电池的确技术过硬,今年也开始陆续为别的品牌供货,如特斯拉、福特、长安等品牌,其电动汽车,用的都是比亚迪电池。

由于动力电池成本占了整个电动汽车总成本的 30%-50%;因此可以肯定动力电池是非常核心的零部件,甚至可以说是最核心的零部件,没有之一。而比亚迪作为一家整车品牌,在最核心零部件上,也能做到全球第二,可见其 “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的说法,是有着充分的事实支撑的,不是少部分人说的“夸大其词”。

如果比亚迪这样的,都算 “夸大其词”;那我倒是希望,这样“夸大其词” 的中国制造企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实战专家鲍明忠​ 发表

这是个租车公司,还用汽油就没人租车了,太贵了。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很牛逼,但智能机时代早牛逼不起来了。

德国大众、宝马就些燃油车时代的巨头在新能源车时代就是第二个诺基亚与摩托罗拉。

知乎用户 包藏祸心 发表

你说,什么型号不选,汉,唐都行,偏偏选了元。果然是斯德哥尔摩老家。

佩服佩服

知乎用户 钮子壤​ 发表

说实话挺害怕的:

你以为的情况:比亚迪拿下德国大单,以后德国街头的比亚迪飞驰往复,多得像英国街头的吉利英伦。这是一场弯道超车,打了德国车企一记响亮的耳光。

也许真实的情况:德国企业委托比亚迪代生产基础专用车型,拿到德国调校一番,改改 UI 和 logo,反手加价一倍直接卖回中国市场。或者汽车出厂就直接落地中国,开展租车业务。搞起类似曹操专车之类的业务。反正现在经济不行,有驾照能当出租司机的人有的是。这是一场借鸡下蛋,打了中国车企营销一记生疼的闷棍。

知乎用户 王二​ 发表

说明人家挺务实的呗,综合考量之后挑选了最符合公司利益的判断。

回头我关注一下德国有没有海军集体抵制这种 不爱国 的公司。

知乎用户 二手吉他与破锣嗓子 发表

“Sixt 方面表示,其首批启用的比亚迪车型为 ATTO 3,即王朝系列中元 Plus 的 “海外版” 车型”

看来元朝没打下来的欧洲,现在打下来了,还是 plus 版。

知乎用户 okay 发表

还记得二十年前的国内媒体还在评论说我们的 “以市场换技术” 彻底失败了,说中国丢掉了市场,然后没得到一丝一毫的技术。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人在那不干正事而以说风凉话为荣。(古代大量的言官风闻奏事也差不多了)

但同时,依然有人在那默默的负重前行。

知乎用户 何雳子 发表

德国允许特斯拉办分厂,加上买比亚迪,再伴随着保时捷上市。

看样子德国准备跟英国一样,靠玩金融和服务业发财了,把汽车产业撇出去了。

这也许是另外一种产业升级。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近日,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表示,已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承诺在未来几年内从比亚迪购买约 10 万辆电动汽车。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Sixt 公司在全球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超 2100 处营业网点,主要面向商务、公司及私人用户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车服务。

根据双方协议,在第一阶段的合作中,Sixt 将从比亚迪订购数千辆纯电动车,首批车辆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向 Sixt 的客户交付,覆盖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市场。未来 6 年内,Sixt 将向比亚迪采购至少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

Sixt 方面表示,其首批启用的比亚迪车型为 ATTO 3,即王朝系列中元 Plus 的 “海外版” 车型,未来还将和比亚迪探索全球不同地区的合作机遇。根据 Sixt 的规划,到 2030 年,其在欧洲提供的车型中有 70%~90% 都是电动汽车。

“Sixt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机动灵活的出行服务,此次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对我们实现车队 70%~90% 的电动化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期待与比亚迪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电动化。”Sixt SE 首席商务官 (负责车辆销售和采购)Vinzenz Pflanz 表示。

不过,比亚迪与 Sixt 的合作让部分德国媒体 “酸了”。其中,德国《焦点》周刊在 10 月 7 日的报道中称,“Sixt 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

“沃尔夫斯堡 (德国,大众集团总部所在地) 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好例证是,租车巨头 Sixt 没有订购约 10 万辆大众新款 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上述报道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将“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付出代价”。

上述报道还提到,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还可以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这令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而中国汽车在技术和设计方面,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平分秋色,在中国市场,它们比德国的电动汽车更受欢迎。

而对于比亚迪赢得订单的原因,德国汽车管理研究所 (CAM) 所长 Stefan Bratzel 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比德国汽车制造商拥有更强的交付能力,Sixt 订购其他欧洲电动汽车的交付时间往往需要一年以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比亚迪目前投产和在建的工厂共有十余个,其中深圳、西安和长沙基地的年规划产能约 120 万辆左右。另外,比亚迪在常州、抚州、合肥、济南的生产基地也将于今年投产。

产能瓶颈得到缓解后,比亚迪的销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官方数据显示,今年 9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0.49 万辆和 20.1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8.12% 和 183.07%。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其中,比亚迪元 PLUS、汉、唐三款车型已于近日在欧洲市场开启预售,并将于今年法国巴黎车展期间正式上市。继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市场之后,今年年底前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

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相继 “出海”,欧洲等传统汽车制造商或许已感到压力。德国《经济周刊》在 10 月 5 日的报道中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和大众汽车一样好——或者更好。Sixt 从中国比亚迪公司购买 10 万辆电动汽车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大规模“进攻”(欧洲) 的开始。目前,超过 15 个中国汽车品牌已准备好 “征服” 欧洲市场。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今年 1~8 月,我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 56.25 万辆,同比增长 49.5%,总价值 783.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92.5%,超过半数出口到欧洲。

凭借出色的产品力,自主品牌也正逐渐获得国外市场的认可。例如,此前已布局海外市场的 MG 品牌目前出海累计销量已破百万辆,成功进入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小鹏汽车在丹麦、荷兰、挪威、瑞典四国开售小鹏纯电轿车 P5;首批 500 辆岚图 FREE 也已发往挪威。

“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机遇期,以新能源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与燃油车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崔东树认为。

“新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这对企业品牌来说,意味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竞争力出现,中国汽车产业也正在由国内为主向全球发展转变。” 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晓明在中国汽车推动力主题高峰论坛上表示,要把全球不同市场的要求和不同国家消费者的看法平衡好,只有这样中国汽车才能走出去并实现稳步持续的发展

知乎用户 电销卡之怪 发表

6 年才订 10 万辆…

德系车一个月在中国都卖多少辆车了…

知乎用户 凯童 发表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 年 8 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 30.8 万辆,同比增长 65%,这也是历史上首次超过 30 万辆。从今年前八个月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汽车出口量。其中,新能源汽车 1-8 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九成,贡献了重要的增量。

发达国家正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中汽协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2 年 1-8 月,我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墨西哥、日本、比利时、英国、俄罗斯联邦、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证券时报)

知乎用户 Ur Home 发表

媒体是为了赚眼球。这么写很吸引人去看啊。 没问题啊。

德国租车公司为了赚钱,拿下比亚迪 10 万订单。没问题啊。

媒体赚到了,拿下订单的德国公司也赚到了。

不过他们的担忧挺好的,希望德国车企赶紧加油研发。争取早日发布更便宜,性能更好配置更高的新能源车。大众的新能源真的不咋地(个人看法,不代表别人)。

知乎用户 莎莉面包 发表

根据我多年看德媒的经验,德国媒体真的很喜欢用 Ohrfeige 这个词

知乎用户 j 猫 dora 发表

中国车市的电车价格是全球最低的,除了部分坚持全球同价(税后)的品牌之外,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到国外都会涨价,涨幅几乎都在 30% 以上。

从国家乘用车协会数据来看,比亚迪等中企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市场广度都呈现可喜趋势。这也给了投资者以信心,也是支撑热度赛道的现实考量。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为国货骄傲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警惕。

1. 西方的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会掀起一股反对浪潮以破坏最终的交易。比如,舆论引导民众恐慌情绪,民族情节来施压企业;比如各国政府以安全为名杯葛交易,或者干脆直接不允许中国的汽车入境。因此,比亚迪要高度关注国际的风吹草动,提前做好预案,避免竹篮子打水,损失过大。

2. 对新能源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振奋的消息 - 不仅对汽车。在油气供应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政府政策调整,新能源成为消费者和企业追求的替代品。这次订单,就具有一个明确的牵引性。未来,排除不可控因素,新能源必然会加速替代传统能源。

3. 中国制造吸引力更上一个台阶。德煤说这事对德国车企的一击,说的不对,但是看起来也不无道理。这不是德国企业不行了,而是中国企业越来越牛了,中国制造的质量更加好了。

4. 制造大国果然名不虚传,十万辆的大单,交给产业链齐套中国企业还是更加放心。放到德国企业,估计也得放到中国分公司来制造,还不如比亚迪更加便宜质量又过关。

总之,这从侧面反应出一个事情,世界还是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世界供应链当中。反观美国还在想方设法限制中国发展,与中国脱钩,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反而平白便宜了其他国家。

知乎用户 吴大志兄​ 发表

不是很懂。但感觉主要还是能源替代和产能的限制。有这个产能的可能也只有中国的。另外这个电池和汽油这个还真的有点不一样,目前来看的话还算是比较稀缺的资源,在特殊的时刻,电动汽车可能还是稀缺资源。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当然希望他走向全球。但站在用户和国家的角度,其他国家最好不要发展电动车或者是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电动车也是可以的。全世界要是一窝蜂的走中国的电动车技术路线。到时候有关的资源又紧张了。

知乎用户 大风过岗唯草犹存 发表

恳求回答下面各位手下留情,不要捧杀,别把比亚迪搞得最后和华为一样下场…. 踏踏实实发展闷声大发财不香吗

知乎用户 郁闷的折耳猫 发表

只是订单

别盲目自信

还是得小心谨慎

把生意砸瓷实了

常规欧洲套路:

比亚迪股价应声暴涨

欧洲民(群)众(演)集体示威游行

订单 “被迫” 黄了

比亚迪股价应声暴跌

最大的问题是一个型号的车大量砸在手里了(欧标充电跟全世界都不一样),造成严重的库存压力

此前投入的生产成本全部沉没

比亚迪资金链可能都要出问题

严密关注美国动向,时刻准备抽身撤离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其实想来也很简单,目前世界上能接这个单子的企业不多。

特斯拉太贵,德国本土的造电动车一塌糊涂,在新能源方面还不如中国。

然后虽然中国有很多便宜的汽车,但是偏偏选择比亚迪的原因也很简单:比亚迪是目前唯一有能力有产能、有供应链、有电池、不依赖采购体系的车企,不需要担心芯片紧张,电池产能不足等太多的问题。

就两字,稳定。这种稳定偏偏是现在德国没有的,德国现在是电贵、油贵、啥都贵,那些议员还在考虑卖国?不顾自己国家利益制裁俄罗斯的时候怎么就不算卖国呢?为了政治正确?

知乎用户 嗯嗯你说得对 发表

作为在德国车企打过工的人,表示一点也不意外,这一天迟早回来的,只不过是被谁取代的问题。

老一辈吃苦耐劳的德国人打下的江山,已经被这一代好吃懒做的家伙败光了,然而在温柔乡里死去,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曾经的战友,希望他们走得时候,也能体面,这是正话,不是反讽。

知乎用户 ADAS 吃瓜群众 CJ 发表

因为欧洲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说不定,欧洲会成为比亚迪海外最大的市场。欧洲这个市场也会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前 3 的市场。

但是打耳光这种说法,还是算了,好好发展自己就行,骂人只会激起民粹,别到时候来个民间抵制就不好了。

知乎用户 Eisenhower​ 发表

德国营销号:你知道吗?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其实来自于德国,BYD 就是 BY Deutsch(德意志)的意思!

知乎用户 某独立游戏作者 发表

一辆汽车,它的车漆不要钱。车架不要钱。轮胎不要钱。各种传感器不要钱。电池不要钱。总之每个零件都不要钱。

要钱的是生产这些东西的人。

有工人,有老板。

无论这辆车是十万还是一百万,这些钱一分不差的都给了人。

工人拿了钱消费,会继续流入本国其他人腰包。

老板拿了钱,只要他不转移资产,无论是自己消费还是再投资,钱也会继续本国流通。

除非,那辆车是进口的。

知乎用户 初冬​ 发表

弯道超车已经完成。

俄乌冲突又来以及神助攻!油气资源紧张。电则有水电,火电,核电。电车成本更低。

借此机会,特别是也给了国内某些公知,崇洋媚外的舔狗一记响亮的耳光~

知乎用户 金融民工佬吴​ 发表

换道超车尽管被某些人疯狂嘲讽,然而真的有用;产业升级尽管被某些人极力唱衰,始终稳步前行。道理很简单,只有拿下高附加值产业,才能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到了今天,相信没有人不懂,然而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知乎用户 长弓玄刃 发表

万万没想到,多年以后元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打回欧洲 (大误

知乎用户 liusgdp 发表

德国《图片报》指责 SIXT 公司的行为是 “卖国”。

知乎用户 Whites 发表

如果说德国公司一口气下单 10 万辆比亚迪电动汽车,被德国的媒体称之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那么是媒体痛心疾首的。在谴责在激励汽车制造商知迟而后勇,

我们的电动汽车。尤其是比亚迪。的确是实现了弯道超车。比肩特斯拉。在国际市场上平分秋色。

我们也应该知道是在当初订购了多少辆的奥迪之后。起死回生的拯救了一个濒临倒闭的汽车产业链的,并且现在还一直畅销着这个品牌的汽车。

引进、合资、学习,奋起直追。

新能源领域。勇于探索、创新,弯道超车才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的。

并且很多的汽车制造业。现在都没有达到奥迪的技术质量及产能数量。

不要太过于自满。用什么打脸打脸的词汇去宣传。10 万就能打别人的脸。可见人家的标准要求之高。律己之严。

自思自想自问————以 10 万为单位。

我们又被打了几次脸?

知不足而思进取。

知乎用户 过江东​ 发表

先不要着急自嗨。这一耳光究竟是甩在了德国人脸上还是中国人自己脸上,验证尚待时日。

毕竟国产 “远销海外” 的调子很熟。如很多食品都有这样的丰功伟绩,但最终发现其实只是远涉重洋投放进了当地的华人超市,并没有登上欧美人的餐桌,这类 “远销海外多少个国家” 只是一个宣传梗,用于虚张声势,吹嘘企业形象,欺瞒国内消费者。那只是饵,是完全舍投的成本,根本无法形成也无意形成良性资本回流的生意模式。醉翁之意,国内才是他们举起屠刀,真正要收割的市场。

所以这单生意的真相是什么?价格是否公道?是否能够复制,成为可靠的生意模式,自此在国外开疆拓土,切切实实占领外国市场,而不是又一个 “携洋自重” 的低级营销广告行为。

鱼丸

华山动画(北京)有限公司 文学编辑

8288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鱼丸​​ 发表

虽然打击了德国的汽车制造业,但是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造福了更多的德国老百姓。

知乎用户 加速外挂秦 发表

这个正儿八经是个好消息,给不给德国汽车制造商一记耳光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中国的电车有更大的发展。

老老实实作技术的,总不会错,比那些忽悠概念的公司,要强很多。

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理智的。德国公司,买 10 万辆,让欧洲用户用,相信这不是一个非理智的行为,而是一个最经济的选择。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欧洲人的可支配收入高、欧洲的白左也是世界密度最高和数量最多的地方,气候变暖理念的鼓吹圣地也是欧洲。所以,欧洲绝对是新能源产品最好卖的市场(人傻、钱多、政府推动)。但是。。。。。请注意,欧洲也最喜欢用反倾销反补贴对付外国产品,特别是新能源产品,毕竟他们也总是喜欢怀着 “肥水不流外人田” 的思维来制定贸易政策。所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请保持高度警惕,尽快跟踪欧盟在此领域的双反政策酝酿和即将出台过程,想办法阻击、跨越或者规避!

知乎用户 温巴世 发表

突然想到,汉唐两款车型进入欧洲市场没改名,怎么元就改了?看来是怕刺激到欧洲人

知乎用户 Mr.sandman 发表

如果再过两天,跟德国汽车有关的地方,出现了如北溪爆破 / 德铁剪网线一般的警告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明显非民间的破坏、关键人物从背后用 MP40 八枪自杀等事件。

请记得回来点赞。

知乎用户 船长 发表

可以买车送电热毯。

知乎用户 天奇 发表

等交付了我也想租来开开看

不过自己买是不考虑了,德国电费太贵,纯电动车也没省多少钱

知乎用户 shizuku 发表

比亚迪:汉堡

知乎用户 风舞铃歌 发表

肯定是做出租车,输麻了。

知乎用户 美利坚经费无尽​ 发表

我以为还能再在知乎看见一次比亚迪的广告。

原来是个新闻啊!这里应该有疑问?

为什么一个商业订单会是热点?

这是两国工业明珠的较量,谁胜谁负已经不用多说了。

知乎用户 西门吹 HP​ 发表

说明元 plus 这车是针不戳

知乎用户 知乎也就看乐子 发表

他们能源崩了,就剩一点电了

知乎用户 剑圣 发表

坐等这十万汽车的可靠性 我看看比亚迪还能盖得住不 还是说卖给德国的和国内的标准不一样

知乎用户 等你启航​ 发表

我觉得很奇怪,就说国内市场,你们谁见过主打出租车还能在乘用车市场销量还可以的新能源品牌??

知乎用户 spiralpause​ 发表

花钱就可以,何必污染德国呢,而且欧盟其他国家的订单要真金白银的花,中国的嘛,不是已经技术换市场了嘛,都不用现结,都可以商量。

这不,东欧重污染行业转移中国已经在路上了。

知乎用户 大树小草 发表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相继 “出海”,欧洲等传统汽车制造商或许已感到压力。德国《经济周刊》在 10 月 5 日的报道中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和大众汽车一样好——或者更好。Sixt 从中国比亚迪公司购买 10 万辆电动汽车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大规模 “进攻”(欧洲)的开始。

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机遇期,以新能源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与燃油车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还可以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这令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而中国汽车在技术和设计方面,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平分秋色,在中国市场,它们比德国的电动汽车更受欢迎。

知乎用户 锂电池 MC 发表

飞科纽斯,利于中国的请不要发。

知乎用户 达文西西里 发表

你让德吹怎么办,一定使用油纸包的下水道零件做的。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把不支持国货的德国人都抓起来!

知乎用户 rangerGO 发表

好!

知乎用户 空气流通防疫技术 发表

未来不管在哪个国家,新能源汽车都是未来的趋势。很多人在今年 3 月份比亚迪宣布不再生产燃油车之后,都觉得比亚迪太疯狂了,难道燃油车已经没有未来了吗?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说,燃油车肯定会逐渐减少,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为什么燃油车会被逐步淘汰呢?看看大家生活的城市环境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在燃油车时代,汽车尾气一直是很严重的问题,气味不仅难闻,很多有鼻炎的朋友也是需要捂得严严实实地出门,路边的绿化树木也是蒙上灰沉沉的一层灰,其实这层灰就是汽车尾气沉淀下来的。

在一些更大的西北、北方城市,比如北京、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地,我们以前经常都可以看到沙尘暴的报道,其实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这些年来,经过国家的不断努力,沙尘暴已经大大减少了,我们城市周围的绿化带也干净了起来,这与我们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推行新能源汽车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它们更重视保护环境?是因为它们一直以来都是坚持保护环境吗?不,绝对不是,而是它们经历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遇到了一些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952 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62 年德国鲁尔区雾霾事件等,其实以前欧美国家遭遇的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只不过都没有被报道罢了。

所以,现在欧美国家就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的问题。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的有两家公司,一是比亚迪,二是特斯拉。比亚迪依靠刀片电池、DMI 等自主研发的技术让世界为之瞩目,连老对手特斯拉都准备采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所以,这次德国一次性采购 10 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并不稀奇,一是趋势,二是比亚迪的实力。不少人觉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国外是靠集团采购才有销量,我劝你们还是放开格局吧,毕竟世界一直是在往前走的。

@比亚迪

知乎用户 今日数码圈​ 发表

北溪炸了天然气没了,核电自己停了,俄罗斯石油也不进口了,煤炭德国倒是有很多,但是停产那么年以后挖煤的机器和工人都不够了,怎么办?当然是买东方神秘大国的清洁无污染绿色低碳环保的电动车了!

知乎用户 鸽子风风 发表

其实我们出口的东西都是物美价廉。比如联想。

知乎用户 地表最强 发表

我们坐的都是比亚迪,都是蔚小理,你坐烧汽油的 Benz,怪不得你塞车。

知乎用户 zhoutall 发表

把垃圾制造出来,现在国内垃圾分类了,查得严格。

没办法,出口还能退增值税,不香么?

知乎用户 哪托 发表

有钱人都买奔驰 EQ。。

知乎用户 夜寻欢 发表

俄乌冲突持续下去,估计特斯拉德国工厂前景暗淡了,不然不可能不支持本地车厂。可惜比亚迪的产能和海外拓展跟不上,我和周围的一些小伙伴也一直想买比亚迪,可是迟迟卖不过来。

如果比亚迪的车再搭载上华为的自动驾驶就更完美了。

知乎用户 刘云 发表

知乎用户 特别着急 发表

德国大老爷们醒醒吧!这是什么时代了,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燃油车躺着挣钱的好日子一起不复返了!

不信你就看看比亚迪这 10 万辆纯电汽车的订单!

发明汽车的国度,终将被时代的创新者超越。

就像我们虽然发明了火药,也曾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国门。

事实证明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1、打铁还需自身硬

德国汽车租赁公司 Sixt 和比亚迪签署新的合作协议,采购比亚迪 10 万辆电动汽车。首批启用的比亚迪车型为 ATTO 3,即元 Plus 的 “海外版” 车型。德国 Sixt 和比亚迪的合作,将推动全球汽车租赁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对于比亚迪而言,也是其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通过 Sixt 这家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之一)的加持,比亚迪的全球化业务将从欧洲延伸至更广阔的范围。

比亚迪是国内唯一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全产业链研发、设计、生产和制造的中国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拥有自己的刀片电池,不仅能提升汽车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带来续航里程跃升;而比亚迪的电芯 IGBT,能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直、交流电的转换,兼具低损耗、高功率密度。此外比亚迪还拥有遥控驾驶、dmii 代动力,双向逆变充放技术和纯电四驱技术。

欧洲是比亚迪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站。早在 1998 年,比亚迪就在荷兰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 400 多个城市。目前,比亚迪的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拉美、欧洲及亚太地区,其中 2022 新增出口至日本、德国、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

而比亚迪元 PLUS、汉、唐三款车型在欧洲市场开启预售,将在今年法国巴黎车展期间正式上市。继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市场之后,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

2、欧洲成为海外新能源汽车最大需求区域

放眼国际视野,欧洲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今年 6 月,欧盟通过了 “禁售燃油车” 议案,即 2035 年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车。这意味着,从 2035 年开始,欧洲只能销售纯电动汽车和使用氢能的燃料电池车。其后,欧洲多国发布 “禁售燃油车” 时间表,比如,挪威到 2025 年,荷兰、丹麦、瑞典到 2030 年。

而今年中国车企集体出海欧洲,包括蔚来、小鹏、领克、欧拉、WEY、岚图、名爵等超 15 个中国汽车品牌均已瞄准了欧洲市场。这也让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倍感压力。蔚来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蔚来 ET7、EL7 和 ET5 三款车型将以订阅模式在上述四国市场开启预订。

根据乘联席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 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 CKD)达 25 万辆,同比增长 85%。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 18.4%。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长点。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仍有望释放增量。中国新能源汽车拥有先发的产业和技术优势,较燃油车在海外的接受度更高,溢价能力也大幅提升;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效应又将带来成本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将持续向好。

知乎用户 起帆同学​ 发表

我觉得不必酸,因为曾经有人这么说:新能源时代,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因为这两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电动汽车领域成绩很卓越,特别是出口贸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能够在德国街头出现,德国能够拿下这么多订单,其实并没有太多意外!

因为在 2022 年 10 月最新的消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表示,2021 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全球的 1/3,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国。骏特商务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到 8 月,在欧洲上牌的电动汽车中有 19% 来源于中国制造。

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出口到国外,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运营体系还是服务体系以及销售体系,已经有了完善的体系,所以作为曾经的汽车制造业大国的德国,在购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得到更加完善的保障!

和早前以单纯的外贸形式出口产品不同,当下中国车企已开始注重成体系进入海外市场。包括上汽、比亚迪、蔚来等中国车企已开始建立海外运营、销售、研发分支,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可能会疑惑了,中国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机会?德国为啥没有完全守擂成功,毕竟燃油车时代,已经做的那么牛了,而且德国的机械制造工艺,在高端领域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德国的工艺对于德国汽车有很强的加持!

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国际上大家关注的问题,以及创新问题上了!如今哪些国家更加重视环保问题,更加重视碳中和,无疑中国区域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从经济角度,中国也需要走出特色化道路,因为中国很多的资源都需要依赖进口,就连石油都需要!

据统计 2020 年我国石油总消费量为 7.37 亿吨,其中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为 1.95 亿吨,进口的石油为 5.42 亿吨,因此,我国进口石油的占比为 73.54%,实际上,这几年,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都在 70% 以上,虽然,我国这几年也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但在短时间内,这个比例还是难以改变。

而在石油消耗方面,汽车就占据了大头,所以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碳中和角度,发展新能源,打造电动车势在必行!国家牵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今进入赛道的汽车厂商特别多,甚至还有一系跨界的企业都进入到这个赛道了!

当产能起来了,自然国内就不够消耗了,所以出口国外就很有必要了。

之前我说过,中国是最重视碳中和,最重视环保的国家,并不代表其他的国家不重视,这些年全球气候面暖,各种劣质的天气出现,人们肯定要重视新能源发展, 政府也极力的推动新能源。德国肯定也不例外,如果内部并没有反应这么快的速度,并没有在外在需求刺激下,肯定很难有这么强的敏锐度去创新做新能源汽车;而中国的很多企业嗅到了,当然美国的特斯拉也嗅到了,所以中国的车企自然就有机会在全球市场分一杯羹了!

德国市场需求新能源,而本国并没有这样的产品提供的时候,又需要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应到市场上,自然比亚迪这样的车企造的新能源汽车就是最合适的选择了,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知乎用户 创业者李孟​​ 发表

股市 3000 点守不住,不论新老粉红们怎么吹,永远贏贏赢,可是都挡不住铁一般的事实。大家都看空中国经济,不愿意把钱投资给中国。汇率也是如此, 嘴巴不论怎么喊都行,口袋里的钱是绝对不想亏的

知乎用户 Zheyue Li​ 发表

在举国欢庆之时,也要当心

1,商务条款如何?这种巨单别又是找中国贷款或者拖多少年执行。当年长虹如日中天时不就被美国人坑了。我也不太看好这种租车公司在欧洲的商业前景。家庭购买才是真金白银

2,半导体上还是有大量短板。有自己的一条线又如何?技术还是中低端,不要尬吹什么巨兽了。目前的形势下,你越强势越容易上那个清单

知乎用户 前浪不倒君 发表

谁卖一张反思券给我?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反思,我思想落后了。

知乎用户 like423423 发表

特斯拉:现在耳光也有人抢???

知乎用户 我迪迦在东北 发表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国内比亚迪预订新车交付周期更长了 (ノ๑`ȏ´๑) ノ︵⌨

知乎用户 阿财​ 发表

难怪我提车要等小半年。。。

知乎用户 李狗蛋​ 发表

没有技术壁垒的东西。

大家公平竞争。

高端品牌中国不敢吹,性价比欧美日都做不过中国。

燃油车技术壁垒高,供应链给锁死,电动车没有。

当电动车逐渐成熟以后,中国制造就来了。

这与中国家电,中国手机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不用太高看这起交易,商业文明中便宜才硬道理,比亚迪刚好擅长。

知乎用户 菁兮 发表

能把 faker news 当成业绩的,也就泰迪了,上面有人贴了,我就不重复了,一个要倒闭的租车公司的连口头协议都不算的 “计划”,都能让泰迪高潮,这是卖房买了多少股票啊

知乎用户 野夕​ 发表

抽了就抽了呗,又不是没有被日本汽车产业按在地上打过,要不是中国市场续命早玩完了。

无非是再来一次

知乎用户 极道胁迫 发表

这个还没到达可骄傲的程度,看看利润表和溢价表再说吧,也不是这里不是给哪个企业打脸的事,比亚迪汽车在一些专利和制造方面本身就超过了绝大份电动车企业,有些方面早已经超过特斯拉,但是还是有人觉得不可能,其实是一部份人的认知偏差,国人有一大批人还停留在洋货一定好于国货的认知里!

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国内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也有不少的优秀企业走出了国门,在一些新兴的领域弯道超车,现在是一个全球市场化的商业生态!

群众的选择就是答案,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大部份是德系,日系,美系车的天下,但中国后来也上来了不少企业,从配置和服务上并不外国的差差多少。

曾经比亚迪老大,王传福就在一个国际论尝上有讲过,明明自己的电动车系数在全球都有好的市场,性能,工艺和服务上有的甚至超过特斯拉好多,但是国人就是不相信!

要想改变这个态度,还需从科技和文化上建立自己的引领优势,从 IP 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是品牌溢价和优秀品牌与人建立起来的人设和世界观的影响所至!

现今的社会,特别是如今的竞争市场,产品是基础,通过产品建立起来的品牌人格化特征和带来的关联影响力才是粘住用户心智的根本,马斯克的人格魅力和科技带动人的人设已经远超电动汽车的功能性范畴,当然他的电动车首先也不能太差,能支撑他的基础人设,这个时候在他的个人人设的磁场里早已经把他的不足给忽略了,人们是看着老马而来买车的,试问一下有几个在买特斯拉之前会过多研究特斯拉的,因为你研究也没有,自动化的,你记住自动化就行,就像你记住特斯来就是马斯克一样,这就是品牌人格化的魅力!

而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电动车领头企业的比亚迪,虽然也有不错的企业 IP 化的人设和王总的个人魅力,但相对于特斯拉这样的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不只是科技不够,还有基于科技建立起来的品牌人设和企业主个人人设,很多国内的企业家觉得这个是个虚得东西,品牌学上有这样的说法,产品才好是有限的,人的想象是无限的,需求也是无限的,怎么样通过一个载体与人的想象力空间对等,让产品能快速与人交流,这其实是品牌人格化的范畴,也是企业主人设的范畴,也即是我们讲的 IP 的人格化,世界观基因的范畴。

持别是生于信息爆发时代的用户,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的集合体,对外界的感知不限限是功能使用,更多的是感知效率和感知同频,而这种同频的达成就需要世界观的基因和人格化标签与其匹配与对等,这无形中减少了大部份品牌的传播成本,同时也会加强品牌与用户之间构筑的关联因子,促使用户为这个共同拥有的优势或者学群体文化而采取不同程度的自主传播行为。

不是因为你喜欢特斯拉而了解马斯克,而是因为你喜欢马斯克的科技代表性而了解特斯拉,尽管他在很多配置和服务上不尽人意,但是你愿意为这个科技人设买单也同步愿意这个缺陷提高自己的忍耐度,这便是 IP 的魅力!

比亚力吃亏就吃亏在这,他有比较多的产品,也有比较多的专利,同时也有不错的社会关系,但是比亚迪的品牌文化和基于企业建立起来的对外 IP 人设并未有力地建立起来,有的甚至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不好记,也不好写,特别是字母,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传播学上的基于传播成本的本身要求,也是人格化标签本身的要求,他本身就要求你应该是一个符号,一个让人容易产生共鸣的符号,一个容易传播和呈现的符号,所以你首先要很酷,也可以说很简单,现代人在这个高效率的时代不喜欢复杂的东西,只有其个别的深度行业才复杂,大部份的现象和体验是以简单,高效,易传播为特点,所以你不能搞过东西让人想半天这是什么,让人家说起来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用起来也觉得不高档次,但甚少要看起来看档次,这便是好的品牌的初始传播要求,就是你看起来要性感!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个是视觉的第一层次,也是品牌触达的第一层次!

这些年国内的企业在市场化的情况下也做了不少改变,技术上是一方面,外表也应该是一方面!

支撑品牌成为超级品牌和现象级品牌的是可持续的低成本的传播成本和嫁结能力!

比亚迪有着国内具大的试验基地和全球最大的试验人口,做出来的产品理应比欧洲,美国,日本要强大这是大势,就如同药品一样,样品越多,你的药效就会优化的越快!

电动车算是走了一曲线救国的道路,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也吃了不少品牌建设的亏,比亚迪技术并不弱,但是品牌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格化,世界观的推行还需扩大和加强,真正的能力输出是基于产品力基础上的文化生态的人格化输出,我相信只要中国本着踏实的心态做事,做任何事都将是一个现象级的事,比亚迪也一样!

为中国之崛起而加油!

知乎用户 猫族宇宙​ 发表

便宜出租车罢了

又不是跑车豪华车

知乎用户 胡笳风月 发表

如果是真的,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因为便宜,用来填充低端市场。

而且后续的维护成本也低。

之前有个中国同学在德国租了奔驰出去玩,然后出了交通事故,车要维修,但是因为他租车的时候买了租车行附带的保险,所以这个钱不用他付,要租车行自己修。

显而易见,比亚迪的维修费和奔驰的维修费不可能一样。

知乎用户 顾春山 发表

戴姆勒:你爱说啥就说啥吧

知乎用户 呆呆 de 蛮王 发表

U 型锁砸门了吗?

这波情况不明,不敢妄下判断。

具体的再等等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触手可及 发表

这个好像是租的?

知乎用户 深山老林 发表

大众 id. 3:既生瑜,何生亮!

知乎用户 ZHSH 发表

俄乌战争,最后赢的是比亚迪,名利双收。这是玄学……

我自己开了两年比亚迪纯电,确实,比亚迪赢得有道理。

知乎用户 我讨厌夏天​ 发表

比亚迪走的路线和小米最开始走的路线应该是一样的。就是走中低端路线,就是走销量路线。加上德国 sixt,本身就是汽车租赁公司,在这个欧盟国家里,大多数人都喜欢到处闲逛,到处瞎溜达,这种低成本,低能耗的汽车,显然是他们的刚需。本身就是商人,肯定是需要,考虑利益最大化的。就像之前的诺基亚,就像最早的柯达,终究会被市场淘汰的。他们有着百年的军工品质,奔驰迈巴赫大众等一系列。希望这次购买的十万辆比亚迪的作用不会像当初购买金杯的那批商人一样,买来拉尸体。

知乎用户 李螃蟹​ 发表

要看最终的实际交付。

知乎用户 旌门 发表

希望到时候能有自媒体平行进口一台回来拆解看看

知乎用户 RayLeung 发表

应证了新能源的那句话,小鹏的理想是蔚来买一辆比亚迪,比亚迪迟早会干翻特斯拉,大家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岁月人间 发表

当年咱这里骗补猖獗时,车企自己成立电动汽车租赁公司,左手右手都是自家的,骗国家补贴,开始还有几台实体车,后来变成没电池的空壳车,再后来估计是纸面汽车左手转右手的,现在国内难骗了,外国不晓得啥情况。

知乎用户 如陌尘 发表

不存在什么耳光,说明比亚迪的电动车性价比高,商人逐利而已,售后服务也过关,德国公司买这个车也能获得德国政府大量补贴,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这个也复合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最重要一点,比亚迪的产能跟得上,但特斯拉 丰田 大众等电车品牌未必能按期交付,也有可能是鲶鱼效应,搅动德国市场 BBA 的一潭死水,实现产业爆发。

另外一点,特斯拉等大品牌看不起这点低毛利的生意。

知乎用户 西北偏西 发表

人家德国企业也有话说得好吧

你比亚迪用电多少钱一度的拉

你德国政府有电木有的啦

知乎用户 求知的兔子 发表

压价而已

知乎用户 无名 发表

这说明比亚迪的技术性价比已经达到国家较高水平

知乎用户 黑化的小白 发表

某种层面上,中国挖掘出新能源汽车的潜力,这也算是一种后发优势吧。

在燃油车市场,国产车怎样追赶都比不上对手。

在新能源跑道上就不一样了,这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

另起炉灶做你的对手不擅长的东西,才是赶超对手的正确方式。

特斯拉在美国占据了先机,而比亚迪是在中国也占据了先机。

电动化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如果中国企业在欧洲能有一席之地,那我们离汽车强国也不远了。

知乎用户 特地 · 负离子瓷砖​ 发表

感觉很多回答没看到关键点。

关键的点是在运营电车租赁行业能和比亚迪打的一个都没有,不论国内外。

电车在运营车行业能源成本优势巨大。

比亚迪在运营车方面,巴士,卡车,定制的滴滴专用车。合作经验丰富。高产能销量下的单车成本优势。可以说吊打所有电车品牌。

以后如果不是国外类似于 5G 的排他,比亚迪的运营车可以在全世界卖开来。

知乎用户 今宵 2046 发表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特斯拉没有折扣?

知乎用户 于心有愧​ 发表

卧槽,这得猴年马月提车

知乎用户 星返 发表

作为交了订金的比亚迪疑似准车主,没错,比亚迪 4s 店的店方行为写的就是订金,我就问下,比亚迪是先保证我这种等车的,还是先保证外面的……

知乎用户 KOOMIN 发表

但事实是,这个世界依然信赖德系车的技术实力!真不知道德国人竟喜欢电动汽车。

知乎用户 健康生活领域 发表

低配乞丐版,也能这么吹吗?难不成奔驰宝马也做这种低端车?

知乎用户 小猪配 7 发表

难道,德国企业 要逆向研究比亚迪的车 不会吧

知乎用户 匿名 发表

我有一策,大众出资组建大众比亚迪,负责欧元区汽车销售

知乎用户 dder 发表

一句话解释:

几个人在车上聊天,说花四五十万买奔驰宝马的新能源车怕不是有病吧?!

问号和感叹号并用表示不代表本人立场

知乎用户 雷震子 发表

以前德国汽车一直给我们耳光,

如今我们反手一记耳光,

怎么啦!怎么啦!

天天扇我们耳光的时候,不说,

如今被我们扇一下,就开始叫,

汪汪汪叫个不停,你们德媒是狗吗?

未来,

我们还要天天踹你们!

知乎用户 彬玉林风 发表

说明比亚迪可能会遇到华为般的待遇。包括在国际上和在知乎上。

知乎用户 张呵呵 发表

就想知道能赚多少利润?10 万辆啥时候交付,订金付了多少。我们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优势要保持,工业链要自主可控,技术和工业基础稳步向前发展。资本千万别捞一笔就走,毕竟打开海外市场并不容易,扎扎实实打好坚实基础,让中国制造再也不是廉价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代名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六月飞 发表

以后 bba 里面有一个是 byd

知乎用户 青山白玉楼 发表

像极了守旧的诺基亚被一种新型手机瓜分蚕食的样子,历史从来是个圈

知乎用户 铁齿铜牙 发表

我的东家是德国几大大厂其中的一家。技术上比亚迪如何或者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整体优势如何好多人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在这里狗尾续貂了。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事儿。这些车厂都会提供员工租车服务作为自己的福利之一,我在 2021 年 4 月份通过员工租车定了一辆电动的 SUV,到现在交车时间已经推了三次了,目前的时间是定在明年 1 月份。不过我估计到时候还得推迟。在通货膨胀,能源危机,芯片危机和俄乌战争的不利影响下,我直观上觉得谁能够交车交付足够多足够快,谁就最终会赢得市场。祝愿祖国能源平价,供应链稳定!

知乎用户 ZLM 发表

没有给德国汽车商一个耳光,相反这个协议给了我们所有中国人一个耳光。倒美事业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穷,即使技术领先了做事也很卑微,没办法盎格鲁 - 撒克逊人控制着整个市场的话语权。

因为根据协议,在德国租车公司使用这些电动汽车一年后,比亚迪是要回购的。而德国汽车制造商则不提供这样的服务。

虽然德国已经算是很开明,也没有更多的合同细节公开,但比亚迪承诺一年后回购是确定了。难以想象一年后比亚迪怎么处理这些二手电动车?根据欧洲严格的环保法律条款,就是免费赠送出去这些二手电动汽车,怕不是还要倒贴高额的环境污染处理费用。

想当年,我们没有掌握盾构机,找德国买一台盾构机多少钱?还必须付现金,先打款后发货,款不全还不给发货。

直到现在,我们买光刻机,现款现货也不让买。多少钱也不卖给我们。加钱也不卖。

反过来,我们卖给他们高科技产品反而我们还要一年后回购。

挣点钱容易吗?挣点辛苦钱憋气吗?

作为中国人,你自己摸着良心说。

现在,大疆好不容易无人机领先了,以美国为首的盎格鲁 - 撒克逊人把大疆全部制裁了,就是大疆这样的产品以后销售给七国集团连回购机会都可能没有。

盎格鲁 - 撒克逊人的控制让你憋气都只能憋我们肚子里,

尽管这次比亚迪提供一年后回购的特殊服务,美帝国主义依然不肯放过比亚迪。

看看美国下面的表演,美国手段确实高级,不服不行,…。美国都不用出面,企图直接搅黄这得之不易的交易。

还是老一套:

警告中国间谍风险

一些德国议员警告中国电动汽车存在着数据安全风险。执政党自民党的议员库德尼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希望 Sixt 能够足够专业地杜绝数据间谍风险。政府机关当然也应该予以警惕。汽车数据也有可能泄漏个人相关信息,我们不会愿意看到这些信息被其他国家获取。”

德国联邦信息安全署 (BSI) 不久前曾经发布警告指出,当今的电动汽车配备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麦克风、摄像头等设备,为网络袭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

还是用制裁华为用过的熟悉配方,也就是这个 “卑微” 合同还能不能执行都存在变数。

美帝国主义下手狠不狠?每个中国人心里有杆秤。

这就是我希望俄罗斯如果要准备扔战术核弹,先扔以美国为首北约组织的原因。

知乎用户 变色龙 发表

巴菲特买了比亚迪的股票。

知乎用户 知之乎糊 发表

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欧洲人应该放下那高傲的心态了。燃油车干不过德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却弯道超车了。

[

炊大皇无涂层通用铸铁锅具 黑色 32cm(C32D2)

知乎自营

¥133.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22614416982941697?mcn_card_id=1563302597959917568&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德国一直以来是与制造业大国自居,这种骄傲的心态还会长期存在,而且近几年我们对德国乃至于整个欧洲的各大领域的科技超越。已经让欧洲很多国家心里不自在,甚至是慕嫉妒恨,甚至有某些欧洲国家的政客直接表示。西方世界的衰退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但是西方国家很多生活用品又离不开我们中国。就比如最近在我们国家订购了很多电热毯,自从本溪管道被炸。欧洲又开始在我们国家订购轮船, 面对以上这些经历,欧洲人的心情是很复杂的。

知乎用户 一个人喝茶的感觉 发表

习惯就好了,出海的国产电动汽车不只比亚迪一家

中国在赶超世界,不可逆的

知乎用户 天空海阔​ 发表

完美实现弯道超车

made in China 哈哈

知乎用户 小商业大营销​​ 发表

当然是好事,也希望国内车企百花齐放!长城吉利长安奇瑞也厉害起来

知乎用户 股民肖久财二世 发表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汽车出口大国,而且 8 月份的出口汽车数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月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

汽车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可以提供大量高薪岗位,中国汽车出口份额的不断提高就会带来中国更多高薪岗位,提升中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电动汽车是中国赶超日德的关键,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是电机、电控、电池,燃油车的关键部件是发动机,两者的区别就像智能手机和功能机。中国汽车企业特别是比亚迪等公司有着超强自主技术,逐渐拉开与传统国外车企间的差距。

现在德国一次性购买 10 万台做网约车,以后环保的欧洲会购买更多的中国电动车,这是已经到来的趋势。

知乎用户 一蓑烟雨 发表

这消息其实好几天了,知乎毫无反应。。然后今天挂上热搜了

确实是对德国汽车业的一记耳光,谁让德国汽车业错过了电动车产业呢(船大难掉头)

另外 Sixt 的这 10W 的订单,是一批一批来的,Sixt 用了一段时间会把车丢二手市场卖了继续买

反正 Sixt 肯定拿到了一个极优惠的价格

而比亚迪打开了欧洲(德国)的市场,有助于欧洲消费者了解 BYD

双赢

输麻了的是德国汽车制造业

知乎用户 中立善良 发表

不如想想如何看待朔尔茨和马克龙未来接连访华吧

某些人不会心态炸了吧

天天喊着乌贼赢麻了北约赢麻了的

猜猜朔尔茨是跪着来还是站着来?

知乎用户 一条胖胖的闲鱼 发表

电动知家消息,10 月 4 日,比亚迪官方微博公布与全球汽车租赁公司 SIXT 签署合作协议,表示 SIXT 将在未来 6 年内向比亚迪采购至少 10 万台新能源车。比亚迪方面多款新能源车将服务 SIXT 客户,其中包括近期在欧洲最新推出的元 PLUS。合作车辆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第一阶段合作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荷兰。

德国《焦点》周刊 10 月 6 日文章,“中国以廉价煤电和原材料碾压德国汽车工业”,德国租车公司 Sixt 给中国电动 SUV 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还可以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

文章称,回望 2011 年美国底特律车展。在那次展会的试驾场上,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厂商比亚迪展示了自己的混动车型。轿车设计乏味,但试驾依然精彩。总而言之,那辆车当时还称不上是丰田、大众或现代的竞争对手。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形势发生逆转。混合动力在中国已是常态,全电动汽车也是如此。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中国汽车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平分秋色。在其国内市场,它们比德国的电动汽车更受欢迎。中国人现在将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付出代价。 沃尔夫斯堡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好例证是,租车巨头 Sixt 没有订购约 10 万辆大众新款 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大众不能抱怨其电动汽车不受欢迎;事实上,材料短缺和交货延迟已让其电动 ID 车型在几个月内售罄。不过,中国人现在已跳入这一缺口,更快地在欧洲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早年失败之后,比亚迪、蔚来或领克等中国制造商这次对欧洲的攻势取得重大进展。就汽车生产而言,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拥有两大优势:首先,中国可能坐拥世界上最大份额的、发展电动汽车所需的原材料,如钴、锂、稀土等。另外,在欧洲,能源短缺和摆脱化石燃料导致电价暴涨。而中国尽管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方面不断扩张,但煤炭在未来几年仍将是大量能源供应的支柱。

据比亚迪发布内容了解到:SIXT 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租赁公司,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逾 2100 处营业网点,主要面向商务、公司及私人用户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车服务。比亚迪表示将助力 SIXT 实现在 2030 年前电动车队占比达到 70% 至 90% 的绿色目标。

一张订单就抵了造车新势力一年的销量,对于比亚迪来说销量可谓是又上一台阶。自今年 4 月份,比亚迪宣布退出燃油车市场以来,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就不断攀升增。9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突破 20 万辆。据比亚迪最新公布 2022 年 9 月产销数据显示,2022 年 9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 201259 辆,同比增长 183.1%;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 200973 辆,同比增长 187.0%。其中,插电混动车销量为 106032 辆,纯电动车销量 94941 辆。1-9 月,比亚迪累计销量 118.01 万台,同比增长 249.56%。

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比亚迪也将目光放在了开拓海外市场上。自今年 7 月份以来比亚迪不断提速其全球化业务。7 月 8 日,比亚迪元 PLUS 被命名为 ATT O3 在新加坡上市,实现东盟国家首秀;7 月 5 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汽车经销商集团 Louwman 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开拓荷兰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位于阿姆斯特丹首家线下店将于 9 月开业;7 月 21 日,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同步亮相元 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纯电车型,其中元 PLUS 预计 2023 年 1 月发售,海豚和海豹则分别于 2023 年中、下旬发售;8 月 1 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 Hedin Mobility 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

9 月 8 日,比亚迪汽车泰国有限公司宣布与 WHA 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约,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表示:“经过了解和筛选,决定在 WHA 工业园开设海外乘用车工厂,这是集团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一步。比亚迪选择在泰国建厂,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汽车工业底蕴以及一流的制造能力,我们期待泰国工厂可以使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走进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9 月 28 日,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及元 PLUS 三款车型。

而此次与全球汽车租赁公司 SIXT 签署合作协议也意味着比亚迪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延伸至全球汽车租赁领域,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当然,比亚迪布局加速全球化业务也是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的一个缩影,随着国产自主品牌发展逐渐向上,越来越多自主品牌纷纷布局更多海外市场,实现向跨国车企靠拢。

知乎用户 灰产圈​​ 发表

老欧洲这波老本从二战后吃到了今天,他们的祖先足够对得起他们了。第三世界的人民也要发展啊,英国人德国人是人,中国人印度人越南人也是人,大家都得过点好日子吧?肉眼可见知乎上的欧洲润人开始有润北美的迹象了。

随着东升西降,欧洲主要大型经济体(英德法)的人均 GDP 会在 2030 年前后被大陆赶超(在这之前几年日本的人均 GDP 就会被赶超),德国明年的 GDP 就会被印度赶超,到时候欧洲润人八成会从吹捧欧洲转向吹捧北美(虽然 2030 年代初美国的 GDP 总量已经被大陆超过 50% 左右了,但好歹还有人均可以吹一吹嘛),毕竟那时候再吹人均低于大陆的欧洲小确幸就有点那啥了。

我劝那些润欧洲的、润北美的不如想办法去润澳洲。目前润欧洲属于 49 年入国军,有点脑子的基本上都不会去了;至于北美:中超美这个趋势在这里摆着,润北美最后的结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你们去那边其实也做不了太多事情,美国明年就开始经济衰退了,何苦上这个贼船?

个人建议想润的话就润澳洲,中国人要有改天换地的勇气,澳洲离亚洲这么近,你们润的人多了,等中超美之后澳洲就不得不倒向亚洲,到时候把澳洲变成华人华裔或者亚裔的自留地,不好吗?

大航海时代我们错过了,但东升西降的趋势也在这里摆着,润人要是有点志气,就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把澳洲夺回来

中国 GDP 总量会超美国吗?如果会,大概是将来的什么时候?澳大利亚人均 GDP 从 5 万美元升到 6 万美元用了 9 年说明了什么?

知乎用户 陌上花开缓缓归​ 发表

没多大感觉,

腾讯赚钱发财玩家心里是什么感觉?

他就会对玩家好吗?

比亚迪国外大卖,你问工人们心里是啥感觉?

赵老爷发财了给阿 q 涨工钱吗?

知乎用户 破帽遮颜​ 发表

知乎用户 嗟乎 发表

德媒可没这么说

德媒说不应该买、要降低对中国依赖、车是间谍、买比亚迪是卖国、这车有政府补贴、而德国车没有。

还说这些车一年后要大部分都要再卖给比亚迪。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利益相关:东莞广州两地档口,户外公司老板,主营户外和高端出口衣服。

**先说结论:通过访谈德国客户得知,目前德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能源匮乏对大大小小的德国企业都造成了影响,尤其是运输业,制造业,服务业。**德国出租车企业选择比亚迪,既有比亚迪车辆技术实力,能源危机也是必然因素之一。

能源危机爆发后,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广泛的影响,Q2 季度我们公司对德国的外贸数据仅为去年同比的三分之二

当地精英阶层的共同看法是能源危机愈演愈烈,2025 年之前经济增长不会迎来拐点。民众对今年国内的经济预期较低,行举手礼的势力正在抬头。企业需要进一步防范经营风险。

衣食住行是经济风向标行业,我们公司在东莞主做外贸代工单,积累有不少欧洲客户。在代工产品序列中,欧洲客户钟情下单较多的衣服是三个品牌:

BOSS(老板),POLO(波罗),Tommy(汤米)

往年经济较好的时候,德国客户会在春夏交替之际,大量购进白领们喜欢穿的 POLO 衫。每次下单最少会有三千件,五千件。来一万件以上的大单也是常有,并且做完这一批还会预付你一部分材料钱,随时准备加单。

今年客户防范风险意识增强,不像往年一样轻易囤大货,经常找你下小单,并且不再预留材料款。几家公司一起来拼货,每个品牌买上小几百件,凑够这么多再让你发货柜。

晒些今年的单给大家看看吧!

客户变得谨慎下单,我们外贸单公司跟得就辛苦,直接带来了几大影响。

一,产线开工率不高,2018 年投资的精密生产线和新场地运转不起来,每天都要承担设备折旧费用和场地租金,人工费用。

二,**公司管理成本提升,因为我们都是做外贸单,欧洲客户对品质要求非常高。我们新鸿域可以说是全东莞服装行业,品质和品控要求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其他也做欧洲单的公司,像永丰,泰恒做的都是潮牌,他们做冠军,FILA,BOY 这些。潮牌的原版本身就很粗糙,重点就是突出一个潮,衣服难穿一些,质感差一些也是预料之中。

为了实现货物的交付,我们做的品牌,需要保留大量的熟练工人。招进来的时候,我给他们每个月开一万五,这一万五算的是底薪 + 计件。他们拿惯一万五工资,如果这个月单少,他们计件工资算起来不多,我还得额外贴一部分给他们,美名其曰是在岗补贴。

单太小也意味着不赚钱,我们去拿材料也没有量大的价格优势,今年国内物价上涨,这些大牌的原料简直是贵得飞起。这些衣服在国行专柜是 1500 一件左右,我们外贸单的成交价是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

这个时候有细心的知友可能会问,你们为什么不出口到东南亚,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地区。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做高端品牌。消费能力低的国家来的客人,来到我们公司一看,看到产品是很欣赏也很开心,聊完最后一问价钱表示下次再来,最多买几件自己和家人穿。亚非拉和东南亚的国家始终是莆田货的世界,我们既然生产线搞得那么高端,就只专注于欧美市场。

什么时候德国服装行业的经理们坐着飞机过来下单,过来开会,什么时候德国的经济就开始复兴。

最近我最近为了节省人工,打包有时都是自己上。

今年开了两家工作室给带货的主播过来拍照。部分代理有卖出一些,逐步尝试内销转型。

尽管几年疫情行业变化很大,但我做事永远是精益求精,不知道像我这样在疫情下坚持的老板还有多少个。

为了卖货主播拍摄效果更好,我天花上的灯管 3 个月一换,保障照明效果。

国内每个的客户,我都当是朋友,零售一件衣服我也发货。收到货觉得不满意秒退,一年以内某日心情不好随时过来换一件新的穿,这些都是承诺。同时也欢迎在广东兄弟们过来喝茶。

感谢观看到最后,展示一下我们新鸿域的产品实力。

感谢阅读,如果我们主营户外品牌和高端时尚衣服,您想了解或是为家人选购几件合适的衣服,欢迎加 V 来聊天!点击下方链接添加。

新鸿域国际商贸微信,点击添加

也欢迎你阅读我的其他答案:

Timberland 大黄靴国行 1600,美版四分之一价钱,扫码验证国外生活真的比国内好吗?俄罗斯物资匮乏,客户都来采购哪些货

知乎用户 新鸿域国际商贸​ 发表

俄乌战事,让欧洲这个冬天面临能源危机,现实版的 winter is coming。

中国在几大领域可以缓解欧洲的能源危机问题。

1. 特高压,通过特高压连接亚洲、中东、非洲给欧洲供电,特高压输电电损小,速度快,成本低,能缓解欧洲的电力问题。

2. 光伏,欧洲大面积采购中国实惠的光伏设备,增加电力供应,既环保又实惠。

3. 风力发电,采购中国的风力发电设备,通过海运输送到欧洲,既环保又实惠。

4. 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能降低燃油用量,既环保又实惠,符合欧洲对环保的高质量要求。

目前这个局势下,只有中国是厚道的生意人,只谈生意,不薅羊毛,不像美国一样,打着队友的旗号卖 4 倍价格的天然气。

希望欧洲领导人多从实用主义出发,立足于解决当下能源困境,加强和中国的能源战略合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知乎用户 畅叙幽情 发表

被收买了吧

正常

就和德意志银行一样

德国的奔驰都被入股了


2021 年全球主要国家企业产业营收,,新能源革命将改变什么?

汽车 - 3:一季度汽车消费同比下跌,危机前降准只剩最后一次

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德国、日本属于支柱性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位于前列,而中国、美国属于第二行列,中美的互联网企业排在第一
因此新能源革命将决定德国、日本在汽车行业是否还将拥有霸主地位,中国的比亚迪、美国的特斯拉对原有的汽车格局有巨大的破坏性
虽然日本的电池产业也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新能源革命导致汽车零部件大大减少,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非常的深远。
新能源不一定能够替代燃油车,但是新能源汽车可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例如 20%,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在于电池,只有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才可能引发一轮科技革命。

国内车企营收规模中上汽第一,但是上汽主要生产燃油车,转弯速度较小,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比亚迪预计在 2025 年前可以达到上汽营收的二分之一。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需要大量的功率半导体而国内的半导体行业替代领域也主要集中在模拟半导体,这将促进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比亚迪汽车销量暴增是建立在汽油暴涨的条件下,及低毛利、消费泡沫的基础上,未来新能源汽车还将接受市场的检验。
[1]

比亚迪要想达到大众的营收规模还有 8 倍的增长空间,从目前来看,还需要长期的发展和技术攻关。

参考

  1. ^ 汽车 - 4: 2021 年全球主要国家企业产业营收,主要汽车企业营收,新能源革命将改变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8725&idx=1&sn=563802cc0d032c4ec29f4a9f5aead8c9&chksm=fb84bdefccf334f9e0d4fc8896fbda8a01769a6aef9d12be2d67796568298a778583e5979d12&token=1955737660&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拜 deng 发表

这哪里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这分明是对媚外者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知乎用户 神遗忘的地方 发表

垃圾比亚迪,血汗工厂,压榨员工,大家一起抵制!看看这点起薪,够干啥的,这样的企业倒闭了,我国的就业环境才会更好,才会有效缓解内卷。相反,这样的企业多了,有个几十家,大家知道有什么后果吗?会导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不再努力拼搏!使我国青年失去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所以,大家一起抵制比亚迪,不去就业,不买比亚迪产品!

典范工厂特斯拉创造的就业岗位才是民族之光啊!

知乎用户 1450 绩效考核员 发表

精神股东有什么好吹的,有本事把自己工厂的工人待遇提高上去。

知乎用户 王大锤 2015​ 发表

这是廉价劳动力的又一次胜利奇迹

知乎用户 花花的世界 发表

日本有一家企业叫 Sega,中文叫世嘉,做街机起家,是任天堂最初的竞争对手,当时家用机已经隐隐有和街机分庭抗礼的趋势,但是世嘉还是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街机部门,导致街机部门一直很强势,街机部门本身的大作也不愿意提供给家用机部门,所以差不多 20 年前,世嘉退出了游戏主机市场。

丰田和奔驰的油车就好比世嘉的街机部门,掌握着公司的大量资源,内部调剂几乎不可能,其实世嘉故事并没有讲完,2 年前,世嘉最终也没能保住自己的街机业务, 虽然还在开发设备,但永远也回不去曾经的辉煌。

知乎用户 张晓帽 发表

攻入德国!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真正崛起。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在国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今年,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但是,德国公司一次性采购 10 万辆我国新能源车到德国本土,有些超出了想象。

直到现在,德国仍然是我们眼中的汽车王国。

谁也不能抵抗真香定律。

我国今年新出厂的大部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最高都超过 800 公里。这对德国这种幅员不是很辽阔的国家,真是太实用了。

又赶上了欧洲能源危机,我国的新能源车真是太香了。

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未来。

我国贫油、少气,传统能源需要大量进口。

但锂矿的储量,我国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这是天大的机会。

我们可能放手发展锂电池汽车了。

不过,照这个发展速度,应该未雨绸缪,不能仅依靠国内的锂矿。

俄罗斯的锂矿储量占全球的 28% !

呵呵,老天爷咋这么照顾我们捏?

非洲锂矿储量巨大,号称下一个 “中东”。我国在非洲经营多年,本就有先发优势。

我们这回一定要形成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

汽车电池的原材料锂矿石,一定要抓到自己手中。

真的到了我们崛起的时候,各方面条件纷纷不期而至!

知乎用户 海东青的天空​​ 发表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感到了一些阴谋的气味

1. 下单 10 万比亚迪。因为数量巨大,这批车是分批交付,同事合同金额巨大。

2. 人为制造几起自燃事件(非常简单,人为制造几起磕碰就可以)

3. 事件发生后,媒体先来一波铺天盖地的宣传,让竞争对手身败名裂。然后再按合同金额天价索赔。即获得了巨额赔偿,又把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成长阶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我们的汽车产业发展来说,肯定是好事,但就有一点很奇怪——在欧洲包括德国遇到能源危机的当下,电价飙升,当地居民用电都快成问题了,怎么支撑得起大规模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充电?

真的是靠爱发电吗?

知乎用户 临风听青柳​ 发表

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只要我们继续坚持 996、007,终究能打到资本主义。

知乎用户 张郎 发表

代表老板赚的钱更多了,员工的工资不会高,工作时间不会少

知乎用户 青山夜 发表

只是一个意向协议而已。激动什么呢?这其中变数多了去了。即便是正式协议签订了,也往往会以为这样那样的因素不能兑现。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听其言,观其行。便宜行事。

知乎用户 上官贺拔​ 发表

哥,要不现在给你办理这个业务吧

知乎用户 顶圈人 发表

感觉这个世界还是要事实说话,前段时间还在谣传什么 “伦敦比亚迪巴士事故”,忽然就 “德国订购比亚迪电动车”!

感觉不同资本已经在一而再再而三地暗中较量,流言蜚语也充斥着左右。

电动汽车在逐步完善,或者缺陷还有,但至少不被卡脖子了。

人在做天在看,时间能证明一切!

知乎用户 子夜风临 发表

德媒标题,我记得是说买中国汽车等于卖国,厉害吧

知乎用户 夜风​ 发表

大人,时代变了!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这次比亚迪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订单,对民族工业、对国产汽车行业、对新能源汽车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在国家产业布局的战略当中,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在汽车制造行业实现 “弯道超车”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比亚迪能够拿到欧洲订单,而且还是汽车制造业当之无愧的强国、大国德国的订单这其中蕴含的榜样意义非常具有正面积极性。

可能又会有人跳出来,说我们是以廉价取胜,是以 “质次价廉” 的产品挤进了欧洲市场,是高劳动力密集型、低科技效能型的产品…… 好多台词我都能自己脑补了。

其实我们完全不用去理会。后疫情时代,特别是俄乌战争造成的能源危机持续以来,整个世界的制造业市场其实正在发生身边的变革。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在经历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整个市场疲软的影响。这个时候,只要有订单,更不要说是从我们以前存在感很弱的欧盟市场来的订单,对实体经济的鼓舞是非常大的。

其实,我们国家也饱受疫情的影响,经济水平遭遇了近几十年来没有遇到的 “寒冬”,很多行业、无数企业都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网上对抗疫工作的种种质疑,其实也不是国人思想素质不高,或者说是真的不支持国家的政策,实在还是现实确实比较严峻,如果没有收入,换谁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在家里面宅着。更何况,多少年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经济大幅下滑,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消息,同时我们其实也有能力多制造出这样的消息。随着战火持续,欧洲今年的能源危机已经成了头号问题,前段时间盛传很多欧洲企业都要进军中国在中国办厂,说明我们对资本市场来说,还是非常可信的、值得信赖的,这恐怕也是美国人没有想到的——他们热切希望的是欧洲的资本流入美国避险,可没想到他们吃骨头的同时我们也喝上了汤……

我前面开过脑洞,如果 “中蒙俄” 油气管道能够顺利建成,我们依托中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能不能也集中建设一批依托油气的大型企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实现西部大腾飞(有网友告诉我其实西北也并不缺油气资源,我们国家一直都是西气东输),这样我们的战略环境还能够得到进一步改观。

现在 “一带一路” 不同程度地被战火阻隔,欧洲又深陷能源危机,现在应该是一个我们的实体制造行业实现 “弯道超车” 的好机会。就希望下步我们的疫情能够更有效的得到控制,真的实现“风景这边独好”,那确实就会迎来经济再次起飞的一个春天。

知乎用户 兔犯 发表

这个是签了协议,BYD 必须限期回购的。说白了就是把车租给租车公司,更多是为了宣传和打广告。

知乎用户 谜之桑 发表

我是比亚迪工厂的一线小红帽,我来说说我们一线的情况吧~~~

不久前非洲有个十万的大订单 (不出国内,只国外) 一款大商务车,各种检验规格高得牙痒痒的,每每有这个车出线各个小白帽部门老大小弟全部上阵一线,工艺,工程,品质老大齐齐上阵看着他们研究孵化出来的 " 孩子”量了又量测了又测摸了又摸。。。

十万的订单,可是呢,产量从一天一位数到现在两位数都用了一个多月,现在还是三四十,可想而知,要求多高,定位多重要。。。别的 一天下五六百轻轻松松,这个车无爱啊

每一次的海外订单都格外珍贵重中之重,希望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知乎用户 一口气长大 发表

以前想买车时都没想过买比亚迪汽车,一看觉得品牌不咋的。亚迪后续直接放弃燃油车,开发电动车,一直专心搞三电技术,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

说明不能沉浸在现有的技术中,做追赶永远很难追上,需要断创新,开通新的赛道,只要方向对,坚持走下去,那么中国还会出现更多类似比亚迪的技术型公司。

现在欧洲营商环境那么差,三德子的汽车制造业,感觉要日薄西山了,俄乌战争中更是雪上加霜。中国新能源骑车的崛起,中国先进制造的崛起,以后暴风雨的耳光会更多的。

知乎用户 吃不到苹果的山羊 发表

比亚迪车主都明白,假如给他们一百万,他们还是会去买保时捷和 BBA。现在把 BYD 吹得什么似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元又重回欧洲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明明是在秀肌肉,说明他们还能用得起电。

知乎用户 红色药丸​ 发表

只不过一个合作协议,别急着自嗨。

以现在的国际政治环境和西方社会高傲的政治正确视觉,一切都未可知。

华为冠天下的 5G 蓝图,还不是一夜之间搁浅。大陆手机产业即将称雄,芯片断供照样回到解放前。曾经东南亚的大型基建项目纷纷被大陆企业拿下,现在没了竣工的消息。就连质优价廉的新疆棉花,也能被端出来说事……

还有什么是政治操作干不了的事呢?

10 万辆的订单,也许就是大陆市场某一周的实际销量,对欧洲某一个国家来说也不是个什么事。但对一家企业,6 年,10 万辆的,协议,体量太大,时间太漫长。德国总理都已是下一任了,美国总统还是下一任的下一任了……

我期待 6 年后有第 10 万辆比亚迪汽车交付 sixt 的新闻,但是恐怕很难。

立贴在此,坐等打脸。

知乎用户 西岸散人​ 发表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早已注定。

表面原因,一是共产党的战略眼光和坚强领导。二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艰苦奋斗。三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力大幅增强。

深层原因: 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新能源的崛起加速了中国汽车崛起这一历史进程,在那个男人的带领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时便早已注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知乎用户 韧沙草莓 发表

有些人魔怔的恨国党,黑都不会黑,自以为客观的摆出来今年德国市场的中国汽车占有率,哈哈哈哈哈哈哈意思就是一年之内不达到市占率第一就是输,国人输麻了,别自嗨了,哈哈哈哈哈,我都截图了,我等着五年后回来打脸,也截图了,或者成为五年后的神评

Hhhhhhhhh

知乎用户 凌乱别疯了 发表

一,市场表现

从 2013 年比亚迪推出首款王朝系列车型 “秦” 以来,紧接着唐,宋,元陆续登场,开启了新能源王朝时代。新能源销量逐年攀升,2021 年新能源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说明市场上消费者对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二,技术优势

坚持自研新能源技术,DM-i 超级混动,刀片电池,e 平台 3.0 等核心技术的加持,通过 DM 平台与 e 平台垂直整合,强势赋能于产品中。坚持 “两条腿、齐步走” 的战略,技术为王的时代,让比亚迪丰富产品的同时也赢得市场的认可。

三,国家碳中和政策

环境保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共识。之前传统车企相继宣布停产燃油车计划,如沃尔沃、捷豹、大众、奥迪、福特、本田等。目前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头羊,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性发展。以技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跟随大趋势的发展也是必然的。

四,全球能源安全

外部环境的变化带动油价的持续上涨,化石能源始终不能解决长远问题。长期依赖干化石能源必将影响国家能源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才是未来的方向。

知乎用户 桃子气泡水 发表

德国第一梯队的工业强国,汽车工业的标杆,汽车工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 40-50%,妥妥的汽车生产制造强国。

能一次订购 10 万辆比亚迪,说明新能源汽车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成功完成弯道超车,从研发、技术、生产、装配都居领先地位,质量水平也有了保障;

这得益于我们的扶持新能源车的政策,也有赖于比亚迪的超强意识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同时,我国的市场容量保障运行反馈和产品迭代的快速完成。比亚迪的产品质量值得信赖。

新能源车的产业链条的自主创新也是一个可喜的状态。

补充一下哈,10 月 3 日静默管理前兄弟订了一辆比亚迪汉,承诺元旦前可以交车!火爆的很哦

知乎用户 蜗牛的触角 发表

这批车比亚迪是一年回购的。德国现在买电动新车有政府补助,之前是 9000 欧,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化。拿这 9000 欧的条件是车行驶满半年。这 9000 欧,不知道是谁拿?比亚迪还是 sixt

一般这种非定向 leasing 的车,一年后车况都一般。因为租车的什么人都有,一年换百十个司机。有抽烟的,有瞎加速的,有在烂路上飙车的。所以年车回收价格都不是太高。

一年后车的去向应该还是欧洲本地的二手车市场。因为中国禁止二手车进口。东欧非洲这些又没有充电配套体系。

相当于每年有 1 万辆二手比亚迪会被扔到欧洲市场。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一年也就几千台。会对目前比亚迪新车销售造成一定冲击。

另外,目前欧洲电动车推广是非常不利的。主要阻碍不在产品层面,而在于

1,能源价格太高。电价是中国的十倍左右。而柴油价格基本是中国的一倍左右。因此,开电动车在欧洲并不省钱。

2,私人充电桩太难安装。不住别墅的,基本没什么希望安装充电桩。中国那种飞线充电的想都不要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下言论,属于我个人猜想,非礼勿视。

第一。电动车其实也不环保,生产电池,也会产生污染,而且电池是消耗品。我觉得就和光伏一样,是因为生产电池,光伏造成的污染比较大,所以欧洲自己虽然能造,但是自己不会生产,怕环保的罚单。

第二。而且目前俄乌冲突,欧洲工业产能因为天然气紧缺,产量大减。德国哪有那么多天然气给国内的那些工业企业。直接定做买成品,贴牌吧。

知乎用户 瑞典环保教主格雷塔 发表

三个字足以概括之:

古!攻!好!

知乎用户 温良 发表

只能说趁现在欧元还是钱能买就买 过一阵子欧盟解体 欧元变成纸之后就不好说啥样了

知乎用户 佳运旅游 发表

还不是因为够便宜,有啥自豪的。

知乎用户 halou 发表

根据双方协议,在第一阶段的合作中,Sixt 将从比亚迪订购数千辆纯电动车,首批车辆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向 Sixt 的客户交付,覆盖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市场。未来 6 年内,Sixt 将向比亚迪采购至少 10 万辆新能源汽车。

  Sixt 方面表示,其首批启用的比亚迪车型为 ATTO 3,即王朝系列中元 Plus 的 “海外版” 车型,未来还将和比亚迪探索全球不同地区的合作机遇。根据 Sixt 的规划,到 2030 年,其在欧洲提供的车型中有 70%~90% 都是电动汽车。

 “Sixt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机动灵活的出行服务,此次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对我们实现车队 70%~90% 的电动化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期待与比亚迪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电动化。”Sixt SE 首席商务官(负责车辆销售和采购)Vinzenz Pflanz 表示。

  不过,比亚迪与 Sixt 的合作让部分德国媒体 “酸了”。其中,德国《焦点》周刊在 10 月 7 日的报道中称,“Sixt 给中国企业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

  “沃尔夫斯堡(德国,大众集团总部所在地)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好例证是,租车巨头 Sixt 没有订购约 10 万辆大众新款 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 上述报道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国将 “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 “付出代价”。

  上述报道还提到,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还可以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这令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而中国汽车在技术和设计方面,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平分秋色,在中国市场,它们比德国的电动汽车更受欢迎。

  而对于比亚迪赢得订单的原因,德国汽车管理研究所(CAM)所长 Stefan Bratzel 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比德国汽车制造商拥有更强的交付能力,Sixt 订购其他欧洲电动汽车的交付时间往往需要一年以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比亚迪目前投产和在建的工厂共有十余个,其中深圳、西安和长沙基地的年规划产能约 120 万辆左右。另外,比亚迪在常州、抚州、合肥、济南的生产基地也将于今年投产。

  产能瓶颈得到缓解后,比亚迪的销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官方数据显示,今年 9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0.49 万辆和 20.1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8.12% 和 183.07%。

知乎用户 Aisa 发表

  1. 比亚迪国内割低智爱国韭菜有钱了,在德国养水军,海.. 哦不,迪狗太过分了!国内上蹿下跳已经不满足了,跑到欧洲玩儿水军,药丸。
  2. 比亚迪爱国营销爱国绑架贩卖爱国情怀,连欧洲小粉红都被比亚迪割了韭菜,和华为这个垃圾有的一拼,药丸。
  3. 比亚迪没技术,特斯拉要是不公开专利比亚迪还在抄丰田呢,得了便宜就低调点儿,所谓的垃圾 dmi 还吹牛逼自主研发,谁不知道是套壳丰田混动。
  4. 比亚迪血汗工厂,药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一天在越来越近……

知乎用户 对方正在输入 发表

如果让生意人一直绑着【爱国】的【道德枷锁】,谈什么发展?

为什么给德国车企一记耳光,德国车企自己心里没点 13 数吗?

知乎用户 HR 利卡 发表

不仅有比亚迪,NIO 也会像德国出口电车

知乎用户 lawwilte 发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 1953 诞生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 年到 20 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 WTO 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中国仅用短短几十年已经超越了很多国家,简称中国速度。

知乎用户 快乐小宝​ 发表

若干年后,德国课外书某篇小作文:

当我们打开柏林的下水道,往里面走大约半里(别问我为什么用里这个计量单位亲爱的朋友,因为这是伟大的先进的文明的某东方国度诞生出来的伟大的先进的文明的计量单位),你会看到有一个暗门,打开它,你会看到一个用油纸包裹着的印刻着没嘚因采呢的工具,十几年了,还光亮如新。只有这么讲究严谨的伟大民族才会做出这么细心的事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德国开放市场引入中国电车,既是是利益交换,也是政治平衡。

把话说回电池驱动车的发端,为什么是电池驱动?根本原因不是环保节能,而是因为德国和日本已经把燃油车的路走完了,美国没有办法在燃油车塞到夺回市场,中国也没有办法在燃油车塞到夺回市场。中国、美国推动电池车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政治行为。

国际市场上油料并不很贵,单纯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并没有淘汰燃油车的迫切需求。甚至缺乏资源的德国和日本相比于资源丰富的美国而言更需要一种节能车。但提出并主导了燃油车替代的反而是有充足石油资源的美国。开放市场是经济行为,更是政治行为。

当下德国有必要敞开国门,给予中国企业一部分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现代国际经济秩序的真谛。国与国之间也讲究礼尚往来,只有德国企业单纯从中国市场牟利,这种单方面占便宜的做法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

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一众德国品牌想要继续在中国市场扎根发展,从长远来看让渡德国市场,乃至欧洲市场是很有远见和必要的(和北溪天然气管道异曲同工),把自己的利益和中国的利益交织在一起,才能够真正确保德国在中国市场的利益。

德国让渡本国市场,除了与中国利益交错外,更是考虑欧洲市场的力量平衡。乌克兰战争已经证实了欧洲在美国面前的无能,近乎政治上沦为美国的半附属国,这就决定了欧洲无法遏制美国电池车在欧洲市场的扩张。既然不能拒绝美国,那么引入中国进行平衡就是必然选择,或早或晚而已。

知乎用户 论道 发表

德国车品牌厉害。30 万花 15 万在牌子上。

知乎用户 张 鹏 发表

换个问题

如何看待 10 月 10 日梅赛德斯 - 迈巴赫 S 680 Virgil Abloh 限量版正式上市,售价 524.1 万元,全球限量 150 台销售。中国地区 39 台,成为购买主力。

知乎用户 aaaa 发表

记得中国高铁也是这么个套路的

知乎用户 爸爸 发表

德媒用 “一记耳光” 比喻购买中国汽车思维是标准的“西式傲慢”。

果真这样,当年进口那么多德国设备,与德国合作生产是不是狠煽自己耳光呢?

要清楚,世界公认 17 世纪之前,中国可是各方面领先世界。

德国精英们以这样心态看待中国发展,足见落后是迟早的事。

好在中国不是美国或者英国,不太喜欢恃强凌弱。

知乎用户 一路往西 发表

电动车这么贵?

知乎用户 发现未知世界 发表

byd 最喜欢的一集

知乎用户 加里 发表

厉害了我的国!

加班费给结一下

知乎用户 kkkk3 发表

呱呱们披麻戴孝

知乎用户 一只喵 发表

我就知道没人关心 996 和劳动法。

知乎用户 神奇的棍子 发表

比亚迪的车,电池电控还行,底盘离老牌主机厂还差得远呢,提高质量吧,别现在疯狂出货砸自己的口碑,等人家攻克了电池难题,就白干了

知乎用户 yao112358 发表

龟兔赛跑,我看到了,至于这巴掌疼不疼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国的科技正在迅速飞快的发展,好样的,母亲中国

知乎用户 东城尉 发表

这是比亚迪工厂无数劳工血汗铸就的成果,如果没有他们,哪来这么多成本如此之低的电车,如果没有极低的成本,又怎么会吸引到租车行业,这样一个极度需要降低单车成本的大订单。

知乎用户 一万年太久 发表

警惕印度诈骗模式

知乎用户 黄飞鸿多久远年 发表

攻守之势异也!

知乎用户 张小伙​ 发表

谨慎不看好这件事,倒不是车的问题。

只是车去了,没电怎么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脱离了品牌溢价后,外企没办法跟民企比成本的,就以人力成本为例:

1,日常强制加班及加班费兑现;

2,双休及节假日的兑现;

3,年假的兑现;

4,五险一金的足额缴纳;

5,部分特殊工种的健康津贴;

主机厂这样,配套厂更严重,全供应链如此,你拿什么跟民企比成本?拿什么氪肝搞研发?

知乎用户 黑面老妖 发表

我五年前坐在高考考场上畅想未来的时候也不敢这么畅想。。

ps.18 年高考作文是给未来青年写封信

知乎用户 皆空​ 发表

机会和危险并存。衷心希望能一举功成。在大家都欢呼的时候我来泼点冷水吧。真的要注意电池安全问题,国外的法律和罚款金额不是开玩笑,一不小心,把这些车钱搭进去就算了,还有好不容易打开的渠道。即便是正常的故障或者意外,那些媒体也会用其他的视角和眼光来看,不公正也会用文化差异来解释。所以,加严把控吧,衷心祝好

知乎用户 琢磨琢磨 发表

德系车一直以来都有着极佳的品质和销量,最出名的 BBA 也均出自德国,并且成为国内很多有钱人的首选,也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

但进入新能源时代,德系车明显后劲不足,虽然也有宝马 ix3 这样的车型,但口碑和销量明显不如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

下图是 9 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明显看出比亚迪比其他汽车高出一个档次,达到了月销 20 万辆,接近第二到第五的总和。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人物,已经有了多年的深耕,积累了浓厚的底蕴,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势头,未来足够美好,前景足够宽广。是否能够成为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 BBA”,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公职奶爸 发表

小白问大家一个问题,我现在是不是应该疯狂囤积比亚迪的股票?

知乎用户 温和也小面 发表

早说了,电动车最次也是中美六四开,日德是被中美围剿的,不可能分到蛋糕

知乎用户 Nigo 发表

我想知道出口质量跟国产是不是一样

知乎用户 活着​ 发表

不要把这件事看成一个订单,要把它看成一个新时代

这是我去年表达的一个想法的文章,见下面截图

文章链接:中国的未来——全电驱动 (qq.com)

用超前的思想去看这件事,就没有说明好奇怪的,看待网上铺天盖地黑中国电动汽车的你们反过来看就行,

知乎用户 阿里神山 发表

为中国制造点赞。

知乎用户 健康呼吸被动房​ 发表

鞋子衣服 电视等家电不是都走过这条路了吗 要是芯片飞机发动机技术门槛低点 电脑飞机也早这样了

知乎用户 云打酱油 发表

德国这媒体的主编还好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欧洲未来石油天然气市场动荡,电动汽车是出租车商近年保守的选择。

知乎用户 噩鱲 发表

比亚迪不配。

知乎用户 zhaozhuang520 发表

比亚迪啥时候组个电动 F1 车队去铃鹿赛道上耍耍,错过了 F1 不能再错过电动 F1 了

知乎用户 elnsin​ 发表

这是外部环境 + 内部动力的必然趋势。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早,鼓励大,环保加智能化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产业链相对完善,超过 95% 的汽车零件可以在国内找到供应商,这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保障,用一记耳光来表述主要竞争对手,显然没看到中国所做一些努力。

我看到过另外一组消息: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中国在 8 月份汽车销售出口量达到 30.8 万辆,同比增长 65%,成为中国首次单月汽车出口量达到 30 万辆。

而根据中汽协整理海关署相关数据,中国在今年 1-8 月汽车出口量达到 191 万辆,同比增长 47.5%,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量第二大国家,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车超过九成,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出口额度,而且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国产车质量没那么好,市场不会太好,出口到的国家往往想的都是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国家,但是海关署相关数据表示,我国的汽车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其中前十名是美国、墨西哥、日本、比利时、英国、俄罗斯、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

而根据英国一个权威数据,2021 年中国 201.5 万辆,德国 230 万辆,日本 382 万辆,已经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德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预计今年会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冲击更高出口纪录。

知乎用户 多朵 发表

中国逐渐从口袋掏出一张张名片:华为、比亚迪、大疆、宁德时代、中高铁

递给老外,老外接过来端祥着,心有不甘可又毫无办法,优越感逐渐消失无比失落。不要总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风水它总是轮流转啊。

知乎用户 夕宿辰阳 发表

证明德国人很实在 很现实 敢于面对现实

知乎用户 一切安好 发表

这就是弯道超车的典范。油车时代,由于发动机等问题中国车企一直无法追赶,到了电车时代,如同又到了同一起跑线,中国车企实现的追赶以至于超越。诠释了那句话:打败你的不是对手,颠覆你的不是同行(比亚迪最开始是做电池)。

知乎用户 chu Ray​ 发表

不错 加油 保持劲头 电池这块再有突破就更好了

知乎用户 Mitch Zheng​ 发表

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俄乌战争导致的欧洲工业能源的成本上涨。

知乎用户 秃秃​ 发表

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汽车行业再次深刻认识到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如何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落后的生产关系” 里面包含了大量既得利益冗余,比如油车的大量配套供应商,他们的深度裹挟,让传统车企很难调头了。

知乎用户 观执君​ 发表

可能是要来拜山头 提前送点礼吧。

知乎用户 阿法科 发表

意味着 这家德国企业有钱。

怎么了?!

知乎用户 MckenaShek 在酒店 发表

只有我关心促成这张单可以赚多少提成吗?

知乎用户 魔蝎 Tina 发表

… 不过,在回复《图片报》问询时,Sixt 驳斥了 “与比亚迪合作有损德国利益” 的说法,认为《图片报》的指控 “荒谬”。该公司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强调,今后 6 年中总共采购的 10 万辆比亚迪电动车,绝大多数都会在运行约一年后返售给比亚迪,因此比亚迪车型在 Sixt 车队中的总体占比不会超过 10%。

知乎用户 Zzzz 发表

你好

知乎用户 完代克 发表

这是一系列综合原因推动下,产生的结果,看似意料之外,但实际的系统早就设定了这个结果。

**1、为什么是新能源?**从租赁公司的角度:采购新能源车,能够为用户节约租赁成本,在目前能源价格高涨,不稳定因素暗流涌动的欧洲,新能源车似乎是最经济的选择。Sixt 作为最大的租赁商,要想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替换新能源车,是必须要做的选择。

**2、响亮的耳光?**过去的成功,是未来的阻碍。历史包袱过重,市场过于成熟,体系过于庞大,这些是导致德国这个老牌工业强国在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创新掉队的核心因素。当然这也和欧洲大陆的保守文化、对市场不敏感的灯经济文化因素有关,此处不表。需要说的是,我们抓住这一次机会,获得了市场地位,怎样保证能够持续创新,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否则下一个 “响亮的耳光” 就会扇在我们脸上。

**3、为什么是比亚迪?**新能源车型,Sixt 有别的选择吗?从成本供应能力、稳定性,比亚迪都是唯一选择。

创新加快,竞争加剧,想要掀桌子的人蠢蠢欲动,我们赢下一局,离赢下一场还有距离,离持续领先更是遥远。加油中国制造。

知乎用户 怪兽嗷呜呜​ 发表

燃油车,德系、日系确实厉害,美系也只能望车兴叹,厉害的前题是德、日的工业基础。而我种花家虽然在工业基础不如别人的前提力,卧薪尝胆,奋力追赶,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终于在新能源上弯道超车,可喜可贺。看着比亚迪的销售量,自豪感油然而升,虽然我们造车的时间没德日哪么长远,但从新能源上来看,未来一片光明。

我相信德系日系的管理者也应该看到了未来的市场是新能源,但是无核心竞争力,而且目前燃油车还能吃饱饭,多年的燃油车习惯使然,所以对新能源不屑一顾吧。而比亚迪则认为既然竞争不过德系、日系,埋头钻研新能源,果不其然,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不来不仅仅是收获新能源的红利,更是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向着更精细的台阶进发,未来,逐鹿天下,公路上驰聘的不仅仅有比亚迪,还有国内更多的新能源品牌,made in China 遍布天下。

知乎用户 笃行逸乐 发表

希望出口的汽车不要太便宜了,利润率能提高。这样才能惠及国内,否则为世界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出口再多意义有限。

知乎用户 天岚 发表

想起了曾经的柯达和诺基亚。

知乎用户 北纬 38 度 发表

打个比方

这就好像是家门口有家特色早餐店,一开始旁边没什么早餐店,只能在这家吃。

所以每天上班前都会在他们家买个早餐吃,老板慢慢也熟了,理论上跟老板熟了应该更放心才对,豆腐脑不得多加俩勺子。

但是实际上没感觉到,甚至在物价飞涨的年代,老板的早餐量在减少,价格变贵。但是没办法,旁边没有别的店,只能还在这里吃,而且都那么熟,也不好撕破脸说不行,毕竟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突然有一天,旁边出现了一家永和大王,虽说口味没啥特色吧,但是也能凑合。最关键的是,这家店办卡优惠力度特别大,干脆办他一千块的。

下次再进去吃早餐,也不怕不好意思了,你看这里办了一千块的会员,不去用掉老婆会骂。

特色店老板想想算了,现在自己煤气管道都歇菜了

知乎用户 环球同此凉热​ 发表

遥想 19 年国产车份额已处于低谷 被合资车嗯在地上锤 这才几年阿

知乎用户 存天理灭人欲 发表

一个协议

知乎用户 朱达场 发表

不会卖给洋人好货给国人次品吧

知乎用户 无颜祖 发表

这么写肯定有人不开心。

但战争威胁又大了……

知乎用户 气候决定政治 发表

某种层面上,中国挖掘出新能源汽车的潜力,这也是一种后发优势。新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国自主品牌出口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机遇期,中国汽车产业也正在由国内为主向全球发展转变。

知乎用户 木头 发表

byd 会不会和华为一样引来制裁?

人怕出名……

知乎用户 渊木鱼​ 发表

苦美帝久矣,总要找应手,巴斯夫下定决心投资广东,就是侧应。

知乎用户 清都山水郎 发表

看到中国制造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还是很高兴的。还是有进步的空间。所以继续加油。有个词 “居安思危”,虽然我们远远未达到 “居安”,但是也要常常思危,才能过得更好。

知乎用户 Cynthia 发表

美国封锁俄罗斯,断了欧洲能源,断供中国高端芯片,想着薅全世界羊毛,没想到,帮了 BYD,很可能也帮了中国。

欧洲能源危机,起了个头,看不到尾,欧洲能怎么办?

一是采购新能源,二是转移制造业。

新能源从哪采购?首选中国,美国特斯拉在美国是个别现象,中国的新能源在中国遍地开花,比亚迪只是其中翘楚。

制造业向哪转移?高端制造肯定首选中国,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理工科毕业生。低端制造中国不要。

知乎用户 郭小玉 发表

五六年前,网上一片对国家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政策的不屑与不满,

而今,国产电动汽车雄起,打入欧洲老牌工业强国市场,

所以,还是要相信国家,坚定跟着国家政策走

知乎用户 Frank Lin 发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2022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 120 万辆,究竟意味着什么?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虚假的抗日:击沉海自,消灭空自,打垮陆自,登陆东京,把日本军队全部干死,把日本本土打成渣 真正的抗日:击沉松下,消灭索尼,打垮两田,产业升级,把日本产业全部卷死,把日元汇率打成渣 知乎用户 阿福说车​ 发表 利益相 …

如何看待「日本专家炮轰中国新能源车政策:一点也不环保」?

知乎用户 南南 发表 其实中国搞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本来第一出发点就不是环保,而是树立自己的行业标准和行业壁垒,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多样化。美国也一样。 往大了说,现在全球联合国主导的碳排放政策,也是打着环保的旗号,本质是制定一个新的利益 …

引进特斯拉,到底是为了什么?

知乎用户 人人 office 发表 别胡说八道! 不管是钱、土地、以及其他政策 上海给蔚来的条件比给特斯拉的更好!!!!!!!!!!!!!!!!!!!!!! 请看李斌自己说的—————————— 李斌:钱没融到位,我们只好缓建上海工厂。结果 …